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3543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3543U
CN219913543U CN202321705461.XU CN202321705461U CN219913543U CN 219913543 U CN219913543 U CN 219913543U CN 202321705461 U CN202321705461 U CN 202321705461U CN 219913543 U CN219913543 U CN 219913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ion layer
straight pipe
heat dissipation
refrigerato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54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倩
刘洋
朱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54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3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3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3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冷凝器,其设于箱体的外侧壁上;冷凝器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冷凝层和第二冷凝层;其中,第一冷凝层的输出端与第二冷凝层的输入端相互连通;第一冷凝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直管段,多个第一直管段形成第一平面,第二冷凝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直管段,多个第二直管段形成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互平行,第一直管段与第二直管段交错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箱,利用第一冷凝层和第二冷凝层相互平行且间隔布置,增加制冷剂的换热长度,从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再利用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交错设置,增加了冷凝器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是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产品。随着消费者对生鲜食品要求的提高,对冰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相关技术中,冰箱中外挂冷凝器大多为单层钢管排列结构,管路的换热面积有限,从而导致冰箱的换热效率低,无法满足冰箱的换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以优化相关技术中冰箱冷凝器的结构,提高冰箱的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其构造成冰箱的外部外壳;冷凝器,其设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冷凝器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冷凝层和第二冷凝层;其中,所述第一冷凝层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层的输入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直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直管段位于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冷凝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直管段,多个所述第二直管段位于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第二直管段交错设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直管段沿竖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直管段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相互垂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凝层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层远离所述箱体的外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凝层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层靠近所述箱体的外侧壁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凝层的一侧贴设有第一散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层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一散热丝,所述第一散热丝与所述第一直管段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散热丝依次与多个所述第一直管段相连;所述第二冷凝层的一侧贴设有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二散热丝,所述第二散热丝与所述第二直管段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二散热丝依次与多个所述第二直管段相连。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散热丝焊接于所述第一直管段远离所述第二冷凝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丝焊接于所述第二直管段远离所述第一冷凝层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散热丝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散热丝与所述第一直管段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散热丝沿竖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散热丝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相互垂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冰箱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层和/或所述第二冷凝层上;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朝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延伸,并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固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散热丝和所述第一直管段之间,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朝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延伸,并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螺栓固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凝层还包括多个第一U形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直管段通过所述第一U形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凝层还包括多个第二U形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直管段通过所述第二U形管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冰箱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平面,并与所述第一冷凝层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一平面向所述第二平面弯折延伸,并与位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所述第二冷凝层的输入端相连。