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7015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47015U CN213747015U CN202022754615.7U CN202022754615U CN213747015U CN 213747015 U CN213747015 U CN 213747015U CN 202022754615 U CN202022754615 U CN 202022754615U CN 213747015 U CN213747015 U CN 2137470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eflector
- air deflector
- outlet
-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风轮、换热器和导风板。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风道的内壁上设有风道延长件,风道延长件与出风风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收纳槽,收纳槽的邻近出风口的一侧敞开以形成敞开口,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出风口处,在导风板的转动方向上导风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导风板打开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时,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收纳槽内或者导风板的第一端位于敞开口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内的气流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引流至导风板,再通过导风板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工作时,导风板打开出风口,在气流流向出风口的过程中,气流损失较大且出风噪音较大。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在工作时,出风风道内的气流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引流至导风板,再通过导风板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内具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风轮和换热器,所述风轮和所述换热器均设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的位于所述风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部分为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上设有风道延长件,所述风道延长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相连,所述风道延长件的第二端朝向邻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所述风道延长件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敞开以形成敞开口;可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在所述导风板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导风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的邻近所述机壳的中心的一侧,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或者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敞开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出风风道的内壁上设置风道延长件且使得风道延长件与出风风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收纳槽,在导风板打开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时,通过使得导风板的内端容纳于收纳槽或是导风板的内端位于收纳槽的敞开口处,出风风道内的气流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引流至导风板,再通过导风板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时,在所述导风板位于不同的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且所述导风板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导风板具有关闭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收纳槽外且关闭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完全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一部分,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敞开口处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小于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左送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右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还具有第三打开位置,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一部分,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小于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且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小于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
可选地,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左送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右送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前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导风板具有关闭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三打开位置,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收纳槽外且关闭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完全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一部分,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小于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
可选地,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左送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前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内限定出所述出风风道,所述风道延长件与所述蜗壳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出风风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凹槽的内壁包括相连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邻近所述凹槽的部分相连,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出风风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内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内壁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道延长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壁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风道延长件的第二端朝向邻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所述风道延长件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所述收纳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风道延长件包括第一风道延长部和第二风道延长部,所述第一风道延长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壁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风道延长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延长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风道延长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限定出所述敞开口,所述第一风道延长部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邻近所述凹槽的部分共面设置,所述第二风道延长部与所述导风板的形状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呈弧形,所述第二风道延长部呈弧形,所述第二内壁呈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出风风道内的气流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引流至导风板,再通过导风板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在关闭位置;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在第三位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在第一位置;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在第二位置。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出风口11;风道12;蜗壳2;出风风道21;凹槽22;第一内壁221;第二内壁222;
风道延长件3;第一风道延长部31;第二风道延长部32;收纳槽4;敞开口41;
风轮5;换热器6;
导风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100也可以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如图1-图4所示(图2-图4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风轮5、换热器6和导风板7。
机壳1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1,机壳1内具有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11的风道12,风轮5和换热器6均设在风道12内,风轮5运转时,驱动气流经进风口进入风道12内与换热器6换热后,从出风口11吹向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实现制冷和/或制热。导风板7可转动地设在出风口11处,导风板7可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1,通过导风板7的转动,可以方便地实现导风板7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1。并且,在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时,导风板7可以对出风口11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在导风板7转动至不同的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可以调节出风口11的送风方向,使得出风口11的送风角度范围更广。
风道12的位于风轮5和出风口11之间的部分为出风风道21,出风风道21的内壁上设有风道延长件3,风道延长件3可以为风道延长板,风道延长件3的第一端与出风风道21的内壁相连,风道延长件3的第二端朝向邻近出风口11的方向延伸,风道延长件3与出风风道2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收纳槽4,收纳槽4的邻近出风口11的一侧敞开以形成敞开口41,例如收纳槽4的敞开口41可以朝向出风口11。在导风板7的转动方向上导风板7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至少一部分时,导风板7的第一端位于出风风道21内且位于导风板7的第二端的邻近机壳1的中心的一侧,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内或者导风板7的第一端位于敞开口41处。其中,所述“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一部分以及导风板7完全打开出风口11中的至少一种。
由此,在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至少一部分,风轮5运转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风道12内与换热器6换热后流向出风风道21,在气流经出风风道21流向出风口11的过程中,由于在出风风道21的内壁上设置风道延长件3且使得风道延长件3与出风风道2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收纳槽4,并且此时导风板7的内端(即导风板7的第一端)容纳于收纳槽4或是导风板7的内端位于收纳槽4的敞开口41处,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朝向出风口11流动的过程中,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7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3引流至导风板7,再通过导风板7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11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另外,该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出风风道21的内壁上设置风道延长件3且使得风道延长件3与出风风道2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收纳槽4,在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至少一部分时,通过使得导风板7的内端容纳于收纳槽4或是导风板7的内端位于收纳槽4的敞开口41处,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7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3引流至导风板7,再通过导风板7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11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图4,在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至少一部分时,在导风板7位于不同的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1外,且导风板7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不同。由此,通过使得导风板7处在不同的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不同,在导风板7转动至不同的打开位置时,不仅可以调节出风方向,并且同时可以调节出风风道21的长度,例如可以延长出风风道21的长度,从而可以使得导风板7在不同的打开位置,可以具有不同的导风效果,也可以调节出风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图3和图4,导风板7具有关闭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在导风板7处在关闭位置时(参照图1),导风板7位于收纳槽4外且关闭出风口11,在空调室内机100不工作时,导风板7关闭出风口11。
