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1326U - 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1326U
CN220051326U CN202321386058.5U CN202321386058U CN220051326U CN 220051326 U CN220051326 U CN 220051326U CN 202321386058 U CN202321386058 U CN 202321386058U CN 220051326 U CN220051326 U CN 220051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olishing
connecting frame
disc
polish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60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榕治
张帅
郝朝福
赵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oda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aoda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aoda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aoda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60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1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1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1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光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台,所述抛光台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一,所述抛光台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二,连接架一右侧和连接架二左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纹杆、螺纹盘和螺栓,操作人员旋转旋钮,可以使得旋钮带动螺栓从螺纹孔的内部脱离,然后操作人员旋转螺纹盘,可以使得螺纹盘沿着螺纹杆外表面的螺纹向外侧运动,并从螺纹杆的外表面脱离,此时操作人员可以从正面将抛光轮本体从十字套的外表面抽出,从而可以将抛光轮本体拆卸下,进而可以根据PVC板材的尺寸来更换相应大小的抛光轮,以便实现一次性对较大PVC板材的上表面全部完成抛光。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抛光装置是PVC板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常使用到的机械设备,其作用是可以对PVC板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其表面光滑,现有的抛光装置在对PVC板进行抛光作业时,是操作人员手动将抛光剂挤在抛光轮上,然后使得抛光轮高速旋转,并通过抛光轮将抛光剂均匀的涂抹在PVC板的表面,最终达到PVC板表面光滑的效果,但是一般抛光装置内部的抛光轮是固定式设计,且抛光轮的长度同样是固定的,若需要抛光的PVC板材尺寸大于抛光轮的长度时,从而无法一次性对较大的PVC板材的上表面全部完成抛光,一般需要再次对上表面未抛光处进行抛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具有可更换抛光轮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台,所述抛光台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一,所述抛光台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二,所述连接架一右侧和连接架二左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外表面的下方活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十字套,所述十字套的外表面活动卡接有抛光轮本体,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抛光轮本体后方的挡板,所述挡板的正面与抛光轮本体的背部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抛光轮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螺纹杆外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盘,所述螺纹盘正面的上下方均活动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后端贯穿螺纹盘和连接块并延伸至螺纹孔的内部,所述螺栓的外表面均与螺纹盘和螺纹孔的内部螺纹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架一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右端贯穿连接架一、滑块和连接架二并延伸至连接架二的内部,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均与连接架一和连接架二的内部活动套接,所述丝杆的外表面与滑块的内部螺纹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抛光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抛光台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抛光台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刹车电机,所述刹车电机驱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圆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圆盘内部的左侧固定套接有圆轴,所述圆轴的顶端贯穿圆盘并延伸至圆盘的上方且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部与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纹杆、螺纹盘和螺栓,操作人员旋转旋钮,可以使得旋钮带动螺栓从螺纹孔的内部脱离,然后操作人员旋转螺纹盘,可以使得螺纹盘沿着螺纹杆外表面的螺纹向外侧运动,并从螺纹杆的外表面脱离,此时操作人员可以从正面将抛光轮本体从十字套的外表面抽出,从而可以将抛光轮本体拆卸下,进而可以根据PVC板材的尺寸来更换相应大小的抛光轮,以便实现一次性对较大PVC板材的上表面全部完成抛光。