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0363U -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0363U
CN219640363U CN202320668234.8U CN202320668234U CN219640363U CN 219640363 U CN219640363 U CN 219640363U CN 202320668234 U CN202320668234 U CN 202320668234U CN 219640363 U CN219640363 U CN 219640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b
centrifugal fan
heat exchang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682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682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0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0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0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第一离心风机,设于壳体内,设置成驱动气体流经第一换热腔,包括第一机壳,第一机壳包括连通的第一蜗壳主体和第一排风管;和第二离心风机,设于壳体内,设置成驱动气体流经第二换热腔,包括第二机壳,第二机壳包括连通的第二蜗壳主体和第二排风管;其中,第一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均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蜗壳主体与第二蜗壳主体之间具有安装空间,且第一排风管偏向第一蜗壳主体远离第二离心风机的一侧,第二排风管偏向第二蜗壳主体远离第一离心风机的一侧。本方案有利于减小空调器的体积,进而减小一体式空调器对装配空间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器领域,大多数空调器的采用内外机分离的结构形式,将室内换热器设置在室内机内,将室外换热器设置在室外机内,内外机分离的空调器安装复杂,并且需要在墙上打孔,破坏家装。少数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同时安装在一个壳体内的一体式空调器,风道设计复杂,导致空调器的体积较大,放置时占用室内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式空调器,有利于减小空调器的体积,进而减小一体式空调器对装配空间的需求。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第一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成驱动气体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离心风机包括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包括连通的第一蜗壳主体和第一排风管;和第二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成驱动气体流经所述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二离心风机包括第二机壳,所述第二机壳包括连通的第二蜗壳主体和第二排风管;其中,所述第一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均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蜗壳主体与所述第二蜗壳主体之间具有安装空间,且所述第一排风管偏向所述第一蜗壳主体远离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风管偏向所述第二蜗壳主体远离所述第一离心风机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采用两个卧式的离心风机对置的布局,将离心风机排风管靠近蜗舌一侧较大的空间都留在壳体中部位置,可留下空间安装压缩机等部件,使得一体式空调的结构可以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一体式空调器的体积,进而有利于降低一体式空调器所需的装配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管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反。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心风机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壁上;和/或,所述第一排风管与所述第二排风管分别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腔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沿所述壳体侧壁延伸形成L形的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一离心风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半包围结构内,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器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换热腔内设有第二换热器,沿所述第二换热腔的气流方向,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上游侧,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背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二进风口。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风管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排风管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的尺寸。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成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成与室外空间连通。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压缩机。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壳主体的轴向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的第一吸风口,两个所述第一吸风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具有过风空间;和/或,所述第二蜗壳主体的轴向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的第二吸风口,两个所述第二吸风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具有过风空间。