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3255U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3255U
CN213713255U CN202022663201.3U CN202022663201U CN213713255U CN 213713255 U CN213713255 U CN 213713255U CN 202022663201 U CN202022663201 U CN 202022663201U CN 213713255 U CN213713255 U CN 213713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assembly
air inlet
indoor uni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632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武
蔡序杰
张强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632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3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3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3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风机组件以及阀门组件;机壳内形成有换气风道,机壳设有与换气风道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风口与室外连通,第二风口与室内连通;风机组件设于换气风道内;阀门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机壳,以使换气风道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现新风引入和浊风排出共用同一换气风道的功能,简化了换气结构,节省了空间,提高了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的使用也日益广泛,但由于种种设计上的局限,用户在使用空调时伴随出现的空调病现象也越来越多,而室内的空气质量是引起用户不适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技术中,空调器中会设置换气装置来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进,但是现有的具备换气功能的空调器通常需要设置至少两套独立管道来实现新风的引入和室内污风的排出,导致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可靠性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独立的两套管道分别引入新风和排出室内污风,而导致换气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换气风道,所述机壳设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风口与室内连通;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换气风道内;以及
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机壳,以使所述换气风道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
在所述新风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将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并将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导通,所述风机组件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风口流向所述第二风口;
在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将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导通,并将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所述风机组件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风口流向所述第一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的第一阀门组件;所述第一阀门组件用于在导通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二风口的新风模式和导通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风口的排风模式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的第二阀门组件;
在所述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导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并阻隔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在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导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并阻隔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换气风道包括:
第一过风通道,所述第一过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以及
第二过风通道,所述第二过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所述第二阀门组件用于导通所述第一过风通道和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或者导通所述第二过风通道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的第一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可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以阻隔或导通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风机组件转动连接的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可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以阻隔或导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过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抵接,以将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二风口阻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两个呈上下并排设置的离心风机,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出风口,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对应所述蜗壳的出风口设置,以导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或者导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离心风机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均连通,所述第一过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过风通道均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与所述离心风机连接的第三门体和第四门体,所述第三门体用于导通或阻隔所述第一过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所述第四门体用于导通或阻隔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过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过滤模块,两个所述过滤模块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模块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两个所述过滤模块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三门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相对应的所述过滤模块和所述离心风机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出风口朝向相反;所述机壳对应所述蜗壳的出风口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风口,两个所述第二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机壳、所述换气风道、所述风机组件以及所述阀门组件均设于所述主机,所述主机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内的换热模块,所述子机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主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下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子机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或者脱离出所述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换气风道包括:
