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9105U -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19105U
CN215719105U CN202121668387.XU CN202121668387U CN215719105U CN 215719105 U CN215719105 U CN 215719105U CN 202121668387 U CN202121668387 U CN 202121668387U CN 215719105 U CN215719105 U CN 215719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supply
pump
main
lubr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83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波
徐丽宁
卓旺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683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19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19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19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涉及发电装备领域。一种润滑系统包括主供油泵,主供油泵设置于供油管路,供油管路与待供油装置连接,主供油泵用于将滑油箱中的润滑油经由供油管路泵送到待供油装置;预供油泵,预供油泵设置于供油管路,且预供油泵与主供油泵并联设置,预供油泵的出油侧与主供油泵的进油侧之间通过补油管路连接;其中,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主供油泵启动,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预供油泵启动,在第三状态的情况下,主供油泵和预供油泵均启动。一种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包括上述润滑系统。本申请能够解决稳定性差、润滑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发电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需要持续地向燃气轮机发电组中的多个工作设备提供润滑油,以起到润滑和冷却作用,当润滑、冷却效果不佳或润滑系统稳定性较差时,容易导致零部件因摩擦或高温而损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伴随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当前,一些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中的润滑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出现润滑、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能够解决稳定性差、润滑及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包括:
主供油泵,所述主供油泵设置于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与待供油装置连接,所述主供油泵用于将滑油箱中的润滑油经由所述供油管路泵送到所述待供油装置;
预供油泵,所述预供油泵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且所述预供油泵与所述主供油泵并联设置,所述预供油泵的出油侧与所述主供油泵的进油侧之间通过补油管路连接;其中,
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主供油泵启动,所述主供油泵将润滑油泵送至所述待供油装置;
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预供油泵启动,所述预供油泵将润滑油泵送至所述待供油装置;
在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主供油泵和所述预供油泵均启动,所述主供油泵和所述预供油泵共同将润滑油泵送至所述待供油装置,或者所述预供油泵通过所述补油管路为所述主油泵供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包括上述润滑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主供油泵和预供油泵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润滑系统进行润滑油供给,从而可以在各个状态下无间断供油,保证了润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且,还可以保证应用该润滑系统的待供油装置的润滑油供给充足,有效防止待供油装置中的零部件之间出现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润滑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润滑系统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滑油箱;2-齿轮箱;3-主供油泵;4-第二阀体;5-散热器;6-第一测控仪表组件;7-第三阀体;8-磁性传感器;9-第一减压阀;10-节温器;11-双筒过滤器;12-第一单向阀;13-第一安全阀;14-第二测控仪表组件;15-输出轴机构;16-燃气轮机;17-加热器;18-第二单向阀;19-第三测控仪表组件;20-第二减压阀;21-空气滤清器;22-在线颗粒检测仪;23-防爆电机;24-预供油泵;25-第一吸油过滤器;26-第二安全阀;27-第一阀体;28-第二吸油过滤器;29-第三安全阀;30-液位计;31-油雾移除器;32-温度开关;
M-供油管路;M1-第一供油支路;M2-第二供油支路;M3-第三供油支路;N-补油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润滑系统,所公开的润滑系统包括主供油泵3和预供油泵24。
