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1578U - 支架顶梁吊装工装 - Google Patents

支架顶梁吊装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1578U
CN219971578U CN202321494407.5U CN202321494407U CN219971578U CN 219971578 U CN219971578 U CN 219971578U CN 202321494407 U CN202321494407 U CN 202321494407U CN 219971578 U CN219971578 U CN 219971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ing
lifting
top beam
section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44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磊
徐鸿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ai Nur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ai Nur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ai Nur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ai Nur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44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1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1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1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支架顶梁吊装工装,所述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包括吊具本体、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吊具本体具有支撑部和吊装部,两吊装部分别设在支撑部的两端,支撑部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吊装部用于与支架顶梁连接;第一连接部件设在吊装部与支架顶梁之间,以将吊装部与支架顶梁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部件设在吊具本体上以约束两吊装部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能够提高支架顶梁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施工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支架顶梁吊装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顶梁吊装工装。
背景技术
液压支架在装配或者检修过程中,需要通过吊车对支架顶梁先进行翻转、再进行吊装,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链条辅助吊车进行作业,如图1所示,在顶梁翻转落地瞬间存在向下缓冲,对链条产生很大的应力,与此同时,吊装链条受到的不仅是拉力,还有链条自身链环之间剪切和旋转扭矩等危害因素存在,使得作业时施工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能够提高支架顶梁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施工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效率。
一种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包括:
吊具本体,所述吊具本体具有支撑部和吊装部,两所述吊装部分别设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所述支撑部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所述吊装部用于与支架顶梁连接;
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设在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支架顶梁之间,以将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支架顶梁连接在一起;
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设在所述吊具本体上以约束两所述吊装部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能够提高支架顶梁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施工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吊装销轴,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吊装孔,在进行所述支架顶梁的吊装时,所述吊装销轴插设在所述支架顶梁的装配孔内,所述吊装部通过所述吊装孔套设在所述吊装销轴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销轴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吊装部在所述吊装销轴的轴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有卡槽,所述吊具本体中相对的两区段分别设在两个所述卡槽内;
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连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挡板设在所述卡槽的开口侧以将所述吊具本体中相对的两区段抵撑在两个所述卡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撑在所述吊具本体中相对的两区段之间以对所述吊具本体施加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的顶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上设置有两个弹性件,所述连杆中部设有止挡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止挡件抵撑,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吊具本体抵撑以对吊具本体施加沿连杆的长度方向的顶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固定、或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吊装部和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或
