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8314U - 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8314U
CN210528314U CN201921651178.7U CN201921651178U CN210528314U CN 210528314 U CN210528314 U CN 210528314U CN 201921651178 U CN201921651178 U CN 201921651178U CN 210528314 U CN210528314 U CN 210528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upport
cantilever crane
connection structure
hinge
c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11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金
刘涛
孙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y Equipment Co Ltd
Sany Ameri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meri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merica Inc filed Critical Sany America Inc
Priority to CN2019216511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8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8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8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及起重机,涉及起重机领域。旨在改善现有的起重机臂架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连接结构包括刚性的连接梁,连接梁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用于与拉板铰接,第二铰接部用于与臂架铰接。臂架在起臂时,因重力会产生弯矩,在起吊时,因载荷也会产生弯矩致反背,在受到侧向风力的作用时,臂架会扭转,刚性的连接梁连接在臂架以及拉板之间,不仅可以在起臂时产生拉力,以克服臂架重力产生的弯矩,还可以在起吊时产生压力,以克服荷载产生的弯矩,防止臂架反背,同时,还可以克服侧向力对臂架产生的扭矩,相比柔性腰绳,能够从而整体上提高臂架的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臂架在起臂时,臂架相当于一根细长杆,臂架自身的重力会对臂架产生弯矩,使臂架产生向下弯曲的扰度,扰度越大,臂架越危险。臂架起吊时,在荷载的重力下,臂架会产生向上弯曲的扰度,扰度越大,臂架越危险。同时,在侧向风力的作用下臂架会扭转,易发生侧翻的危险。现有的臂架存在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其能够改善现有的起重机臂架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起重机,能够改善现有的起重机臂架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在起重机的臂架以及拉板之间,连接结构包括刚性的连接梁,连接梁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用于与拉板铰接,第二铰接部用于与臂架铰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连接梁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设置。
可选地:连接结构还包括横梁;
横梁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梁固定。
可选地:横梁包括第一支梁、第二支梁和第三支梁,第一支梁、第二支梁和第三支梁沿连接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沿连接梁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梁的宽度和第二支梁的宽度均小于第二支梁的宽度。
可选地:第一支梁相对于第二支梁靠近第一铰接部,第一支梁与第二支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梁与第三支梁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两个连接梁对应的两个第一铰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二铰接部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连接梁为直线型结构,第一支梁以及第三支梁平行,第一支梁、第三支梁以及两个连接梁共同形成等腰梯形结构。
可选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梁的同一侧,以使横梁与连接梁的另一侧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可选地: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两个连接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起重机,包括臂架、拉板以及连接结构;第一铰接部与拉板铰接,第二铰接部与臂架铰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及起重机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在臂架以及拉板之间,在臂架起臂时,臂架因重力会产生弯矩,在臂架起吊时,臂架因载荷也会产生弯矩致反背,在臂架受到侧向风力的作用时,臂架会扭转,易发生侧翻,刚性的连接梁连接在臂架以及拉板之间,不仅可以在起臂时产生拉力,以克服臂架重力产生的弯矩,还可以在起吊时产生压力,以克服荷载产生的弯矩,防止臂架反背,同时,还可以克服侧向力对臂架产生的扭矩,相比柔性腰绳,能够从整体上提高臂架的抗荷载以及抗侧向力能力,提高臂架的承载能力,改善现有的臂架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起重机,包括上述的连接结构,能够改善现有的起重机臂架抗荷载以及抗侧向力能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连接拉板与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与拉板和臂架装配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起重机;100-拉板;110-第一连接孔;200-臂架;210-第二连接孔;300-连接结构;301-连接梁;310-第一铰接部;311-第一铰接孔;312-第一销轴;320-第二铰接部;321-第二铰接孔;322-第二销轴;302-横梁;330-第一支梁;331-第二支梁;332-第三支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现有的臂架在起吊时、起臂时以及受到侧向风力时,均会产生弯矩,现有技术中,臂架与拉板之间主要是通过柔性的腰绳结构连接。但是柔性的腰绳结构只能够承受对臂架的拉力,也就是能提高臂架的起臂能力,但是在臂架起吊时,臂架易反背,也无法克服受到侧向风力时的扭矩,臂架起吊能力受限。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及起重机能够改善该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300及起重机10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10,包括臂架200、拉板100以及连接结构300。臂架200以及拉板100之间通过连接结构300连接,能够改善现有臂架200抗荷载以及抗侧向力能力不足的问题。
