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1895U - 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31895U CN220031895U CN202320809193.XU CN202320809193U CN220031895U CN 220031895 U CN220031895 U CN 220031895U CN 202320809193 U CN202320809193 U CN 202320809193U CN 220031895 U CN220031895 U CN 2200318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mounting structure
- cross member
- mounting
- mounting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及车辆,安装组件适于安装车辆的保险杠,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结构,第一安装结构与车辆的车身连接;第二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与车身连接,第二安装结构位于第一安装结构的下方,且第二安装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间隔设置;第三安装结构,第三安装结构与车辆的车架连接,第三安装结构位于第二安装结构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安装组件可以有效吸收并缓冲碰撞能量,显著提升对行人和车身的保护能力,并可以大幅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车辆碰撞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通常,在车辆前端分别安装有前保险杠,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前保险杠能够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以对行人、驾驶员及车身前舱设备供有效的防护。
相关技术中,前保险杠固定设置在车身的前端;其中,前保险杠的上端与保险杠安装横梁采用铆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且保险杠安装横梁焊接在车身上;前保险杠的下端与散热器下横梁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连接,且散热器下横梁固定在车身上,因此,前保险杠通过保险杠安装横梁、散热器下横梁刚性连接在车身上。
但是,现有技术中,保险杠的安装方式对碰撞能量的缓冲能力较差,导致碰撞对行人和车身的损坏较大,进而使车辆的维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可以有效吸收并缓冲碰撞能量,显著提升对行人和车身的保护能力,并可以大幅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适于安装所述车辆的保险杠,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
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间隔设置;
第三安装结构,所述第三安装结构与所述车辆的车架连接,所述第三安装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通过将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和第三安装结构设置在车身和车架与保险杠之间,这样可以由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和第三安装结构共同吸收碰撞能量,减缓碰撞对车身造成的冲击,避免车身或安装在车身上的冷却系统等其它零部件损坏,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碰撞事故中对行人的腿部造成的伤害,从而可以提高行人保护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身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通过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均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下横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支架,多个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上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上横梁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架适于安装所述保险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具有:
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上横梁连接;
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凸台适于与所述保险杠连接;
翻边,所述翻边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翻边与所述上横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
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下横梁间隔设置;
多个第二支架,多个所述第二支架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下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具有多个卡接部,多个所述卡接部沿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卡接部适于连接所述保险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横梁还具有多个吸能孔,多个所述吸能孔沿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吸能孔均贯穿所述第一横梁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安装结构还包括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下横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安装结构包括:
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车架连接,且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连接;
多个第四支架,多个所述第四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且多个所述第四支架沿所述第二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与车辆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与车辆连接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与车辆连接时的侧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与车辆连接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装组件;
20-车身;
21-上横梁;22-下横梁;23-连接梁;
30-车架;
100-第一安装结构;
110-第一支架;111-第一加强筋;112-第一凸台;113-第一翻边;
200-第二安装结构;
210-第一横梁;211-卡接部;212-吸能孔;213-第二凸台;
220-第二支架;221-第一弱化孔;222-溃缩槽;
230-吸能盒;231-第二加强筋;232-第二弱化孔;
300-第三安装结构;
310-第二横梁;
320-第三支架;
330-第四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10与车辆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10与车辆连接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10与车辆连接时的侧视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10与车辆连接时的仰视图。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10,安装组件10适于安装车辆的保险杠(图中未示出),安装组件10包括:第一安装结构100,第一安装结构100与车辆的车身20连接;第二安装结构200,第二安装结构200与车身20连接,第二安装结构200位于第一安装结构100的下方,且第二安装结构200与第一安装结构100间隔设置;第三安装结构300,第三安装结构300与车辆的车架30连接,第三安装结构300位于第二安装结构200的下方。
