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8266U - 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8266U
CN219818266U CN202321140016.3U CN202321140016U CN219818266U CN 219818266 U CN219818266 U CN 219818266U CN 202321140016 U CN202321140016 U CN 202321140016U CN 219818266 U CN219818266 U CN 219818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clamping
inner supporting
supporting plates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00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伟强
邵东东
华乾
赵兵
王文玉
路忠响
张利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Hengd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Hengd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Hengd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Hengda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00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8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8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8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工件取放组件在取料位的对应位置与夹具的对应位置之间移动的,工件取放组件具有用于伸入工件内孔中的开合设置的内撑板,两内撑板同步移动设置,两内撑板的移动方向与工件取放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并能通过夹具所在位置和取料位,两内撑板之间滑动设置有卸料推件。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取放组件通过两个内撑板进行取料,两内撑板伸入工件内孔并张开即可取到工件,工件取放组件在上料位取到工件后移动到自动夹具处,两内撑板移动将工件伸入装夹位后,两内撑板合起同时卸料推件移动将工件卸下,自动夹具即可以夹紧工件随后进行机加工,工人无需接近机加工设备即可完成上料装夹,无需停机、安全性能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属于机械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加工领域,很多时候还处于半手工状态,即便是夹具,也需要人工将工件放置在夹具内,三爪卡盘或V型夹具才可以自动夹紧,将工件放入三爪卡盘的三个卡爪之间,三爪卡盘会自动夹紧工件,V型夹具也是,但是即便将工件放置到卡装位以后,夹具会自动夹紧,也是需要员工将工件进行手动抓取上料的,为了防止意外,就需要停机进行,装夹就会占据大量的时间,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尤其是在机加工作业简单的情况下,工作时长和装夹时长严重不成比例。另外,人工进行装夹,距离机器运动部件过近,容易被机器伤到,并且,在机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生装夹不可靠的情况,工件还可能飞出伤人的问题,因此,等待在机床附近上料的工人会随时面临危险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需要人工近距离上料而无法保证安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包括机架、能自动夹紧的夹具、加工刀具,以及工件取放组件,所述工件取放组件具有用于伸入工件内孔中的开合设置的内撑板,两内撑板在取料位与夹具之间移动,工件取放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的卸料推件,卸料推件用于将工件从两内撑板上推下。
所述的夹具为三爪卡盘,所述内撑板的外表面为弧形面。
所述的卸料推件的推料动力为弹性组件的弹力。
所述的卸料推件设置为通过导向杆滑动设置,导向杆连接在卸料推件上。
所述的弹性组件为套设在导向杆上的压簧,压簧顶压在卸料推件上。
适用于圆筒状工件的上料输送装置,包括滚动轨道,滚动轨道的出料端处在取料位上,滚动轨道的出料端具有用于阻挡工件的弹性卡位结构,弹性卡位结构弹性伸缩设置在滚动轨道上。
所述的滚动轨道包括倾斜设置的直线段,相邻的直线段上下排布并通过弧形段连接。
所述输送装置具有朝向滚动轨道吹气以用于助力工件滚动的喷嘴。
所述弹性卡位结构包括卡柱,卡柱弹性伸缩设置在滚动轨道上开设的升降孔中。
