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19894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19894U CN212319894U CN202021264138.XU CN202021264138U CN212319894U CN 212319894 U CN212319894 U CN 212319894U CN 202021264138 U CN202021264138 U CN 202021264138U CN 212319894 U CN212319894 U CN 2123198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uct
- fresh air
- indoor
- switch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换气模块及换气管;空调室内机内限定出室内新风风道;换气模块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换气模块包括新风壳、风机、可活动地安装于新风壳的新风开关门及排风开关门,新风壳内限定出换气风道,风机安装于换气风道内,新风壳上开设有与换气风道连通的换气口、与换气风道的进风端连通的新风进口及与换气风道的出风端连通的排风出口,新风开关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排风开关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出口;换气管一端与换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新风风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换气模块占用空间更小,且能够实现向室内引入新风和排出室内污风的功能,同时风量大、噪音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调器多采用将新风模块置于室内侧的方案,例如将新风模块与空调室内机机身融合,或者采用独立的新风模块外挂于室内。若采用新风模块与空调室内机机身融合的方案,往往会受制于机身尺寸,因此新风模块的体积受到很多制约;若采用将新风模块独立外挂于室内的方案,则会占用额外空间。同时,以上两种将新风模块置于室内侧的方案还存噪音大的问题,则无法满足大风量,低噪音的功能需求。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空调器引入新风无法满足大风量、低噪音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换气模块及换气管;
所述空调室内机内限定出室内新风风道;
换气模块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所述换气模块包括新风壳、风机、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新风壳的新风开关门及排风开关门,所述新风壳内限定出风道,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换气风道内,所述新风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换气口、与所述换气风道的进风端连通的新风进口及与所述换气风道的出风端连通的排风出口,所述新风开关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排风开关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出口;
换气管一端与所述换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排风出口择一打开,
在所述新风进口打开时,所述风机用以驱动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进入所述换气风道,并经由所述换气口吹向所述室内新风风道,所述换气口位于所述排风出口的下游;
在所述排风出口打开时,所述风机用以驱动室内气流经由所述换气口进入所述换气风道,并由所述排风出口排出,所述换气口位于所述新风进口的上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气风道限定出风机安装腔、旁通风道及进风风道,
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风机安装腔的进风端,所述旁通风道连通所述换气口及所述风机安装腔的进风端,所述新风开关门设于所述旁通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的气体流通口处,以使得所述旁通风道和所述进风风道择一与风机安装腔的进风端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开关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以转动切换所述旁通风道或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风机安装腔的进风端导通;和/或,
所述新风壳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形成所述换气风道,在所述新风开关门关闭所述新风进口时,所述新风开关门与所述蜗壳的壁面平滑过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气风道还限定出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换气口与所述风机安装腔的出风端,所述排风出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且在所述排风开关门打开所述排风出口时,所述排风开关门还用以阻隔气流由所述风机安装腔的出风端流入所述换气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开关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以转动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出口;和/或,
所述新风壳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形成所述换气风道,在所述排风开关门关闭所述排风出口时,所述排风开关门与所述蜗壳的壁面平滑过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沿所述离心风机的轴向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壳,所述换气模块安装于所述室外壳外侧壁或室外壳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气模块与所述室外壳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气模块安装于所述室外壳的外侧端,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罩设于所述换气模块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壳,所述室内壳还限定出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相隔离的换热风道,所述室内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出口,所述室内新风风道或所述新风出口处设有净化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壳,所述室内壳限定出换热风道及所述室内新风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相互独立,或者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换气模块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则相比于将换气模块安装于室内侧,不会占用室内额外的空间或受到空调室内机机身尺寸的限制,从而使得换气模块的尺寸可以做大,进而可以提升风量。