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0084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10084U CN218410084U CN202222744936.8U CN202222744936U CN218410084U CN 218410084 U CN218410084 U CN 218410084U CN 202222744936 U CN202222744936 U CN 202222744936U CN 218410084 U CN218410084 U CN 2184100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sh air
- air
- air inlet
- pipe
- fre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于壳体的前表面;换热模块,换热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换热模块具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新风模块,新风模块设置于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模块的一端设置有进风腔且进风腔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进风口构造为长方形;新风风道,新风风道设置于壳体内,新风风道与新风模块连通,新风风道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新风风道朝向壳体前下方的一侧,新风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相对且与新风进风口相连通;新风管组件,新风管组件部分设置于壳体内且与新风进风口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家用电器,一般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
相关技术中,常规新风空调中,新风模块的进风口通常为圆柱形结构,进风效率低、噪音大。此外,在不扩墙孔,不新开墙孔的情况下,新风管的管径受固定墙孔直径限制,新风管的管径的有效内径较小,从而导致新风管的新风量较低,且噪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将新风进风口设为长方形,扩大了新风进风面积,对应地,新风管组件的管径也适当地增大,从而有效增大了新风的进风量,同时可以降低新风传递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模块具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所述新风模块的一端设置有进风腔且所述进风腔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构造为长方形;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所述新风风道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朝向所述壳体前下方的一侧,所述新风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且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连通;新风管组件,所述新风管组件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将新风进风口设计为长方形,一方面,扩大了新风的进风面积,从而有效提高新风的进风量;另一方面,对应地,引入室外新风的新风管组件的管径也能够适当地增大,从而增大了新风的进风量,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新风传递噪音。相比于圆形的新风进风口而言,有效解决了进风效率低、噪音大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管组件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且所述连接管具有弯曲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管包括:直线段和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段,所述直线段背离所述弯曲段一端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弯曲段背离所述直线段一端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弯曲段连接所述直线段的一端至所述弯曲段的另一端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以形成喇叭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上设置进风凸起,所述进风凸起内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进风凸起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凸起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缺口和限位凸起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缺口和限位凸起中的另一种,所述限位缺口和所述限位凸起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管组件还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连通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以及,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新风管的一端端口构造为圆形且另一端构造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面积大于所述圆形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半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扣和卡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卡扣和卡槽中的另一种,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且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间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局部结构图三;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壳体;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
20、换热模块;
30、新风模块;31、离心风扇;32、进风腔;34、进风凸起;35、第一限位部;36、导流壳;
40、新风风道;41、新风进风口;42、新风出风口;
50、新风管组件;51、连接管;52、直线段;53、弯曲段;54、第二限位部;55、第一半管;56、第二半管;57、第一连接部;58、第二连接部;
60、第二导风组件;61、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结合图1-图11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换热模块20、新风模块30、新风风道40和新风管组件50。壳体10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间隔设置于壳体10的前表面,壳体10上还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室内风从换热进风口进入壳体10内部进行换热。
