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1491U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1491U
CN212511491U CN202021906563.4U CN202021906563U CN212511491U CN 212511491 U CN212511491 U CN 212511491U CN 202021906563 U CN202021906563 U CN 202021906563U CN 212511491 U CN212511491 U CN 212511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valve
air inle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065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航
陈良锐
毛先友
张滔
汪先送
覃强
丁鹏垒
周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065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1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1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1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机以及阀门组件,壳体设有第一新风口、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形成有与第一新风口连通的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腔、连通第一进风腔与出风口的第一风机腔;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第一阀门用以导通或者隔断第一风机腔与出风口;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导通,并将第一风机腔与第一新风腔隔断;或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隔断,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第一新风腔导通;第三阀门用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多种空气处理模式,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带有新风功能空调的目前已成为高端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现有的家用新风空调,大多数只能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经净化滤网及风机后排放到室内;该方案空气处理模式单一,只能往室内引入新风,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空气处理模式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新风口、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新风腔、第一进风腔及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出风口;
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机腔内;以及
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以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或者隔断;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导通,并将第一风机腔与第一新风腔隔断;或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隔断,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第一新风腔导通;所述第三阀门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过风通道,所述第一阀门安装于所述过风通道内,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风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风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一风机腔的出口对接,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阀门安装于所述第二子通道内,用以将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导通或者隔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子通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用以将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一新风腔导通,并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或所述第二阀门用以将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一新风腔隔断,并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导通,并且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风机腔隔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一新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新风腔、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入室内;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排污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隔断,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并且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风机腔导通,所述第三阀门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一新风腔流向所述第一新风口,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吹向室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净化模块沿上下方向呈层叠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包括过滤网模块、静电除尘模块、电解水模块、负离子模块或等离子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所述第三阀门打开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风机腔、所述净化模块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二风机腔,所述第二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机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新风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且所述第二新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新风口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二新风腔和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新风腔与所述第二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腔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二新风腔与所述第二风机腔;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五阀门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六阀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所述第三阀门打开第一进风口,所述第四阀门打开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五阀门关闭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六阀门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风机腔、所述净化模块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风机腔、所述净化模块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双管双吸新风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导通,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四阀门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五阀门打开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六阀门打开所述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一新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新风腔、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二新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新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风机腔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隔断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所述第三阀门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四阀门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五阀门打开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六阀门打开所述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一新风腔流向所述第一新风口,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吹向室外,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二新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新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风机腔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安装口、两室内进风口及室内出风口,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新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口通过所述安装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两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新风口、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新风腔、第一进风腔及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出风口;
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机腔内;以及
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以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或者隔断;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导通,并将第一风机腔与第一新风腔隔断;或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隔断,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第一新风腔导通;所述第三阀门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机以及阀门组件,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新风口、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新风腔、第一进风腔及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出风口;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机腔内;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以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或者隔断;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导通,并将第一风机腔与第一新风腔隔断;或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隔断,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第一新风腔导通;所述第三阀门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如此使得该空气处理装置至少具有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实现了该空气处理装置的多种空气处理模式,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具体地,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导通,并且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风机腔隔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一新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新风腔、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入室内。