同时换气模块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在整体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风机的电机转速,则可以保证在高风量的情况下降低或避免室内的风道噪音。换言之,在整体噪音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整体风道的风量,进而提高换风效率,满足换风需求。另外通过设置新风开关门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排风开关门打开或关闭排风出口,采用换气管连通换气口与室内新风风道,则仅通过单根换气管及单个风机,便可实现换气模块的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的切换,节约了一个风机,结构简单,使得换气模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且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与换气模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换气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换气模块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换气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换气模块处于新风模式;
图6为图3中换气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换气模块处于排污风模式;
图7为图3中换气模块一角度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空调室内机 | 211d | 出风风道 | 240 | 排风开关门 |
200 | 换气模块 | 212 | 换气口 | 300 | 换气管 |
210 | 新风壳 | 213 | 新风进口 | 400 | 空调室外机 |
211 | 换气风道 | 214 | 排风出口 | 410 | 室外壳 |
211a | 风机安装腔 | 215 | 蜗壳 | 500 | 防水罩 |
211b | 旁通风道 | 220 | 风机 | ||
211c | 进风风道 | 230 | 新风开关门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换气模块200及换气管300。空调室内机100内限定出室内新风风道,换气模块200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换气模块200包括新风壳210、风机220、可活动地安装于新风壳210的新风开关门230及排风开关门240,新风壳210内限定出换气风道211,风机220安装于换气风道211内,新风壳210上开设有与换气风道211连通的换气口212、与换气风道211的进风端连通的新风进口213及与换气风道211的出风端连通的排风出口214,新风开关门230用以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213;排风开关门240用以打开或关闭排风出口214。换气管300一端与换气口212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新风风道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0等。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室内壳,室内壳内限定出换热风道及室内新风风道,则室内新风风道可以独立于换热风道,或者连通于换热风道。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室内新风风道为换热风道的一部分,也即新风经由换热风道211吹出至室内,则还可以利用换热器进行加热新风。换气模块200具体可以嵌置在墙体内,也可以挂置于外墙上,还可以安装在空调室外机400上。通过将换气模块200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则相比于将换气模块200安装于室内侧,不会占用室内额外的空间或受到空调室内机100机身尺寸的限制,从而使得换气模块200的尺寸可以做大,进而可以提升风量。同时换气模块200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在整体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风机220的电机转速,则可以保证在高风量的情况下降低或避免室内的风道噪音。换言之,在整体噪音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整体风道的风量,进而提高换风效率,满足换风需求。
换气口212与换气管300为密封连接,则换气口212的形状通常为圆形,为了便于接管,还可以在换气口212处设置管接头。新风进口213和排风出口214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根据新风壳210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呈矩形、原弧形等。新风开关与新风进口213,排风开关门240与排风出口214的形状相适配,以实现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开口。风机220具体可以为离心风机220,也可以为贯流风机220,为了提升整体风量,风机220优选为离心风机220。可以理解的是,风机220安装于换气风道211内,则使得换气风道211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新风进口213与换气风道211的进风端连通,则风机220驱动气流由新风进口213流入换气风道211内。排风出口214与换气风道211的出风端连通,则风机220驱动换气风道211内的气流由排风出口214排出至室外。新风开关门230及排风开关门240可活动地安装于新风壳210。则新风开关门230及排风开关门240可以为可转动地连接于新风壳210或滑动连接于新风壳210,以实现转动或滑动打开新风进口213和排风出口214。新风开关门230及排风开关门240可通过手动切换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213和排风出口214,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例如驱动电机驱动以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213和排风出口214。
换气管300的一端与换气口212连通,另一端与室内新风风道连通,则使得新风壳210的换气风道211内的气流可以经由换气口212吹入换气管300内,进而由室内新风风道吹入室内;还可以使得室内的气流由室内新风风道进入换气管300内,随后经由换气口212吹入新风壳210的换气风道211内。可以理解的是,新风开关门230和排风开关门240单独控制,则通常在新风开关门230打开新风进口213时,控制排风开关门240关闭排风出口214,风机220驱动室外气流由新风进口213流入换气风道211内,随后由换气口212流入室内新风风道,以吹入室内,实现为室内提供新风。则在新排风开关门240打开排风出口214时,控制新风开关门230关闭新风进口213,风机220驱动室内的污风经由室内新风风道、换气管300及换气口212流入换气风道211内,随后由排风出口214排出,以实现室内排污风。如此,仅通过单根换气管300及单个风机220,便可实现换气模块200的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的切换,节约了一个风机220,结构简单,使得换气模块20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且易于实现。空调器的换热功能与换气模块200的新风或排污风功能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相互独立使用。