并且,换热模块20设置于壳体10内,换热模块20具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与第一出风口11连通,换热模块20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位于壳体10上开设的换热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11之间,可以通过换热进风口吸入室内风,并且在室内与换热器换热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1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以及,新风模块30设置于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模块30背离换热风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腔32,并且进风腔32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41。如此,新风模块30内设置有离心风扇31,将离心风扇31设置于新风模块30内,离心风扇31可以从新风进风口41吸入室外新风,并且可将室外新风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保证空调器100的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其中,新风进风口41构造为长方形。如此,将新风进风口41设计为长方形,扩大了新风的进风面积,对应地,引入室外新风的新风管组件50的管径也适当地增大,从而可以有效增大新风的进风量,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新风传递噪音。相比于圆形的新风进风口41而言,有效解决了进风效率低,且噪音大的问题。此外,长方形的新风进风口41与其适配的新风管组件50连接之后,相较于圆形的方口而言,不容易发生旋转,从而可以有效增加配合稳定性。
并且,新风风道40设置于壳体10内,新风风道40与新风模块30连通,新风风道40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42,新风出风口42设置于新风风道40朝向壳体10前下方的一侧,新风出风口42和第二出风口12相对,并且与新风进风口41连通。具体地,新风风道40位于壳体10内部,新风风道40朝向壳体10的前下方设置有新风出风口42,新风出风口42与第二出风口12相对,使新风经过新风出风口42并从第二出风口12吹出。
具体地,新风模块30主要用于室外新风进入到壳体10内,新风通过新风进风口41进入进风腔32内,并且离心风扇31可以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使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新健康,然后使新风进入到新风风道40后并通过新风出风口42释放到室内,实现空调器100的新风效果。其中,将新风出风口42设置在空调器100的正前方,用户可以直观看到明显的出风口位置,可提升用户的视觉的体验,在视觉维度可体会到新风功能。
而且,新风管组件50部分设置于壳体10内,并且与新风进风口41连通。如此设置,新风管组件50的一端穿过壳体10与室外连通,新风管组件50的另一端与新风进风口41连通,离心风扇31容纳于新风风道40内,离心风扇31用于将新风由新风进风口41吸入新风风道40内并由新风出风口42吹出,使得室外的新风依次经过新风管组件50、新风进风口41和进风腔32后进入离心风扇31内。
由此,通过将新风进风口41设计为长方形,一方面,扩大了新风的进风面积,从而有效提高新风的进风量;另一方面,对应地,引入室外新风的新风管组件50的管径也能够适当地增大,从而增大了新风的进风量,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新风传递噪音,有效解决了进风效率低、噪音大的问题,并且,长方形的新风进风口41与其适配的新风管组件50连接之后,相较于圆形的方口而言,不容易发生旋转,从而有效增加配合稳定性。
进一步地,新风管组件50包括:连接管51,连接管51连通于新风进风口41,并且连接管51具有弯曲结构。如此设置,连接管51连接于新风进风口41,这样,连接管51连接新风进风口41的一端为长方形,使得连接管51很好地匹配在新风进风口41处,而连接管51的另一端可以为长方形,取代了常用的圆柱管结构,可以有效地扩大新风的进风面积,进而有效降低新风传递噪音;或者,连接管51的另一端可以为圆形,同样可以扩大新风的进风面积,同时可以使新风在进风方向上的速率逐渐减小,更有利于降低新风传递噪音。并且,连接管51为弯曲结构,由于新风模块30大多采用蜗壳结构,使得新风进风口41与新风管组件50之间的安装空间受限,将连接管51设计为弯曲结构,可以很好地适用于空间有限的空调器100,使得新风模块30处的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为新风提供一定的过渡缓冲作用。
其中,连接管51包括:直线段52和弯曲段53,弯曲段53的一端连接于新风进风口41,并且另一端连接于直线段52,直线段52背离弯曲段53一端的轴向方向与弯曲段53背离直线段52一端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如此设置,连接管51具有直线段52和弯曲段53,弯曲段53的一端连接新风进风口41,另一端连接直线段52,并且直线段52远离弯曲段53的一端的轴向方向与弯曲段53远离直线段52的一端的轴向方向相垂直,这样,室外新风进入直线段52,在直线段52与弯曲段53的连接处改变流向,并沿着弯曲段53的弯曲方向缓缓流向新风进风口41内部,随后进入新风模块30内过滤。相比于直筒式的进风管而言,既可以保证足够多的进风量,还可以有效减少连接管51的安装空间,使得新风模块30的整体结构紧凑,方便安装,且适用于空间有效的空调器100。
并且,弯曲段53连接直线段52的一端至弯曲段53的另一端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以形成喇叭状。如此设置,也就是说,弯曲段53从连接直线段52的一端至弯曲段53的另一端的截面积呈递增趋势,以使连接管51整体结构形成喇叭状结构,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大新风的进风面积,对新风可以起到整流扩压的作用以及对新风起到有效的稳流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新风传递时的噪音;另一方面,直线段52的管径相比于弯曲段53的管径较小,可以方便与现有的圆柱管进行连接,以适用于实际情况中需要加长连接管51的需求,提高通用化设计。此外,由于新风管组件50的管径受固定墙孔直径限制,并且管径的有效内径较小,导致新风管的新风量较低、噪音较大的问题,将连接管51划分为直线段52和喇叭状的弯曲段53,可以使直线段52与固定墙孔配合,而弯曲段53可以布置在墙体的内侧,如此,可以有效扩大新风的进风量,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实现了在不扩墙孔,不新开墙孔的情况下提高新风管组件50的进风量的效果。
此外,弯曲段53与新风进风口41的端部光滑过渡连接,一方面,可以提高连接管51与新风进风口4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弯曲段53与新风进风口41之间产生较大的安装间隙,致使新风漏出连接管51内,有效地保证了新风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新风模块30上设置进风凸起34,进风凸起34内设置有新风进风口41,连接管51套设在进风凸起34的外侧。如此设置,在新风模块30上设有进风凸起34,使得进风凸起34围设在新风进风口41外部,可以使连接管51套设在进风凸起34的外侧,实现连接管51与新风进风口41处的连接。
