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4202U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4202U
CN220624202U CN202321648652.7U CN202321648652U CN220624202U CN 220624202 U CN220624202 U CN 220624202U CN 202321648652 U CN202321648652 U CN 202321648652U CN 220624202 U CN220624202 U CN 220624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ventilation
deflecto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86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书佳
黄罡
孟相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86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4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4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4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壳体;风道件,设置于壳体内,其内设置有送风风道;出风机构,设置于壳体上,包括:出风框,设置于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前侧及左右两侧,与风道件的前侧之间设置有连通送风风道的出风腔,其前侧为位于出风腔的前侧的通风口,通风口用于允许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向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导风板组,设置于通风口处,用于切换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入至室内空间中所需要流经通风口的区域。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范围,并多样化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作为人们用于夏天取暖冬天乘凉的设备,变得越来越广泛,并且,空调器的类型也变得多式多样,例如,挂壁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器、中央空调和立式空调器等,尤其是立式空调器,由于其可将室外机和室内机连接的冷媒管隐藏在室内的与腔壁之间,并且整体可放置在客厅中作为装饰,因此,立式空调器具有很好的美观性。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空调器的出风结构为蜗壳和蜗舌组成的送风风道的末端形成的出风口以及在出风口处设置的导风板,进而用户可根据需求设置导风板的转动方向,使立式空调器的出风气流流到用户要制冷制热的空间区域内。但是为了保证出风距离,空调器的出风口的宽度都会设置的较窄,进而导致立式空调器的出风范围很小,且立式空调器也仅能够通过导风板同时打开这一个出风口向室内空间中送风或者同时关闭这一出风口,进而导致送风方式单一,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项缺陷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升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范围,并多样化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包括:
壳体;
风道件,设置于壳体内,其内设置有送风风道;
出风机构,设置于壳体上,包括:
出风框,设置于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前侧及左右两侧,与风道件的前侧之间设置有连通送风风道的出风腔,其前侧为位于出风腔的前侧的通风口,通风口用于允许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向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
导风板组,设置于通风口处,用于切换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入至室内空间中所需要流经通风口的区域。
进一步地,通风口包括自右向左依次设置的右通风二区、右通风一区、中间通风区、左通风一区和左通风二区;并且,
导风板组包括:
右二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右通风二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
右一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右通风一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
中一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中间通风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
左一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左通风一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
左二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左通风二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
进一步地,右二导风板、右一导风板、中一导风板、左一导风板和左二导风板具有共同封闭通风口的状态;并且,
送风风道在风道件的前侧上设置有用于将送风风道和出风腔相连通的送风口,中间通风区、右通风一区、左通风一区和送风口相对设置;及,
导风板组用于在中一导风板打开中间通风区处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内的气流由中间通风区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导风板组用于在右一导风板打开右通风一区以及左一导风板打开左通风一区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的气流由右通风一区和左通风一区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进一步地,出风框上在出风腔的左侧和右侧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允许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向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的左格栅孔和右格栅孔;并且,
右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右端的后侧,左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左端的后侧;及,
右一导风板的宽度和左一导风板的宽度均大于等于出风腔在前后方向的厚度;
导风板组用于在右一导风板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右端以及左一导风板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的左端的情况下,限制出风腔内的气流由左格栅孔和右格栅孔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进一步地,导风板组还包括:
中二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与中一导风板共同设置于中间通风区处,位于中一导风板和左一导风板之间,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
进一步地,右二导风板、右一导风板、中一导风板、中二导风板、左一导风板和左二导风板具有共同封闭通风口的状态;并且,
送风风道在风道件的前侧上设置有用于将送风风道和出风腔相连通的送风口,中间通风区和送风口相对设置;及,
导风板组用于在中一导风板和中二导风板打开中间通风区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内的气流由中间通风区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导风板组用于在右一导风板打开右通风一区以及左一导风板打开左通风一区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的气流由右通风一区和左通风一区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进一步地,出风框上在出风腔的左侧和右侧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允许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向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的左格栅孔和右格栅孔;并且,
中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右端的后侧,中二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左端的后侧,右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右端的后侧,左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左端的后侧;及,
右一导风板的宽度、左一导风板的宽度、中一导风板的宽度和中二导风板的宽度均大于等于出风腔在前后方向的厚度;
导风板组用于在中一导风板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右端以及中二导风板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的左端的情况下,或者在右一导风板的左端抵接于出风腔的后内壁以及左一导风板的右端抵接于出风腔的后内壁的情况下,限制出风腔内的气流由左格栅孔和右格栅孔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位于其后侧的进风格栅;以及,
壳体还包括设置于进风格栅和出风机构之间的出风中框,出风中框包括在中间形成有通过口的连接外框、连接于连接外框的左端并向通过口延伸连接于风道件的第一挡风板、连接于连接外框的右端并向通过口延伸连接于风道件的第二挡风板,且出风腔位于出风框、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之间。
