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7074U - 导气袋结构及气囊 - Google Patents

导气袋结构及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7074U
CN219857074U CN202320970244.7U CN202320970244U CN219857074U CN 219857074 U CN219857074 U CN 219857074U CN 202320970244 U CN202320970244 U CN 202320970244U CN 219857074 U CN219857074 U CN 219857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bag body
air
guide ba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02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梅
杨涛
王俊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02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7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7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7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气袋结构及气囊,涉及安全气囊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导气袋本体,导气袋本体上设置有分流孔及泄力孔;分流孔设置在导气袋本体的侧面上,以将导气袋本体内的气体导向气囊内部;泄力孔设置在导气袋本体的侧面上,且泄力孔与分流孔在导气袋本体上的位置错开,泄力孔靠近导气袋本体的缝线区域设置。通过设置泄力孔,使得气流在冲击导气袋本体的缝线区域前通过泄力孔分流,从而降低缝线区域所受到的气流冲击,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导气袋缝线破裂的可能性,并且无需增加导气袋的包型尺寸和整体成本。

Description

导气袋结构及气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气囊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气袋结构及气囊。
背景技术
气囊展开的动力来源是气体发生器,由于空间限制,气囊未展开前的体积较小,展开过程中气体的流向并不可控。为了限制气体的流向,目前的做法是在气囊内部设置导气袋,通过导气袋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以一定的流向导入到气囊内部,使得气囊能够按照原先预定形状展开。
但由于导气袋的整体体积较小,在接收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过程中,导气袋的缝线处易发生破裂,目前的主要做法是使用高强度布料或增加布料层数,从而可以缝制更多的缝线以对导气袋易破裂区域进行增强,但这种结构会导致导气袋包型尺寸和整体成本的增加,有待改善。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导气袋结构,可以在不过多增加导气袋包型尺寸和成本的前提下,降低导气袋缝线处破裂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气袋结构及气囊,在不过多增加导气袋包型尺寸和整体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导气袋缝线处破裂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气袋结构,包括导气袋本体,所述导气袋本体上设置有分流孔及泄力孔;
所述分流孔设置在所述导气袋本体的侧面上,以将所述导气袋本体内的气体导向气囊内部;
所述泄力孔设置在所述导气袋本体的侧面上,且所述泄力孔与所述分流孔在所述导气袋本体上的位置错开,所述泄力孔靠近所述导气袋本体的缝线区域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泄力孔,使得气流在冲击导气袋本体的缝线区域前通过泄力孔分流,从而降低缝线区域所受到的气流冲击,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导气袋缝线破裂的可能性,并且无需增加导气袋的包型尺寸和整体成本。
优选的,所述导气袋本体上设置有预撕裂部,所述预撕裂部将所述导气袋本体分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供气体发生器安装,且所述第一腔室容积大于第二腔室容积;
所述泄力孔及分流孔均开设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侧面上;
当所述气体发生器点爆产生气体使得第一腔室膨胀时,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将所述预撕裂部撕裂,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预撕裂部,使得导气袋本体内部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导气袋本体充气膨胀前,减少气体发生器所处腔室的容积,缩短第一腔室完成膨胀所需的时间,在更小的空间内,气体可以快速通过分流孔从导气袋本体内流出,使得外部的主气囊更快的展开,且在导气袋本体充气膨胀后,气体将预撕裂部撕裂,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确保导气袋本体恢复应有的气体容积,从而保证6s保压能力。
优选的,所述预撕裂部为缝制在导气袋本体上的预缝线。
优选的,所述导气袋本体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分流孔。
优选的,所述导气袋本体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泄力孔。
优选的,所述导气袋本体的每个侧面均包括有多层面料,每层所述面料上均开设有若干所述泄力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多层面料,提高导气袋本体整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每层面料上的若干泄力孔均与同侧不同层面料上的若干泄力孔一一错开分布。
优选的,所述分流孔的直径在10mm-40mm,所述泄力孔的直径在5mm-20mm。
优选的,所述分流孔与缝线区域之间的距离为5-30mm,所述泄力孔与缝线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5mm。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囊,包括气囊本体,气囊本体内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导气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设置泄力孔,使得气流在冲击导气袋本体的缝线区域前通过泄力孔分流,从而降低缝线区域所受到的气流冲击,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导气袋缝线破裂的可能性,并且无需增加导气袋的包型尺寸和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导气袋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导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其它实施例的导气袋不同泄力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气袋本体;2、分流孔;3、泄力孔;4、缝线区域;5、预撕裂部;6、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和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直径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导气袋结构,包括导气袋本体1。导气袋本体1由一块导气片对折后并且通过缝线缝制边沿制成。
导气袋本体1内部设置有导气腔,导气腔用于供气体发生器安装。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气体发生器点爆产生气体后,气体会迅速充满整个导气腔,使得导气袋本体1迅速充气展开膨胀。
导气袋本体1的两个侧面上均分别开设有若干个分流孔2。其中,每个侧面上的分流孔2用于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从导气腔内导向至气囊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气囊内部指的是设置在导气袋本体1外侧的主气囊的内部或者侧面气帘的内部等。
进一步的,分流孔2的直径在10mm-40mm,且分流孔2与缝线区域4之间的距离在5-30mm。
进一步的,两个侧面上的分流孔2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一个侧面上设置多个分流孔2,另一个侧面上不设置分流孔2,或者,一个侧面上的分流孔2数量与另一个侧面上的分流孔2数量不同且位置也不对应设置,再或者,一个侧面上的分流孔2直径大于另一个侧面上的分流孔2直径。
导气袋本体1的两个侧面上均分别开设有若干个泄力孔3。其中,每个侧面上的若干泄力孔3均与同个侧面上的若干分流孔2在位置上一一错开,且每个侧面上的若干泄力孔3均靠近导气袋本体1的缝线区域4设置。
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气体发生器点爆产生气体后,气体在流向缝线区域4前,会有部分气体通过泄力孔3从导气腔内流出,从而达到缝线区域4处的气体得到了有效减少,进而降低了气体对缝线区域4的冲击,有效的降低缝线区域4破裂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泄力孔3的直径在5mm-20mm,且泄力孔3与缝线区域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5mm。
