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8974U - 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8974U
CN219988974U CN202321199910.8U CN202321199910U CN219988974U CN 219988974 U CN219988974 U CN 219988974U CN 202321199910 U CN202321199910 U CN 202321199910U CN 219988974 U CN219988974 U CN 219988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riving
battery assembly
tank truck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99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骏
李利民
耿会良
杨琳
胡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99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8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8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8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驱动抱罐车,包括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转向机构和后车架,转向机构上安装有分布在前车架后上方侧的操控驾驶室;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集成在前车架上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安装在前车架上的驱动桥、安装在驱动桥左右两端的车轮、以及都安装在前车架上的电驱动组件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与电驱动组件电连接,电驱动组件与驱动桥传动连接,电池组件、驱动桥和电驱动组件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操控驾驶室与电池组件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本申请能耗低,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动力系统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既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又能缩短前部车体的长度,使得转弯半径更小,减小驾驶盲区,有利于安全驾驶。

Description

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运输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背景技术
抱罐车一种无轨冶金运输设备,是冶金企业用于转运和处理高温炉渣的专业设备,也是冶金无轨渣处理工艺的重要生产设备。当前国家环保部门对燃油抱罐车的尾气排放要求更高,使得燃油抱罐车的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导致燃油抱罐车的动力系统布置越来越复杂和不合理,且成本较高。燃油抱罐车动力系统的布置复杂化和不合理化,势必使燃油抱罐车噪音大、能耗高,尤其是容易导致燃油抱罐车的前部车体较长,进而增加了燃油抱罐车的转弯半径,不利于安全驾驶。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驱动抱罐车,节能且缩小转弯半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驱动抱罐车,包括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转向机构和后车架,所述转向机构上安装有分布在前车架后上方侧的操控驾驶室;所述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集成在所述前车架上的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安装在前车架上的驱动桥、安装在驱动桥左右两端的车轮、以及都安装在前车架上的电驱动组件和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电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电驱动组件与驱动桥传动连接,所述电池组件、驱动桥和电驱动组件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操控驾驶室与电池组件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电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变速箱,所述电池组件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相连,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装置与驱动桥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桥、连接装置、变速箱和驱动电机从前至后依次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上的电机冷却装置,所述电机冷却装置作用于驱动电机,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布置在电池组件的左侧或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桥、电池组件、电驱动组件和连接装置都位于前车架的中心轴线的平行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上的电池冷却装置,所述电池冷却装置作用于电池组件,所述电池冷却装置布置在电池组件的左侧或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上平台,所述上平台包括上下分布的顶座部和底座部、以及连接在顶座部的后端和底座部的后端之间的后侧背座,所述顶座部、底座部和后侧背座之间围成有安装腔,所述底座部固定在转向机构上,所述操控驾驶室固定在安装腔中、并与底座部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操控驾驶室分布在上平台的右边侧或左边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渣罐、工作大臂和驱动液压缸,所述渣罐的外壁上固设有与工作大臂的上端转动配合的连接耳轴,所述工作大臂的下端与后车架铰接,所述驱动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后车架和工作大臂铰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驱动抱罐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抱罐车的动力系统为电驱动结构,能耗低,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特别是,动力系统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既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又能缩短电驱动抱罐车前部车体的长度,由此使得转弯半径更小,更具有良好的视野,减小驾驶盲区,使得该电驱动抱罐车更适用于狭窄的作业区域,更加有利于安全驾驶,最终提高该电驱动抱罐车作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电驱动抱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前车架和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前车架
