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6849U -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46849U CN213146849U CN202021799400.0U CN202021799400U CN213146849U CN 213146849 U CN213146849 U CN 213146849U CN 202021799400 U CN202021799400 U CN 202021799400U CN 213146849 U CN213146849 U CN 2131468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inlet
- exhaust
- communicated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包括固定箱体及均设于固定箱体内的进气组件、排气组件与热交换组件。进气组件包括连通室内外的进气通道及用于驱动室外空气向室内流动的进气风机;排气组件包括连通室内外的排气通道及用于驱动室内空气向室外流动的排气风机;热交换组件包括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及连通排气通道的排气管;进气管与排气管交叉设置使空气进行热交换。本申请提供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通过进气通道连通进气管,排气通道连通排气管;进气管与排气管在热交换组件交叉设置,使得进出室内外的空气在热交换组件内能够充分进行热交换,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降低了能量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一种空气交换的系统,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将室内的空气排到室外,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提升室内生活的舒适度。然而,在室内外空气交换的过程中,特别是室外温度较低时,室内较热的空气向外排出时热量被白白的损耗,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导致需要在进气端设置额外的加热装置来调节室内的温度或者在室内靠近新风系统的部分温差较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旨在改善现有的新风系统不能充分利用排出的室内空气热量的问题,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了损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包括固定箱体及均设于所述固定箱体内的进气组件、排气组件与热交换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连通室内外的进气通道及用于驱动室外空气向室内流动的进气风机;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连通室内外的排气通道及用于驱动室内空气向室外流动的排气风机;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管及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管交叉设置使分别在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所述固定箱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间隔开设有均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气孔与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二侧板间隔开设有均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气孔与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通过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通过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设于所述固定箱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设于所述固定箱体的另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室、第二进气室及第三进气室;所述第一进气室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与室外连通,所述进气管将所述第一进气室与所述第二进气室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室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孔与室内连通;所述进气风机设于所述第二进气室内将空气从所述第二进气室送往所述第三进气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第一排气室、第二排气室及第三排气室;所述第一排气室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孔与室外连通,所述排气管将所述第一排气室与第二排气室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室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孔与室内连通;所述排气风机设于所述第二排气室内将空气从所述第二排气室送往所述第三排气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一进气室设有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进气管之间用于将室外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间隔设置且均开设有多个过滤孔的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于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孔一侧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所述过滤孔的孔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所述第三进气室设有负离子发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所述进气管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进气细管,所述排气管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排气细管;所述进气细管与所述排气细管呈交叉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进气通道连通进气管,排气通道连通排气管;进气管与排气管在热交换组件交叉设置,使得进出室内外的空气在热交换组件内能够充分进行热交换,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降低了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中热交换组件的俯视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0、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1、固定箱体;10、进气组件;20、排气组件;30、热交换组件;101、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103、连接板;104、封板;105、收容腔;1011、第一进气孔;1012、第一排气孔;1021、第二进气孔;1022、第二排气孔;11、进气通道;12、进气风机;21、排气通道;22、排气风机;31、进气管;32、排气管;311、进气细管;321、排气细管;111、第一进气室;112、第二进气室;113、第三进气室;114、过滤网组件;1141、第一过滤网;1142、第二过滤网;115、负离子发生器;211、第一排气室;212、第二排气室;213、第三排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100,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将室外的新鲜空气抽取到室内中,从而将室内外的气体进行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100包括固定箱体1及均设于固定箱体1内的进气组件10、排气组件20与热交换组件30。进气组件10包括连通室内外的进气通道11及用于驱动室外空气向室内流动的进气风机12,排气组件20包括连通室内外的排气通道21及用于驱动室内空气向室外流动的排气风机22。
固定箱体1呈长方体状,可固定于室内的吊顶上,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101与第二侧板102。其中,第一侧板101与第二侧板102通过另外一对连接板103连接形成矩形状框体结构,框体结构的两端通过一对封板104进行封闭,从而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一对连接板103以及一对封板104围设形成一个长方体状的收容腔105,进气通道11、排气通道21与热交换组件30均设于收容腔105内。第一侧板101间隔开设有均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气孔1011与第一排气孔1012,第二侧板102间隔开设有均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气孔1021与第二排气孔1022。第一进气孔1011、第一排气孔1012、第二进气孔1021与第二排气孔1022可呈圆形、矩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还可通过增设长软管(图中未示出)与室内外连通。第一进气孔1011与第二排气孔1022通过进气通道11连通,第一排气孔1012与第二进气孔1021通过排气通道21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进气孔1011与第二进气孔1021设于固定箱体1的同一侧,即同时靠近于一个连接板103;第一排气孔1012与第二排气孔1022设于固定箱体1的另一侧,即同时靠近于另一个连接板103。室外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进气孔1011、进气通道11、第二排气孔1022进入室内,室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进气孔1021、排气通道21、第一排气孔1012进入室外。因此,进气通道11与排气通道21必会形成交叉,从而提供热交换的条件。
如图4所示,热交换组件30包括连通进气通道11的进气管31及连通排气通道21的排气管32。即,可将进气通道11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进气管31进行密闭连通;可将排气通道21也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排气管32进行密闭连通。从而,当进气管31内与排气管32内的气体分别流动时,通过进气管31与排气管32的交叉设置结构进行热交换,将排气管32内气体的热量传递给进气管31内的气体,降低室内的温差,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其中,进气管31与排气管32的夹角为90-180°之间,其中包括空气流动方向相互垂直与相反两种情形。