在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参照图3),导风板7完全打开出风口11,此时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最大,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且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由于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朝向出风口11流动的过程中,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7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3引流至导风板7,再通过导风板7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11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并且,同时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可以延长出风风道21的长度,对气流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
在导风板7处在第二打开位置时(参照图4),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一部分,导风板7的第一端位于敞开口41处且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由于导风板7的第一端位于收纳槽4的敞开口41处,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朝向出风口11流动的过程中,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7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3引流至导风板7,再通过导风板7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11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并且,同时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可以延长出风风道21的长度,对气流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在导风板7处在第二打开位置时,由于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一部分,此时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小于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的出风面积。
其中,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可以小于导风板7处在第二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由此,使得导风板7处在第二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对出风风道21的延长长度大于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对出风风道21的延长长度,从而使得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时的送风角度不同,并且导风效果和送风距离也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在导风板7位于第一打开位置时,出风口11朝向左送风;在导风板7位于第二打开位置时,出风口11朝向右送风。由此,通过转动导风板7至不同的打开位置,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向左或向右送风,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4,导风板7还具有第三打开位置,在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参照图2),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一部分,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且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由于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朝向出风口11流动的过程中,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7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3引流至导风板7,再通过导风板7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11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并且,同时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可以延长出风风道21的长度,对气流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在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由于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一部分,此时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小于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的出风面积,其此时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大于导风板7处在第二打开位置时的出风面积。并且,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的长度可以小于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的长度。
其中,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小于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且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小于导风板7处在第二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由此,使得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对出风风道21的延长长度大于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对出风风道21的延长长度,且导风板7处在第二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对出风风道21的延长长度大于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对出风风道21的延长长度,从而使得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第二打开位置以及第三打开位置时的送风角度均不同,并且导风效果和送风距离也均不同。
可选地,参照图2-图4,在导风板7位于第一打开位置时,出风口11朝向左送风;在导风板7位于第二打开位置时,出风口11朝向右送风;在导风板7位于第三打开位置时,出风口11朝向前送风。由此,通过转动导风板7至不同的打开位置,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向左、向右或向前送风,进一步地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3,导风板7具有关闭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三打开位置,在导风板7处在关闭位置时,导风板7位于收纳槽4外且关闭出风口11,在空调室内机100不工作时,导风板7关闭出风口11。
在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完全打开出风口11,此时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最大,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且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由于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朝向出风口11流动的过程中,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7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3引流至导风板7,再通过导风板7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11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并且,同时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可以延长出风风道21的长度,对气流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
在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一部分,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且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由于导风板7的第一端收纳于收纳槽4,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朝向出风口11流动的过程中,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7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3引流至导风板7,再通过导风板7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11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并且,同时导风板7的第二端伸出至机壳1外,可以延长出风风道21的长度,对气流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在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由于导风板7打开出风口11的一部分,此时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小于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的出风面积。
其中,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小于导风板7位于第三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机壳1外的长度。由此,使得导风板7处在第三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对出风风道21的延长长度大于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时导风板7对出风风道21的延长长度,从而使得导风板7处在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三打开位置时的送风角度不同,并且导风效果和送风距离也不同。
可选地,参照图2和图3,在导风板7位于第一打开位置时,出风口11朝向左送风;在导风板7位于第三打开位置时,出风口11朝向前送风。由此,通过转动导风板7至不同的打开位置,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向左或向前送风,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包括:蜗壳2,蜗壳2设在机壳1内,蜗壳2可以与机壳1相连,蜗壳2内限定出出风风道21,风道延长件3与蜗壳2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简化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和加工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出风口11沿上下方向延伸,导风板7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由此,在导风板7转动时,可以调节在水平方向上的出风角度和出风范围,例如通过导风板7转动至不同的打开位置,可以实现向左、向右或向前送风。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与相关技术中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相比,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在水平方向上的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更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出风风道21的内壁的一部分朝向远离出风风道2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22,凹槽22可以延伸至出风口11处。其中,凹槽22的内壁可以包括相连的第一内壁221和第二内壁222,第一内壁221位于第二内壁222的邻近风轮5的一侧,第一内壁221的第一端与出风风道21的内壁邻近凹槽22的部分相连,第一内壁221的第二端朝向远离出风风道2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二内壁222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内壁221的第二端相连,第二内壁222的第二端可以延伸至出风口11处。其中,风道延长件3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壁221的第一端相连,风道延长件3的第二端朝向邻近出风口11的方向延伸,风道延长件3与凹槽22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收纳槽4。由此,通过使得出风风道21的内壁的一部分凹陷形成凹槽22,且使得风道延长件3与凹槽22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收纳槽4,可以避免风道延长件3凸出于或明显凸出于出风风道21的内壁位于风道延长件3的上游部分,在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由出风风道21的内壁流向风道延长件3的过程中,可以使得气流较为顺畅地由出风风道21的内壁流向风道延长件3,减少气流的流动损失和出风噪音。
