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9007A - 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9007A
CN112229007A CN202010997954.XA CN202010997954A CN112229007A CN 112229007 A CN112229007 A CN 112229007A CN 202010997954 A CN202010997954 A CN 202010997954A CN 112229007 A CN112229007 A CN 112229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fresh
heat exchanger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79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鑫
杨力
黎磊
张玉峰
古展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9979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9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9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9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侧面的室内新风出口、室内排风进口、室外新风进口和室外排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器,开启后直接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室内新风出口的内循环风道。本发明通过优化风道设计,搭配内循环风阀和新、排风风阀使新风机实现内循环功能,该内循环风道使回风不需要经过全热交换芯体即热交换器,可有效的减小机组运行内循环模式时的风道阻力,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机组噪声。同时优化了内循环风阀的放置位置,并在新风机的侧面开设检修板,方便维修人员和用户对内循环风阀进行拆卸和检修维护。

Description

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吊顶式新风净化机只具备同时向室内输送新风和排出屋内污浊空气的功能,适用场所比较单一,虽然该类型的新风机也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但是当遇到室外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例如沙尘暴、极寒等天气,而用户又想净化室内的空气,这时候传统的新风机就没办法正常使用了。为了满足这一用户需求,一些技术人员尝试在原来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基础上加入内循环功能,即当室外新风无法满足输送条件时手动或者自动打开内循环模式,通过风机系统将室内污浊空气引入新风机内部,然后经过滤网过滤PM2.5、微生物等污染物后再排向室内,从而实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而现有技术的内循环功能一般通过三个阀门的联动来实现,但是当机组开启内循环功能时循环风必然会经过全热交换芯体,且循环风道异常复杂,这无疑提升了送风阻力,不仅使机组的运行能耗增大,而且复杂的风道往往还会增加机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新风机内循环时必须经过热交换芯体导致风阻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风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侧面的室内新风出口、室内排风进口、室外新风进口和室外排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器,连通室外新风进口与室内新风出口并经过热交换器的新风风道,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室外排风出口并经过热交换器的排风风道,开启后直接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室内新风出口的内循环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新风出口设有第二新风过滤器。
排风风道包括: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的第一风室,连通室外排风出口的导流风道,连通导流风道与热交换器的第一出风侧的第二风室,设置在第二风室内的排风风机部件,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与第一出风侧连通。
新风风道包括:连通室外新风进口与热交换器的第二进风侧的第三风室,连通热交换器的第二出风侧与室内新风出口的第四风室,设置在第四风室内的新风风机部件,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进风侧与第二出风侧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风室与所述第四风室之间的侧壁上设有开断内循环风道的内循环风阀。所述室外排风出口设有开断排风风道的排风风阀,所述室外新风进口设有开断新风风道的新风风阀。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上设有排风过滤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进风侧设有第一新风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新风风机部件与所述排风风机部件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可拆卸的检修板。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通过优化风道设计,搭配内循环风阀和新、排风风阀使新风机实现内循环功能,该内循环风道使回风不需要经过全热交换芯体即全热交换器,可有效的减小了机组运行内循环模式时的风道阻力,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机组噪声。