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5761U - 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5761U
CN220045761U CN202321055514.8U CN202321055514U CN220045761U CN 220045761 U CN220045761 U CN 220045761U CN 202321055514 U CN202321055514 U CN 202321055514U CN 220045761 U CN220045761 U CN 220045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outlet
wall
connecting par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55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苗
杨博
钟添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555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5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5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5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抽吸装置包括壳体、风机和弹性件,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风机位于安装腔,用于产生抽吸气流。弹性件连接风机与壳体,以使风机能够在振动时提供弹性缓冲。在风机的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风机与壳体之间具有供风机振动的避让空间,从而能够减少风机与壳体之间的接触,从而实现风机振动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隔离,弱化振动噪声,实现对风机的减振降噪。

Description

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清洁设备,如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洗地机、随手吸等都使用风机作为动力源,以产生抽吸气流并利用抽吸气流实现对地面、床面等被清洁表面上的灰尘、液体、螨虫等进行清洁。
但是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等因素会产生噪声,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抽吸装置,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
风机,位于所述安装腔,用于产生抽吸气流;
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风机;
在所述风机的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所述风机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供所述风机振动的避让空间。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机身、回收桶以及上述的抽吸装置,所述回收桶与所述抽吸装置均安装于所述机身,所述回收桶与所述抽吸装置连通,以通过所述抽吸装置产生的抽吸气流回收污物。
本申请提出的抽吸装置,通过弹性件连接风机与壳体,以使风机能够在振动时提供弹性缓冲。在风机的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风机与壳体之间具有供风机振动的避让空间,从而能够减少风机与壳体之间的接触,从而实现风机振动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隔离,弱化振动噪声,实现对风机的减振降噪。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抽吸装置的变形方式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抽吸装置的变形方式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中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在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抽吸装置的变形方式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抽吸装置的变形方式四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抽吸装置的变形方式五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抽吸装置的变形方式六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抽吸装置的变形方式七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清洁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结构中的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气流的流动路径;
图13为图11所示结构中的壳体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所示结构中的壳体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1所示结构中的弹性件在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1所示结构中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1所示结构中的弹性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抽吸装置;
10、壳体;A、安装腔;B、避让空间;11、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3、第一进风口;14、第一出风口;15、进风通道;16、出风通道;161、第一壁;162、第二壁;17、底壁;18、开口端;19、第三限位部;
20、风机;21、第一端;211、第一支撑面;22、第二端;221、第二支撑面;23、第二进风口;24、第二出风口;
30、弹性件;30a、第一弹性件;30b、第二弹性件;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第一拉伸部;34、第三连接部;35、第四连接部;36、第二拉伸部;37、加强结构;40、引流弹性件;41、第五连接部;42、第六连接部;43、第三拉伸部;50、压缩弹性件;
1000、清洁设备;200、机身;300、回收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目前,清洁设备,如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洗地机、随手吸等都使用风机作为动力源,以产生抽吸气流并利用抽吸气流实现对地面、床面等被清洁表面上的灰尘、液体、螨虫等进行清洁。
但是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等因素会产生噪声,例如风机与安装风机的壳体之间由于振动接触产生噪声,影响用户体验。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抽吸装置,在风机与壳体之间设有供风机振动的避让空间,并通过弹性件连接风机与壳体,减少风机与壳体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噪声。