进一步地,风道件包括:
互相连接的蜗壳和蜗舌,送风风道形成于蜗壳和蜗舌之间,第一挡风板连接于蜗舌,第二挡风板连接于蜗壳。
进一步地,立式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
摆叶,可转动地设置于送风风道内,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由于具有的出风机构包括出风框和导风板组,出风框的前侧为位于出风腔的前侧的通风口,且出风框与风道件的前侧之间设置有连通送风风道的出风腔,通过通风口和出风腔的设置,进而扩大了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范围;且设置在通风口处的出风机构能够切换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入至室内空间中所需要流经通风口的区域,进而立式空调器可以具有多样的出风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范围,并多样化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示意图之一;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示意图之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之二;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示意图之三;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示意图之四;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限定,本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9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之一;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示意图之一;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示意图之二;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之二;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示意图之三;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出风示意图之四;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0、风道件200和出风机构300。风道件200设置于壳体100内,风道件200内设置有送风风道210;出风机构300设置于壳体100上,出风机构300包括出风框310和导风板组320,出风框310设置于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前侧及左右两侧,出风框310与风道件200的前侧之间设置有连通送风风道210的出风腔220,出风框310的前侧为位于出风腔220的前侧的通风口311,通风口311用于允许出风腔220内的气流流向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导风板组320设置于通风口311处,导风板组320用于切换出风腔220内的气流流入至室内空间中所需要流经通风口311的区域。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具有的出风机构300包括出风框310和导风板组320,出风框310的前侧为位于出风腔220的前侧的通风口311,且出风框310与风道件200的前侧之间设置有连通送风风道210的出风腔220,通过通风口311和出风腔220的设置,进而扩大了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范围;且设置在通风口311处的出风机构300能够切换出风腔220内的气流流入至室内空间中所需要流经通风口311的区域,进而立式空调器可以具有多样的出风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范围,并多样化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口311包括自右向左依次设置的右通风二区3111、右通风一区3112、中间通风区3113、左通风一区3114和左通风二区3115。
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的导风板组320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导风板组320包括右二导风板321、右一导风板322、中一导风板323、左一导风板324和左二导风板325。右二导风板321沿上下方向布置于右通风二区3111处,且右二导风板321的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310;右一导风板322沿上下方向布置于右通风一区3112处,且右一导风板322的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310;中一导风板323沿上下方向布置于中间通风区3113处,且中一导风板323的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310;左一导风板324沿上下方向布置于左通风一区3114处,且左一导风板324的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310;左二导风板325沿上下方向布置于左通风二区3115处,且左二导风板325的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310。进而使得出风机构300能够切换出风腔220内的气流流入至室内空间中所需要流经通风口311的区域。
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右二导风板321、右一导风板322、中一导风板323、左一导风板324和左二导风板325具有共同封闭通风口311的状态;并且,送风风道210在风道件200的前侧上设置有用于将送风风道210和出风腔220相连通的送风口250,中间通风区3113、右通风一区3112、左通风一区3114和送风口250相对设置;及,导风板组320用于在中一导风板323打开中间通风区3113处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220内的气流由中间通风区31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进而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实现前部的中间区域出风;参照图5,导风板组320用于在右一导风板322打开右通风一区3112以及左一导风板324打开左通风一区3114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220的气流由右通风一区3112和左通风一区3114流入到室内空间中,进而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实现前部的两侧区域出风。
可以知道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多样化送风方式,包括例如引导出风腔220内的气流由中间通风区31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送风方式以及引导出风腔220的气流由右通风一区3112和左通风一区3114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送风方式,在此,不过多举例,但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导风板组320同样结构且能实现不同的多样化的送风方式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3和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出风框310上在出风腔220的左侧和右侧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允许出风腔220内的气流流向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的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并且,右一导风板322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右端的后侧,左一导风板324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左端的后侧;及,右一导风板322的宽度L和左一导风板324的宽度H均大于等于出风腔220在前后方向的厚度K;导风板组320用于在右一导风板322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50右端以及左一导风板324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50的左端的情况下,限制出风腔220内的气流由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出风腔220和位于出风腔220左右两侧的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的设置,可以使得出风腔220内的气流通过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朝左及朝右进入到室内空间中,进一步地扩大了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范围,并进一步地多样化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方式;并且,通过右一导风板322和左一导风板324的转动中心轴线以及宽度的设置,使得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在引导出风腔220内的气流由中间通风区31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或者引导出风腔220的气流由右通风一区3112和左通风一区3114流入到室内空间中时可以限制出风腔220内的气流通过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进而保证了气流由中间通风区31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出风距离或者由右通风一区3112和左通风一区3114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出风距离。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的导风板组3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导风板组320还包括中二导风板326。