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382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85382U CN217685382U CN202221972803.XU CN202221972803U CN217685382U CN 217685382 U CN217685382 U CN 217685382U CN 202221972803 U CN202221972803 U CN 202221972803U CN 217685382 U CN217685382 U CN 2176853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sh air
- air
- indoor
- air outlet
- fre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第一新风模块、第二新风模块以及电器盒;机壳上形成有室内出风口,机壳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分别位于室内出风口的两侧;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机壳内,第一新风模块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新风出风口的第一新风风道,第一新风模块上连接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一新风进风管,从第一新风进风管进入的新风流入第一新风风道内,最终从第一新风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和/或室内出风口的方向,与室内出风口流出的室内风混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挂机的新风出风口不明显,新风与室内风未形成交叉混风,导致室内温度出现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挂机尺寸较小,设置有单模块新风新风量小,送风范围窄,新风在室内扩散速度慢。新风的可感受效果差,用户开启新风功能后,难以直观的感受到新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在机壳内设置有两个新风模块,两个新风模块分别设置于机壳内的换热器的两端,且两个新风模块上独立连接有新风进风管,在室内出风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一新风模块的第一新风出风口和连通第二新风模块的第二新风出风口,在室内出风口处设置的导风板将室内风导流至第一新风出风口和/或第二新风出风口的方向,与第一新风出风口和/或第二新风出风口输出的新风混合后流向室内空间。通过设置两个新风模块,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是开启一个新风模块还是两个新风模块,可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用户体验。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新风出风口,新风可视化效果好。
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第一新风模块、第二新风模块以及电器盒;机壳上形成有室内出风口,机壳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分别位于室内出风口的两侧;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机壳内,第一新风模块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新风出风口的第一新风风道,第一新风模块上连接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一新风进风管,从第一新风进风管进入的新风流入第一新风风道内,最终从第一新风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和/或室内出风口的方向,与室内出风口流出的室内风混合;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机壳内,第二新风模块上设置有与第二新风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二新风风道,第二新风模块上连接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二新风进风管,从第二新风进风管流入的新风流入第二新风风道内,最终从第二新风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和/或室内出风口的方向,与室内出风口流出的室内风混合;电器盒设置于第一新风模块或第二新风模块的顶部。
本申请在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设置有分别连接有新风进风管的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的两侧,在机壳上设置有位于室内出风口的两侧的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连通第一新风模块的第一新风风道,第二新风出风口连通第二新风模块的第二新风风道,第一新风出风口处和第二新风出风口输出的新风流入室内空间和/或室内出风口的方向,与室内风混合输出后流入室内空间,室内出风口处设置的导风板将室内风导流至第一新风出风口和/或第二新风出风口的方向,使得室内风与新风进行混合。通过设置两个新风模块,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是开启一个新风模块还是两个新风模块,可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用户体验。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新风出风口,新风可视化效果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新风模块上设置有与第一新风进风管相连通的第一新风进风口,第一新风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滑动挡板和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第一滑动挡板运动,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新风进风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新风模块上设置有与第二新风进风管相连通的第二新风进风口,第二新风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滑动挡板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第二滑动挡板运动,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新风进风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新风出风口处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导风装置,第二新风出风口处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导风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轮和连接于第一导风轮的第一出风组件,第一导风轮上连接有第一导风电机,第一导风电机驱动第一导风轮转动带动第一出风组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装置包括第二导风轮和连接于第二导风轮的第二出风组件,第二导风轮上连接有第二导风电机,第二导风电机驱动第二导风轮转动带动第二出风组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设置于机壳的后侧,电器盒、第一新风模块或第二新风模块卡合在固定底座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底座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向靠近机壳的前侧的方向延伸,电器盒的顶部连接于连接部和机壳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新风进风管和第二新风进风管的开口端位于机壳上设置第一新风模块或第二新风模块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用于向室内空间和/或第一新风出风口或第二新风出风口的方向导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电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出风口、第二新风出风口和室内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连接于室内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1;
