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5874U - 一种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75874U CN219775874U CN202320375893.2U CN202320375893U CN219775874U CN 219775874 U CN219775874 U CN 219775874U CN 202320375893 U CN202320375893 U CN 202320375893U CN 219775874 U CN219775874 U CN 2197758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reading
- cavity
- slit
- opening
- wire pa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形成有壳体腔;换热器,设于壳体腔的内部,换热器用于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换热风机,用于驱动室内的空气循环;隔板,设于壳体腔,隔板将壳体腔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传感器线,传感器线位于第一腔和第二腔中;过线口,贯穿于隔板上,过线口上形成有开放部,传感器线从第一腔穿过过线口进入第二腔;第一限位部,设于隔板上且位于过线口的一侧;密封件,设于过线口处以对过线口的面积进行限制,密封件上形成有穿线缝隙和第二限位部;穿线缝隙与过线口连通,传感器线从穿线缝隙处穿过以完成装配;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卡接以限制密封件在隔板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本方案提高了线缆专配效率,防止密封件从隔板上脱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风管机可以安装在室内天花板的吊顶上,不占用室内空间,且经过合理的风道规划,可使得室内地出风点更均匀,位于上方的出风口还能有效防止出风吹至人的身体上,因此风管机在办公场景中越来越受到欢迎。提高风管机的生产效率可以满足市场对风管机的需求量。
在装配风管机的过程中,一些线缆(例如传感器线,水泵线等)需要在风管机内部的吸风腔和送风腔之间进行穿接,现有技术中将穿接线缆的孔设置在送风腔和出风腔之间的隔板的中部,在对线缆进行穿接时需要将线缆和孔对齐才能穿过,生产装配效率较低。
此外,设置在过线孔处防止风量损失的密封件也容易在穿线的过程中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风管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两个侧板;顶板、底板以及两个侧板围成有壳体腔,壳体腔用以容纳风管机的其他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包括隔板,隔板将壳体腔分割为第一腔和第二腔;在壳体腔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用于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上形成有通孔,通孔贯穿地设置在主体部上,第一腔可以通过通孔与第二腔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包括主体部和端部,主体部呈矩形的板状,端部为沿着主体部的边缘向主体部一侧弯折的弯折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弯折结构包括位于主体部上端的上弯折板、位于主体部下端的下弯折板、位于主体部左端的左弯折板以及位于主体部右端的右弯折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这些弯折板上设置有连接结构,这些连接结构使得隔板连接在壳体腔的内壁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还包括换热风机,换热风机主要设置在第一腔中,换热风机包括蜗壳以及换热风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管机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腔中且位于换热风机的一侧,驱动电机驱动换热风扇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蜗壳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蜗壳的内部形成有蜗壳腔,换热风扇设置在蜗壳腔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上形成有蜗壳吸风口和蜗壳排风口,所述蜗壳吸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蜗壳排风口位于所述通孔处或所述蜗壳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蜗壳上沿着蜗壳的周围形成有突起的连接片,蜗壳通过连接片连接在通孔的边缘,所述蜗壳在沿着所述通孔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通孔,因此蜗壳本身对通孔起到了密封作用,使得风不能从通孔与蜗壳之间的缝隙。
在生产装配风管机的过程中,在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需要进行线缆的穿接,因此在隔板上还设置有过线口;在生产装配的过程中,将线缆穿过封闭型的过线口(即在过线口的径向方向上过线口不与环境连通)时,须将线缆与过线口进行对齐,对齐动作降低了生产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过线口配置为开放型的,即具有开放部,开放部为过线口上沿着过线口的径向方向与环境连通的部分。
将线缆穿过开放型的过线口的时候,可将线缆直接从过线口的开放部滑入过线口,省去了对齐过线口的动作,提高了装配线缆的效率。
第一腔和第二腔通过过线口连通,并且线缆穿过过线口的时候,线缆在过线口径向上的横截面积小于过线口在过线口径向上的横截面积,因此,线缆与过线口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会导致从第二腔进入第一腔中风量的流失,使从第一腔释放至室内的风量减小。
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过线口处还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的材质为橡胶材质以增大密封件与隔板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密封件滑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包括基座和穿线部,穿线部在隔板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基座在隔板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穿线部的厚度小于基座的厚度使得进行穿线时,线缆在穿线部的阻力小,更方便于穿线动作的进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上设置有连接部,基座通过连接部连接在隔板上的过线口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隔板上过线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搭接,密封件可稳固地限制在过线口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穿线部上设置有穿线缝隙,穿线缝隙为开放型的缝隙,穿线缝隙在沿着过线口径向的方向上与环境联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安装在过线口处,其中,连接部连接在隔板上,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搭,穿线部与过线口对应,穿线缝隙与部分过过线口重合。