请参阅图1和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抽吸装置100,包括壳体10、风机20和弹性件30,壳体10内部形成安装腔A,风机20位于安装腔A,用于产生抽吸气流。弹性件30连接于壳体10和风机20,在风机20的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风机20与壳体10之间具有供风机20振动的避让空间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弹性件30连接风机20与壳体10,由于弹性件30具有弹性,可以使风机20能够在振动时提供弹性缓冲。在风机20的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风机20与壳体10之间具有供风机20振动的避让空间B,从而能够减少风机20与壳体10之间的接触,从而实现风机20振动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隔离,弱化振动噪声,实现对风机20的减振降噪。
在一些使用场景中,风机20的振动方向为上下方向,可以仅在风机20上方设有避让空间B,也可以仅在风机20下方设有避让空间B,以节省空间,使得结构紧凑。还可以在风机20上方和下方均设有避让空间B,减振效果较好。
可选地,弹性件30与壳体10、风机2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密封连接,例如采用胶水粘上或者其他固定方式以使弹性件30与壳体10、风机20之间密封连接。
可选地,弹性件30与壳体10、风机20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接触连接,无外力作用下弹性件30与壳体10、风机20之间会有缝隙,在压紧弹性件30与壳体10,以及压紧弹性件30和风机20时才能够起到密封作用。
可选地,弹性件30与壳体10、风机20之间壳体10还可以是有连接关系,但没有产生密封状态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风机20仅通过弹性件30悬置于安装腔A。在本实施例中,风机20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弹性件30悬置在安装腔A,也即风机20的上端和下端均与壳体10之间具有避让空间B,以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0至少在风机20振动时处于拉伸状态。也就是说,弹性件30在风机20未振动时可处于非拉伸的状态,参见图3所示,该方案中采用了两个弹性件30,分别为第一弹性件30a和第二弹性件30b,第一弹性件30a位于风机20的上端,此时若风机20未振动,第一弹性件30a可以处于初始状态,即未被拉伸,仅在风机20开始振动时,由于第一弹性件30a弹力的作用防止风机20振动太剧烈,此时的第一弹性件30a会被拉伸,即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0可以仅在风机20振动时被拉伸,即风机20在向某个方向振动时,带动弹性件30拉伸,而由于弹性件30具有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能够对风机20在该方向的振动进行缓冲。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0也可以如图1所示将风机20悬挂在安装腔A,不仅风机20振动时会带动弹性件30拉伸,而且在风机20未振动通过重力作用也可以将弹性件30预拉伸。本实施例中,可以充分利用弹性件30的拉伸缓冲风机20的振动,实现弹性减振,以实现风机20振动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隔离,弱化振动噪声,实现对风机20的减振降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方向上,壳体10与风机20之间具有间隙C。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风机20振动时可能会产生左右晃动或是左右方向的振动,可以在风机20侧壁与壳体10侧壁之间设置间隙C,以减少风机20左右晃动时与壳体10侧壁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抽吸装置100包括至少两个弹性件30,至少两个弹性件30沿振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两个弹性件30的设置可以提升风机20的稳定性。例如,在抽吸装置100整体歪斜的情况下,如果仅一个弹性件30与风机20连接(如图1),可能会导致风机20在重力作用下在壳体10内部歪斜,进而容易造成风机20与壳体10碰撞,因此,多个弹性件30不仅可以对风机20起到一定的支撑或拉持作用,保持风机20的位置不会歪斜,而且还能够提升缓冲减振作用。因此,沿着风机20的振动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弹性件30,能够防止风机20振动过程左右晃动产生歪斜而造成异响,能够使得风机20更加稳定的同时,减振性能也能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抽吸装置100包括两个弹性件30,两个弹性件30分别为第一弹性件30a和第二弹性件30b。第一弹性件30a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连接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第一拉伸部33。第二弹性件30b包括第三连接部34、第四连接部35和连接第三连接部34和第四连接部35的第二拉伸部36。壳体10包括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风机20包括第一端21和与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第一端21包括第一支撑面211,第二端22包括第二支撑面221。当风机20安装于安装腔A时,第一连接部31抵接第一限位部11,第二连接部32抵接第一支撑面211,第三连接部34抵接第二限位部12,第四连接部35抵接第二支撑面221,第一拉伸部33和第二拉伸部36至少在风机20振动时处于拉伸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风机20的第一端21可以是风机20的上端,风机20的第二端22可以是风机20的下端,当风机20的上端与壳体10之间具有避让空间B,此时风机20在向上振动时对第一拉伸部33会有向上的作用力,以对第一拉伸部33进行拉伸,而由于被拉伸的第一拉伸部33具有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能够阻碍风机20继续向上振动,从而能够实现弹性减振。当风机20的下端与壳体10之间具有避让空间B,此时风机20在向下振动时对第二拉伸部36会有向下的作用力,以使第二拉伸部36进行拉伸,而由于被拉伸的第二拉伸部36具有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能够阻碍风机20继续向下振动,从而能够实现弹性减振。第一拉伸部33与第二拉伸部36两者都能够在风机20振动时处于拉伸状态,提升减振效果,本实施例充分利用弹性件30的拉伸缓冲风机20的振动,实现弹性减振,弱化振动噪声。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无外力作用下,忽略风机重力),第一弹性件30a与第一限位部11接触的一面和第二弹性件30b与第二限位部12接触的一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部11与第二限位部1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其中,第一距离a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b。