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460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8460U
CN210688460U CN201921218287.XU CN201921218287U CN210688460U CN 210688460 U CN210688460 U CN 210688460U CN 201921218287 U CN201921218287 U CN 201921218287U CN 210688460 U CN210688460 U CN 210688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new trend
section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82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科
张强
汤展跃
邓国基
陈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82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8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8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8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换热送风单元和功能单元。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送风单元和功能单元均设在机壳内,换热送风单元包括换热器部件和风机部件,风机部件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与换热器部件换热从出风口流出,功能单元包括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通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设在新风通道内且沿新风流动方向排布,新风通道具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新风入口与室外环境连通,新风出口与室内环境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显著增大新风的进风量,从而可以快速地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在开启新风模式时,新风进风量比较小。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的时候,开启新风模式时不能将二氧化碳浓度快速降低下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在开启新风模式时,新风进风量大,可以快速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送风单元,所述换热送风单元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送风单元包括换热器部件和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与所述换热器部件换热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功能单元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通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设在所述新风通道内且沿新风流动方向排布,所述新风通道具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室内环境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新风通道内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在开启新风模式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可以同时运转,从而可以显著增大新风的进风量,从而可以快速地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或对旋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二风机的上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邻近所述新风入口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二风机的上游,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引风管和第二引风管,所述第一引风管位于所述第二引风管的上游,所述第一引风管和所述第二引风管分别限定出所述新风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一引风管内,所述第一引风管的上游端的端口构成所述新风入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风管和所述第二引风管中的一个上设有卡凸,所述第一引风管和所述第二引风管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卡凸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风管的下游端插入至所述第二引风管内,所述第一引风管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引风管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卡凸,所述第二引风管的上游端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引风管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卡凸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卡凸适于沿周向旋转运动至对应的所述卡槽内,以将所述第一引风管和所述第二引风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模块,所述机壳内具有加湿腔,所述加湿模块设在所述加湿腔内,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加湿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新风通道包括:新风段,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新风段内,所述加湿腔与所述新风段隔开;共用风段,所述共用风段设在所述新风段的下游,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共用风段内,所述加湿腔适于与所述共用风段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净化模块,所述机壳内具有净化腔,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净化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所述净化模块设在所述净化腔内,所述新风通道包括:新风段,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新风段内,所述净化腔与所述新风段隔开;共用风段,所述共用风段设在所述新风段的下游,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共用风段内,所述净化腔适于与所述共用风段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用于检测室内环境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均通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在空调器开启新风模式时,可以显著地增大新风进风量,从而可以快速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换热送风单元10;功能单元20;
机壳1;进风口11;
第一风机2;第一引风管3;新风入口31;卡凸32;第二引风管4;卡槽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换热送风单元10和功能单元20。
具体而言,机壳1上形成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换热送风单元10设在机壳1内。换热送风单元10包括换热器部件和风机部件,风机部件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与换热器部件换热从出风口流出,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功能单元20设在机壳1内,功能单元20包括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通道、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均设在新风通道内且沿新风流动方向排布,第一风机2可以设在第二风机的上游或下游。新风通道具有新风入口31和新风出口,新风入口31与室外环境连通,新风出口与室内环境连通。在空调器开启新风模式时,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可以同时运转,通过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的运转,在单位时间内可以驱动更多的室外新鲜空气从新风入口31进入新风通道并从新风出口流出至室内,从而可以显著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室内的新风量,从而可以快速地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地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在空调器不开启新风模块时,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均可以停止运转。可选地,也可以在新风通道内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新风通道的阀门,从而在空调器不开启新风模式时,可以防止室外空气从新风通道进入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游”和“下游”均是相对于气流的流动方向而言。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室内环境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与第一风机2、第二风机均通讯连接(该通讯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由此,空调器可以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开启或关闭新风模式。例如,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可以不开启或关闭新风功能;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开启新风模式,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中的至少一个运转。