将线缆在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进行穿接时,线缆可直接从穿线缝隙滑入至过线口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密封件上设置限位部可限制密封件在隔板上的相对滑动,有效防止在穿线时线缆带动密封件使得线缆脱落。
附图说明:
说明书可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原理进一步地说明,使技术方案得到更清楚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风管机拆除顶板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换热换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风管机内部空间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隔板的立体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过线口和第一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密封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密封件和隔板的拆分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密封件和隔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风管机;
100壳体,110顶板,120底板,121第一底板,122第二底板,130侧板,131第一侧板,132第二侧板,140进风口,150出风口,160壳体腔,161第一腔,162第二腔;
200换热风机,210蜗壳,211第一壳,211a排风部,211b连接片,211c第一吸风部,212第二壳,212a第二吸风部,220换热风扇,230蜗壳吸风口,240蜗壳排风口;
300隔板,310主体部,320端部,321上弯折板,322下弯折板,323左弯折板324右弯折板,330过线口,331开放部,332封闭部,340第一限位部,350通孔;
400密封件,410基座,411连接部,412第二限位部,413第一基座端,414第二基座端,415第三基座端,420穿线部,421穿线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合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合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空调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如图1至1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管机1,风管机1包括壳体100。
壳体100上形成有进风口140,在进风口140处设置有过滤件,过滤件用于过滤从进风口140进入风管机1中的空气中的杂质,室内的空气可从进风口140进入风管机1内部;壳体100上还形成有出风口150,由进风口140进入风管机1内部的空气从出风口150释放至室内。
壳体100的外观为立方体,其上部设置有顶板110,其侧部设有侧板130,侧板130第一侧板131和第二侧板132,以及壳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20,底板120包括第一底板121和第二底板122;壳体100的顶板110、侧板130以及底板120围成有壳体腔160。
壳体腔160的内部沿着左右方向上设置有隔板300,隔板300将壳体腔160分割为第一腔161以及第二腔162,其中,第一腔161位于第二腔162的后方,第一腔161与进风口140连通,第二腔162与出风口15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00为矩形的板状,隔板300包括主体部310和端部320,隔板300上设置有通孔350,通孔350设置在主体部310上,第一腔161和第二腔162通过通孔35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00的端部320形成为弯折板,该弯折板弯折结构包括沿着主体部310上端向一侧弯折的上弯折板321、沿着主体部310下端向一侧弯折的下弯折板322,沿着主体部310左端向一侧弯折的左弯折板323以及沿着主体部310右端向一侧弯折的右弯折板324,所有弯折板与主体部310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
在本实施例中,弯折板弯折结构上设置有螺接孔,在底板120、顶板110以及侧板130上设置有螺接孔,通过这些螺接孔,上弯折板321与顶板110连接,下弯折板322与第二底板122连接,左弯折板323与第一侧板131连接,右弯折板324与第二侧板132连接,从而使得隔板300固定连接在壳体腔160内部,并将壳体腔160分割为第一腔161和第二腔162。
在第一腔161中安装有换热风机200和驱动换热风机200转动的驱动电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换热风机200设置在第一腔161中,驱动电机位于换热风机200之间,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换热风机200相连。
换热风机200包括蜗壳210,蜗壳210包括第一壳211和第二壳212,第一壳211与第二壳212之间形成有蜗壳腔,在蜗壳210上还形成有蜗壳排风口240和蜗壳吸风口230,蜗壳腔通过蜗壳吸风口230与第一腔161连通,蜗壳腔通过蜗壳排风口240与第二腔162连通,蜗壳排风口240与蜗壳吸风口230通过蜗壳腔连通。
因此,空气从进风口140进入第一腔161,继而由蜗壳吸风口230进入蜗壳腔经由蜗壳排风口240排放至第二腔162,在第二腔162中的空气由出风口150释放至室内。
第一壳211上沿着第一壳211的周围形成有突起的连接片211b,连接片211b沿着第一壳211外表面向周围突出形成,在连接片211b的两侧形成有排风部211a与第一吸风部211c,连接片211b与排风部211a与第一吸风部211c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以增大连接片211b在第一壳211上的连接强度。
排风部211a上形成有蜗壳排风口240,蜗壳排风口240位于通孔350处或蜗壳的一部分穿过通孔350以使排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
第一吸风部211c形成为拱形,其下端呈拱形的开口。
在连接片211b上设置有螺接孔以使第一壳211可通过这些螺接孔与隔板300固定连接;第一壳211通过连接片211b连接在隔板300上,排风部211a位于第二腔162,第一吸风部211c位于第一腔16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212上设置有第二吸风部212a,第二吸风部212a的上端呈拱形的开口。