其中,主供油泵3可以在润滑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对待供油装置进行供油,以保证待供油装置正常工作。为了实现供油,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主供油泵3设置于供油管路M中,该供油管路M与待供油装置连接,主供油泵3用于将滑油箱1中的润滑油经由供油管路M泵送到待供油装置。
可选地,待供油装置可以包括燃气轮机16、齿轮箱2、输出轴机构15(即,PTO轴),以及其他附属机构,通过润滑系统可以为待供油装置的各个部位提供起到润滑和冷却作用的润滑油,以保证待供油装置的各个零部件之间不会因摩擦和高温而损坏,从而避免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消除了安全隐患。基于上述设置,供油管路M可以有多个出油侧,以为待供油装置中的多个部位进行供油。
预供油泵24可以在主供油泵3不工作或工作效率较低的情况下为待供油装置泵油。其中,预供油泵24设置于供油管路M,且预供油泵24与主供油泵3并联设置。可选地,供油管路M的进油端部可以设置两个管路分支,主供油泵3和预供油泵24分别设置在两个管路分支上,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润滑油从滑油箱1中泵入供油管路M中。
预供油泵24的出油侧与主供油泵3进油侧之间连接有补油管路N,通过补油管路N可以将预供油泵24泵送的一部分润滑油输送至主供油泵3,以为主供油泵3补充润滑油。
基于上述设置,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主供油泵3启动,通过主供油泵3将润滑油泵送至待供油装置,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预供油泵24启动,通过预供油泵24将润滑油泵送至待供油装置,在第三状态的情况下,主供油泵3和预供油泵24均启动,通过主供油泵3和预供油泵24共同将润滑油泵送至待供油装置,或者预供油泵24通过补油管路N为主供油泵3供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状态可以是待供油装置正常运行的状态,主供油泵3泵送的润滑油的流量可以满足待供油装置的润滑、冷却需求,此时预供油泵24可以停止工作,由主供油泵3对待供油装置进行供油。
第二状态可以是主供油泵3出现异常的状态,此时主供油泵3无法工作,预供油泵24可以及时接替主供油泵3进行工作,从而可以在待供油装置停机维修前,保证润滑油的流量供给充足,以防止待供油装置损伤,也即,预供油泵24也可以看作是备用安全泵。
另外,当主供油泵3的动力来源于待供油装置时,在主供油泵3启动之前可以由预供油泵24首先泵油,以对待供油装置进行初步润滑,而后在待供油装置正常运行并使主供油泵3正常工作时,预供油泵24停止工作,以通过主供油泵3实现泵油。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实施例中的主供油泵3可以通过待供油装置中的齿轮箱2进行驱动,预供油泵24可以通过防爆电机23驱动,如此,在待供油装置未启动时,主供油泵3无法工作,此时可以由防爆电机23驱动预供油泵24工作,以实现提前供油。
第三状态可以是主供油泵3刚启动的状态,此时主供油泵3的转速较慢,输出功率较小,导致自吸能力不足,容易吸空。预供油泵24启动,一方面,预供油泵24可以与主供油泵3共同工作,并将润滑油泵送至待供油装置,另一方面,预供油泵24还可以通过补油管路N为主供油泵3补油,从而保证主供油泵3泵送的润滑油的流量充足,以防止出现主供油泵3出现吸空的现象,进而可以保证待供油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润滑系统中润滑油的供给的控制逻辑为:
首先判断待供油装置是否运行,在待供油装置运行的情况下,判断润滑系统中润滑油的压力或流量,以通过压力或流量判断主供油泵3是否正常运行;当压力或流量在预设范围内时,表明主供油泵3在正常运转,此时通过主供油泵3能够满足供油的需求,当压力或流量明显减小时,表明主供油泵3出现异常,此时开启预供油泵24,以通过预供油泵24提供泵油动力,从而为待供油装置供油,并进行检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当待供油装置的转速降低(如,待供油装置中的齿轮箱2的转速降低)而导致主供油泵3瞬时泵油量减少时,可能导致润滑油的压力或流量减小,此时主供油泵3并未出现异常,同样可以通过预供油泵24进行补充供油。
在待供油装置未运行的情况下,首先开启预供油泵24,以通过预供油泵24提前泵油,以对待供油装置进行初步润滑;而后启动待供油装置,以通过待供油装置带动主供油泵3运转(如,通过待供油装置中的齿轮箱2带动主供油泵3运转),并由主供油泵3提供供油动力。检测待供油装置的转速(如,燃气轮机16、齿轮箱2、输出轴机构15的转速等),判断待供油装置的转速是否达到设定要求;当待供油装置的转速达到设定要求时,判断主供油泵3泵送的润滑油是否满足实际需求(如,检测压力、流量等参数是否满足需求);当主供油泵3泵送的润滑油满足实际需求时,关闭预供油泵24,此时由主供油泵3单独泵油;当主供油泵3泵送的润滑油不满足实际需求时,再次检测待供油装置的转速是否达到设定要求,反复进行,直至待供油装置的转速达到设定要求,且主供油泵3泵送的润滑油满足实际需求。
待预供油泵24关闭后,实时检测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的压力或流量,以便于在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的压力或流量减小时及时开启预供油泵24,从而保证待供油装置在停机前具有充足的润滑油,以防止待供油装置损伤。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主供油泵3和预供油泵24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在各个状态下都能够为待供油装置提供充足的润滑油,实现无间断供油,从而保证了润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待供油装置良好的润滑、冷却效果,有效防止待供油装置中的零部件之间出现损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对补油管路N的控制,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补油管路N中设置第一阀体27,通过第一阀体27可以控制补油管路N的连通或切断,以满足实际工况。
为了防止润滑油从主供油泵3一侧流动至预供油泵24一侧,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供油管路M件中还设置第二阀体4,通过第二阀体4可以使润滑油单向的从预供油泵24一侧流动至主供油泵3一侧,而阻止润滑油从主供油泵3一侧流动至预供油泵24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体27和第二阀体4串联在补油管路N中,且第一阀体27位于靠近主供油泵3的一侧,第二阀体4位于靠近预供油泵24的一侧,也即,预供油泵24的出油侧与第二阀体4的进油侧相连通,第二阀体4的出油侧与第一阀体27的进油侧相连通,第一阀体27的出油侧与主供油泵3的进油侧相连通。如此,可以通过第一阀体27和第二阀体4共同对补油管路N中的润滑油进行控制,以满足润滑系统的要求。
