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1920U -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1920U
CN220061920U CN202321043733.4U CN202321043733U CN220061920U CN 220061920 U CN220061920 U CN 220061920U CN 202321043733 U CN202321043733 U CN 202321043733U CN 220061920 U CN220061920 U CN 220061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guide plate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37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书佳
孙升华
李雅婷
卫洁
刘显骥
田梦然
黄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37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1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1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包括位于其前侧以及左右两侧的出风格栅,出风格栅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多个出风孔,多个出风孔位于出风口的左右两侧;风道件,设置于壳体内,其内设置有送风风道,其前侧与出风格栅之间设置有连通送风风道的出风腔;导风机构,包括:横向并排布置的左导板和右导板,均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处,均沿上下方向布置,其转动中心轴线均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左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其左端相邻出风口的左端设置,右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其右端相邻出风口的右端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可以具有广域的送风范围,以及多样化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作为人们用于夏天取暖冬天乘凉的设备,变得越来越广泛,并且,空调器的类型也变得多式多样,例如,挂壁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器、中央空调和立式空调器等,尤其是立式空调器,由于其可将室外机和室内机连接的冷媒管隐藏在室内的与腔壁之间,并且整体可放置在客厅中作为装饰,因此,立式空调器具有很好的美观性。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空调器的出风结构为蜗壳和蜗舌组成的送风风道的末端形成的出风口以及在出风口处设置的导风板,进而用户可根据需求设置导风板的转动方向,使立式空调器的出风气流流到用户要制冷制热的空间区域内。但是,出风口一般设置在空调器的前侧,空调器也仅能在该方向上送风,进而导致立式空调器的出风范围很小。且立式空调器也仅能够通过这一个出风口向室内空间中送风,以及无论导风板如何转动,立式空调器也仅是在朝前、朝左前、朝右前的方向上送风,进而导致送风方式单一,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项技术缺陷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可以具有广域的送风范围,以及多样化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包括位于其前侧以及左右两侧的出风格栅,且出风格栅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多个出风孔,且多个出风孔位于出风口的左右两侧;
风道件,设置于壳体内,其内设置有送风风道,其前侧与出风格栅之间设置有连通送风风道的出风腔;
导风机构,包括:
横向并排布置的左导板和右导板,均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处,均沿上下方向布置,左导板和右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均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且左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所述左导板的左端相邻出风口的左端设置,右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所述右导板的右端相邻出风口的右端设置。
进一步地,出风格栅包括:
第一格栅条组,位于出风口的右侧以及出风腔的前方;
第二格栅条组,位于出风口的左侧以及出风腔的前方;
第三格栅条组,位于出风腔的右侧;
第四格栅条组,位于出风腔的左侧,且每个格栅条组的格栅条沿上下方向布置,出风孔位于任两个格栅条之间。
进一步地,送风风道在风道件的前侧上设置有用于将送风风道和出风腔相连通的送风口,出风口和送风口相对设置;以及,
左导板和右导板用于在共同封闭出风口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三格栅条组和第四格栅条组上的出风孔到壳体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及朝右出风。
进一步地,左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左导板后侧;
右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右导板后侧;
左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与右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送风口的宽度;
左导板的宽度或者右导板的宽度大于等于出风腔前后方向的厚度;
左导板和右导板还用于在左导板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的左端,左导板的左端朝右前方,右导板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的右端,右导板的右端朝左前方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内的气流至少流过出风口到壳体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前出风。
进一步地,出风口包括左导板所对应的左部区域和右导板所对应的右部区域;
左导板和右导板还用于在左导板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的左端,左导板的左端朝右前方,右导板封闭右部区域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一格栅条组上的出风孔及左部区域到壳体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右前方出风;
左导板和右导板还用于在右导板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的右端,右导板的右端朝左前方,左导板关闭左部区域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二格栅条组上的出风孔及右部区域到壳体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前方出风。
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位于其后侧的进风格栅;以及,
壳体还包括设置于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之间的出风中框,进风格栅包括在中间形成有通过口的连接外框、连接于连接外框的右端并向通过口延伸连接于风道件的第一挡风板、连接于连接外框的左端并向通过口延伸连接于风道件的第二挡风板,且出风腔位于出风格栅、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之间。
进一步地,风道件包括:
互相连接的蜗壳和蜗舌,送风风道形成于蜗壳和蜗舌之间,第一挡风板连接于蜗舌,第二挡风板连接于蜗壳。
进一步地,进风格栅的横截面呈半圆弧状。
进一步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摆叶,可转动地设置于送风风道内,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上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且空调器室外机和立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由于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左导板、中导板和右导板,进而左导板和右导板可以分别打开或者关闭其对应的出风口的区域;并且,左导板可以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的气流向出风口左侧的至少部分出风孔的流动,右导板可以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的气流向出风口右侧的至少部分出风孔的流动。