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8747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8747U
CN218348747U CN202222316651.4U CN202222316651U CN218348747U CN 218348747 U CN218348747 U CN 218348747U CN 202222316651 U CN202222316651 U CN 202222316651U CN 218348747 U CN218348747 U CN 218348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fresh
fresh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166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宾勇
张勇
迟莽
杨林
曾新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166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8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8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8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机体和至少一个连接风管。所述机体内安装有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有第一新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机体的表面设有第二新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新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新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口通过所述连接风管连通,和/或,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连接风管连通。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器可解决一些空调器在进行室内循环净化时净化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空调器内还设有新风模块,且一些新风模块既有新风功能,也有室内循环净化功能。在进行室内循环净化时,新风模块通过其上的室内进风口吸入室内空气,经过内部过滤网净化之后,再从其上的新风出风口吹回室内,实现室内空气净化。
然而在新风模块整体体积较小的情况下,新风模块上的室内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无论设置在新风模块上的哪个位置,相互之间的间距都会较小,进而新风模块上的室内进风口比较容易将净化好的空气重新吸入新风模块内,导致净化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一些空调器在进行室内循环净化时净化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包括机体和至少一个连接风管。所述机体内安装有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有第一新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机体的表面设有第二新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新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新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口通过所述连接风管连通,和/或,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连接风管连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具有朝向不同的多个表面,所述第二新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机体的不同表面上。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第二新风口设于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侧面,并靠近所述底面设置。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还设有换热送风口,所述机体还具有前表面和换热送风面,所述换热送风面位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底面之间;所述换热送风面沿其长度方向划分有送风区和非送风区,所述换热送风口设于所述送风区内,所述非送风区位于所述送风区和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所述侧面之间。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新风口对应所述第二新风口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连接风管连通。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可拆卸式地卡接安装于所述机体上。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上设有多个卡接孔,多个所述卡接孔沿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空气过滤器上设有多个卡接扣,所述卡接扣呈L形结构,并旋转式地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内,以限制所述空气过滤器沿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轴向方向运动。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上还设有卡凸,所述空气过滤器还设有卡槽,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限制所述空气过滤器相对所述机体转动。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还设有进风盖,所述进风盖包括相连接的盖板和环形框;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空气过滤器以及所述环形框上;所述环形框上设有多个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室内空间。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还安装有第一磁吸件,所述进风盖上还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器使机体上第二新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的间距大于新风模块上第一新风口和第一进风口之间的间距,然后第一新风口和第二新风口再通过连接风管连通,或者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再通过连接风管连通。可以理解,如此可以在保证室内循环净化功能的基础上,增大室内循环净化时进风位置和出风位置之间的间距,避免新风模块上的第一进风口因为离第一新风口较近将净化后的空气重新吸入新风模块的情况,保证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也即有效地解决一些空调器在进行室内循环净化时净化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空调器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空调器又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空调器在第二进风口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空调器中的空气过滤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空调器中的空气过滤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空调器中的进风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空调器 272 非出风区 51 卡接扣