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壳主体和所述第一排风管形成所述第一机壳的壳主体,所述第一机壳还包括从所述壳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侧面延伸的腔体隔板;所述腔体隔板与所述壳体配合,并与所述壳主体共同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包括沿所述第一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排布的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与所述第二子壳接合;所述腔体隔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设于所述第一子壳,所述第二子板设于所述第二子壳。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壳与所述第二子壳为分体式装配结构,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一子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子板与所述第二子壳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腔体隔板还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供所述第一换热腔内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换热腔内的结构连接。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腔体隔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条。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心风机还包括第一电机及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位于所述第一蜗壳主体内,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叶轮的上侧,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或,所述第二离心风机还包括第二电机及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位于所述第二蜗壳主体内,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二叶轮的上侧,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顶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省去顶壁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体式空调器制冷运行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一体式空调器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一体式空调器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离心风机的第一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11第一换热腔,12第二换热腔,121安装空间,13第一出风口,14第二出风口,15第一进风口,16第二进风口,17送风管接口,18排风管接口,191内侧进风隔板,192外侧进风隔板,193顶壁;
2第一离心风机,21第一机壳,210壳主体,211第一蜗壳主体,2111第一吸风口,212第一排风管,213第一子壳,2131第一连接凸起,2132插舌,2133连接柱,214第二子壳,2141插槽,2142连接凸耳,215腔体隔板,2151第一子板,2152第二子板,2153筋条,2154避让缺口,216第一风道,22第一叶轮,23第一电机;
3第二离心风机,31第二机壳,311第二蜗壳主体,3111第二吸风口,312第二排风管,313第二风道,32第二叶轮,33第二电机;
4第一换热器;
5第二换热器;
6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种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体式空调器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空调品类,弥补了分体式空调器无法适用的一些场景,为分体式、前装中央空调无法覆盖的场景提供了解决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体机方案通过对整机风道等布局的优化设计,使得一体机在空间上布局更加紧凑、合理,从而提升布局内的换热器体积以及换热效率,使得在同等机身体积下,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体机在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基础上可提升制冷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1、第一离心风机2和第二离心风机3。
对于离心风机,其机壳一般包括相连接的蜗壳主体和排风管。气流沿蜗壳主体的轴向进入蜗壳主体,然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排出蜗壳主体进入排风管内,沿着排风管排出。因此,排风管总是偏向蜗壳主体的一侧。
如图1和图4所示,壳体1内设有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第一换热腔11与第二换热腔12相互隔开。第一离心风机2设于壳体1内,第一离心风机2设置成驱动气体流经第一换热腔11,如图2所示。第一离心风机2包括第一机壳21,第一机壳21包括连通的第一蜗壳主体211和第一排风管212,气流经第一蜗壳主体211进入第一排风管212。第二离心风机3设于壳体1内,第二离心风机3设置成驱动气体流经第二换热腔12,如图2所示。第二离心风机3包括第二机壳31,第二机壳31包括连通的第二蜗壳主体311和第二排风管312,气流经第二蜗壳主体311进入第二排风管312。
其中,如图6所示,第一蜗壳主体211的中心轴线可以记为第一中心轴线,第一中心轴线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二蜗壳主体311的中心轴线可以记为第二中心轴线,第二中心轴线也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因此,第一蜗壳主体21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蜗壳主体311的中心轴线均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蜗壳主体211与第二蜗壳主体311之间具有安装空间121,如图1所示。并且,第一排风管212偏向第一蜗壳主体211远离第二离心风机3的一侧,第二排风管312偏向第二蜗壳主体311远离第一离心风机2的一侧,如图1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包括壳体1、第一离心风机2和第二离心风机3。壳体1内设有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第一换热腔11与第二换热腔12相互隔开。在一体式空调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中的一个为蒸发腔,通过对气体制冷输出冷空气;另一个为冷凝腔,通过对气体放热输出热空气。
