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9085U -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9085U
CN219829085U CN202321025941.1U CN202321025941U CN219829085U CN 219829085 U CN219829085 U CN 219829085U CN 202321025941 U CN202321025941 U CN 202321025941U CN 219829085 U CN219829085 U CN 219829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air outlet
baffle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59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59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9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9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9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其中,壳体组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外壳以及两个结构相同的挡板;外壳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外壳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挡板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在容纳腔内,挡板具有过风口,一个挡板的过风口朝向第一进风口,另一个挡板的过风口朝向第二进风口,两个挡板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交换芯安装空间。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只需要设置一种结构形式的挡板,就可以满足装配要求,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
相关技术中的新风机内需要用隔板、挡板等安装板分隔出各种风道,安装板的相似度较高但结构形式完全不同,因此,安装板的种类与数量较多,加工较为复杂,装配效率低且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装配效率的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具有容纳腔的外壳,所述外壳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两个结构相同的挡板,两个所述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挡板具有过风口,其中一个所述挡板的所述过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其中另一个所述挡板的所述过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交换芯安装空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芯体支架,所述芯体支架与所述挡板一一对应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挡板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翻折形成的第一折边,所述芯体支架与对应的所述挡板的所述第一折边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芯体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对应的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挡板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翻折形成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设置有第三紧固连接孔和螺母避让孔,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紧固连接孔和螺母安装口,所述芯体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母安装口处的连接螺母,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紧固连接孔;
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与所述第三紧固连接孔连通,所述螺母避让孔避让所述连接螺母,所述第二紧固连接孔通过所述螺母安装口与所述连接螺母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风机安装架,两个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与靠近所述第一出风的所述挡板之间,两个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其中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与靠近所述第二出风的所述挡板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安装架包括风机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上的电机支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以及两个结构相同的侧板,所述侧板具有进风连通口和出风连通口;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敞开,且各敞开处分别设置一个所述侧板,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围设成所述容纳腔。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旁通罩壳,所述旁通罩壳位于所述交换芯安装空间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以在所述容纳腔内分隔出分别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旁通通道,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挡板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翻折形成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设置有位于所述过风口的一侧的电机避让孔;
一个所述挡板的所述过风口与所述旁通通道连通,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设置在连通处,且具有第四紧固连接孔的风阀安装板,所述风阀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折边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电机避让孔避让所述第四紧固连接孔。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包括:
热交换芯;
上述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热交换芯设置在所述交换芯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一气流路径,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二气流路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壳体组件中的外壳将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挡板在容纳腔内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其中一个挡板的过风口朝向第一进风口,其中另一个挡板的过风口朝向第二进风口,相当于两个结构相同的挡板以绕中心点旋转180°的中心对称的形式进行布置,该壳体组件只需要设置一种结构形式的挡板,就可以满足装配要求,而且同一种结构形式的挡板不存在装反的情况,由此,可以提高挡板的通用性,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新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X1为第一气流路径,虚线箭头X2为第二气流路径,虚线箭头X3为旁通路径;