可选地,第一阀体27可以是球阀,第二阀体4可以是单向阀。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阀体27以及第二阀体4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为了实现对润滑油的过滤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供油管路M中设置用于过滤润滑油的双筒过滤器11,其中,双筒过滤器11设置于主供油泵3和预供油泵24两者的出油侧。基于上述设置,使得主供油泵3的出油侧和预供油泵24的出油侧均与双筒过滤器11的进油侧相连通。一些实施例中,双筒过滤器11包括一个常用滤芯和一个备用滤芯,在润滑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通过常用滤芯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当出现滤芯压差报警的现象时,可以不用停机,直接在线切换至备用滤芯,以通过备用滤芯对润滑油进行过滤。如此,可以避免因双筒过滤器11的滤芯压差过大而导致停机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润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对双筒过滤器11的实时监控,本申请实施例还在供油管路M中设置用于监控双筒过滤器11的第三阀体7,其中,该第三阀体7与双筒过滤器11并联设置。基于上述设置,可以通过第三阀体7对双筒过滤器11前后的滤芯压差进行实时监控。当双筒过滤器11的压差超过设定值时,第三阀体7可以发出警报,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滤芯,以保证润滑系统的稳定运行。可选地,第三阀体7可以是压差五阀组,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对双筒过滤器11前后的滤芯压差进行监控功能的阀体,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受限制。
为了对润滑油进行降温,本申请实施例还在供油管路M中设置散热器5和节温器10,其中,散热器5的进油侧与双筒过滤器11的出油侧连接,散热器5的出油侧与节温器10的高温进油侧连接,双筒过滤器11的出油侧还与节温器10的低温进油侧连接。基于此,经由双筒过滤器11过滤后的润滑油,一部分可以经过散热器5散热冷却,并经过节温器10向下游流动,另一部分可以直接经过节温器10并向下游流动。节温器10可以根据润滑油温度的高低调节进入散热器5的润滑油的流量,从而调节散热器5的散热效果,以使润滑油保持在较为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散热器5和节温器1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均可参见相关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为了监控润滑油的清洁度,本申请实施例还设有在线颗粒检测仪22。一些实施例中,润滑系统包括检测支路,检测支路连接供油管路M与滑油箱1,且检测支路与供油管路M的连接处位于双通过滤器11的出油侧,在线颗粒检测仪22设置于检测支路中。基于上述设置,使得双筒过滤器11的出油侧与在线颗粒检测仪22的进油侧相连通,在线颗粒检测仪22的出油侧与滑油箱1相连通。如此,经过双筒过滤器11过滤后的润滑油进入在线颗粒检测仪22后,通过在线颗粒检测仪22实时检测整个润滑系统的颗粒等级,当出现润滑油清洁度等级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可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以避免不合格的油品损坏元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待供油装置可以包括燃气轮机16和齿轮箱2,也即,通过润滑系统可以分别为燃气轮机16和齿轮箱2供油,以实现润滑和冷却。为了向燃气轮机16和齿轮箱2供油,本申请实施例中,供油管路M包括第一供油支路M1和第二供油支路M2,且第一供油支路M1和第二供油支路M2并联设置,其中,第一供油支路M1与燃气轮机16的进油侧连接,第二供油支路M2与齿轮箱2的进油侧连接,且燃气轮机16的回油口和齿轮箱2的回油口均与滑油箱1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主供油泵3和预供油泵24相互结合将滑油箱1中的润滑油泵入供油管路M中,并分配至第一供油支路M1和第二供油支路M2中,从而由第一供油支路M1向燃气轮机16供油,由第二供油支路M2向齿轮箱2供油,进而可以通过润滑油对燃气轮机16以及齿轮箱2中的零部件进行润滑和冷却,保证了零部件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并有效防止温度过高,因此保证了燃气轮机16和齿轮箱2的正常运行。润滑油经过燃气轮机16和齿轮箱2后回流至滑油箱1中,从而可以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利用。与此同时,燃气轮机16的回油口和齿轮箱2的回油口均与滑油箱1连接,且燃气轮机16与齿轮箱2可以采用通用的润滑油,并使两者共用一个滑油箱1,此种方式可以节省润滑系统的布置空间,同时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整机的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供油装置还包括输出轴机构15,通过输出轴机构15可以将燃气轮机16的动力输出,以带动发电设备运转。为了对输出轴机构15进行润滑和冷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供油管路M还包括第三供油支路M3,其中,第三供油支路M3的一端与第二供油支路M2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轴机构15的进油侧连接,输出轴机构15的回油口与滑油箱1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供油管路M中的润滑油还有一部分会流入第三供油支路M3,并由第三供油支路M3向输出轴机构15供油,从而可以通过润滑油对输出轴机构15中的零部件进行润滑的冷却,保证了零部件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并有效防止温度过高,进而保证了输出轴机构15的正常运行。