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卸料滑道,卸料滑道的入口处在两内撑板的运动路线上。
所述的三爪卡盘的卡爪的夹紧面上弹性伸缩设置有夹持件。
夹持件的外端转动装配在卡爪上开设的径向槽内,夹持件限位成内端靠向三爪卡盘的盘体的倾斜状态,夹持件的内端朝向盘体的中心,夹持件与卡爪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在夹持件转向盘体时受压。
所述的夹持件的内端具有一体弯向盘体的曲面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取放组件通过两个内撑板进行取料,两个内撑板伸入工件的内孔中并张开即可取到工件,工件取放组件在上料位取到工件后移动到自动夹具处,两内撑板移动将工件伸入装夹位置后,两内撑板合起同时卸料推件移动推压工件,将工件卸下,自动夹具即可以夹紧工件随后进行机加工,工人无需接近机加工设备即可完成上料装夹,无需停机,并且安全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的内撑板的外表面为弧形面,内撑板的弧形面与工件的内孔孔壁配合,可以为工件定心,能准确的将工件送到三爪卡盘的中心,在工件被夹紧后撤出内撑板,工件的卡装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推件通过导向杆滑动装配,并且,卸料推件的推料动力来自套设在导向杆上的压簧,压簧顶压卸料推件移动,通过弹簧提供推动力,在工件运动遇到阻挡时不会刚性前移,避免工件出现挤压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三爪卡盘的卡爪的夹紧面上弹性伸缩设置有夹持件,通过夹持件可以先弹性夹紧工件,为工件定位,这时就可以撤出内撑板,然后,卡爪聚拢通过夹紧面最终夹紧工件,通过夹持件的弹性伸缩为工件定位,定位可靠,因为夹持件可以弹性伸缩,对工件夹紧时的中心位置要求不高,具有弹性可调性,即可以确保夹紧的可靠性,也不会因为工件被过度约束而造成损伤,并且,夹持件因为可以弹性伸缩,磨损也较小,还可以设置一定的磨损余量,定位件无需经常更换。
本实用新型具有适用于圆筒状的工件的上料输送装置,工件可以从入口导入并滚动排布在滚动轨道上,在取料位处被弹性卡位结构阻挡,内撑板将一个工件移到出口处取走后,下一个接上,实现自动送料。在开工前将工件导入滚动轨道上,就可以自动工作了,工人无需在周边停留。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具有朝向滚动轨道吹气以用于助力工件滚动的喷嘴,防止工件在滚动轨道上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卸料滑道,卸料滑道的入口处在两内撑板的运动路线上,在加工完成后,内撑板将工件取下后,卸在卸料滑道的入口上方,工件就会通过卸料滑道完成输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取放组件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卡位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三爪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仰视图;
图10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中的三爪卡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的三爪卡盘与工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的具体实施例1,在图1-图12中,其机架1上设置有夹具以及加工刀具2,本实施例中所要加工的零件为圆筒,可以滚动,并且具有内孔,所采用的夹具为三爪卡盘3。在机架1上还滑动装配有一个工件取放组件4,工件取放组件4通过一个滑台5与机架1滑动装配,滑台5和机架1之间通过燕尾槽和梯形块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滑动装配,这是一种常规的滑动装配方式,滑台5带动工件取放组件4在取料位和三爪卡盘3对应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谓的对应位置,指的是两者的同一侧并与两者对应的地方,也就是,将两者当做一个点,两者的对应位置为另外两个点,这四个点占据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是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所谓的取料位,指的是取工件的地方。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加工刀具2也设置在滑台5上,加工刀具2为一个倒角用的刀具,为工件的端面进行倒角,无需在两个方向上进给,仅仅随滑台移动靠近工件,一点点切削到位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机加工刀具,根据需要设置刀具与机架的移动装配关系,刀具以及刀具的安装方式的技术方案属于现有技术。