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3947U - 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3947U
CN219883947U CN202320761226.8U CN202320761226U CN219883947U CN 219883947 U CN219883947 U CN 219883947U CN 202320761226 U CN202320761226 U CN 202320761226U CN 219883947 U CN219883947 U CN 219883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hub bearing
steering knuckle
cavit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12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景龙
禹真
王念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7612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3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3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3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转向节本体的几何中心处开设有轮毂轴承安装腔,轮毂轴承安装腔的底部开设有轮毂轴承安装孔,转向节本体上还开设有前束臂安装部、梯形臂安装部、连杆总成安装部、制动钳安装部、上控制臂安装部,以使转向节本体与轮毂轴承、前束臂球头、梯形臂、连杆、制动卡钳、上控制臂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转向节本体采用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本体上设置多个加强筋组件。本方案采用超高真空压铸工艺制作转向节,生产效率高,生产工艺稳定,产品合格率高,设置多个加强筋组件可增强结构强度,在取得较好的降重效果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并保证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底盘上的重要零件,主要用于固定制动卡钳、制动盘,轮毂轴承等关键部件、承受轮胎力和制动力,并通过控制臂将力传递到车身上,转向节需承受多变的冲击载荷,要求具备很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降低转向节的重量可以降低汽车簧下质量、提高汽车的操稳性。
目前铝转向节的常用工艺为铸铝和锻造,铸铝常用工艺为低压铸造或者差压铸造,生产效率偏低,主体结构壁厚一般在10mm,降重效果有限,轻量化效果较差;锻造工艺一方面受限于铸件结构,不能制造结构复杂的转向节,另一方面工艺成本昂贵,制造成本较高。
针对上述转向件降重效果差、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件降重效果差、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转向节本体的几何中心处开设有轮毂轴承安装腔,轮毂轴承安装腔的底部开设有轮毂轴承安装孔,转向节本体上还开设有前束臂安装部、梯形臂安装部、连杆总成安装部、制动钳安装部、上控制臂安装部,以使转向节本体与轮毂轴承、前束臂球头、梯形臂、连杆、制动卡钳、上控制臂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转向节本体采用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本体上设置多个加强筋组件。
进一步地,前束臂安装部、梯形臂安装部、上控制臂安装部、制动钳安装部沿转向节本体的径向向外凸出设置,连杆总成安装部沿转向节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且连杆总成安装部凸出于转向节本体的第一表面设置;前束臂安装部上开设有前束臂安装孔、梯形臂安装部上开设有梯形臂安装孔、上控制臂安装部上开设有上控制臂安装孔、制动钳安装部上开设有制动钳安装孔、连杆总成安装部上开设有连杆上点安装孔,其中,前束臂安装孔、上控制臂安装孔、梯形臂安装孔沿转向节本体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制动钳安装孔沿转向节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连杆上点安装孔沿转向节本体的径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筋组件,轮毂轴承安装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组件,至少部分的第一加强筋组件沿轮毂轴承安装腔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至少部分的第一加强筋组件沿轮毂轴承安装腔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一筋体,第一筋体为至少一个,第一筋体沿轮毂轴承安装腔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至少部分的第一筋体与轮毂轴承安装腔的腔壁有距离地设置;第二筋体,第二筋体为多个,第二筋体的第一端与轮毂轴承安装腔的腔壁连接,第二筋体沿轮毂轴承安装腔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第二筋体的第二端与轮毂轴承安装孔具有距离地设置,第二筋体与第一筋体至少部分相交地设置;第一筋体沿轮毂轴承安装腔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与第二筋体沿轮毂轴承安装腔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不等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组件为多个,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组件与上控制臂安装部对应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组件与至少部分的前束臂安装部、至少部分的梯形臂安装部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转向节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轮毂轴承安装腔开设于第一表面上,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二加强筋组件,转向节本体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组件,第二加强筋组件至少包括:第三筋体,第三筋体自梯形臂安装部向上控制臂安装部延伸设置,和/或,第三筋体自梯形臂安装部向轮毂轴承安装孔延伸设置;第四筋体,第四筋体自前束臂安装部向轮毂轴承安装孔延伸设置;其中,第三筋体与第四筋体具有多个相交位置以形成多个第一加强区域,第一加强区域呈三角形设置,第三筋体与第四筋体沿转向节本体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不等地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三加强筋组件,连杆总成安装部为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内设置有第三加强筋组件,第三加强筋组件的至少部分与空腔结构的腔壁垂直设置,第三加强筋组件围设成多个第二加强区域,第二加强区域的截面呈三角形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四加强筋组件,制动钳安装部与梯形臂安装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的第一端与梯形臂安装部连接,第一加强板的第二端与制动钳安装部具有距离地设置,第一加强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四加强筋组件,第四加强筋组件的第一端与轮毂轴承安装腔的外周面连接,第四加强筋组件的第二端沿转向节本体的径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上控制臂安装部为安装凸耳,安装凸耳为两个,每一安装凸耳上开设一个上控制臂安装孔,两个安装凸耳沿转向节本体的周向具有距离地设置,轮毂轴承安装腔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沿轮毂轴承安装腔的周向延伸设置,且,第二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安装凸耳连接。