其中,进风凸起3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5,连接管5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54,第一限位部35为限位缺口和限位凸起中的一种,第二限位部54为限位缺口和限位凸起中的另一种,限位缺口和限位凸起限位配合。如此设置,在进风凸起34上设有第一限位部35,例如第一限位部35为限位缺口,连接管51连接新风进风口41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54,例如第二限位部54为限位凸起,限位凸起配合在限位缺口处,使得限位凸起和限位缺口之间固定配合,从而可以实现连接管51与新风进风口41之间的固定连接。或者,第一限位部35还可以为限位卡扣和限位卡槽中的一种,第二限位部54为限位卡扣和限位卡槽中的另一种,限位卡扣和限位卡槽限位配合。如此,同样可以实现连接管51固定在新风进风口41处,方便安装与拆卸。当然,第一限位部35和第二限位部54还可以为其它限位结构,以确保连接管51固定在新风进风口41上。
并且,第一限位部35和第二限位部54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部35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多个第一限位部35和多个第二限位部54一一对应。如此设置,多个第一限位部35在新风进风口41的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多个第二限位部54与多个第一限位部35对应配合,不仅可以实现连接管51与进风凸起34之间的可靠连接,还可以方便第一限位部35和第二限位部54之间定位安装,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35和第二限位部5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部35分别设置在进风凸起34在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对应地,第二限位部54分别设置在连接管51在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如此,可以实现连接管51的快速安装。
进一步地,连接管51包括:第一半管55和第二半管56,第一半管55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7,第二半管56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8,第一连接部57为卡凸和卡槽中的一种,第二连接部58为卡凸和卡槽中的另一种,卡凸和卡槽卡接配合。如此设置,在第一半管55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7,例如卡凸,第二半管5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8,例如卡槽,通过卡凸和卡槽卡接配合,可以使第一半管55和第二半管56相互连接以构成连接管51。
此外,新风管组件50还包括:新风管,新风管的一端与连接管51连通,并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以及,连接管51连接新风管的一端端口构造为圆形,并且另一端构造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于圆形的面积。如此设置,新风管的一端与连接管51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使得连接管51连接在新风管和新风进风口41之间。并且,连接管51连接新风管的一端为圆形,另一端为长方向,一方面,连接管51的一端可以与同样为圆形的新风管之间进行匹配连接,另一端与长方形的新风进风口41之间进行匹配连接;另一方面,从圆形的一端渐渐变成长方形的一端,并且长方形面积大于圆形面积,可以有效增大新风的进风面积,同时,新风从圆形的一端逐渐流向长方形的一端,对新风起到整流扩压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新风传递时的噪音。此外,新风管为直筒式结构,由于新风管组件50的管径受固定墙孔直径限制,并且管径的有效内径较小,导致新风管的新风量较低、噪音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新风管与固定墙孔配合,而连接管51安装在墙体的内侧,如此,可以有效扩大新风的进风量,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新风传递噪音,实现了在不扩墙孔,不新开墙孔的情况下提高新风管组件50的进风量的效果。
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导流壳33,导流壳33设置于新风模块30的一端,并且内部形成有进风腔32,导流壳33的一端设置有新风进风口41。如此设置,在新风模块30的一端设有导流壳33,导流壳33内形成进风腔32,以用于引进新风管组件50内的新风,以使新风沿着进风方向从新风管组件50内进入进风腔32内,并沿着导流壳30的导向方向进入新风模块30内,起到导向引流的作用。
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净化模块,净化模块设置在进风腔32内,并且与新风进风口41相间隔。如此设置,通过在进风腔32内设置有净化模块,使得空调器100在运行时能从室外引入新风,同时还能对新风进行过滤,既净化了室内的空气,又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氧含量。具体地,当新风从新风进风口41进入进风腔32内,先经过净化模块对新风进行净化过滤,然后进入至新风模块30内部,在离心风扇31的高速转动下,可以使清新健康的新风释放至室内,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感。
其中,净化模块可以设置HEPA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可以使空气顺利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具有风阻大,容尘量大,过滤精度高的独特特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加工成各种尺寸和形状,适合不同规格的空调器100的使用。当然,净化模块还可以其它结构,以确保对新风起到有效的过滤净化作用。
参照图1-图3所示,第二出风口12为圆形,第一出风口11构造为长条形状。也就是说,第二出风口12为圆形,这样设计使得新风出风口42与第二出风口12紧密配合。并且,长条形的第一出风口出风面积大,且出风范围较广,可以使气流吹得更远更广。
根据图2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60,第二导风组件6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第二导风组件60选择性地打开第一出风口11。具体地,第二导风组件60位于第一出风口11,第二导风组件60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风口11。第二导风组件60打开时,经过换热的室内风通过第一出风口11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以及,第二导风组件60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61,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导风板61驱动连接,第二导风板6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第二驱动件可以驱动第二导风板61上下转动,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不同角度的送风,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模块具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所述新风模块的一端设置有进风腔且所述进风腔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构造为长方形;
