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5959U - 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5959U
CN219865959U CN202321141128.0U CN202321141128U CN219865959U CN 219865959 U CN219865959 U CN 219865959U CN 202321141128 U CN202321141128 U CN 202321141128U CN 219865959 U CN219865959 U CN 219865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rotating shaft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driv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11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艳丽
郭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Xind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Xind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Xind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Xind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11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5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5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5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属于联轴器的技术领域,包括夹壳套件、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夹壳套件,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夹壳套件内形成有可以将驱动转轴和连接转轴连接成一体的内腔,所述驱动转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固定连接。通过将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固定连接,在运行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传递转矩,而后依靠夹壳套件中的平键传递转矩,在长期较大的负荷作用下,整体的夹壳联轴器不会发生移位现象,有效地保证该夹壳联轴器的联接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
背景技术
夹壳联轴器是利用两个沿轴向剖分的夹壳,用螺栓夹紧以实现两轴联接,靠两半联轴器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转矩,利用平键作辅助联接。
传统的夹壳联轴器存在着两轴轴线对中精度低,不具备轴向、径向和角向的补偿性能,只能适合于低速无冲击的场合,在安装时难以保证两轴之间的对中精度。
公告号为CN10377551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夹壳联轴器,其是由两个对半的左联轴器本体和右联轴器本体组成的,通过左联轴器本体内端面的半圆形凹槽和右联轴器本体内端面的半圆形凹槽将两根轴头卡住,通过左联轴器本体和右联轴器本体表面的摩擦力传递扭矩,利用平键做辅助连接,但是由于传动轴上传递载荷较大,联轴器容易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动,造成传动轴在轴向存在移位现象,传动精度下降,移位较大时导致左联轴器本体和右联轴器本体相互分离,联轴器无法使用,该段动作失效,整体运作失灵,影响生产效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这一需求展开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夹壳联轴器由于传递载荷较大时,其两瓣夹壳在运行过程中容易移位分离,传动精度下降,导致该段动作失效,整体运作失灵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包括夹壳套件、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夹壳套件,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夹壳套件内形成有可以将驱动转轴和连接转轴连接成一体的内腔,所述驱动转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壳套件是由两个半圆弧形板围合拼接而成的,所述半圆弧形板的内端面沿轴心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驱动转轴与所述连接转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驱动转轴的外壁面以及所述连接转轴的外壁面均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贴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包括两个半圆弧形的法兰瓣,所述法兰瓣的内端面沿轴心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法兰瓣焊接在所述半圆弧形板的端头位置形成T型结构件。
优选地,两所述T型结构件相互间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两所述第二弧形凹槽形成所述内腔。
优选地,所述第二法兰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圆心通孔,所述驱动转轴穿设在所述圆心通孔中,且所述驱动转轴与所述圆心通孔焊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法兰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法兰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栓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半圆弧形板的内端面设有用于安装平键的安装槽。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将夹壳套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驱动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安装时,第一法兰先焊接在夹壳套件的端头位置,提高了传统夹壳联轴器的刚性,第一法兰和夹壳套件内形成内腔,连接转轴和驱动转轴均安装在内腔中;第二法兰固定安装在驱动转轴上,将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固定连接,在运行过程中,第二法兰在驱动转轴的运转下,带动第一法兰运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首先传递转矩,而驱动转轴和连接转轴连接成一体的设置在内腔中,因为第一法兰和夹壳套件固定连接,第一法兰带动夹壳套件运转,第二法兰在带动第一法兰的运转下,以实现该夹壳联轴器能整体同步运转,减轻了该夹壳联轴器整体的横向扭矩力,而后依靠夹壳套件中的平键继续传递扭矩,使得该夹壳联轴器整体能跟上驱动转轴的运转,该夹壳联轴器能带动连接转轴的同步运转,夹壳联轴器与两个转轴间的扭矩力相互间得以减轻了,甚至可以抵消了整体的横向扭矩力,在长期较大的负荷作用下,整体的夹壳联轴器不会发生移位现象,有效地保证该夹壳联轴器的联接强度。
(2)在不拆卸整体的部件情况下,只需要拆卸夹壳套件和第一法兰便可更换机械的密封,操作简单,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夹壳联轴器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夹壳联轴器第一法兰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夹壳套件;11、半圆弧形板;111、安装槽;2、第一法兰;21、法兰瓣;22、第一固定孔;3、驱动转轴;4、连接转轴;5、内腔;501、第一弧形凹槽;502、第二弧形凹槽;6、第二法兰;61、圆心通孔;62、第二固定孔;7、螺栓固定件;8、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将夹壳套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驱动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安装时,第一法兰先焊接在夹壳套件的端头位置,提高了传统夹壳联轴器的刚性,第一法兰和夹壳套件内形成内腔,连接转轴和驱动转轴均安装在内腔中;第二法兰固定安装在驱动转轴上,将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固定连接,在运行过程中,第二法兰在驱动转轴的运转下,带动第一法兰运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首先传递转矩,而驱动转轴和连接转轴连接成一体的设置在内腔中,因为第一法兰和夹壳套件固定连接,第一法兰带动夹壳套件运转,第二法兰在带动第一法兰的运转下,减轻了整体的横向扭矩力,依靠夹壳套件中的平键继续传递扭矩,大大程度下减轻了或者抵消了整体的横向扭矩力,在长期较大的负荷作用下,整体的夹壳联轴器不会发生移位现象,有效地保证该夹壳联轴器的联接强度。