需要解释的是,所述“上游”是相对于气流流动的方向而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图4,风道延长件3包括第一风道延长部31和第二风道延长部32,第一风道延长部31可以位于第二风道延长部32的邻近风轮5的一侧。第一风道延长部31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壁221的第一端相连,第一风道延长部31的第二端与第二风道延长部3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风道延长部32的第二端与第二内壁222之间限定出敞开口41。其中,第一风道延长部31与出风风道21的内壁邻近凹槽22的部分共面设置,其中出风风道21的内壁邻近凹槽22的部分为出风风道21的内壁位于风道延长件3的上游部分,第二风道延长部32与导风板7的形状相适配。通过使得第一风道延长部31与出风风道21的内壁邻近凹槽22的部分共面设置,在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由出风风道21的内壁流向风道延长件3的过程中,可以使得气流更为顺畅地由出风风道21的内壁流向第一风道延长部31,再由第一风道延长部31流向第二风道延长部32,进一步地减少气流的流动损失和出风噪音;并且,使得第二风道延长部32与导风板7的形状相适配,可以使得风道12结构紧凑。
可选地,参照图1-图4,导风板7呈弧形,第二风道延长部32呈弧形,第二内壁222呈弧形。由此,使得导风板7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占用空间,使得风道12结构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出风风道21内的气流不会直接撞击到导风板7的内端,而是通过风道延长件3引流至导风板7,再通过导风板7的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11吹出至室内,减少了气流损失,降低了出风噪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内具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
风轮和换热器,所述风轮和所述换热器均设在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的位于所述风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部分为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上设有风道延长件,所述风道延长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相连,所述风道延长件的第二端朝向邻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所述风道延长件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敞开以形成敞开口;
可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在所述导风板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导风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时,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的邻近所述机壳的中心的一侧,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或者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敞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时,在所述导风板位于不同的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且所述导风板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具有关闭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收纳槽外且关闭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完全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一部分,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敞开口处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小于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左送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右送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还具有第三打开位置,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一部分,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小于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且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小于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左送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右送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前送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具有关闭位置、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三打开位置,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收纳槽外且关闭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完全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在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的一部分,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且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伸出至所述机壳外,所述导风板处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小于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机壳外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左送风;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朝向前送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内限定出所述出风风道,所述风道延长件与所述蜗壳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出风风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凹槽的内壁包括相连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邻近所述凹槽的部分相连,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出风风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内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内壁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道延长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壁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风道延长件的第二端朝向邻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所述风道延长件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所述收纳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延长件包括第一风道延长部和第二风道延长部,所述第一风道延长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壁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风道延长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风道延长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风道延长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限定出所述敞开口,所述第一风道延长部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邻近所述凹槽的部分共面设置,所述第二风道延长部与所述导风板的形状相适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呈弧形,所述第二风道延长部呈弧形,所述第二内壁呈弧形。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54615.7U CN213747015U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54615.7U CN213747015U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47015U true CN213747015U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683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54615.7U Active CN213747015U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47015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59003A (zh) * | 2021-10-26 | 2022-01-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4001452A (zh) * | 2021-11-03 | 2022-02-01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14517931A (zh) * | 2022-02-28 | 2022-05-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
CN114608179A (zh) * | 2022-02-11 | 2022-06-1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出风的方法及装置、柜式空调、存储介质 |
WO2023197611A1 (zh) * | 2022-04-11 | 2023-10-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
-
2020
- 2020-11-23 CN CN202022754615.7U patent/CN2137470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59003A (zh) * | 2021-10-26 | 2022-01-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4001452A (zh) * | 2021-11-03 | 2022-02-01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14608179A (zh) * | 2022-02-11 | 2022-06-1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出风的方法及装置、柜式空调、存储介质 |
CN114517931A (zh) * | 2022-02-28 | 2022-05-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
CN114517931B (zh) * | 2022-02-28 | 2023-11-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
WO2023197611A1 (zh) * | 2022-04-11 | 2023-10-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74701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959074B (zh) | 空调器 | |
CN111237866A (zh) | 一种能防回风的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1114092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77764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274736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27288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944523U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511918U (zh) | 空调柜机 | |
CN209819694U (zh) | 空调器 | |
CN109945308B (zh) | 空调器 | |
CN21771516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51102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453650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78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307996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143843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8613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801395U (zh) |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109539529B (zh) |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 |
CN21771516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71516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20817900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716392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27288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