工件取放组件4具有一个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缸体固定在滑台5上,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滑台5的滑动方向垂直,第一气缸的运动与滑台的运动组成十字滑台运动,在水平面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运动。在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上固定装配有第二气缸7,第二气缸7的缸体固定在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上,并且第二气缸7为双轴推杆气缸,两个活塞杆可以同时伸出和缩回,这是一种成熟的气缸,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第二气缸7的两个活塞杆可以在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上伸缩,在第二气缸7的两个活塞杆上分别固定有一个内撑板8,在第二气缸7的两个活塞杆伸缩时,两个内撑板8实现开合运动。在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伸缩时,带动两个内撑板在水平面的一个方向上运动,并在滑台5相对于机架1滑动时,在水平面上的另一个方向上运动,从而使得两个内撑板可以到达夹具的位置和上料位的位置,从而可以从上料位上取得工件然后运送到夹具的位置处,本实施例加工的工件为具有内孔的工件,两个内撑板8处于合闭的状态时伸入工件的内孔中,然后,两个内撑板张开即可取到工件并在运动过程中携带工件移动,在两个内撑板之间,设置有卸料推件9,卸料推件滑动装配在两个内撑板8之间,在需要将两个内撑板上的工件卸下时,两个内撑板8闭合,工件与内撑板8之间的压紧关系解除,卸料推件9滑动即可将工件从两个内撑板8上推下去。本实施例中的内撑板通过滑台的滑动以及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在上料位与夹具之间的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上料位与夹具之间的移动,这里的上料位指的是内撑板8取到工件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让工人原理加工机床,上料位选择在安全的距离之外,选定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经选定不再更改。本实施例中的夹具是自动夹紧的夹具,这里采用的是三爪卡盘,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例如V型夹具的自动夹具。本实施例中的工件为圆筒,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具有内孔的其他结构形式的工件,只要是具有内孔就可以,而夹具只要是能自动夹紧的夹具就可以。本实施例中的卸料推件滑动装配在两个内撑板8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内撑板8的外侧,例如,卸料推件可以是一个环体,套设在两内撑板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的夹具为三爪卡盘,内撑板8的外表面为弧形面,内表面也是弧形的,也就是整体上是个瓦片状的。两内撑板8张开,内撑板8的弧形面与内孔配合,可以起到为工件定心的作用,如此一来,工件与三爪卡盘的位置关系就是确定的,可以确保工件送入三爪卡盘的卡爪之间的位置就是被卡爪夹紧后的位置,不会因为卡夹的夹紧而造成工件相对于内撑板的移动,避免因为内撑板与卡爪同时对工件定位而造成的工件损伤或者造成工件取放组件的损伤,甚至夹具的损伤。通俗的讲就是:在卡爪定位工件前后,工件所在的位置不需要改变,如果工件定位不准,在卡爪夹紧工件时,工件的位置需要调整,但是,工件已经被内撑板定位了,这时,工件就被过定位,内撑板约束工件,使得工件不能动,而卡爪又推压工件,让工件移动,如此一来,总有一个部件会就会被损伤。如果工件在内撑板上的定位不准,就无法保证工件伸入卡爪中间的位置和卡爪夹紧后的位置是一致的。在内撑板可以为工件定心的前提下,工件相对内撑板的位置就是确定的,那么就可以调整内撑板的位置,保证工件被卡爪夹紧前后的位置一致。在不能定心的情况下,内撑板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是不确定的,就没有办法通过调整内撑板的位置保证工件的位置。
卸料推件9是通过导向杆10设置为滑动装配的,卸料推件9的两端伸出两个内撑板8之外,因为内撑板8是要伸入到工件的内孔中的,如果卸料推件9的两端都不能伸出内撑板8,卸料推件9就无法将工件从内撑板8上推下来,所以卸料推件9至少有一端是伸出两个内撑板8的属于隐含公开的技术内容,为了推料的稳定性能,卸料推件9的两端均伸出内撑板,并且导向杆10为两根,分别固定连接在卸料推件9的两端。本实施例中的内撑板8的内表面也是弧形的,也就是内撑板8在整体上呈瓦片状,卸料推件9是长条状,中间部位具有与内撑板8的内表面形状吻合的弧形凸起14,弧形凸起14起到一个辅助导向的作用,这里的工件取放组件4是固定在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上的,工件取放组件4的两个内撑板是固定在第二气缸7的两个活塞杆上的,第二气缸7的缸体固定在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上。