进而左导板和右导板可以在能够切换出风腔内的气流流到壳体外部所需要流过的出风口和/或者出风孔,以及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的同时,还具有同时限制流出送风风道的气流向出风口两侧的出风孔流动的状态,以减少在用户需要立式空调器通过出风口前出风的情况下,气流的泄露,减小风损,保证出风距离,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在中导板打开其对应出风口的区域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改变出风口的至少中部区域流出的气流的流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广域的送风范围,以及多样化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由于包括上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因此,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所具备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同样具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四;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一;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三;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四;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一;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二;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三;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四;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一;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二;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三;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四;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五;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六;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出风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限定,本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变形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变形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25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一;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二;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三;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四;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一;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二;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三;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四;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一;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二;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三;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四;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一;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二;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三;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四;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五;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机构4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之六;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中出风中框13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气流流动路径的示意图中的箭头的方向表示气流流动的方向。
参照图1以及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风道件200和导风机构400。壳体100包括位于其前侧以及左右两侧的出风格栅110,且出风格栅110上设置有多个通风部111;风道件200设置于壳体100内,风道件200内设置有送风风道210,风道件200的前侧与出风格栅110之间设置有连通送风风道210的出风腔300;导风机构400可转动地设置于至少部分通风部111处,导风机构400用于切换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到壳体100外部所需要流过的通风部111,以及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
由于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在其前侧、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出风格栅110,且出风格栅110上设置有能够实现出风的多个通风部111,并且在风道件200的前侧与出风格栅110之间设置有能够允许送风风道210的气流流向出风格栅110的出风腔300,进而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在左侧、右侧和前侧进行出风,有效地增大了出风范围;并且,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通过多个通风部111向室内空间中送风,同时配合用于切换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到壳体100外部所需要流过的通风部111以及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的导风机构400,进而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通过出风格栅110的不同侧、不同区域或者不同通风部111送风的送风方式,以及具有朝左和/或者朝右出风的出风方向。因此,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广域的送风范围,以及多样化的送风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由于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到壳体100外部所需要流过的不同数量的通风部111或者不同的通风部111能够允许流出出风腔300到壳体100外部的气流的量也不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出风风量进行调节,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以及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通风部111包括出风口1111和多个出风孔1112。进而可以允许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到壳体100外部。
参照图1以及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孔1112位于出风口1111的左右两侧。
参照图1以及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出风格栅110包括第一格栅条组112、第二格栅条组113、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第一格栅条组112位于出风口1111的右侧以及出风腔300的前方;第二格栅条组113位于出风口1111的左侧以及出风腔300的前方;第三格栅条组114位于出风腔300的右侧;第四格栅条组115位于出风腔300的左侧,且每个格栅条组的格栅条沿上下方向布置,出风孔1112位于任两个格栅条之间。进而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在前侧具有更大的出风面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在前侧设置一个固定的出风口1111,具有更大的出风范围,进一步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照图1以及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送风风道210在风道件200的前侧上设置有用于将送风风道210和出风腔300相连通的送风口211,出风口1111和送风口211相对设置。进而当出风口1111在被打开的情况下,由送风口211流出的气流直接通过出风口1111流到壳体100外部的室内空间中;当出风口1111在被封闭的情况下,由送风口211流出的气流可以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第二格栅条组113、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可以仅在出风口1111处设置导风部件就能够实现对第一格栅条组112、第二格栅条组113、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是否有气流流出的控制,以允许导风机构400可以具有简单的结构,可以降低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成本。
