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5941U - 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5941U
CN219865941U CN202320950062.3U CN202320950062U CN219865941U CN 219865941 U CN219865941 U CN 219865941U CN 202320950062 U CN202320950062 U CN 202320950062U CN 219865941 U CN219865941 U CN 219865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rear side
bearing
outer sid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500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兵
沈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Xime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Xime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Xime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Xime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500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5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5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5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ure Vessels And Li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属于闷盖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轴承端体和闷盖本体,所述闷盖本体设置在轴承端体的后侧,所述轴承端体后侧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螺纹孔,所述闷盖本体后侧的四角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螺纹孔与连接孔内部的内部设置有预定连接机构,通过设置闷盖本体和预定连接机构,在与轴承端体进行连接时,首先将预定连接机构的预接组件手动扭动进在轴承端体后侧的四周的螺纹孔的内部,然后利用活动组件对预接组件进行套设并进行转动,使得预接组件完全栓进螺纹孔的内部,然后再将闷盖本体四周的连接孔与预接组件对其并套设在预接组件的外侧,使得闷盖本体与轴承端体接触。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闷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
背景技术
轴承闷盖作用,使轴承外圈的轴向进行定位,且闷盖是装在轴承座不过轴的那一端,不让轴从闷盖中间通过,具体可以起到防尘和密封,除它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它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
现有的轴承闷盖在实际拆卸安装使用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四到八颗螺栓,且每次拆卸还得寻找携带匹配的扳手,使得闷盖的连接结构拆卸方式整体操作不方便,且在闷盖与轴承外圈进行栓接固定时,不具备预固定的结构,导致闷盖在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偏移,对内部的密封垫产生挤压,造成损坏进而影响密封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旨在解决现有的轴承闷盖在实际拆卸安装使用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四到八颗螺栓,且每次拆卸还得寻找携带匹配的扳手,使得闷盖的连接结构拆卸方式整体操作不方便,且在闷盖与轴承外圈进行栓接固定时,不具备预固定的结构,导致闷盖在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偏移,对内部的密封垫产生挤压,造成损坏进而影响密封的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包括轴承端体和闷盖本体,所述闷盖本体设置在轴承端体的后侧,所述轴承端体后侧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螺纹孔,所述闷盖本体后侧的四角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定位螺纹孔与连接孔内部的内部设置有预定连接机构,所述闷盖本体外侧的四周均设置有防护定位机构;
所述预定连接机构包括活动组件、预接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活动组件设置在闷盖本体的后侧,所述预接组件螺纹连接在定位螺纹孔的内部,所述预接组件的外侧与连接孔的内部接触,所述连接组件螺纹连接在预接组件的内部,所述连接组件与连接孔的后侧接触。
为了达到可以粘接对后续的拆卸配合使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优选的,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固定帽、帽块套和转动杆盘,所述固定帽焊接在闷盖本体的后侧,所述帽块套的内部与固定帽的外侧卡接,所述转动杆盘的前侧与帽块套的后侧焊接。
为了达到可以与轴承端体进行预连接后续便于闷盖本体进行安装或者拆卸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优选的,所述预接组件包括螺纹杆、连接管和内螺纹孔,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定位螺纹孔的内部,所述连接管的前侧与螺纹杆的后侧焊接,所述连接管的外侧与连接孔的内部接触,所述内螺纹孔开设在连接管的后侧。
为了达到与预接组件进行连接并对闷盖本体进行固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栓和密封垫圈,所述连接栓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的内部,所述密封垫圈套接在连接栓的外侧,所述密封垫圈的外侧与连接孔的内部接触,所述密封垫圈的后侧与连接管的前侧接触。