20 机体 273 换热送风口 511 卡接段
21 第二新风口 28 卡接孔 512 连接段
22 第二进风口 29 卡凸 52 卡槽
23 顶面 210 第一磁吸件 60 进风盖
24 底面 30 新风模块 61 盖板
25 侧面 31 第一新风口 62 环形框
26 前表面 32 第一进风口 63 第三进风口
27 换热送风面 40 连接风管 64 第二磁吸件
271 出风区 50 空气过滤器 70 换热器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一些空调器在进行室内循环净化时净化效率较低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空调器10包括机体20和至少一个连接风管40(请参考图4)。其中,以空调器10为壁挂式空调器为例,空调器10的机体20大致呈长方体结构,机体20包括中框和安装在中框上的前面板、侧板、格栅板等等,进而在机体20内形成安装腔,请结合图4,安装腔安装有换热器70、新风模块30、电控盒等等器件。其中,换热器70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机体20上设有相应的换热回风口和换热送风口273,空气从换热回风口进入机体20,经换热器70换热后从换热送风口273吹回室内。
新风模块30一般设置在换热器70的左侧或右侧,为便于说明,本申请说明书以新风模块30设置在换热器70的右侧为例。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块30主要包括蜗壳、离心风机、进风罩、过滤网等等,离心风机安装在蜗壳内,进风罩和过滤网都安装在离心风机的进风侧。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新风模块30设有第一新风口31和第一进风口32,具体而言,第一新风口31设置在蜗壳上,进风罩上还设有室外连通口,室外连通口通过新风管与室外连通,在开启新风功能时,室外新风从室外连通口进入到新风模块30内,再从第一新风口31吹到室内。在开启室内循环净化时,室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32进入到新风模块30内,并经过过滤网净化之后,从第一新风口31吹回室内。
当然,第一进风口32还可以用于和室外连通口相互配合而实现排风功能,具体而言,室内污风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32进入新风模块30,然后再通过室外连通口排到室外。新风模块30内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导流件、风阀等结构来实现排风功能,具体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来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重点不在于此,因此便不做详细介绍。
可以理解,在整个新风模块30的体积较小的情况上,第一新风口31和第一进风口32无论设置在新风模块30上的哪个位置,两者之间的间距都会比较小,进而第一进风口32比较容易将净化后的空气重新吸入到吸风模块内,导致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较低。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20的表面设有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所述第二新风口2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新风口31和所述第一进风口32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新风口31和所述第二新风口21通过所述连接风管40连通,和/或,所述第一进风口3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2通过所述连接风管40连通。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开启新风模式时,新风从室外依次经过室外连通口、新风模块30、第一新风口31、连接风管40(若有)、第二新风口21而吹到室内,进而引入新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当空调器10开启内循环净化功能时,循环风从室内依次经过第二进风口22、连接风管40(若有)、第一进风口32、新风模块30、第一新风口31、另一连接风管40(若有)、第二新风口21而吹回到室内,并且循环风的风路上设置净化装置,即可实现室内空气净化。
当空调器10开启排风功能时,室内污风从室内依次经过第二进风口22、连接风管40(若有)、第一进风口32、新风模块30、室外连通口而排到室外,其中室外连通口可以与新风管连接,也可以设置单独的排风管而与室外连通。其中,实现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新风口31和第一进风口32之间的间距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当第一新风口31和第一进风口32的开口都朝上,且左右排布时,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可以都设置在机体20的顶面23,第二新风口21相对于第一新风口31偏向左侧设置(即偏向远离第一进风口32的一侧),第二进风口22相对于第一进风口32偏向右侧设置(即偏向远离第一新风口31的一侧),进而即可实现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新风口31和第一进风口32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一新风口31和第二新风口21之间、以及第一进风口32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再通过连接风管40连通即可。或者,第一新风口31和第二新风口21相对设置,仅使第二进风口22相对于第一进风口32偏向右侧设置;又或者,仅使第一新风口31相对于第二新风口21偏向左侧设置,第一进风口32和第二进风口22相对设置,如此也可实现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新风口31和第一进风口32之间的间距的目的。
再比如,第一新风口31朝向上侧,第一进风口32朝向右侧,此时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也分别设置在机体20的上侧和右侧,并且使第二新风口21相对于第一新风口31偏向左侧设置,或者使第二进风口22相对于第一进风口32偏向下侧设置,如此也可实现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新风口31和第一进风口32之间的间距。
总而言之,仅需要使第二新风口21相对于第一新风口31错位设置,或者,使第二进风口22相对于第一进风口32错位设置,又或者,两组风口都相互错位设置,便可以实现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新风口31和第一进风口32之间的间距。而其中被错位的那组风口再通过连接风管40连通即可,连接风管40的大小、形状、延伸路线、连接方式等等都可以根据机体20内实际的安装空间自行设定,仅需能够将相应的风口连通并稳定安装在机体20内即可。