两个内撑板8是通过滑块11固定在第二气缸7的两个活塞杆上的,滑块11固定在第二气缸7的活塞杆上,内撑板8固定在滑块11上,并且滑块11是滑动设置在第二气缸7的缸体上,两者滑动配合,保证内撑板8的开合动作。导向杆10是滑动设置在第二气缸7的缸体上的,从而实现导向。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导向结构,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导向,比如燕尾块和燕尾槽。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杆是滑动装配在第二气缸的缸体上的,这也是一种具体的安装结构,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导向杆与导向孔配合是一种常规的技术手段,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与导向杆配合的具体零部件,在这个技术方案中,只需要是一对能开合的内撑板以及一个能在两内撑板之间滑动的卸料推件,至于具体的实现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而本实施例仅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卸料推件的推料动力来源于压簧12,压簧12是套设在导向杆上的,压簧12顶压在卸料推件9上的,给卸料推件提供推动力。在本实施例中,为压簧的另一侧限位的是第二气缸7的缸体,压簧12的另一端顶压在第二气缸7的缸体上,并最终通过导向杆与第二气缸的缸体的配合实现限位,在导向杆10的端头上设置有挡块13,挡块13与第二气缸7的缸体防脱配合,保持卸料推件、导向杆以及压簧的整体性,其具体的装配方式如下:对应于两个导向杆10,在第二气缸7的缸体上凸设有两个支撑导向挡板38,支撑导向挡板38开设有供导向杆10穿过的孔,压簧直接顶压在支撑导向挡板38上,导向杆10的穿出支撑导向挡板的端头上设置的挡块与支撑导向挡板限位配合。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压簧的装配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装配结构。导向杆10的移动限位结构为挡块,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在卸料推件不采用弹性组件驱动的时候,甚至可以采用动力的运动极限位置为导向杆的运动进行运动,这取决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具体选择,比如,在卸料推件采用气缸作为推动力时,导向杆的移动限位就取决于气缸的运动极限位置。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压簧的装配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装配结构。
本实施例是适用于圆筒状工件的,设有一个适合于圆筒状工件的上料输送装置,具有一个滚动轨道15,也就是圆筒状工件可以在这个轨道上滚动,滚动轨道的出料端处在取料位上,也就是内撑板8在这个位置取料。滚动轨道15的出料端具有弹性卡位结构18,可以挡住滚动的圆筒状工件,弹性卡位结构18可以弹性伸出滚动轨道15的轨道面。在使用时,圆筒状的工件可以在轨道上滚动,一路滚动到弹性卡位结构18处被挡住,因为弹性卡位结构18是可以弹性伸出滚动轨道15的轨道面的,在内撑板8取到圆筒状工件并从滚动轨道的出口强行移出时候,弹性卡位结构会缩到轨道面一下,圆筒状工件离开后,弹性卡位结构将再次伸出,阻挡下一个圆筒状工件。
本实施例中的滚动轨道包括倾斜设置的直线段16,相邻的直线段16上下排布,这样可以节省空间,相邻的直线段并通过弧形段17连接。直线段的倾斜方向是有利于滚动的方向,因此相邻的直线段整体上呈V字形,这是一种公知常识。为了防止工件的滚动速度过大,在滚动轨道15的最后一段设置了水平的直线段。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的靠近夹具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立板39,滚动轨道排布在立板39上,滚动轨道15的一侧是封闭的,不能看到轨道上的情况,另一侧是开放的,开放侧朝向滑台5,工件取放组件可以伸到滚动轨道上取到工件。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弹性卡位结构具有一个开设在滚动轨道15上的升降孔19,升降孔19是一个盲孔,在升降孔19内插设有一个卡柱20,卡柱20与升降孔19的底面之间设置了一个第一弹簧21,第一弹簧21的两端分别与卡柱20和升降孔19的底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弹簧21处于正常状态时,卡柱20顶端的半球体凸出滑道内底面,实现对工件的卡定限位,而在工件取放组件4将工件从滚动轨道15上工件取出时,工件将推压卡柱20,卡柱20在升降孔19中下沉,第一弹簧21被压缩,储存了弹出的推压能量,在工件被取出后,压紧力消失,卡柱在第一弹簧21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继续实现对后续工件的限位。这是一种简单有效、工作可靠的弹性限位结构。