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交错处,所述第一直管段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外壁焊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箱体的后侧壁的背面;所述第一冷凝层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层远离所述箱体的后侧壁的背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凝层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层靠近所述箱体的后侧壁的背面的一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冰箱,将冷凝器设于箱体的外侧壁上,从而冷凝器能够直接与外界空气相接触,从而能够直接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冷凝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凝层和第二冷凝层,利用第一冷凝层和第二冷凝层相互平行且间隔布置,通过第一冷凝层和第二冷凝层的双层结构,增加了制冷剂的换热长度,从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再利用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交错设置,增加了冷凝器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俯视图。
图7是图2的侧视图。
图8是图4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图5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7中C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1、左侧板;12、顶侧板;13、右侧板;14、后侧板;2、冷凝器;21、第一冷凝层;211、第一直管段;212、第一U形管;213、第一散热丝;22、第二冷凝层;221、第二直管段;222、第二U形管;223、第二散热丝;3、连接管;4、固定件;41、卡接部;411、凸出部;42、固定部;421、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相关技术中,冰箱中外挂冷凝器大多为单层钢管排列结构,管路的换热面积有限,从而导致冰箱的换热效率低,无法满足冰箱的换热需求。
为便于描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冰箱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冰箱的门体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正视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箱主要包括箱体1和设于箱体1外侧壁的冷凝器2。
其中,箱体1采用长方体的中空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箱体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中空壳体结构。
箱体1内可设置多间相互分隔的制冷间室(图中未示出),所隔开的每个制冷间室均可作为独立的存储空间,如冷冻室、冷藏室、果蔬室及变温室等,以根据食物种类的不同,满足冷冻、冷藏、果蔬保鲜及变温等不同的制冷需求,并进行储藏。多间制冷间室可上下分隔布置,或左右分隔布置。
箱体1的前侧设有门体(图中未示出),门体用于启闭制冷间室。门体与箱体1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以使冰箱的门体可以绕该铰链的轴线旋转,实现冰箱门体的开合,进而启闭对应的制冷间室。可以理解的是,门体可以设置多个,并与制冷间室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多个门体同时启闭一个制冷间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左侧板11、顶侧板12、右侧板13和后侧板14。左侧板11位于箱体1的左侧,并作为箱体1的左侧外观面。顶侧板12位于箱体1的顶侧,并作为箱体1的顶部外观面。右侧板13位于箱体1的右侧,并作为箱体1的右侧外观面。后侧板14位于箱体1的后侧,并作为箱体1的后侧外观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板11、顶侧板12及右侧板13整体为一体弯折成型的U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还设有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用于为冰箱内部提供冷量,以保持各个制冷间室的低温环境。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图中未示出)、冷凝器2、毛细管(图中未示出)和蒸发器(图中未示出)。其中,压缩机、冷凝器2、减压管和蒸发器能够组合形成制冷回路。具体地,制冷剂在压缩机内进行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后,经压缩机的排气管和冷凝器2的输入端输入冷凝器2内,冷凝器2用于对压缩机流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进行冷凝,以形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常温高压的液态经冷凝器2的输出端输入毛细管内,液态制冷剂经毛细管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而后再由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内,在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吸收制冷间室内的热量气化成饱和气体,在液态制冷剂转变为气态的过程中,吸收蒸发器周围空气的热量,从而实现制冷,同时,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由蒸发器的输出端经回气管流回压缩机内,以形成闭环通路,从而形成制冷剂的流动循环和制冷循环。
图4是图3中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2设于箱体1的后侧壁的背面,即设于后侧板14的背面。通过将冷凝器2直接外挂于后侧板14的背面,冷凝器2直接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进而能够提高冷凝器2的散热,进而提高冷凝器2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2也可以设于箱体1的其他侧壁的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2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冷凝层21和第二冷凝层22;其中,第一冷凝层21设于第二冷凝层22远离箱体1的一侧,即第一冷凝层21层叠于第二冷凝层22的后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层21也可以设于第二冷凝层22靠近箱体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层21的输入端作为冷凝器2的输入端与压缩机连通,第一冷凝层21的输出端与第二冷凝层22的输入端相连通,第二冷凝层22的输出端作为冷凝器2的输出端与毛细管连通。通过第一冷凝层21和第二冷凝层22相互层叠且相互连通,从而能够提高制冷剂在冷凝器2的换热长度以及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冷凝器2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层21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直管段211以及第一U形管212,相邻两个第一直管段211之间通过第一U形管212连通。具体地,第一直管段211的一端与第一U形管212的一端相连,第一U形管212的另一端与另一第一直管段211的一端相连,从而制冷剂能够从第一直管段211流经第一U形管212再流入另一第一直管段211内,进而通过多个第一U形管212将多个第一直管段211连通形成制冷剂通路。多个第一直管段211形成有第一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直管段211之间也可以通过V形管或其他形状的管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凝层22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直管段221以及第二U形管222,相邻两个第二直管段221之间通过第二U形管222连通。具体地,第二直管段221的一端与第二U形管222的一端相连,第二U形管222的另一端与另一第二直管段221的一端相连,从而制冷剂能够从第二直管段221流经第二U形管222再流入另一第二直管段221内,进而通过多个第二U形管222将多个第二直管段221连通形成制冷剂通路。多个第二直管段221形成有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直管段221之间也可以通过V形管或其他形状的管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直管段211与第二直管段221交错设置,从而能够增加冷凝器2与外界空气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冷凝器2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冰箱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直管段211沿竖向延伸设置,第二直管段221沿横向延伸设置,从而第一直管段211与第二直管段221交错设置且相互垂直。从而通过第一直管段211与第二直管段221垂直交错设置,从而能够减少第一直管段211与第二直管段221重叠的部分,进一步增加冷凝器2与外界空气的换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冷凝器2的换热效率,提高冰箱的换热效率。