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300,用于连接在起重机10的臂架200以及拉板100之间。连接结构300包括刚性的连接梁301,连接梁30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部310和第二铰接部320,第一铰接部310用于与拉板100铰接,第二铰接部320用于与臂架200铰接。
其中,“刚性”是指物体坚硬不易变化的性质,跟“柔性”相对,例如刚性物体包括金属件、木质件等,柔性物体包括绳子、链条等。本实施例中,刚性的连接梁301,主要是指金属制成的连接梁301,具有不易弯折的属性。
在臂架200起臂时,拉板100以及连接结构300共同拉住臂架200,使臂架200克服自身的重力产生的弯矩。在臂架200起吊重物时,拉板100以及连接结构300拉住臂架200的同时,还能够压住臂架200,防止臂架200反向弯曲。在臂架200受到侧向风力作用时,由于连接结构300是刚性的,拉板100与臂架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臂架200不易与拉板100错开,也不易发生侧翻,增强了臂架200克服侧向力的能力,因此,刚性结构能够提高臂架200抗荷载以及抗侧向力的能力。而现有的柔性腰绳,只能够对臂架200产生拉力,存在起吊时,臂架200易反背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受到侧向力时易侧翻的问题。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连接梁301的数量为两个间隔设置且对称分布。连接梁30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调节两个连接梁301之间的设置宽度,能够调节连接结构300的整体宽度以及整体强度,从而满足臂架200的强度需求。连接梁301设置两个,也有助于简化连接结构300的结构,保证连接结构300强度需求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同理,连接梁30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六个,增加连接梁301的数量,能够提高连接结构300的强度,也有助于增大连接结构300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梁301关于连接结构300的预设面(图2中的A面,沿图2中的竖直方向设置)对称布置。具体地,连接梁301均是由六块钢板组成的箱体结构。同理,两个连接梁301可以由任意数量的角钢、圆管和方管等焊接或者铰接组成。连接梁301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部310以及第二铰接部320连接。具体地,第一铰接部310和第二铰接部320均为耳板结构。以图2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两个连接梁301包括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的左纵梁以及右纵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对称设置。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梁301对应的两个第一铰接部310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二铰接部32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与拉板100连接的两个第一铰接部310之间的距离小于与臂架200连接的两个第二铰接部320之间的距离,跟拉板100的宽度小于臂架200的宽度有关,两个第一铰接部310连接在拉板100的两侧(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两个第二铰接部320连接也连接在臂架200的两侧(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300还包括横梁302;横梁302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梁301固定。横梁302能够增强连接结构300的整体强度,进一步提高臂架200的承载能力,尤其提供臂架200的抗侧向风力的能力。连接梁301采用刚性材料,也能够提高连接结构300以及臂架200的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中,横梁302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两个连接梁301。连接结构300作为整体式结构,在安装的时候,可以直接用于连接拉板100以及臂架200。同理,横梁302的两端也可以通过螺栓与连接梁301连接。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横梁302包括第一支梁330、第二支梁331和第三支梁332,第一支梁330、第二支梁331和第三支梁332沿连接梁3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同理,横梁302也可以由任意数量的角钢、方管和圆管等以任意的方向和形状焊接或者铰接组成,目的在于将两个连接梁301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横梁302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支梁330、第二支梁331和第三支梁332,同理,横梁3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四个。横梁302沿着连接梁30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助于共同增强连接梁301沿长度方向的强度,从而均匀地提高连接梁301的强度以及连接结构的整体强度、刚度。以图2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连接梁30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梁330、第二支梁331以及第三支梁33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横梁302之间间隔设置,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连接结构300的整体重量。
