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1217U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1217U
CN219801217U CN202320925628.7U CN202320925628U CN219801217U CN 219801217 U CN219801217 U CN 219801217U CN 202320925628 U CN202320925628 U CN 202320925628U CN 219801217 U CN219801217 U CN 219801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connecting piece
clamping
sheet
connect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56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楷
李敏
曹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56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1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1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1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电芯的端部设有极耳;固定夹,固定夹被配置为夹持极耳;连接片,连接片电连接极耳,且连接片固定连接固定夹。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夹夹持固定极耳,随后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固定夹,且极耳和连接片之间电连接,能够有效增加极耳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极耳与连接片连接的可靠性,保证能量传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主要通过连接片将电芯和电池壳体上的极柱进行连接,最后通过极柱将电芯产生的能量输出,实现能量的产生过程。
现阶段,连接片大多属于单薄的片体,强度较差,极耳从电芯的端面伸出,且电芯的强度也较差;而将极耳和连接片进行连接时,大多选择为焊接,后续电池在测试或者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极耳和连接片焊接处部分脱落或者失效,导致电池能量输出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能够提高极耳与连接片连接的可靠性,保证能量传输的稳定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池,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的端部设有极耳;
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被配置为夹持所述极耳;
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电连接所述极耳,且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弯折部以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一端开口的第一夹持空间,所述极耳能经所述开口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内。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上固定且电连接有辅助连接件,所述辅助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片的表面之间形成插接槽,所述第一夹持部插接固定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辅助连接件。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连接件包括片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片体两侧且呈L形的支撑板;所述连接片通过支撑板和辅助连接件实现固定电连接;所述片体、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片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插接槽,所述极耳贴合于所述片体上且与所述片体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部焊接于所述连接片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平行设置,所述弯折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部设有弧形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夹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片上的夹板,所述夹板与所述连接片的表面形成一端开口的第二夹持空间,所述极耳能经所述开口置于所述第二夹持空间内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的端部设有弧形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沿远离所述连接片的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还包括壳体,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固定夹包括正极固定夹和负极固定夹;所述连接片包括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所述正极固定夹被配置为夹持所述正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片电连接所述正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固定夹;所述负极固定夹被配置为夹持所述负极耳,所述负极连接片电连接所述负极耳,所述负极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固定夹;所述正极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设置;所述负极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电芯和所述固定夹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固定夹夹持固定极耳,随后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固定夹,且极耳和连接片之间电连接,能够有效增加极耳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极耳与连接片连接的可靠性,保证能量传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片的一端伸出壳体设置,其作为电池的输出端替代现有的极柱的功能,能够减少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隐藏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极耳、固定夹以及连接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辅助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隐藏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极耳、固定夹以及连接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极耳、固定夹以及连接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芯;11、极耳;2、固定夹;21、第一夹持部;22、弯折部;23、第二夹持部;231、第一导向部;24、第一夹持空间;25、夹板;251、第二导向部;26、第二夹持空间;3、连接片;4、辅助连接件;41、片体;42、支撑板;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如图1-3所示,该电池包括电芯1、固定夹2以及连接片3,其中电芯1的两端均设有极耳11,每个极耳11均对应一个固定夹2,固定夹2能够将极耳11夹持,连接片3用于固定上述多个固定夹2,并且连接片3与极耳11电连接。