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0797U - 矫正筷 - Google Patents

矫正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0797U
CN219920797U CN202320564604.3U CN202320564604U CN219920797U CN 219920797 U CN219920797 U CN 219920797U CN 202320564604 U CN202320564604 U CN 202320564604U CN 219920797 U CN219920797 U CN 219920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ve
chopstick
chopsticks
bars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46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炳云
申郑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0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0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矫正筷包括:第一根杆,其设置有用于用手指夹持的第一夹持构件;第二根杆,其设置有用于用手指夹持的第二夹持构件;连接构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根杆和第二根杆。其中用于支撑中指的第一支撑槽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Description

矫正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正筷,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练习正确使用筷子的矫正筷。
背景技术
人们通常使用叉、刀、勺、筷等工具来进餐。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使用叉子或勺子将食物简单地叉起来或舀起来吃,而在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人们则主要使用筷子吃饭,筷子由一对细长的杆组成,可以用一只手夹住食物。
关于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将组成筷子的第一根杆和第二根杆中的第一根杆深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第二根杆,就像握着笔一样。然后,将第一根杆放在无名指的指甲旁边后,固定第一根杆,只移动第二根杆。
然而,与其他进餐工具相比,学习如何使用筷子并不容易,甚至在烹饪过程中,筷子的使用方法也会发生各种变化。因此,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类矫正筷,即根据儿童或成人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在筷子上放手指的位置设置一个环,将手指套入环中即可使用。
当使用如上所述的现有矫正筷后,尝试使用没有环的筷子时,手指的位置不能准确放置,并且必须对握住筷子的部分施加适当的力才能使用。所以,现有矫正筷存在的问题是,使用现有的矫正筷很难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一旦放下矫正筷就必须重新学习使用正常筷子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待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通过在第一根杆和第二根杆上设置能够夹持手指的夹持件,提供一种能够以多种方式夹持的矫正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以下的描述将清楚地了解此处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矫正筷包括:第一根杆,其设置有用于用手指夹持的第一夹持构件;第二根杆,其设置有用于用手指夹持的第二夹持构件;连接构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根杆和第二根杆。其中用于支撑中指的第一支撑槽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所述第一支撑槽可以沿着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
所述第一支撑槽可形成在所述第二根杆和所述第二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所述第一支撑槽可以沿着所述第二根杆和所述第二夹持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
用于支撑拇指的第二支撑槽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中的至少一个上。
用于支撑拇指的第三支撑槽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和第二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构件可以沿相同方向突出形成,并且端部可以通过沿彼此远离的方向弯曲形成。
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为盘形。
可以彼此啮合的第一齿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的端部。
所述连接构件可包括壳体,第一根杆和第二根杆的端部设置在壳体中;旋转轴,设置成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突出并且第一根杆和第二根杆的端部可旋转地连接到该旋转轴;弹性构件,插入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张开的方向上提供弹力。
所述弹性构件可以分别插入通过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凹入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而形成的第一构件槽和第二构件槽的两端。
可以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分隔壁,以阻挡异物流入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的端部。
还可包括装饰构件,该装饰构件被形成为围绕所述连接构件的外表面,并且连接构件被插入到该装饰构件中。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根杆和第二根杆设置有能够夹持手指的夹持件,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夹持。因此,具有使用者可以自然地练习使用筷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连接部件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连接构件和装饰件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握笔夹持姿势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握笔夹持姿势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握拳夹持姿势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捏镊子夹持姿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多种变形,具有多种实施方式,所以将在附图中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这并不意味着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特定的实施例,而是包括所有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想法和范围内的变换、等同或替代。在描述本实用新型时,如果确定相关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可能会模糊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则将省略详细描述。
可以使用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但是所述构件不应受所述术语的限制。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个组件区分开来。