20 转向机构
30 后车架
40 操控驾驶室
50 动力系统
51 驱动桥
52 车轮
53 电驱动组件
531 驱动电机
532 变速箱
54 电池组件
55 连接装置
56 电机冷却装置
57 电池冷却装置
60 上平台
61 顶座部
62 底座部
63 后侧背座
64 安装腔
70 渣罐
80 工作大臂
90 驱动液压缸
110 连接耳轴
130 液压工作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元件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驱动抱罐车,包括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10、转向机构20和后车架30,转向机构20上安装有分布在前车架10后上方侧的操控驾驶室40。特别是,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集成在前车架10上的动力系统50;如图3和图4所示,动力系统50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驱动桥51、安装在驱动桥51左右两端的车轮52、以及都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电驱动组件53和电池组件54,电池组件54与电驱动组件53电连接,电驱动组件53与驱动桥51传动连接,车轮52通过驱动桥51与前车架10相连;在结构布局上:电池组件54、驱动桥51和电驱动组件53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操控驾驶室40与电池组件54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
本申请涉及的电驱动抱罐车中,其动力系统50为电驱动结构,电池组件54向电驱动组件53提供电源,电驱动组件53向驱动桥51提供驱动力,驱使驱动桥51运转,也就驱动车轮52转动,实现抱罐车的电驱动。采用电驱动结构的动力系统50后,使得电驱动抱罐车能耗低,也就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特别是,电池组件54、驱动桥51和电驱动组件53从前至后依次布置,使得动力系统50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既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又能缩短电驱动抱罐车前部车体的长度,由此使得转弯半径更小,再结合操控驾驶室40与电池组件54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避免驾驶员的视线遮挡,使得操控驾驶室40内的驾驶员更具有良好的视野,减小驾驶盲区,使得该电驱动抱罐车更适用于狭窄的作业区域,更加有利于安全驾驶,最终提高该电驱动抱罐车作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申请涉及的电驱动抱罐车成本低、能量转换效率高,同时还解决了现有燃油抱罐车面临的噪音大、能耗高、排放不达标、动力布局结构复杂和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动力系统50还包括连接装置55,电驱动组件53包括驱动电机531和变速箱532,电池组件54与驱动电机531电连接,驱动电机531的输出端与变速箱532相连,变速箱53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装置55与驱动桥51传动连接,驱动电机531依次通过变速箱532和连接装置55驱使驱动桥51运转,进而驱使左右两个车轮52转动。在布局上,驱动桥51、连接装置55、变速箱532和驱动电机531从前至后依次布置,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更加有利于缩短前部车体的长度。优选地,驱动桥51、电池组件54、电驱动组件53和连接装置55都位于前车架10的中心轴线的平行线上,则电池组件54位于前车架10的中前部,电驱动组件53位于前车架10的中后部。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动力系统50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电机冷却装置56,电机冷却装置56作用于驱动电机531,用于驱动电机531的循环冷却,电机冷却装置56布置在电池组件54的左侧或右侧。动力系统50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电池冷却装置57,电池冷却装置57作用于电池组件54,用于电池组件54的循环冷却,电池冷却装置57布置在电池组件54的左侧或右侧。本实施例中,电机冷却装置56分布在电池组件54的左侧,电池冷却装置57分布在电池组件54的右侧。
优选地,电驱动抱罐车中,转向机构20为现有技术,转向机构20的前端与前车架10的后段部分铰接,转向机构20的后端和后车架30的前端焊接固定,即前车架10和后车架30通过转向机构20相连,转向机构20提供转向驱动力,使得前车架10整体转向,由此实现电驱动抱罐车的转向。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上平台60,上平台60大致上为朝前设置的凹形结构件,上平台60包括上下分布的顶座部61和底座部62、以及连接在顶座部61的后端和底座部62的后端之间的后侧背座63,顶座部61、底座部62和后侧背座63之间围成有安装腔64,底座部62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转向机构20上,操控驾驶室40固定在安装腔64中、并与底座部62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如此,通过上平台60实现操控驾驶室40安装在转向机构20上。另外,操控驾驶室40分布在上平台60的右边侧或左边侧,由此实现操控驾驶室40与电池组件54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操控驾驶室40分布在上平台60的左前边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驱动抱罐车还包括渣罐70、工作大臂80、驱动液压缸90、以及液压工作动力装置130,渣罐70的外壁上固设有与工作大臂80的上端转动配合的连接耳轴110,工作大臂80的下端与后车架30铰接,驱动液压缸90的两端分别与后车架30和工作大臂80铰接,液压工作动力装置130与驱动液压缸90相连,液压工作动力装置130安装在上平台60的安装腔64中、并分布在上平台60的右后边侧。液压工作动力装置130向驱动液压缸90提供液压驱动力,驱使驱动液压缸90的活塞杆伸缩运动,进而驱动工作大臂80绕其与后车架30的铰接点进行摆动,也就驱动渣罐70在工作大臂80上的运动,驱使渣罐70执行倾倒作业。
综上所述,本申请涉及的电驱动抱罐车具有下述优点:
1、采用电驱动结构,通过电力代替燃油,能耗低,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
