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1651U -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1651U
CN215951651U CN202120382153.2U CN202120382153U CN215951651U CN 215951651 U CN215951651 U CN 215951651U CN 202120382153 U CN202120382153 U CN 202120382153U CN 215951651 U CN215951651 U CN 215951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tal heat
fresh air
heat exchange
air
rec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821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琨
叶陶
张原�
王应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unner Indust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unner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unner Industri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ngbo Runner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3821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1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1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1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属于新风机的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至少两挡板组件,每一所述挡板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每一所述挡板组件均包括:直板和折板,所述直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直板上设置有用于交换气流的通风结构,所述折板设置在所述通风结构的一侧,且所述折板分别与所述直板、所述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直板上的第一风口、折板采用特殊的设置位置,能够使全热交换器两侧整流降速的气体的流动条件得到了改善,全热热交换器的实际过风面积也得到了增大,整机风阻大幅度降低,机组性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背景技术
有相关研究表明,室内空气受污染程度相较于室外环境严重2~5倍,长时间室内的工作容易使人身体感觉不适并同时容易使人体出现病症,为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带热交换的双向流新风机组应运而生,该新风机组能够使节能与置换新风同时进行成为可能;目前的新风机组不仅实现了输送新风的效果,还满足了过滤新风及实现热回收等功能,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风机把室外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同时把室内空气排向室外,排向室外的室内空气与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通过热交换装置实现二者的热量交换以及湿量交换,空气在室内形成新风循环流场,满足人们对室内送风量的需求。
但目前的双向流新风机组由于整流降速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空气与全热交换装置的实际接触面积过小,全热装置热交换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且整机系统内风阻通常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双向流新风机组由于整流降速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空气与全热交换装置的实际接触面积过小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在现有的直板上增设一折板,使得新风机全热交换装置的的出风口条件得到了改善,整机风阻大幅度降低,性能得以提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包括:
壳体和至少两挡板组件,每一所述挡板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每一所述挡板组件均包括:
直板,所述直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直板上设置有用于交换气流的通风结构;
折板,所述折板设置在所述通风结构的一侧,且所述折板分别与所述直板、所述壳体连接。
上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中,所述通风结构包括: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所述第二风口均为设置在所述直板的一侧上的通孔,所述第一风口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二风口远离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所述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口的一侧。
上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中,每一所述折板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直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对应一所述第一风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中,还包括: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两所述挡板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两侧。
上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两端还设置有两风机室,每一所述风机室内均设置有一风机,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出风口,两所述风机分别设置在对应一所述出风口处。
上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中,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一所述风机、与该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全热交换器同一侧的所述直板之间,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壳体连接。
上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两端还设置有两新风室,所述壳体的两端还设置有两入风口,每一所述新风室通过对应一所述入风口与外界联通。
上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中,所述直板与对应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式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直板上的第一风口、折板采用特殊的设置位置,能够使全热交换器两侧整流降速的气体的流动条件得到了改善,全热热交换器的实际过风面积也得到了增大,整机风阻大幅度降低,机组性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的入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的挡板组件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的挡板组件的分解图。
附图中:1、壳体;2、挡板组件;201、直板;202、折板;203、第一风口;204、第二风口;205、第一连接部;206、第二连接部;3、全热交换器;4、风机室;5、风机;6、出风口;7、过滤网;8、新风室;9、入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的入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的挡板组件的装配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的挡板组件的分解图,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包括:壳体1和至少两挡板组件2,每一挡板组件2均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每一挡板组件2均包括:直板201和折板202,直板201与壳体1连接,直板201上设置有用于交换气流的通风结构,折板202设置在通风结构的一侧,且折板202分别与直板201、壳体1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通风结构包括:第一风口203和第二风口204,第一风口203、第二风口204均为设置在直板201的一侧上的通孔,第一风口203靠近壳体1的底面设置,第二风口204远离壳体1的底面设置,折板202设置在第一风口203的一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折板202均包括:第一连接部205和第二连接部206,第一连接部205的一端与直板201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部206设置在对应一第一风口203的一侧,且第二连接部20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05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折板202的截面可以为“L”形、扇形、阶梯形等便于使用的形状。