图2为图1所示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壳体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挡板与芯体支架和风阀安装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壳体组件10;外壳11;容纳腔11a;第一进风口11b;第一出风口11c;第二进风口11d;第二出风口11e;交换芯安装空间11f;壳体111;侧板112;进风连通口112a;出风连通口112b;第一进风壳113;第二进风壳114;第一出风壳115;第二出风壳116;挡板12;过风口12a;第一折边12b;第三紧固连接孔12c;螺母避让孔12d;电机避让孔12e;第二折边12f;芯体支架13;第一支架131;第一紧固连接孔131a;螺母安装口131b;第二支架132;第二紧固连接孔132a;风机安装架14;风机支架141;电机支架142;旁通罩壳15;风阀安装板16;第四紧固连接孔16a;热交换芯20;风机30;初效过滤网40;高效过滤网50;风阀组件60;风门61;驱动电机62。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10,请参阅图1至图5,该壳体组件10包括外壳11和两个挡板12。
外壳11具有容纳腔11a,外壳11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与容纳腔11a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b和第二出风口11e,外壳11沿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设置有与容纳腔11a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1c和第二进风口11d,第一进风口11b与第一出风口11c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二进风口11d与第二出风口11e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两个挡板12的结构相同,两个挡板12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在容纳腔11a内,挡板12具有过风口12a,其中一个挡板12的过风口12a朝向第一进风口11b,其中另一个挡板12的过风口12a朝向第二进风口11d,两个挡板12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交换芯安装空间11f。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机,请参阅图1,该新风机包括热交换芯20以及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壳体组件10。
热交换芯20设置在交换芯安装空间11f内,第一进风口11b与第一出风口11c之间形成经过热交换芯20的第一气流路径,第二进风口11d与第二出风口11e之间形成经过热交换芯20的第二气流路径。
具体地,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的气流以及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的气流在经过热交换芯20时均流入热交换芯20中,并在热交换芯20中进行换热。
示例性地,图1中所示的新风机的第一进风口11b和第二出风口11e分别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一出风口11c和第二进风口11d分别与室内环境连通,室外的气流(也称为新风)从第一进风口11b进入外壳11内,并在外壳11内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然后从第一出风口11c流入室内,室内的气流(也称为回风)从第二进风口11d进入外壳11内,并在外壳11内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然后从第二出风口11e排放到室外,相当于图1中所示的新风机的第一气流路径为新风流动的新风路径,第二气流路径为回风流动的回风路径。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的新风与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的回风在流经热交换芯20时进行热交换,以对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使新风的温度能够接近室温。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进风口11b和第二出风口11e分别与室内环境连通,第一出风口11c和第二进风口11d分别与室外环境连通,相当于室外的新风从第二进风口11d进入外壳11内,并在外壳11内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然后从第二出风口11e流入室内,室内的回风从第一进风口11b进入外壳11内,并在外壳11内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然后从第一出风口11c排放到室外,相当于第二气流路径为新风流动的新风路径,第一气流路径为回风流动的回风路径。
请参阅图1,外壳11内设置有两个风机30,在常规的新风模式下,一个风机30用于驱动气流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另一个风机30用于驱动气流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
仍然以图1中所示的新风机为例,第一进风口11b与第一出风口11c之间形成的第一气流路径上可以设置初效过滤网40,初效过滤网40用于对室外的新风中的大颗粒灰尘进行过滤。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初效过滤网40可以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b和热交换芯20之间,以用于在室外的新风进入热交换芯20之前,过滤掉其中的大颗粒灰尘,防止大颗粒灰尘堵塞热交换芯20而影响热交换芯20使用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气流路径上还可以设置高效过滤网50,高效过滤网50用于对室外的新风中的细小颗粒,比如PM0.3以内的细小颗粒进行过滤,高效过滤网50可以与初效过滤网40配合使用,比如,高效过滤网50与初效过滤网40可以如图1所示的设置在热交换芯20的同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高效过滤网50与初效过滤网40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热交换芯20的两侧。
另外,一般来说,高效过滤网50应该位于初效过滤网40沿新风流动方向的下游,也就是说,无论高效过滤网50与初效过滤网40是设置在热交换芯20的同一侧还是分别设置在热交换芯20的两侧,室外的新风都应该先流经初效过滤网40,在流经高效过滤网50。
请继续参阅图1,第二进风口11d与第二出风口11e之间形成的第二气流路径上也可以设置初效过滤网40,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初效过滤网40可以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1d和热交换芯20之间,以用于在室内的回风进入热交换芯20之前,过滤掉其中的大颗粒灰尘,防止大颗粒灰尘堵塞热交换芯20而影响热交换芯20使用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气流路径为新风流动的新风路径,第一气流路径为回风流动的回风路径时,初效过滤网40和高效过滤网50的设置方式与上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设置方式相反。
相关技术中的新风机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一般是对角设置,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也是对角设置,相当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位于外壳沿第一对角线的相对两端,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外壳沿与第一对角线相交的第二对角线的相对两端,第一气流路径与第二气流路径在热交换芯处相交。此种布局大致呈镜像对称的结构,因此,位于热交换芯相对两侧的挡板也大致呈镜像对称的结构,两个镜像对称的挡板的结构高度相似,但又不完全不同,因此,不仅需要加工两种结构不同的挡板,且在装配过程中容易装反。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的外壳11将第一进风口11b与第一出风口11c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二进风口11d与第二出风口11e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相当于第一气流路径与第二气流路径大致平行地从热交换芯20处流过,两个结构相同的挡板12在容纳腔11a内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其中一个挡板12的过风口12a朝向第一进风口11b,其中另一个挡板12的过风口12a朝向第二进风口11d,相当于两个结构相同的挡板12以绕中心点旋转180°的中心对称的形式进行布置,该壳体组件10只需要设置一种结构形式的挡板12,就可以满足装配要求,而且同一种结构形式的挡板12不存在装反的情况,由此,可以提高挡板12的通用性,在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第一气流路径与第二气流路径大致平行的设置方式可以缩短第一气流路径和第二气流路径的长度,风量损失较小,有利于提升新风机的风量和性能。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图6,壳体组件10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芯体支架13,芯体支架13与挡板12一一对应连接,也就是说,每个挡板12上分别设置一个芯体支架13。