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以说明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在本申请中,诸如“包含”或“具有”之类的术语旨在表示存在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成部分、零部件或其组合,应当理解为不事先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阶段、操作、组成部分、零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可能性。
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中,当提到“连接”时,这不仅仅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部分直接连接,还包括通过其他组成部分间接连接的情况,以及物理连接、电气连接,或者根据位置或功能而被称为不同名称但实际上是一体的连接方式。
此外,在每个组成部分的规格说明中,如果说明其“上方或下方”的形成或布置方式,则“上方或下方”不仅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直接接触的情况,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组成部分形成或布置在这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情况。此外,如果使用“上方或下方”这个术语,则不仅可以包括以一个构件为基准的上方方向,还可以包括下方方向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矫正筷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结合附图的说明中,相同或相应的组成部分采用相同的图纸编号,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连接部件的内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连接构件和装饰件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包括第一根杆10,其设置有用于用手指夹持的第一夹持构件50;第二根杆30,其设置有用于用手指夹持的第二夹持构件60;连接构件7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根杆10和所述第二根杆30。其中用于支撑中指的第一支撑槽22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根杆10和所述第一夹持构件50中的至少一个上。
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是使用者用筷子夹取食物的部分。为此,第一凹凸部12和第二凹凸部32形成在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下端以稳定地夹取食物。
旋转轴74插入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上端部,各自形成第一轴孔14和第二轴孔34。并且,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部16和第二齿轮部36。第一齿轮部16和第二齿轮部36形成为,沿相反方向从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上端突出并且彼此啮合。以此方式,当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上端部在彼此啮合的状态下旋转时,与分别操作两根杆时相比可以更容易地使用筷子。
并且,在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上端部,弹性构件80的两端分别插入有第一构件槽18和第二构件槽38。此外,当连接构件70结合到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时,第一支撑爪20和第二支撑爪40可以阶梯状地形成,以紧密地支撑连接构件70的外表面。第一支撑爪20和第二支撑爪40可形成为,对应于形成弯曲表面的连接构件70的外表面。
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是设置成供使用者用手指夹持筷子的部分。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从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一侧突出,并且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可以设置为朝向相同的方向突出。这里,“相同方向”不仅可以包括物理上完全相同的方向,还可以包括指向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可以朝向使用者的手突出,方便使用者通过手指夹持住筷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圆盘形,确保它们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被夹持。多种方式中最常用的夹持方式是图4所示的握笔夹持姿势。也就是说,使用者可以将手指以握笔的姿势握在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上使用筷子,从而可以正确地练习使用筷子。另一方面,本图只示意了惯用右手的人使用筷子的姿势,但是本实施例的矫正筷在两侧对称地设置有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因此,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的人都可以使用。此外,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可以形成为环形。
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的端部可以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弯曲形成。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的端部以这种方式形成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指更牢固地夹持住筷子。
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每个手指位于其中的凹槽,使得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可以在手指彼此夹持的状态下被更稳定地夹住。首先,用于支撑中指的第一支撑槽22可以形成在第一根杆10和第一夹持构件50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本图中,第一支撑槽22可以沿第一根杆10或第一夹持构件50的连接部分凹陷形成。换句话说,第一支撑槽22可以从第一夹持构件50的下端沿着连接到第一根杆10的部分形成。这是因为在拿筷子时,中指自然位于第一根杆10和第一夹持件50之间。
当然,如上所述,第一支撑槽22可以形成在第一根杆10或第一夹持构件50上。此外,用于支撑中指的第一支撑槽42可以形成在第二根杆30和第二夹持构件60中的至少一个上。
用于支撑拇指的第二支撑槽24、44可以形成在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二支撑槽24、44可以凹陷并形成在与设置有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的一侧的相对侧相对应的位置处。
此外,用于支撑拇指的第三支撑槽52、62可以形成在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三支撑槽52、62凹陷地形成在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的外表面上,并且可以分别形成在相对面的反面上。
参照图2和图3,连接构件70包括壳体72,所述第一根杆10和所述第二根杆30的端部设置在壳体72中;旋转轴74,设置成从所述壳体72的内表面突出并且所述第一根杆10和所述第二根杆30的端部可旋转地连接到该旋转轴;弹性构件80,插入所述第一根杆10和所述第二根杆30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根杆10和所述第二根杆30张开的方向上提供弹力。
壳体72可以设置为前后相结合的形式,以在其中容纳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端部。壳体72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轴74,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在该旋转轴74上。
弹性构件80可以由诸如硅的材料制成,并且在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之间沿它们彼此张开的方向提供弹力。插入第一构件槽18和第二构件槽38的两端部82的宽度较小,从而可以限制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转动。
在壳体72内部,可以在弹性构件80的相对侧设置多个用于防止弹性构件80脱离的导向突起76。此外,壳体72内可设置分隔壁78,以阻挡异物进入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的端部。分隔壁78设置在第一根杆10和第二根杆30上部,以阻挡异物的流入。