上述电池通过设置固定夹2,其能够将极耳11夹持固定,使得极耳11在测试或者运输的过程中,极耳11一直处于固定夹2中,避免在测试或者运输的过程极耳11产生的拉扯导致的极耳11和连接片3的焊接处部分脱落或失效的问题,能够有效增加极耳11和连接片3的连接强度,而且能够提高极耳11与连接片3连接的可靠性,保证能量传输的稳定性。上述电芯1的数量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电池的电量需求进行选择,且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电芯1并排设置,以满足多样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固定夹2包括第一夹持部21、弯折部22以及第二夹持部23,其中第一夹持部21固定于连接片3上,弯折部22呈圆弧状且连接于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3之间,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固定夹2能够形成一端开口的第一夹持空间24,极耳11能够经该开口置于第一夹持空间24,以被固定夹2夹持固定。
优选地,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3平行设置,以确保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24能够实现对极耳11的容置和夹持。此外,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3之间的间隙略小于上述极耳11置于第一夹持空间24内的部分的厚度,以使得极耳11与第一夹持空间24处于过盈配合的状态。
更为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弯折部22的直径大于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3之间的间隙,该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夹持部21和第二夹持部23之间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极耳11的厚度,并且减少装配时对极耳11的硬性损坏。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持部21与连接片3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激光焊接方式,激光焊接应用在微小精密焊接时效果更好,焊接过程中导致的变形较低,适用于结合各种异质材料,满足多样的使用需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持部21与连接片3之间也才采用一体成型。
如图4所示,上述第二夹持部23的端部设有弧形的第一导向部231,该第一导向部231沿远离第一夹持部21的方向延伸。进而当极耳11需要置于第一夹持空间24时,通过第一导向部231对极耳11进行导向,在装配时,可以使得极耳11更为顺畅的置于第一夹持空间24,也减少了装配极耳11时对极耳11的损伤。
作为优选地的技术方案,可参照图3和图5,连接片3上固定有辅助连接件4,该辅助连接件4与连接片3之间电连接,该辅助连接件4与连接片3的表面之间形成插接槽,第一夹持部21能够插接固定于插接槽内,极耳11能够贴合于该辅助连接件4并与辅助连接件4电连接,进而实现极耳11与连接片3的电连接。通过该辅助连接件4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固定夹2与连接片3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极耳11在被固定夹2夹持固定后,通过超声波或者激光焊接方式使极耳11与辅助连接件4焊接,进一步提高了极耳11的连接稳定性。
可参照图5,上述辅助连接件4包括片体41以及连接于片体41两侧且呈L形的支撑板42,片体41、支撑板42与连接片3的表面之间形成上述插接槽。上述支撑板42贴合焊接于连接片3上,上述片体41由于支撑板42的L形结构,能够与连接片3表面间隔设置,进而形成上述插接槽。极耳11在被固定夹2夹持固定后,能够贴合在片体41的表面并与片体41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装配时,可以是上述极耳11先被固定夹2夹持固定,使得极耳11贴合在片体41的表面,随后再将极耳11与片体41进行超声波或者激光焊接。当然也可以是先将极耳11与辅助连接件4通过超声波或者激光焊接方式连接,使极耳11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随后再将极耳11和辅助连接件4一起插入固定夹2的第一夹持空间24内,使得辅助连接件4能够扣合在第一夹持部21上,之后再进行辅助连接件4与连接片3的焊接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极耳11包括技术特征相同极性相反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连接片3包括技术特征相同极性相反的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固定夹2包括技术特征相同极性相反的正极固定夹和负极固定夹;正极固定夹被配置为夹持正极耳,正极连接片电连接正极耳,正极连接片固定连接正极固定夹;相应地,负极固定夹被配置为夹持负极耳,负极连接片电连接负极耳,负极连接片固定连接负极固定夹。。
本实施例的电池还包括壳体5,上述电芯1和固定夹2均置于壳体5内,上述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均固定于壳体5的内壁上,优选地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中的一个固定于壳体5的顶壁内侧,另一个固定于壳体5的底壁内侧,且上述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分别部分伸出壳体5设置,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连接片3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电池的极柱,来连接需供电的设备,进而减少了加工成本。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也可以设置于壳体5的同一侧壁上,本实施例对其位置不加以限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固定夹2一体成型于连接片3。示例性地,如图6-9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夹2可以是直接通过冲压等方式形成于连接片3上。通过一体成型的设置方式,能够减少加工成本以及装配步骤,而且也提高了连接片3与固定夹2的连接强度。
如图9所示,固定夹2包括一体成型于连接片3上的夹板25,该夹板25与连接片3的表面形成一端开口的第二夹持空间26,极耳11能经开口置于该第二夹持空间26内以被夹持。
本实施例第二夹持空间26的开口位于夹板2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图9所示),当然也可以是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位于夹板25宽度方向的一端,两种方式均能实现极耳11的夹持固定。