2、动力系统50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既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又能缩短电驱动抱罐车前部车体的长度,由此使得转弯半径更小,再结合操控驾驶室40与电池组件54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避免驾驶员的视线遮挡,使得操控驾驶室40内的驾驶员更具有良好的视野,减小驾驶盲区,使得该电驱动抱罐车更适用于狭窄的作业区域,更加有利于安全驾驶,最终提高该电驱动抱罐车作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便于广泛推广应用。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电驱动抱罐车,包括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10)、转向机构(20)和后车架(30),所述转向机构(20)上安装有分布在前车架(10)后上方侧的操控驾驶室(4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在所述前车架(10)上的动力系统(50),所述动力系统(50)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驱动桥(51)、安装在驱动桥(51)左右两端的车轮(52)、以及都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电驱动组件(53)和电池组件(54),所述电池组件(54)与电驱动组件(53)电连接,所述电驱动组件(53)与驱动桥(51)传动连接,所述电池组件(54)、驱动桥(51)和电驱动组件(53)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操控驾驶室(40)与电池组件(54)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50)还包括连接装置(55),所述电驱动组件(53)包括驱动电机(531)和变速箱(532),所述电池组件(54)与驱动电机(531)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31)的输出端与变速箱(532)相连,所述变速箱(53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装置(55)与驱动桥(51)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桥(51)、连接装置(55)、变速箱(532)和驱动电机(531)从前至后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50)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电机冷却装置(56),所述电机冷却装置(56)作用于驱动电机(531),所述电机冷却装置(56)布置在电池组件(54)的左侧或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桥(51)、电池组件(54)、电驱动组件(53)和连接装置(55)都位于前车架(10)的中心轴线的平行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50)还包括安装在前车架(10)上的电池冷却装置(57),所述电池冷却装置(57)作用于电池组件(54),所述电池冷却装置(57)布置在电池组件(54)的左侧或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平台(60),所述上平台(60)包括上下分布的顶座部(61)和底座部(62)、以及连接在顶座部(61)的后端和底座部(62)的后端之间的后侧背座(63),所述顶座部(61)、底座部(62)和后侧背座(63)之间围成有安装腔(64),所述底座部(62)固定在转向机构(20)上,所述操控驾驶室(40)固定在安装腔(64)中、并与底座部(62)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驾驶室(40)分布在上平台(60)的右边侧或左边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抱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渣罐(70)、工作大臂(80)和驱动液压缸(90),所述渣罐(70)的外壁上固设有与工作大臂(80)的上端转动配合的连接耳轴(110),所述工作大臂(80)的下端与后车架(30)铰接,所述驱动液压缸(90)的两端分别与后车架(30)和工作大臂(80)铰接。
CN202321199910.8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Active CN219988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910.8U CN219988974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910.8U CN219988974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8974U true CN219988974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0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9910.8U Active CN219988974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8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0113B (zh) 蓄电池立柱拆装车
CN105151126A (zh) 煤矿用窄矮型铰接式双向运输车及其液压系统
CN107878175A (zh)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底盘
CN105644639A (zh) 矿用电动无轨运输车
CN110254558A (zh) 一种整体框架式搬运车
CN219988974U (zh) 一种电驱动抱罐车
CN202829469U (zh) 一种应用节能技术的大吨位内燃叉车
CN2866272Y (zh) 车载自救的举升装置
CN102358363A (zh) 多功能低能耗农用拖拉机
CN207449608U (zh)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底盘
CN115891801A (zh) 一种纯电动地下运矿自卸车
CN214607040U (zh) 一种电传动大吨位宽体车
CN209972161U (zh) 一种双模动力牵引车
CN209742929U (zh) 一种隧道立拱架施工用双桥四驱动行走车
CN2799353Y (zh) 新型长头载货车驾驶室
CN219883666U (zh) 一种双电机减驱总成及重型电动牵引车
CN220482995U (zh) 基于电驱桥的底盘结构
CN216468078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底盘
CN201301202Y (zh) 越野性能好的叉车
CN213921000U (zh) 一种铁路接触网维修作业车
RU2818088C2 (ru) Колесная рам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колесную раму
CN204357456U (zh) 蓄电池立柱拆装车
CN115871789B (zh) 一种车用底盘和特种车辆
CN220700992U (zh) 一种重型多功能救援车
CN214688987U (zh) 一种悬浮式半铰接结构宽体自卸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