进一步地,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第一预设值且低于第二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中的一个运转(例如可以是第二风机开启);在检测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均运转。由此,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通过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同时运转,可以显著地增大新风进风量,快速地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或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在空调室内机10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时,功能单元20可以设在换热送风单元10的左侧或右侧;在空调室内机100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时,功能单元20可以设在换热送风单元10的上侧或下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新风通道内设置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在开启新风模式时,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可以同时运转,从而可以显著增大新风的进风量,从而可以快速地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风机2可以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或对旋风机,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通过不同类型的风机组合,可以保证大的新风进风量,同时可以保证新风的送风距离较远。
其中,参照图1-图4,在第一风机2为对旋风机时,第一风机2包括两个沿新风流动方向排布的风轮,两个风轮可以同轴设置,每个风轮可以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增大新风进风量和新风的送风距离。
可选地,参照图1、图3和图5,在第一风机2可以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或对旋风机,且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时,第一风机2可以设在第二风机的上游。由此,使得不同类型的风机的位置排布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风机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增大新风进风量和新风的送风距离。并且,可以将第二风机的尺寸设置的较大,第一风机2的尺寸设置的较小,由此在保证具有较大的新风进风量以及新风送风距离的同时,可以减小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占用的空间,使得整机的结构紧凑。其中,第一风机2可以位于机壳1内;第一风机2也可以位于机壳1外,由此方便第一风机2的维护和更换,并且可以降低功能单元20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2可以邻近新风入口31设置。由此,可以使得第一风机2可以将室外新鲜空气快速地吸入至新风通道内,减小进风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图4和图6,第一风机2设在第二风机的上游,新风模块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第一引风管3位于第二引风管4的上游,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分别限定出新风通道的一部分,第一风机2设在第一引风管3内,第一引风管3的上游端的端口构成新风入口31。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一引风管3,方便将第一风机2安装固定在新风通道内,例如可以先将第一风机2安装至第一引风管3内,然后将第一引风管3与第二引风管4相连。并且,通过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的可拆卸连接,方便第一风机2的更换和维护。其中,第二风机可以设在新风通道的除去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的其他部分。
可选地,参照图6,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中的一个上设有卡凸32,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卡凸32配合的卡槽41。例如,在第一引风管3上设置卡凸32时,第二引风管4上设置卡槽41;在第一引风管3上设置卡槽41时,第二引风管4上设置卡凸32。由此,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通过卡凸32和卡槽41的配合,使得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6,第一引风管3的下游端插入至第二引风管4内,第一引风管3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沿第一引风管3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卡凸32,第二引风管4的上游端形成有沿第二引风管4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卡槽41,卡槽41的数量与所述卡凸3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卡凸32适于沿周向旋转运动至对应的卡槽41内,以将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相连。由此,通过第一引风管3的下游端插入至第二引风管4内,可以保证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之间的配合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并且,在将第一引风管3连接至第二引风管4上时,可以将第一引风管3的下游端插入至第二引风管4内,而后旋转第一引风管3,使得第一引风管3上的每个卡凸32沿周向运动并插入至对应的卡槽41内,从而可以将第一引风管3连接固定在第二引风管4上;在需要将第一引风管3从第二引风管4上拆下时,可以先旋转第一引风管3,使得第一引风管3上的每个卡凸32沿周向运动以从对应的卡槽41内脱离,而后使得第一引风管3的下游端从第二引风管4内脱离。该设置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之间的连接和拆卸更为方便,且可以保证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功能单元20可以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模块,加湿模块可以为湿膜加湿器或超声波加湿器。机壳1内具有加湿腔,加湿模块设在加湿腔内,机壳1上形成有与加湿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新风通道包括:新风段和共用风段,第一风机2设在新风段内,加湿腔与新风段隔开,共用风段设在新风段的下游,第二风机设在共用风段内,加湿腔适于与共用风段连通。由此,在空调器开启加湿模式时,第一风机2运转,可以驱动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进气口进入加湿腔内,进入加湿腔内经加湿模块加湿后的空气流入共用风段内,并从新风出口流入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由此,使得空调器具有新风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加湿功能,进一步地丰富了空调器的功能。其中,在新风模块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时,第一引风管3和第二引风管4可以限定出新风段。
在空调器工作时,新风模式和加湿模式可以仅开启其中一个,新风模式和加湿模式也可以同时开启。例如,可以在共用风段与新风段之间设置用于连通和截断两者的阀门,并且在共用风段与加湿腔之间设置用于连通和截断两者的阀门。由此,在仅开启新风模式时,共用风段与新风段之间的阀门打开且共用风段与加湿腔之间的阀门关闭;在仅开启加湿模式时,共用风段与新风段之间的阀门关闭且共用风段与加湿腔之间的阀门打开;在加湿模式和新风模式均开启时,共用风段与新风段之间的阀门打开且共用风段与加湿腔之间的阀门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功能单元20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净化模块,机壳1内具有净化腔,机壳1上形成有与净化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净化模块设在净化腔内。新风通道包括:新风段和共用风段,第一风机2设在新风段内,净化腔与新风段隔开,共用风段设在新风段的下游,第二风机设在共用风段内,净化腔适于与共用风段连通。由此,在空调器开启净化模式时,第一风机2运转,可以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二进气口进入净化腔内,进入净化腔内的空气经净化模块净化后流入共用风段内,并从新风出口流入至室内,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由此,使得空调器具有新风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净化功能,进一步地丰富了空调器的功能。