参照图1和2,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导风机构400包括导风板410。导风板410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111处,且导风板410沿上下方向布置,导风板410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111,以及用于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部分出风孔1112的流动,进而可以使得导风机构400实现切换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到壳体100外部所需要流过的通风部111,以及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
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板410用于在关闭出风口1111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及朝右出风。
参照图1和2,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板410的转动中心轴线在上下方向上设置。进而导风板410的左端和右端可绕转动中心轴线使得导风板410转动。
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板410还用于在其左右两端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出风口1111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前出风。
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板410的转动中心轴线设置于导风板410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且导风板410的转动中心轴线设置于出风口1111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出风口1111包括位于出风口1111的左端与导风板410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左部区域以及位于出风口1111的右端与导风板410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右部区域。进而导风板410可以实现允许由送风风道210流出的气流仅通过出风口1111的部分区域(例如左部区域或者右部区域)流到壳体100外部的室内空间中,精细化了对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气流的控制,进一步地多样化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以满足用户更多出风方式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板410的左端或者右端距导风板410的转动中心轴线的距离H大于出风腔300的前后方向的厚度L。进而导风板410可以具有其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左端的状态,或者其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右端的状态。
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板410还用于在其右端朝向右前方以及其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左端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右部区域以及第一格栅条组112上的出风孔1112,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右前方出风。
参照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板410还用于在其左端朝向左前方以及其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右端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左部区域以及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前方出风。
通过前述实施例及实施方式可以知道,通过导风板410的设置以及各个状态可以实现切换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到壳体100外部所需要流过的通风部111,以及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但也只能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一侧的出风孔1112的流动,无法对流出送风风道210向出风口1111的两侧出风孔1112流动的两股气流分别进行控制,无法实现同时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两侧的出风孔1112的流动,进而在用户需要立式空调器通过出风口1111前出风的情况下,气流的压力从出风格栅110上的出风孔1112泄露,出现较大风损,导致出风距离大大降低,降低了用户体验。为了消除这一缺陷,参照图1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导风机构400包括横向并排布置的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均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111处,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均沿上下方向布置,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均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且左导板420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左导板420的左端相邻出风口1111的左端设置,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右导板430的右端相邻出风口1111的右端设置。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111处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进而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可以分别打开或者关闭其对应的出风口1111的区域;并且,左导板420可以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左侧的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流动,右导板430可以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右侧的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流动。进而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可以在能够切换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到壳体100外部所需要流过的通风部111(出风口1111和/或者出风孔1112),以及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的同时,还具有同时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两侧的出风孔1112流动的状态,以减少在用户需要立式空调器通过出风口1111前出风的情况下,气流的泄露,减小风损,保证出风距离。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广域的送风范围,以及多样化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并且,在出风口1111处设置两个导板,导风机构400可以实现允许由送风风道210流出的气流仅通过出风口1111的部分区域(例如本实施例中的下述实施方式的左部区域或者右部区域)流到壳体100外部的室内空间中,精细化了对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气流的控制,进一步地多样化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以满足用户更多出风方式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用于在共同封闭出风口1111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及朝右出风。
参照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左导板420的后侧;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右导板430的后侧,进而左导板420的右端和右导板430的左端可以向后开启出风口1111,以使得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可以引导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第二格栅条组113、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的气流。