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支撑部枢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
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吊装部的长度方向正交;
两个第二区段,两个所述第二区段分别布设在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吊装部与所述第二区段连接,所述第二区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吊装部的长度方向呈夹角布置,且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区段之间、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吊装部之间均通过圆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通过板或杆折弯成型,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呈钝角布置,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的夹角为100°-1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部包括:
架体段,所述架体段与支撑部连接;
吊点段,所述吊点段为多个,所述吊点段呈平板状,多个所述吊点段平行布置,并连接在所述架体段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与支架顶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装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吊具本体1、支撑部11、第一区段111、第二区段112、吊装部12、架体段121、吊点段122、加强筋13;
第一连接部件2、吊装销轴21、限位部22;
第二连接部件3、连杆31、挡板32、连接件33、弹性件34、止挡件35;
支架顶梁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包括吊具本体1,吊具本体1具有支撑部11和吊装部12,两吊装部12分别设在支撑部11的两端,支撑部11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吊装部12用于与支架顶梁4连接;吊装部12与支架顶梁4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2件,以将吊装部12与支架顶梁4连接在一起;吊具本体1上设有第二连接部件3以约束两吊装部12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说,吊具本体1通过第一连接部2件与支架顶梁4连接,为了避免吊具本体1中的两个吊装部12发生相对位移,在吊具本体1上设置第二连接部,以对吊具本体1进行补强,一方面提高了其抗变形能力,在吊装过程中能够保障吊具本体1结构稳定,当对支架顶梁4进行翻转时,能够抵抗支架顶梁4翻转时所产生的冲击力,避免吊装部12相对于支撑部11发生变形。
可选地,两个吊装部12对称布置在支撑部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使支架顶梁4的重心与吊具本体1的吊点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能够提高支架顶梁4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施工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件包括吊装销轴21,支撑部11上设有吊装孔,在进行支架顶梁4的吊装时,吊装销轴21插设在支架顶梁4的装配孔内,吊装部12通过吊装孔套设在吊装销轴21上。
具体地,支架顶梁4上设有装配孔,或者利用支架顶梁4上具有用于与液压支架的其他结构件进行连接的预留的装配孔来安装吊装销轴21,吊装销轴21可以为新设置的结构部件,也可以是液压支架上组配好的结构件,在吊装时利用该结构件进行支架顶梁4的吊装。装配时,吊装部12的吊装孔套设在吊装销轴21上,吊装孔为闭环的圆孔,因此无论是进行支架顶梁4的翻转还是吊装均不会导致吊装销轴21与吊装孔脱离。
可选地,吊装销轴21与支架顶梁4插接后通过限位件限位、或者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以防止吊装销轴21脱离出支架顶梁4的装配孔。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销轴21上设有限位部22,限位部22用于对吊装部12在吊装销轴21的轴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也就是说,为了约束吊装部12在吊装销轴21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有限位部22,限位部22可以是设置在吊装销轴21上的环套,吊装部12与环套贴合以限制吊装部12移动,通过对两个吊装部12进行限位,从而可以保障两个吊装部12相对于支架顶梁4的位置相对固定,并且可以使支架顶梁4的重心与支架顶梁吊装工装的吊点在竖直方向上对应,提高支架顶梁4的平稳度;或者,也可以是设置在支架顶梁4上的限位螺栓,当吊装部12装配于吊装销轴21上后,通过调节限位螺栓,使得限位螺栓与吊装部12抵撑以限制吊装部12在吊装销轴21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可选地,吊装销轴21上设置环套,环套滑动套设在吊装销轴21上,环套可以为开口环结构,在吊装销轴21上设置环形沉槽,以将环套卡设在环形沉槽内。又或者,将环套可以设置为闭口整环结构,在环套上设置螺栓等锁紧件,当环套滑动到位后,通过锁紧件锁紧固定在吊装销轴21上。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3包括连杆31和挡板32,连杆31的两端均设有卡槽,吊具本体1中相对的两区段分别设在两个卡槽内,挡板32与连杆31通过连接件33连接,挡板32设在卡槽的开口侧以将吊具本体1中相对的两区段抵撑在两个卡槽内。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件3中的连杆31上开设的卡槽用于对吊具本体1进行结构补强,卡槽与吊具本体1的结合位置可以是连接在支撑部11的两端,也可以是连接在两个吊装部12之间。