第一离心风机2位于壳体1内,用于驱动气体进入第一换热腔11,并经第一换热腔11排出,使第一换热腔11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离心风机2可以位于第一换热腔11内,也可以位于第一换热腔11外,只要能够驱动气体流经第一换热腔11即可。第二离心风机3位于壳体1内,用于驱动气体进入第二换热腔12,并经第二换热腔12排出,使第二换热腔12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二离心风机3可以位于第二换热腔12内,也可以位于第二换热腔12外,只要能够驱动气体流经第二换热腔12即可。相较于贯流风机,离心风机的尺寸相对较小,有利于减小一体式空调器的体积。
第一离心风机2的第一机壳21包括第一蜗壳主体211和第一排风管212,第一排风管212偏向第一蜗壳主体211的一侧,大致沿着第一蜗壳主体211的切向延伸。流经第一换热腔11的气体沿第一蜗壳主体211的轴向进入第一蜗壳主体211内,然后沿着第一排风管212排出第一离心风机2。在第一排风管212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机壳21并非对称结构,第一排风管212所在的一侧占据空间相对较大,另一侧(即第一排风管212靠近蜗舌的一侧)则空出一部分空间。
第二离心风机3的第二机壳31包括第二蜗壳主体311和第二排风管312,第二排风管312偏向第二蜗壳主体311的一侧,大致沿着第二蜗壳主体311的切向延伸。流经第二换热腔12的气体沿第二蜗壳主体311的轴向进入第二蜗壳主体311内,然后沿着第二排风管312排出。在第二排风管312的宽度方向上,第二机壳31并非对称结构,第二排风管312所在的一侧占据空间相对较大,另一侧(即第二排风管312靠近蜗舌的一侧)则空出一部分空间。
其中,第一蜗壳主体211的中心轴线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则第一离心风机2为卧式的离心风机,有利于减小一体式空调器的高度,便于安装在房间吊顶内(如厨房吊顶内)。第二蜗壳主体311的中心轴线也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则第二离心风机3也是卧式的离心风机,也有利于减小一体式空调器的高度。
并且,第一蜗壳主体211与第二蜗壳主体311并未挨在一起,而是二者之间具有安装空间121,且第一排风管212偏向第一蜗壳主体211远离第二离心风机3的一侧,第二排风管312偏向第二蜗壳主体311远离第一离心风机2的一侧,因而两个卧式离心风机的排风管靠近蜗舌的外侧空出的空间都朝向壳体1的中间部位,可以与两个蜗壳主体210之间的安装空间121连为一体,形成更大的空间,可以用于安装压缩机6等结构,这有效提高了壳体1内空间的利用率,使得一体式空调的结构可以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减小一体式空调器的体积,有利于降低一体式空调器所需的装配空间。
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采用两个卧式的离心风机对置的布局,将离心风机排风管靠近蜗舌一侧较大的空间都留在壳体1中部位置,即:第一蜗壳主体211与第一排风管212合围出的空间朝向壳体1的中部,第二蜗壳主体311与第二排风管312合围出的空间朝向壳体1的中部。这样可留下较大的空间安装压缩机6等部件,使得一体式空调的结构可以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一体式空调器的体积,进而有利于降低一体式空调器所需的装配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压缩机6、节流装置、控制阀、电控板等结构。压缩机6、第一换热器4、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5依次通过管路首尾连接形成冷媒回路,可以实现制冷循环和/或制热循环。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一体式空调器的制冷剂为二氧化碳。
制冷剂采用二氧化碳,无毒、不燃、对大气无害,对生态环境友善,ODP(消耗臭氧潜能值)=0,GWP(全球变暖潜能值)=1。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呈长方体形状,壳体1的高度方向与厚度方向相一致。壳体1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排风管212、第二排风管312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壳体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换热腔11、第二换热腔12的排布方向相一致。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机壳21内设有第一风道216,第一风道216可以主要在第一蜗壳主体211内和第一排风管212内形成。第二机壳31内设有第二风道313,第二风道313可以主要在第二蜗壳主体311内和第二排风管312内形成。壳体1设有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第一出风口13与第一风道216连通,或者第一出风口13与第一排风管212连通。第二出风口14与第二风道313连通,或者第二出风口14与第二排风管312连通。第一出风口13与第二出风口14的出风方向相反。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出风口13与第二出风口14排出的气流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一体式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另一方面便于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分别对接相应的出风管道,避免两个出风管道相互干涉,也有利于缩短两个出风管道的长度。
第一出风口13处还可以设置送风管接口17,用于连接送风管道。第二出风口14处还可以设置排风管接口18,用于连接排风管道。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分别设于壳体1宽度方向上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如图1所示。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离心风机2与第二离心风机3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出风口13设置成与室内空间连通,第二出风口14设置成与室外空间连通。
如图1所示,第一蜗壳主体21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蜗壳主体311的中心轴线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第一排风管212沿壳体1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排风管312沿壳体1宽度方向的尺寸。