具体地,安装组件10可以固定设置在的车辆的车身20或车架30与车辆的保险杠之间,保险杠可以为车辆的前置保险杆。安装组件10沿车辆长度方向的一侧表面可以与车身20或车架30固定连接,安装组件10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另外一侧表面可以与保险杠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铆接或焊接等,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如此设置,可以满足车辆保险杠的安装需求,同时,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对行人造成的伤害,以对行人进行保护;另外,还可以在低速碰撞中保护车辆,以大幅减少车辆损坏,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长度方向可以为图1中X所指的方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可以为图1中Y所指的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可以为图1中Z所指的方向。
安装组件10主要包括沿车辆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结构100、第二安装结构200和第三安装结构300。其中,第一安装结构100的位置高于第二安装结构200的位置,且第一安装结构100和第二安装结构200均与车辆的车身20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铆接或焊接等;第三安装结构300的位置低于第二安装结构200的位置,且第三安装结构300与车辆的车架30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螺纹连接、铆接或焊接等。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安装结构100、第二安装结构200以及第三安装结构300的共同配合,以便为保险杠提供安装点,以使保险杠可以间隔并固定设置在车辆的前方位置。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碰撞能量可以经保险杠传递至第一安装结构100、第二安装结构200和第三安装结构300上,这样可以由第一安装结构100、第二安装结构200和第三安装结构300共同吸收碰撞能量,减缓碰撞对车身20造成的冲击,避免车身20或安装在车身20上的冷却系统(图中未示出)等其它零部件损坏,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碰撞事故中车辆对行人的腿部造成的伤害,从而可以提高车辆对行人的保护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10,通过将第一安装结构100、第二安装结构200和第三安装结构300设置在车身20和车架30与保险杠之间,这样可以由第一安装结构100、第二安装结构200和第三安装结构300共同吸收碰撞能量,减缓碰撞对车身20造成的冲击,避免车身20或安装在车身20上的冷却系统等其它零部件损坏,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碰撞事故中对行人的腿部造成的伤害,从而可以提高行人保护能力。
请继续参见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身20包括上横梁21、下横梁22和连接梁23,上横梁21和下横梁22通过连接梁23连接,上横梁21和下横梁22均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安装结构100与上横梁21连接,第二安装结构200与下横梁22连接。
具体地,上横梁21可以沿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下横梁22的上方位置,上横梁21和下横梁22可以相互平行,且均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连接梁23可以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连接梁23可以设置在上横梁21和下横梁22的中线位置处,也即是,连接梁23沿车辆高度方向的一端可以与上横梁2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连接梁23背离上横梁21的另外一端可以与下横梁22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或铆接等,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如此设置,可以有效提升车身20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可以使保险杠的安装位置更加可靠稳定。
请继续参见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第一安装结构100包括:多个第一支架110,多个第一支架110沿上横梁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与上横梁21连接,多个第一支架110适于安装保险杠。
具体地,第一支架110可以构造为板状结构,第一支架110的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与上横梁2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10背离上横梁21的另外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保险杠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以下实施例以两个第一支架110为例进行解释说明。两个第一支架110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两个第一支架110可以沿上横梁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支架110可以对称分布在连接梁23的两侧,如此设置,使得保险杠可以通过第一支架110与上横梁21固定连接,以确保保险杠可以正常安装,同时可以提升保险杠与车辆之间的连接强度。
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第一支架110具有:第一加强筋111,第一加强筋111设于第一支架110的一端,且第一加强筋111与上横梁21连接;第一凸台112,第一凸台112设于第一支架110的另一端,且第一凸台112适于与保险杠连接;翻边113,翻边113设于第一支架110的相对两侧,且翻边113与上横梁21连接。
具体地,第一加强筋111可以构造为朝向远离第一支架110的表面凸起的凸筋,第一加强筋111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与第一支架110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111可以呈U型结构,第一加强筋111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10与上横梁21连接的一端,且第一加强筋111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上横梁21固定连接。第一凸台112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10背离上横梁21的另外一端,第一凸台112也可以朝向远离第一支架110的表面凸起,第一凸台112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与第一支架110固定连接,第一凸台112上可以设置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凸台11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保险杠固定连接。翻边113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10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翻边113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与第一支架110固定连接,翻边113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上横梁2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11、第一凸台112和翻边113以便有效提升第一支架110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可以防止第一支架110发生变形。
