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9622U - 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9622U
CN219829622U CN202320964287.4U CN202320964287U CN219829622U CN 219829622 U CN219829622 U CN 219829622U CN 202320964287 U CN202320964287 U CN 202320964287U CN 219829622 U CN219829622 U CN 219829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entral axis
guide
block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42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丰
魏晓永
杨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rgstrom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rgstrom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gstrom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rgstrom Changzhou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42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9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9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9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该导流转接座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管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三管路的中轴线平行。本公开能改善冷媒进入集流管后容易集中汇聚的问题,让冷媒能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各处区域,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通常包括冷凝和蒸发两种换热流程,冷凝流程是指向换热器内通入冷媒在换热器内液化,以将热量快速传导至外界环境的过程;蒸发流程是指向换热器内通入冷媒在换热器内气化,以吸收换热器表面周围的空气的热量的过程。
相关技术中,换热器通常包括多个扁管和两个集流管,两个集流管平行布置,且两个集流管之间通过扁管连通。集流管的管壁上会设置用于向集流管内输送冷媒的支管。
然而,冷媒通过支管进入集流管后容易集中在支管附近,使冷媒不能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中各个扁管处,影响换热器的均衡换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能改善冷媒进入集流管后容易集中汇聚的问题,让冷媒能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各处区域,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流转接座,所述导流转接座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管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三管路的中轴线平行。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70°。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一个所述第三管路和多个所述第二管路,多个所述第二管路以所述第三管路为中心周向间隔排布。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一个所述第三管路和两个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同轴,两个所述第二管路关于所述第三管路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管路的直径。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转接座包括转接块和导流块,所述转接块的一端面具有安装槽,所述导流块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转接块上,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转接块远离所述安装槽的端面,所述第二管路位于所述导流块上,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相对,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块远离所述安装槽的端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接块设有所述安装槽的端面为弧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转接座包括转接块,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位于所述转接块上,且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转接块上相反的两端面。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转接座为金属结构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导流转接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流转接座的导流通道具有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其中,第一管路的中轴线和第二管路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以使得从第一管路注入的冷媒,能通过第二管路向导流转接座的侧向引流;第一管路的中轴线和第三管路的中轴线是平行的,以使得从第一管路注入的冷媒,能通过第三管路向着与导流转接座正对的方向排出;这样从导流转接座中排出的冷媒,能从多个方向排流,以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的各处区域,从而表面出现冷媒集中汇聚的问题,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一种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转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转接座的分解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转接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说明如下:
11、第一管路;12、第二管路;13、第三管路;
21、转接块;210、安装槽;22、导流块;
31、集流管;32、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一种A向剖视图。如图1、2所示,导流转接座具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
如图2所示,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第二管路12的一端连通,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
如图2所示,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第三管路13的一端连通,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第三管路13位于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第三管路13的中轴线平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流转接座的导流通道具有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其中,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和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以使得从第一管路11注入的冷媒,能通过第二管路12向导流转接座的侧向引流(参见图2中虚线箭头示意方向);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和第三管路13的中轴线是平行的,以使得从第一管路11注入的冷媒,能通过第三管路13向着与导流转接座正对的方向排出(参见图2中虚线箭头示意方向);这样从导流转接座中排出的冷媒,能从多个方向排流,以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31的各处区域,从而表面出现冷媒集中汇聚的问题,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转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转接座的分解图。如图3、4所示,该导流转接座包括转接块21和导流块22,转接块21的一端面具有安装槽210,导流块22插装在安装槽210内。
如图3所示,第一管路11位于转接块21上,第一管路11的一端位于安装槽210的底面,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转接块21远离安装槽210的端面,第二管路12位于导流块22上,第二管路12的一端与安装槽210的底面相对,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导流块22远离安装槽210的端面。
本公开实施例中,转接块21用于安装在集流管31的外壁上,第一管路11设置在转接块21上,以便于从外部存储容器向集流管31注入冷媒。由于导流块22是插设在转接块21的安装槽210内的,因此导流块22能与转接块21可拆卸连接;而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是设置在导流块22上的,这样可以通过在转接块21中更换不同的导流块22,就能实现在导流转接座上形成不同数量的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以及不同朝向的第二管路12,灵活调整导流转接座对冷媒分配。
可选地,如图3所示,转接块21设有安装槽210的端面为弧面。其中,转接块21的弧面可以是圆弧面,且弧面的直径可以与集流管31的外径相同,这样转接块21可以环绕包覆在集流管31上,以提升转接块21和集流管31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70°。
示例性地,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是60°。
可选地,导流通道包括一个第三管路13和多个第二管路12,多个第二管路12以第三管路13为中心周向间隔排布。