为了达到在安装或者拆卸闷盖本体时可以进行辅助防护以及定位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优选的,所述防护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块、滑动板和弹性抵压垫,所述固定块焊接在闷盖本体外侧的四周,所述滑动板的内侧与固定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抵压垫粘接在滑动板的内侧,所述弹性抵压垫与轴承端体的外侧接触。
为了达到使闷盖本体与轴承端体连接时增加密封性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优选的,所述闷盖本体的前侧分别内嵌有内密垫圈和外密垫圈。
为了达到使用者便于转动转动杆盘进操作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盘后侧的外侧套接有橡胶护圈,所述橡胶护圈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路。
为了达到提醒使用者安装拆卸时扭动方向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外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内嵌有转动指标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通过设置闷盖本体和预定连接机构,在与轴承端体进行连接时,首先将预定连接机构的预接组件手动扭动进在轴承端体后侧的四周的定位螺纹孔的内部,然后利用活动组件对预接组件进行套设并进行转动,使得预接组件完全栓进定位螺纹孔的内部,然后再将闷盖本体四周的连接孔与预接组件对其并套设在预接组件的外侧,使得闷盖本体与轴承端体接触,此作为预固定的结构作为闷盖本体暂时的预连接方式,可避免在对闷盖本体与轴承端体进行固定栓紧时产生偏移,避免对闷盖本体内部初始的密封垫结构产生挤压,紧接着再手动将连接组件扭进预接组件的内部,然后再次利用活动组件对连接组件进行套设,然后将连接组件完全与预接组件进行固定,进而使得闷盖本体与轴承端体完成连接,当需要对闷盖本体进行拆卸时,只需要利用活动组件对连接组件进行套接并扭动,即可将连接组件拆除并取下,然后便可将闷盖本体取出并脱离预接组件的内部,以此完成拆卸,同时还不需要将预接组件拆除,也便于后续的再次安装,整体实现快拆便装的需求,且还无需携带安装扳手,利用在实际需要下的使用,通过设置防护定位机构,可以在闷盖本体与轴承端体进行对接时,使闷盖本体处于正中的位置,进而可提升闷盖本体与轴承端体连接使得稳定性,后续还可以对辅助进行防护,以提升闷盖本体在使用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预定连接机构的组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预接组件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闷盖本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轴承端体;2、闷盖本体;3、定位螺纹孔;4、连接孔;5、预定连接机构;501、活动组件;5011、固定帽;5012、帽块套;5013、转动杆盘;502、预接组件;5021、螺纹杆;5022、连接管;5023、内螺纹孔;503、连接组件;5031、连接栓;5032、密封垫圈;6、防护定位机构;601、固定块;602、滑动板;603、弹性抵压垫;7、内密垫圈;8、外密垫圈;9、橡胶护圈;10、转动指标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包括轴承端体1和闷盖本体2,闷盖本体2设置在轴承端体1的后侧,轴承端体1后侧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螺纹孔3,闷盖本体2后侧的四角均开设有连接孔4,定位螺纹孔3与连接孔4内部的内部设置有预定连接机构5,闷盖本体2外侧的四周均设置有防护定位机构6;
定连接机构包括活动组件501、预接组件502和连接组件503,活动组件501设置在闷盖本体2的后侧,预接组件502螺纹连接在定位螺纹孔3的内部,预接组件502的外侧与连接孔4的内部接触,连接组件503螺纹连接在预接组件502的内部,连接组件503与连接孔4的后侧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闷盖本体2和预定连接机构5,在与轴承端体1进行连接时,首先将预定连接机构5的预接组件502手动扭动进在轴承端体1后侧的四周的定位螺纹孔3的内部,然后利用活动组件501对预接组件502进行套设并进行转动,使得预接组件502完全栓进定位螺纹孔3的内部,然后再将闷盖本体2四周的连接孔4与预接组件502对其并套设在预接组件502的外侧,使得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接触,此作为预固定的结构作为闷盖本体2暂时的预连接方式,可避免在对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进行固定栓紧时产生偏移,避免对闷盖本体2内部初始的密封垫结构产生挤压,紧接着再手动将连接组件503扭进预接组件502的内部,然后再次利用活动组件501对连接组件503进行套设,然后将连接组件503完全与预接组件502进行固定,进而使得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完成连接,当需要对闷盖本体2进行拆卸时,只需要利用活动组件501对连接组件503进行套接并扭动,即可将连接组件503拆除并取下,然后便可将闷盖本体2取出并脱离预接组件502的内部,以此完成拆卸,同时还不需要将预接组件502拆除,也便于后续的再次安装,整体实现快拆便装的需求,且还无需携带安装扳手,利用在实际需要下的使用,通过设置防护定位机构6,可以在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进行对接时,使闷盖本体2处于正中的位置,进而可提升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连接使得稳定性,后续还可以对辅助进行防护,以提升闷盖本体2在使用时的实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活动组件501包括固定帽5011、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固定帽5011焊接在闷盖本体2的后侧,帽块套5012的内部与固定帽5011的外侧卡接,转动杆盘5013的前侧与帽块套5012的后侧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帽5011、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利用帽块套5012与转动杆盘5013进行焊接,可以得到用于扭动螺栓的工具,且适用于指点的位置,同时再将固定帽5011焊接在闷盖本体2的后侧,然后将帽块套5012卡接在固定帽5011的外侧,即可作为指定点放置