优选的,每一折板202的截面为“L”形,此时,第一连接部205、第二连接部206的形状为板状,第一连接部205沿其板面方向的截面与第二连接部206沿其板面方向的截面的夹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为:30°-15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还包括:全热交换器3,全热交换器3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两挡板组件2分别设置在全热交换器3的两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壳体1的内部的两端还设置有两风机室4,每一风机室4内均设置有一风机5,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出风口6,两风机4分别设置在对应一出风口6处,两出风口6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端的同一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还包括:过滤网7,过滤网7设置在一风机5、与该风机5位于全热交换器3同一侧的直板201之间,过滤网7与壳体1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壳体1的内部的两端还设置有两新风室8,壳体1的两端还设置有两入风口9,每一新风室8通过对应一入风口9与外界联通,两入风口9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端的同一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直板201与对应一第一连接部205一体式连接。
本申请中的壳体1的形状为内部具有空腔的长方体状,全热交换器3沿着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壳体1内,且全热交换器3的长度与壳体1的宽度相等,全热交换器3的轴向与壳体1的宽度方向平行,两挡板组件2对称设置在全热交换器3的两侧,每个挡板组件2均包括:直板201和折板202,直板201上设置有通风结构,通风结构包括:第一风口203、第二风口204,第一风口203、第二风口204均为通孔,且第一风口203的截面、第二风口204的截面均矩形状,第一风口203设置在第二风口204的下方,折板202包括:第一连接部205和第二连接部206,直板201、第一连接部205、第二连接206板均呈板状,第一连接部205沿其板面方向的截面与直板201沿其板面方向的截面垂直,第一连接部205设置在第一风口203与第二风口204之间,第二连接部206设置在第一风口203的一侧,且第二连接部206遮蔽了部分第一风口203,由入风口9进入的空气通过新风室8经由第一风口203流入全热交换器3,全热交换器3处理过后,最后由设置在全热交换器3另一侧的直板201上的第二风口204流出,由于设置有折板202,使得空气与全热交换器3的接触面积增加,接触时间加长。
优选的,第一风口203的长度等于壳体1的宽度,第一风口203的宽度等于全热交换器3的宽度的一半,第二风口204的长度等于壳体1的宽度的一半,第二风口204的宽度等于全热交换器3的宽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直板201上的第一风口203、折板202采用特殊的设置位置,能够使全热交换器3两侧的气体流动条件得到了改善,全热热交换器3的实际过风面积也得到了增大,整机风阻大幅度降低,机组性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至少两挡板组件,每一所述挡板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每一所述挡板组件均包括:
直板,所述直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直板上设置有用于交换气流的通风结构;
折板,所述折板设置在所述通风结构的一侧,且所述折板分别与所述直板、所述壳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包括: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所述第二风口均为设置在所述直板的一侧上的通孔,所述第一风口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二风口远离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所述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口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折板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直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对应一所述第一风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两所述挡板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两端还设置有两风机室,每一所述风机室内均设置有一风机,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出风口,两所述风机分别设置在对应一所述出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一所述风机、与该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全热交换器同一侧的所述直板之间,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壳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两端还设置有两新风室,所述壳体的两端还设置有两入风口,每一所述新风室通过对应一所述入风口与外界联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与对应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式连接。
CN202120382153.2U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Active CN215951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2153.2U CN215951651U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2153.2U CN215951651U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1651U true CN215951651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50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82153.2U Active CN215951651U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1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816753B (zh) 机房空调及其风道结构
CN201032227Y (zh) 超效能空气处理机组
KR20050111158A (ko) 환기시스템
CN215951651U (zh)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CN213272899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261876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485926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09995348U (zh) 节能除湿型烟叶烘干系统
CN114508793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3146849U (zh)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CN220355566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908326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6200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2675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9000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51413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8915118U (zh) 立式空调器
CN220624202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768538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771517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803339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7715176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195301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9318536U (zh) 吹风装置及包含其的浴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