CN220059469U - 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 - Google Patents

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9469U
CN220059469U CN202321474821.XU CN202321474821U CN220059469U CN 220059469 U CN220059469 U CN 220059469U CN 202321474821 U CN202321474821 U CN 202321474821U CN 220059469 U CN220059469 U CN 220059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leeve
outer sleeve
inner sleeve
slu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48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康华
钱雷杰
王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48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9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9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9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回转接头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密封圈;内套筒沿外套筒的轴向设置于外套筒内,内套筒相对于外套筒可转动,内套筒内沿轴向设有进浆通道,进浆通道的一端为进浆口,另一端为出浆口,密封圈夹设在进浆口所在侧的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进浆口端盖紧固于进浆口的端部,进浆口端盖设有与进浆通道连通的通孔,进浆口端盖与进浆口贴合的端面设有压紧凸起,压紧凸起伸入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且与密封圈相抵。密封圈设置在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并由进浆口端盖的压紧凸起压紧,可以防止浆液通过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隙进入回转接头的内部,避免浆液对回转接头的内部结构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输浆管通过回转接头连接到旋挖钻机的钻杆上,浆液通过钻杆的内腔注入浇筑到地层的所需位置。在回转过程中,输浆管与回转接头连接处会发生浆液泄漏,泄漏的浆液可能会进入回转接头的内部,使内部结构损坏,从而影响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接头,以解决浆液进入回转接头内部造成结构损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转接头,包括:
外套筒;
内套筒,沿所述外套筒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相对于所述外套筒可转动,所述内套筒内沿轴向设有进浆通道,所述进浆通道的一端为进浆口,另一端为出浆口;
密封圈,夹设在所述进浆口所在侧的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之间;
进浆口端盖,所述进浆口端盖紧固于所述进浆口的端部,所述进浆口端盖设有与所述进浆通道连通的通孔,所述进浆口端盖与所述进浆口贴合的端面设有压紧凸起,所述压紧凸起伸入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之间,且与所述密封圈相抵。
有益效果:密封圈设置在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隙内,压紧凸起延伸入间隙后,可以将密封圈压紧,同时压紧凸起也可以封堵住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隙,如此有利于提高回转接头端部的密封性,避免浆液通过间隙进入回转接头的内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浆口端盖与所述外套筒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且所述进浆口端盖与所述外套筒的端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垫片。
有益效果:在密封圈使用一段时间产生磨损后,可以通过减少调整垫片的数量来减小进浆口端盖与外套筒端部之间的距离,使压紧凸起更加伸入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压紧凸起进一步挤压密封圈,从而提升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降低密封圈的更换频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圈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之间。
有益效果: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回转接头的密封性,防止浆液通过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隙进入回转接头内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回转接头还包括注油环,注油环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密封圈之间。
有益效果:通过注油环可以向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隙内添加润滑油,当外套筒与内套筒相对转动时,润滑油可以减小密封圈与外套筒内表面的摩擦力以及密封圈与内套筒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减轻密封圈的磨损,提高密封圈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圈包括多个叠置的唇形密封圈。
有益效果:唇形密封圈的唇部压紧在外套筒的内表面以及内套筒的外表面,有利于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唇形密封圈具有自密封作用,能够自动补偿磨损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套筒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子外套筒和第二子外套筒,所述第一子外套筒和所述第二子外套筒分别套设在所述内套筒外侧,所述密封圈夹设于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第一子外套筒之间。