如图1-4所示,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包括夹壳套件1、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6,所述第一法兰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夹壳套件1,所述第一法兰2和所述夹壳套件1内形成有可以将驱动转轴3和连接转轴4连接成一体的内腔5,所述驱动转轴3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法兰6,所述第一法兰2与所述第二法兰6固定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包括夹壳套件1、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6,夹壳套件1是由两个半圆弧形板11围合拼接而成的,半圆弧形板11的内端面沿轴心设有第一弧形凹槽501;第一法兰2是由两个半圆弧形的法兰瓣21组成的,法兰瓣21的内端面沿轴心设有第二弧形凹槽502,法兰瓣21焊接在半圆弧形板11的端头位置形成T型结构件;安装时,其中一个T型结构件先安装在驱动转轴3和连接转轴4上,半圆弧形板11的第一弧形凹槽501与法兰瓣21的第二弧形凹槽502贴合驱动转轴3和连接转轴4,而后另一个T型结构件再与上述的T型结构件拼接,用固定件8固定,所述固定件8为螺栓,方便拆卸安装,两个T型结构件内形成内腔5,将驱动转轴3和连接转轴4相互卡住,防止了驱动转轴3和连接转轴4的轴向分离,可依靠内腔5中第一弧形凹槽501和第二弧形凹槽502表面的摩擦力传递扭矩;由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法兰6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圆心通孔61,所述驱动转轴3穿设在所述圆心通孔61中,且所述驱动转轴3与所述圆心通孔61焊接,安装时,第二法兰6适应性穿设在驱动转轴3中,驱动转轴3是安装在驱动电机上的,夹壳套件1一端的第一法兰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22,所述第二法兰6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62,设有螺栓固定件7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62、所述第一固定孔22,将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6固定,驱动转轴转动时,第二法兰6转动,带动第一法兰2的转动,减轻了驱动转轴3对的冲击力,在不拆卸整体的部件情况下,只需要拆卸夹壳套件1和第一法兰2便可更换机械的密封,操作简单,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给予用户良好的产品体验。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由图2所示,所述半圆弧形板11的内端面设有用于安装平键的安装槽111,其具体实施方式由公告号为CN103775516A的发明专利公开,在此不予赘述。
工作流程:驱动转轴3适应性地穿过第二法兰6,并且焊接在驱动转轴3上;
第一法兰2的其中一个法兰瓣21焊接在半圆弧形板11的端头位置,形成T型结构件;T型结构件的法兰瓣21对着第二法兰6,并且盖设着驱动转轴3和连接转轴4的连接位置,而后将另一个T型结构件拼接在上述的T型结构件,两T型结构件内形成能将驱动转轴3和连接转轴4相互卡住的内腔5(两T型结构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第一法兰2);
第一法兰2上的第一固定孔22对准第二法兰6上的第二固定孔62,最后用螺栓固定件7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22和第二固定孔62,完成该夹壳联轴器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壳套件(1)、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6),所述第一法兰(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夹壳套件(1),所述第一法兰(2)和所述夹壳套件(1)内形成有可以将驱动转轴(3)和连接转轴(4)连接成一体的内腔(5),所述驱动转轴(3)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法兰(6),所述第一法兰(2)与所述第二法兰(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壳套件(1)是由两个半圆弧形板(11)围合拼接而成的,所述半圆弧形板(11)的内端面沿轴心设有第一弧形凹槽(501),所述驱动转轴(3)与所述连接转轴(4)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驱动转轴(3)的外壁面以及所述连接转轴(4)的外壁面均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501)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2)包括两个半圆弧形的法兰瓣(21),所述法兰瓣(21)的内端面沿轴心设有第二弧形凹槽(502),所述法兰瓣(21)焊接在所述半圆弧形板(11)的端头位置形成T型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T型结构件相互间通过固定件(8)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弧形凹槽(501)和两所述第二弧形凹槽(502)形成所述内腔(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6)的中央位置开设有圆心通孔(61),所述驱动转轴(3)穿设在所述圆心通孔(61)中,且所述驱动转轴(3)与所述圆心通孔(61)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22),所述第二法兰(6)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62),所述第一法兰(2)和所述第二法兰(6)通过螺栓固定件(7)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62)、所述第一固定孔(2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夹壳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弧形板(11)的内端面设有用于安装平键的安装槽(111)。
CN202321141128.0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 Active CN219865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1128.0U CN219865959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1128.0U CN219865959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5959U true CN219865959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7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1128.0U Active CN219865959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59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73254Y (zh) 粗纱机下龙筋传动轴的连接结构
CN219865959U (zh) 一种高强度夹壳联轴器
CN217653199U (zh) 一种减速机输入轴连接结构
CN202158104U (zh) 一种球铰型联轴器
CN206845730U (zh) 一种挠性推力联轴器
CN210087952U (zh) 一种叠层螺栓装配式曲轴动力输出组件
CN210050214U (zh) 一种用于连接bprt变速离合器的膜盘联轴器
CN204942048U (zh) 一种加长联轴器装置
CN212367058U (zh) 一种串联电机的连接结构
CN211139450U (zh)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用液压转向驱动前桥及轮式工程机械
CN210118249U (zh) 一种径向力平衡的三联齿轮泵
CN210196299U (zh) 一种弹性柱销和万向轴组合扭力限制器
CN2921431Y (zh) 销键式同步万向联轴器
CN209959736U (zh) 一种联轴器
CN102235436A (zh) 一种具有轴向与径向补偿功能的联轴器
CN210461450U (zh) 一种从动联轴节
CN220816307U (zh) 一种轴向预紧的联轴器
CN219299805U (zh) 一种新型快拆联轴器
CN219840942U (zh) 一种连接紧密的联轴器总成
CN215805830U (zh) 一种连轴器装置
CN212959583U (zh) 可方便更换的矿用联轴器总成
CN220248708U (zh) 一种带键槽的法兰液压联轴器
CN215214346U (zh) 一种简化自锁花键
CN214465681U (zh) 用于长轴泵的防振动型联轴结构
CN212106692U (zh) 一种万向轴联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