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滚动轨道开放一侧的测沿处设置了挡沿28,因为是轨道,就一定具有限位的结构让其上运动的物体不能脱离,按轨迹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挡沿,给了一种具体的轨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这属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在滚动轨道15的侧边处设置有喷嘴22,喷嘴22的作用是向滚动轨道上的工件吹气,让其滚动,防止堵塞,防止工件不动,喷嘴22设置在滚动轨道15的倾斜的直线段,喷嘴22朝向倾斜的直线段的倾斜方向,也就是喷嘴22的出气方向与倾斜的直线段的倾斜方向一致,并且,各个喷嘴22处在各自对应的倾斜的直线段的上端。为喷嘴22的供气的管道包括主通气管23,主通气管23通过固定板24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主通气管2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通气管25,喷嘴22连接在支通气管25上,主通气管23的进气口上设置有管接头26。在使用的时候,管接头26与外部气泵连接,由气泵喷出来的气体依次通过主通气管23、支通气管25和喷嘴22吹向滚动轨道15。
在机架1上还设置有卸料滑道27,卸料滑道27的入口处在两内撑板8的运动路线上,在机加工完成后,内撑板8移动到工件的内孔中并撑开,固定工件,在这个过程中,工件会挤压卸料推件9,卸料推件9克服压簧12的弹力移动。在工件被内撑板撑紧后,三爪卡盘放开工件,内撑板8将工件取走,运动到卸料滑道27的入口处,内撑板8合起来,卸料推件9将工件推下来,落到卸料滑道27的入口中并滑下,完成运输。
本实施例中的卸料滑道27采用的是一个管道,这个管道的外形呈L型,管道的上端位于取料位正对着的位置,当滑台5停止在取料位的正对位置时候,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缩的就会路过卸料滑道27的入口处。如此一来,在工件取放组件4在将机加工完成的工件放入卸料滑道27的入口中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继续伸出就可以在取料位处取到新工件,不会做多余的运动可以就近取料,节省时间。本实施例中的卸料滑道是一个L型的管道,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滑道。
本实施例中用于夹紧工件的夹具为三爪卡盘3,三爪卡盘是一种常用的夹具,主要用于夹紧圆柱状的夹具,具有自动定心的作用,简单好用,夹紧可靠。目前,采用三爪卡盘进行夹紧零件,最好是人工将零件放入三爪卡盘的卡爪之间,零件的中心位置随着卡爪的定心作用随时移动,可以很好的将零件夹紧。如果在零件的轴向尺寸较小的话,工人手持零件将会出现问题,没有足够的握持位置,容易被卡爪夹伤手部。在采用机械夹持零件的情况,因为机械的定位作用,使得零件的中心无法随卡爪的定心作用调整,这就需要准确的定心,对机械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一旦出现不同心的作用,零件将发生扭转,造成零件的损坏,因此,本实施例在卡爪29的夹紧面上设置了夹持件30,夹持件30是弹性伸缩设置在夹紧面上的,在本实施例中的内撑板为工件确定的中心与三爪卡盘自动确定的中心具有微小差别的时候,夹持件30将通过内缩量的不同进行调整,不会造成工件的扭转损坏,也不会损坏夹紧和内撑板,在夹持件30夹紧工件以后,内撑板放开工件,卡爪29继续收紧,卡爪29的夹紧面最终夹紧工件,进而进行机加工。这里的夹持件30只需要能进行弹性伸缩就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具体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的夹持件,其是转动装配的一个夹持板31。在每个卡爪29上均开设有一个贯通槽的嵌槽32,夹持板31的一端铰接在嵌槽32内。夹持板31的内端倾斜靠向三爪盘的盘体33,也就是,夹持板31是倾斜的,外端离盘体33的远,内端离盘体33近。所谓内端指的是靠近盘体33中心的那一端。在夹持板31的内端与卡爪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0,第二弹簧40在夹持板31的内端转向盘体时受压。在卡爪聚拢时,夹持板31被挤压,内端转向盘体33,第二弹簧受压提供压紧力,并且,因为转动,夹持板的内端就会相对于卡爪的夹紧面内缩。