有益效果:当第一子外套筒或第二子外套筒发生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或维修第一子外套筒或第二子外套筒,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筒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子内套筒和第二子内套筒,所述第一子内套筒与所述第二子内套筒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内套筒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子内套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浆通道贯穿所述第一子内套筒与所述第二子内套筒的轴向,所述第一子外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子内套筒外侧,所述第二子外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子内套筒外侧,所述密封圈夹设于所述第一子内套筒与所述第一子外套筒之间。
有益效果:当第一子外套筒与第一子内套筒发生损坏时,可以将第一子外套筒与第一子内套筒拆下进行维修,当第二子外套筒与第二子内套筒发生损坏时,可以将第一子外套筒与第一子内套筒作为一个整体拆下后,再将第二子外套筒与第二子内套筒进行拆分,如此设置,更加便于对回转接头进行维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之间通过至少一对间隔设置的轴承连接,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密封圈背离所述进浆口的一侧,所述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内套筒的外表面,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外套筒的内表面,所述轴承的滚动体夹设于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之间。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轴承,外套筒与内套筒相对转动时可以减少摩擦,使转动更加顺畅,同时可以保证外套筒和内套筒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之间设有油腔,所述油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轴承之间,所述油腔设有进油嘴和出油嘴,所述出油嘴位于所述进油嘴背离所述进浆口端盖的一侧。
有益效果:可以通过进油嘴将润滑油加入油腔中,油腔内润滑油可以为轴承提供润滑,当需要更换润滑油时,可以通过出油嘴将润滑油排出,并向油腔内加入新的润滑油。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包括:输浆管、钻杆和上述的回转接头,所述输浆管与所述进浆口端盖连接,所述钻杆与所述内套筒远离所述进浆口端盖的一端连接,所述输浆管中的泥浆经由所述回转接头导入钻杆,最后通过钻头流出进入桩基孔内。
有益效果:因为旋挖钻机包括回转接头,当钻杆钻进时,输浆管能够不随钻杆的转动而发生扭转,可以避免浆液从输浆管与进浆口端盖的连接处泄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回转接头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回转接头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回转接头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回转接头;200、钻杆;300、输浆管;1、外套筒;11、第一子外套筒;111、第一轴承端盖;112、第一节段;113、第二节段;12、第二子外套筒;121、第二轴承端盖;1211、环形挡圈;13、挂耳;2、内套筒;21、进浆通道;211、进浆口;212、出浆口;22、进浆口端盖;221、压紧凸起;222、紧固件;223、调整垫片;224、通孔;23、第一子内套筒;231、凹槽;232、连接盘;24、第二子内套筒;3、密封圈;31、注油环;4、轴承;41、油腔;411、进油嘴;412、出油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回转接头100,包括外套筒1、内套筒2、密封圈3以进浆口端盖22。具体的,内套筒2沿所述外套筒1的轴向设置于外套筒1内,内套筒2相对于外套筒1可转动,内套筒2内沿轴向设有进浆通道21,进浆通道21的一端为进浆口211,另一端为出浆口212。密封圈3夹设在进浆口211所在侧的内套筒2和外套筒1之间。进浆口端盖22紧固于进浆口211的端部,进浆口端盖22设有与进浆通道21连通的通孔224,进浆口端盖22与进浆口211贴合的端面设有压紧凸起221,压紧凸起221伸入内套筒2与外套筒1之间,且与密封圈3相抵。
本实施例中的回转接头100可以与输浆管300及钻杆200连接,回转接头100的进浆通道21包括进浆口211和出浆口212,其中,输浆管300与回转接头100的进浆口211连通,钻杆200与出浆口212连通。在回转接头100运转的过程中,外套筒1固定,内套筒2相对外套筒1转动,回转接头100的进浆口211与输浆管300连接处会有部分浆液渗出,密封圈3设置在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的间隙内,并利用进浆口端盖22的压紧凸起221延伸入间隙中,可以将密封圈3压紧,同时压紧凸起221也可以封堵住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的间隙,如此有利于提高回转接头100端部的密封性,避免浆液通过间隙进入回转接头10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进浆口端盖22上设置的压紧凸起221呈圆环形结构,进而圆环形结构可以伸入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内并将密封圈3压紧。进浆口端盖22在盖合在进浆口211上时,压紧凸起221能够在整个轴向上对密封圈3提供压紧力,使密封圈3紧贴外套筒1的内壁及内套筒2的外壁,从而保证密封圈3的压紧膨胀效果。
本实施例中,压紧凸起221呈圆环状结构,其可以为连续的环形,或者可以为有多个凸起沿周向围成的环形。