图6是图2的俯视图。图7是图2的侧视图。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层21的一侧贴设有第一散热层,第一散热层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一散热丝213,第一散热丝213与第一直管段211交错设置,第一散热丝213依次与全部第一直管段211相连,即在第一散热丝213与第一直管段211交错处,第一散热丝213与第一直管段211相接触,从而当高温的制冷剂流入第一直管段211时,第一直管段211的热量能够通过与第一散热丝213接触传递到第一散热丝213上,从而增加了第一直管段211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第一冷凝层21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第一冷凝层21的换热效率,提高冰箱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丝213也可以依次与部分第一直管段211相连,具体相连的数量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丝213可以采用散热钢丝。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散热丝213也可以采用其他散热材料。
请参阅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散热丝213沿横向延伸设置,第一散热丝213与第一直管段211相互垂直,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冷凝层21的散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冷凝层21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第一冷凝层21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凝层22的一侧贴设有第二散热层,第二散热层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二散热丝223,第二散热丝223与第二直管段221交错设置,第二散热丝223依次与全部第二直管段221相连,即在第二散热丝223与第二直管段221交错处,第二散热丝223与第二直管段221相接触,从而当高温的制冷剂流入第二直管段221时,第二直管段221的热量能够通过与第二散热丝223接触传递到第二散热丝223上,从而增加了第二直管段221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第二冷凝层22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第二冷凝层22的换热效率,提高冰箱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散热丝223也可以依次与部分第二直管段221相连,具体相连的数量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散热丝223可以采用散热钢丝,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散热丝223也可以采用其他散热材料。
请参阅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散热丝223沿横向延伸设置,第二散热丝223与第二直管段221相互垂直,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冷凝层22的散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二冷凝层22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第二冷凝层22的换热效率,提高冰箱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丝213贴设于第一冷凝层21的远离第二冷凝层22的一侧,并焊接于第一直管段211的远离第二冷凝层22的一侧。第二散热丝223贴设于第二冷凝层22的远离第一冷凝层21的一侧,并焊接与第二直管段221的远离第一冷凝层21的一侧。因此,第一散热层、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二散热层依次排列并相互平行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直管段211和第二直管段221的交错处,第一直管段211的外壁与第二直管段221的外壁相接触,并能够焊接在一起,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冷凝层21和第二冷凝层22之间结构的稳定,提高冷凝器2换热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直管段211和第二直管段221也可以间隔设置。
图8是图4中连接管3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内还包括有连接管3,连接管3用于连通第一冷凝层21和第二冷凝层22,具体地,连接管3的进口端与第一冷凝层21的输出端相连,连接管3的出口端与第二冷凝层22的输入端相连,从而使得第一冷凝层21和第二冷凝层22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的进口端位于第一直管段211所在的第一平面,连接管3的出口端是由连接管3的进口端朝第二平面弯折延伸,以使连接管3的出口端位于第二直管段221所在的第二平面,并与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冷凝层22的输入端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的出口端与连接管3的进口端前后水平方向之间的距离为4mm,即连接管3的折弯量为4mm,从而以使连接管3的进口端和连接管3的出口端连通第一直管段211和第二直管段221。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的弯折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图10是图5中固定件4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图7中C部分的放大图。
请参阅图5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固定件4,固定件4包括卡接部41和固定部42,固定部42设于卡接部41靠近后侧板14的一侧,即设于卡接部41的前侧,固定部42的一端与卡接部41的一端相连。卡接部41卡接在第二散热丝223和第一直管段211之间,固定部42上设有螺栓孔421,通过螺栓孔421使固定部42与后侧板14螺栓固定,从而通过固定部42和卡接部41以使冷凝器2与后侧板14相固定,从而提高冷凝器2的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41也能够之间设于第一冷凝层21和/或第二冷凝层22上,也能直接与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相固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42也可以通过卡接固定在后侧板14上,或通过其他方式与后侧板14相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41上还设有凸出部411,凸出部411由卡接部41朝远离固定部42的方向凸出。当卡接部41卡接于第二散热丝223和第一直管段211之间时,凸出部411的外端与第一直管段211的外壁相抵,卡接部41与散热丝相抵,从而能够将卡接部41稳定地夹设在第二散热丝223和第一直管段211之间,提高固定件4与冷凝器2之间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411也可以由卡接部41朝靠近固定部42的方向凸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冰箱,将冷凝器2设于箱体1的外侧壁上,从而冷凝器2能够直接与外界空气相接触,从而能够直接与外界空气进行换热,冷凝器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凝层21和第二冷凝层22,利用第一冷凝层21和第二冷凝层22相互平行且间隔布置,通过第一冷凝层21和第二冷凝层22的双层结构,增加了制冷剂的换热长度,从而提高冷凝器2的换热效率。再利用第一直管段211和第二直管段221交错设置,增加了冷凝器2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冷凝器2的换热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构造成冰箱的外部外壳;