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宽度N或者右导板430的宽度M大于等于出风腔300前后方向的厚度L。进而左导板420可以具有左导板420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左端的状态,右导板430可以具有右导板430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右端的状态。
在变形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宽度N或者右导板430的宽度M小于出风腔300前后方向的厚度L,进而左导板420可以具有遮挡在第二格栅条组113的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状态,以及右导板430可以具有遮挡在第一格栅条组112的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状态,以实现同时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两侧的出风孔1112流动的状态。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空调器,出风风道的结构和出风口1111的大小是用户无法改变的,因此,若用户想要立式空调器具有更远的出风距离,可以通过增大风机的转速来实现,但风机的转速会受到功率的限制,进而导致立式空调器的送风距离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降低了用户体验。并且,在风机的转速一定或者已经为最大值的情况下,对于一台立式空调器来讲,可以将出风口1111设计的较大,以满足用户的大范围送风需求,也可以将出风口1111设计的较小,以满足用户的远距离送风需求,但出风口1111的大小用户无法改变,进而导致同一台立式空调器无法满足用户的大范围送风和远距离送风的两个需求,降低了用户体验。
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转动中心轴线与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P小于等于送风口211的宽度Q。进而左导板420可以具有其左端朝右前方的状态,右导板430可以具有其右端朝左前方的状态。
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还用于在左导板420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左端,左导板420的左端朝右前方,右导板430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右端,右导板430的右端朝左前方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出风口1111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前出风。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导风机构400可以具有左导板420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左端,左导板420的左端朝右前方,右导板430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右端,右导板430的右端朝左前方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流出壳体100的气流不受到出风口1111的约束,而是受到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约束,并且,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进而流出壳体100的气流的出风面积变小,该气流的流速变大,以提升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距离;并结合本实施方式的前述及后述内容所描述的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其他情况或者状态可知,本实施方式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多种大范围送风的形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一台立式空调室内机就可以满足用户的大范围送风和远距离送风的两个需求,有效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风口1111包括左导板420所对应的左部区域和右导板430所对应的右部区域。
参照图10,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还用于在左导板420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左端,左导板420的左端朝右前方,右导板430封闭右部区域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一格栅条组112上的出风孔1112及左部区域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右前方出风。
参照图11,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还用于在右导板430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右端,右导板430的右端朝左前方,左导板420关闭左部区域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及右部区域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前方出风。
通过前述实施例及导风机构400为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实施方式可以知道,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减少了在在用户需要立式空调器通过出风口1111前出风的情况下,气流的泄露,气流的损失,保证了出风距离。但是由出风口1111流出的气流的流向无法根据用户需求改变,降低了用户体验。为了消除这一缺陷,参照图1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机构400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导风机构400包括横向并排布置的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均沿上下方向布置,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均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且左导板420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左导板420的左端相邻出风口1111的左端设置,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右导板430的右端相邻出风口1111的右端设置,中导板440设置于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之间。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进而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可以分别打开或者关闭其对应的出风口1111的区域;并且,左导板420可以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左侧的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流动,右导板430可以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右侧的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流动。进而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可以在能够切换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到壳体100外部所需要流过的通风部111(出风口1111和/或者出风孔1112),以及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的同时,还具有同时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两侧的出风孔1112流动的状态,以减少在用户需要立式空调器通过出风口1111前出风的情况下,气流的泄露,减小风损,保证出风距离,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在中导板440打开其对应出风口1111的区域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改变出风口1111的至少中部区域流出的气流的流向。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广域的送风范围,以及多样化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并且,在出风口1111处设置三个导板,导风机构400可以实现允许由送风风道210流出的气流仅通过出风口1111的部分区域(例如本实施例中的下述实施方式的左部区域、中部区域或者右部区域)流到壳体100外部的室内空间中,精细化了对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气流的控制,进一步地多样化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以满足用户更多出风方式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1和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导板440的转动中心轴线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且中导板440的转动中心轴线可以设置在中导板440宽度方向的中部以及出风口1111宽度方向的中部。进而中导板440的左端和右端可绕其转动中心轴线使得中导板440转动。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空调器在具有多个导板的情况下,每个导板的宽度都会尽可能地设计的较短,使得多个导板的总宽度与出风口1111的宽度相同,进而可以保证多个导板在共同封闭出风口1111时,多个导板之间不会叠压,多个导板的前侧可以在同一平面上,保证立式空调器的前侧具有很好的美观性。但由于导板的宽度较短其导风作用会大大降低,无法有效地将出风气流导向用户需要制冷或者制热的区域,导致立式空调器的使用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