同时优化了内循环风阀的放置位置,并在新风机的侧面开设检修板,方便维修人员和用户对内循环风阀进行拆卸和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全热交换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全热交换模式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循环模式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有内循环功能的新风机,包括:壳体、室内新风出口110、室内排风进口120、室外新风进口130、室外排风出口140、热交换器410、新风风道910、排风风道920和内循环风道930。壳体的室内侧与室外侧相对,室内新风出口110和室内排风进口120并排设置在壳体的室内侧上,室外新风进口130和室外排风出口140并排设置在壳体的室外侧上。热交换器410设置在壳体的中部,新风风道910连通室外新风进口130与室内新风出口110并经过热交换器410,可将室外的新风输送至室内,并经过热交换器410换热。排风风道920连通室内排风进口120与室外排风出口140,可将室内的污风排至室外,并经过热交换器410回收能量。内循环风道开启后可直接连通室内排风进口120和室内新风出口110,不经过热交换器。关闭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后可开启内循环风道,因内循环风道不经过热交换器,内循环阻力和机组噪声很小,可降低机组运行能耗。
室内新风出口110设有第二新风过滤器320,在开启内循环风道并关闭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时,可通过第二新风过滤器320对空气进行过滤,第二新风过滤器可以选用高效过滤网,将室内空气中的PM2.5、微生物等污染物过滤后再排向室内,从而实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410的长度方向与壳体的室内侧与室外侧平行。且热交换器410端面(或横截面)呈六边形,六边形的位于上部的顶面贴紧壳体的顶面,底面与壳体的底面之间留有通过空气形成风道或风室的空隙。六边形靠近室内侧的上下相邻的两个侧面中,上侧面为第一进风侧421,下侧面为第二出风侧432。六边形靠近室外侧的上下相邻的两个侧面中,上侧面为第二进风侧431,下侧面为第一出风侧422。且第一进风侧421与第一出风侧422连通,第二进风侧431与第二出风侧432连通,可使新风风道910和排风风道920在热交换器处交叉互不干扰,同时又能通过热交换器换热。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410的第一进风侧421设有排风过滤器330,热交换器410的第二进风侧431设有第一新风过滤器310,其中第一新风过滤器310可以为粗效/中效过滤网。
排风风道920包括:第一风室A、第二风室B、导流风道610和排风风机部件530,室外排风出口140设有开断排风风道920的排风风阀。第一风室A连通室内排风进口120与热交换器410的第一进风侧421,第二风室B连通导流风道610与热交换器410的第一出风侧422,导流风道610连通室外排风出口140,通过多个风室使室内排风进口120与室外排风出口140连通,排风风机部件530设置在第二风室B内,排风风机部件530的排风口对准导流风道610的入口,从而为经过排风风道的室内污风提供向外流动的动力。
新风风道910包括:第三风室C、第四风室D和新风风机部件520,室外新风进口130设有开断新风风道910的新风风阀210,第三风室C连通室外新风进口130与热交换器410的第二进风侧431,第四风室D连通热交换器410的第二出风侧432与室内新风出口110,新风风机部件520设置在第四风室D内,新风风机部件520的排风口对准室内新风出口110,为经过新风风道的室外新风提供进入室内动力。
第一风室A与第四风室D之间的侧壁即共同的侧壁上设有内循环风阀230,关闭排风风阀220和新风风阀210,开启内循环风阀230,即可直接连通第一风室A与第四风室D形成内循环风道,从连通室内排风进口120的第一风室A进入的室内污风,直接经过内循环风阀230进入第四风室D,再从连通第四风室D的室内新风出口110排出完成内循环,不需要经过热交换器,同时利用了现有的风室,不需要额外增加重复的管道。
在形成上述多个风室同等功能的前提下,还可以有更多可行的结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
新风机的壳体为一个方形的壳体,如图1所示,包括:上盖板830、底板840、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810和后侧板820,其中左侧为室内侧,右侧为室外侧。热交换器410安装在壳体内靠近室外侧的位置,热交换器410的一端贴紧壳体前侧板的内壁,该处前侧板的位置安装有检修板800,便于拆卸检修内循环风阀。导流风道610安装在热交换器410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后侧板820的内壁之间,通过热交换器410和导流风道610外表面的隔断,将壳体内部分成了左右两个区域。
导流风道610位于左侧区域内的部分的高度降低,并向前侧板的方向延伸,为风室留出流动空间。前侧板810、左侧板、导流风道610进风口与热交换器410之间的区域设置上下同轴设置的新风风机部件520和排风风机部件530,其中位于上方的是新风风机部件520,位于下方的是排风风机部件530,上下通过风阀隔板分层,且通过隔板四880连接热交换器410的第二出风侧432的底部和风阀隔板,新风风机部件520的外缘围绕了一圈向内倾斜的隔板二860,使风阀隔板、隔板四880、隔板二860与左侧板之间形成第四风室D。为了更好的过滤和排风,第四风室D靠近室内新风出口110的位置设有第五风室E,第五风室E的长度与第二新风过滤器320的长度相同,从而便于安装第二新风过滤器320,尽可能利用第二新风过滤器的过滤面保证过滤效果。
隔板一850垂直连接在壳体的左侧内侧的中部与隔板二860之间,隔板一850、隔板二860、导流风道610外表面和热交换器410的第一进风侧421之间形成第一风室A。且隔板二860上对应热交换器410的第一进风侧421的位置设置内循环风阀230。从而打开内循环风阀230相当于拆除隔板二860的一部分使第一风室A和第四风室D连通形成内循环风道930。