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所述新风风道上设置有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朝向所述壳体前下方的一侧,所述新风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且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连通;
新风管组件,所述新风管组件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组件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且所述连接管具有弯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直线段和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段,所述直线段背离所述弯曲段一端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弯曲段背离所述直线段一端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连接所述直线段的一端至所述弯曲段的另一端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以形成喇叭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上设置进风凸起,所述进风凸起内设置有所述新风进风口,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进风凸起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凸起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缺口和限位凸起中的一种,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缺口和限位凸起中的另一种,所述限位缺口和所述限位凸起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组件还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连通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以及,
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新风管的一端端口构造为圆形且另一端构造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面积大于所述圆形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半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扣和卡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卡扣和卡槽中的另一种,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且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间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44936.8U CN218410084U (zh) | 2022-10-18 | 2022-10-18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44936.8U CN218410084U (zh) | 2022-10-18 | 2022-10-18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10084U true CN218410084U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5003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44936.8U Active CN218410084U (zh) | 2022-10-18 | 2022-10-18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10084U (zh) |
-
2022
- 2022-10-18 CN CN202222744936.8U patent/CN2184100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016042A1 (en) | Fresh ai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er | |
CN109882434B (zh) |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
CN113237138A (zh) |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1306633A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511293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132676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0128426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410084U (zh) | 空调器 | |
CN21891512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887068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440065A (zh) |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
CN21200593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453924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0601929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846289U (zh) | 空调器 | |
CN212319894U (zh) | 空调器 | |
CN111678202A (zh) |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68846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042589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3883597A (zh) | 空调器 | |
CN21979735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410093U (zh) | 空调器 | |
CN219300888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6481306U (zh) | 移动空调器 | |
CN213514120U (zh) | 空调内机、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