这样在一个第三管路13周围设置多个第二管路12,并让多个第二管路12周向围绕第三管路13分布,使得冷媒可以从不同方位排进集流管31。
示例性地,如图3、4所示,导流通道包括一个第三管路13和两个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与第一管路11同轴,两个第二管路12关于第三管路13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其中,第三管路13和第一管路11同轴,这样从第一管路11注入的冷媒,在进入第一管路11时无需改变流动方向,防止因转向而影响冷媒顺畅地传递。
可选地,如图3、4所示,第二管路12的直径大于第三管路13的直径。由于第二管路12是用于将冷媒向侧向引流的管路,因此,将第二管路12的直径设置更大,使得冷媒在流动至第一管路11与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之间的连接处时,冷媒更容易流动至第二管路12,以让更多冷媒能通过第二管路12向不同方位传递,让冷媒能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31各处区域。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流转接做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导流转接座包括转接块21,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均位于转接块21上,且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转接块21上相反的两端面。
相较于图3、图4示意的导流转接座,图5示意的导流转接座将三个管路都设置在转接块21上,由于只有一个零部件,在与集流管31装配过程中,省去了组装零部件的步骤,能有效提升装配效果和降低装配难度。
可选地,如图5所示,转接块21的一端面为弧面,且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和第三管路13的另一端均位于弧面上。
其中,转接块21的弧面可以是圆弧面,且弧面的直径可以与集流管31的外径相同,这样转接块21可以环绕包覆在集流管31上,以提升转接块21和集流管31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70°。
示例性地,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是60°。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导流通道包括一个第三管路13和两个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与第一管路11同轴,两个第二管路12关于第三管路13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其中,第三管路13和第一管路11同轴,这样从第一管路11注入的冷媒,在进入第一管路11时无需改变流动方向,防止因转向而影响冷媒顺畅地传递。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二管路12的直径大于第三管路13的直径。由于第二管路12是用于将冷媒向侧向引流的管路,因此,将第二管路12的直径设置更大,使得冷媒在流动至第一管路11与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之间的连接处时,冷媒更容易流动至第二管路12,以让更多冷媒能通过第二管路12向不同方位传递,让冷媒能均匀地分散至集流管31各处区域。
可选地,导流转接座为金属结构件。示例性地,导流转接座可以是铝合金结构件。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和强度,能有效提升导流转接座的可靠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导流转接座。
可选地,如图1、2所示,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扁管32和两个集流管31,两个集流管31平行布置,且两个集流管31之间通过扁管32连通。在集流管31的外壁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与导流转接座上的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和第三管路13的另一端连通,以使得冷媒通过通孔进入到集流管31内。
以上,并非对本公开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通过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转接座具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
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1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具有非零夹角;
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1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管路(13)位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上相反的两端,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三管路(13)的中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管路(12)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一个所述第三管路(13)和多个所述第二管路(12),多个所述第二管路(12)以所述第三管路(13)为中心周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一个所述第三管路(13)和两个所述第二管路(12),所述第三管路(13)与所述第一管路(11)同轴,两个所述第二管路(12)关于所述第三管路(13)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管路(13)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转接座包括转接块(21)和导流块(22),所述转接块(21)的一端面具有安装槽(210),所述导流块(22)插装在所述安装槽(210)内;
所述第一管路(11)位于所述转接块(21)上,所述第一管路(11)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槽(210)的底面,所述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转接块(21)远离所述安装槽(210)的端面,所述第二管路(12)位于所述导流块(22)上,所述第二管路(1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210)的底面相对,所述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流块(22)远离所述安装槽(210)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21)设有所述安装槽(210)的端面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转接座包括转接块(21),所述第一管路(11)和所述第二管路(12)均位于所述转接块(21)上,且所述第一管路(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转接块(21)上相反的两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导流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转接座为金属结构件。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导流转接座。
CN202320964287.4U 2023-04-25 2023-04-25 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Active CN219829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4287.4U CN219829622U (zh) 2023-04-25 2023-04-25 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4287.4U CN219829622U (zh) 2023-04-25 2023-04-25 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9622U true CN219829622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82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4287.4U Active CN219829622U (zh) 2023-04-25 2023-04-25 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9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9979U (zh) 空调配管
US20080011463A1 (en) Dual flow heat exchanger header
CN219829622U (zh) 导流转接座和换热器
CN217058040U (zh) 管路装置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18523787U (zh) 管路连接结构及空调系统
JP7199842B2 (ja) 水熱交換器、ガスクーラ
CN216592349U (zh) 管路装置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15373051U (zh) 制冷剂管路和空调器
CN213685372U (zh) 配管组件、四通阀组件以及空调系统
KR20230101859A (ko) 가스 수집관 어셈블리
CN209876180U (zh) 一种防冷热交混热疲劳的管道结构
WO2022227709A1 (zh) 集气管
CN208349910U (zh) 一种可提高蒸发器制冷效率的铜铝接头
CN210344655U (zh) 一种厚壁y型三通金属管件
CN208398681U (zh) 一种集流管及平行流换热器
CN220470938U (zh) 一种三通管分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冷却系统
CN220364545U (zh) 一种用于高炉的双循环冷却壁
CN217058043U (zh) 配管组件、管路装置以及制冷系统
CN218096706U (zh) 截止阀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636884U (zh) 换热器
US20240147660A1 (en) Manifold, rack and data center cooling system
CN116026170B (zh) 一种高压翅片式换热装置及制造方法
CN218178239U (zh) 一种双金属复合弯头
CN212107880U (zh) 一种具有换热功能的加氢管路系统及加氢管路换热装置
CN213334662U (zh) 热源机组并联管道连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