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以及
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于所述容纳腔的上方,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阀门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风机组件以及阀门组件;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换气风道,所述机壳设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换气风道内;所述阀门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机壳,以使所述换气风道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
在所述新风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将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并将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导通,所述风机组件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风口流向所述第二风口;
在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将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导通,并将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所述风机组件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风口流向所述第一风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机壳上设有与室外连通的第一风口以及与室内连通的第二风口,机壳内形成有换气风道,在换气风道内设置风机组件和阀门组件,该阀门组件可活动地与机壳连接,使得阀门组件能够相对于机壳运动,以改变换气风道的结构,进而使得第一风口与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导通,以驱动气流从第一风口流向第二风口,实现新风的引入功能;或者第二风口与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第一风口导通,以驱动气流从第二风口流向第一风口,实现室内空气的排出功能,从而实现新风引入和浊风排出共用同一换气风道的功能,简化了换气结构,节省了空间,提高了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主机引新风模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风模式下位于上方的离心风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风模式下位于下方的离心风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主机排风模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风模式下位于上方的离心风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风模式下位于下方的离心风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子机分离于主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782100850000051
Figure BDA000278210085000006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风机组件2以及阀门组件。
所述机壳1内形成有换气风道,所述机壳1设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所述第一风口101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风口102与室内连通;所述风机组件2设于所述换气风道内;所述阀门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机壳1,以使所述换气风道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
在所述新风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将所述第一风口101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导通,并将所述第二风口102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导通,所述风机组件2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风口101流向所述第二风口102;
在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将所述第一风口101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导通,并将所述第二风口102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导通,所述风机组件2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风口102流向所述第一风口101。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主要用于对室内环境的空气进行调节,如对室内空气制冷、制热、加湿或除湿等调节,其具体的调节方式可参照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已有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对室内环境空气进行调节时,由于要保证制冷和制热的能力效果,需要将门窗关好,这样长时间积累起来,室内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会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进而导致用户的不适感,故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机壳1内形成了换气风道,并在换气风道内设置了风机组件2和阀门组件,机壳1设有与换气风道连通的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该第一风口101与室外连通,第二风口102与室内连通,通过阀门组件的切换作用改变换气风道的结构,以使得换气风道能够在新风模块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实现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进室内环境中,或者将室内的浑浊空气排到室外环境中,进而实现室内外空气的置换,改善室内环境空气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可相对于机壳1运动,以改变换气风道的结构,进而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阀门组件可将换气风道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转换:当在新风模式时,阀门组件能够将第一风口101与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导通,同时将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102导通,从而实现能够驱动室外新风从第一风口101进入到换气风道内,并通过第二风口102吹至室内,以达到引进室外新风的效果,此时第一风口101起到新风进口的作用,第二风口102起到新风出口的作用,换气风道为新风风道;