综上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器10使机体20上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的间距大于新风模块30上第一新风口31和第一进风口32之间的间距,然后第一新风口31和第二新风口21再通过连接风管40连通,或者第一进风口32和第二进风口22再通过连接风管40连通。可以理解,如此可以在保证室内循环净化功能的基础上,增大室内循环净化时进风位置和出风位置之间的间距,避免新风模块30上的第一进风口32因为离第一新风口31较近将净化后的空气重新吸入新风模块30的情况,保证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也即有效地解决一些空调器10在进行室内循环净化时净化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体20具有朝向不同的多个表面,所述第二新风口2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2分别位于所述机体20的不同表面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机体20大致呈长方体结构,并具有相对的顶面23和底面24、相对的前表面26和后表面、以及相对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第二新风口21位于机体20的顶面23,第二进风口22位于机体20的右侧面,可以理解,第二新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朝向不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进风口22将净化过的空气重新吸入的概率,进而提高室内空气的净化效率。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体20具有相对的顶面23和底面24、以及位于所述顶面23和所述底面24之间的侧面25;所述第二新风口21设于所述顶面23上,所述第二进风口22设于所述侧面25,并还靠近所述底面24设置。可以理解,在第二进风口22位于侧面25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靠近机体20地底面24设置,如此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二进风口22和第二新风口21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第二进风口22更不容易将净化后的空气重新吸入到新风模块30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20还设有换热送风口273,所述机体20还具有前表面26和换热送风面27,所述换热送风面27位于所述前表面26和所述底面24之间;所述换热送风面27沿其长度方向划分有送风区和非送风区,所述换热送风口273设于所述送风区内,所述非送风区位于所述送风区和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22的所述侧面25之间。也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2和换热送风口273之间还隔着一个非送风区,如此可以使得第二进风口22不容易将换热后的空气吸入到新风模块30内,保证室内空气的换热效率。
其中,换热送风面27一般是倾斜设置,以便于换热后的空气吹出并在最大程度上与室内的空气接触。非送风区可以是由安装在换热送风面27上的一块挡板形成,也可以是由安装在换热送风面27上的显示面板形成。
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2还可以靠近机体20的后表面设置,如此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进风口22将换热后的空气吸入新风模块30的概率。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新风口31对应所述第二新风口21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3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2通过所述连接风管40连通。其中,第一新风口31对应第二新风口21设置的方式可以是,第一新风口31与第二新风口21直接相对而连通,也可以是第一新风口31位于第二新风口21内而直接与室内连通。可以理解,第一新风口31对应第二新风口21设置时,第一新风口31和第二新风口21之间就不需要使用连接风管40来连通,进而在避免净化后的空气被重新吸回的基础上,减少空调器10上的零件数量,简化空调器10结构。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进风口22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50,所述空气过滤器50可拆卸式地卡接安装于所述机体20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50可以用于过滤粉尘、甲醛、异味等等,并且空气过滤器50可拆卸式地卡接安装在机体20上,如此便于空气过滤器50的安装和更换。
而对于空气过滤器50与机体20的具体卡接方式,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至图7,所述机体20上还设有多个卡接孔28,多个所述卡接孔28沿所述第二进风口22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空气过滤器50上设有多个卡接扣51,所述卡接扣51呈L形结构,并旋转式地卡接于所述卡接孔28内,以限制所述空气过滤器50沿所述第二进风口22的轴向方向运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卡接孔28设有三个,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四个、五个、六个等等。三个卡接孔28呈环形分布,每个卡接孔28大致呈圆弧形结构。空气过滤器50大致呈圆盘状结构,空气过滤器50上的卡接扣51也对应设有三个,每个卡接扣51都包括卡接段511和连接段512,卡接段511平行于空气过滤器50的表面而延伸,并通过连接段512与空气过滤器50连接。
在安装空气过滤器50时,先将三个卡接扣51分别对着三个卡接孔28,同时使空气过滤器50沿着第二进风口22的轴向方向运动,直到每个卡接扣51的卡接段511穿过卡接孔28并位于机体20内后,再旋转空气过滤器50,直至卡接段511抵接或者位于机体20的内侧表面。如此便可通过卡接扣51来限制过滤器沿第二进风口22的轴向方向脱离第二进风口22;另外,空气过滤器50通过旋转的方式进行卡接,使得空气过滤器50的拆装操作都非常简单,易于上手。
而为了避免空气过滤器50在振动情况下自动反向转动而脱离第二进风口22,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和图7,所述机体20上还设有卡凸29,所述空气过滤器50还设有卡槽52,所述卡凸29卡接于所述卡槽52内,以限制所述空气过滤器50相对所述机体2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卡凸29大致呈半球形结构,卡槽52也为半球形结构,进而卡凸29卡接在卡槽52内时,既不会对空气过滤器50的旋转造成较大的阻力,还能够避免空气过滤器50在振动情况下自动发生旋转,保证空气过滤器50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卡凸29和卡槽52的数量可以分别设有多个,也可以卡凸29设有一个而卡槽52设有多个,多个卡槽52沿空气过滤器50的周向方向分布,如此可以保证空气过滤器50在安装时无论处于怎样的角度,可以保证卡凸29能够卡接到卡槽52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进风口22处还设有进风盖60,所述进风盖60包括相连接的盖板61和环形框62,盖板61和环形框62可以都是圆形结构,且环形框62的直径小于盖板61的直径,进而在安装到机体20上后,所述盖板61覆盖在所述第二进风口22、所述空气过滤器50以及所述环形框62上,进而对第二进风口22和空气过滤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所述环形框62上设有多个第三进风口63,所述第三进风口63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22和室内空间,如此能够在保证进风顺畅的基础上,将第二进风口22和第三进风口63隐藏在盖板61之下,进而使得机体20地外观更加地简洁大气。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和图8,所述第二进风口22处还安装有第一磁吸件210,所述进风盖60上还设有第二磁吸件64,所述第一磁吸件210和所述第二磁吸件64磁吸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2由环形布置的多个格栅孔形成,多个格栅孔所围绕的中部位置设有金属片(比如铁片),该金属片即为第一磁吸件210。