本实施例中,沿连接梁301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梁330的宽度和第二支梁331的宽度均小于第二支梁331的宽度。第一支梁330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梁331的宽度,也就是第一支梁330的强度小于第二支梁331的强度,第二支梁331起到加强连接结构300强度的作用。第三支梁332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梁331的宽度,也就是第三支梁332的强度小于第二支梁331的强度。因此,“第一支梁330、第二支梁331以及第三支梁332”的宽度,可以是垂直于连接梁301长度方向的宽度,也可以是沿着连接梁301的长度方向的宽度,通过宽度来限定强度大小。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梁330和第三支梁332宽度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支梁330起到连接两个连接梁301对应设置第一铰接部310的两端的作用。第二支梁331起到连接两个连接梁301对应设置第二铰接部320的两端的作用。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梁330相对于第二支梁331靠近第一铰接部310,第一支梁330与第二支梁33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梁331与第三支梁332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有助于增强连接结构300与臂架200连接一端的强度,使连接结构300与臂架200连接一端的强度大于与拉板100连接一端的强度,同理,由于起吊主要由臂架200完成,增强连接结构300与臂架200连接一端的强度,有助于增强臂架200的连接强度。以图2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第一铰接部310连接在连接梁301的顶端,第二铰接部320连接在连接梁301的底端,第一支梁330、第二支梁331以及第三支梁33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第一支梁330与第二支梁331沿竖直方向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梁331与第三支梁332沿竖直方向的距离。
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连接梁301为直线型结构,第一支梁330以及第三支梁332平行,第一支梁330、第三支梁332以及两个连接梁301共同形成等腰梯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梁330、第二支梁331以及第三支梁332依次平行设置。连接梁301采用直线型,能够简化连接结构300的结构,便于制造加工。连接梁301也可以采用弯曲的结构。采用梯形结构,能够增强连接结构300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横梁30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梁301的同一侧,以使横梁302与连接梁301的另一侧之间形成安装空间。以图3中的相对位置进行介绍,两个连接梁301包括从上到下布置的上侧以及下侧,横梁302包括从上到下布置的上侧壁以及下侧壁,横梁302连接在两个连接梁301的上侧,且横梁302的上侧壁与两个连接梁301的上侧齐平,构成的结构近似于一个开口朝下的U形槽。安装空间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连接结构300的组装方便。
请参照图4,结合图5,连接结构300还包括第一销轴312,第一铰接部310开设有第一铰接孔311,拉板100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0,第一铰接孔311与第一连接孔110对应且通过第一销轴312铰接。采用第一销轴312实现铰接,连接结构300能够相对于拉板100摆动,同时连接快接方便。其中,第一连接孔110的设置位置,根据拉板100与连接结构300的位置进行设置。结合图6,连接结构300还包括第二销轴322,第二铰接部320开设第二铰接孔321,臂架200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10,第二铰接孔321与第二连接孔210对应且通过第二销轴322铰接。采用第二销轴322实现铰接,连接结构300能够相对于臂架200摆动,同时连接快接方便。
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铰接部310位于拉板100的两侧,两个第二铰接部320位于臂架200的两侧。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铰接部310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水平面,两个第二铰接部320之间的连线也平行于水平面。连接结构300采用该种方式连接,相比“两个第一铰接部310之间的连线沿连接梁301的长度方向,以及两个第二铰接部320之间的连线沿连接梁301的长度方向”的方式,更有助于增强臂架200的抗侧向力的能力。
请参照图7,结合图5以及图6,臂架200在地面上组装完成后,拉板100在臂架200上进行组装;后将连接结构300放置在臂架200与拉板100之间,使连接结构300的第一铰接孔311与拉板100的第一连接孔110的位置对齐,并使得连接结构300的安装空间朝向上方(也就是背向臂架200的方向),并使得拉板100位于连接结构300的安装空间内;继续参照图7,将连接结构300的第一铰接部310上的第一铰接孔311与拉板100上的第一连接孔110通过第一销轴312连接;请参照图8,结合图5以及图6,收紧拉板100,同时用辅助吊起吊起连接结构300,使连接结构300竖起,同时第二铰接部320沿着图7中的右侧移动,当连接结构300的第二铰接部320上的第二铰接孔321与臂架200上的第二连接孔210对应时(本实施例中,正好为连接结构300与臂架200垂直的时候,第二铰接孔321与第二连接孔210对应),将第二铰接孔321与第二连接孔210通过第二销轴322连接;继续收紧拉板100,实现臂架200的起臂。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结构300在设置第一铰接部310以及第二铰接的基础上,连接结构300可以多种形式的框架结构,比如,横梁302的数量可以增多,横梁302之间可以交叉设置并连接,在两个连接梁301之间还可以设置多个框架,框架的形状以及结构不受限制。也就是连接结构300可以是焊接式或者装配式组装成任意框架。连接结构300可以用钢管、钢板、角钢等连接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3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刚性的连接梁301,增强连接结构300的强度,从而增强臂架200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抗侧向力的能力。在两个连接梁301之间连接横梁302,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连接结构300的强度。连接结构300的第一铰接部310通过第一销轴312与拉板100铰接,连接结构300的第二铰接部320通过第二销轴322与臂架200铰接,采用销轴的方式实现铰接,简化结构,安装也更加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在起重机(10)的臂架(200)以及拉板(100)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刚性的连接梁(301),所述连接梁(30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部(310)和第二铰接部(320),所述第一铰接部(310)用于与所述拉板(100)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320)用于与所述臂架(200)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梁(301)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横梁(302);