当在排风模式时,阀门组件能够将第一风口101与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导通,同时将第二风口102与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导通,从而实现能够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二风口102进入到换气风道内,并通过第一风口101吹出至室外,以达到排出室内空气的效果,此时第一风口101起到排风出口的作用,第二风口102起到排风进口的作用,换气风道为排风风道。
可以理解的,新风引进的风道与排风的风道共用同一换气风道,共用同一与室外连通的第一风口101和与室内连通的第二风口102,从而无需单独设置两条风道结构来分别实现新风引进和排风的功能,简化了换气结构,节省了空间,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换气风道用来作为新风风道或者排风风道通过阀门组件相对于机壳1的运动来实现的,即阀门组件切换改变的是换气风道的结构,而对风机组件2本身的工作模式不做具体的限制,即风机组件2在新风和排风两种模式下的运转方向可以不变也可以改变,只要保证在新风模式时,第一风口101与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102导通即可;或者在排风模式时,第二风口102与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第一风口101导通即可。风机组件2的具体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选地,该风机组件2可设置在靠近第一风口101的位置,可设置在换气风道的中间位置,也可设置在靠近第二风口102的位置。通过在换气风道内设置风机组件2,风机组件2占用空间小,通过驱动作用增大气流流动的速度和风量,以使得换气效率更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换气风道的具体形状和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换气风道可呈上下延伸设置或呈前后延伸设置。第一风口101是与室外连通的,则该第一风口101可设置在机壳1的后侧、底部、左右侧等,可选地,考虑到第一风口101需要与室外连通,则可在第一风口101处外接管道,以用于穿墙或者穿窗,实现与室外的连通功能。可选地,第二风口102可设置在机壳1的正面、左右侧或者上下侧等。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二风口102对应风机组件2的气流出口设置,使得经由风机组件2吹出的气流能够直接从第二风口102处吹出,减小了空气的流动路径,从而减小了风量的损耗,以达到增大新风风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机壳1上设有与室外连通的第一风口101以及与室内连通的第二风口102,机壳1内形成有换气风道,在换气风道内设置风机组件2和阀门组件,该阀门组件可活动地与机壳1连接,使得阀门组件能够相对于机壳1运动,以改变换气风道的结构,进而使得第一风口101与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导通,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102导通,以驱动气流从第一风口101流向第二风口102,实现新风的引入功能;或者第二风口102与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导通,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一风口101导通,以驱动气流从第二风口102流向第一风口101,实现室内空气的排出功能,从而实现新风引入和浊风排出共用同一换气风道的功能,简化了换气结构,节省了空间,提高了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图6至图8,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的第一阀门组件31;所述第一阀门组件31用于在导通所述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二风口102的新风模式和导通所述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风口101的排风模式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的,对于风机组件2而言,气流是从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流向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则当需要引入新风时,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102导通,从而能够实现气流从第二风口102吹至室内的功能;同理,当需要向室外排风时,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一风口101导通,从而能够实现气流从第一风口101吹出至室外的功能。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设置第一阀门组件31,该第一阀门组件31能够相对于机壳1在不同的位置之间运动切换,以实现将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一风口101或者第二风口102导通的功能。也就是说,第一阀门组件31起到切换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的出风气流的流向的作用,以通过导通不同的气流通道,实现出风气流吹至室内或者室外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阀门组件31起到的是改变出风气流的流道的作用,那么为了进一步实现引入新风或排出室内风的功能,可以通过在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设置第二阀门组件32,以通过第二阀门组件32的切换导通作用,改变风机组件2的进风气流的进风方向,以实现将室外新风引入到风机组件2或者将室内空气引入到风机组件2内的功能。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阀门组件31和第二阀门组件32可配合切换应用,以实现引入新风或者排出室内风的功能:
在新风模式时,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二阀门组件32导通所述第一风口101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并阻隔所述第二风口102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以通过第一风口101将室外新风引入到风机组件2内;此时,可将第一阀门组件31切换至导通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和第二风口102,使得进入到风机组件2内的室外新风能够通过第二风口102吹出至室内,从而实现了引入新风的功能。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风口101、风机组件2以及第二风口102依次导通形成了新风风道。
在排风模式时,请参阅图6至图8,所述第二阀门组件32导通所述第二风口102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并阻隔所述第一风口101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以通过第二风口102将室内空气引入到风机组件2内;此时,可将第一阀门组件31切换至导通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和第一风口101,使得进入到风机组件2内的室内空气能够通过第一风口101排出至室外,从而实现了排出室内风的功能。在此实施例中,第二风口102、风机组件2以及第一风口101依次导通形成了排风风道。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设置第二阀门组件32以及在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设置第一阀门组件31,通过第一阀门组件31和第二阀门组件32的切换配合作用,实现了换气风道结构在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之间的切换功能。
具体地,请参阅图2至图4、图6至图8,所述换气风道包括第一过风通道41和第二过风通道42;所述第一过风通道41连通所述第一风口101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所述第二过风通道42连通所述第二风口102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第二阀门组件32用于导通所述第一过风通道41和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或者导通所述第二过风通道42与所述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