进风盖60的盖板61上固定有第二磁吸件64,第二磁吸件64可以为磁铁,并且位于环形框62的中心位置。在将进风盖60靠近第二进风口22时,第一磁吸件210和第二磁吸件64自动吸合,进而将进风盖60固定在第二进风口22处。可以理解,通过磁吸的方式,使得进风盖60的拆装都十分地方便快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内安装有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有第一新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机体的表面设有第二新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新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的间距;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风管,所述第一新风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口通过所述连接风管连通,和/或,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连接风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具有朝向不同的多个表面,所述第二新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机体的不同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
所述第二新风口设于所述顶面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侧面,并靠近所述底面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设有换热送风口,所述机体还具有前表面和换热送风面,所述换热送风面位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底面之间;
所述换热送风面沿其长度方向划分有送风区和非送风区,所述换热送风口设于所述送风区内,所述非送风区位于所述送风区和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所述侧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口对应所述第二新风口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可拆卸式地卡接安装于所述机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多个卡接孔,多个所述卡接孔沿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空气过滤器上设有多个卡接扣,所述卡接扣呈L形结构,并旋转式地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内,以限制所述空气过滤器沿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轴向方向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还设有卡凸,所述空气过滤器还设有卡槽,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限制所述空气过滤器相对所述机体转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还设有进风盖,所述进风盖包括相连接的盖板和环形框;
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空气过滤器以及所述环形框上;
所述环形框上设有多个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室内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还安装有第一磁吸件,所述进风盖上还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
CN202222316651.4U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8348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6651.4U CN218348747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6651.4U CN218348747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8747U true CN218348747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1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16651.4U Active CN218348747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8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45665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00249360A (ja) 3面吐出型空気調和機
CN216281723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306633A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8348747U (zh) 一种空调器
WO2021196635A1 (zh) 新风模块与空调器
CN212930254U (zh) 天花嵌入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11480363B2 (en) Filter assembly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appliance
CN21034567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20494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118542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KR20010095686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흡입 구조
CN21117711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094799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11678202A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410084U (zh) 空调器
CN21185422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640363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CN213040657U (zh)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3019978U (zh)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CN214501452U (zh) 一种多风轮新风空调
CN213453907U (zh)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7235866U (zh) 一体式空调机
CN215571026U (zh) 一种热交换式新风机
CN214009396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