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排污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隔断,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并且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风机腔导通,所述第三阀门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一新风腔流向所述第一新风口,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吹向室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气处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新风壳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新风壳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空气处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新风模式的第一细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新风模式的第二细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新风模式的第三细节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新风模式的第四细节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的第一细节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的第二细节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的第三细节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的第四细节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的第一细节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的第二细节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的第三细节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的第四细节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气处理装置 122 第二子通道 161 第一进风壳
110 壳体 123 第一风机腔 162 第二进风壳
111 第一新风口 124 第二风机腔 163 新风壳
112 第二新风口 125 出风风道 164 出风壳
113 第一进风口 130 风机组件 170 外壳
114 第二进风口 131 第一风机 171 安装口
115 出风口 132 第二风机 172 室内进风口
116 第一新风腔 141 第一阀门 173 室内出风口
117 第二新风腔 142 第二阀门 174 第三阀门
118 第一进风腔 143 第五阀门 175 第四阀门
119 第二进风腔 144 第六阀门 200 空调室内机
120 过风通道 150 净化模块 210 空气温度调节装置
121 第一子通道 160 壳本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中,该空气处理装置可单独使用,也可用于空调器、净化机、空气机等设备中。该空调器可为分体式空调器,如落地式空调、壁挂式空调,当然,也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如窗机、移动式空调等。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100,该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110、第一风机131以及阀门组件。所述壳体110设有第一新风口111、第一进风口113和出风口115,所述第一新风口111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13、所述出风口115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110内形成有第一新风腔116、第一进风腔118及第一风机腔123,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118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123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118与所述出风口115;第一风机131设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内。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141、第二阀门142及第三阀门174(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阀门141用以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导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二阀门142用以将第一新风腔116与第一进风腔118导通,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第一新风腔116隔断;或所述第二阀门142用以将第一新风腔116与第一进风腔118隔断,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第一新风腔116导通;所述第三阀门174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10大致呈方体状设置。壳体110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可以提高壳体110的整体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当然,壳体110也可以为分体设置,例如,壳体110有多个部分拼接而成,不做具体限定。壳体110上设有第一新风口111、第一进风口113和出风口115,关于第一新风口111、第一进风口113、出风口115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异形形状等。不失一般性的,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处设置有新风管道,室外新风可经该新风管道流入或流出,也即该第一新风口111可以为进风口,也可以为出风口115,具体可根据使用情况而定。第一新风口111与第一进风口113可开设于壳体110的不同侧面上,通常,第一新风口111设于壳体110的背部,第一进风口113设于壳体110的面板或者侧板上。壳体110内形成有与第一新风口111连通的第一新风腔116,这样从第一新风口111流入的室外气流会先流入该第一新风腔116,或者进入该第一新风腔116内的气流可由所述第一新风口111流出。壳体110内还形成有与第一进风口113连通的第一进风腔118,同样,从第一进风口113流入的室内气流会先流入该第一进风腔118内。
所述第一风机腔123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118与所述出风口115,也即所述第一风机腔123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123的出口与所述出风口115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123内设有第一风机131,所述第一风机131能够驱动第一进风腔118内的气流流入所述第一风机腔123内,并从第一风机腔123的出口流向所述出风口115。具体地,所述第一风机腔123的进口设于第一风机腔123的一侧壁,所述第一风机腔123的出口设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的另一侧壁。所述第一阀门141用以导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一风机腔123的出口与所述出风口115,也即所述第一阀门141具有导通位置和隔断位置,当第一阀门141处于其导通位置时,所述第一风机腔123的出口与所述出风口115连通;当所述第一阀门141处于其隔断位置时,所述第一风机腔123的出口与所述出风口115隔断(不连通)。
所述第二阀门142用以将第一新风腔116与第一进风腔118导通,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第一新风腔116隔断;或所述第二阀门142用以将第一新风腔116与第一进风腔118隔断,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第一新风腔116导通。具体而言,所述第二阀门14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阀门14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隔断(不连通);当所述第二阀门14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隔断(不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连通。
该空气处理装置100能够实现至少两种工作模式: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请参阅图9和图10,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处于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141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导通,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导通,并且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隔断,所述第三阀门174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3,所述第一风机131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一新风口111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新风腔116、所述第一进风腔118、所述第一风机腔123流向所述出风口115,并由所述出风口115吹入室内。
请参阅图13和图14,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处于排污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141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隔断,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隔断,并且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导通,所述第三阀门174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113,所述第一风机131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进风腔118、所述第一风机腔123、所述第一新风腔116流向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吹向室外。如此,一方面可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另一方面还可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对室内的换气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110、第一风机131以及阀门组件,所述壳体110设有第一新风口111、第一进风口113和出风口115,所述第一新风口111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13、所述出风口115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110内形成有第一新风腔116、第一进风腔118及第一风机腔123,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118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123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118与所述出风口115;第一风机131设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内;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141、第二阀门142及第三阀门174,所述第一阀门141用以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导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二阀门142用以将第一新风腔116与第一进风腔118导通,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第一新风腔116隔断;或所述第二阀门142用以将第一新风腔116与第一进风腔118隔断,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第一新风腔116导通;所述第三阀门174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3,如此使得该空气处理装置100至少具有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实现了该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多种空气处理模式,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内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之间的过风通道120,所述第一阀门141安装于所述过风通道120内,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风通道12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风通道120包括第一子通道121和第二子通道122,所述第一子通道121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的出口对接,所述第二子通道122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121与所述出风口115,所述第一阀门141安装于所述第二子通道122内,用以将所述第一子通道121与所述第二子通道122导通或者隔断。具体地,所述第二子通道122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121的上方,所述第一阀门141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子通道122内。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阀门141,以驱动所述第一阀门141上下翻转。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是驱动电机或者驱动气缸等,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门142用以将所述第一子通道121与所述第一新风腔116导通,并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隔断;或所述第二阀门142用以将所述第一子通道121与所述第一新风腔116隔断,并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导通。具体地,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位于所述第一子腔的下方。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处于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141将所述第一子通道121与所述第二子通道122导通,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导通,并且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隔断,所述第三阀门174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3,所述第一风机131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一新风口111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新风腔116、所述第一进风腔118、所述第一风机腔123、所述第一子通道121、所述第二子通道122流向所述出风口115,并由所述出风口115吹入室内。