进一步地,轮毂轴承安装腔的腔底形成轮毂轴承的轮毂轴承安装面,加强筋组件的厚度为L1,转向节本体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L2,轮毂轴承安装面的沿转向节本体的轴向的厚度为L3,前束臂安装部、梯形臂安装部、连杆总成安装部、制动钳安装部、上控制臂安装部的壁厚为L4,其中,L1≤3.5mm,L2≤3.5mm,L3≤6mm,L4≤9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为上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采取超高真空压铸工艺,生产效率高,生产工艺稳定,一致性好,产品合格率高,具备轻量化和成本优势,设置多个加强筋组件可增强结构强度,使得本方案中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在取得较好的降重效果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并保证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螺栓孔;10、转向节本体;101、轮毂轴承安装腔;100、轮毂轴承安装孔;21、排水槽;22、轮毂轴承安装面;
20、前束臂安装部;2、前束臂安装孔;211、钢套;3、第五加强筋组件;
50、梯形臂安装部;5、梯形臂安装孔;
90、连杆总成安装部;9、连杆上点安装孔;15、第三加强筋组件;
120、制动钳安装部;12、制动钳安装孔;11、第六加强筋组件;
130、上控制臂安装部;13、上控制臂安装孔;131、安装凸耳;132、第七加强筋组件;6、第二加强板;
4、第一加强筋组件;41、第一筋体;42、第二筋体;
60、第二加强筋组件;17、第三筋体;18、第四筋体;19、相交位置;
8、第一加强板;16、第四加强筋组件;
26、前束臂球头;27、梯形臂;28、上控制臂;29、连杆;30、制动卡钳;31、轮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高压件生产质量稳定,减重效果好,目前在乘用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广泛应用于车身件,比如纵梁、车门等;底盘有副车架产品,而市场上的转向节还仍旧采用低压、差压工艺,生产效率偏低,由于锻造工艺限制,转向节的结构不能过于复杂,且制造成本偏高。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件降重效果差、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具体地,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10,转向节本体10的几何中心处开设有轮毂轴承安装腔101,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底部开设有轮毂轴承安装孔100,转向节本体10上还开设有前束臂安装部20、梯形臂安装部50、连杆总成安装部90、制动钳安装部120、上控制臂安装部130,以使转向节本体10与轮毂轴承31、前束臂球头26、梯形臂27、连杆29、制动卡钳30、上控制臂28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转向节本体10采用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本体10上设置多个加强筋组件。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采取超高真空压铸工艺,生产效率高,生产工艺稳定,一致性好,产品合格率高,具备轻量化和成本优势,设置多个加强筋组件可增强结构强度,使得本方案中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在取得较好的降重效果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并保证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轮毂轴承安装孔100的孔径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底部向外逐渐减小地设置。
进一步地,前束臂安装部20、梯形臂安装部50、上控制臂安装部130、制动钳安装部120沿转向节本体10的径向向外凸出设置,连杆总成安装部90沿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且连杆总成安装部90凸出于转向节本体10的第一表面设置;前束臂安装部20上开设有前束臂安装孔2、梯形臂安装部50上开设有梯形臂安装孔5、上控制臂安装部130上开设有上控制臂安装孔13、制动钳安装部120上开设有制动钳安装孔12、连杆总成安装部90上开设有连杆上点安装孔9,其中,前束臂安装孔2、上控制臂安装孔13、梯形臂安装孔5沿转向节本体10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制动钳安装孔12沿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连杆上点安装孔9沿转向节本体10的径向延伸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具体地,转向节本体10与轮毂轴承31、前束臂球头26、梯形臂27、连杆29、制动卡钳30、上控制臂28连接的具体方式如下: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底部开设多个螺栓孔1,多个螺栓孔1沿轮毂轴承安装孔100的周向分布,转向节本体10通过多个螺栓孔1与轮毂轴承31螺接;前束臂球头26插入前束臂安装孔2中,拧紧螺母固定,为了避免铝安装面压溃,前束臂安装孔2的孔壁上压装有钢套211,钢套211与前束臂安装孔2过盈连接,用螺母固定;梯形臂27放入支架中间,通过螺栓穿过梯形臂安装孔5螺接;连杆上点安装孔9的内部通过过盈的方式压入螺母,螺栓穿过连杆29拧入螺母中;制动钳安装孔12一共两个,通过螺栓穿过制动钳安装孔12,拧入制动卡钳30的螺纹中;上控制臂28放入支架中间,通过螺栓穿过上控制臂安装孔13螺接。
进一步地,轮毂轴承安装面22上开设有排水槽21,避免内部积水造成异响和结构失效。
其中,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筋组件4,轮毂轴承安装腔10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组件4,至少部分的第一加强筋组件4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至少部分的第一加强筋组件4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加强筋组件4可沿多个方向传递受力,避免应力集中导致转向节本体10结构损坏。