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2;
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1;
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滑动挡板和第二步进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连接于新风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机壳1;面板11;顶板12;室内进风口12a;侧板13;底板14;室内出风口14a;第一新风出风口14b;第二新风出风口14c;第一导风轮14d;第一出风组件14e;第二导风轮14f;第二出风组件14g;底座15;轴孔15a;第一新风模块2;第一新风外壳21;第一新风风道22;第一新风出口23;第一新风进风口24;第一新风进风管25;第一滑动挡板26;第一步进电机27;第二新风模块3;第二新风外壳31;第二新风风道32;第二新风出口33;第二新风进风口34;第二新风进风管35;第二滑动挡板36;第二步进电机37;换热器4;电器盒5;卡合部51;固定孔52;导风板6;上层导风板61;下层导风板62;连接板63;枢转轴64;固定结构7;固定底座71;连接部72;通孔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些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将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将冷凝器中冷凝后的中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温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与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电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4,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第一新风模块2以及第二新风模块3;机壳1上形成有室内出风口14a,机壳1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14b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4c,第一新风出风口14b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4c分别位于室内出风口14a的两侧;第一新风模块2设置于机壳1内的一侧,第一新风模块2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新风出风口14b的第一新风风道22,第一新风模块2上连接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一新风进风管25,从第一新风进风管25进入的新风流入第一新风风道22内,最终从第一新风出风口14b流向室内空间和/或室内出风口14a的方向,与室内出风口14a流出的室内风混合;第一新风模块2上连接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一新风进风管25;第二新风模块3设置于机壳1内与第一新风模块2相对的一侧,第二新风模块3上设置有与第二新风出风口14c相连通的第二新风风道32,第二新风模块3上连接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二新风进风管35,从第二新风进风管35流入的新风流入第二新风风道32内,最终从第二新风出风口14c流向室内空间和/或室内出风口14a的方向,与室内出风口14a流出的室内风混合;电器盒5设置于第一新风模块2或第二新风模块3的顶部。
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机壳1形成空调室内机的外观,机壳1包括面板11、底座15、顶板12、底板14以及侧板13,面板11、顶板12、底板14以及侧板13之间连接形成有容置空间,用于安装新风模块、换热器4以及电器盒5等部件。
机壳1的前侧为空调室内机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机壳1的后侧为与机壳1的前侧相对的一侧,面板11设置于机壳1的前侧,底座15设置于机壳1的后侧。
侧板13连接于面板11和底座15之间;底板14连接于面板11和底座15的底端,顶板12连接于面板11和底座15的顶端,面板11连接于底板14、侧板13和顶板12,以形成后部开口的箱体结构。
空调室内机可为挂机,空调室内机可挂靠在墙壁上。
机壳1上形成有室内进风口12a、室内出风口14a和新风出风口,室内进风口12a作为室内风流入的入口,室内出风口14a为室内风流出的出口,新风出风口为新风流出的出口,室内进风口12a和室内出风口14a连通形成风道。
室内进风口12a形成在顶板12上,室内进风口12a处设置有进风格栅;室内出风口14a和新风出风口形成在底板14上。室内出风口14a处设置有导风板6,新风出风口包括两个,为第一新风出风口14b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4c,第一新风出风口14b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4c分别位于室内出风口14a的两侧。
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器4、电器盒5和风机等。
换热器4设置于机壳1内,且横向设置。换热器4包括多个由冷媒管和连接于冷媒管外部的翅片组成的换热板,多个换热板沿风道进行的方向的投影覆盖风道的全部截面面积。
机壳1内设置有两个新风模块,包括第一新风模块2和第二新风模块3,第一新风模块2和第二新风模块3分别位于换热器4的左右两侧,通过新风模块来实现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输送至室内空间。
机壳1内设置有电器盒5,电器盒5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向外延伸的卡合部51,机壳1上开设有连接孔,卡合部51卡合在连接孔内,以将电器盒5固定安装于机壳1内。电器盒5可与第一新风模块2设置于同一侧,也可以与第二新风模块3设置于同一侧,本实施例中,将电器盒5与第二新风模块3设置于同一侧,且位于第二新风模块3的顶部,将电器盒5设置于第二新风模块3的顶部,可有效减少面板11、底板14等零件的长度,可有效降低成本。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固定结构7,固定结构7包括固定底座71和连接部72,电器盒5、第一新风模块2或第二新风模块3卡合在固定底座上,且固定底座7的外围连接于机壳1的顶板12和侧板134,连接部72上开设有至少部分的通孔73,电器盒5上开设有对应于通孔的固定孔52,通过连接件穿设于机壳1、固定孔52连接通孔74,以将电器盒5固定安装于机壳1内。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出风口、第二新风出风口和室内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5-7,机壳1的底板14上设置有连通风道的室内出风口14a,和位于室内出风的两侧连通第一新风模块2和第二新风模块3的第一新风出风口14b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4c。
室内出风口14a呈长条状横向设置于底板14上,第一新风出风口14b和第二新风出风口14c呈圆形和/或方形设置于室内出风口14a的两侧,将室内出风口14a和第一新风出风口14b以及第二新风出风口14c设置于同一侧,有利于新风与室内风混合。