壳体内部的右侧区域内,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410的第二进风侧431与第一出风侧422的交线与壳体的底板840之间设有隔板三870,隔板三870与壳体的底板840垂直连接,将第二进风侧431与第一出风侧422隔开,使隔板三870、热交换器410的第二进风侧431、检修板800、导流风道610外壁和右侧板之间形成第三风室C,从而第三风室C连通位于壳体右侧板上的室外新风进口130与热交换器410的第二进风侧431。而隔板三870、热交换器410的第一出风侧422、底板840、隔板四880与风阀隔板和垂直风阀隔板的隔板五890之间形成第二风室B,使从第一出风侧422出来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器410与底板840之间的间隙到达排风风机部件530的区域,再通过排风风机部件530将室内污风从导流风道610内排出,形成排风风道920。从而使排风风道920与新风风道910互不干扰,并经过热交换器完成热交换。
新风风机部件520与壳体的前侧板810之间还设有中央控制系统710,用于根据传感器信号和用户选定模式控制内循环风阀230、排风风阀220和新风风阀210的开闭。具体可以通过室内外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PM2.5浓度等)传感器检测达到预设条件或者用户手动切换模式时,风阀可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调整开合状态,从而使机组实现指定的运行模式。
因新风风机部件520和排风风机部件530为同轴设置,因此可通过同一个电机部件510进行驱动,可减少零部件的使用,降低成本。
本发明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分别是全热交换模式和内循环模式。当新风净化机运行在全热交换模式下时,新风风阀210和排风风阀220处于开启状态,内循环风阀230处于关闭状态;当新风净化机运行在内循环模式下时,新风风阀210和排风风阀220则处于关闭状态,内循环风阀230处于开启状态。
当新风净化机在全热交换模式下运行时,请参照图2和图3,此时新风风阀和排风风阀都处于开启状态,内循环风阀处于关闭状态。室外新风首先由室外新风进口130进入第三风室C,然后依次经过第一新风过滤器310、热交换器410的第二进风侧431进入第四风室D,设置在第四风室D内的新风风机部件520将第四风室D内的空气吸入涡轮风机然后送入第五风室E内,第五风室E内新风经过第二新风过滤器320过滤PM2.5、细菌等污染物后最终由室内新风出口送入室内。
室内排风则由室内排风进口120进入第一风室A,然后依次经过排风过滤器330、热交换器410的第一进风侧421和第一出风侧422进入第二风室B,第二风室B与排风风机部件530连接,高速旋转的排风风叶将第二风室B内的空气吸入涡轮风机然后送入所连接的导流风道610,排风最终经由室外排风出口140送出室外,从而实现室内排风和室外新风的输送和热湿交换。
当新风净化机在内循环模式下运行时,请参照图4,此时新风风阀和排风风阀都处于关闭状态,内循环风阀处于开启状态。室内的回风由室内排风进口120进入壳体的第一风室,之后经过内循环风阀230被吸入第四风室的新风风机部件520内,高速旋转的风机风叶将这部分回风送入所连接的第五风室,并最终经过第二新风过滤器320过滤污染物质(PM2.5、细菌等)后经由室内新风出口110送入室内,从而实现内循环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此模式下回风不需要经过全热交换芯体,风道简单,有利于降低回风阻力和减小运行噪声,并且可以节省运行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侧面的室内新风出口、室内排风进口、室外新风进口和室外排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启后直接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室内新风出口的内循环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新风出口设有第二新风过滤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室外新风进口与室内新风出口并经过热交换器换热的新风风道,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室外排风出口并经过热交换器换热的排风风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包括:连通室内排风进口与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的第一风室,连通室外排风出口的导流风道,连通导流风道与热交换器的第一出风侧的第二风室,设置在第二风室内的排风风机部件,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与第一出风侧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包括:连通室外新风进口与热交换器的第二进风侧的第三风室,连通热交换器的第二出风侧与室内新风出口的第四风室,设置在第四风室内的新风风机部件,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进风侧与第二出风侧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室与所述第四风室之间的侧壁上设有可开断内循环风道的内循环风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排风出口设有可开断排风风道的排风风阀,所述室外新风进口设有可开断新风风道的新风风阀。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侧设有排风过滤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进风侧设有第一新风过滤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部件与所述排风风机部件同轴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可拆卸的检修板。