具体地,第一加强筋组件4包括第一筋体41和第二筋体42,第一筋体41为至少一个,第一筋体41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至少部分的第一筋体41与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腔壁有距离地设置;第二筋体42为多个,第二筋体42的第一端与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腔壁连接,第二筋体42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第二筋体42的第二端与轮毂轴承安装孔100具有距离地设置,第二筋体42与第一筋体41至少部分相交地设置;第一筋体41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与第二筋体42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不等地设置。第一筋体41与第二筋体42的高度不一致地设置,可以避免力的传递相互干扰造成应力集中。第一筋体41与第二筋体42可以分别沿不同的方向传递受力,提升结构强度。优选地,第一筋体41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二筋体42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组件4为多个,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组件4与上控制臂安装部130对应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组件4与至少部分的前束臂安装部20、至少部分的梯形臂安装部50对应设置。
具体地,转向节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轮毂轴承安装腔101开设于第一表面上,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二加强筋组件60,转向节本体10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组件60,第二加强筋组件60至少包括第三筋体17和第四筋体18,第三筋体17自梯形臂安装部50向上控制臂安装部130延伸设置,和/或,第三筋体17自梯形臂安装部50向轮毂轴承安装孔100延伸设置;第四筋体18自前束臂安装部20向轮毂轴承安装孔100延伸设置;其中,第三筋体17与第四筋体18具有多个相交位置19以形成多个第一加强区域,第一加强区域呈三角形设置,第三筋体17与第四筋体18沿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不等地设置。第三筋体17与第四筋体18的高度不同,可以避免力的传递相互干扰造成应力集中。第一加强区域呈三角形设置,可使得结构更稳定,强度更高。优选地,第三筋体17沿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大于第四筋体18沿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方向的高度设置。
进一步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三加强筋组件15,连杆总成安装部90为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内设置有第三加强筋组件15,第三加强筋组件15的至少部分与空腔结构的腔壁垂直设置,第三加强筋组件15围设成多个第二加强区域,第二加强区域的截面呈三角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总成安装部90为空腔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结构轻量化效果,第三加强筋组件15的设置可以加强连杆总成安装部90的强度,优选地,第三加强筋组件15的走势为之字形,每相邻的两条第三加强筋组件15中有一条第三加强筋组件15与空腔结构的腔壁面垂直,以增强支撑作用,形成的第二加强区域为三角形,稳定性好,受力均匀。
进一步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四加强筋组件16,制动钳安装部120与梯形臂安装部50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8,第一加强板8的第一端与梯形臂安装部50连接,第一加强板8的第二端与制动钳安装部120具有距离地设置,第一加强板8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四加强筋组件16,第四加强筋组件16的第一端与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外周面连接,第四加强筋组件16的第二端沿转向节本体10的径向延伸设置。第四加强筋组件16可以对第一加强板8产生支撑作用,避免第一加强板8因壁厚较薄在受力时产生较大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组件4、第一加强板8、第四加强筋组件16均对梯形臂安装部50产生支撑作用,第一加强筋组件4和第一加强板8用于支撑梯形臂安装部50在X方向的受力,第一加强筋组件4主要用于支撑梯形臂安装部50在Z方向的受力;梯形臂安装部50的背面与轮毂轴承安装腔101上开设的螺栓孔连接,以加强梯形臂安装部50的强度,梯形臂安装部50通过第三筋体17支撑传力,避免根部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上控制臂安装部130为安装凸耳131,安装凸耳131为两个,每一安装凸耳131上开设一个上控制臂安装孔13,两个安装凸耳131沿转向节本体10的周向具有距离地设置,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板6,第二加强板6沿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周向延伸设置,且,第二加强板6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安装凸耳131连接。第二加强板6可增强结构强度,避免由于转向节本体10的壁厚过薄引起的强度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控制臂安装部130的第二表面设置第七加强筋组件132。第一加强筋组件4与第二加强板6一起对上控制臂安装部130产生支撑作用,上控制臂安装部130通过第七加强筋组件132延伸到轮毂轴承安装面22,第七加强筋组件132作为力的传递通道可以分散受力,避免根部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前束臂安装部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五加强筋组件3,第五加强筋组件3沿前束臂安装孔2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相邻第五加强筋组件3之间具有夹角地设置。通过设置第五加强筋组件3可增强避免前束臂安装部20的强度,避免减少前束臂安装孔2的孔壁的壁厚引起的强度问题,便于前束臂安装孔2的孔壁实现薄壁化。
结合前述实施例,当前束臂安装部20受到Y方向和Z方向的力时,前束臂安装部20的背面能通过第三筋体17传递Z方向的力、通过第四筋体18传递Y方向的力,同时在相交位置19由于第三筋体17与第四筋体18的高度不同,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同时确保X和Y两个方向力的传递独立性,第一加强区域结构稳定,前束臂安装部20的正面通过第一加强筋组件4,将力传递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第一加强筋组件4的第一筋体41和第二筋体42进一步传递受力,使得前束臂安装部20结构更稳定。