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距离a设置为等于第二距离b,在风机20安装以及振动时会由于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的限制以作用于第一拉伸部33和第二拉伸部36,以使第一拉伸部33和第二拉伸部36进行拉伸,实现弹性减振;而若第一距离a设置为大于第二距离b,在风机20安装时,由于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的限制作用于第一拉伸部33和第二拉伸部36,可以使得第一拉伸部33和第二拉伸部36即使在风机20没有振动的情况下也进行拉伸,即将风机20较为稳定的设置在安装腔A。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减振,通常是在风机的振动方向上设置弹性件,且利用风机和壳体将弹性件压紧设置,以期通过弹性件被压缩变形的能力进行缓冲振动,进而降低噪声。由于弹性件的压缩程度是有限的,尤其是常用的硅胶密封件,因此风机减震降噪的效果也会受限,影响减振效果。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抽吸装置100,通过对弹性件30进行拉伸的方式实现减振,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拉伸部33以及第二拉伸部36的拉伸方向的弹性减振,进而对振动进行缓冲,从而实现风机20振动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隔离,弱化振动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16所示,第二连接部32和/或第四连接部35为中空,能够提升风机2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17所示,第二连接部32设有加强结构37,能够加强第二连接部32的刚度,防止第一弹性件30a在处于拉伸状态下引起第二连接部32的变形。具体地,第二连接部32也可以围挡于风机20上端的边沿处,即第二连接部32在风机20的上端形成中空状,以利于风机20散热,该中空状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或是根据风机20的形状确定。第一连接部31、第一拉伸部33和第二连接部32为一体成型,形成截面为凸字型结构的第一弹性件30a,以便于安装在风机20上端以实现减振。同样的,在第四连接部35上也可以设置同样的加强结构37,第四连接部35也可以围挡于风机20下端的边沿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16所示,第一连接部31和/或第三连接部34为中空,以便套接在风机20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也可以设有加强结构37(如图17所示),能够加强第一连接部31的刚度,防止第一弹性件30a在处于拉伸状态下引起第一连接部31的变形。同样的,在第三连接部34上也可以设置同样的加强结构37。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弹性件30为弹性条,在风机20的周向方向上,弹性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的弹性条可以环绕风机20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使风机20受力平衡,此时由于周向上的弹性条之间具有间隙,此时的弹性件30不具有密封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10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进风口13和第一出风口14。风机20包括第二进风口23和第二出风口24。第一进风口13与第二进风口23连通,且第一进风口13与第二进风口23之间形成进风通道15的至少部分,第一出风口14和第二出风口24连通,且第一出风口14与第二出风口24之间形成出风通道16的至少部分,弹性件30设于进风通道15与出风通道16之间,以将进风通道15与出风通道16隔绝。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弹性件30将风机20的进风通道15与出风通道16隔绝,使得风机20的抽吸力能够集中在壳体10的第一进风口13,进而对与壳体10的第一进风口13连接的回收桶300进行负压抽吸(如图10所示),防止漏气,即实现密封。此时弹性件30既可以实现风机20减振的同时又能够实现密封效果。
示例性地,为了实现弹性件30的密封效果,弹性件30可以选择橡胶、硅胶等材质,如硅胶片。
作为弹性件3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弹性件30为弹性片。弹性件30采用片状结构可以起到隔绝的作用,进而实现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抽吸装置100还包括引流弹性件40,引流弹性件40连接于壳体10和风机20,引流弹性件40和弹性件30之间形成至少部分出风通道16,即利用引流弹性件40和弹性件30将出风通道16和壳体内部其他部分隔绝,以引导从第二出风口24吹出的气流通过出风通道16集中向第一出风口14吹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4与第二出风口24可以设于风机20的侧方,通过引流弹性件40的设置,能够配合弹性件30引导气流按照如图10所示的方向流动,避免从第一出风口14吹出的风流向避让空间B等安装腔A内的其他区域造成不稳定因素。
例如,在一些使用场景中,抽吸装置100的电路板通常会安装在壳体10内部,例如安装腔A的上方,也即靠近避让空间B处,为了防止风机20风量过大,气流夹带的水汽给电路板造成损坏,造成电路连接不稳,因此,通过引流弹性件40的设置将出风通道16与避让空间B隔绝,避免夹带水汽的气流吹向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间隔排布于风机20外侧壁,且第二壁162位于风机20外侧壁与第一壁161之间,引流弹性件40连接于风机20外侧壁与第一壁161之间,弹性件30连接于风机20外侧壁与第二壁16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的设置,具有双层隔音的效果,可以更好的将风机20噪声隔绝,提升降噪效果。且由于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能够形成出风通道16的至少部分,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的设置方向能够改变出风通道16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出风口14位于壳体10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抽吸装置100朝下吹气,避免抽吸装置100应用在清洁设备1000上工作时对着用户吹,提升用户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弹性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连接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第一拉伸部33。壳体10包括第一限位部11。风机20包括第一端21和与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第一端21包括第一支撑面211,当风机20安装于安装腔A时,第一拉伸部33处于拉伸状态,第一连接部31抵接第一限位部11,第二连接部32抵接第一支撑面2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通过抵接的方式与第一限位部11接触,第二连接部32通过抵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撑面211接触,能够在第一拉伸部33处于拉伸状态时分别作用于第一限位部11和第一支撑面211,从而使得抵接位置更加紧密以实现密封作用。此时弹性件30既可以起到减振作用,也可以起到密封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引流弹性件40包括第五连接部41、第六连接部42和连接第五连接部41和第六连接部42的第三拉伸部43。壳体10包括第三限位部19,风机20包括第一端21和与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第二端22包括第二支撑面221。当风机20安装于安装腔A时,第三拉伸部43处于拉伸状态,第五连接部41抵接第三限位部19,第六连接部42抵接第二支撑面2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21可以是风机20的下端,第二端22可以是风机20的上端,第五连接部41通过抵接的方式与第三限位部19接触,第六连接部42通过抵接的方式与第二支撑面221接触,能够在第三拉伸部43处于拉伸状态时分别作用于第三限位部19和第二支撑面221,从而使得抵接位置更加紧密以实现密封作用。此时引流弹性件40既可以起到减振作用,也可以起到密封作用。