冷凝器,其设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冷凝器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冷凝层和第二冷凝层;
其中,所述第一冷凝层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层的输入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直管段,多个所述第一直管段位于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冷凝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直管段,多个所述第二直管段位于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第二直管段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段沿竖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直管段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直管段和所述第二直管段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层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层远离所述箱体的外侧壁的一侧;
所述第二冷凝层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层靠近所述箱体的外侧壁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层的一侧贴设有第一散热层,所述第一散热层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一散热丝,所述第一散热丝与所述第一直管段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散热丝依次与多个所述第一直管段相连;
所述第二冷凝层的一侧贴设有第二散热层,所述第二散热层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第二散热丝,所述第二散热丝与所述第二直管段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二散热丝依次与多个所述第二直管段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丝焊接于所述第一直管段远离所述第二冷凝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散热丝焊接于所述第二直管段远离所述第一冷凝层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丝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散热丝与所述第一直管段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散热丝沿竖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散热丝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层和/或所述第二冷凝层上;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朝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延伸,并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散热丝和所述第一直管段之间,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朝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延伸,并与所述箱体的外侧壁螺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层还包括多个第一U形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直管段通过所述第一U形管连通;
所述第二冷凝层还包括多个第二U形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直管段通过所述第二U形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平面,并与所述第一冷凝层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一平面向所述第二平面弯折延伸,并与位于所述第二平面的所述第二冷凝层的输入端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交错处,所述第一直管段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外壁焊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箱体的后侧壁的背面;
所述第一冷凝层设于所述第二冷凝层远离所述箱体的后侧壁的背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冷凝层设于所述第一冷凝层靠近所述箱体的后侧壁的背面的一侧。
CN202321705461.XU 2023-06-30 2023-06-30 冰箱 Active CN219913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5461.XU CN219913543U (zh) 2023-06-30 2023-06-30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5461.XU CN219913543U (zh) 2023-06-30 2023-06-30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3543U true CN219913543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5461.XU Active CN219913543U (zh) 2023-06-30 2023-06-30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3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7740A (zh) 冰箱
KR101660042B1 (ko) 냉장고
CN104634011A (zh) 储液罐及具有其的多联式空调器
CN112944770B (zh) 冰箱及其制冷系统
CN219913543U (zh) 冰箱
CN110567214A (zh) 冰箱
US20160290689A1 (en) Refrigerator and heat exchanger used therein
CN115014003B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JP5405158B2 (ja) 蒸発器
US20220090830A1 (en) Refrigerator
CN115790004A (zh) 回热器、回气管路系统、气路回热方法与制冷设备
US20090166013A1 (en) Condenser for a Refrigerator
CN220669886U (zh) 冰箱
CN217465053U (zh) 制冷设备
CN111928513A (zh) 一种新型脉冲管制冷机
CN220958999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制冷设备
CN111780445A (zh) 一种冷柜及其自复叠制冷系统
CN220982007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制冷设备
CN215113426U (zh) 冰箱
CN220958967U (zh) 制冷设备
CN218348957U (zh) 冰箱
CN212362547U (zh)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储物柜
CN219735725U9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18179338U (zh) 卧式冷柜
CN117515969A (zh) 储液器、制冷系统和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