中二导风板326沿上下方向布置,中二导风板326与中一导风板323共同设置于中间通风区3113处,中二导风板326位于中一导风板323和左一导风板324之间,且中二导风板326的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310。进而同样可以使得出风机构300能够切换出风腔220内的气流流入至室内空间中所需要流经通风口311的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板组320的导风板数量可不做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导风板组320的导风板数量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七个等,均可以实现对出风腔220内的气流流入至室内空间中所需要流经通风口311的区域进行切换,相应的这些实施方式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右二导风板321、右一导风板322、中一导风板323、中二导风板326、左一导风板324和左二导风板325具有共同封闭通风口311的状态;并且,送风风道210在风道件200的前侧上设置有用于将送风风道210和出风腔220相连通的送风口250,中间通风区3113和送风口250相对设置;及,参照图7,导风板组320用于在中一导风板323和中二导风板326打开中间通风区3113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220内的气流由中间通风区31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进而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实现前部的中间区域出风;参照图8,导风板组320用于在右一导风板322打开右通风一区3112以及左一导风板324打开左通风一区3114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220的气流由右通风一区3112和左通风一区3114流入到室内空间中,进而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实现前部的两侧区域出风。
可以知道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多样化送风方式,包括例如引导出风腔220内的气流由中间通风区31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送风方式以及引导出风腔220的气流由右通风一区3112和左通风一区3114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送风方式,在此,不过多举例,但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导风板组320同样结构且能实现不同的多样化的送风方式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7和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出风框310上在出风腔220的左侧和右侧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允许出风腔220内的气流流向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的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并且,中一导风板323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右端的后侧,中二导风板326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左端的后侧,右一导风板322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右端的后侧,左一导风板324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左端的后侧;及,右一导风板322的宽度L、左一导风板324的宽度H、中一导风板323的宽度C和中二导风板326的宽度F均大于等于出风腔220在前后方向的厚度K;导风板组320用于在中一导风板323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50右端以及中二导风板326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50的左端的情况下,或者在右一导风板322的左端抵接于出风腔220的后内壁以及左一导风板324的右端抵接于出风腔220的后内壁的情况下,限制出风腔220内的气流由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出风腔220和位于出风腔220左右两侧的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的设置,可以使得出风腔220内的气流通过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朝左及朝右进入到室内空间中,进一步地扩大了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范围,并进一步地多样化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方式;并且,通过中一导风板323、中二导风板326、右一导风板322和左一导风板324的转动中心轴线以及宽度的设置,使得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在引导出风腔220内的气流由中间通风区31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或者引导出风腔220的气流由右通风一区3112和左通风一区3114流入到室内空间中时可以限制出风腔220内的气流通过左格栅孔312和右格栅孔3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进而保证了气流由中间通风区3113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出风距离或者由右通风一区3112和左通风一区3114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出风距离。
参照图1、图3、图6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位于其后侧的进风格栅110;以及,壳体100还包括设置于进风格栅110和出风机构300之间的出风中框120,出风中框120包括在中间形成有通过口124的连接外框121、连接于连接外框121的左端并向通过口124延伸连接于风道件200的第一挡风板122、连接于连接外框121的右端并向通过口124延伸连接于风道件200的第二挡风板123,且出风腔220位于出风框310、第一挡风板122和第二挡风板123之间。
参照图3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风板122、第二挡风板123和风道件200的后侧与进风格栅110之间形成有进风腔,第一挡风板122和第二挡风板123用于分隔相对密封的出风腔220和进风腔两个腔体,以使得由进风格栅110进入到进风腔内的气流仅可以通过送风风道210进入到出风腔220。
参照图3和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风道件200包括互相连接的蜗壳230和蜗舌240,送风风道210形成于蜗壳230和蜗舌240之间,第一挡风板122连接于蜗舌240,第二挡风板123连接于蜗壳230。
参照图3和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立式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摆叶410,摆叶410可转动地设置于送风风道210内,且摆叶410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摆叶410的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
另外,摆叶410的数量可横向地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可根据通风口311设置的导风板组320中的导板、导风板的情况进行设置,以保证由送风风道210进入出风腔220的气流可以被导风板组320引导至前述实施例中各实施方式预通过的通风区域。
参照图3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风扇420,风扇420设置于风道件200内,风扇420用于通过进风格栅110将室内空间中的气流吸入到壳体100内与室内热交换器430换热,并促使与室内热交换器430换热后的气流依次经过送风风道210、出风腔220、通风口311(和/或者左格栅孔312、右格栅孔313)。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内设置有送风风道;
出风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包括:
出风框,设置于所述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前侧及左右两侧,与所述风道件的前侧之间设置有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出风腔,其前侧为位于所述出风腔的前侧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用于允许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向所述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
导风板组,设置于所述通风口处,用于切换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入至所述室内空间中所需要流经所述通风口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口包括自右向左依次设置的右通风二区、右通风一区、中间通风区、左通风一区和左通风二区;并且,
所述导风板组包括:
右二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所述右通风二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框;
右一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所述右通风一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框;
中一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所述中间通风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框;