为了检测润油中金属屑末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本申请实施例还增设了磁性传感器8。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传感器8设置在第二供油支路M2中,且位于第三供油支路M3与第二供油支路M2的连接处的上游区域。
基于上述设置,在润滑系统中,采用磁性传感器8可以实时检测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中的金属屑末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当污染物超标时,可以发出报警信号,以提供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润滑系统中润滑油的洁净度。
为了对进入燃气轮机16的润滑油的特性进行检测,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燃气轮机16的进油侧处设置第三测控仪表组件19。可选地,第三测控仪表组件19设置于第一供油支路M1中,从而可以通过第三测控仪表组件19实时检测第一供油支路M1中润滑油的特性,以便于对进入燃气轮机16的润滑油进行控制。
为了对进入齿轮箱2的润滑油的特性进行检测,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齿轮箱2的进油侧处设置第一测控仪表组件6。可选地,第一测控仪表组件6设置于第二供油支路M2中,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测控仪表组件6实时检测第二供油支路M2中润滑油的特性,以便于对进入齿轮箱2的润滑油进行控制。
为了对进入输出轴机构15的润滑油的特性进行检测,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输出轴机构15的进油侧处设置第二测控仪表组件14。可选地,第二测控仪表组件14设置于第三供油支路M3中,从而可以通过第二测控仪表组件14实时检测第三供油支路M3中润滑油的特性,以便于对进入输出轴机构15的润滑油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中的供油管路M中同时设置第三测控仪表组件19、第一测控仪表组件6和第二测控仪表组件14,从而可以同时检测进入燃气轮机16、齿轮箱2和输出轴机构15的润滑油的特性,进而实现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测控仪表组件19、第一测控仪表组件6和第二测控仪表组件14均包括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和压力表中的至少一者,以对润滑油的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检测,从而便于对润滑油进行控制。
为了对滑油箱1中的润滑油的特性进行检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滑油箱1设有加热器17、液位计30、温度开关32、油雾移除器31和空气滤清器21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通过加热器17可以在润滑油的温度较低时对其进行加热,以避免待供油装置冷启动。
温度开关32可以对润滑油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可以控制加热器17通断,当润滑油达到温度开关32的预设值时,温度开关32控制加热器17关闭,以防止润滑油温度过高。
液位计30可以显示滑油箱1中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以反映润滑油的体积。当然,也可以设置报警装置,当液位计30检测到滑油箱1中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较低时,将信号反馈至报警装置,以发出润滑油低液位的报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补充润滑油。
为了防止滑油箱1中的油雾过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滑油箱1上设置油雾移除器31,通过油雾移除器31可以将油雾从滑油箱1中排出。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油雾移除器31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均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滑油箱1上还设有空气滤清器21,通过空气滤清器21可以对气体进行过滤,以防止灰尘杂质进入滑油箱1中。
为防止滑油箱1中的杂质进入主供油泵3、预供油泵24、供油管路M以及待供油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主供油泵3的进油侧处设置第一吸油过滤器25,在预供油泵24的进油侧处设置第二吸油过滤器28,以对进入主供油泵3、预供油泵24的润滑油进行过滤,以对杂质进行阻挡,保证了润滑油的洁净度。
另外,为了保证润滑系统的安全性和顺畅性,本申请实施例还在供油管路M的多处设置安全阀、减压阀、单向阀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磁性传感器8的进油侧以及第二供油支路M2与第一供油支路M1的连接处之间的区域连接第一回油管路,并在第一回油管路中设置第一安全阀13,第一回油管路的末端与滑油箱1相连通。如此,在第二供油支路M2中油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第一安全阀13开启,以使润滑油通过第一回油管路释放至滑油箱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主供油泵3及预供油泵24的并联处,与预供油泵24的出油侧之间连接第二回油管路,并在第二回油管路中设置第二安全阀26,第二回油管路的末端与滑油箱1相连通。如此,在供油管路M的主路中油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第二安全阀26开启,以使预供油泵24泵送的润滑油通过第二回油管路释放至滑油箱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主供油泵3及预供油泵24的并联处,与主供油泵3的出油侧之间连接第三回油管路,并在第三回油管路中设置第三安全阀29,第三回油管路的末端与滑油箱1相连通。