参照图12和图13,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右端向其后弯折并延伸形成有第一阶梯板421之后向其右弯折并延伸形成有第二阶梯板422,右导板430的左端向其后弯折并延伸形成有第三阶梯板431之后向其左弯折并延伸形成有第四阶梯板432,在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共同封闭出风口1111的情况下,中导板440的左端搭接于第二阶梯板422的前方,中导板440的右端搭接于第四阶梯板432的前方。
由于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右端设置有包括第一阶梯板421和第二阶梯板422的第一阶梯结构,右导板430的右端设置有包括第三阶梯板431和第四阶梯的第二阶梯结构,进而在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共同封闭出风口1111时,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的前侧可以保持在同一面上,以保证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同时,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可以被允许较长的设置,以保证其导风效果。因此,本实施例方式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有效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3,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用于在共同封闭出风口1111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及朝右出风。
参照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还用于在中导板440的左右两端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送风口211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前出风。
此时,左导板420可以是关闭出风口1111的左导板420对应的区域的状态,也可以是开启出风口1111的左导板420对应的区域的状态;右导板430可以是关闭出风口1111的右导板430对应的区域的状态,也可以是开启出风口1111的右导板430对应的区域的状态,均可以实现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送风口211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前出风。
参照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左导板420的后侧,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右导板430的后侧,进而左导板420的右端和右导板430的左端可以向后开启出风口1111,以使得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可以引导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第二格栅条组113、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的气流。
参照图15,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宽度N或者右导板430的宽度M大于等于出风腔300前后方向的厚度L。进而左导板420可以具有左导板420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左端的状态,右导板430可以具有右导板430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右端的状态。
在变形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宽度N或者右导板430的宽度M小于出风腔300前后方向的厚度L,进而左导板420可以具有遮挡在第二格栅条组113的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状态,以及右导板430可以具有遮挡在第一格栅条组112的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状态,以实现同时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口1111两侧的出风孔1112流动的状态。
参照图16,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转动中心轴线和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P大于送风口211的宽度Q。进而,左导板420可以具有其左端朝右前方的状态;右导板430可以具有其右端朝左前方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风口1111包括左导板420所对应的左部区域、中导板440所对应的中部区域和右导板430所对应的右部区域。
参照图15,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还用于在中导板440的左右两端沿前后方向布置,左导板420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左端,左导板420的左端朝右前方,右导板430封闭右部区域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一格栅条组112上的出风孔1112,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右前方出风。另外,在该情况下,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还可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过出风口1111的左部区域以及中部区域,还可调节空调室内机朝前出风。
参照图16,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还用于在中导板440的左右两端沿前后方向布置,右导板430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右端,右导板430的右端朝左前方,左导板420封闭左部区域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前方出风。另外,在该情况下,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还可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过出风口1111的右部区域以及中部区域,还可调节空调室内机朝前出风。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还用于在中导板440关闭中部区域,左导板420的右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左端,左导板420的左端朝右前方,右导板430的左端抵接于送风口211的右端,右导板430的右端朝左前方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保证由出风口1111流出的气流的出风距离,保证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方式中,出风格栅110的出风孔1112是否有气流流出均为通过设置在出风口1111处的导板来控制实现的,这样一来,出风孔1112和出风口1111的出风状态会彼此影响,无法对流向出风孔1112和出风口1111的气流进行单独控制。为了消除这一缺陷,参照图1和图17、图18,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机构4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导风机构400包括导风构件450和引风构件460,导风构件450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111处,导风构件450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111的至少部分区域;引风构件460可转动地设置于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处,引风构件460用于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流动。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具有的导风机构400包括可以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111的至少部分区域的导风构件450,以及可以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流动的引风构件460,进而可以使得导风机构400实现切换出风腔300内的气流流到壳体100外部所需要流过的通风部111(出风口1111和/或者出风孔1112),以及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并且,流向出风孔1112和出风口1111的气流可以对应被引风构件460和导风构件450分别控制,避免了出风孔1112和出风口1111的出风状态彼此影响的情况出现,可以实现对流向出风孔1112和出风口1111的气流的单独控制,精细化了对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气流的控制,进一步地多样化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以满足用户更多出风方式的需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广域的送风范围,以及多样化的送风方式,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1和图17,在本实施方式中,引风构件460包括左引风板461和右引风板462,左引风板461和右引风板462均沿上下方向布置。