本方案中,第一出风口13与室内空间连通,则第一换热腔11为室内换热腔,第一离心风机2为室内侧风机。第二出风口14与室外空间连通,则第二换热腔12为室外换热腔,第二离心风机3为室外侧风机。
第一蜗壳主体21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蜗壳主体311的中心轴线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进一步保证第一蜗壳主体211和第二蜗壳主体311之间的安装空间121具有较大的沿壳体1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一排风管212和第二排风管312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能够进一步减少壳体1的长度尺寸。
第一排风管212沿壳体1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排风管312沿壳体1宽度方向的尺寸,即第一排风管212的长度大于第二排风管312的长度。第一排风管212相对较长,有利于减小室内出风噪音,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第二排风管312相对较短,便于气体快速排出,有利于提高室外排气效率。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换热腔11内设有第一换热器4。沿第一换热腔11的气流方向,第一换热器4位于第一离心风机2的上游侧;且第一换热器4沿壳体1侧壁延伸形成半包围结构,第一换热器4可以沿壳体1的未设置第一出风口13的侧壁设置,提高第一换热器4的换热面积。第一离心风机2至少部分位于半包围结构内,第一离心风机2和半包围结构在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离心风机2和半包围结构在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也是至少部分重叠,使结构更加紧凑。壳体1对应第一换热器4设有第一进风口15。第一换热器4可以在壳体1的高度方向上从壳体1的底壁延伸到顶壁193。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换热腔12内设有第二换热器5。沿第二换热腔12的气流方向,第二换热器5位于第二离心风机3的上游侧。第二换热器5与第二离心风机3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排布,第二换热器5位于第二离心风机3背离第二出风口14的一侧。壳体1对应第二换热器5设有第二进风口16。第二换热器5可以在壳体1的高度方向上从壳体1的底壁延伸到顶壁193。
换言之,第一换热器4大致呈L形结构,环绕第一风道216设置,这样有利于增加第一换热器4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对室内空气的换热效果。
而第二换热器5大致呈直板状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第二离心风机3远离第二出风口14一侧的空间;也可以将第二离心风机3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紧贴着壳体1边缘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安装空间121的大小,便于在安装空间121内合理布置压缩机6等部件。
相应地,第一进风口15布置在壳体1相邻的两个板面上,大致呈L形。第二进风口16大致呈长条形,与第一出风口13布置在壳体1的同一板面上。第一出风口13与第二进风口16之间可以间隔一定距离,以尽可能降低第一出风口13排出的气流与第二进风口16吸入的气流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5的厚度大于第一换热器4的厚度,如图1所示。
这样有利于提高第二换热器5的换热效率,尤其对于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一体式空调器,更有利于提升其换热能力。由于第一排风管212的长度大于第二排风管312的长度,第二离心风机3远离第二出风口14一侧有更大的空间容纳厚度更大的第二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5可以由多排换热管并列设置来增加其厚度。采用直板状的较厚的第二换热器5能够减少第二换热器5热量从第二进风口16扩散,影响室内温度,也有利于对集中的多排换热管施加冷凝水散热。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内设有内侧进风隔板191和外侧进风隔板192。第一换热器4连接于内侧进风隔板191,内侧进风隔板191可以使第一进风口15进入第一换热腔11的气流尽可能流向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连接于外侧进风隔板192,外侧进风隔板192可以使第二进风口16进入第二换热腔12的气流尽可能流向第二换热器5。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安装空间121内设有压缩机6,如图1所示。
在一个示例中,压缩机6为立体的压缩机6,如图3和图4所示。
在一个示例中,安装空间121位于第二换热腔12内,如图1所示。这样可以利用第二换热腔12内的气流对压缩机6进行风冷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压缩机6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蜗壳主体211的轴向两端均设有与第一换热腔11连通的第一吸风口2111。两个第一吸风口2111分别与壳体1的顶壁193和底壁之间具有过风空间。
这样,第一离心风机2大致位于壳体1和第一换热器4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如图6所示,实现了双侧吸风。相对于单侧吸风设计,双侧吸风设计可以将第一换热器4与第一吸风口2111之间的距离减少近一半。以一体式空调器制冷运行为例,双侧吸风设计使得第一离心风机2轴向两侧的冷气都可以及时被带走;而单侧吸风设计,在离心风机轴向另一侧(非吸风侧)的冷气则无法及时被带走,会造成第一换热器4换热不均匀,降低换热效率。而第一离心风机2采用双侧吸风方式,可以明显改善上述情况,有利于第一换热器4换热均匀,进而提高第一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且可以将第一换热器4与第一离心风机2之间的空间适当减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整机尺寸。位于上方的第一吸风口2111与壳体1的顶壁193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位于下方的第一吸风口2111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同理,如图6所示,第二蜗壳主体311的轴向两端均设有与第二换热腔12连通的第二吸风口3111,两个第二吸风口3111分别与壳体1的顶壁193和底壁之间具有过风空间。
