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3298U - 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3298U
CN219853298U CN202320636547.5U CN202320636547U CN219853298U CN 219853298 U CN219853298 U CN 219853298U CN 202320636547 U CN202320636547 U CN 202320636547U CN 219853298 U CN219853298 U CN 219853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device
fixture
clamp
guidable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65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anse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anse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anse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anse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65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3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3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3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包括机床,以及设置在机床上方的焊接板;所述焊接板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所述焊接板的内部设有第一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的右侧设有第二导向装置,所述第二导向装置的后端设有透明挡板,所述透明挡板的后端设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导向装置通过人为转动旋钮,通过旋钮带动连接轴,而连接轴则带动第一丝杆进行转动,通过丝杆的转动带动上方的连接夹具组进行移动,并对所需夹持的工件进行夹持,设置的第二导向装置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其驱动电机的开启,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二丝杆的转动,从而实现对连接夹具组的自动化控制,完成整体的夹持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是加工时用来迅速紧固工件,使机床、刀具、工件保持相对正确位置的工艺装置,也就是说工装夹具是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夹具又称卡具,从广义上来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的安装工件都可以称为夹具,例如焊接夹具、检验夹具、装配夹具和机床夹具等。
经检索,在公开号为CN208556465U的焊接夹具中,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接夹具,包括工作台、位于工作台上且竖直设置的两个立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杆垂直设置的两个横杆、设置在横杆上用于将安装板与横杆的侧壁进行夹持固定的夹持件、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杆之间用于抵接底板靠近立杆一侧中部的定位杆;所述横杆位于底板的上方,且横杆的长度方向与底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焊接安装板和底板时,需要人工手扶安装板,使安装板保持竖直,焊接时的强光和火花会对操作人工造成伤害,且加工质量较低的问题,利用立杆、横杆和夹持件,能够是安装板在底板上保持竖直,不需手扶安装板,能够避免对操作人员的伤害,也能够提高加工质量。
但是,在对工件进行夹持的过程中,有些工装夹具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控制,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夹具本体的自由移动,但是,在焊接的过程中,有一些较为简单的夹具,由于结构过于单一,其需要人为的将夹具放置在焊接板中的孔洞上,使夹具固定,并完成对工件的夹持,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限制工件的大小,因此,需要一种可导向夹持的工装夹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包括机床,以及设置在机床上方的焊接板;
所述焊接板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所述焊接板的内部设有第一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的右侧设有第二导向装置,所述第二导向装置的后端设有透明挡板,所述透明挡板的后端设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旋钮、连接轴和第一丝杆,所述旋钮的右侧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右侧设有第一丝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第二丝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二丝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装置与第二导向装置的上方均设有连接夹具组,且连接夹具组与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匹配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连接夹具组包括夹具、连接块和滑块,所述夹具的下方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方设有滑块。
优选的,所述夹具与连接块的连接处设有卡柱,且卡柱与连接块的连接处设有与卡柱匹配的柱槽,所述夹具通过卡柱与连接块构成扣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二导向装置之间为电性连接。
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设置的第一导向装置通过人为转动旋钮,通过旋钮带动连接轴,而连接轴则带动第一丝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丝杆的转动带动上方的连接夹具组进行移动,并对所需夹持的工件进行夹持;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二导向装置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其驱动电机的开启,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二丝杆的转动,从而实现对连接夹具组的自动化控制,完成整体的夹持工作。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连接夹具组通过夹具对工件进行夹持,并且通过其设置的卡柱与柱槽实现对夹具的更换,以便实现对不同种类或者形状的工件进行多样化的夹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夹具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床;2、焊接板;3、限位板;4、第一导向装置;401、旋钮;402、连接轴;403、第一丝杆;5、第二导向装置;501、驱动电机;502、第二丝杆;6、透明挡板;7、控制面板;8、连接夹具组;801、夹具;802、连接块;803、滑块;9、卡柱;10、柱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案例一
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包括机床1,以及设置在机床1上方的焊接板2;
焊接板2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3,焊接板2的内部设有第一导向装置4,第一导向装置4的右侧设有第二导向装置5,第二导向装置5的后端设有透明挡板6,透明挡板6的后端设有控制面板7,第一导向装置4包括旋钮401、连接轴402和第一丝杆403,旋钮401的右侧设有连接轴402,连接轴402的右侧设有第一丝杆403,第二导向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501和第二丝杆502,驱动电机501的输出端设有第二丝杆502,控制面板7与第二导向装置5之间为电性连接,设置的第一导向装置4通过人为转动旋钮401,通过旋钮401带动连接轴402,而连接轴402则带动第一丝杆403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丝杆403的转动带动上方的连接夹具组8进行移动,并对所需夹持的工件进行夹持,设置的第二导向装置5通过控制面板7控制其驱动电机501的开启,并通过驱动电机501带动第二丝杆502的转动,从而实现对连接夹具组8的自动化控制,完成整体的夹持工作,通过第一导向装置4与第二导向装置5完成对连接夹具组8整体的导向夹持的效果。