请参阅图13和图14,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处于排污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141将所述第一子通道121与所述第二子通道122隔断,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隔断,并且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导通,所述第三阀门174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113,所述第一风机131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进风腔118、所述第一风机腔123、所述第一子通道121、所述第一新风腔116流向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吹向室外。
请参阅图8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内形成有出风风道125,所述出风风道125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
为了对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0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净化模块150,所述净化模块150设于所述出风风道125内。其中,所述净化模块150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15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净化模块150沿上下方向呈层叠设置。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150的数量也可为一个。具体而言,所述净化模块150包括过滤网模块、静电除尘模块、电解水模块、负离子模块或等离子模块。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具有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处于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141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导通,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隔断,所述第三阀门174打开第一进风口113,所述第一风机131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风机腔123、所述净化模块150流向所述出风口115,并由所述出风口115吹至室内。
再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110上设置两个新风口。例如,所述壳体110设有第二新风口112,所述第二新风口112与室外连通,所述壳体110内形成有第二风机腔124,所述第二风机腔124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口112与所述出风口11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新风口112与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形成于所述壳体110的同一侧面,且所述第二新风口112位于所述第一新风口111的上方。
所述风机组件130包括第二风机132,所述第二风机132设于所述第二风机腔124内。所述第二风机腔124与所述第一风机腔123完全隔开,所述第二风机腔124的进口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机腔124的出口与所述出风口115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二风机腔124的进口设于所述第二风机腔124的一侧壁,所述第二风机腔124的出口设于所述第二风机腔124的顶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设有第二进风口114,所述第二进风口114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110内形成有第二新风腔117和第二进风腔119,所述第二新风腔117与所述第二新风口112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腔119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14连通,且所述第二进风腔119连通所述第二新风腔117与所述第二风机腔124。
请参阅图7和图9,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四阀门175,所述第四阀门175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114。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五阀门143和第六阀门144,所述第五阀门143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新风口111,所述第六阀门144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112。具体地,所述第五阀门143和第六阀门144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处的新风管的和第二新风口112的新风管道内。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双管双吸新风模式、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
请参阅图7至图10,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处于双管双吸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141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导通,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导通,所述第三阀门174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3,所述第四阀门175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114,所述第五阀门143打开所述第一新风口111,所述第六阀门144打开所述第二新风口112;所述第一风机131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一新风口111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新风腔116、所述第一进风腔118、所述第一风机腔123流向所述出风口115,并由所述出风口115吹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132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二新风口112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新风腔117、所述第二进风腔119、所述第二风机腔124流向所述出风口115,并由所述出风口115吹至室内。
请参阅图11至图14,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处于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141隔断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隔断,所述第三阀门174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113,所述第四阀门175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114,所述第五阀门143打开所述第一新风口111,所述第六阀门144打开所述第二新风口112;所述第一风机131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进风腔118、所述第一风机腔123、所述第一新风腔116流向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吹向室外,所述第二风机132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二新风口112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新风腔117、所述第二进风腔119、所述第二风机腔124流向所述出风口115,并由所述出风口115吹至室内。
请参阅图15至图18,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处于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141将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出风口115导通,所述第二阀门142将所述第一新风腔116与所述第一进风腔118隔断,所述第三阀门174打开第一进风口113,所述第四阀门175打开所述第二进风口114,所述第五阀门143关闭所述第一新风口111,所述第六阀门144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112;所述第一风机131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风机腔123、所述净化模块150流向所述出风口115,并由所述出风口115吹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132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114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风机腔124、所述净化模块150流向所述出风口115,并由所述出风口115吹至室内。
再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10包括壳本体160、第一进风壳161、第二进风壳162、新风壳163及出风壳164。其中,所述壳本体160内形成有所述第一风机腔123和所述第二风机腔124,所述第一风机腔123与所述第二风机腔124呈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壳161和所述第二进风壳162分别设于所述壳本体160的相对两侧,第一进风口113和第二进风口114分别开设于第一进风壳161和第二进风壳162上;同时,第一进风腔118形成于所述第一进风壳161与壳本体160之间,第二进风腔119形成于所述第二进风壳162与壳本体160之间;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和所述第二新风口112均开设于所述新风壳163上。另外,所述第一新风腔116、所述第二新风腔117、所述过风通道120均形成于所述新风壳163的靠近所述壳本体160的一侧。所述出风壳164设于所述壳本体160的上方,所述出风壳164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出风口115,所述出风壳164内形成有所述出风风道125。
再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外壳170,所述外壳170设有安装口171、两室内进风口172及室内出风口173,所述壳体110设于所述外壳170内,所述第一新风口111和所述第二新风口112通过所述安装口171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13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14分别与两所述室内进风口172连通,所述出风口115与所述室内出风口173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门174和所述第四阀门175分别为设于两所述室内进风口172处的开关门。当开关门打开所述室内进风口172时,相当于打开了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13或第二进风口114;当开关门关闭所述室内进风口172时,相当于关闭了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13或第二进风口114。当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门174也可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处的开关门,所述第四阀门174也可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14处的开关门。