左一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所述左通风一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框;
左二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于所述左通风二区处,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二导风板、所述右一导风板、所述中一导风板、所述左一导风板和所述左二导风板具有共同封闭所述通风口的状态;并且,
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风道件的前侧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出风腔相连通的送风口,所述中间通风区、所述右通风一区、所述左通风一区和所述送风口相对设置;及,
所述导风板组用于在所述中一导风板打开所述中间通风区处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由所述中间通风区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中;
所述导风板组用于在所述右一导风板打开所述右通风一区以及所述左一导风板打开所述左通风一区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出风腔的气流由所述右通风一区和所述左通风一区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框上在所述出风腔的左侧和右侧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允许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向所述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的左格栅孔和右格栅孔;并且,
所述右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右端的后侧,所述左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左端的后侧;及,
所述右一导风板的宽度和所述左一导风板的宽度均大于等于所述出风腔在前后方向的厚度;
所述导风板组用于在所述右一导风板的左端抵接于所述送风口右端以及所述左一导风板的右端抵接于所述送风口的左端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由所述左格栅孔和所述右格栅孔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组还包括:
中二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布置,与所述中一导风板共同设置于所述中间通风区处,位于所述中一导风板和所述左一导风板之间,且其上下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出风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二导风板、所述右一导风板、所述中一导风板、所述中二导风板、所述左一导风板和所述左二导风板具有共同封闭所述通风口的状态;并且,
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风道件的前侧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出风腔相连通的送风口,所述中间通风区和所述送风口相对设置;及,
所述导风板组用于在所述中一导风板和所述中二导风板打开所述中间通风区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由所述中间通风区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中;
所述导风板组用于在所述右一导风板打开所述右通风一区以及所述左一导风板打开所述左通风一区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出风腔的气流由所述右通风一区和所述左通风一区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框上在所述出风腔的左侧和右侧对应地设置有用于允许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向所述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所作用的室内空间的左格栅孔和右格栅孔;并且,
所述中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右端的后侧,所述中二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左端的后侧,所述右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右端的后侧,所述左一导风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其左端的后侧;及,
所述右一导风板的宽度、所述左一导风板的宽度、所述中一导风板的宽度和所述中二导风板的宽度均大于等于所述出风腔在前后方向的厚度;
所述导风板组用于在所述中一导风板的左端抵接于所述送风口右端以及所述中二导风板的右端抵接于所述送风口的左端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右一导风板的左端抵接于所述出风腔的后内壁以及所述左一导风板的右端抵接于所述出风腔的后内壁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由所述左格栅孔和所述右格栅孔流入到所述室内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其后侧的进风格栅;以及,
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格栅和所述出风机构之间的出风中框,所述出风中框包括在中间形成有通过口的连接外框、连接于所述连接外框的左端并向所述通过口延伸连接于所述风道件的第一挡风板、连接于所述连接外框的右端并向所述通过口延伸连接于所述风道件的第二挡风板,且所述出风腔位于所述出风框、所述第一挡风板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件包括:
互相连接的蜗壳和蜗舌,所述送风风道形成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所述第一挡风板连接于所述蜗舌,所述第二挡风板连接于所述蜗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摆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送风风道内,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
CN202321648652.7U 2023-06-27 2023-06-27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20624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8652.7U CN220624202U (zh) 2023-06-27 2023-06-27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8652.7U CN220624202U (zh) 2023-06-27 2023-06-27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4202U true CN220624202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9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8652.7U Active CN220624202U (zh) 2023-06-27 2023-06-27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4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2366B (zh)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21225287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5388464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1129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00631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624202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5112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355565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252878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197701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01996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66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20648419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08326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6717847A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2006192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68537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26043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79000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66481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526011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20590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6192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