具体地,如图8所示,引流弹性件40的第六连接部42可以抵接于风机20上端的第二支撑面221,弹性件30的第二连接部32可以抵接于风机20下端的第一支撑面211,此时第一限位部11设于第二壁162,也即弹性件30的第一连接部31可以连接到位于第二壁162的第一限位部11,第三限位部19设于第一壁161,也即引流弹性件40的第五连接部41可以连接到位于第一壁161的第三限位部19。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4和图8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无外力作用下,忽略风机重力),引流弹性件40与第三限位部19接触的一面和弹性件30与第一限位部11接触的一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a(如图4所示),第三限位部19与第一限位部1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其中,第一距离a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b。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距离a设置为大于第二距离b,在风机20安装时,由于第三限位部19与第一限位部11的限制作用于第三拉伸部43和第一拉伸部33,可以使得第三拉伸部43和第一拉伸部33即使在风机20没有振动的情况下也进行拉伸,此时能够保证进风通道13和出风通道16的密封以及出风通道16的引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16所示,引流弹性件40的结构可以与弹性件30的结构相同,第六连接部42为中空,能够提升风机2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连接部42也可以设有加强结构37(如图17所示),能够加强第六连接部42的刚度,防止引流弹性件40在处于拉伸状态下引起第六连接部42的变形。具体地,第六连接部42也可以围挡于风机20上端的边沿处,即第六连接部42在风机20的上端形成中空状,以利于风机20散热,该中空状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或是根据风机20的形状确定。第五连接部41、第三拉伸部43和第六连接部42为一体成型,形成截面为凸字型结构的引流弹性件40,以便于安装在风机20上端以实现减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五连接部41为中空,以便套接在风机20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连接部41也可以设有加强结构37(如图17所示),能够加强第五连接部41的刚度,防止引流弹性件40在处于拉伸状态下引起第五连接部41的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第二出风口24位于风机20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出风口24设于风机20的侧面,防止气流往风机20上端吹向电路板,从而避免气流夹带的水汽水气给电路板造成损坏,造成电路不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2和图15所示,在风机20的振动方向上,风机20包括第一端21和与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风机20的第一端21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0,且风机20的第一端21与壳体10之间具有避让空间B。壳体10包括第一进风口13和第一出风口14,风机20包括第二进风口23和第二出风口24,第一进风口13与第二进风口23连通,且第一进风口13与第二进风口23之间形成进风通道15的至少部分,第一出风口14和第二出风口24连通,且第一出风口14与第二出风口24之间形成出风通道16的至少部分。抽吸装置100还包括压缩弹性件50,压缩弹性件50设于进风通道15和出风通道16之间,以将进风通道15和出风通道16隔绝。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件30的设置能够对风机20起到减振作用,通过压缩弹性件50的设置,能够实现密封作用,使得进风通道15和出风通道16隔绝,以将风机20的抽吸力能够集中在壳体10的第一进风口13,进而对与壳体10的第一进风口13连接的回收桶300进行负压抽吸(如图10所示),防止漏气,即实现密封。此方案相对与上述在风机20的两端均设置避让空间B的方案相比,该方案能够节省一定的结构空间以及简化安装结构,能够使得抽吸装置整体更加小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弹性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第一拉伸部33。壳体10包括第一限位部11,风机20的第一端21包括第一支撑面211,当风机20安装于安装腔A时,第一拉伸部33处于拉伸状态,第一连接部31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1,第二连接部32抵接第一支撑面21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0通过第一连接部31抵接第一限位部11实现密封,通过第二连接部32抵接第一支撑面211实现密封,此时弹性件30不仅起到减振和密封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引流作用,弹性件30此时阻隔于出风通道16与避让空间B之间,引导从第二出风口24吹出的气流从出风通道16输出,避免气流吹响避让空间B等其他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3设于壳体10的底壁17,第二进风口23设于风机20的第二端22,压缩弹性件50至少部分(压缩弹性件50的底部)抵接于风机20的第二端22与壳体10的底壁17之间,以将进风通道15和出风通道16隔绝,压缩弹性件50具有镂空结构以使第一进风口13与第二进风口23连通。壳体10的底壁17可以直接抵接压缩弹性件50,无需留出避让空间,从而实现节省空间,减少壳体10体积。
具体地,通过第一拉伸部33的拉伸作用使得第一连接部31抵接第一限位部11实现密封,也使得第二连接部32抵接第一支撑面211实现密封,同时由于弹性件30的拉伸作用能够使得风机20在振动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拉伸部33得到缓冲,此时,使得弹性件30密封压缩部位(即抵接部位)与拉伸部位进行了剥离,压缩的部位可以充分压缩达到密封,拉伸的地方刚度可以设置的较低,可以充分利用弹性件30的拉伸缓冲风机20的振动,实现弹性减振,以实现风机20振动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隔离,弱化振动噪声,实现对风机20的减振降噪。