可以理解的,当第二阀门组件32导通第一过风通道41和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时,第二过风通道42与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是隔断的,此时进入到风机组件2的气流是从第一风口101引入的室外新风,即为新风模式,在此模式下,第一阀门组件31导通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102,以使得新风气流从第二风口102吹出至室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从风机组件2出风侧出来的新风流入到第二过风通道42内,则可通过第一阀门组件31将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过风通道42阻隔。当然,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阀门组件32阻隔第二过风通道42与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也能够起到防止风机组件2吹出的气流返流的作用。
当第二阀门组件32导通第二过风通道42与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时,第一过风通道41与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时隔断的,此时进入到风机组件2的气流是从第二风口102引入的室内空气,即为排风模式,在此模式下,第一阀门组件31导通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一风口101,以使得室内空气从第一风口101吹出至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从风机组件2出风侧出来的室内空气回流至第二过风通道42,则可通过第一阀门组件31将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过风通道42阻隔,同时导通第二风口102与第二过风通道42。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实际上与第一过风通道41导通,通过第二阀门组件32阻隔第一过风通道41和风机组件2的进风侧,防止了从风机组件2吹出的气流经由第一过风通道41回流至风机组件2内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图7以及图8,所述第一阀门组件31包括与所述机壳1转动连接的第一门体311,所述第一门体311可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以阻隔或导通所述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风口101。
所述第一阀门组件31还包括与所述风机组件2转动连接的第二门体312,所述第二门体312可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以阻隔或导通所述第二风口102与所述第二过风通道42。
可以理解的,第一阀门组件31起到切换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的气流流向的作用,该第一阀门组件31包括第一门体311和第二门体312,第一门体311用于导通或阻隔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一风口101,以实现切换风机组件2吹出的气流流向第一风口101或者第二风口102。第二门体312用于导通或阻隔第二风口102与第二过风通道42,以实现导通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102或者导通第二风口101与第二过风通道42的功能,从而实现气流从风机组件2吹向第二风口102或者气流从第二风口102进入到第二过风通道42的切换功能。
进一步地,在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门体311与所述第二门体312抵接,以将所述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二风口102阻隔。
可以理解的,请参阅图3和图4,在新风模式时,第一门体311将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一风口101阻隔,并将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102导通,第二门体312将第二风口102与第二过风通道42阻隔,并将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102导通,此时第一门体311和第二门体312之间形成了导通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二风口102的气流通道,可选地,该第一门体311与第二门体312相对设置,以保证新风出风气流的顺畅性。
在排风模式时,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一门体311将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第一风口101导通,第二门体312将第二风口102与第二过风通道42导通,则为了防止风机组件2的出风气流从第二风口102漏出,则可将第一门体311和第二门体312抵接设置,以将风机组件2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二风口102阻隔,达到防漏风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6,所述风机组件2包括两个呈上下并排设置的离心风机21,两个所述离心风机21的进风侧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离心风机21,增大了对气流的驱动力,提高了换气效率。可以理解的,离心风机21驱动气流的方向是不变的,则需要通过阀门组件的切换,以将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分别与离心风机21的进风侧或者出风侧导通或者阻隔,来实现引新风或者排室内风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个离心风机21的排布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上下设置、左右设置或者交错设置等等。本实施例中,两个离心风机21呈上下并排设置,减小了占用空间,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结构的紧凑性。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离心风机21之间可以相互独立运行,也可以是联动运行,具体的运行模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两个离心风机21相互独立运行时,可通过仅开启一个离心风机21,实现弱引新风或者弱排风的功能;或者通过同时开启两个离心风机21,实现强引新风或者强排风的功能。
具体地,请参阅图2至图8,所述离心风机21包括蜗壳211,所述蜗壳211具有出风口211a,所述第一阀门组件31对应所述蜗壳211的出风口211a设置,以导通所述出风口211a与所述第二风口102,或者导通所述出风口211a与所述第一风口10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6,两个所述离心风机21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43,所述进风通道43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21的进风侧均连通,所述第一过风通道41和所述第二过风通道42均与所述进风通道43连通;
所述第二阀门组件32包括与所述离心风机21连接的第三门体321和第四门体322,所述第三门体321用于导通或阻隔所述第一过风通道41与所述进风通道43;所述第四门体322用于导通或阻隔所述进风通道43与所述第二过风通道42。
可以理解的,两个离心风机21呈上下排布,且两者的进风侧相对设置,则两个离心风机21之间的间隙可形成与两个进风侧均连通的进风通道43,通过第一过风通道41与进风通道43的连通,实现第一风口101与离心风机21的进风侧连通;通过第二过风通道42与进风通道43连通,实现第二风口102与离心风机21的进风侧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门体321,以实现导通或阻隔第一过风通道41与进风通道43;通过设置第四门体322,以实现导通或阻隔第二过风通道42与进风通道4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在新风模式还是排风模式下,第三门体321和第四门体322的开闭状态是相反的,即当引新风时,第三门体321打开以导通第一过风通道41与进风通道43,第四门体322关闭以阻隔进风通道43与第二过风通道42,使得新风气流能够顺利从进风通道43进入到离心风机21内,达到防止漏风的效果;当排室内风时,第四门体322打开以导通第二过风通道42与进风通道43,第三门体321关闭以阻隔进风通道43和第一过风通道41,防止了室外气流被引入到进风通道43内,以保证了排风的效率。