具体到实施方式,夹持板31在嵌槽32内的安装位置可以沿着盘体的径向调整,以便适应不同外径尺寸的工件。其调整方式是这样实现的:在嵌槽32内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这些连接孔沿着盘体33的径向分布,通过这些连接孔采用固定螺栓在嵌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上两个侧板34,通过调整不同位置的连接孔可以调整侧板34相对于盘体33的位置,夹持板31是转动装配在两个侧板34上的,在两个侧板34靠近盘体33的位置还固定设置有支座35,第二弹簧连接在支座与夹持板之间。也就说:两个侧板通过支座连接成整体,夹持板转动装配在两个侧板上,第二弹簧装配在支座与夹持板之间,如此以来,两个侧板、支座、夹持板以及第二弹簧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卡爪的嵌槽内。夹持板31的内端一体设置有弯向盘体的曲面部36,曲面部36的存在,使得加持板31在外形上呈J字形,曲面部36是个圆形状,方便与工件外表面配合,并且在夹持板30的内端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防滑垫条37。防滑垫条37直接与工件接触,可以起到防刮伤保护的作用。防滑垫条37橡胶材料制成。在夹持板31与工件接触之前,第二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夹持板31的内端凸出在卡爪的夹紧面内侧,处于先与中心的工件接触的位置,随着卡爪的聚拢,夹持板31与工件接触,第二弹簧受到压力,提供弹性力,夹持板31夹紧工件,这是内撑板就可以放开工件,卡爪继续聚拢,工件位置随着夹紧跟随支撑板调整位置,最终,夹持板完全缩进卡爪的夹紧面,卡爪的夹紧面最终夹紧工件。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具体弹性夹持件,并且弹性夹持件是可以相对于盘体径向调整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设置成固定。并给,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弹性夹持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弹性伸缩结构,例如,上文中的弹性卡位结构,其设置在卡爪的夹紧面上,就可以实现弹性夹紧,夹紧力可以通过调整弹性件进行调整。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中的滑台是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的,这里的滑台是一种伺服水平移动平台,带动工件取放组件和刀具进行平面上一个方向的往复运动,将工件取放组件移动至与工件供给轨道结构出料口相对应的位置,然后由工件取放组件实现对工件的夹取;
工件取放组件实现对工件的夹取后,PLC控制器控制伺服水平移动平台对工件取放组件和刀具继续移动,将工件取放组件移动至与三爪卡盘相对应的位置,由PLC控制器控制工件取放组件将夹取的工件自动卡在三爪卡盘上;
三爪卡盘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对工件进行自动卡紧后,PLC控制器控制伺服水平移动平台对工件取放组件和刀具进行移动,将刀具移动至与三爪卡盘相对应的位置,在伺服水平移动平台的驱动下由刀具实现对工件的倒角;
刀具对工件的倒角加工完成后,PLC控制器控制伺服水平移动平台对工件取放组件和刀具进行移动,将工件取放组件移动至与三爪卡盘相对应的位置,由PLC控制器控制工件取放组件卡在三爪卡盘上的工件取下并移动至工件接收结构处进行下料;
工件取放组件将加工完成后的工件下料到工件接收结构后,将工件取放组件3移动至与工件供给轨道结构出料口相对应的位置,然后继续由工件取放组件实现对工件的夹取即可。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伺服水平移动平台,用PLC进行控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滑动结构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具体方式中是对工件进行的倒角的机加工,是采用了一个倒角刀具,是一种简单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机加工,这就需要配备其他的刀具已经具体适用的夹具,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之间没有具体的联系,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用新型点是将工件运送到夹具处放下,接下来夹具自动夹紧即可,接下来的机加工动作就与运送装置没有关系了,而工件取放组件对工件的准确定位,可以保证工件被放下的位置与夹具需要的位置重合,与具体结构无甚关系,而这种重合选择也属于使用说明部分的内容。因此,具体使用时所采用的机床形式以及夹具结构均不能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产生限制,不能缩小本实用新型创造所要保护的范围。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包括机架、能自动夹紧的夹具、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以及工件取放组件,所述工件取放组件具有用于伸入工件内孔中的开合设置的内撑板,两内撑板在取料位与夹具之间移动,工件取放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的卸料推件,卸料推件用于将工件从两内撑板上推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为三爪卡盘,所述内撑板的外表面为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推件的推料动力为弹性组件