其中,若是利用弹性件通过压缩减振,则弹性件30整体需要同时承担压缩和减振的作用,由于密封需要较大的压缩力,这样弹性件30在承受压力的过程中会导致缓冲能力降低,导致减振效果退化,影响减振性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弹性件30进行拉伸,能够保持密封效果的同时,充分利用弹性件30的弹性减振,实现有效减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间隔排布于风机20外侧壁,且第二壁162位于风机20外侧壁与第一壁161之间,弹性件30连接于风机20外侧壁与第一壁161之间,压缩弹性件50至少部分(压缩弹性件50的侧部)抵接于风机20外侧壁与第二壁162之间,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之间形成至少部分出风通道1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的设置,具有双层隔音的效果,可以更好的将风机20噪声隔绝,提升降噪效果。且由于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能够形成出风通道16的至少部分,第一壁161和第二壁162的设置方向能够改变出风通道16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无外力作用下),弹性件30与第一限位部11接触的一面与压缩弹性件50的下边沿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c,第一限位部11与底壁17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d。其中,第三距离c大于或等于第四距离d。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三距离c设置大于或等于第四距离d,在风机20安装以及振动时会由于第一限位部11的限制以作用于第一拉伸部33,以使第一拉伸部33进行拉伸,实现弹性减振。在风机20振动时会由于底壁17的限制以配合风机20的第二端22挤压压缩弹性件50,实现密封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壳体10具有与底壁17相对的开口端18,风机20的第一端21伸出于开口端18,开口端18的边沿形成第一限位部11。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拉伸部33固定于开口端18的边沿,方便定位且便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0的邵氏硬度为30度-60度。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0选择邵氏硬度在30度-60度的范围内,减震率与生产可靠性更好。示例性地,弹性件30的邵氏硬度可以是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或60度。可选地,弹性件30的邵氏硬度为45度,减震率与生产可靠性更好。
请参见图10-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1000,包括机身200、回收桶300和上述的抽吸装置100,抽吸装置100与回收桶300均安装于机身200,回收桶300与抽吸装置100连通,以通过抽吸装置100产生的抽吸气流回收污水、垃圾等污物。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清洁设备1000中的抽吸装置100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收桶300可以是尘盒或污水箱。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
风机,位于所述安装腔,用于产生抽吸气流;
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风机;
在所述风机的振动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所述风机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供所述风机振动的避让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仅通过所述弹性件悬置于所述安装腔;和/或,
所述弹性件至少在所述风机振动时处于拉伸状态;和/或,
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壳体与所述风机之间具有间隙;和/或,
所述弹性件为弹性条,在所述风机的周向方向上,所述弹性条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振动方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弹性件;
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为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拉伸部;
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第二拉伸部;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在所述风机的振动方向上,所述风机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支撑面;
当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时,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三连接部抵接第二限位部,第四连接部抵接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拉伸部和所述第二拉伸部至少在所述风机振动时处于拉伸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三连接部为中空;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三连接部设有加强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或第四连接部为中空;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或第四连接部设有加强结构。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通道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出风通道的至少部分,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之间,以将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隔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弹性件,所述引流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风机,所述引流弹性件和所述弹性件之间形成至少部分所述出风通道,以引导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通过所述出风通道集中往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间隔排布于所述风机外侧壁,且所述第二壁位于所述风机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壁之间,所述引流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风机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壁之间,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风机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至少部分所述出风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拉伸部;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限位部;
所述风机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支撑面;
当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时,所述第一拉伸部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弹性件包括第五连接部、第六连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的第三拉伸部;