此外,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压紧凸起221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压紧凸起221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或者压紧凸起221可以为三个、四个,并且沿着端盖的周向间隔设置。只要使得压紧凸起221能够伸入至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并对密封圈3提供压紧力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浆口端盖22与外套筒1通过紧固件222固定连接,且进浆口端盖22与外套筒1的端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垫片223。
一方面,调整垫片223具有一定的密封作用,可以填补进浆口端盖22与外套筒1的端面之间的间隙,防止浆液通过进浆口端盖22与外套筒1之间的间隙进入回转接头100内部。
另一方面,由于密封圈3设置于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回转接头使用一段时间后,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的相对转动会造成密封圈3的磨损,进而导致密封圈3的密封性降低,此时可以通过减少调整垫片223的数量来减小进浆口端盖22与外套筒1端部之间的距离,使压紧凸起221更加伸入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压紧凸起221进一步挤压密封圈3,密封圈3受到挤压后,其两侧可以与外套筒1的内壁以及内套筒2的外壁贴紧,从而可以提升密封圈3的密封效果,延长密封圈3的使用寿命,降低密封圈3的更换频率。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进浆口端盖22通过紧固件222固定于外套筒1的端部,其中紧固件222可以为螺栓,外套筒1的端部可以设置螺孔,进浆口端盖22设有与螺孔对应设置的沉头孔,螺栓穿过进浆口端盖22上的沉头孔后旋入螺孔内,从而将进浆口端盖22固定于外套筒1的端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圈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密封圈3沿轴向设置于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回转接头100的密封性,防止浆液通过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的间隙进入回转接头100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转接头还包括注油环31,注油环31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密封圈3之间。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密封圈3沿进浆通道21的轴向间隔设置在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注油环31设置在两个密封圈3之间,通过注油环31可以向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的间隙内添加润滑油,当外套筒1与内套筒2相对转动时,润滑油可以减小密封圈3与外套筒1内表面的摩擦力以及密封圈3与内套筒2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减轻密封圈3的磨损,提高密封圈3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油环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注油环31设置于多对相邻的密封圈3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圈3包括多个叠置的唇形密封圈。唇形密封圈唇部的宽度大于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唇形密封圈过盈设置在外套筒1与内套筒2之间的间隙内时,唇形密封圈的唇部压紧在外套筒1的内表面以及内套筒2的外表面之间,有利于提高密封圈3的密封性。并且,唇形密封圈具有自密封作用,当唇形密封圈发生磨损时,唇形密封圈的唇部能够自动补偿磨损量,从而可以保证密封圈3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唇形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较长,可以降低密封圈3的更换频率。
具体的,唇形密封圈可以是Y型、V型等类型的密封圈。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唇形密封圈为V型密封圈,多个V型密封圈叠置在一起时,一个V型密封圈的尖部可以伸入到相邻的V型密封圈的唇部开口中,如此可以增强多个V型密封圈设置的稳定性,同时,多个V型密封圈的唇部相互挤压,可以使V型密封圈的唇部与外套筒1及内套筒2的表面贴附的更紧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密封圈3的密封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圈3也可以为一体的结构,密封圈3在轴向上的长度可以设置的较长,以提高密封圈3自身的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套筒2与外套筒1之间通过至少一对间隔设置的轴承4连接,由此实现内套筒2相对于外套筒1可转动。具体地,轴承4位于密封圈3背离进浆口211的一侧,轴承4的内圈固定套设于内套筒2的外表面,轴承4的外圈固定于外套筒1的内表面,轴承4的滚动体夹设于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通过设置轴承4,可以减少外套筒1与内套筒2相对转动时的摩擦,使回转接头100运转更加顺畅,同时可以保证外套筒1和内套筒2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并且,由于轴承4位于密封圈3背离进浆口211的一侧,密封圈3可以防止浆液或者其他杂质进入轴承4内,避免轴承4受到磨损,保证轴承4的正常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套筒2与外套筒1之间设有油腔41,油腔41设置于每对轴承4之间,油腔41设有进油嘴411和出油嘴412,出油嘴412位于所述进油嘴411背离进浆口端盖22的一侧。可以通过进油嘴411将润滑油加入油腔41中,油腔41内润滑油可以为轴承4提供润滑,当需要更换润滑油时,出油嘴412位于所述进油嘴411背离进浆口端盖22的一侧,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通过出油嘴412排出,之后可以再向油腔41内加入新的润滑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套筒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子外套筒11和第二子外套筒12,第一子外套筒11和第二子外套筒12分别套设在内套筒2外侧,密封圈3夹设于内套筒2与第一子外套筒11之间。第一子外套筒11与第二子外套筒12同轴设置,其中,第一子外套筒11设置于靠近进浆口211的一侧,第二子外套筒12设置于靠近出浆口212的一侧。