参照图17,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引风板461的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左引风板461的一端,右引风板462的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右引风板462的一端,且左引风板461的转动中心轴线设置于第二格栅条组113和第四格栅条组115的相近处,右引风板462的转动中心轴线设置于第一格栅条组112和第三格栅条组114的相近处。进而左引风板461可以对流向第二格栅条组113和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的气流进行控制,右引风板462可以对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和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的气流进行控制,以使得引风构件460可以实现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流动。具体的,左引风板461可对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是流向第二格栅条组113还是流向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进行控制,右引风板462可以对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是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还是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进行控制。以进一步地精细化对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气流的控制,多样化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
另外,左引风板461和右引风板462可以设置于出风腔300内,也可以设置于出风腔300的外部。且为了保证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优选的将左引风板461和右引风板462设置于出风腔300内。
参照图18,在变形实施方式中,左引风板461的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左引风板461一端,右引风板462的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于右引风板462的一端,且左引风板461的转动中心轴线设置于出风口1111的左端,右引风板462的转动中心轴线设置于出风口1111的右端。进而左引风板461可对流向第二格栅条组113和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的气流进行控制,右引风板462可以对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和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的气流进行控制,以使得引风构件460可以实现限制或者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至少部分出风孔1112的流动。具体的,左引风板461可对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是否流向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进行控制,右引风板462可以对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是否流向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进行控制。
参照图19,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构件450和引风构件460用于在导风构件450封闭出风口1111、左引风板461遮挡在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处以及右引风板462遮挡在第一格栅条组112上的出风孔1112处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及朝右出风。
参照图17,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构件450包括横向并排布置的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111处,且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均沿上下方向布置。在出风口1111处设置两个导板,导风机构400可以实现允许由送风风道210流出的气流仅通过出风口1111的部分区域(例如本实施例中的下述实施方式的左部区域或者右部区域)流到壳体100外部的室内空间中,精细化了对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气流的控制,多样化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
参照图1和图17,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均在上下方向上设置;进而左导板420的左端和右端可绕左导板420的转动中心轴线使得左导板420转动,右导板430的左端和右端可绕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使得右导板430转动。
参照图20,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转动中心轴线和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P小于送风口211的宽度Q。进而,无论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无论是在打开出风口1111还是关闭出风口1111,又或是根据用户需求将流出出风口1111的气流引导至室内空间中相应的区域的情况下,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不会影响到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第二格栅条组113、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上出口孔的气流。
在变形实施方式中,导风构件450可以包括三个至以上的导板,导板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111处,且导板沿上下方向布置,导板具有共同封闭或者打开出风口1111的状态。并且,位于最左端的导板和最右端的导板之间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送风口211的宽度,进而,在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左右两端均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情况下,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可以引导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出风腔300和出风腔300的流动。
参照图17,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导板420的转动中心轴线设置于左导板420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右导板430的转动中心轴线设置于右导板430宽度方向的中部。
参照图20,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构件450和引风构件460用于在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左右两端均沿前后方向布置、左引风板461遮挡在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处以及右引风板462遮挡在第一格栅条组112上的出风孔1112处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出风口1111、第三格栅条组114和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朝右及朝前出风。
参照图23,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引风板461的宽度R和第二格栅条组113的宽度S相同,右引风板462的宽度T和第一格栅条组112的宽度U相同,进而在左引风板461遮挡在第二格栅条组113上并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流动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避免会有气流从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泄露出;以及在右引风板462遮挡在第一格栅条组112上并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避免有气流从第一格栅条组112上的出风孔1112泄露出。