如此,在供油管路M的主路中油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第三安全阀29开启,以使主供油泵3泵送的润滑油通过第三回油管路释放至滑油箱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三供油支路M3中位于第三供油支路M3及第二供油支路M2的连接处与第二测控仪表组件14之间的区域设置第一减压阀9,通过第一减压阀9可以调节第三供油支路M3中的油压,以满足第二测控仪表组件14对于润滑油的压力的需求。基于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减压阀9的进油侧可以与磁性传感器8的出油侧相连通,第一减压阀9的出油侧经过第二测控仪表组件14后与输出轴机构15的进油侧相连通,从而可以对进入输出轴机构15的润滑油实现减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供油支路M1中位于第一供油支路M1及第二供油支路M2的连接处与第三测控仪表组件19之间的区域设置第二减压阀20,通过第二减压阀20可以调节第一供油支路M1中的油压,以满足第三测控仪表组件19对于润滑油的压力的需求。基于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减压阀20的进油侧与节温器10的出油侧相连通,第二减压阀20的出油侧经过第三测控仪表组件19后与燃气轮机16的进油侧相连通,从而可以对输入燃气轮机16的润滑油实现减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供油支路M1及第二供油支路M2的连接处,与第二供油支路M2及第一回油管路的连接处之间的区域设置第一单向阀12,通过第一单向阀12使润滑油可以朝向第二供油支路M2以及第一回油管路流动,而无法反向回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三测控仪表组件19与燃气轮机16的进油侧之间的区域连接第四回油管路,并在第四回油管路中设置第二单向阀18,第四回油管路的末端与滑油箱1相连通。如此,通过第二单向阀18可以使第一供油支路M1中的润滑油经由第四回油管路流入滑油箱1中,而无法从滑油箱1回流至第一供油支路M1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元件之间的接口采用不锈钢金属编织软管或无缝钢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发电设备,所公开的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包括上述润滑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可以是可移动式的燃气轮机发电设备,以便于使燃气轮机发电设备改变工作地点。当然,上述润滑系统同样适用于可移动式的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主供油泵3与预供油泵24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润滑系统进行润滑油供给;在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启动之前,首先开启预供油泵24进行泵油,以对燃气轮机发电设备进行润滑和冷却;当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启动后,使得转速提高至预设值时,主供油泵3在齿轮箱2的驱动作用下高速转动,从而使润滑油的流量可以达到润滑系统的要求,此时预供油泵24停止工作,由主供油泵3对润滑系统进行供油。当主供油泵3出现异常时,预供油泵24可以作为备用安全泵及时接替主供油泵3进行工作,以保证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停机前,润滑油的流量供给充足,从而可以防止燃气轮机发电设备中的部件损伤,进而提升了润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主供油泵3刚刚启动时,其转速较慢,使自吸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吸空,此时可以通过补油管路N将预供油泵24的出油侧的润滑油部分引到主供油泵3的进油侧,从而可以提升润滑系统的稳定性,防止出现主供油泵3吸空的现象。
通过双筒过滤器11可以不停机而在线及时更换滤芯,从而避免滤芯压差过大而导致停机的问题,进而提升了润滑系统的稳定性。
燃气轮机16与齿轮箱2采用通用的润滑油,可以采用同一滑油箱1,节省了润滑系统的布置空间,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整机质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供油泵(3),所述主供油泵(3)设置于供油管路(M),所述供油管路(M)与待供油装置连接,所述主供油泵(3)用于将滑油箱(1)中的润滑油经由所述供油管路(M)泵送到所述待供油装置;
预供油泵(24),所述预供油泵(24)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M),且所述预供油泵(24)与所述主供油泵(3)并联设置,所述预供油泵(24)的出油侧与所述主供油泵(3)的进油侧之间连接有补油管路(N);其中,
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主供油泵(3)启动,所述主供油泵(3)将润滑油泵送至所述待供油装置;
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预供油泵(24)启动,所述预供油泵(24)将润滑油泵送至所述待供油装置;
在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主供油泵(3)和所述预供油泵(24)均启动,所述主供油泵(3)和所述预供油泵(24)共同将润滑油泵送至所述待供油装置,或者所述预供油泵(24)通过所述补油管路(N)为所述主供油泵(3)供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管路(N)中设有用于连通或切断所述补油管路(N)的第一阀体(27);
和/或,所述补油管路(N)中设有第二阀体(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M)中设有用于过滤润滑油的双筒过滤器(11),所述双筒过滤器(11)设置于所述主供油泵(3)和所述预供油泵(24)两者的出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M)中设有用于监控所述双筒过滤器(11)的第三阀体(7),所述第三阀体(7)与所述双筒过滤器(11)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M)中设有散热器(5)和节温器(10);