为了提高引入的新风质量,请参阅图2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过滤模块5,两个所述过滤模块5设于所述进风通道43,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21的进风侧相对设置,以使得室外新风经过过滤之后引入室内,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可选地,过滤模块5为HEPA网。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模块5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两个所述过滤模块5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三门体321。通过将两个过滤模块5倾斜设置,并且呈开口朝向第三门体321的夹角设置,则该过滤模块5在靠近第四门体322的一侧会与离心风机21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以使得在引入新风时,室外新风会先经过过滤模块5之后再进入到离心风机21内,以达到对新风过滤的作用;同时在排出室内空气时,室内空气会从过滤模块5与离心风机21之间的间隙直接进入到离心风机21内,而不会经过过滤模块5,从而减少了过滤模块5的浪费,延长了过滤模块5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对应的过滤模块5和离心风机21之间具有间隙,实现在引新风模式下能够对新风进行过滤,而在排风模式下能够使得气流不经过过滤模块5直接进入离心风机21内,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了使得新风引入的更加均匀,请参阅图2至图4,两个所述离心风机21的蜗壳211的出风口211a朝向相反;所述机壳1对应所述蜗壳211的出风口211a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风口102,两个所述第二风口102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相对两侧。
可以理解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位于室内时,两个第二风口102分别设于机壳1相对立的两侧,增大了引新风或排风的面积,加快了新风引入或者排风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换气效率。
为了提高室内空气的调节效果,请参阅图1、图5、图9以及图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1000和子机2000,机壳1、换气风道、风机组件2以及阀门组件均设于主机1000,主机1000包括设于机壳1内的换热模块,子机2000可分离地连接于主机1000。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1000与子机2000整体可以呈圆柱状,椭圆柱状、方形柱状或者其他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主机1000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主机1000和子机2000在上下方向上可以为等截面设置,也可以为变截面设置。主机1000与子机200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主机1000内设有室内换热模块,以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调节,如制冷、制热等等,其主机1000的具体换热模块的结构可参照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已有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子机2000具有出风功能,以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吹风调节,该子机2000可分离地连接于主机1000,使得子机2000对室内空气的调节与主机1000对室内空气的调节可相互连通,也可相互独立,从而使得子机2000在连接和脱离主机1000时均不会影响室内换热模块的换热效果,同时由于换气风道设于主机1000,则子机2000在连接和脱离主机1000时,也不会影响对新风的引进和浊风的排出的换气效果,保证整个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子机2000与主机1000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子机2000可连接于主机1000的内部,也可连接在主机1000的外部,可选地,子机2000与主机1000的具体连接结构可为卡接、磁吸连接或插接等。子机2000脱离主机1000时,子机2000可相对于主机1000在室内移动,以满足室内空气不同的调节需求,如可在主机1000对室内某一区域的空间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子机2000能够对室内其他的区域接力送风,使得其它区域的空气也能够快速地被换热,增大空气换热调节的范围;也可在主机1000未开启换热时,子机2000独立送风调节,起到独立调节空气的作用;或者当室内有多人集中的区域时,可实现远距离、定点、定向送风,提高空气处理效果。
可选地,主机1000的机壳1具有用于容纳子机2000的容纳腔11,子机2000可容纳于容纳腔11或者脱离容纳腔11。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可以位于机壳1的上部、中部或下部。一般地,容纳腔11的形状与子机2000的形状相适配,也即在非工作状态时,使得子机2000全部容纳于容纳腔11内。当然,也可以使得子机2000的部分位于容纳腔11内,部分位于容纳腔11外,也即部分外露于主机1000。通过将子机2000至少部分设置在机壳1的容纳腔11内,相比于子机2000整体与机壳11拼接而言,更易保持两者连接后的整体一致性,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子机2000与机壳1连接或脱离的便利性,该容纳腔11设于机壳1的下部,在子机2000的底部设置移动组件201,通过移动组件201带动子机2000运动。可选地,移动组件201可以为驱动轮加万向轮,滚轮加转盘等方式,以能够带动子机2000移动和转向,从而实现在整个房间的多方位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图9以及图10,所述换气风道包括第一腔体44和第二腔体45;所述第一腔体44位于所述容纳腔11的一侧,所述第一风口101与所述第一腔体44连通;所述第二腔体45设于所述容纳腔11的上方,所述风机组件2和所述阀门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二腔体45内,所述第二风口102与所述第二腔体45连通。
新风模式时,室外空气由第一风口101进入到第一腔体44内,然后流入第二腔体45内,最后由第二风口102进入到室内环境中。排风模式时,室内空气由第二风口102进入到第二腔体45内,然后流入第一腔体44内,最后由第一风口101排到室外。第一腔体44设于容纳腔11的一侧,第二腔体45设于容纳腔11的上方,以实现为子机2000让位的功能,使得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结构紧凑,达到了既能够对室内空气换气的功能,又能够顺利收纳子机2000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换气风道,所述机壳设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风口与室内连通;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换气风道内;以及
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机壳,以使所述换气风道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
在所述新风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将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并将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导通,所述风机组件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风口流向所述第二风口;
在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阀门组件将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导通,并将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导通,所述风机组件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风口流向所述第一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的第一阀门组件;所述第一阀门组件用于在导通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二风口的新风模式和导通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风口的排风模式之间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的第二阀门组件;