请继续参见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第二安装结构200包括:第一横梁210,第一横梁21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第一横梁210与下横梁22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支架220,多个第二支架220均连接在第一横梁210与下横梁22之间,且多个第二支架220沿下横梁22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具体地,第一横梁210可以构造为板状结构的部件,第一横梁21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下横梁22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横梁210可以与下横梁22相对并间隔设置,第一横梁210通过第二支架220与下横梁22固定连接。第二支架2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以下实施例以四个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四个第二支架220可以沿下横梁22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四个第二支架220沿连接梁23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在连接梁23的相对两侧。四个第二支架220的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下横梁22固定连接,四个第二支架220背离下横梁22的另外一端可以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第一横梁21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以有效提高第一横梁210与下横梁22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220的靠近下横梁22的一端可以设置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架2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下横梁22固定连接。第二支架220背离下横梁22的另外一端可以设置多个焊点(图中未示出),焊点可以用于焊接第一横梁210,以便为第一横梁210提供支撑。同时,第二支架220上焊点所在的端部还设置有减重孔(图中未示出),减重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三角形等,减重孔可以用于减少第二支架220的自身重量,以使第二支架220可以满足轻量化的设计需求。在第二支架220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弱化孔221和多个溃缩槽222,第一弱化孔221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三角形等,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弱化孔221和溃缩槽222的共同配合,以吸收传递至第二支架220上的碰撞能量,减缓碰撞对车身20造成的冲击,避免车身20或安装在车身20上的其它零部件损坏,从而可以大幅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碰撞事故中对行人的腿部造成的伤害,从而可以提高行人保护能力。
请继续参见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实施例,第一横梁210具有多个卡接部211,多个卡接部211沿第一横梁2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卡接部211适于连接保险杠。
具体地,卡接部211可以设置在第一横梁210的表面,卡接部211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与第一横梁210固定连接,卡接部211可以构造为卡舌,如此设置,以便通过卡接部211对保险杠进行定位和固定,以提高保险杠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的精确度。在第一横梁210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凸台213,多个第二凸台213可以沿着第一横梁210的延伸位置间隔布置,多个第二凸台213可以朝向远离第一横梁210的表面凸起,如此设置,可以通过设置第二凸台213以便有效提高第一横梁210的刚度和强度,使得第一横梁210上的薄弱位置得以加强,从而可以避免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导致保险杠出现下坠故障。
请继续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横梁210还具有多个吸能孔212,多个吸能孔212沿第一横梁2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多个吸能孔212均贯穿第一横梁210的相对两侧。
具体地,在第一横梁210的表面可以设置多个吸能孔212,多个吸能孔212可以沿着第一横梁2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多个吸能孔212可以成对设置,多个吸能孔212可以分别贯穿第一横梁210的相对两侧表面,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吸能孔212吸收传递至第一横梁210上的碰撞能量,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第一横梁210可以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在吸能孔212所在的位置进行溃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第一横梁210对行人造成碰撞伤害。
请继续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二安装结构200还包括吸能盒230,吸能盒230设于至少一个第二支架220与下横梁22之间。
具体地,吸能盒2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吸能盒230可以沿第一横梁210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第一横梁210的相对两端,两个吸能盒230可以分别与靠近第一横梁210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二支架220相对设置,也即是,吸能盒230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架220与下横梁22之间,其中,吸能盒230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下横梁22固定连接,吸能盒230背离下横梁22的另外一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二支架220背离第一横梁210的一端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当低速碰撞中车辆受力点高于防撞梁时,吸能盒230可以快速吸收碰撞能量,从而可以避免车身20或安装在车身20上的冷却系统等昂贵部件损坏,进而可以大幅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在吸能盒230上可以设置第二加强筋231和第二弱化孔232,且第二加强筋231和第二弱化孔2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二加强筋231和第二弱化孔232相结合的形式,并依据车辆实际情况将吸能盒230刚度优化至最佳状态。
请继续参见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安装结构300包括:第二横梁310,第二横梁310与车架30连接,且第二横梁31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支架320,第三支架320与第二横梁310的端部连接;多个第四支架330,多个第四支架330分别与第二横梁310连接,且多个第四支架330沿第二横梁3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具体地,第二横梁310可以设置在两个车架30之间,第二横梁310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与车架30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纹或一体成型等方式。第三支架3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三支架3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梁310的相对两端,且第三支架320可以朝向远离第二横梁310的方向延伸。第四支架3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以下实施例以三个第四支架330为例进行解释说明,三个第四支架330可以沿着第二横梁3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第四支架330的一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第二横梁31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三支架320和第四支架330的共同配合,以便为保险杠提供有效安装点;同时,通过将第三支架320和第四支架330布置在远离保险杠前端(距离不小于210mm)的车架30上,这样可以有效规避第三支架320和第四支架330对行人腿部造成的伤害,以便从根源提高行人保护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10,其中,安装组件1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车辆发生撞人事故时,由于上部的第一安装结构100和下部的第三安装结构300布置位置靠后,同时两个位置为碰撞预留充足的变形吸能空间,因此不会对行人造成伤害。中部位置的保险杠受到挤压后向车后变形,此时,中部位置的第二安装结构200中的第一横梁210受到冲击变形吸能为行人提供第一级保护,随着碰撞进行,第二安装结构200中的第二支架220开始变形吸能为行人提供第二级保护,这样通过第一安装结构100和第三安装结构300避让预留变形空间,使得第二安装结构200发挥两级保护作用,以将碰撞对行人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有效提高行人保护作用。