芯体支架13用于安装热交换芯20,两个芯体支架13也可以采用以绕中心点旋转180°的中心对称的形式进行布置。
两个结构相同的芯体支架13可以提高芯体支架13的通用性,以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1,芯体支架13可以设置第一支架131和第二支架132,第一支架131和第二支架132配合,以固定热交换芯20。
图2和图3所示的芯体支架13一个第一支架131和两个第二支架13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131和第二支架132的数量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制。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挡板12的一侧与容纳腔11a的底壁连接,挡板12相对的另一侧可以设置翻折形成的第一折边12b,芯体支架13可以与对应的挡板12的第一折边12b连接。
以图4至图6所示的芯体支架13为例,第一折边12b上可以设置第三紧固连接孔12c和螺母避让孔12d,第一支架131可以设置第一紧固连接孔131a和螺母安装口131b,第一支架131上可以在螺母安装口131b处设置连接螺母,第二支架132上设置第二紧固连接孔132a。
连接螺母可以是铆接螺母,也可以是其它普通的螺母。
第一紧固连接孔131a与第三紧固连接孔12c连通,也就是说,螺钉等紧固件可以穿设在第一紧固连接孔131a与第三紧固连接孔12c中,以将第一支架131与第一折边12b紧固连接,而螺母避让孔12d用于避让第一支架131上的连接螺母,第二紧固连接孔132a通过螺母安装口131b与连接螺母连通,也就是说,螺钉可以穿设在第二紧固连接孔132a与连接螺母中,以将第二支架132与第二支架132紧固连接,由此,既可以将第一支架131牢靠地固定在挡板12上,又可以将第二支架132牢靠地固定在第一支架131上。
另外,请参阅图5,挡板12与容纳腔11a的底壁连接的一侧也可以设置翻折形成的第二折边12f,第二折边12f与容纳腔11a的底壁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壳体组件10还可以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风机安装架14,两个风机安装架14的其中之一设置在第一出风与靠近第一出风的挡板12之间,两个风机安装架14的其中另一设置在第二出风与靠近第二出风的挡板12之间。
第一出风与靠近第一出风的挡板12之间的风机安装架14用于安装两个风机30中的一个风机30,第二出风与靠近第二出风的挡板12之间的风机安装架14用于安装两个风机30中的另一个风机30,两个风机安装架14也采用以绕中心点旋转180°的中心对称的形式进行布置。
两个结构相同的风机安装架14也可以提高风机安装架14的通用性,以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2和图3,风机安装架14可以包括风机支架141以及安装在风机支架141上的电机支架142,风机支架141用于固定风机30的蜗壳,电机支架142用于固定风机30的电机。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外壳11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111以及两个结构相同的侧板112,侧板112具有进风连通口112a和出风连通口112b。容纳空间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敞开,且各敞开处分别设置一个侧板112,以将容纳空间围设成容纳腔11a。也就是说,壳体111与两个侧板112共同围设出容纳腔11a,其中,两个侧板112也采用以绕中心点旋转180°的中心对称的形式进行布置。
一个侧板112上的进风连通口112a和出风连通口112b分别用于与第一进风口11b和第二出风口11e连通,其中另一个侧板112上的进风连通口112a和出风连通口112b分别用于与第二进风口11d和第一出风口11c连通。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和图2,外壳11可以设置具有第一进风口11b的第一进风壳113、具有第二进风口11d的第二进风壳114、具有第一出风口11c的第一出风壳115、具有第二出风口11e的第二出风壳116,第一进风壳113和第二出风壳116分别罩设在同一个侧板112上的进风连通口112a和出风连通口112b处,第二进风壳114和第一出风壳115分别罩设在另一个侧板112上的进风连通口112a和出风连通口112b处。
两个结构相同的侧板112也可以提高侧板112的通用性,以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壳体组件10还可以在两个挡板12之间设置旁通罩壳15,旁通罩壳15位于交换芯安装空间11f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以在容纳腔11a内分隔出分别与第二进风口11d和第二出风口11e连通的旁通通道,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旁通通道主要是在过渡季节使用。过渡季节是指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季节,一般来说,可以认为春秋季节为过渡季节。
在常规的新风模式下,旁通通道处于封闭状态,也就是说,新风和回风流经热交换芯20,而不会经过旁通通道。
在过渡季节,当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时,新风和回风在热交换芯20处的换热效果不明显,因此,可以导通旁通通道,以引导一部分回风或一部分新风从旁通通道流过,也就是说,根据设置方式的不同,可以是一部分回风沿旁通路径流动,也可以是一部分新风沿旁通路径流动,由此,可以起到节省能耗的作用。
以图1中所示的新风机为例,在过渡季节,可以导通旁通通道,以使从第二进风口11d进入壳体组件10内的一部分回风不流经热交换芯20,而是经旁通通道流向第二出风口11e,另一部分回风仍然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而新风还是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也就是说,新风和部分回风流经热交换芯20,并在热交换芯20处进行热交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气流路径为新风流动的新风路径,第一气流路径为回风流动的回风路径时,在过渡季节导通旁通通道之后,则是第二进风口11d进入壳体组件10内的一部分新风不流经热交换芯20,而是经旁通通道流向第二出风口11e,另一部分新风仍然沿第二气流路径流动,而回风则沿第一气流路径流动,也就是说,回风和部分新风流经热交换芯20,并在热交换芯20处进行热交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旁通通道之外,另外设置一个其它的通道,在过渡季节,可以引导一部分新风和一部分回风的其中之一按前面的实施例所述的从旁通通道流过,一部分新风和一部分回风的其中另一从其它的通道流过,相当于一部分新风和一部分回风均不流经热交换芯20,而另一部分新风和另一部分回风仍然流经热交换芯20,并在热交换芯20处进行热交换。
另外,请参阅图4,旁通通道处可以设置风阀组件60,以用于导通或封闭旁通通道。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图6,第一折边12b可以设置电机避让孔12e,电机避让孔12e位于过风口12a的一侧。一个挡板12的过风口12a与旁通通道连通,壳体组件10包括设置在连通处的风阀安装板16,风阀安装板16具有第四紧固连接孔16a,风阀安装板16位于第一折边12b靠近容纳腔11a的底壁的一侧,电机避让孔12e避让第四紧固连接孔16a。
图4所示的挡板12的过风口12a与旁通通道的连通处是气流进入旁通通道的入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过风口12a与旁通通道的连通处也可以是旁通通道的出口。