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工具的位置,以便于后续的拆卸安装时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预接组件502包括螺纹杆5021、连接管5022和内螺纹孔5023,螺纹杆5021螺纹连接在定位螺纹孔3的内部,连接管5022的前侧与螺纹杆5021的后侧焊接,连接管5022的外侧与连接孔4的内部接触,内螺纹孔5023开设在连接管5022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纹杆5021、连接管5022和内螺纹孔5023,首先螺纹杆5021与连接管5022是由焊接得来的连接件,同时在连接管5022的后侧还开设内螺纹孔5023,以此在使用时使用人员手动将螺纹杆5021处扭进轴承端体1后侧的定位螺纹孔3内,然后再利用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形成的工具,使帽块套5012对连接管5022的后侧进行卡接,帽块套5012与连接管5022卡接后旋转转动杆盘5013,使得帽块套5012带动连接管5022进行旋转直至将连接管5022前侧的螺纹杆5021完全扭至定位螺纹孔3的内部,以此完成预固定,取下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归于原位即可,接着可将闷盖本体2四周的连接孔4与连接管5022对其并套设在连接管5022的外侧,使得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接触,以此完成预连接,便于后续的安装和拆卸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连接组件503包括连接栓5031和密封垫圈5032,连接栓5031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5023的内部,密封垫圈5032套接在连接栓5031的外侧,密封垫圈5032的外侧与连接孔4的内部接触,密封垫圈5032的后侧与连接管5022的前侧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栓5031和密封垫圈5032,在闷盖本体2内部的连接孔4与连接管5022进行套后,使得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接触,然后手动将密封垫圈5032先套入连接栓5031的外侧,再将连接栓5031扭进连接管5022内部的内螺纹孔5023后,再次取下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使用帽块套5012与连接栓5031的后侧进行卡接,然后旋转转动杆盘5013,使得帽块套5012扭动连接栓5031在内螺纹孔5023进行旋转并逐步固定在内螺纹孔5023的内部,使得闷盖本体2被连接栓5031挤压与轴承端体1牢牢的固定,同时使得密封垫圈5032对连接管5022的后侧进行抵压以形成密封,在需要拆卸时,只需再次利用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与连接栓5031进行套接再扭动,即可将其连接栓5031取下,然后便可使闷盖本体2脱离连接管5022,进而完成拆卸,且后续也便于再次安装,整体实现快拆便装的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防护定位机构6包括固定块601、滑动板602和弹性抵压垫603,固定块601焊接在闷盖本体2外侧的四周,滑动板602的内侧与固定块601的外侧滑动连接,弹性抵压垫603粘接在滑动板602的内侧,弹性抵压垫603与轴承端体1的外侧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块601、滑动板602和弹性抵压垫603,在使用时,滑动板602可在闷盖本体2四周的固定块601的外侧进行滑动,进而使得安装闷盖本体2时,经过滑动板602配合弹性抵压垫603可先与轴承端体1的外侧接触,以弹性抵压垫603对轴承端体1的外侧形成抵压,使得闷盖本体2在与轴承端体1连接处于中心的位置,从而增加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连接使得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闷盖本体2的前侧分别内嵌有内密垫圈7和外密垫圈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内密垫圈7和外密垫圈8,可以使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连接时增加密封性,以提升实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转动杆盘5013后侧的外侧套接有橡胶护圈9,橡胶护圈9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橡胶护圈9,可以便于使用者转动转动杆盘5013进操作使,防止打滑的现象,以提升实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连接管5022外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内嵌有转动指标片1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动指标片10,可以提醒使用者安装拆卸时扭动的方向,以增加实用性。
工作原理:首先,在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进行连接前,利用帽块套5012与转动杆盘5013进行焊接,可以得到用于扭动螺栓的工具,同时再将固定帽5011焊接在闷盖本体2的后侧,然后将帽块套5012卡接在固定帽5011的外侧,即可作为指定点放置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工具的位置,然后将螺纹杆5021与连接管5022焊接得来连接件,同时在连接管5022的后侧还开设内螺纹孔5023,使用时使用人员手动将螺纹杆5021处扭进轴承端体1后侧的定位螺纹孔3内,然后再利用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形成的工具,使帽块套5012对连接管5022的后侧进行卡接,帽块套5012与连接管5022卡接后旋转转动杆盘5013,使得帽块套5012带动连接管5022进行旋转直至将连接管5022前侧的螺纹杆5021完全扭至定位螺纹孔3的内部,以此完成预固定,取下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归于原位即可,接着将闷盖本体2四周的连接孔4与连接管5022对其并套设在连接管5022的外侧,使得闷盖本体2与轴承端体1接触,然后再手动将密封垫圈5032先套入连接栓5031的外侧,再将连接栓5031扭进连接管5022内部的内螺纹孔5023后,再次取下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使用帽块套5012与连接栓5031的后侧进行卡接,然后