当第一子外套筒11或第二子外套筒12发生损坏时,可以单独更换或维修第一子外套筒11或第二子外套筒12,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套筒2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子内套筒23和第二子内套筒24,第一子内套筒23的端部与第二子内套筒24的端部固定连接,外套筒1同轴套设于第一子内套筒23和第二子内套筒24的外侧。当第一子内套筒23或者第二子内套筒24发生损坏,可以单独更换第一子内套筒23或者第二子内套筒24,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套筒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子外套筒11和第二子外套筒12,内套筒2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子内套筒23和第二子内套筒24,第一子内套筒23与第二子内套筒24同轴设置,且第一子内套筒23的端部与第二子内套筒24的端部固定连接,进浆通道21贯穿第一子内套筒23与第二子内套筒24的轴向,第一子外套筒11套设于第一子内套筒23外侧,第二子外套筒12套设于第二子内套筒24外侧,密封圈3夹设于第一子内套筒23与第一子外套筒11之间。当第一子外套筒11与第一子内套筒23发生损坏时,可以将第一子外套筒11与第一子内套筒23拆下进行维修,当第二子外套筒12与第二子内套筒24发生损坏时,可以将第一子外套筒11与第一子内套筒23作为一个整体拆下后,再对第二子外套筒12与第二子内套筒24进行拆分修理,如此设置,更加便于对回转接头100进行维修或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外套筒11包括第一节段112和第二节段113,密封圈3设置于第一节段112的内壁与第一子内套筒23的外壁之间,一对轴承4设置于第二节段113的内壁与第一子内套筒23的外壁之间,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一轴承端盖111设置于第二节段113的两端。第一节段112背离进浆口211的一端焊接于第一轴承端盖111的端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子外套筒1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轴承端盖121,两个第二轴承端盖121之间设有一对轴承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子外套筒12的外壁设有挂耳13,如此设置更便于对回转接头100进行吊装。
本申请实施例的回转接头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一对轴承4紧固套设于第一子内套筒23的外侧,再将第二节段113套设在一对轴承4的外侧,将一个第一轴承端盖111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节段113背离进浆口211的一端。将第一节段112的端部焊接于另一第一轴承端盖111的端面,再将另一第一轴承端盖111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节段113朝向进浆口211的一端,此时焊接于第一轴承端盖111端面上的第一节段112也套设于第一子内套筒23的外侧,之后再将唇形密封圈设置于第一节段112与第一子内套筒23之间的间隙中。最后将进浆口端盖22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节段112靠近进浆口211的一端的端面,使进浆口端盖22的压紧凸起221伸入第一节段112与第一子内套筒23之间的间隙中,并与唇形密封圈相抵。如此完成第一子外套筒11与第一子内套筒23之间的装配。
接着,将一对轴承4设置于第二子内套筒24的外侧,再将第二子外套筒12套设在第二子内套筒24的外侧,通过螺栓将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轴承端盖121分别固定于第二子外套筒12的两端。如此完成第二子外套筒12与第二子内套筒24之间的装配。
然后,将第一子内套筒23背离进浆口211的端部与连接盘232焊接后,再通过螺栓将连接盘232固定于第二子内套筒24背离出浆口212的端面,使第一子内套筒23与第二子内套筒24连成一个整体,第一子内套筒23与第二子内套筒24内部连通形成进浆通道21,至此,回转接头100组装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渗出的浆液通过第二子外套筒12与第二子内套筒24之间的间隙进入回转接头100的内部,可以在第一子内套筒23与第二子内套筒24对接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凹槽231,第二轴承端盖121朝向第一子内套筒23延伸形成环形挡圈1211。当第一子内套筒23与第二子内套筒24对接安装时,环形挡圈1211卡设在凹槽231内,如此设置,环形挡圈1211可以阻挡浆液进入第二子外套筒12与第二子内套筒24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包括输浆管300、钻杆2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回转接头100。输浆管300与进浆口端盖22连接,钻杆200与内套筒2远离进浆口端盖22的一端连接,输浆管300中的泥浆经由回转接头100导入钻杆200,最后通过钻头流出进入桩基孔内。
旋挖钻机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外套筒1固定,然后驱动钻杆200转动,下放钻杆200进行打孔,钻杆200打出桩基孔后,通过输浆管300将浆液输入回转接头100,浆液通过进浆口211流入进浆通道21,并从出浆口212流出后进入到钻杆200内,之后浆液流出钻杆200并填充桩孔。
本实施例的旋挖钻机的输浆管300与进浆口端盖22连接,由于进浆口端盖22固定于外套筒1的端部,因此当钻杆200旋转并带动内套筒2转动时,输浆管300不随钻杆200的转动而发生扭转,可以避免浆液从输浆管300与进浆口端盖22的连接处泄漏。
外套筒1固定时,可以分别将第一子外套筒11及第二子外套筒12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设置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结构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子外套筒11的外壁,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子外套筒12的外壁,连接结构可以将第一子外套筒11与第二子外套筒12相对固定,因此设置连接结构时,仅需要将第一子外套筒11或第二子外套筒12中的一个进行固定即可。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筒(1);