例如,当吊具本体1的支撑部11呈U型时,此时可以将连杆31连接在吊具本体1的支撑部11的两端,此时吊具本体1的支撑部11和连杆31形成了四边形结构,能够对支撑部11进行补强,避免在吊装支架顶梁4过程中吊具本体1发生变形,比如,吊具本体1受力后可能导致呈U型结构的支撑部11的两端的臂杆张开或者聚拢,进而导致吊具本体1和支架顶梁4的重心偏移,影响支架顶梁4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又例如,当连杆31连接在吊具本体1的两端不能对吊具本体1起到很好的补强效果时,比如,吊具本体1的支撑部11为直杆结构,此时增加连杆31也仅仅等同于提升了支撑部11的刚性,完全可以通过尺寸更大的支撑部11代替,此时两个吊装部12与支撑部11之间形成了U型结构,连杆31可以连接在两个吊装部12之间,进而使吊具本体1与连杆31形成了四边形结构,优选形成矩形、或者等腰梯形,这样可以提高提高吊具本体1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当吊具本体1中相对的两区段抵撑在卡槽中后,不仅要避免吊具本体1的两端相互靠近,也要避免吊具本体1的两端彼此远离,因此挡板32可以封堵卡槽的开口侧,使吊具本体1中相对的两区段不能脱离卡槽。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31上设有弹性件34,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抵撑在吊具本体1中相对的两区段之间以对吊具本体1施加沿连杆31的长度方向的顶推力。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仅通过连杆31对吊具本体1进行补强,而且还通过弹性件34对吊具本体1的两端进行抵撑,对两吊装部12提供一个使二者张开的顶推力,该顶推力与能够与连杆31和挡板32共同作用,可以使两个吊装部12在进行支架顶梁4吊装时稳定性更好。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31上设置有两个弹性件34,连杆31中部设有止挡件35,弹性件34的一端与止挡件35抵撑,弹性件34的另一端与吊具本体1抵撑以对吊具本体1施加沿连杆31的长度方向的顶推力。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设置两个弹性件34分别对两个吊具本体1的两端进行顶撑,在连杆31上设置止挡件35,例如,止挡件35可以为固定于连杆31上的止挡板32,又例如,可以在连杆31上设置螺纹段,在螺纹段上设置螺母,将螺母作为止挡件35,并且可以调节螺母的位置以改变弹性件34对吊具本体1的顶推作用力,由于弹性件34为两个,因此当止挡件35为螺母时,为了方便对两个弹性件34进行调节,螺母也设置两个,每个弹性件34对应一个螺母。
可选地,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弹性件34可以采用圆柱弹簧,圆柱弹簧套设在连杆31上。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部12与支撑部11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固定、或通过连接件33固定,在吊装部12和支撑部1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3。
也就是说,吊装部12件与支撑部11为固定连接,可以通过一体成型进行制作,也可以分为两部分单独制造,再通过焊接或者连接件33连接进行固定。为了对连接部位进行补强,可以设置加强筋13,以降低连接部位所承受的应力,避免应力集中,从而能够使吊具本体1承载更大的冲击载荷,提高吊具本体1的抗拉强度。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部12与支撑部11枢接,此时,吊装部12可以相对于支撑部11进行摆动,在进行支架顶梁4的吊装和翻转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承受冲击载荷,而且可以使支撑部11、吊装部12和支架顶梁4形成三段结构,可以通过三段之间的转动来降低吊具本体1所承受的剪切作用力或者扭矩,使得吊具本体1的受力更为稳定,均匀性更好。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1包括第一区段111和两个第二区段112,第一区段111的长度方向与吊装部12的长度方向正交,两个第二区段112分别布设在第一区段1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吊装部12与第二区段112连接,第二区段1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区段111的长度方向与吊装部12的长度方向呈夹角布置,且第二区段112与第一区段111之间、第二区段112与吊装部12之间均通过圆滑过渡。
也就是说将吊具本体1分为了三部分,支撑部11的第一区段111作为支架顶梁吊装工装与起吊设备之间的吊点,吊装部12作为支架顶梁吊装工装与支架顶梁4之间的吊点,支撑部11的第二区段112作为第一区段111和吊装部12的过渡段,可以更好的进行力的传递,优化吊具本体1的结构,使得其能够承载更大的作用力。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1通过板或杆折弯成型,第一区段111和第二区段112呈钝角布置,第一区段111与第二区段112的夹角为100°-145°。在该夹角区间内,可以缓解吊具本体1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吊具本体1的抗变形能力,配合第二连接部件3,可以提高吊具本体1的结构强度,可选地,第一区段111和第二区段112之间的夹角为110°、120°或135°。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部12包括架体段121和吊点段122,架体段121与支撑部11连接吊点段122为多个,吊点段122呈平板状,多个吊点段122平行布置,并连接在架体段121上。
为了提高支架顶梁4在吊起时平衡度,可以在单个吊装部12中设置多个吊点段122,间隔布置的吊点段122可以与支架顶梁4之间形成多个吊点,多个吊点可以等同于吊装部12与支架顶梁4形成面接触,从而保障支架顶梁4在起吊时的平稳性,避免支架顶梁4侧翻或倾斜,使两个吊装部12所承受的作用力趋于平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具本体,所述吊具本体具有支撑部和吊装部,两所述吊装部分别设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所述支撑部用于与起吊设备连接,所述吊装部用于与支架顶梁连接;
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设在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支架顶梁之间,以将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支架顶梁连接在一起;