第一新风出风口14b处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新风导风装置,第二新风出风口14c处设置有第二新风导风装置,用于打散新风,使得出风更柔和,同时将新风导流至室内和/或室内出风口14b的方向,便于室内风与新风混合。
第一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轮14d和连接于第一导风轮14d的第一出风组件14e,第一导风轮14d上连接有第一导风电机,第一导风电机驱动第一导风轮14d转动带动第一出风组件14e转动。第二导风装置包括第二导风轮14f和连接于第二导风轮14f的第二出风组件14g,第二导风轮14f上连接有第二导风电机,第二导风电机驱动第二导风轮14f转动带动第二出风组件14g转动。
室内出风口14a处设置有导风板6,导风板6用于将室内风导流至室内空间和/后第一新风出风口14b以及第二新风出风口14c的方向,当室内风导流至第一新风出风口14b和/或第二新风出风口14c的方向时与新风进行混合后输出,用于改变新风的温湿度。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连接于室内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8-9,导风板6为双层,包括上层导风板61和下层导风板62,下层导风板62通过连接板63与上层导风板61固定连接,上层导风板61的表面积与室内出风口14a相匹配,下层导风板62的表面积小于上层导风板61的表面积,双层导风板6的设计,能够增加导风板6的结构强度。
底座15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轴孔15a,导风板6的两端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穿设于轴孔,且可转动地设置于轴孔15a上,导风板6上连接有电机,电机驱动连接件在轴孔中转动,带动导风板6在室内出风口14a处摆动,实现导风。本实施例中,以枢转轴64为连接件。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1,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2,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1,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滑动挡板和第二步进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连接于新风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0-14,机壳1内位于换热器4的两端设置有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两个,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外壳和新风风扇。新风外壳上具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排风口,新风模块的外部设置有新风进风管,新风进风口可与延伸至机壳1外部的新风进风管连接,新风管路穿墙至室外。新风风扇设置在新风外壳内,用于将新风引至新风出风口,从而将新风供应至室内。将新风模块和新风进风管独立连接,两个新风模块可以同时开启或独立开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新风模块包括第一新风模块2和第二新风模块3,第一新风模块2包括第一新风外壳21和第一新风风扇,第一新风外壳21上开设有第一新风进风口24,第一新风进风口24与延伸至机壳1的外部的第一新风进风管25连接,第一新风外壳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新风风道22,第一新风风道22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新风出口23,第一新风出口23朝向第一新风出风口14b的方向设置,从而实现将新风从第一新风出风口14b吹向至室内空间和/或室内出风口14a的方向,与室内风混合输出,中和新风的温度。
位于第一新风进风口24处的第一新风模块2内设置有第一滑动挡板26和第一步进电机27,第一步进电机27驱动第一滑动挡板26运动,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新风进风口24。
第一新风风道22的形状可为圆形、方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新风风道22的形状为圆形。
第二新风模块3包括第二新风外壳31和第二新风风扇,第二新风外壳31上开设有第一新风进风口24,第二新风进风口34与延伸至至机壳1外部的第二新风进风管35连接,第二新风外壳3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新风风道32,第二新风风道32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新风出口33,第二新风出口33朝向第二新风出风口14c的方向设置,从而实现将新风从第二新风出风口14c吹向至室内空间和/或室内出风口14a的方向,使得室内风与新风混合后吹向室内。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可以中和新风的温度,以调节室内空气质量。
位于第二新风进风口34处的第二新风模块3内设置有第二滑动挡板36和第二步进电机37,第二步进电机37驱动第二滑动挡板36运动,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新风进风口34。
第二新风风道3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二新风风道32的形状为圆形。
同时将电器盒5设置于第二新风模块3的顶部,可有效减少面板11、底板14等零件的长度,可有效降低成本。
新风模块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室内出风口14a的附近,且采用圆形或方形的新风风道,新风功能开启后用户可以根据室内空气情况自动判断开启一个新风模块还是两个新风模块。可以快速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新风出风口,使得新风可视化效果好。
综上,本申请在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内设置有分别连接有新风进风管的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第一新风模块和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的两侧,在机壳上设置有位于室内出风口的两侧的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第一新风出风口连通第一新风模块的第一新风风道,第二新风出风口连通第二新风模块的第二新风风道,第一新风出风口处和第二新风出风口输出的新风流入室内空间和/或室内出风口的方向,与室内风混合输出后流入室内空间,室内出风口处设置的导风板将室内风导流至第一新风出风口和/或第二新风出风口的方向,使得室内风与新风进行混合。通过设置两个新风模块,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是开启一个新风模块还是两个新风模块,可快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用户体验。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新风出风口,新风可视化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上形成有室内出风口,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两侧;
第一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新风模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的第一新风风道,所述第一新风模块上连接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一新风进风管,从所述第一新风进风管进入的新风流入所述第一新风风道内,最终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和/或所述室内出风口的方向,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流出的室内风混合;