进一步地,制动钳安装部120上设置有第六加强筋组件11,第六加强筋组件11自制动钳安装孔12的外周面向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外周面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转向节本体10因制动受到制动卡钳力发生扭转时,第六加强筋组件11从安装孔开始发散,至少部分的第六加强筋组件11从制动钳安装孔12延伸至轮毂轴承安装面22,以传递力到轮毂轴承安装面22上,第六加强筋组件11的走向与力传递的方向相同,且至少部分的第六加强筋组件11延伸至连杆总成安装部90的外周面上,与位于转向节本体10的第二表面的第二加强筋组件60重合,避免力传递的中断,提升结构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轮毂轴承安装面22和第六加强筋组件11在安装轮毂轴承31后的强度最大,其他安装部需要和这两个位置建立力的传递通道,通过受力分析,将加强筋的走势与力的传递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强筋的作用,达到轻量化效果。另外,由于转向节本体10的结构壁厚较薄,为了提升刚度,需比较大的设计空间,钢套211在Y方向比较长,可以显著提高前束臂位置和梯形臂安装位置的刚度。综上,本实施例通过转向节拓扑分析,确认力的传递方式,根据力的传递方式布置转向节加强筋的走势,避免多余结构,解决了高压转向节受力复杂,结构设计难的问题,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目标的同时,有较高的轻量化效果。
进一步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腔底形成轮毂轴承31的轮毂轴承安装面22,加强筋组件的厚度为L1,转向节本体10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L2,轮毂轴承安装面22的沿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的厚度为L3,前束臂安装部20、梯形臂安装部50、连杆总成安装部90、制动钳安装部120、上控制臂安装部130的壁厚为L4,其中,L1≤3.5mm,L2≤3.5mm,L3≤6mm,L4≤9mm。通过控制壁厚,使得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实现薄壁化,起到轻量化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采取超高真空压铸工艺铸造,真空度≤50mbar,转向节主体的最小臂薄可降至3.5mm以下,比传统铸铝转向节降重10%。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节本体(10),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几何中心处开设有轮毂轴承安装腔(101),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底部开设有轮毂轴承安装孔(100),所述转向节本体(10)上还开设有前束臂安装部(20)、梯形臂安装部(50)、连杆总成安装部(90)、制动钳安装部(120)、上控制臂安装部(130),以使所述转向节本体(10)与轮毂轴承(31)、前束臂球头(26)、梯形臂(27)、连杆(29)、制动卡钳(30)、上控制臂(28)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所述转向节本体(10)采用超高真空高压压铸,所述转向节本体(10)上设置多个加强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束臂安装部(20)、所述梯形臂安装部(50)、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130)、所述制动钳安装部(120)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径向向外凸出设置,所述连杆总成安装部(90)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连杆总成安装部(90)凸出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第一表面设置;
所述前束臂安装部(20)上开设有前束臂安装孔(2)、所述梯形臂安装部(50)上开设有梯形臂安装孔(5)、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130)上开设有上控制臂安装孔(13)、所述制动钳安装部(120)上开设有制动钳安装孔(12)、所述连杆总成安装部(90)上开设有连杆上点安装孔(9),其中,所述前束臂安装孔(2)、所述上控制臂安装孔(13)、所述梯形臂安装孔(5)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制动钳安装孔(12)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杆上点安装孔(9)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径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筋组件(4),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组件(4),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组件(4)沿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组件(4)沿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组件(4)包括:
第一筋体(41),所述第一筋体(41)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筋体(41)沿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筋体(41)与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腔壁有距离地设置;
第二筋体(42),所述第二筋体(42)为多个,所述第二筋体(42)的第一端与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腔壁连接,所述第二筋体(42)沿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筋体(42)的第二端与所述轮毂轴承安装孔(100)具有距离地设置,所述第二筋体(42)与所述第一筋体(41)至少部分相交地设置;
所述第一筋体(41)沿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筋体(42)沿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不等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组件(4)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组件(4)与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130)对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组件(4)与至少部分的所述前束臂安装部(20)、至少部分的所述梯形臂安装部(50)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二加强筋组件(60),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第二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加强筋组件(60),所述第二加强筋组件(60)至少包括:
第三筋体(17),所述第三筋体(17)自所述梯形臂安装部(50)向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130)延伸设置,和/或,所述第三筋体(17)自所述梯形臂安装部(50)向所述轮毂轴承安装孔(100)延伸设置;
