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97072U - 新风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风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97072U
CN209197072U CN201821990507.6U CN201821990507U CN209197072U CN 209197072 U CN209197072 U CN 209197072U CN 201821990507 U CN201821990507 U CN 201821990507U CN 209197072 U CN209197072 U CN 209197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outlet
purification device
to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05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凤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 S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Rui S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 S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Rui So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8219905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97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97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97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风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全热交换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及净化模块;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上设置有室内回风口和新风出风口,后壳上设置有室外排风口和新风进风口;全热交换器包括呈交叉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二通道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第一进口连通新风进风口,第一出口连通新风出风口;第二进口连通室内回风口,第二出口连通室外排风口;第一风机设于新风出风口处;第二风机设于室外排风口处;净化模块设于新风进风口与第一进口之间,以对引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净化。本实用新型新风净化装置能够引入室外新风并有效过滤净化空气。

Description

新风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燃煤、汽车尾气等产生的有害颗粒物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人们不得不选择空气净化器来改善空气质量,但普通空气净化器仅可实现室内循环风过滤处理,此类空气净化器在使用时需要保持室内密闭,研究结果表明,保持室内密闭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会迅速升高,氧气含量降低,同时甲醛含量、VOC含量等也逐渐累积,影响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净化装置,旨在引入室外新风并有效过滤净化空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风净化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上设置有室内回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室外排风口和新风进风口;
全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横向延伸;所述全热交换器包括呈交叉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室外排风口;
第一风机,设于所述新风出风口处,以驱动从所述第一出口流出的气体流向所述新风出风口;
第二风机,设于所述室外排风口处,以驱动从所述第二出口流出的气体流向所述室外排风口;以及
净化模块,设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口之间,以对引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净化。
优选地,所述净化模块包括净化箱,及安装于所述净化箱内的初效滤网、等离子净化器、HEPA滤网;所述净化箱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净化箱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的第二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的顶板、底板及侧板;
所述净化箱朝向所述侧板延伸而形成有第一导流隔板,所述第一导流隔板、所述侧板、所述底板及所述全热交换器共同围设形成第一风腔,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与第二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净化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初效滤网、所述等离子净化器、所述HEPA滤网均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新风净化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净化箱相对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具有一空腔,所述导风结构的前端设有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的第三通风口,所述导风结构的后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的第四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导风结构朝向所述侧板延伸而形成有第二导流隔板,所述第二导流隔板与所述第一导流隔板相对设置,所述全热交换器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隔板与所述第二导流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导流隔板、所述侧板、所述底板及所述全热交换器共同围设形成第二风腔,所述第二风腔连通所述进口与所述第四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口处设置有室内滤网。
优选地,所述全热交换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全热交换器沿横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位置对应,所述维修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维修门。
优选地,所述新风净化装置为吊顶式新风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前壳上设置有室内回风口和新风出风口,在后壳上设置有室外排风口和新风进风口,并在壳体内设置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包括呈交叉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与所述室外排风口。如此,室外新风自新风进风口进入,经过净化模块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器内与室内回风进行热交换,然后再进入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室内污浊空气自所述室内回风口进入,经过室内滤网过滤后,进入全热交换器内与室外新风进行热交换,然后再排出室外,这样一出一进使得密闭的室内空间内形成了“新风流动场”,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使室内始终保持含氧量高的新鲜空气。同时,还可对引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净化过滤、消毒杀菌、增氧、预热等,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新风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新风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新风净化装置内部结构的细节图;
图5为图4中除去全热交换器后的细节图;
