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9288U - 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9288U
CN219889288U CN202321035744.8U CN202321035744U CN219889288U CN 219889288 U CN219889288 U CN 219889288U CN 202321035744 U CN202321035744 U CN 202321035744U CN 219889288 U CN219889288 U CN 219889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earing
double
greas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57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弘毅
姜百强
刘珍城
周力明
赵森
戚天舒
代永钢
原晓明
刘畅
魏宝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Rongch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Rongch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Rongch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Rongch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57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9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9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9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涉及轴承润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润滑泵、注脂组件和吸脂组件,润滑泵的出油口分别接于由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并列组成的双线结构,注脂组件包括双线分配器,吸脂组件包括多个吸排脂器和两条并联设置的导油管路,本申请的技术优势是:无需通过拆解轴承便可清理废旧润滑脂,减少了轴承维保时间和工作强度,同时也解决了轴承注脂和排脂两大难题,实现了轴承内部进、出油脂的动态平衡;发生故障时只需单独更换故障点,无需整组更换分配器;每个分配器的进油口都通过单线注油管路直接接在润滑泵的输油管上,分配器中出油口到分支注油点的油道短且长度相同,不存在困油区,油道不会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轴承润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风电机组的变桨系统和润滑系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对于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和性能表现都有重要的影响。变桨系统主要是用来控制桨叶的角度,以便调节风机的输出功率。变桨系统通常包括电机、减速器、驱动装置、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等部分。在工作中,变桨系统需要频繁地进行旋转和移动,因此需要保证其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润滑系统则是用来保障机械部件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可以减少机械部件的磨损和寿命。润滑系统通常包括润滑油箱、油泵、油管、滤清器和油冷却器等部分。在使用过程中,润滑系统需要定期更换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长期使用寿命。总体来说,风电机组的变桨系统和润滑系统都需要定期维护和监测,以确保风电机组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现有技术中DF2000-10型风电机组的变桨系统润滑系统按照二级分配设置,在一级主分配器后布置二级分配器,通过分配器实现对变桨系统的均匀、连续注脂,由于现有为串联递进式变桨轴承润滑系统,其分配器结构精密,在常年运行后易造成堵塞或油路分布不均匀,进而造成的油脂堆积变质或润滑不到位现象,长期缺陷运行可能造成变桨系统的不可逆的机械机构损伤,造成设备运行稳定型下降,严重时可能造成变桨系统设备严重损坏,引起飞车、掉桨叶、倒塔等恶性设备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装置提供了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通过将原有的串联递进式变桨轴承润滑系统优化改造为集成式全并联结构双线润滑系统,进而可以实现向轴承注入新油脂的同时将轴承内部废油脂抽出的功能,实现了轴承内部油脂动态平衡,保证良好润滑效果,从而提高轴承运行寿命,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包括:
润滑泵,润滑泵的出油口分别接于由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并列组成的双线结构;
注脂组件,其设置有若干个,注脂组件包括双线分配器和单线注油管路,双线分配器由两个并联的单线分配器组成,且每条单线分配器的进油端分别通过单线注油管路连通于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单线分配器的出油端连通于轴承的润滑油腔,注脂组件用于向轴承导入新油脂;
吸脂组件,其设置有若干个,吸脂组件包括多个吸排脂器和两条并联设置的导油管路,两条导油管路分别连通于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每个吸排脂器均内置有用于连通两条导油管路的活塞结构,吸排脂器的进油端与轴承的润滑油腔连通,吸排脂器的排油端接于集油瓶,吸排脂器用于产生负压并排出废旧润滑油。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无需通过拆解轴承便可自动清理废旧润滑脂,降低轴承内部压力,减少了轴承维保时间和工作强度,实现了轴承内部进、出油脂的动态平衡,自动清理轴承内腔废旧油脂,解决了轴封破损,油脂外溢污染环境的问题,润滑泵自带有ECU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是否向第一输油管或第二输油管内注脂,具体型号选用奥特的ADP1224。
可选的,注脂组件和吸脂组件的数量相同,各注脂组件之间为并联设置,各吸脂组件之间也设置为并联状结构。