第四筋体(18),所述第四筋体(18)自所述前束臂安装部(20)向所述轮毂轴承安装孔(100)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筋体(17)与所述第四筋体(18)具有多个相交位置(19)以形成多个第一加强区域,所述第一加强区域呈三角形设置,所述第三筋体(17)与所述第四筋体(18)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方向的高度不等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三加强筋组件(15),所述连杆总成安装部(90)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内设置有第三加强筋组件(15),所述第三加强筋组件(15)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空腔结构的腔壁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加强筋组件(15)围设成多个第二加强区域,所述第二加强区域的截面呈三角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四加强筋组件(16),所述制动钳安装部(120)与所述梯形臂安装部(50)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8),所述第一加强板(8)的第一端与所述梯形臂安装部(50)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8)的第二端与所述制动钳安装部(120)具有距离地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8)的第二表面设置有所述第四加强筋组件(16),所述第四加强筋组件(16)的第一端与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外周面连接,所述第四加强筋组件(16)的第二端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径向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130)为安装凸耳(131),所述安装凸耳(131)为两个,每一所述安装凸耳(131)上开设一个所述上控制臂安装孔(13),两个所述安装凸耳(131)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周向具有距离地设置,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板(6),所述第二加强板(6)沿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周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加强板(6)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安装凸耳(13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轴承安装腔(101)的腔底形成所述轮毂轴承(31)的轮毂轴承安装面(22),所述加强筋组件的厚度为L1,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L2,所述轮毂轴承安装面(22)的沿所述转向节本体(10)的轴向的厚度为L3,所述前束臂安装部(20)、所述梯形臂安装部(50)、所述连杆总成安装部(90)、所述制动钳安装部(120)、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130)的壁厚为L4,其中,L1≤3.5mm,L2≤3.5mm,L3≤6mm,L4≤9mm。
11.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
CN202320761226.8U 2023-04-07 2023-04-07 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9883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1226.8U CN219883947U (zh) 2023-04-07 2023-04-07 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1226.8U CN219883947U (zh) 2023-04-07 2023-04-07 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3947U true CN219883947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9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1226.8U Active CN219883947U (zh) 2023-04-07 2023-04-07 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3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91314B2 (en) Trailing arm suspension with wrapper compression axle mounting and articulated axle mounting
US9649905B2 (en) Shock absorber
US20090212523A1 (en) Wheel suspension arm
JPH06171545A (ja)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ナックルアセンブリ
CN110626137B (zh) 一种重载乘用车后悬架
US20150034429A1 (en) Disc Brake for Vehicles
CA2272799A1 (en) One-piece forged steering knuckle assembly
CN219883947U (zh) 超高真空高压压铸转向节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802438A (zh) 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
CN111439082A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US6799811B1 (en) Steer axle with kingpin boss
US20120056398A1 (en) Semi-trailer axle and suspension connecting structure
CN101885296B (zh) 用于空气悬架的c型梁
CN111204184A (zh) 一种越野车底盘及越野车
CN109484118B (zh) 复合材料弹簧ctba悬架系统
CN218806105U (zh) 一种前后轴通用的行驶模块及汽车
CN116573045A (zh) 鹅颈式转向节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401346U (zh) 一种转向节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6696621B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211617664U (zh) 一种重型汽车用制动气室支架
CN218839096U (zh) 下控制臂总成、后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20566470U (zh) 自动间隙调整臂臂体及自动间隙调整臂
CN215096858U (zh) 衬套组件及悬置纵臂
CN111634166A (zh) 连接支架、前悬架下摆臂总成及汽车悬架
CN220923729U (zh) 防断离挤压铸造汽车控制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