所述横梁(302)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梁(30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302)包括第一支梁(330)、第二支梁(331)和第三支梁(332),所述第一支梁(330)、所述第二支梁(331)和所述第三支梁(332)沿所述连接梁(3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沿所述连接梁(30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梁(330)的宽度和第二支梁(331)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二支梁(331)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梁(330)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梁(331)靠近所述第一铰接部(310),
所述第一支梁(330)与所述第二支梁(33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支梁(331)与所述第三支梁(332)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连接梁(301)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铰接部(310)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部(320)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梁(301)为直线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梁(330)以及所述第三支梁(332)平行,所述第一支梁(330)、所述第三支梁(332)以及两个所述连接梁(301)共同形成等腰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30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梁(301)的同一侧,以使所述横梁(302)与所述连接梁(301)的另一侧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302)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梁(301)。
10.一种起重机(10),其特征在于:包括臂架(200)、拉板(100)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铰接部(310)与所述拉板(100)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320)与所述臂架(200)铰接。
CN201921651178.7U 2019-09-30 2019-09-30 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Active CN210528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1178.7U CN210528314U (zh) 2019-09-30 2019-09-30 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1178.7U CN210528314U (zh) 2019-09-30 2019-09-30 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8314U true CN210528314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1178.7U Active CN210528314U (zh) 2019-09-30 2019-09-30 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8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3916B (zh) 相对移动式起重机的主悬臂弯折其延长部的移动式起重机
US20110284490A1 (en) Crane boom with multi main-chord
US9371647B1 (en) Concrete panel apparatus
CN102491194B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CN110697595A (zh) 桁架臂及起重机
CN210528314U (zh) 连接结构及起重机
US7363752B2 (en) Pole reinforcement truss
CN102491193A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CN202337655U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DK2984025T3 (en) Crane comprising longitudinal booms with weld-seamless transitions between beam cross sections
CN210885035U (zh) 桁架臂及起重机
CA2385916C (en) Jib crane
CN209618732U (zh) 轻重塔吊转换节
CN218261694U (zh) 臂头结构、臂架及作业机械
KR100735050B1 (ko) 신축식 다단붐 및 이를 구비한 고소작업차
CN215626360U (zh) 一种臂端滑轮装置及重载循环起重机
CN104692265A (zh) 腰绳结构
CN214087285U (zh) 一种拱桥格子梁缆索吊装轻型吊具
CN213834290U (zh) 一种岸桥
CN217708511U (zh) 发电机定子吊装系统
CN213509213U (zh) 一种钢板梁
CN204625032U (zh) 腰绳结构
CN212712334U (zh) 一种钢筋整体吊装装置
CN211226080U (zh) 桁架组件及起重臂
CN21806094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加肋c型钢预应力叠合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