图6为图1中新风净化装置的全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全热交换器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净化装置,其中,该新风净化装置具体设涉及一种吊顶式新风净化装置。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风净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的全热交换器140、第一风机150、第二风机160及净化模块170。所述壳体110包括前壳111和后壳112,所述前壳111上设置有室内回风口120a和新风出风口130b,所述后壳112上设置有室外排风口120b和新风进风口130a。所述全热交换器140设于所述壳体110内,且沿横向延伸。所述全热交换器140包括呈交叉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第一进口141和第一出口142,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第二进口143和第二出口144。所述第一进口141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130a,所述第一出口142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所述第二进口143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120a,所述第二出口144连通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所述第一风机150设于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处,以驱动从所述第一出口142流出的气体流向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所述第二风机160设于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处,以驱动从所述第二出口144流出的气体流向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所述净化模块170设于所述新风进风口130a与所述第一进口141之间,以对引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净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大致呈方体状设置,所述壳体110上设置便于安装的吊码。所述壳体110包括连接所述前壳111和所述后壳112的顶板114、底板115及侧板113(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壳111、所述后壳112、所述顶板114、所述底板115及所述侧板113共同围设形成一容腔,所述全热交换器140、所述第一风机150、所述第二风机160及所述净化模块170均安装于所述容腔内。另外,所述容腔内形成有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130a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所述回风风道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120a和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回风风道相互独立设置。具体而言,所述新风进风口130a与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呈对角设置,所述室内回风口120a与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呈对角设置,这样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回风风道呈交叉设置。关于所述新风进风口130a、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所述室内回风口120a及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其它异形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全热交换器140包括热交换芯体,所述热交换芯体包括呈交叉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供室外新风流动,所述第二通道供室内回风流动,如此,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可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进行全热交换。在夏季,室外新风从室内回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室内回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在冬季,室外新风从室内回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这样,通过热交换芯体的全换热过程,让新风从室内回风中回收能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同时,还可达到增氧、平衡室内温湿度的效果。
所述新风进风口130a与第一进口141之间设置有净化模块170。具体地,所述净化模块170包括初效滤网172、等离子净化器173及HEPA滤网174。这样,从新风进风口130a进入的新风,先经过初效滤网172进行初级过滤,过滤掉5μm以上的尘埃粒子;然后再经等离子净化器173、HEPA滤网174过滤,有效提高了过滤效果。另外,所述第二进口143处设置有室内滤网190(如图4所示),这样从室内回风口120a进入的室内回风先经过该室内滤网190过滤后,再进入全热交换器140内,有利于延长全热交换器140的使用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150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一风机150用以驱动室外新风自所述新风进风口130a进入,经过净化模块170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器140的第一通道内,然后再经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进入室内。所述第二风机160也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二风机160用以驱动室内回风自所述室内回风口120a进入全热交换器140的第二通道内,然后再经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排出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组风机共同工作,使得全热交换器140内气流平稳、压力均衡,具有静音、静压、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前壳111上设置有室内回风口120a和新风出风口130b,在后壳112上设置有室外排风口120b和新风进风口130a,并在壳体110内设置全热交换器140,所述全热交换器140包括呈交叉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130a与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120a与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如此,室外新风自新风进风口130a进入,经过净化模块170净化后,进入全热交换器140内与室内回风进行热交换,然后再进入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室内污浊空气自所述室内回风口120a进入,经过室内滤网190过滤后,进入全热交换器140内与室外新风进行热交换,然后再排出室外,这样一出一进使得密闭的室内空间内形成了“新风流动场”,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使室内始终保持含氧量高的新鲜空气。同时,还可对引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净化过滤、消毒杀菌、增氧、预热等,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性。
请参阅图2至图5,为了便于所述净化模块170的拆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170包括净化箱171,所述初效滤网172、所述等离子净化器173、所述HEPA滤网174均安装于所述净化箱171内。所述净化箱171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130a连通的第一通风口(图未示),所述净化箱171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口141连通的第二通风口1713(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初效滤网172靠近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所述HEPA滤网174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口1713设置,所述等离子净化器173设于所述初效滤网172与所述HEPA滤网174之间。这样室外新风经第一通风口进入净化箱171内,经过所述初效滤网172、所述等离子净化器173、所述HEPA滤网174过滤后,再从所述第二通风口1713流出至全热交换器140的第一进口141。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所述初效滤网172、所述等离子净化器173、所述HEPA滤网174安装到所述净化箱171内,请参阅图5,所述净化箱171包括箱体1711和箱门(图未示),所述初效滤网172、所述等离子净化器173、所述HEPA滤网174均安装于所述箱体1711内,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171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箱体1711上设置有安装口1712,所述箱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口1712处。
请参阅图3至图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箱171朝向所述侧板113延伸而形成有第一导流隔板175,所述第一导流隔板175、所述侧板113、所述底板115及所述全热交换器140共同围设形成第一风腔176,所述第一风腔176连通所述第一进口141与第二通风口1713。这样,经过净化模块170净化后的新风从所述第二通风口1713流出后,经过所述第一风腔176,流向所述全热交换器140的第一进口141。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导流隔板175沿横向延伸至所述侧板113,所述第一导流隔板175、所述侧板113(左侧板)、所述后壳112、所述净化箱171、所述顶板114及所述底板115共同围设形成有第一安装腔176,所述第一安装腔176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44与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所述第二风机16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76内。这样,所述第二风机160可用于驱动从所述第二出口144流出的室内回风,进入该第一安装腔176内,并流向所述室外排风口120b。