在第一吸风部211c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壳连接部,在第二吸风部212a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壳连接部,第一壳211与第二壳212通过第一壳连接部与第二壳连接部连接,第一吸风部211c与第二吸风部212a对应连接并形成蜗壳吸风口230。
蜗壳吸风口230位于第一腔中。
蜗壳210在沿着所述通孔350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通孔350。
换热风机200还包括换热风扇220,换热风扇220设置在蜗壳腔内部。
在生产装配风管机1的工艺中,涉及到线路在不同部件之间的穿接,从第一腔161到第二腔162之间设置有穿接的传感器线,为了使得传感器线能在第一腔161和第二腔162之间穿接(如传感器线从第一腔穿过过线口330进入第二腔162),在隔板300上设置有过线口330,风管机1内部的传感器线可通过此过线口330实现在不同第一腔161和第二腔162之间的穿接。
现有技术通过在隔板300的主体部310的中间开孔形成过线口,然而在主体部310的中间形成的过线口是封闭型的,即在孔的径向方向上都是不与环境连通的,使用封闭型的过线口需要将传感器线与过线口对齐,这将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隔板300的端部320设置有开放型的过线口330(以下″过线口″均指开放型的过线口),过线口330贯穿于隔板300上,且过线口330在部分的径向方向上与环境连通,这些过线口330上在径向方向上与环境连通的部分称为开放部331,在过线口330上开放部以外的部分为封闭部33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开放型的过线口330设置在隔板300的左端,过线口330位于左弯折板323的中部并将左弯折板323分为两部分。
过线口330的数量可根据工艺需求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过线口330相邻地设置在隔板300的左端,过线口330的开放部331朝向远离隔板300的方向。
在穿线的过程时,传感器线可直接沿着隔板300的端部320从开放部331滑入过线口330并限制在封闭部332,相比于全封闭型的过线口而言,具有开放部331的过线口可提高穿线的效率。
另一方面,传感器线往往不会将过线口330完全占据,因此在线缆与过线口330之间往往会留有间隙,这些间隙将会导致第一腔161的风量回流,使释放至室内的空气量减小。所以在过线口330处设置密封件400可有效防止风量损失。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400的材质为橡胶,密封件400对过线口330的面积进行限制。
密封件400包括穿线部420和基座410,穿线部420在隔板300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基座410在所述隔板300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这使得线缆在穿线部的阻力小,更方便于穿线动作的进行。
基座410包括第一基座端413,位于第一基座端413两侧相对设置的第二基座端414,基座410还包括第三基座端415。
在基座410的中部形成有与过线口330相配搭的基座410孔,基座410孔形成为开放型的孔,基座410孔的开放部位于第三基座端415,
穿线部420设置在基座410孔的位置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穿线部420形成为片状且形状与基座410孔相同以贴合基座410孔的边缘,在穿线部420上形成有穿线缝隙421,穿线缝隙421贯穿于穿线部420,且在过线孔的径向方向上穿线缝隙421与环境连通;在生产装配时,传感器线经由穿线缝隙421在第一腔161和第二腔162之间进行穿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穿线缝隙421包括与顶板110垂直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以及与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垂直并相交的第三缝隙。
第一缝隙与第二缝隙相互平行。
第三缝隙将第一缝隙分为位于第三缝隙两侧的两部分。
第三缝隙将第二缝隙分为位于第三缝隙两侧的两部分。
当进行穿线操作时,穿线部420位于第一缝隙、第二缝隙以及第三缝隙之间的部分可沿着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朝穿线部420法线的方向进行扭动,以对正在穿接的线缆进行避让,使得线缆更容易进入穿线部420。
基座410的端部320形成有连接部4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部411形成为连接槽,该连接槽位于第一基座端413以及第二基座端414,且位于第一基座端413的连接槽与位于第二基座端414的连接槽连通,密封件400可通过该连接槽卡接在隔板300的过线口330处,并且通过连接槽与隔板300之间的摩擦力可防止密封件400与隔板300之间的相对滑动。
隔板30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40,密封件40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12,通过第一限位部340与第二限位部412的配搭,可进一步加强密封件400在隔板300上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在穿线的过程中,密封件400因为线缆的带动而从隔板300上脱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40形成为限位卡爪,限位卡爪设置在过线口330一侧,第二限位部412形成为限位卡槽,限位卡槽设置在基座410上,限位卡爪卡接在限位卡槽中并限制密封件400在隔板300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
在装配线缆的工艺中使用没有开放部的过线口,会存在将线缆与过咸口有对齐的动作,这将降低装配效率,在本申请提供的开放型的过线口可使得线缆从隔板的端部直接滑入过线口,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设置在过线口上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隔板上的第二限位部对密封件起到位置限制的作用,防止在装配线缆的过程中因线缆带动密封件而导致的密封件掉落现象。
Claims (10)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顶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壳体腔;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腔的内部,所述换热器用于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换热风机,用于驱动室内的空气循环;
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腔分为第一腔和第二腔;
传感器线,所述传感器线位于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中;
过线口,贯穿于所述隔板上,所述过线口上形成有开放部,所述开放部为所述过线口上沿着所述过线口的径向方向与环境连通的部分,所述传感器线从所述第一腔穿过所述过线口进入所述第二腔;
