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0028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00028U CN217900028U CN202222312163.6U CN202222312163U CN217900028U CN 217900028 U CN217900028 U CN 217900028U CN 202222312163 U CN202222312163 U CN 202222312163U CN 217900028 U CN217900028 U CN 2179000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resh air
- heat exchanger
- fresh
- indo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有出风口;换热器;换热风道与换热器相对应,换热风道与出风口连通;换热风机,换热风机设置于换热风道内;新风模块设置于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管道位于换热器的上方,新风管道与新风模块相连通,新风管道设置有朝向换热器进风侧出风的第一通风口;第一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风口处,以选择性地开闭第一通风口。新风管道位于换热器的上方,这样可以减小新风管道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新风可以借助空调风的动力,将新风吹得更远、更宽广,使新风在室内的循环速度更快,另外,新风可以与换热风进行混风,从而可以避免在夏季和冬季新风引入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新风管道体积大,占用空间较大,不易设置,而且新风的出风面积较小,送风范围窄,新风在室内扩散速度慢,另外,在夏季和冬季时,新风引入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减小新风管道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可以使新风在室内的循环速度更快,也可以避免在夏季和冬季新风引入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上方,所述新风管道与所述新风模块相连通,所述新风管道设置有朝向所述换热器进风侧出风的第一通风口;第一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一通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新风管道位于换热器的上方,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空调器室内机内的空间,减小新风管道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新风管道设置有朝向换热器进风侧出风的第一通风口,新风可以借助空调风的动力,将新风吹得更远、更宽广,使新风在室内的循环速度更快,另外,新风可以与换热风进行混风,从而可以避免在夏季和冬季新风引入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管道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后上方,所述第一通风口朝向前下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管道包括:第一风道件和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连接于所述新风模块和所述第二风道件之间,所述第二风道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件的上方,所述第二风道件设置有所述第一通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风道件位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后上方,所述第一风道件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朝向斜上方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风道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新风模块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道件,在所述第一风道件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风道件的横截面积呈递减趋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口构造为长条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蜗壳、新风风机和过滤件,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蜗壳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5是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空调器室内机;
10、壳体;11、出风口;20、换热器;30、换热风道;40、换热风机;50、新风模块;51、蜗壳;52、新风风机;53、过滤件;60、新风管道;61、第一通风口;62、第一风道件;63、第二风道件;70、第一导风组件;71、第一驱动件;72、第一导风板;80、第二导风组件;81、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换热风道30、换热风机40、新风模块50、新风管道60和第一导风组件70。壳体10主要构造空调器室内机1的结构,使空调器室内机1的外观更加整体和简洁,而且壳体10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壳体10内部的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换热器20可以起到换热的作用,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制冷和制热效果。换热风道30主要用于换热风通过,换热风可以通过换热风道30释放到室内。换热风机40设置于换热风道30内,换热风机40可以产生吸力,将室内的风吸入到换热风道30内,然后通过换热器20换热后,形成换热风释放到室内。新风模块50则主要用于室外新风进入到新风管道60,并且可以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使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新健康,新风进入到新风管道60后可以释放到室内,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新风效果。而第一导风组件70可以起到导风调节的作用。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壳体10设置有出风口11,换热风可以通过出风口11释放到室内,新风也可以通过出风口11释放到室内。换热器20设置于壳体10内,这样换热器20可以固定在壳体10上,使换热器20工作更加稳定,而且壳体10可以保护换热器20,避免换热器20与外物出风而受到损坏。换热风道30设置于壳体10内,换热风道30与换热器20相对应,换热风道30与出风口11连通,也就是说,室内的风先进入到换热风道30内,然后通过换热器20换热后,形成换热风后通过出风口11释放到室内。
如图4所示,新风模块50设置于换热风道30的一端,这样设置合理,可以充分利用空调器室内机1的空间。新风管道60设置于壳体10内,而且新风管道60位于换热器20的上方,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空间,减小新风管道60在壳体10内的占用空间。新风管道60与新风模块50相连通,同理,室外的新风先通入到新风模块50,经过新风模块50的过滤后进入到新风管道60内,然后通过出风口11释放到室内。
如图2和图3所示,新风管道60设置有朝向换热器20进风侧出风的第一通风口61,其中,换热器20的进风侧是指换热器20朝向于空调器室内机1的进风口的一侧,在换热风机40的引导下,外部的气流可以经换热器20的进风侧流经换热器20,实现换热效果。第一导风组件7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风口61处,以选择性地开闭第一通风口61。
也就是说,当第一导风组件70打开第一通风口61时,新风管道60内的新风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61通入到换热器20的进风侧,在换热器20不工作时,新风通过换热器20后可以从出风口11释放,起到新风送风的作用,在换热器20工作时,新风经过换热器20时可以进行换热,然后与换热风在换热风道30进行混合,再通过出风口11释放。当第一导风组件70关闭第一通风口61时,空调器室内机1进行换热出风模式。如此,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多种出风模式。
由此,新风管道60位于换热器20的上方,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空间,减小新风管道60在壳体10内的占用空间,新风管道60设置有朝向换热器20进风侧出风的第一通风口61,新风可以借助空调风的动力,将新风吹得更远、更宽广,使新风在室内的循环速度更快,另外,新风可以与换热风进行混风,从而可以避免在夏季和冬季新风引入容易造成室内温度波动较大。
其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导风组件70包括:第一驱动件71和第一导风板72,第一驱动件71与第一导风板72驱动连接,第一导风板7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风口61处。第一驱动件71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第一驱动件71与第一导风板72驱动连接,这样第一驱动件71可以驱动第一导风板72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导风板72起到导风的作用,将第一导风板7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风口61处,通过第一导风板72的转动,可以控制换热器20进风侧和新风管道60之间的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板72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一通风口61的宽度。第一导风板72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一通风口61的宽度,这样在第一导风板72关闭时,可以完全遮挡第一通风口61,从而可以保证第一通风口61密封的可靠性。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新风管道60设置于换热器20的后上方,第一通风口61朝向前下方设置。将新风管道60设置于换热器20的后上方,而第一通风口61朝向前下方设置,这样第一通风口61与换热器20之间可以相对设置,新风在通过第一通风口61后,可以更好地通过换热器20进入到换热风道30。