所述壳体包括第三限位部;
所述风机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支撑面;
当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时,所述第三拉伸部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五连接部抵接所述第三限位部,所述第六连接部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或所述第六连接部为中空,和/或,
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或所述第六连接部设有加强结构。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的侧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机的振动方向上,所述风机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所述风机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件,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所述避让空间;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通道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出风通道的至少部分;
所述抽吸装置还包括压缩弹性件,所述压缩弹性件设于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之间,以将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隔绝。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拉伸部;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风机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支撑面,当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时,所述第一拉伸部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底壁,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风机的第二端,所述压缩弹性件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风机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以将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隔绝,所述压缩弹性件具有镂空结构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间隔排布于所述风机外侧壁,且所述第二壁位于所述风机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壁之间,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风机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壁之间,所述压缩弹性件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风机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至少部分所述出风通道。
19.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回收桶以及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抽吸装置,所述回收桶与所述抽吸装置均安装于所述机身,所述回收桶与所述抽吸装置连通,以通过所述抽吸装置产生的抽吸气流回收污物。
CN202321055514.8U 2023-05-05 2023-05-05 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20045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5514.8U CN220045761U (zh) 2023-05-05 2023-05-05 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5514.8U CN220045761U (zh) 2023-05-05 2023-05-05 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5761U true CN220045761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2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5514.8U Active CN220045761U (zh) 2023-05-05 2023-05-05 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5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5606B (zh) 电动真空吸尘器
RU2430674C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ылесос
KR100631529B1 (ko) 동흡진기를 구비한 압축기
WO2016127708A1 (zh) 吸尘器的电机降噪结构及吸尘器
US20110088207A1 (en) Nozzle for a vacuum cleaner
CN220045761U (zh) 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CN110714896A (zh) 线性压缩机
CN220024885U (zh) 弹性件、抽吸装置及清洁设备
JP2009039270A (ja) 手乾燥装置
CN220045763U (zh) 清洁设备
JP2001204655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335004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家用管道清洗机
CN105054866A (zh) 悬浮式降噪电机
JP6058506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10710930A (zh) 一种电机罩及具有其的吸尘设备
KR200142858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방진장치
KR100416783B1 (ko) 송풍팬용 모터의 완충재
CN210686451U (zh) 自移动清洁装置
KR100190954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전동기 장착구조
CN113638917B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降温风机
JP5416902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0989995U (zh) 一种电机罩及具有其的吸尘设备
CN212972853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111188161B (zh) 一种减振结构及洗衣机
JP2850532B2 (ja) 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