第二离心风机3大致位于壳体1和第二换热器5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如图6所示,实现了双侧吸风。相对于单侧吸风设计,双侧吸风设计可以将第二换热器5与第二吸风口3111之间的距离减少近一半。以一体式空调器制冷运行为例,双侧吸风设计使得第二离心风机3轴向两侧的热气都可以及时被带走;而单侧吸风设计,在离心风机轴向另一侧(非吸风侧)的热气则无法及时被带走,会造成第二换热器5换热不均匀,降低换热效率。而第二离心风机3采用双侧吸风方式,可以明显改善上述情况,有利于第二换热器5换热均匀,进而提高第二换热器5的换热效率;且可以将第二换热器5与第二离心风机3之间的空间适当减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整机尺寸。位于上方的第二吸风口3111与壳体1的顶壁193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位于下方的第二吸风口3111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机壳21设有第一连接凸起2131,第一连接凸起2131与壳体1的顶壁193或底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凸起2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凸起2131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将第一机壳21固定在壳体1的顶壁193或底壁。当然,第一机壳21也可以上下两端均设置第一连接凸起2131,使第一机壳21与壳体1的顶壁193和底壁均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凸起2131上可以设置连接孔,便于与壳体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至少部分第一连接凸起2131上还可以设定位凸起,便于与壳体1定位。
第二机壳31设有第二连接凸起(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凸起与壳体1的顶壁193或底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凸起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将第二机壳31固定在壳体1的顶壁193或底壁。当然,第二机壳31也可以上下两端均设置第二连接凸起,使第二机壳31与壳体1的顶壁193和底壁均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凸起上可以设置连接孔,便于与壳体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至少部分第二连接凸起上还可以设定位凸起,便于与壳体1定位。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蜗壳主体211和第一排风管212形成第一机壳21的壳主体210。第一机壳21还包括从壳主体210的的靠近第二离心风机3的侧面延伸的腔体隔板215,如图3和图5所示。腔体隔板215与壳体1配合例如密封配合,并与壳主体210共同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
现有的一体式空调器,都是利用单独设置的腔体隔板215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开来。这样,腔体隔板215本身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腔体隔板215两侧的部件(如风机)与腔体隔板215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间隙。
而本方案,将腔体隔板215至少部分集成在第一机壳21上,利用腔体隔板215与第一机壳21的部分共同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这样可以减少腔体隔板215本身占用的空间,也可以省去腔体隔板215两侧的部件与腔体隔板215之间的间隙,因而可以明显减小壳体1尺寸,可以使壳体1尺寸缩小大约5%至10%。
当腔体隔板215完全集成在第一机壳21上时,可以直接省去腔体隔板215零件,从而也可以简化一体式空调器的装配工序。
比如:腔体隔板215设于第一蜗壳主体211和第一排风管212,腔体隔板215与第一蜗壳主体211以及第一排风管212共同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
换言之,腔体隔板215可以沿着第一排风管212和第一蜗壳主体211靠近第二离心风机3一直沿壳体1宽度方向延伸,直至与壳体1的侧壁配合,并且沿壳体1高度方向延伸,直至与壳体1的顶壁193和底壁配合,即可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
其中,腔体隔板215可以完全设于第一机壳21的壳主体210上,与壳主体210集成为一体化结构。这样可以完全省去相关设计中单独设置的腔体隔板215这个零件,还可以简化一体式空调器的装配工序,也有利于简化第一换热腔11与第二换热腔12之间的密封结构。
或者,腔体隔板215也可以部分设于第一机壳21上,而腔体隔板215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机壳21与壳体1侧壁之间的部分)单独设置,并与设于壳主体210上的部分连接例如密封连接。该方案也有利于减小一体式空调器的尺寸,但需要增加腔体隔板215两部分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密封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腔体隔板215也可以至少部分设于第二机壳31上。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壳主体210包括沿第一蜗壳主体211的中心轴线排布的第一子壳213和第二子壳214。第一子壳213与第二子壳214接合(比如合围出第一风道216)。腔体隔板215包括第一子板2151和第二子板2152,第一子板2151设于第一子壳213,第二子板2152设于第二子壳214。
其中,第一子壳213与第二子壳214为分体式装配结构,第一子板2151与第一子壳213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子板2152与第二子壳214为一体式结构。
由于第一蜗壳主体211并未接触壳体1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与第一出风口13相反的一端),故而第一子板2151、第二子板2152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并非均匀一致,在第一蜗壳主体211与壳体1之间的部分相对较宽,而在第一蜗壳主体211、第一排风管212正上方和正下方的部分则相对较窄。
本方案将第一机壳21分成第一子壳213、第二子壳214上下两部分。相应地,腔体隔板215也分为第一子板2151、第二子板2152两部分。第一子板2151设置在第一子壳213上,第二子板2152设置第二子壳214上。第一子板2151、第一子壳213、第二子板2152、第二子壳214共同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换热腔11和第二换热腔12。
本方案可以简化第一子壳213、第二子壳214各自的结构,便于第一子壳213、第二子壳214各自加工成型,便于风机安装,也便于根据需要合理设计第一子板2151、第二子板2152的结构。
其中,可以在第一子壳213上设置上述第一连接凸起2131,使第一机壳21固定于壳体1的顶壁193。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子壳213与第二子壳214中的一者设有插舌2132,另一者设有插槽2141,插舌2132与插槽2141插接配合。