在空调器工作时,新风模式和净化模式可以仅开启其中一个,新风模式和净化模式也可以同时开启。例如,可以在共用风段与新风段之间设置用于连通和截断两者的阀门,并且在共用风段与净化腔之间设置用于连通和截断两者的阀门。由此,在仅开启新风模式时,共用风段与新风段之间的阀门打开且共用风段与净化腔之间的阀门关闭;在仅开启净化模式时,共用风段与新风段之间的阀门关闭且共用风段与净化腔之间的阀门打开;在净化模式和新风模式均开启时,共用风段与新风段之间的阀门打开且共用风段与净化腔之间的阀门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功能单元20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的新风模块、加湿模块和净化模块,从而使得空调器具有多种功能,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调节室内空气质量和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100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在空调器开启新风模式时,可以显著地增大新风进风量,从而可以快速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送风单元,所述换热送风单元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送风单元包括换热器部件和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与所述换热器部件换热从所述出风口流出;以及
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功能单元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通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设在所述新风通道内且沿新风流动方向排布,所述新风通道具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新风出口与室内环境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斜流风机或对旋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二风机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邻近所述新风入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二风机的上游,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沿新风流动方向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引风管和第二引风管,所述第一引风管位于所述第二引风管的上游,所述第一引风管和所述第二引风管分别限定出所述新风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一引风管内,所述第一引风管的上游端的端口构成所述新风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风管和所述第二引风管中的一个上设有卡凸,所述第一引风管和所述第二引风管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卡凸配合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风管的下游端插入至所述第二引风管内,所述第一引风管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引风管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卡凸,所述第二引风管的上游端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引风管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卡凸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卡凸适于沿周向旋转运动至对应的所述卡槽内,以将所述第一引风管和所述第二引风管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加湿模块,所述机壳内具有加湿腔,所述加湿模块设在所述加湿腔内,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加湿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新风通道包括:
新风段,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新风段内,所述加湿腔与所述新风段隔开;以及
共用风段,所述共用风段设在所述新风段的下游,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共用风段内,所述加湿腔适于与所述共用风段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净化模块,所述机壳内具有净化腔,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净化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所述净化模块设在所述净化腔内,所述新风通道包括:
新风段,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新风段内,所述净化腔与所述新风段隔开;以及
共用风段,所述共用风段设在所述新风段的下游,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共用风段内,所述净化腔适于与所述共用风段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检测室内环境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均通讯连接。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以及
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
CN201921218287.XU 2019-07-30 2019-07-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0688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287.XU CN210688460U (zh) 2019-07-30 2019-07-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287.XU CN210688460U (zh) 2019-07-30 2019-07-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8460U true CN210688460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3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8287.XU Active CN210688460U (zh) 2019-07-30 2019-07-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84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805A (zh) * 2020-10-29 2021-01-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805A (zh) * 2020-10-29 2021-01-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2283805B (zh) * 2020-10-29 2022-11-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41954B1 (ko) 다기능 전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환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5295146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KR20180080415A (ko) 환기장치
CN21068846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0747802B1 (ko) 환기장치 및 환기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20050111158A (ko) 환기시스템
CN212511454U (zh) 风机组件、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89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682145A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61876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301996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060192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5143524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0710219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212319894U (zh) 空调器
CN213514120U (zh) 空调内机、空调器
CN220017524U (zh) 一种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096250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209181101U (zh) 一种空调末端设备及使用其的空调器
CN21374701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86816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656200U (zh) 除湿设备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