装饰构件90是包裹连接构件70的可拆卸部分,并且可以形成为由硅制成的卡通形状。装饰构件90对应曲面连接构件70的外表面形成,连接构件70插入的开口部92形成在装饰构件90的一侧。此外,装饰构件90可具有弯曲的外表面形状,使得连接构件70不会从插入的状态下脱离。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握笔夹持姿势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握笔夹持姿势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握拳夹持姿势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矫正筷的捏镊子夹持姿势示意图。
参照图4,使用者可以通过握笔姿势,在夹持筷子的状态下使用筷子。因为使用者可以通过握笔姿势,在夹持筷子的状态下使用筷子,所以可以正确地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此时,使用者将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第二支撑槽24、44、第三支撑槽52、62以及第一支撑槽22、42中,可以在自然地环绕在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件60上的状态下使用筷子。参照图5,使用者可以通过与图示姿势不同的其他握笔姿势,在夹持筷子的状态下使用筷子。
参照图6,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整个拳头握起来的姿势使用筷子。此时,使用者通过将整个拳头握起来的姿势握住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加持构件60,使用筷子。
参照图7,使用者可以通过捏镊子的姿势捏住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使用筷子。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夹持方法夹持第一夹持构件50和第二夹持构件60使用筷子,从而提高可用性。
尽管上面已经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如果在相应技术领域拥有正常的知识,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修改和变化可以在以下权利要求所述的实用新型范围和领域中进行更改。
【符号说明】
10:第一根杆 12:第一凹凸部
14:第一轴孔 16:第一齿轮部
18:第一构件槽 20:第一支撑爪
22:第一支撑槽 24:第二支撑槽
30:第二根杆 32:第二凹凸部
34:第二轴孔 36:第二齿轮部
38:第二构件槽 40:第二支撑爪
42:第一支撑槽 44:第二支撑槽
50:第一夹持构件 52:第三支撑槽
60:第二夹持构件 62:第三支撑槽
70:连接构件 72:壳体
74:旋转轴 76:导向突起
78:分隔壁 80:弹性构件
82:两端部 90:装饰构件
92:开口部

Claims (13)

1.一种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根杆,其设置有用于用手指夹持的第一夹持构件;第二根杆,其设置有用于用手指夹持的第二夹持构件;连接构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其中,用于支撑中指的第一支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支撑槽沿着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支撑槽形成在所述第二根杆和所述第二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支撑槽沿着所述第二根杆和所述第二夹持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支撑拇指的第二支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中的至少一个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支撑拇指的第三支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和第二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构件沿相同方向突出形成,并且端部通过沿彼此远离的方向弯曲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具有盘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彼此啮合的第一齿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壳体,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的端部设置在壳体中;旋转轴,设置成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突出并且第一根杆和第二根杆的端部可旋转地连接到该旋转轴;弹性构件,插入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张开的方向上提供弹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弹性构件分别插入通过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凹入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而形成的第一构件槽和第二构件槽的两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分隔壁,以阻挡异物流入所述第一根杆和所述第二根杆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筷,其特征在于,包括:
还包括装饰构件,该装饰构件被形成为围绕所述连接构件的外表面,并且连接构件被插入到该装饰构件中。
CN202320564604.3U 2023-03-06 2023-03-21 矫正筷 Active CN21992079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3-0029289 2023-03-06
KR20230029289 2023-03-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0797U true CN219920797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5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4604.3U Active CN219920797U (zh) 2023-03-06 2023-03-21 矫正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0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36666B1 (ko) 집게 도구
KR200380042Y1 (ko) 음식물 협지구
RU2406431C2 (ru) 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 для правиль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столовых приборов ребенком
WO2004078005A2 (en) Chopstick manipulator
KR100720828B1 (ko) 집게형 젓가락
CN219920797U (zh) 矫正筷
JP5232966B1 (ja) 食器とフォークやスプーンなどの食掬具を片手で同時に保持して操作する食事補助具
JP2006055351A (ja) 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摘み器具
JP6296705B2 (ja) 手で使用する挟み具のための連結具
KR200377102Y1 (ko) 집게형 젓가락
KR200469596Y1 (ko) 트레이닝 젓가락
JP2008501417A (ja) 楊枝付き箸
KR101879436B1 (ko) 사용이 편리한 젓가락
JP3078843U (ja) 三点支持箸
KR20100118926A (ko) 숟가락이 구비된 원터치 젓가락
KR200449188Y1 (ko) 고리부재를 갖춘 식사도구
KR100729951B1 (ko) 음식물 협지구
EP0710575A1 (en) A digit positioning sleeve
KR20020088215A (ko) 교육용 젓가락
JP3061045U (ja)
KR20060127518A (ko) 숟가락/젓가락 겸용구
KR20120082063A (ko) 숟가락에 붙어있는 젓가락
CN218390663U (zh) 一种用于执筷手法学习与矫正的辅助筷
KR20130006341U (ko) 젓가락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트레이닝 젓가락
JP3506636B2 (ja) 箸の使用法訓練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