插舌2132与插槽2141的配合,可以对第一子壳213与第二子壳214之间的装配起到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有利于提高第一子壳213与第二子壳214的装配效率。
其中,插舌21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插舌2132沿第一子壳213的周向间隔设置。插槽2141的数量与插舌213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子壳213与第二子壳214中的一者设有连接柱2133,另一者设有连接凸耳2142,连接柱2133与连接凸耳214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连接柱2133与连接凸耳2142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第一子壳213与第二子壳214的固定连接,固定牢靠。
其中,连接柱213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柱2133沿第一子壳213的周向间隔设置,连接凸耳2142的数量与连接柱213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进一步,上述插舌2132与连接柱2133可以交错设置,上述插槽2141与连接凸耳2142可以交错设置。
第一子壳213与第二子壳214还可以采用止口配合,以提高风道的密封性。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腔体隔板215还设有避让缺口2154,如图5所示,避让缺口2154供第一换热腔11内的结构与第二换热腔12内的结构连接。
由于一体式空调器的压缩机6、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节流装置、控制阀等部件需要通过管路连接,有些部件还需要通过线路连接,而这些部件一部分位于第一换热腔11内,一部分位于第二换热腔12内,故而在第一子壳213和/或第二子壳214上开设避让缺口2154,可以满足第一换热腔11、第二换热腔12内零部件的管路连接、线路连接等连接需求。
当然,装配完成后,避让缺口2154处会设置相应的密封结构,以防止避让缺口2154处漏风,保证第一换热腔11与第二换热腔12的可靠分离。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腔体隔板215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条2153,如图5所示。
筋条2153可以用于增加腔体隔板215与密封结构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换热腔11与第二换热腔12的密封性。筋条2153也可以提高腔体隔板215的强度。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离心风机2还包括第一电机23及与第一电机23连接的第一叶轮22,第一叶轮22位于第一蜗壳主体211内,第一电机23位于第一叶轮22的上侧,并固定于壳体1的顶壁193。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二离心风机3还包括第二电机33及与第二电机33连接的第二叶轮32,第二叶轮32位于第二蜗壳主体311内,第二电机33位于第二叶轮32的上侧,并固定于壳体1的顶壁193。
第一离心风机2采用电机置顶的布置方式,可以减少第一电机23对第一蜗壳主体211吸风的干扰。
第二离心风机3采用电机置顶的布置方式,可以减少第二电机33对第二蜗壳主体311吸风的干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器,基于二氧化碳制冷剂一体机设计,布局风道与换热系统,可使一体机布局更紧凑,减少机身尺寸,提供更大换热器尺寸空间,同体积下较传统制冷剂系统增大换热能力50%以上的制冷能力;同时设计腔体隔板与内侧风道一体化设计,减少了整机尺寸,为换热器提供更多放置空间;相对于一般单侧吸风离心风机,本申请实施例的双侧吸风风道,设计位置在机身厚度方向及换热器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两个吸风口可更高效均匀地吸收风道冷/热腔体内的气流,吸风缝补均匀合理,有利于提升换热均匀性从而提升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实用新型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实用新型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实用新型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16)

1.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
第一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成驱动气体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离心风机包括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包括连通的第一蜗壳主体和第一排风管;和
第二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成驱动气体流经所述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二离心风机包括第二机壳,所述第二机壳包括连通的第二蜗壳主体和第二排风管;
其中,所述第一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均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蜗壳主体与所述第二蜗壳主体之间具有安装空间,且所述第一排风管偏向所述第一蜗壳主体远离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风管偏向所述第二蜗壳主体远离所述第一离心风机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管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心风机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壁上;和/或
所述第一排风管与所述第二排风管分别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4.根据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腔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沿所述壳体侧壁延伸形成L形的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一离心风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半包围结构内,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器设有第一进风口;