本实施例中,夹板25的端部设有弧形的第二导向部251,第二导向部251沿远离连接片3的方向延伸。当极耳11需要置于第二夹持空间26时,通过第二导向部251对极耳11进行导向,以使得极耳11更为顺畅的置于第二夹持空间26,也减少了夹持极耳11时对极耳11的损伤。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均相同,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1),所述电芯(1)的端部设有极耳(11);
固定夹(2),所述固定夹(2)被配置为夹持所述极耳(11);
连接片(3),所述连接片(3)电连接所述极耳(11),且所述连接片(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持部(21)、弯折部(22)以及第二夹持部(23),所述第一夹持部(21)、所述弯折部(22)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3)之间形成一端开口的第一夹持空间(24),所述极耳(11)能经所述开口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2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上固定且电连接有辅助连接件(4),所述辅助连接件(4)与所述连接片(3)的表面之间形成插接槽,所述第一夹持部(21)插接固定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极耳(11)电连接所述辅助连接件(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件(4)包括片体(41)以及连接于所述片体(41)两侧且呈L形的支撑板(42);所述连接片(3)通过支撑板(42)和辅助连接件(4)实现固定电连接;所述片体(41)、所述支撑板(42)与所述连接片(3)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插接槽,所述极耳(11)贴合于所述片体(41)上且与所述片体(41)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1)焊接于所述连接片(3)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3)平行设置,所述弯折部(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3)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3)的端部设有弧形的第一导向部(231),所述第一导向部(231)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21)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2)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连接片(3)上的夹板(25),所述夹板(25)与所述连接片(3)的表面形成一端开口的第二夹持空间(26),所述极耳(11)能经所述开口置于所述第二夹持空间(26)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25)的端部设有弧形的第二导向部(251),所述第二导向部(251)沿远离所述连接片(3)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5),所述极耳(11)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固定夹(2)包括正极固定夹和负极固定夹;所述连接片(3)包括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
所述正极固定夹被配置为夹持所述正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片电连接所述正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固定夹;
所述负极固定夹被配置为夹持所述负极耳,所述负极连接片电连接所述负极耳,所述负极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固定夹;
所述正极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5)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5)设置;
所述负极连接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5)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5)设置;
所述电芯(1)和所述固定夹(2)均设置于所述壳体(5)内。
CN202320925628.7U 2023-04-23 2023-04-23 电池 Active CN219801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5628.7U CN219801217U (zh) 2023-04-23 2023-04-23 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5628.7U CN219801217U (zh) 2023-04-23 2023-04-23 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1217U true CN219801217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6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5628.7U Active CN219801217U (zh) 2023-04-23 2023-04-23 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1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52300A (zh) 电芯、电芯组件、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21458916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111463367A (zh) 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12803196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压巡检系统的电气连接结构
CN210074013U (zh) 电池模组汇流板、电池模组以及二次电池和耗电装置
CN217035895U (zh) 一种极耳连接结构及电池
CN219801217U (zh) 电池
CN210349955U (zh) 电池连接排、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9106220U (zh) 一种下塑胶件及电芯
CN214848952U (zh) 电芯、电芯组件、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216213749U (zh) 一种扣式电池
CN215771456U (zh)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12303843U (zh) 电池装配组件及锂离子电池
CN220021503U (zh) 电芯、电池连接片及动力电池包
CN21669864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电源
CN201853762U (zh) 电极端子片和装配了该电极端子片的电池
CN220553581U (zh) 电池和电池组
CN219658933U (zh)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CN219163638U (zh) 电芯结构及包含其的电池模组、电池包
CN220553567U (zh) 电池、电池装置
CN218242135U (zh) 一种电池卡座连接结构
CN219419337U (zh) 电池
CN219917489U (zh) 电池模组
CN219498094U (zh) 电芯组
CN220138463U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