第二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二新风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二新风风道,所述第二新风模块上连接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二新风进风管,从所述第二新风进风管流入的新风流入所述第二新风风道内,最终从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流向室内空间和/或所述室内出风口的方向,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流出的室内风混合;
电器盒,设置于所述第一新风模块或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模块上开设有与新风进风管相连通的第一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一新风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滑动挡板和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挡板运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新风进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新风模块上开设有与新风进风管相连通的第二新风进风口,所述第二新风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滑动挡板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滑动挡板运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处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导风装置,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处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导风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轮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风轮的第一出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轮上连接有第一导风电机,所述第一导风电机驱动所述导风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出风组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第二导风轮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导风轮的第二出风组件,所述第二导风轮上连接有第二导风电机,所述第二导风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导风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出风组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后侧,所述电器盒、所述第一新风模块或所述第二新风模块卡合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向靠近所述机壳的前侧的方向延伸,所述电器盒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机壳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进风管和所述第二新风进风管的开口端位于所述机壳上设置所述第一新风模块或所述第二新风模块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用于向室内空间和/或所述第一新风出风口或所述第二新风出风口的方向导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72803.XU CN217685382U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72803.XU CN217685382U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85382U true CN217685382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18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72803.XU Active CN217685382U (zh) | 2022-07-28 | 2022-07-28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853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51460A (zh) * | 2022-12-06 | 2023-03-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2022
- 2022-07-28 CN CN202221972803.XU patent/CN2176853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51460A (zh) * | 2022-12-06 | 2023-03-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68538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1457481B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9624176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624459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584634U (zh) | 空调器 | |
CN21580884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6693786U (zh) | 空调系统以及集装箱 | |
CN21841008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8538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06243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570832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427597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414814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48287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55996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95324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221240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11291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949438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6620020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710977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95247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482865U (zh) | 空调器 | |
CN21837961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244598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