实施例二
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一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如图1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导向装置4与第二导向装置5的上方均设有连接夹具组8,且连接夹具组8与第一导向装置4和第二导向装置5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导向装置4和第二导向装置5匹配的螺纹,连接夹具组8包括夹具801、连接块802和滑块803,夹具801的下方设有连接块802,连接块802的下方设有滑块803,夹具801与连接块802的连接处设有卡柱9,且卡柱9与连接块802的连接处设有与卡柱9匹配的柱槽10,夹具801通过卡柱9与连接块802构成扣合结构,设置的连接夹具组8通过夹具801对工件进行夹持,并且通过其设置的卡柱9与柱槽10实现对夹具801的更换,以便实现对不同种类或者形状的工件进行多样化的夹持效果。
综合上述可知:
本实用新型针对技术问题:在对工件进行夹持的过程中,有些工装夹具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控制,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夹具本体的自由移动,但是,在焊接的过程中,有一些较为简单的夹具,由于结构过于单一,其需要人为的将夹具放置在焊接板中的孔洞上,使夹具固定,并完成对工件的夹持,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限制工件的大小,因此,需要一种可导向夹持的工装夹具;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同时,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是:
在使用该可导向夹持的工装夹具时,首先在使用该可导向夹持的工装夹具时,使用控制面板7来调节第二导向装置5,控制其驱动电机501的开启,并通过驱动电机501带动第二丝杆502的转动,在第二丝杆502转动的同时,会通过螺纹带动上方的连接夹具组8,并当连接夹具组8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关闭第二导向装置5,随后使用第一导向装置4,通过人为转动旋钮401,通过旋钮401带动连接轴402,而连接轴402则带动第一丝杆403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丝杆403的转动带动上方的连接夹具组8进行移动,当两组连接夹具组8移动至移动位置后,将所需夹持的工件放置在中间,并使用第一导向装置4持续的进行位置调节,直到对工件完全夹持,这样避免了在完全自动化的控制下,由于工件材料较为脆弱,而自动化控制对工件的夹持过于牢固,导致工件变形,影响后续的焊接工作,同时,通过第一导向装置4与第二导向装置5完成对连接夹具组8整体的导向夹持的效果,最后在连接夹具组8工作时,通过夹具801对工件进行夹持,并且通过其设置的卡柱9与柱槽10实现对夹具801的更换,以便实现对不同种类或者形状的工件进行多样化的夹持效果;
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必然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一导向装置4通过人为转动旋钮401,通过旋钮401带动连接轴402,而连接轴402则带动第一丝杆403进行转动,通过第一丝杆403的转动带动上方的连接夹具组8进行移动,并对所需夹持的工件进行夹持;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二导向装置5通过控制面板7控制其驱动电机501的开启,并通过驱动电机501带动第二丝杆502的转动,从而实现对连接夹具组8的自动化控制,完成整体的夹持工作。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连接夹具组8通过夹具801对工件进行夹持,并且通过其设置的卡柱9与柱槽10实现对夹具801的更换,以便实现对不同种类或者形状的工件进行多样化的夹持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1),以及设置在机床(1)上方的焊接板(2);
所述焊接板(2)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3),所述焊接板(2)的内部设有第一导向装置(4),所述第一导向装置(4)的右侧设有第二导向装置(5),所述第二导向装置(5)的后端设有透明挡板(6),所述透明挡板(6)的后端设有控制面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装置(4)包括旋钮(401)、连接轴(402)和第一丝杆(403),所述旋钮(401)的右侧设有连接轴(402),所述连接轴(402)的右侧设有第一丝杆(4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501)和第二丝杆(502),所述驱动电机(501)的输出端设有第二丝杆(5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装置(4)与第二导向装置(5)的上方均设有连接夹具组(8),且连接夹具组(8)与第一导向装置(4)和第二导向装置(5)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导向装置(4)和第二导向装置(5)匹配的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夹具组(8)包括夹具(801)、连接块(802)和滑块(803),所述夹具(801)的下方设有连接块(802),所述连接块(802)的下方设有滑块(8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801)与连接块(802)的连接处设有卡柱(9),且卡柱(9)与连接块(802)的连接处设有与卡柱(9)匹配的柱槽(10),所述夹具(801)通过卡柱(9)与连接块(802)构成扣合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7)与第二导向装置(5)之间为电性连接。
CN202320636547.5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Active CN219853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6547.5U CN21985329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6547.5U CN21985329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3298U true CN219853298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1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6547.5U Active CN219853298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32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16763U (zh) 一种数控加工用固定装置
CN113751822B (zh) 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焊接机
CN212599781U (zh) 一种定子焊接设备
CN219853298U (zh) 一种可导向的工装夹具
CN219966791U (zh) 一种激光切管设备
CN115365626A (zh) 用于智能机器人的等离子焊接系统
CN212384818U (zh) 一种双工位双激光头不锈钢手柄激光焊机
CN115106552A (zh) 一种硬质车削机异型合金的精密加工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3888896U (zh) 一种电梯部件焊接夹具
CN220881146U (zh) 一种自动焊接定位工装
CN217618741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焊装夹具
CN216503739U (zh) 一种加工中心多功能工作台
CN117340498B (zh) 一种用于精密机械零部件加工的焊接装置
CN111992883A (zh) 一种多工位激光焊接自动化成套设备
CN219325010U (zh) 一种用于铣头加工的夹具
CN219465462U (zh)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工件夹持装置
CN218965183U (zh) 一种数控机械工件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20740261U (zh) 一种自动化精密机械数控机床
CN215146208U (zh) 一种用于金属制品加工的焊接装置
CN220093626U (zh) 一种金属管件的智能焊接工装
CN219234375U (zh) 一种实现高效焊接的工装
CN219358517U (zh) 一种发动机罩铰链安装板焊接孔位对准辅助手持工装
CN218983553U (zh) 一种全自动激光焊接机
CN220863058U (zh) 一种激光焊接固定装置
CN219293411U (zh) 一种车床用送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