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实现新风模式与排污风模式的自由切换,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换气模块200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则相比于将换气模块200安装于室内侧,不会占用室内额外的空间或受到空调室内机100机身尺寸的限制,从而使得换气模块200的尺寸可以做大,进而可以提升风量。同时换气模块200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在整体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风机220的电机转速,则可以保证在高风量的情况下降低或避免室内的换气风道211噪音。换言之,在整体噪音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整体换气风道211的风量,进而提高换风效率,满足换风需求。另外通过设置新风开关门230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213,排风开关门240打开或关闭排风出口214,采用换气管300连通换气口212与室内新风风道,则仅通过单根换气管300及单个风机220,便可实现换气模块200的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的切换,节约了一个风机220,结构简单,使得换气模块20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且易于实现。
具体而言,请参照图3至图7,新风进口213与排风出口214择一打开,在新风进口213打开时,风机220用以驱动室外气流由新风进口213进入换气风道211,并经由换气口212吹向室内新风风道,换气口212位于排风出口214的下游;在排风出口214打开时,风机220用以驱动室内气流经由换气口212进入换气风道211,并由排风出口214排出,换气口212位于新风进口213的上游。
在本实施例中,使得新风进口213与排风出口214择一打开,则在新风开关门230关闭新风进口213时,排风开关门240打开排风出口214,在新风开关门230打开新风进口213时,排风开关门240关闭排风出口214。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具有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在空调器处于新风模式时,新风开关门230打开新风进口213,排风开关门240关闭排风出口214,风机220驱动室外气流由新风进口213进入换气风道211,并经由换气口212吹向室内新风风道,最后吹入室内,以实现室内引进新风。在此流路上,使得换气口212位于排风出口214的下游。在空调器处于排风模式时,排风开关门240打开排风出口214,新风开关门230关闭新风进口213,风机220驱动室内气流经由换气口212进入换气风道211,并由排风出口214排出。在此流路上,换气口212位于新风进口213的上游。如此,换气口212具体位于排风出口214与新风进口213之间,也即位于换气风道21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则使得换气口212既可以在新风进口213打开,排风出口214关闭时出新风,也可以在新风进口213关闭,排风出口214打开时引入室内风。从而使得整个换气模块200的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切换更加顺畅和易于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换气风道211限定出风机安装腔211a、旁通风道211b及进风风道211c,进风风道211c连通新风进口213与风机安装腔211a的进风端,旁通风道211b连通换气口212及风机安装腔211a的进风端,新风开关门230设于旁通风道211b与进风风道211c的气体流通口处,以使得旁通风道211b和进风风道211c择一与风机安装腔211a的进风端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换气风道211为一个完整的流道,风机安装腔211a、旁通风道211b及进风风道211c由蜗壳215的形状形成的壁面而划分开来。风机220安装于风机安装腔211a内,进风风道211c构成换气风道211的进风端,以连通新风进口213与风机安装腔211a的换气风道211。通过旁通风道211b连通换气口212与风机安装腔211a的进风端,则使得换气口212和新风进口213均位于风机安装腔211a的进风端。如此,在新风开关门230打开进风风道211c,阻断旁通风道211b时,气流由新风进口213引入风机安装腔211a内,此时,换气口212仍然与风机安装腔211a的出风端导通。而当新风开关门230关闭进风风道211c,打开旁通风道211b时,气流由换气口212引入风机安装腔211a内。从而使得换气模块200能够从将室内的污风吸出,以及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使得新风开关门230设于旁通风道211b与进风风道211c的气体流通口处,则在新风开关门230打开新风进口213时,同时能够阻断旁通风道211b,防止气流从旁通风道211b进入风机安装腔211a内;而当新风开关门230关闭新风进口213,也即阻断了进风风道211c,则同时也即打开了旁通风道211b,使得气流能够通过换气口212进入到风机安装腔211a内。通过设置旁通风道211b,且通过新风开关门230来切换旁通风道211b及进风风道211c,一方面结构更加简单且易于控制,另一方面使得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下换气口212的流通通道不同,从而使得整个换气模块200在两种模式下切换更加顺畅,互不干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新风开关门230仅用以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213,另外设置旁通开关门以阻隔或导通旁通风道211b。且当阻隔旁通风道211b时,应使得换气口212仍然与新风安装腔的出风端导通。使得旁通开关门与新风开关门230择一打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5及图6,新风开关门230可转动地安装于新风壳210,以转动切换旁通风道211b或进风风道211c与风机安装腔211a的进风端导通。新风开关门230具体可以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新风壳210。可使得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新风开关门230连接,以驱动新风开关门230转动,进而实现切换旁通风道211b与安装腔的进风端导通或进风风道211c与安装腔的进风端导通。使得新风开关门230可转动安装于新风壳210,则使得切换方式更加简单且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如图6及图7所示,新风壳210包括蜗壳215,蜗壳215内形成换气风道211,在新风开关门230关闭新风进口213时,新风开关门230与蜗壳215的壁面平滑过渡。当新风开关门230关闭新风进口213时,换气模块200处于排污风模式,则气流由换气口212通过旁通风道211b流入风机安装腔211a的进风端,且新风进口213位于换气口212的上游。而通过将新风开关门230与蜗壳215的壁面平滑过渡,使得新风开关门230形成蜗壳215的一部分,则使得气流流经旁通风道211b时更加顺畅,风阻更小,从而有效减小噪音和提升风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及图6,换气风道211还限定出出风风道211d,出风风道211d连通换气口212与风机安装腔211a的出风端,排风出口214与出风风道211d连通,且在排风开关门240打开排风出口214时,排风开关门240还用以阻隔气流由风机安装腔211a的出风端流入换气口212。当排风开关门240打开排风出口214时,换气模块200处于排污风模式,此时新风进口213关闭,新风开关门230打开旁通风道211b,而同时使得排风开关门240阻隔气流由风机安装腔211a的出风腔流入换气口212。