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推件设置为通过导向杆滑动设置,导向杆连接在卸料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为套设在导向杆上的压簧,压簧顶压在卸料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圆筒状工件的上料输送装置,包括滚动轨道,滚动轨道的出料端处在取料位上,滚动轨道的出料端具有用于阻挡工件的弹性卡位结构,弹性卡位结构弹性伸缩设置在滚动轨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轨道包括倾斜设置的直线段,相邻的直线段上下排布并通过弧形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有朝向滚动轨道吹气以用于助力工件滚动的喷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位结构包括卡柱,卡柱弹性伸缩设置在滚动轨道上开设的升降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卸料滑道,卸料滑道的入口处在两内撑板的运动路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爪卡盘的卡爪的夹紧面上弹性伸缩设置有夹持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夹持件的外端转动装配在卡爪上开设的径向槽内,夹持件限位成内端靠向三爪卡盘的盘体的倾斜状态,夹持件的内端朝向盘体的中心,夹持件与卡爪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在夹持件转向盘体时受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件的内端具有一体弯向盘体的曲面部。
CN202321140016.3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 Active CN219818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0016.3U CN219818266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0016.3U CN219818266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8266U true CN219818266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3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0016.3U Active CN219818266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8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14219B (zh) 一种外扩式卡簧自动装配机构
CN103231248B (zh) 全自动切管倒角机
CN107350962B (zh) 一种五星椅脚抛光加工系统及应用其的抛光方法
CN109940400A (zh) 一种用于薄壁冲压件的自动化磨抛系统及自动化抛磨工艺
CN114683066B (zh) 一种主减速器壳体加工设备辅助装置
CN102152104A (zh) 软管装配机自动送管装置
CN212665672U (zh) 一种夹持机构及钢管全自动倒角设备
CN113798522A (zh) 一种用于加工轴类零件的智能化数控车削系统
CN219818266U (zh) 一种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
US5465471A (en) Apparatus for machining bars
CN208825744U (zh) 一种头枕杆倒角加工用设备
CN116275300A (zh) 具有内孔的工件的机加工设备
CN111633239B (zh) 一种新型打孔定位设备
CN109500592A (zh) 一种插弯头机
CN210548573U (zh) 一种梯级轴倒角装置
CN107263187B (zh) 一种自动铣倒角设备
CN116079149A (zh) 内圆倒角机和倒角加工系统
CN211101174U (zh) 自动压铆装置
CN112387848B (zh) 一种棒料快速切断机及其切割方法
CN210476250U (zh) 方形管定心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方形管加工系统
CN208826020U (zh) 一种头枕杆加工用设备
CN220462928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活塞销孔加工专用设备
CN216542057U (zh) 一种高精度零件数控加工中心
CN114131474B (zh) 一种弓片自动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
CN216607285U (zh) 一种爪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