风阀安装板16用于与风阀组件60配合,也就是说,风阀组件60可以设置在一个挡板12的过风口12a与旁通通道的连通处,风阀组件60的风门61位于风阀安装板16与容纳腔11a的底壁之间,风阀组件60用于驱动风门61的开闭的驱动电机62设置在风阀安装板16背离风门61的一侧。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6,驱动电机62上的紧固孔通过电机避让孔12e与第四紧固连接孔16a连通,螺钉等紧固件可以穿设在驱动电机62上的紧固孔、电机避让孔12e与第四紧固连接孔16a中,以将驱动电机62与风阀安装板16紧固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两个挡板12的结构相同,因此,两个挡板12上都设置有第四紧固连接孔16a和电机避让孔12e,只是其中一个挡板12上的第四紧固连接孔16a和电机避让孔12e用于与风阀安装板16配合,另一个挡板12上的第四紧固连接孔16a和电机避让孔12e则闲置。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又一些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区域、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区域、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容纳腔的外壳,所述外壳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两个结构相同的挡板,两个所述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挡板具有过风口,其中一个所述挡板的所述过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其中另一个所述挡板的所述过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交换芯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芯体支架,所述芯体支架与所述挡板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挡板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翻折形成的第一折边,所述芯体支架与对应的所述挡板的所述第一折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对应的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挡板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翻折形成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上设置有第三紧固连接孔和螺母避让孔,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紧固连接孔和螺母安装口,所述芯体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母安装口处的连接螺母,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二紧固连接孔;
所述第一紧固连接孔与所述第三紧固连接孔连通,所述螺母避让孔避让所述连接螺母,所述第二紧固连接孔通过所述螺母安装口与所述连接螺母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风机安装架,两个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与靠近所述第一出风的所述挡板之间,两个所述风机安装架的其中另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与靠近所述第二出风的所述挡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安装架包括风机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上的电机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以及两个结构相同的侧板,所述侧板具有进风连通口和出风连通口;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敞开,且各敞开处分别设置一个所述侧板,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围设成所述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旁通罩壳,所述旁通罩壳位于所述交换芯安装空间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以在所述容纳腔内分隔出分别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旁通通道,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连接,所述挡板相对的另一侧具有翻折形成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设置有位于所述过风口的一侧的电机避让孔;
一个所述挡板的所述过风口与所述旁通通道连通,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设置在连通处,且具有第四紧固连接孔的风阀安装板,所述风阀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折边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电机避让孔避让所述第四紧固连接孔。
1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芯;
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热交换芯设置在所述交换芯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一气流路径,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经过所述热交换芯的第二气流路径。
CN202321025941.1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Active CN219829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5941.1U CN21982908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5941.1U CN21982908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9085U true CN219829085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5941.1U Active CN219829085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9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21824B1 (en) Ventilating system
CN219829085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CN212157532U (zh) 一种双向流热交换新风机
CN108644896B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WO2023016252A1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KR20010095686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흡입 구조
CN219756626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CN212252855U (zh) 安装于室内吊顶的空调器
CN21171669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146849U (zh)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CN217685461U (zh) 一种新型卧式风盘
WO2022142044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01993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889752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CN219841622U (zh) 一种新风机及电控盒
CN218348747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040657U (zh)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20321524U (zh)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CN213040658U (zh)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WO2022257307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832227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9640363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CN21371325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963388B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17374488U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