在所述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导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并阻隔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在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导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并阻隔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风道包括:
第一过风通道,所述第一过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以及
第二过风通道,所述第二过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所述第二阀门组件用于导通所述第一过风通道和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或者导通所述第二过风通道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的第一门体,所述第一门体可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以阻隔或导通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风机组件转动连接的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可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以阻隔或导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过风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抵接,以将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二风口阻隔,并将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与所述第一风口导通。
8.如权利要求4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两个呈上下并排设置的离心风机,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出风口,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对应所述蜗壳的出风口设置,以导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或者导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均连通,所述第一过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过风通道均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阀门组件包括与所述离心风机转动连接的第三门体和第四门体,所述第三门体用于导通或阻隔所述第一过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所述第四门体用于导通或阻隔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过风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过滤模块,两个所述过滤模块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相对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两个所述过滤模块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三门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相对应的所述过滤模块和所述离心风机之间具有间隙。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出风口朝向相反;所述机壳对应所述蜗壳的出风口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风口,两个所述第二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侧。
15.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机壳、所述换气风道、所述风机组件以及所述阀门组件均设于所述主机,所述主机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内的换热模块,所述子机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主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下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子机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或者脱离出所述容纳腔。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风道包括:
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以及
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于所述容纳腔的上方,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阀门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2022663201.3U 2020-11-17 2020-11-17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3713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63201.3U CN213713255U (zh) 2020-11-17 2020-11-17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63201.3U CN213713255U (zh) 2020-11-17 2020-11-17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3255U true CN213713255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806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63201.3U Active CN213713255U (zh) 2020-11-17 2020-11-17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3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72699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27286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WO2021244097A1 (zh) 窗式空调器
CN113719897A (zh) 多功能空调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08793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61876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371325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5675489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112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514153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3514133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84120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0710219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216481306U (zh) 移动空调器
CN21351413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8955045U (zh) 新风窗式空调
CN220624202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2006192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06192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20590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062077U (zh) 用于浴室空调器的出风筒、浴室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