可选的,以单条导油管路为例,其沿轴承的周向设置为圆周状,且各吸排脂器沿轴承的周向等距均匀布设。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注脂组件和吸脂组件均采用全并联式结构,任一点的故障不影响其它润滑点的正常工作。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组件,其由集成于监控器内的主控制器构成,述监控器加装于润滑泵的侧部,主控制器电性接于油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油位高度的油位传感器内置于润滑泵中。
可选的,主控制器还通过信号线电性接于油压传感器的信号端,油压传感器安装于任一双线分配器的底部。
可选的,还包括电源,电源接于主控制器的供电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主控制器与传感器配合可以实现故障检测功能、油位检测功能,在所设时间内如果没有接受到油压传感器的油压信号则可以判断为润滑系统出现故障,任一并联支路发生堵塞问题均可引起油压传感器中油压信号的变化,以此解决了传统润滑堵塞问题,传感器确保了新油脂定时、定量注入到润滑部位,使轴承得到良好了润滑,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提高了风机运营效益,主控制器选用型号为巴赫曼MPC240的PLC。
可选的,单线分配器的出油端并联连通于若干个分支注油点,且出油端到每个分支注油点的长度均相同,各分支注油点均连通于轴承的润滑油腔。
可选的,各单线注油管路的长度均相同。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每个单线分配器的进油口都通过单线注油管路直接接在润滑泵的输油管上,分配器中出油口到分支注油点的油道短且长度相同,不存在困油区,油道不会堵塞;每个分支注油点出均加装于手动流量调节阀,通过手动的方式调整注油孔的大小,进而可单独调整每个分支注油点的供油量。
可选的,吸排脂器分为废油排放腔和活塞作用腔,活塞的头部作用端滑动置于活塞作用腔内,且活塞作用腔与两条导油管路连通;废油排放腔内开设有与轴承的润滑油腔连通的进油端,以及与集油瓶连通的排油端,且废油排放腔还设置有翻板式单向阀结构。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吸排脂器可以产生负压,进而使得翻板式单向阀开启,废旧地润滑油可以由此以负压的方式进入集油瓶。
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无需通过拆解轴承便可清理废旧润滑脂,减少了轴承维保时间和工作强度,同时也解决了轴承注脂和排脂两大难题,实现了轴承内部进、出油脂的动态平衡;
2.本实用新型维修方便,维护成本低,发生故障时只需单独更换故障点,无需整组更换分配器;
3.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分配器的进油口都通过单线注油管路直接接在润滑泵的输油管上,分配器中出油口到分支注油点的油道短且长度相同,不存在困油区,油道不会堵塞;
4.本实用新型中主控制器还具备检测故障的功能,在所设时间内如果没有接受到油压传感器的油压信号则可以判断为润滑系统出现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递进式集中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单线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结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注油脂的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吸排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排油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配器阀体,2、润滑泵,3、油压传感器,4、双线分配器,5、吸排脂器,6、监控器,7、信号线,8、第一输油管,9、第二输油管,10、主控制器,11、电源,12、导油管路,13、轴承,14、集油瓶,101、进油口,102、出油口,103、霍尔传感器,201、油位传感器,401、单线分配器,4011、分支注油点,501、废油排放腔,502、活塞作用腔,503、进油端,504、排油端,505、活塞,801、单线注油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对比例1
结合图2,传统的递进式集中润滑装置包括分配器阀体1,其进油口101与润滑泵相连,其内部为单向式油路,各分支注油点以串联的方式入出油口102,且分配器阀体1的出油末端接有霍尔传感器103,现有技术通过霍尔传感器103来监控整个装置的工作状态;分配器阀体1内部为递进式串联结构,出现故障后只能高成本地整组更换分配器阀体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泵2、三组注脂组件和三组吸脂组件,润滑泵2的出油口分别接于由第一输油管8和第二输油管9并列组成的双线结构,各组注脂组件之间、各组吸脂组件均为并联设置,每组注脂组件包括一个双线分配器4,每个双线分配器4由两个并联的单线分配器401组成,且每条单线分配器401的进油端分别通过单线注油管路801连通于第一输油管8和第二输油管9,单线分配器401的出油端连通于轴承13的润滑油腔,注脂组件用于向轴承导入新油脂,每组吸脂组件包括四个吸排脂器5和两条并联设置的导油管路12,两条导油管路12分别连通于第一输油管8和第二输油管9,每个吸排脂器5均内置有用于连通两条导油管路12的活塞结构,吸排脂器5的进油端与轴承13的润滑油腔连通,吸排脂器5的排油端接于集油瓶14。
参照图1和图6,以单条导油管路12为例,其沿轴承13的周向设置为圆周状,且各吸排脂器5沿轴承13的周向等距均匀布设,本结构中吸排脂器5分为废油排放腔501和活塞作用腔502,活塞505的头部作用端滑动置于活塞作用腔502内,且活塞作用腔502与两条导油管路12连通,废油排放腔501内开设有与轴承13的润滑油腔连通的进油端503,以及与集油瓶14连通的排油端504,且废油排放腔501还设置有翻板式单向阀结构,翻板式单向阀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翻板在活塞作用腔502失压时开启,反正自动关闭。
参照图3,单线分配器401的出油端并联连通于若干个分支注油点4011,且出油端到每个分支注油点4011的长度均相同,各分支注油点4011均连通于轴承13的润滑油腔,本结构中各单线注油管路801的长度均相同。
参照图5,具体的新润滑油注脂过程为:润滑泵2开启后,新润滑油通过润滑泵2内部控制只能进入第一输油管8或第二输油管9中的一条输油管,注脂过程中第一输油管8与第二输油管9交替工作;随后,通过输油管流入各单线分配器401中,并通过各分支注油点4011进入轴承13的润滑油腔。