所述第二换热腔内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背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第二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风管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排风管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成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成与室外空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压缩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蜗壳主体的轴向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的第一吸风口,两个所述第一吸风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具有过风空间;和/或
所述第二蜗壳主体的轴向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的第二吸风口,两个所述第二吸风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具有过风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蜗壳主体和所述第一排风管形成所述第一机壳的壳主体,所述第一机壳还包括从所述壳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侧面延伸的腔体隔板;所述腔体隔板与所述壳体配合,并与所述壳主体共同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主体包括沿所述第一蜗壳主体的中心轴线排布的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与所述第二子壳接合;
所述腔体隔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设于所述第一子壳,所述第二子板设于所述第二子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壳与所述第二子壳为分体式装配结构,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一子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子板与所述第二子壳为一体式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隔板还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供所述第一换热腔内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换热腔内的结构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隔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条。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心风机还包括第一电机及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位于所述第一蜗壳主体内,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叶轮的上侧,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和/或
所述第二离心风机还包括第二电机及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位于所述第二蜗壳主体内,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二叶轮的上侧,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顶壁。
CN202320668234.8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Active CN219640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8234.8U CN219640363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8234.8U CN219640363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0363U true CN219640363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68234.8U Active CN219640363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0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59686A1 (en) Ventilator
JP3327082B2 (ja)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KR10082602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19640363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CN219640362U (zh) 风机机壳、风机和一体式空调器
CN2159828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598293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CN20985720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640359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19014416U (zh) 空调烟机
CN219572081U (zh) 空调器
CN217464650U (zh) 用于风管机的室内机及风管机
CN219640350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6814584U (zh) 一种换热机构及其空调器
CN219243753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6592081U (zh) 新风除湿系统
CN220017534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19775874U (zh) 一种风管机
CN221005233U (zh) 风管式空调的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CN217844263U (zh) 移动空调
CN21557083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785318U (zh) 室内空调机
CN220624200U (zh) 风管式空调机及空调器
CN219572101U (zh) 一种整体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