请参阅图19和图2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200,该空调室内机200包括空气处理装置100和空气温度调节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200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200或壁挂式空调室内机200,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可以设于所述空气温度调节装置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空气温度调节装置主要用于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不失一般性的,所述空气温度调节装置具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内设有换热器、风机组件130等。如此,该空调室内机200不仅具有空气处理功能,例如净化功能、新风功能等,还具有空气温度调节功能,例如制冷或制热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200和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200通过冷媒管相连通。该空调室内机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新风口、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新风腔、第一进风腔及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与所述出风口;
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机腔内;以及
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以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或者隔断;所述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导通,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第一新风腔隔断;或所述第二阀门用以将第一新风腔与第一进风腔隔断,并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第一新风腔导通;所述第三阀门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过风通道,所述第一阀门安装于所述过风通道内,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风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一风机腔的出口对接,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阀门安装于所述第二子通道内,用以将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导通或者隔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子通道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用以将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一新风腔导通,并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或所述第二阀门用以将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一新风腔隔断,并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导通。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导通,并且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风机腔隔断,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一新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新风腔、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入室内;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排污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隔断,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并且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风机腔导通,所述第三阀门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一新风腔流向所述第一新风口,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吹向室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净化模块沿上下方向呈层叠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包括过滤网模块、静电除尘模块、电解水模块、负离子模块或等离子模块。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所述第三阀门打开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风机腔、所述净化模块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二风机腔,所述第二风机腔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机腔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新风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且所述第二新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新风口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二新风腔和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新风腔与所述第二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腔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所述第二新风腔与所述第二风机腔;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五阀门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六阀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所述第三阀门打开第一进风口,所述第四阀门打开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五阀门关闭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六阀门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风机腔、所述净化模块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风机腔、所述净化模块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双管双吸新风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双吸新风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将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导通,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导通,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四阀门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五阀门打开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六阀门打开所述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一新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新风腔、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二新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新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风机腔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具有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
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处于双管一吸一排动态循环模式时,所述第一阀门隔断所述第一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一新风腔与所述第一进风腔隔断,所述第三阀门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四阀门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五阀门打开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六阀门打开所述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一风机腔、所述第一新风腔流向所述第一新风口,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吹向室外,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室外空气从所述第二新风口进入,依次经所述第二新风腔、所述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二风机腔流向所述出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至室内。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安装口、两室内进风口及室内出风口,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新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口通过所述安装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与两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
1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20.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相连通。
CN202021906563.4U 2020-09-03 2020-09-03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2511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6563.4U CN212511491U (zh) 2020-09-03 2020-09-03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6563.4U CN212511491U (zh) 2020-09-03 2020-09-03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1491U true CN212511491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5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06563.4U Active CN212511491U (zh) 2020-09-03 2020-09-03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1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2205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10360617A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2511467U (zh) 空气处理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2175153B1 (ko) 환기겸용 실내공기정화시스템
CN213514135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511491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644896B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3514133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135942A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863797U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CN21251149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0192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81972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529939B (zh) 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CN114183839A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32682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260429U (zh) 风管接头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2319913U (zh) 空调器
CN213237686U (zh) 一种中央烟道系统
CN213146849U (zh) 一种交叉热交换新风系统
CN115046276B (zh) 一种换气装置及空调器
CN211822704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3237684U (zh) 一种中央烟道系统
CN220062008U (zh) 吊顶式新风机
CN211625462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