具体地,如图4所示,新风管道60包括:第一风道件62和第二风道件63,第一风道件62连接于新风模块50和第二风道件63之间,第二风道件63设置于第一风道件62的上方,而且第二风道件63设置有第一通风口61。第一风道件62可以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将第一风道件62连接于新风模块50和第二风道件63之间,这样室外的新风经过新风模块50后,可以通过第一风道件62通入到第二风道件63,而第二风道件63设置于第一风道件62的上方,并且第二风道件63设置有第一通风口61,这样新风可以通过第二风道件63的第一通风口61通向换热器20进风侧,最终从出风口11释放到室内,而且这样设置合理,可以使新风管道60更好地设置于壳体10内。
此外,如图4所示,第二风道件63位于新风模块50的后上方,第一风道件62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朝向斜上方延伸。新风模块50需要安装于空调器室内机1的底座上,又新风管道60位于换热器20的上方,第一通风口61需要向前下方出风,这样第二风道件63位于新风模块50的后上方,这样便于将新风从新风模块50通入到第二风道件63,以及新风通过第一通风口61通向换热器20进风侧。而第一风道件62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朝向斜上方延伸,这样便于第一风道件62的设置,而且便于第一风道件62与新风模块50和第二风道件63连接。
当然,如图4所示,第一风道件62的一端连接于新风模块50,而且第一风道件6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风道件63,在第一风道件62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上,第一风道件62的横截面积呈递减趋势。第一风道件62的一端连接于新风模块50,而且第一风道件6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风道件63,如上所述,这样室外的新风经过新风模块50后,可以通过第一风道件62通入到第二风道件63,而在第一风道件62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上,第一风道件62的横截面积呈递减趋势,这样可以使第一风道件62两端的结构分别与新风模块50和第二风道件63的结构相适配,而且这样设置,随着第一风道件62的横截面积越来越小,可以增大第一通风口61处新风的风压,增大第一通风口61处新风的风速,使新风可以更好地通过换热器20进入到换热风道30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第一通风口61构造为长条形状。将第一通风口61构造为长条形状,长条形状的第一通风口61可以有效地增加新风的左右送风范围,有利于新风在室内快速扩散,而且这样可以减小新风的出风风速,降低噪声,从而可以改善用户的体验。
可选地,如图、图2和图4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80,第二导风组件80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81,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导风板81驱动连接,第二导风板81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1。第二驱动件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导风板81驱动连接,这样第二驱动件可以驱动第二导风板81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导风板81起到导风的作用,将第二导风板81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1,通过第二导风板81的转动,可以实现出风口11的开闭。
除此之外,如图5所示,新风模块50包括:蜗壳51、新风风机52和过滤件53,新风风机52和过滤件53设置于蜗壳51内,新风风道与蜗壳51相连通。将新风风机52和过滤件53设置于蜗壳51内,首先通过新风风机52的转动,可以将室外的新风吸入到蜗壳51内,然后通过过滤件53将新风中的杂质去除掉,保证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新健康,新风风道与蜗壳51相连通,这样经过过滤的新风继续通入到新风风道,最终通过新风风道从出风口11释放到室内,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新风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
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上方,所述新风管道与所述新风模块相连通,所述新风管道设置有朝向所述换热器进风侧出风的第一通风口;
第一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一通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后上方,所述第一通风口朝向前下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包括:第一风道件和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连接于所述新风模块和所述第二风道件之间,所述第二风道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件的上方,所述第二风道件设置有所述第一通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件位于所述新风模块的后上方,所述第一风道件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朝向斜上方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新风模块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道件,在所述第一风道件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风道件的横截面积呈递减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构造为长条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蜗壳、新风风机和过滤件,所述新风风机和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蜗壳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12163.6U CN217900028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空调器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12163.6U CN217900028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空调器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00028U true CN217900028U (zh) | 2022-11-25 |
Family
ID=8410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12163.6U Active CN217900028U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空调器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00028U (zh) |
-
2022
- 2022-08-31 CN CN202222312163.6U patent/CN2179000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24176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6403051B (zh) |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
CN21771516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8119963A (zh) |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9059112A (zh) | 空调末端设备和空调器 | |
CN21511293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7865567U (zh) |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771516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90002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WO2019218829A1 (zh) |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 |
CN21511293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35711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772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59194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97277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71516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15449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44180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54089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584631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15448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3514136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851102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44253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15448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