如图4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一个侧面上设置多个泄力孔3,另一个侧面上不设置泄力孔3,或者,一个侧面上的泄力孔3数量与另一个侧面上的泄力孔3数量不同且位置也不对应设置,或者,一个侧面上的泄力孔3直径大于另一个侧面上的泄力孔3直径,或者,泄力孔的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半圆形和腰形。
如图1-图3所示,导气袋本体1上设置有预撕裂部5。预撕裂部5将导气袋本体1的导气腔分成了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第一腔室6用于供气体发生器安装,第二腔室7远离第一腔室6供气体发生器安装的安装口设置。
第一腔室6的容积大于第二腔室7的容积,且泄力孔3及分流孔2均开设在第一腔室6的两侧侧面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气体发生器点爆产生气体并使得第一腔室6展开膨胀时,第一腔室6内部的气体会冲破预撕裂部5,将预撕裂部5撕裂,使得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之间相互连通,且第一腔室6内的气体会快速流入第二腔室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撕裂部5为缝制在导气袋本体1上的预缝线,预缝线将导气袋本体1的两侧通过缝制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导气腔分离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
在其它实施例中,预撕裂部5还可以为设置在导气袋本体1上的可撕裂胶区域,通过胶粘的方式形成。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囊,如图5所示,包括气囊本体,气囊本体内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导气袋结构。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气片包括多层布料,使得形成的导气袋本体1的每个侧面均包括有多层面料,且每层面料上均开设有若干泄力孔3。每层面料上的若干泄力孔3与同侧不同层面料上的若干泄力孔3一一错开分布。
导气袋本体1的多层面料结构,可以提高整体强度,使得导气袋本体1能够承受更多的冲击且不易破裂。不同层面料上泄力孔3的错开分布设置,在气体发生器点爆产生气体后,气体通过泄力孔3进入到面料和面料之间的区域,形成多个气流通道,可以有效的减少导气腔内部的气体堆积膨胀。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侧重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气袋结构,包括导气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袋本体(1)上设置有分流孔(2)及泄力孔(3);
所述分流孔(2)设置在所述导气袋本体(1)的侧面上,以将所述导气袋本体(1)内的气体导向气囊内部;
所述泄力孔(3)设置在所述导气袋本体(1)的侧面上,且所述泄力孔(3)与所述分流孔(2)在所述导气袋本体(1)上的位置错开,所述泄力孔(3)靠近所述导气袋本体(1)的缝线区域(4)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袋本体(1)上设置有预撕裂部(5),所述预撕裂部(5)将所述导气袋本体(1)分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所述第一腔室(6)用于供气体发生器安装,且所述第一腔室(6)容积大于第二腔室(7)容积;
所述泄力孔(3)及分流孔(2)均开设于所述第一腔室(6)的侧面上;
当所述气体发生器点爆产生气体使得第一腔室(6)膨胀时,所述第一腔室(6)内的气体将所述预撕裂部(5)撕裂,使得所述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撕裂部(5)为缝制在导气袋本体(1)上的预缝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导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袋本体(1)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分流孔(2)。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导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袋本体(1)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泄力孔(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袋本体(1)的每个侧面均包括有多层面料,每层所述面料上均开设有若干所述泄力孔(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面料上的若干泄力孔(3)均与同侧不同层面料上的若干泄力孔(3)一一错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2)的直径在10mm-40mm,所述泄力孔(3)的直径在5mm-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2)与缝线区域(4)之间的距离为5-30mm,所述泄力孔(3)与缝线区域(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5mm。
10.一种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本体,所述气囊本体内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导气袋结构。
CN202320970244.7U 2023-04-23 2023-04-23 导气袋结构及气囊 Active CN219857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0244.7U CN219857074U (zh) 2023-04-23 2023-04-23 导气袋结构及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0244.7U CN219857074U (zh) 2023-04-23 2023-04-23 导气袋结构及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7074U true CN219857074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18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0244.7U Active CN219857074U (zh) 2023-04-23 2023-04-23 导气袋结构及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7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2877B2 (en) Airbag and airbag apparatus
EP3362324B1 (en) Airbags including internal tethe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JP2010184595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WO2005039938A1 (ja) サイド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JP2002046567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JP2011116285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WO2013031009A1 (ja) 自動車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WO2018212021A1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5922967A (zh) 帘式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50001100A (ko) 차량용 사이드 커튼 에어백
JP6237528B2 (ja)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9857074U (zh) 导气袋结构及气囊
JP2008201265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3084871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2250598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56959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43393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0655209B1 (ko) 가슴 에어백의 쿠션
JP3170705U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075427B1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쿠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9035158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150026616A (ko) 에어백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13049392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JP611122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0082386A1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