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槽、夹块和橡胶垫二,由于刹车电机的运行,可以使得活动轴带动圆盘发生旋转,由于圆盘的旋转,可以带动圆轴沿着活动轴的轴心发生旋转,同时可以通过圆轴挤压推动推板和限位块沿着限位槽的内部向后运动,由于限位块的运动,可以带动夹块向后运动,并使得夹块带动橡胶垫二将PVC板材夹紧固定在橡胶垫二和橡胶垫一之间,同时提高PVC板材在夹持时的摩擦力,该设计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该抛光装置无法对不同尺寸的PVC板材进行夹紧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抛光轮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推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抛光台;2、连接架一;3、连接架二;4、滑轨;5、滑块;6、驱动电机;7、转轴;8、十字套;9、挡板;10、抛光轮本体;11、连接块;12、螺纹杆;13、螺纹盘;14、旋钮;15、螺栓;16、伺服电机;17、丝杆;18、挡块;19、橡胶垫一;20、限位槽;21、夹块;22、橡胶垫二;23、限位块;24、推板;25、刹车电机;26、活动轴;27、圆盘;28、圆轴;2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台1,抛光台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一2,抛光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二3,连接架一2右侧和连接架二3左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4,滑轨4外表面的下方活动套接有滑块5,滑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驱动连接有转轴7,转轴7外表面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十字套8,十字套8的外表面活动卡接有抛光轮本体10,转轴7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抛光轮本体10后方的挡板9,挡板9的正面与抛光轮本体10的背部活动连接,转轴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2,抛光轮本体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螺纹杆12外部的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正面开设有螺纹孔29,螺纹杆12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盘13,螺纹盘13正面的上下方均活动连接有旋钮14,旋钮14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螺栓15,螺栓15的后端贯穿螺纹盘13和连接块11并延伸至螺纹孔29的内部,螺栓15的外表面均与螺纹盘13和螺纹孔29的内部螺纹套接。
在使用时,操作人员旋转旋钮14,可以使得旋钮14带动螺栓15沿着螺纹盘13和螺纹孔29内部的螺纹向外侧运动,并使得螺栓15从螺纹孔29的内部脱离,此时将会解除螺纹盘13和连接块11之间的固定效果,然后操作人员旋转螺纹盘13可以使得螺纹盘13沿着螺纹杆12外表面的螺纹向外侧运动,并最终从螺纹杆12的外表面脱离,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抛光轮本体10拆卸下,并对抛光轮进行更换。
参考图2,连接架一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6,伺服电机16驱动连接有丝杆17,丝杆17的右端贯穿连接架一2、滑块5和连接架二3并延伸至连接架二3的内部,丝杆17的外表面均与连接架一2和连接架二3的内部活动套接,丝杆17的外表面与滑块5的内部螺纹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丝杆17,由于伺服电机16的运行,可以使得丝杆17发生旋转,由于丝杆17的旋转,可以使得滑块5沿着丝杆17外表面的螺纹向左侧运动,从而可以带动抛光轮本体10发生移动。
参考图6,抛光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8,挡块1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一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挡块18,由于挡块18的设计,可以对PVC板材的后方起到良好的阻挡和限位的效果,同时可以防止PVC板材发生偏移。
参考图6,抛光台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20,限位槽20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限位块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23,由于限位块23的设计,可以使得限位块23在限位槽20的内部具有良好的活动性能,同时可以使得限位槽20对限位块23起到良好的限位效果。
参考图6,限位块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块21,夹块2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二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夹块21,当夹块21向后运动时,可以使得夹块21带动橡胶垫二22将PVC板材夹紧固定在橡胶垫二22和橡胶垫一19之间,同时,由于橡胶垫二22和橡胶垫一19的设计,可以提高PVC板材在夹持时的摩擦力。
参考图5和图6,抛光台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刹车电机25,刹车电机25驱动连接有活动轴26,活动轴26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圆盘2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圆盘27,由于刹车电机25的运行,可以使得活动轴26带动圆盘27沿着活动轴26的轴心发生旋转,从而对圆盘27起到良好的驱动效果。
参考图5和图6,圆盘27内部的左侧固定套接有圆轴28,圆轴28的顶端贯穿圆盘27并延伸至圆盘27的上方且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推板24,推板24的顶部与限位块23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推板24,由于圆盘27的旋转,可以带动圆轴28沿着活动轴26的轴心发生旋转,同时可以通过圆轴28挤压推动推板24和限位块23沿着限位槽20的内部向后运动,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PVC板材放至在抛光台1的顶部,然后操作人员启动刹车电机25,可以使得活动轴26带动圆盘27发生旋转,由于圆盘27的旋转,可以带动圆轴28沿着活动轴26的轴心发生旋转,同时可以通过圆轴28挤压推动推板24和限位块23沿着限位槽20的内部向后运动,由于限位块23的运动,可以带动夹块21向后运动,并使得夹块21带动橡胶垫二22将不同尺寸的PVC板材夹紧固定在橡胶垫二22和橡胶垫一19之间,同时提高PVC板材在夹持时的摩擦力。
在进行抛光作业时,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6,可以使得转轴7带动抛光轮本体10发生旋转,然后启动伺服电机16,可以使得丝杆17发生旋转,由于丝杆17的旋转,可以使得滑块5沿着丝杆17外表面的螺纹向左侧运动,从而可以带动抛光轮本体10发生移动,并通过抛光轮本体10对PVC板材的表面进行打磨。