当车辆发生受力点高于防撞梁的低速碰撞时,冲击能量要明显大于撞人事故,在该状态下,行人保护结构首先变形吸能并达到最大变形程度,这个过程中依然吸收部分冲击能量,降低车辆碰撞速度。随后,车身20的吸能盒230开始受到挤压,溃缩变形进一步吸收冲击能量,直至两个件完全变形碰撞能量被完全吸收,车辆停止。碰撞后,白车身20及冷却系统变形均较小,未达到损坏更换程度,维修成本大幅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10的其他构成例如:车身20、车架30、防撞梁及冷却系统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适于安装所述车辆的保险杠,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结构(100),所述第一安装结构(100)与所述车辆的车身(20)连接;
第二安装结构(200),所述第二安装结构(200)与所述车身(20)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结构(200)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100)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安装结构(200)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100)间隔设置;
第三安装结构(300),所述第三安装结构(300)与所述车辆的车架(30)连接,所述第三安装结构(300)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200)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20)包括上横梁(21)、下横梁(22)和连接梁(23),所述上横梁(21)和所述下横梁(22)通过所述连接梁(23)连接,所述上横梁(21)和所述下横梁(22)均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安装结构(100)与所述上横梁(21)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结构(200)与所述下横梁(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100)包括:多个第一支架(110),多个所述第一支架(110)沿所述上横梁(2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上横梁(21)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架(110)适于安装所述保险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0)具有:
第一加强筋(111),所述第一加强筋(111)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10)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加强筋(111)与所述上横梁(21)连接;
第一凸台(112),所述第一凸台(112)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10)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凸台(112)适于与所述保险杠连接;
翻边(113),所述翻边(113)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10)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翻边(113)与所述上横梁(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200)包括:
第一横梁(210),所述第一横梁(210)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横梁(210)与所述下横梁(22)间隔设置;
多个第二支架(220),多个所述第二支架(220)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210)与所述下横梁(22)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架(220)沿所述下横梁(22)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10)具有多个卡接部(211),多个所述卡接部(211)沿所述第一横梁(2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卡接部(211)适于连接所述保险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10)还具有多个吸能孔(212),多个所述吸能孔(212)沿所述第一横梁(2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多个所述吸能孔(212)均贯穿所述第一横梁(210)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200)还包括吸能盒(230),所述吸能盒(230)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架(220)与所述下横梁(2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结构(300)包括:
第二横梁(310),所述第二横梁(310)与所述车架(30)连接,且所述第二横梁(310)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三支架(320),所述第三支架(320)与所述第二横梁(310)的端部连接;
多个第四支架(330),多个所述第四支架(330)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310)连接,且多个所述第四支架(330)沿所述第二横梁(3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09193.XU CN220031895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09193.XU CN220031895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31895U true CN220031895U (zh) | 2023-11-17 |
Family
ID=88725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09193.XU Active CN220031895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31895U (zh) |
-
2023
- 2023-04-12 CN CN202320809193.XU patent/CN2200318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59751B (zh) | 车体前部结构 | |
CN214930131U (zh) |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 |
CN210000408U (zh) |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 |
CN216709236U (zh) | 防撞梁总成 | |
CN110789479A (zh) |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 |
CN220031895U (zh) | 用于车辆的安装组件及车辆 | |
CN112874459A (zh) | 一种吸能盒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2026689A (zh) | 车身前部结构和汽车 | |
CN216545709U (zh) | 冷却包安装结构总成和车辆 | |
CN216101974U (zh) |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 |
CN212447408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和汽车 | |
CN212796772U (zh) |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 |
CN210526649U (zh) | 一种防撞吸能结构 | |
CN210554642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梁吸能盒配合翻边结构 | |
CN220615741U (zh)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 |
CN209757029U (zh) |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 |
CN112193191A (zh) | 一种分体式吸能盒 | |
CN110816463B (zh) | 用于车辆的通风格栅固定支架及车辆 | |
CN221393375U (zh) | 一种车辆前端结构 | |
CN215752276U (zh) | 一种微型卡车防撞结构 | |
CN219192339U (zh) | 汽车前副车架左前吸能盒总成组件 | |
CN107662566B (zh) |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 |
CN219295359U (zh) | 保护板和车辆 | |
CN219584126U (zh) |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 |
CN221138000U (zh) | 行人保护总成以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