请参阅图2、图5,所述新风净化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净化箱171相对的导风结构180,所述导风结构180具有一空腔,所述导风结构180的前端设有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120a的第三通风口(图未示),所述导风结构180的后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进口143的第四通风口181。其中,所述导风结构180可以有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180可独立于所述壳体110设置,具体地,所述导风结构180为内部中空的箱体结构。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180也可形成于所述壳体110上,具体地,所述导风结构180包括与所述侧板113相对设置的第一导风板180a,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180a与靠近所述室内回风口120a的所述侧板113的第二导风板180b,所述第二导风板180b由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180a、所述第二导风板180b、所述侧板113(右侧板)及所述底板115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结构180朝向所述侧板113延伸而形成有第二导流隔板182。具体地,所述第二导流隔板182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180a与所述侧板113(左侧板)。所述第二导流隔板182与所述第一导流隔板175相对设置,所述全热交换器140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隔板175与所述第二导流隔板182之间;所述第二导流隔板182、所述侧板113、所述底板115及所述全热交换器140共同围设形成第二风腔183(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风腔183连通所述第二进口143与所述第四通风口181。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流隔板182沿横向延伸至所述侧板113,所述第二导流隔板182、所述侧板113(左侧板)、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前壳111、所述顶板114、所述底板115共同围设形成有第二安装腔184,所述第二安装腔184连通所述第一出口142与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所述第一风机15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84内。这样,所述第一风机150可驱动从所述第一出口142流出的新风,进入该第一安装腔184内,并流向所述新风出风口130b。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所述全热交换器140的拆装,可将所述全热交换器14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所述全热交换器140沿横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如此,可以提高全热交换器140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为了便于所述全热交换器140的拆装更换,可在所述侧板113上设置维修口116(如图4所示),所述维修口116与所述全热交换器140的位置对应,所述维修口116处可拆卸地安装有维修门。当需要对全热交换器140进行更换时,先将所述维修门打开,便可将所述全热交换器140从所述维修口116取出更换。
另外,新风净化装置100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室内温度、CO2浓度、PM2.5浓度等参数,控制调节所述新风净化装置100的风量,从而实现该新风净化装置100的智能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上设置有室内回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室外排风口和新风进风口;
全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横向延伸;所述全热交换器包括呈交叉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室外排风口;
第一风机,设于所述新风出风口处,以驱动从所述第一出口流出的气体流向所述新风出风口;
第二风机,设于所述室外排风口处,以驱动从所述第二出口流出的气体流向所述室外排风口;以及
净化模块,设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口之间,以对引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净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包括净化箱,及安装于所述净化箱内的初效滤网、等离子净化器、HEPA滤网;所述净化箱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净化箱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的第二通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的顶板、底板及侧板;
所述净化箱朝向所述侧板延伸而形成有第一导流隔板,所述第一导流隔板、所述侧板、所述底板及所述全热交换器共同围设形成第一风腔,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与第二通风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初效滤网、所述等离子净化器、所述HEPA滤网均安装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净化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净化箱相对的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具有一空腔,所述导风结构的前端设有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口的第三通风口,所述导风结构的后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的第四通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朝向所述侧板延伸而形成有第二导流隔板,所述第二导流隔板与所述第一导流隔板相对设置,所述全热交换器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隔板与所述第二导流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导流隔板、所述侧板、所述底板及所述全热交换器共同围设形成第二风腔,所述第二风腔连通所述进口与所述第四通风口。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口处设置有室内滤网。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全热交换器沿横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位置对应,所述维修口处可拆卸地安装有维修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净化装置为吊顶式新风净化装置。
CN201821990507.6U 2018-11-29 2018-11-29 新风净化装置 Active CN209197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0507.6U CN209197072U (zh) 2018-11-29 2018-11-29 新风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0507.6U CN209197072U (zh) 2018-11-29 2018-11-29 新风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97072U true CN209197072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26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0507.6U Active CN209197072U (zh) 2018-11-29 2018-11-29 新风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970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6772A (zh) * 2020-12-29 2021-04-23 浙江天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等离子体消毒净化新风机及其消毒净化新风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6772A (zh) * 2020-12-29 2021-04-23 浙江天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等离子体消毒净化新风机及其消毒净化新风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51135U (zh) 环窗框热回收式新风机
CN204574262U (zh) 新风空调
CN204202083U (zh) 通风设备
CN204513613U (zh) 新风净化机及该室内空气净化循环系统
KR101860454B1 (ko) 실내공기의 순환, 배출 및 흡입기능을 구비한 공기순환시스템
CN206430312U (zh) 新风净化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1503069U (zh) 一种具有新风旁通功能的吊顶式新风净化换气装置
CN105091126A (zh) 新风净化机及该室内空气净化循环系统
CN107435963A (zh) 一种整体式厨房结构
CN113251537A (zh) 全热新风机
CN209197072U (zh) 新风净化装置
CN205208797U (zh) 新风净化机
CN209431609U (zh) 一种可进行内循环的全热交换器
CN20733491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11400129U (zh) 一种单向流新风净化换气装置
CN206094338U (zh) 空调一体机
CN207471759U (zh) 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新风排风设备
CN104864541A (zh) 一种风口环变器及其应用
CN207990902U (zh) 全热交换器
CN207162842U (zh) 一种节能型新风交流空气净化装置
CN206973808U (zh) 柜式净化新风换风机
CN112229007A (zh) 新风机
CN20904254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750939U (zh) 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14307454U (zh) 一种新风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