进一步的,进气管31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进气细管311,排气管32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排气细管321,从而增大热交换的面积,进一步的提升热交换的效率。
如图3所示,进气通道11包括第一进气室111、第二进气室112及第三进气室113;其中,第一进气室111、第二进气室112及第三进气室113均为封闭设置,相邻的进气室可通过通气孔连通。第一进气室111通过第一进气孔1011与室外连通,进气管31将第一进气室111与第二进气室112连通,第三进气室113通过第二排气孔1022与室内连通,进气风机12设于第二进气室112内将空气从第二进气室112送往第三进气室113。此时,当进气风机12运行时,将第二进气室112的空气驱使往第三进气室113流动,第二进气室112的气压降低,第三进气室113的气压升高,迫使第三进气室113的气体往室内流动以及迫使第一进气室111的气体往第二进气室112流动。而这又会导致第一进气室111的气压降低,迫使室外的空气流入到第一进气室111中。因此,室外的新鲜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进气孔1011、第一进气室111、进气管31、第二进气室112、第三进气室113与第二排气孔1022进入到室内。
进一步的,第一进气室111设有过滤网组件114;过滤网组件114设于第一进气孔1011与进气管31之间用于将室外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室外的小动物、杂物等被吸入到进气通道11内,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特别的,过滤网组件114为可拆卸连接,可将过滤网组件114拆卸下来,定时进行清理。
更进一步的,过滤网组件114包括间隔设置且均开设有多个过滤孔(图中未示出)的第一过滤网1141与第二过滤网1142。第一过滤网1141与第二过滤网1142均为包括多个过滤孔的结构,通常过滤孔为圆孔。第一过滤网1141设于靠近第一进气孔1011一侧且过滤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1142的过滤孔的孔径,因此,第一过滤网1141过滤较大的杂物,第二过滤网1142过滤较小的杂物,避免杂物集中于一个过滤网上,造成过快的堵塞。
特别的是,第三进气室113设有负离子发生器115,负离子发生器115产生负离子,通过进气风机12吹入到室内,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
如图3所示,排气通道21包括第一排气室211、第二排气室212及第三排气室213。其中,第一排气室211、第二排气室212及第三排气室213均为封闭设置,相邻的排气室可通过通气孔连通。第一排气室211通过第二进气孔1021与室外连通,排气管32将第一排气室211与第二排气室212连通,第三排气室213通过第一排气孔1012与室内连通;排气风机22设于第二排气室212内将空气从第二排气室212送往第三排气室213。此时,当排气风机22运行时,将第二排气室212的空气驱使往第三排气室213流动,第二排气室212的气压降低,第三排气室213的气压升高,迫使第三排气室213的气体往室外流动以及迫使第一排气室211的气体往第二排气室212流动。而这又会导致第一排气室211的气压降低,迫使室内的空气流入到第一排气室211中。因此,室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二进气孔1021、第一排气室211、排气管32、第二排气室212、第三排气室213与第一排气孔1012进入到室外。
综上所述,本申请设计了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100,通过进气通道11连通进气管31,排气通道21连通排气管32;进气管31与排气管32在热交换组件30交叉设置,使得进出室内外的空气在热交换组件30内能够充分进行热交换,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升高,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降低了能量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箱体及均设于所述固定箱体内的进气组件、排气组件与热交换组件:
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连通室内外的进气通道及用于驱动室外空气向室内流动的进气风机;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连通室内外的排气通道及用于驱动室内空气向室外流动的排气风机;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管及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管交叉设置使分别在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排气通道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间隔开设有均与室外连通的第一进气孔与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二侧板间隔开设有均与室内连通的第二进气孔与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通过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通过所述排气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设于所述固定箱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设于所述固定箱体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室、第二进气室及第三进气室;所述第一进气室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与室外连通,所述进气管将所述第一进气室与所述第二进气室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室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孔与室内连通;所述进气风机设于所述第二进气室内将空气从所述第二进气室送往所述第三进气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包括第一排气室、第二排气室及第三排气室;所述第一排气室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孔与室外连通,所述排气管将所述第一排气室与第二排气室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室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孔与室内连通;所述排气风机设于所述第二排气室内将空气从所述第二排气室送往所述第三排气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室设有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进气管之间用于将室外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间隔设置且均开设有多个过滤孔的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于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孔一侧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所述过滤孔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气室设有负离子发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进气细管,所述排气管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排气细管;所述进气细管与所述排气细管呈交叉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99400.0U CN213146849U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99400.0U CN213146849U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46849U true CN213146849U (zh) | 2021-05-07 |
Family
ID=7573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99400.0U Active CN213146849U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46849U (zh) |
-
2020
- 2020-08-26 CN CN202021799400.0U patent/CN2131468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373763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816753B (zh) | 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 | |
CN207865567U (zh) |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3146849U (zh) |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 |
CN219389906U (zh) | 一种冷凝热回收除湿新风空调机组 | |
CN209197072U (zh) | 新风净化装置 | |
CN217685404U (zh) | 空调器 | |
CN207019186U (zh)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
CN207334911U (zh)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 |
CN113883641B (zh) | 一种食品级多进风气热混合双系统侧吹高速空气幕 | |
CN213514133U (zh) |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536514U (zh) | 一种空调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274669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290433U (zh) | 一种低能耗的集成式手术室净化系统 | |
CN112880045A (zh) | 一种整体式的稳定空调 | |
CN216976947U (zh) |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 | |
CN215951651U (zh) |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 |
CN215336715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2511491U (zh)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132682U (zh) |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019978U (zh) |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 |
CN215062444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1011776U (zh) | 节能型新风恒温机组 | |
CN218379772U (zh) | 一种双热交换双向流壁挂式新风机 | |
CN220355566U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