从而使得气流仅能够由换气口212通过旁通风道211b流入新风安装腔,且仅由排风出口214吹出,有效防止回风现象。当换气模块200处于新风模式时,排风开关门240关闭排风出口214,此时换气口212与风机安装腔211a的出风端连通,新风开关门230打开新风进口213,阻断旁通风道211b,则使得气流仅有新风进口213进入风机安装腔211a,且仅由换气口212流出。通过设置旁通风道211b,使得换气口212同时与出风风道211d连通,且通过排风开关门240阻隔气流由风机安装腔211a的出风端流入换气口212,一方面结构更加简单且易于控制,另一方面使得新风模式和排污风模式下换气口212的流通通道不同,从而使得整个换气模块200在两种模式下切换更加顺畅,互不干扰,有效减少或避免回风现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另外设置一个开关门,在排风出口214打开时,用以阻隔风机安装腔211a的出风端的气流流入换气口21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排风开关门240可转动地安装于新风壳210,以转动打开或关闭排风出口214。排风开关门240具体可以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新风壳210。可使得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排风开关门240连接,以驱动排风开关门240转动,进而实现打开或关闭排风出口214。使得排风开关门240可转动安装于新风壳210,则使得切换方式更加简单且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新风壳210包括蜗壳215,蜗壳215内形成换气风道211,在排风开关门240关闭排风出口214时,排风开关门240与蜗壳215的壁面平滑过渡。当排风开关门240关闭排风出口214时,换气模块200处于新风模式,则气流由新风进口213通过进风风道211c流入风机安装腔211a的进风端,并由换气口212流出至室内,且换气口212位于排风出口214的下游。而通过将排风开关门240与蜗壳215的壁面平滑过渡,使得排风开关门240形成蜗壳215的一部分,则使得气流流经出风风道211d时更加顺畅,风阻更小,从而有效减小噪音和提升风量。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至图7所示,风机220为离心风机220,出风风道211d与进风风道211c沿离心风机220的轴向排布。离心风机220的风量大,噪音小,能够有效实现吸风和排风。离心风机220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则使得进风风道211c位于风机安装腔211a的轴向,而出风风道211d位于风机安装腔211a的径向,则进风风道211c与出风风道211d在离心风机220的轴向上层叠分布。此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厚度方向的空间,从而避免整个换气模块200在某一维度上的尺寸过大,进而使得整个换气模块200的结构更加紧凑,整体更加小巧,占用空间更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及图2,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400,空调室外机400包括室外壳410,换气模块200安装于室外壳410外侧壁或室外壳410内。通过将换气模块200安装在空调室外机400上,则相比于将换气模块200安装在墙体外侧或嵌置在墙体内,不必另外在墙上打孔供换气模块200安装,从而降低安装难度。换气管300可单独打孔,也可以与空调室外机400与空调室内机100的连接管路共用同一个孔。且通过使得换气模块200安装在室外壳410外或室外壳410内,则使得换气模块200与空调室外机400一体设置,从而在安装空调室外机400时便能够同时实现换气模块200的安装,简化安装步骤。通过将换气模块200安装在室外壳410内,能够起到防水防晒防老化的目的,进而提升换气模块2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换气模块200与室外壳410可拆卸连接。换气模块200与室外壳41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钉连接、卡扣连接、磁吸连接、滑槽滑轨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使得换气模块200与室外壳410为可拆卸连接,则便于换气模块200的更换和维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换气模块200安装于室外壳410的外侧端,空调器还包括防水罩500,防水罩500罩设于换气模块200的上方。通过将换气模块200安装在室外壳410外侧,则在制造室外壳410时,无需在原有的室外壳410模具上进行改模,则能够节约整体制造成本。通过使得换气模块200安装在室外壳410的侧端,相比于安装与室外壳410的顶部或其他位置,可减少突兀感,使得换气模块200与空调室外机400融合为一体。另外通过防水罩500罩设在换气模块200的上方,则能够对换气模块200起到防水作用,防止雨水等对换气模块200的功能造成影响,通过防水罩500还能够起到防晒作用,进而防止换气模块200老化,提升换气模块200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模块200也可以安装在室外壳410的顶部或其他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室内壳,室内壳还限定出与室内新风风道相隔离的换热风道,室内壳上开设有与室内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出口,室内新风风道或新风出口处设有净化模块。净化模块具体可以包括过滤模块,例如HEPA过滤网等。净化模块还可以包括负离子模块、静电除尘模块等。通过在室内新风风道或新风出口处设置净化模块,则使得从换气模块200吹入室内新风风道的新风能够被净化后进入到室内,进而防止新风污染室内空气,提升新风品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净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换气管300或换气口212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内限定出室内新风风道;
换气模块,安装于室外或墙体内,所述换气模块包括新风壳、风机、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新风壳的新风开关门及排风开关门,所述新风壳内限定出换气风道,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换气风道内,所述新风壳上开设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换气口、与所述换气风道的进风端连通的新风进口及与所述换气风道的出风端连通的排风出口,所述新风开关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进口;所述排风开关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出口;以及
换气管,一端与所述换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排风出口择一打开,
在所述新风进口打开时,所述风机用以驱动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进入所述换气风道,并经由所述换气口吹向所述室内新风风道,所述换气口位于所述排风出口的下游;
在所述排风出口打开时,所述风机用以驱动室内气流经由所述换气口进入所述换气风道,并由所述排风出口排出,所述换气口位于所述新风进口的上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风道限定出风机安装腔、旁通风道及进风风道,