旋转转动杆盘5013,使得帽块套5012扭动连接栓5031在内螺纹孔5023进行旋转并逐步固定在内螺纹孔5023的内部,使得闷盖本体2被连接栓5031挤压与轴承端体1牢牢的固定,同时使得密封垫圈5032对连接管5022的后侧进行抵压以形成密封,在需要拆卸时,只需再次利用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与连接栓5031进行套接再扭动,即可将其连接栓5031取下,然后便可使闷盖本体2脱离连接管5022,进而完成拆卸,同时还无需将连接管5022进行拆卸,以便于再次的安装使用,整体实现快拆便装的需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包括轴承端体(1)和闷盖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闷盖本体(2)设置在轴承端体(1)的后侧,所述轴承端体(1)后侧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螺纹孔(3),所述闷盖本体(2)后侧的四角均开设有连接孔(4),所述定位螺纹孔(3)与连接孔(4)内部的内部设置有预定连接机构(5),所述闷盖本体(2)外侧的四周均设置有防护定位机构(6);
所述预定连接机构(5)包括活动组件(501)、预接组件(502)和连接组件(503),所述活动组件(501)设置在闷盖本体(2)的后侧,所述预接组件(502)螺纹连接在定位螺纹孔(3)的内部,所述预接组件(502)的外侧与连接孔(4)的内部接触,所述连接组件(503)螺纹连接在预接组件(502)的内部,所述连接组件(503)与连接孔(4)的后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501)包括固定帽(5011)、帽块套(5012)和转动杆盘(5013),所述固定帽(5011)焊接在闷盖本体(2)的后侧,所述帽块套(5012)的内部与固定帽(5011)的外侧卡接,所述转动杆盘(5013)的前侧与帽块套(5012)的后侧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接组件(502)包括螺纹杆(5021)、连接管(5022)和内螺纹孔(5023),所述螺纹杆(5021)螺纹连接在定位螺纹孔(3)的内部,所述连接管(5022)的前侧与螺纹杆(5021)的后侧焊接,所述连接管(5022)的外侧与连接孔(4)的内部接触,所述内螺纹孔(5023)开设在连接管(5022)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03)包括连接栓(5031)和密封垫圈(5032),所述连接栓(5031)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5023)的内部,所述密封垫圈(5032)套接在连接栓(5031)的外侧,所述密封垫圈(5032)的外侧与连接孔(4)的内部接触,所述密封垫圈(5032)的后侧与连接管(5022)的前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定位机构(6)包括固定块(601)、滑动板(602)和弹性抵压垫(603),所述固定块(601)焊接在闷盖本体(2)外侧的四周,所述滑动板(602)的内侧与固定块(601)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弹性抵压垫(603)粘接在滑动板(602)的内侧,所述弹性抵压垫(603)与轴承端体(1)的外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闷盖本体(2)的前侧分别内嵌有内密垫圈(7)和外密垫圈(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盘(5013)后侧的外侧套接有橡胶护圈(9),所述橡胶护圈(9)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5022)外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内嵌有转动指标片(10)。
CN202320950062.3U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 Active CN219865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0062.3U CN219865941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0062.3U CN219865941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5941U true CN21986594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71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0062.3U Active CN219865941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5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865941U (zh) 一种具有快拆结构的轴承闷盖
CN203543535U (zh) 汽车轮胎聚氨酯三瓣分体内支撑体
CN103317455B (zh) 一种容器快速夹紧机构
CN210436075U (zh) 一种十字型防盗螺栓及装卸工具
CN113211059A (zh) 一种单向阀气动辅助拧紧装置
CN109578408B (zh) 快换偏心销结构
CN203214677U (zh) 一种毛刷的连接结构
CN201807986U (zh) 用于止退垫片的防转装置
CN101985203A (zh) 一种汽车轮胎螺栓拧紧机用复合套筒
CN215321823U (zh) 一种应用于大型矿车的轮胎拆装辅助工具
CN213290117U (zh) 一种转向垂臂拆卸工装
CN212093822U (zh) 一种铝制轮毂凹陷矫正装置
CN205483414U (zh) 一种飞机试验件与试验夹具连接螺栓的密封装置
CN201002488Y (zh) 汽车轮胎气门嘴组件
CN220313249U (zh) 一种适用于狭窄空间螺堵装配的快速拧紧力矩工装
CN215444744U (zh) 一种防盗螺栓及其拆装工具
CN201730925U (zh) 一种新型轮胎螺母
CN210386912U (zh) 旋转集气罩
CN212267138U (zh) 一种不等厚型钢无内胎车轮轮辋
CN202935455U (zh) 一种备胎压板总成
CN216002466U (zh) 一种汽车牌照安装板安装结构
CN214604034U (zh) 一种汽修用扳手
CN219948032U (zh) 汽车内后视镜安装结构
CN214689810U (zh) 备胎安装装置
CN215371479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用压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