参照图7,具体的旧润滑油吸脂过程为:活塞505启动,其头部作用端在活塞作用腔502内往复运动,第一输油管8与第二输油管9之间通过两条导油管路12和活塞作用腔502不断进行油液交换,进而促使废油排放腔501内产生负压,旧润滑油依次通过轴承13的废油排油口、废油进油端503、废油排放腔501和排油端504进入集油瓶14。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4,并基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其由集成于监控器6内的主控制器10构成,监控器6加装于润滑泵2的侧部,主控制器10电性接于油位传感器201,油位传感器201内置于润滑泵2中,主控制器10还通过信号线7电性接于油压传感器3的信号端,油压传感器3安装于任一双线分配器4的底部,电源11接于主控制器10的供电端,本结构中通过油压传感器3自动实时检测系统运行状态,产生故障时立即停机报警并将故障信号传输到监控器,并上传至风机中控;通过油位传感器201检测润滑泵2的油位,其下降到到油位下限时将注油作业信号反馈给主控制器10。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9)

1.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润滑泵(2),所述润滑泵(2)的出油口分别接于由第一输油管(8)和第二输油管(9)并列组成的双线结构;
注脂组件,其设置有若干个,注脂组件包括双线分配器(4)和单线注油管路(801),所述双线分配器(4)由两个并联的单线分配器(401)组成,且每条所述单线分配器(401)的进油端分别通过单线注油管路(801)连通于所述第一输油管(8)和所述第二输油管(9),所述单线分配器(401)的出油端连通于轴承(13)的润滑油腔,注脂组件用于向轴承导入新油脂;
吸脂组件,其设置有若干个,吸脂组件包括多个吸排脂器(5)和两条并联设置的导油管路(12),两条所述导油管路(12)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输油管(8)和所述第二输油管(9),每个所述吸排脂器(5)均内置有用于连通两条所述导油管路(12)的活塞结构,所述吸排脂器(5)的进油端与所述轴承(13)的润滑油腔连通,所述吸排脂器(5)的排油端接于集油瓶(14),所述吸排脂器(5)用于产生负压并排出废旧润滑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注脂组件和吸脂组件的数量相同,各注脂组件之间为并联设置,各吸脂组件之间也设置为并联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单条所述导油管路(12)为例,其沿所述轴承(13)的周向设置为圆周状,且各所述吸排脂器(5)沿所述轴承(13)的周向等距均匀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其由集成于监控器(6)内的主控制器(10)构成,述监控器(6)加装于所述润滑泵(2)的侧部,所述主控制器(10)电性接于油位传感器(201),用于检测油位高度的所述油位传感器(201)内置于所述润滑泵(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10)还通过信号线(7)电性接于油压传感器(3)的信号端,所述油压传感器(3)安装于任一所述双线分配器(4)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分配器(401)的出油端并联连通于若干个分支注油点(4011),且出油端到每个所述分支注油点(4011)的长度均相同,各分支注油点(4011)均连通于所述轴承(13)的润滑油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单线注油管路(801)的长度均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11),所述电源(11)接于所述主控制器(10)的供电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排脂器(5)分为废油排放腔(501)和活塞作用腔(502),活塞(505)的头部作用端滑动置于所述活塞作用腔(502)内,且所述活塞作用腔(502)与两条所述导油管路(12)连通;
所述废油排放腔(501)内开设有与所述轴承(13)的润滑油腔连通的进油端(503),以及与所述集油瓶(14)连通的排油端(504),且所述废油排放腔(501)还设置有翻板式单向阀结构。
CN202321035744.8U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Active CN219889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5744.8U CN219889288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5744.8U CN219889288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9288U true CN219889288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6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5744.8U Active CN219889288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9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4153U (zh) 应用于电驱离心压缩机配套的润滑油站
CN210510995U (zh) 一种递进式天车轴承自动润滑系统
CN106040745B (zh) 立辊轧机板坯热轧轧制润滑系统
CN207701324U (zh) 一种大型压缩机润滑系统
CN219889288U (zh) 一种全并联结构的双线风机变桨轴承润滑装置
CN203146055U (zh) 一种带止回阀的油路滤清器
CN201647622U (zh) 带式输送机机头机尾部集中润滑系统
CN203146102U (zh) 机车增压器保压滤清装置
CN217736231U (zh) 一种全工况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
CN206951717U (zh) 一种管道疏通机
CN113670622B (zh) 一种船用柴油机台架试验冷却水回水系统及方法
CN215719105U (zh)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CN214064531U (zh) 一种微油雾润滑系统
CN215067161U (zh) 用于环境仓测试电机轴承润滑系统
CN101823618A (zh) 带式输送机机头机尾部集中润滑系统
CN207729219U (zh) 油田用抽油机集中润滑装置
CN111657746A (zh) 一种饮料机多通道供水一体化系统
CN216520854U (zh) 一种灯泡贯流式水轮机导水机构控制环集中润滑装置
CN206458583U (zh) 一种联动开停机控制装置
CN217422881U (zh) 一种变桨轴承自动注油装置
CN201246593Y (zh) 油雾发生装置
CN219756005U (zh) 带有废油收集装置的变桨轴承单线式注油系统
CN214617096U (zh) 一种屏蔽泵注液清洗系统
CN216617923U (zh) 一种水站
CN220551770U (zh) 润滑工装和润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