CN202010997954.XA 2020-09-21 2020-09-21 新风机 Pending CN112229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7954.XA CN112229007A (zh) 2020-09-21 2020-09-21 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7954.XA CN112229007A (zh) 2020-09-21 2020-09-21 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9007A true CN112229007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0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7954.XA Pending CN112229007A (zh) 2020-09-21 2020-09-21 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90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6060A (zh) * 2020-12-14 2021-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9061A (zh) * 2001-09-20 2003-04-09 杨渠旺 带有高效热交换器和空气过滤器的通风设备
KR200391750Y1 (ko) * 2005-05-20 2005-08-09 주식회사 제일테크 살균 및 온도조절 기능을 구비한 환기유니트
CN2744970Y (zh) * 2004-06-21 2005-12-07 山东雪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全热交换换新风装置
CN205383733U (zh) * 2016-02-02 2016-07-13 北京亚都新风净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涡轮风机
CN106123193A (zh) * 2016-07-19 2016-11-16 东南大学 一种pm2.5和co2联控的智能新风机及新风处理方法
CN207584980U (zh) * 2017-12-05 2018-07-06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节能空调
CN110567081A (zh) * 2019-09-09 2019-1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45636A (zh) * 2019-10-30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9061A (zh) * 2001-09-20 2003-04-09 杨渠旺 带有高效热交换器和空气过滤器的通风设备
US6966356B2 (en) * 2001-09-20 2005-11-22 Housely Industries, Inc. Air-ventilator with high efficiency thermal exchanger and air filter
CN2744970Y (zh) * 2004-06-21 2005-12-07 山东雪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全热交换换新风装置
KR200391750Y1 (ko) * 2005-05-20 2005-08-09 주식회사 제일테크 살균 및 온도조절 기능을 구비한 환기유니트
CN205383733U (zh) * 2016-02-02 2016-07-13 北京亚都新风净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涡轮风机
CN106123193A (zh) * 2016-07-19 2016-11-16 东南大学 一种pm2.5和co2联控的智能新风机及新风处理方法
CN207584980U (zh) * 2017-12-05 2018-07-06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节能空调
CN110567081A (zh) * 2019-09-09 2019-1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45636A (zh) * 2019-10-30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6060A (zh) * 2020-12-14 2021-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17079B1 (ko) 공기청정겸용 환기시스템
CN203385090U (zh) 新风空调pm2.5净化自动清洗装置
KR100539566B1 (ko) 공기청정장치 일체형 환기시스템
CN204285721U (zh) 一种新风系统
KR100686024B1 (ko) 공기청정 겸용 환기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운전방법
CN108302685B (zh) 具有内部空气的循环、排出和吸入功能的空气循环系统
CN106907820A (zh) 一种具有取暖功能的新风机
CN1979030A (zh) 正压式组织送风新风换气系统
CN208011885U (zh) 一种壁挂式空气调节净化装置
CN212299314U (zh) 新风机
CN112229007A (zh) 新风机
CN206556192U (zh) 一种具有取暖功能的新风机
CN21147609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644896B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0823800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303790B (zh) 新风机
CN212901882U (zh) 一种净化节能工程系统
CN110319489A (zh) 空调室内机
KR100587314B1 (ko) 환기시스템
CN210463421U (zh) 一种组合式节能型新风机
CN209197072U (zh) 新风净化装置
CN207196801U (zh) 兼具室内净化功能的壁挂新风机
KR100587313B1 (ko) 공기청정장치 일체형 환기시스템
CN106642501A (zh) 一种立式新风机
CN206637745U (zh) 一种自清洁新风净化装置以及自清洁新风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