其中,所述散热器(5)的进油侧与所述双筒过滤器(11)的出油侧连接,所述散热器(5)的出油侧与所述节温器(10)的高温进油侧连接,所述双筒过滤器(11)的出油侧与所述节温器(10)的低温进油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检测支路,所述检测支路连接所述供油管路(M)与所述滑油箱(1),且所述检测支路与所述供油管路(M)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双通过滤器(11)的出油侧;
所述检测支路中设有在线颗粒检测仪(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M)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供油支路(M1)和第二供油支路(M2);
所述待供油装置包括燃气轮机(16)和齿轮箱(2),所述第一供油支路(M1)与所述燃气轮机(16)的进油侧连接,所述第二供油支路(M2)与所述齿轮箱(2)的进油侧连接,所述燃气轮机(16)的回油口和所述齿轮箱(2)的回油口均与所述滑油箱(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路(M)还包括第三供油支路(M3);
所述待供油装置还包括输出轴机构(15),所述第三供油支路(M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供油支路(M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机构(15)的进油侧连接,所述输出轴机构(15)的回油口与所述滑油箱(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油支路(M2)中设有磁性传感器(8),所述磁性传感器(8)位于所述第三供油支路(M3)与所述第二供油支路(M2)的连接处的上游区域。
10.一种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润滑系统。
CN202121668387.XU 2021-07-21 2021-07-21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Active CN215719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8387.XU CN215719105U (zh) 2021-07-21 2021-07-21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8387.XU CN215719105U (zh) 2021-07-21 2021-07-21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19105U true CN215719105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88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8387.XU Active CN215719105U (zh) 2021-07-21 2021-07-21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191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9159A (zh) * 2021-07-21 2021-11-19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9159A (zh) * 2021-07-21 2021-11-19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CN113669159B (zh) * 2021-07-21 2024-06-25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7756B (zh) 灯泡贯流机组润滑油液压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9129693U (zh) 一种新型润滑油站系统
CN207093157U (zh) 应用于汽驱离心压缩机配套的润滑调节油站
CN215719105U (zh)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CN211551122U (zh) 润滑油供油装置
CN102287524B (zh) 一种减速机润滑系统
CN112178437B (zh) 离心式空气压缩机驱动电机自适应润滑系统
CN113669159A (zh)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CN107795585A (zh) 一种球磨机电机轴瓦自冷式润滑冷却装置
CN102818104A (zh) 一种四辊立磨磨辊润滑系统
CN108612833A (zh) 可降低风电齿轮箱油温的控制装置
CN202215718U (zh) 一种减速机润滑系统
CN217736231U (zh) 一种全工况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
CN206816801U (zh) 一种中心传动减速机用稀油站
CN213808794U (zh) 一种舵桨用润滑系统
CN214064531U (zh) 一种微油雾润滑系统
CN108061152A (zh) 一种燃气轮机用减速传动装置的润滑结构
CN208237450U (zh) 一种带有紧急油路的压缩机润滑系统
RU2211346C1 (ru) Масляная система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CN208040963U (zh) 一种球磨机电机轴瓦自冷式润滑冷却装置
CN206190408U (zh) 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
CN207486411U (zh) 应用于主机带轴头泵的往复式压缩机配套的润滑油站
CN206458583U (zh) 一种联动开停机控制装置
CN219571580U (zh) 针对故障时的航改型燃气轮机发电机润油系统及发电机
CN214617096U (zh) 一种屏蔽泵注液清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