参照图23,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引风板461的宽度R大于出风腔300前后方向的厚度L,右引风板462的宽度T大于出风腔300前后方向的厚度L。进而右引风导板可以具有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上出风孔1112流动并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流动的状态,以及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上出风孔1112流动并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流动的状态(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中右引风板462远离其转动中心轴线的端部朝左后方抵接在出风腔300的后壁上的状态以及左引风板461远离其转动中心轴线的端部朝右后方抵接在出风腔300的后壁上的状态)。
在变形实施方式中,左引风板461的宽度R等于出风腔300前后方向的厚度L,右引风板462的宽度T等于出风腔300前后方向的厚度L。进而右引风导板可以具有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上出风孔1112流动并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流动的状态,以及允许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一格栅条组112上出风孔1112流动并限制流出送风风道210的气流向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流动的状态(例如,右引风板462遮挡在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的状态以及左引风板461遮挡在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的状态)。
参照图21,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构件450和引风构件460用于在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关闭出风口1111、左引风板461遮挡在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处以及右引风板462远离其转动中心轴线的端部朝左后方抵接在出风腔300的后壁(例如下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挡风板132)上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一格栅条组112和第四格栅条组115上的出风孔1112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及朝右前方出风。
参照图22,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构件450和引风构件460用于在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关闭出风口1111、左引风板461远离其转动中心轴线的端部朝右后方抵接在出风腔300的后壁(例如下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挡风板133)上以及右引风板462遮挡在第一格栅条组112上的出风孔1112处以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二格栅条组113和第三格栅条组114上的出风孔1112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右及朝左前方出风。
参照图22,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构件450和引风构件460用于在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关闭出风口1111、左引风板461远离其转动中心轴线的端部朝右后方抵接在出风腔300的后壁上以及右引风板462远离其转动中心轴线的端部朝左后方抵接在出风腔300的后壁上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第一格栅条组112和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前方和右前方出风。另外,在该种情况下,还可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前出风。
参照图24,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构件450和引风构件460用于在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左右两端均沿前后方向布置、左引风板461远离其转动中心轴线的端部朝右后方抵接在出风腔300的后壁上以及右引风板462远离其转动中心轴线的端部朝左后方抵接在出风腔300的后壁上的情况下,引导出风腔300内的气流至少流过出风口1111、第一格栅条组112和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到壳体100外部,并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前方、朝右前方及朝前出风。可见,在该情况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仅从出风口1111来送风,流出送风风风道的气流压力会在出风腔300内释放,并可通过第一格栅条组112和第二格栅条组113上的出风孔1112大范围地流到壳体100外部的室内空间中,以保证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范围。
参照图1以及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位于其后侧的进风格栅120。以过滤进入到壳体100内的气流的洁净程度。
参照图1、图25以及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设置于进风格栅120和出风格栅110之间的出风中框130,出风中框130包括在中间形成有通过口134的连接外框131、连接于连接外框131的右端并向通过口134延伸连接于风道件200的第一挡风板132、连接于连接外框131的左端并向通过口134延伸连接于风道件200的第二挡风板133,且出风腔300位于出风格栅110、第一挡风板132和第二挡风板133之间。
参照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风板132、第二挡风板133和风道件200的后侧与进风格栅120之间形成有进风腔500,第一挡风板132和第二挡风板133用于分隔以及相对密封出风腔300和进风腔500两个腔体,以使得由进风格栅120进入到进风腔500内的气流仅可以通过送风风道210进入到出风腔300。
参照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风道件200包括互相连接的蜗壳220和蜗舌230,送风风道210形成于蜗壳220和蜗舌230之间,第一挡风板132连接于蜗舌230,第二挡风板133连接于蜗壳220。
参照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20的横截面呈半圆弧状。以保证立式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量或者进风效率。
参照图2、图7、图12、图17或者图18,在本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摆叶600,摆叶600可转动地设置于送风风道210内,且摆叶600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摆叶600的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
另外,摆叶600的数量可横向地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并且可根据出风口1111设置的导板、导风板410或者引风构件460的情况进行设置,以保证由送风风道210进入出风腔300的气流可以被导风机构400引导至前述实施例中各实施方式预通过的通风部111以及按照前述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的预设方向流出壳体100。例如,在导风机构400为导风板410的情况下,可以将摆叶600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在导风机构400为左导板420和右导板430的情况下,可以将摆叶60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在导风机构400为左导板420、中导板440和右导板430的情况下,可以将摆叶60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在导风机构400包括在出风口1111设置的引风构件460的情况下,可以将摆叶60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
下面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上述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且空调器室外机和立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因此,上述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所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同样具备。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位于其前侧以及左右两侧的出风格栅,且所述出风格栅上设置有出风口和多个出风孔,且多个所述出风孔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左右两侧;