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设在所述吊具本体上以约束两所述吊装部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吊装销轴,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吊装孔,在进行所述支架顶梁的吊装时,所述吊装销轴插设在所述支架顶梁的装配孔内,所述吊装部通过所述吊装孔套设在所述吊装销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销轴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吊装部在所述吊装销轴的轴向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有卡槽,所述吊具本体中相对的两区段分别设在两个所述卡槽内;
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连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挡板设在所述卡槽的开口侧以将所述吊具本体中相对的两区段抵撑在两个所述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撑在所述吊具本体中相对的两区段之间以对所述吊具本体施加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的顶推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设置有两个弹性件,所述连杆中部设有止挡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止挡件抵撑,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吊具本体抵撑,以对吊具本体施加沿连杆的长度方向的顶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固定、或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吊装部和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或
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支撑部枢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吊装部的长度方向正交;
两个第二区段,两个所述第二区段分别布设在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吊装部与所述第二区段连接,所述第二区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吊装部的长度方向呈夹角布置,且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区段之间、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吊装部之间均通过圆滑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通过板或杆折弯成型,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呈钝角布置,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的夹角为100°-14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顶梁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部包括:
架体段,所述架体段与支撑部连接;
吊点段,所述吊点段为多个,所述吊点段呈平板状,多个所述吊点段平行布置,并连接在所述架体段上。
CN202321494407.5U 2023-06-12 2023-06-12 支架顶梁吊装工装 Active CN219971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4407.5U CN219971578U (zh) 2023-06-12 2023-06-12 支架顶梁吊装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4407.5U CN219971578U (zh) 2023-06-12 2023-06-12 支架顶梁吊装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1578U true CN219971578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8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4407.5U Active CN219971578U (zh) 2023-06-12 2023-06-12 支架顶梁吊装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1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6565B1 (en) Articulating truss boom
CN112638814A (zh) 转子叶片夹持工具
US6663065B1 (en) Portable boom
CN111225870B (zh) 抓斗
CN219971578U (zh) 支架顶梁吊装工装
CA1191429A (en) Pivot pin assembly
CN111558950A (zh) 一种拱架夹持机械手
CN218058083U (zh) 一种快速装拆叉车辅助吊具
CN215854620U (zh) 便于吊运多组梁体的模板吊具
CN215715269U (zh) 一种具有补偿功能的纠偏抱桩器
CN212174229U (zh) 一种能够调整重物倾斜角度的吊具
CN212222260U (zh) 连接节、副臂机构及起重机
CN212769515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发动机折叠吊机
CN218024954U (zh) 一种用于半圆重磅节点板的吊装工装
CN110921532A (zh) 扳起结构及起重机
CN216785467U (zh) 一种管状零件卧式吊装的吊具
CN220811637U (zh) 一种单吊车筒节翻身溜尾底座
CN210528314U (zh) 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CN220098318U (zh) 吊装架
CN216241096U (zh) 一种风机上用液压站下放工装
CN215711306U (zh) 导轮架、副臂以及起重机
CN213265648U (zh) 一种连接架、臂架系统及高空作业平台
CN216785504U (zh) 一种大型构件翻身工装
CN212893604U (zh) 一种平头塔机的起重臂与平衡臂一体化根部节结构
CN217102666U (zh) 发动机变速箱总成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