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风机安装腔的进风端,所述旁通风道连通所述换气口及所述风机安装腔的进风端,所述新风开关门设于所述旁通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的气体流通口处,以使得所述旁通风道和所述进风风道择一与所述风机安装腔的进风端导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开关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以转动切换所述旁通风道或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风机安装腔的进风端导通;和/或,
所述新风壳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形成所述换气风道,在所述新风开关门关闭所述新风进口时,所述新风开关门与所述蜗壳的壁面平滑过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风道还限定出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换气口与所述风机安装腔的出风端,所述排风出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且在所述排风开关门打开所述排风出口时,所述排风开关门还用以阻隔气流由所述风机安装腔的出风端流入所述换气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开关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以转动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出口;和/或,
所述新风壳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形成所述换气风道,在所述排风开关门关闭所述排风出口时,所述排风开关门与所述蜗壳的壁面平滑过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沿所述离心风机的轴向排布。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壳,所述换气模块安装于所述室外壳外侧壁或室外壳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模块与所述室外壳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模块安装于所述室外壳的外侧端,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罩设于所述换气模块的上方。
11.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壳,所述室内壳还限定出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相隔离的换热风道,所述室内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出口,所述室内新风风道或所述新风出口处设有净化模块。
12.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壳,所述室内壳限定出换热风道及所述室内新风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相互独立,或者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室内新风风道相互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64138.XU CN212319894U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64138.XU CN212319894U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19894U true CN212319894U (zh) | 2021-01-08 |
Family
ID=74028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64138.XU Active CN212319894U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198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66355A (zh) * | 2021-08-11 | 2021-10-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2020
- 2020-07-01 CN CN202021264138.XU patent/CN2123198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66355A (zh) * | 2021-08-11 | 2021-10-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713289U (zh)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6814381U (zh) |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 |
CN213514290U (zh) |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762693B (zh) | 多功能双向流新风机 | |
CN111735109A (zh) | 新风模块、空调器及新风模块的控制方法 | |
CN113237138A (zh) |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2511462U (zh) |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319894U (zh) | 空调器 | |
CN212511454U (zh) | 风机组件、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511463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113883597A (zh) | 空调器 | |
CN213514135U (zh) |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3566355A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8644896B (zh) |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 |
CN10887068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4038685U (zh) |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5909306U (zh) |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68846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601929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319902U (zh) | 新风装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4963388A (zh) |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2618748U (zh) |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0688475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0463421U (zh) | 一种组合式节能型新风机 | |
CN213514120U (zh) | 空调内机、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