风道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内设置有送风风道,其前侧与所述出风格栅之间设置有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出风腔;
导风机构,包括:
横向并排布置的左导板和右导板,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均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左导板和所述右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均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且所述左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所述左导板的左端相邻所述出风口的左端设置,所述右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靠近所述右导板的右端相邻所述出风口的右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格栅包括:
第一格栅条组,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右侧以及所述出风腔的前方;
第二格栅条组,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左侧以及所述出风腔的前方;
第三格栅条组,位于所述出风腔的右侧;
第四格栅条组,位于所述出风腔的左侧,且每个所述格栅条组的格栅条沿上下方向布置,所述出风孔位于任两个所述格栅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道在所述风道件的前侧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出风腔相连通的送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送风口相对设置;以及,
所述左导板和所述右导板用于在共同封闭所述出风口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至少流过所述第三格栅条组和所述第四格栅条组上的所述出风孔到所述壳体外部,并调节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及朝右出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所述左导板后侧;
所述右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位于所述右导板后侧;
所述左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与所述右导板的转动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送风口的宽度;
所述左导板的宽度或者所述右导板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出风腔前后方向的厚度;
所述左导板和所述右导板还用于在所述左导板的右端抵接于所述送风口的左端,所述左导板的左端朝右前方,所述右导板的左端抵接于所述送风口的右端,所述右导板的右端朝左前方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至少流过所述出风口到所述壳体外部,并调节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前出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包括所述左导板所对应的左部区域和所述右导板所对应的右部区域;
所述左导板和所述右导板还用于在所述左导板的右端抵接于所述送风口的左端,所述左导板的左端朝右前方,所述右导板封闭所述右部区域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至少流过所述第一格栅条组上的所述出风孔及所述左部区域到所述壳体外部,并调节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右前方出风;
所述左导板和所述右导板还用于在所述右导板的左端抵接于所述送风口的右端,所述右导板的右端朝左前方,所述左导板关闭所述左部区域的情况下,引导所述出风腔内的气流至少流过所述第二格栅条组上的所述出风孔及所述右部区域到所述壳体外部,并调节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至少朝左前方出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其后侧的进风格栅;以及,
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格栅和所述出风格栅之间的出风中框,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在中间形成有通过口的连接外框、连接于所述连接外框的右端并向所述通过口延伸连接于所述风道件的第一挡风板、连接于所述连接外框的左端并向所述通过口延伸连接于所述风道件的第二挡风板,且所述出风腔位于所述出风格栅、所述第一挡风板和所述第二挡风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件包括:
互相连接的蜗壳和蜗舌,所述送风风道形成于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所述第一挡风板连接于所述蜗舌,所述第二挡风板连接于所述蜗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格栅的横截面呈半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摆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送风风道内,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转动中心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且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和立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CN202321043733.4U 2023-05-04 2023-05-04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061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3733.4U CN220061920U (zh) 2023-05-04 2023-05-04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3733.4U CN220061920U (zh) 2023-05-04 2023-05-04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1920U true CN220061920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3733.4U Active CN220061920U (zh) 2023-05-04 2023-05-04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1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4701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400027U (zh) 空调器
CN22006192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6192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6192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20590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6379513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6398935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112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31990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648419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20355565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24202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14508793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20355566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20355554U (zh)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71516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97277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567365U (zh) 空调器
CN21371325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771516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44253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71517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15448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