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且位于所述过线口的一侧;
密封件,设置在所述过线口处以对所述过线口的面积进行限制,所述密封件上形成有穿线缝隙和第二限位部;
所述穿线缝隙与所述过线口连通,所述传感器线从所述穿线缝隙处穿过以完成装配;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接以限制所述密封件在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上形成有连接部,所述密封件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过线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基座和穿线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穿线缝隙设置在所述穿线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缝隙贯穿于所述穿线部,且在所述过线口的部分径向方向上所述穿线缝隙与环境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上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端部,所述端部包括形成为弯折板弯折结构的上弯折板、下弯折板、左弯折板和右弯折板,所述隔板通过设置在所述端部的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壳体腔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风机包括蜗壳,在所述蜗壳上沿着蜗壳的周围形成有突起的连接片,所述蜗壳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通孔的边缘,所述蜗壳在沿着所述通孔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上形成有蜗壳吸风口和蜗壳排风口,所述蜗壳吸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蜗壳排风口位于所述通孔处或所述蜗壳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以使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缝隙包括与所述顶板垂直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以及与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垂直相交的第三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当进行穿线操作时,所述穿线部位于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以及所述第三缝隙之间的部分可沿着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朝所述穿线部的法线方向进行扭动,以避让所述传感器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75893.2U CN219775874U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一种风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75893.2U CN219775874U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一种风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75874U true CN219775874U (zh) | 2023-09-29 |
Family
ID=8813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75893.2U Active CN219775874U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一种风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75874U (zh) |
-
2023
- 2023-03-02 CN CN202320375893.2U patent/CN2197758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775874U (zh) | 一种风管机 | |
CN217785317U (zh) | 室内空调机 | |
CN21768538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80884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76541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27282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3395616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815448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37961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949438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837961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37962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84629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570831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7785318U (zh) | 室内空调机 | |
CN22132459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832047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765398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95247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32459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95324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0817902U (zh) | 挂式空调 | |
CN21773736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09880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559962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