当需要更换其他长度的抛光轮本体10时,操作人员旋转旋钮14,可以使得旋钮14带动螺栓15沿着螺纹盘13和螺纹孔29内部的螺纹向外侧运动,并使得螺栓15从螺纹孔29的内部脱离,此时将会解除螺纹盘13和连接块11之间的固定效果,然后操作人员旋转螺纹盘13可以使得螺纹盘13沿着螺纹杆12外表面的螺纹向外侧运动,并最终从螺纹杆12的外表面脱离,此时操作人员可以从正面将抛光轮本体10从十字套8的外表面抽出,并将抛光轮本体10拆卸下,从而可以根据PVC板材的尺寸来更换相应大小的抛光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台(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一(2),所述抛光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二(3),所述连接架一(2)右侧和连接架二(3)左侧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4),所述滑轨(4)外表面的下方活动套接有滑块(5),所述滑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驱动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外表面的前后方均固定连接有十字套(8),所述十字套(8)的外表面活动卡接有抛光轮本体(10),所述转轴(7)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位于抛光轮本体(10)后方的挡板(9),所述挡板(9)的正面与抛光轮本体(10)的背部活动连接,所述转轴(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2),所述抛光轮本体(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位于螺纹杆(12)外部的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正面开设有螺纹孔(29),所述螺纹杆(12)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螺纹盘(13),所述螺纹盘(13)正面的上下方均活动连接有旋钮(14),所述旋钮(14)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螺栓(15),所述螺栓(15)的后端贯穿螺纹盘(13)和连接块(11)并延伸至螺纹孔(29)的内部,所述螺栓(15)的外表面均与螺纹盘(13)和螺纹孔(29)的内部螺纹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一(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6),所述伺服电机(16)驱动连接有丝杆(17),所述丝杆(17)的右端贯穿连接架一(2)、滑块(5)和连接架二(3)并延伸至连接架二(3)的内部,所述丝杆(17)的外表面均与连接架一(2)和连接架二(3)的内部活动套接,所述丝杆(17)的外表面与滑块(5)的内部螺纹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8),所述挡块(1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一(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台(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20),所述限位槽(20)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限位块(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夹块(21),所述夹块(2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二(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台(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刹车电机(25),所述刹车电机(25)驱动连接有活动轴(26),所述活动轴(26)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圆盘(2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7)内部的左侧固定套接有圆轴(28),所述圆轴(28)的顶端贯穿圆盘(27)并延伸至圆盘(27)的上方且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推板(24),所述推板(24)的顶部与限位块(23)的底部固定连接。
CN202321386058.5U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Active CN220051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6058.5U CN220051326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6058.5U CN220051326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1326U true CN220051326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7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6058.5U Active CN220051326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1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54557B (zh) 一种浴室柜板材自动封边系统及工艺
CN111360679B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刹车盘的抛光装置
CN112247820A (zh) 一种家具生产用实木圆柱抛光设备
CN115555937A (zh) 一种进行刹车盘平磨的平磨结构
CN220051326U (zh) 一种表面抛光装置
CN116787255A (zh) 一种汽车刹车盘打磨装置
CN217668303U (zh) 一种用于塑料管的打磨装置
CN112499221A (zh) 一种带有凸钉结构刹车片钢背自动送料装置
CN220388911U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金属板材除毛刺设备
CN219005498U (zh) 一种轴承外圈打磨机构
CN219030939U (zh) 一种夹取装置
CN215546938U (zh) 一种定位效果好的数控车床用夹具
CN219275367U (zh) 一种板材加工的毛刺去除装置
CN219317405U (zh) 一种可拆卸防脱落螺栓螺母结构
CN111590419A (zh) 一种乘用车后尾门加工用边角打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9650945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气刹后桥
CN117140623B (zh) 一种聚氯乙烯塑料管材生产用的切割设备工作台
CN219005538U (zh) 一种金属件磨边装置
CN220295997U (zh) 一种金属包装桶切割装置
CN219599013U (zh) 一种玻璃精雕机磨轮
CN212553096U (zh) 一种板材毛刺清理装置
CN220295891U (zh) 一种商用车后桥支架钻孔工装
CN219504481U (zh) 一种阀芯生产抛光装置
CN213380741U (zh) 一种管道自动磨口装置
CN220921065U (zh) 一种abs制动油管加工用分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