内套筒(2),沿所述外套筒(1)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外套筒(1)内,所述内套筒(2)相对于所述外套筒(1)可转动,所述内套筒(2)内沿轴向设有进浆通道(21),所述进浆通道(21)的一端为进浆口(211),另一端为出浆口(212);
密封圈(3),夹设在所述进浆口(211)所在侧的所述内套筒(2)和所述外套筒(1)之间;
进浆口端盖(22),所述进浆口端盖(22)紧固于所述进浆口(211)的端部,所述进浆口端盖(22)设有与所述进浆通道(21)连通的通孔(224),所述进浆口端盖(22)与所述进浆口(211)贴合的端面设有压紧凸起(221),所述压紧凸起(221)伸入所述内套筒(2)与所述外套筒(1)之间,且与所述密封圈(3)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口端盖(22)与所述外套筒(1)通过紧固件(222)固定连接,且所述进浆口端盖(22)与所述外套筒(1)的端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垫片(2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圈(3)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外套筒(1)与所述内套筒(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油环(31),所述注油环(31)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密封圈(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包括多个叠置的唇形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子外套筒(11)和第二子外套筒(12),所述第一子外套筒(11)和所述第二子外套筒(12)分别套设在所述内套筒(2)外侧,所述密封圈(3)夹设于所述内套筒(2)与所述第一子外套筒(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子内套筒(23)和第二子内套筒(24),所述第一子内套筒(23)与所述第二子内套筒(24)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内套筒(2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子内套筒(24)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浆通道(21)贯穿所述第一子内套筒(23)与所述第二子内套筒(24)的轴向,所述第一子外套筒(11)套设于所述第一子内套筒(23)外侧,所述第二子外套筒(12)套设于所述第二子内套筒(24)外侧,所述密封圈(3)夹设于所述第一子内套筒(23)与所述第一子外套筒(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与所述外套筒(1)之间通过至少一对间隔设置的轴承(4)连接,所述轴承(4)位于所述密封圈(3)背离所述进浆口(211)的一侧,所述轴承(4)的内圈固定套设于所述内套筒(2)的外表面,所述轴承(4)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外套筒(1)的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与所述外套筒(1)之间设有油腔(41),所述油腔(41)设置于每对所述轴承(4)之间,所述油腔(41)设有进油嘴(411)和出油嘴(412),所述出油嘴(412)位于所述进油嘴(411)背离所述进浆口端盖(22)的一侧。
10.一种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浆管(300);
钻杆(200);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接头(100),所述输浆管(300)与所述进浆口端盖(22)连接,所述钻杆(200)与所述内套筒(2)远离所述进浆口端盖(22)的一端连接。
CN202321474821.XU 2023-06-09 2023-06-09 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 Active CN220059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821.XU CN220059469U (zh) 2023-06-09 2023-06-09 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821.XU CN220059469U (zh) 2023-06-09 2023-06-09 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9469U true CN220059469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4821.XU Active CN220059469U (zh) 2023-06-09 2023-06-09 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9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5064B (zh) 一种钻井泵游动式中间拉杆密封结构
CN220059469U (zh) 回转接头及旋挖钻机
WO2024055850A1 (zh) 采煤机用行走轮组件和采煤机
CN211009581U (zh) 一种用于干法球磨机主轴承的新型密封装置
CN202925043U (zh) 高炉用机械探尺卷筒箱体的复合密封装置
CN2483560Y (zh) 压力补偿型径向密封装置
CN103803305A (zh) 双密封式回转阀
CN215172220U (zh) 选粉机主轴防漏装置
CN110836224A (zh) 一种自由膨胀间隙补偿式转盘轴承
CN115507166A (zh) 乳化液泵的输入端密封结构
CN200986022Y (zh) 组合式自动润滑、自动密封填料环
CN114278679B (zh) 自带废油回收结构的万向节
CN211525545U (zh) 一种用于激振器驱动端的旋转密封装置
CN201372796Y (zh) 悬臂式掘进机臂体
CN210424105U (zh) 一种动态密封旋转筒
CN111654140A (zh) 一种矿用电动机用双迷宫油封结构
CN112196562A (zh) 多节分体式泥水盾构用回转接头
CN2296418Y (zh) 双密封圈式单作用泥浆泵活塞
CN217207728U (zh) 一种电动泥浆泵轴端密封装置
CN201992083U (zh) 桩机用三环减速机组合密封系统
CN212231231U (zh) 一种矿用电动机用双迷宫油封结构
CN217270641U (zh) 柱塞泵
CN218582206U (zh) 乳化液泵的输入端密封结构
CN218031329U (zh) 皮带式抽油机减速箱轴端密封器
CN217355980U (zh) 一种减阻降压的润滑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