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8933U -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8933U
CN219658933U CN202320143665.2U CN202320143665U CN219658933U CN 219658933 U CN219658933 U CN 219658933U CN 202320143665 U CN202320143665 U CN 202320143665U CN 219658933 U CN219658933 U CN 219658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tab
utmost point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36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佩佩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36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8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8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8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其中引脚结构,包括呈角度设置且相互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用于连接顶盖组件中的电极端子,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极组件中的极耳,所述极耳连接部远离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向所述极柱连接部倾斜,所述第一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厚度方向向所述电极组件倾斜。本实用新型在极耳连接部远离极柱连接部的一端设置第一引导面,能够对焊接工装的插入起到电芯长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

Description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方形电芯需要把正极引脚和正极极耳焊接在一起,负极引脚和负极极耳焊接在一起以在正负极分别形成电连接,焊接前需要在正负极引脚和电极组件之间的间隙内插入焊接工装,用于焊接支撑。现在大部分引脚设计没有考虑工装导向结构。
由于正负极引脚和电极组件之间的焊接间隙很小,引脚没有导向结构时,焊接工装不容易装到预定位置,并有撞击或剐蹭正负极引脚和电极组件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安装焊接工装时由于引脚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焊接间隙过小导致焊接工装难以安装到位且焊接工装容易撞击或剐蹭引脚和电极组件的缺陷,提供一种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引脚结构,包括呈角度设置且相互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用于连接顶盖组件中的电极端子,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极组件中的极耳,所述极耳连接部远离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向所述极柱连接部倾斜,所述第一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厚度方向向所述电极组件倾斜。
在本方案中,在极耳连接部远离极柱连接部的一端设置第一引导面,当焊接工装插入引脚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焊接间隙时,焊接工装顶部会先接触到第一引导面,由于第一引导面沿极耳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向极柱连接部倾斜,且第一引导面沿极耳连接部的厚度方向向电极组件倾斜,因此第一引导面与电极组件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宽度大于焊接间隙的引导间隙,焊接工装顶部更容易插入该引导间隙内,再通过该引导间隙滑入焊接间隙内,从而对焊接工装的插入起到电芯长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减少焊接工装对引脚和电芯本体的撞击或剐蹭。
较佳地,所述第一引导面为直角面和/或弧角面。
在本方案中,第一引导面可以为单一的直角面,或者单一的弧角面,或者直角面和弧角面的组合,均能够起到对焊接工装的引导作用。
较佳地,所述极耳连接部还包括外扩部,所述外扩部的顶端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边与所述第一引导面连接,所述外扩部的底端向远离所述极柱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在第一引导面的基础上增加外扩部的结构,焊接工装先经过外扩部的引导,再经过第一引导面的引导,引导效果好。
较佳地,所述外扩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垂直于所述极柱连接部。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用于防止焊接工装在经外扩部引导下产生倾斜,降低焊接工装与引脚结构的其他部位或电极组件产生的碰撞,使焊接工装更容易由外扩部内侧进入焊接间隙中。
较佳地,所述外扩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向远离所述极柱连接部的方向倾斜,所述外扩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厚度方向向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倾斜。
在本方案中,当焊接工装插入引脚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焊接间隙时,焊接工装顶部会先接触到外扩部朝向电极组件的一面,外扩部朝向电极组件的一面也能起到引导作用,然后焊接工装经第一引导面滑入焊接间隙内,本方案中经过外扩部朝向电极组件的一面与第一引导面的两次引导作用,对焊接工装的引导效果更好。
较佳地,所述外扩部的底端设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向所述极柱连接部倾斜,所述第二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厚度方向向所述电极组件倾斜。
在本方案中,在外扩部的底端设置第二引导面,当焊接工装插入引脚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焊接间隙时,焊接工装顶部会先接触到第二引导面,由于第二引导面沿极耳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向极柱连接部倾斜,且第二引导面沿极耳连接部的厚度方向向电极组件倾斜,因此第二引导面能够对焊接工装起到电芯长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焊接工装再经外扩部和第一引导面滑入焊接间隙内。
较佳地,所述第二引导面为直角面和/或弧角面。
在本方案中,第二引导面可以为单一的直角面,或者单一的弧角面,或者直角面和弧角面的组合,均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极耳连接部靠近电芯组件的面之间的连接处之间平滑过渡。
在本方案中,焊接工装由第一引导面滑至焊接间隙内时,焊接工装的滑动更加顺畅不受阻碍。
一种电芯,包括:
壳体;
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组件本体和由所述电极组件本体延伸出的极耳;
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顶盖本体上的电极端子,所述顶盖本体连接所述壳体;
引脚结构,所述引脚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极耳,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极端子。
在本方案中,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外壳对容纳在其中的电极组件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电极组件被破坏,提高电极组件的使用寿命。
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以及所述的电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在本方案中,电芯设置在外壳内,外壳对容纳在其中的电芯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电芯被破坏,提高电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耳连接部远离极柱连接部的一端设置第一引导面,增加焊接工装在进入焊接间隙时的间隙宽度,使得焊接工装更容易进入该较宽的引导间隙内,从而对焊接工装的插入起到电芯长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减少焊接工装对引脚和电极组件的撞击或剐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芯与焊接工装在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芯与焊接工装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中顶盖组件与引脚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引导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第一引导面和外扩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芯100
电极组件110
电极组件本体111
极耳112
顶盖组件120
顶盖本体121
电极端子122
引脚130
极耳连接部131
第一引脚板面1311
第一引脚端面1312
第二引脚板面1313
第一引导面1314
极柱连接部132
外扩部133
外扩面1330
第二引导面1331
外扩端面1332
焊接工装200
底板210
竖板2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电芯100,电芯100包括壳体、电极组件110、顶盖组件120和引脚130。电极组件110设置于壳体内。
图1中双向箭头H为电芯100的高度方向,双向箭头L为电芯100的长度方向,双向箭头W为电芯100的宽度方向。
具体地,电极组件110包括电极组件本体111和由电极组件本体111延伸出的极耳112,电极组件本体111为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堆叠形成的叠片结构,或者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卷绕形成的卷芯结构。极耳112位于电极组件本体111长度方向(即电芯100长度方向L)的两个侧面上,分别为正极耳和负极耳。
顶盖组件120位于电极组件110高度方向(即电芯100高度方向H)的顶部,顶盖组件120包括顶盖本体121和设置在顶盖本体121上的电极端子122,顶盖本体121连接壳体。顶盖本体121上两端的电极端子122分别为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
引脚130的一端连接极耳112,另一端连接电极端子122。引脚130设置于电芯100长度方向L的两个端部,其中一个引脚130为正引脚,另一个引脚130为负引脚。
电芯100在长度方向L上的一个侧面上的极耳112和电极端子122为正极耳和正电极端子,电芯100在长度方向L上的另一个侧面上的极耳112和电极端子122为负极耳和负电极端子。正引脚连接正电极端子和正极耳,负引脚连接负电极端子和负极耳。
引脚130包括呈角度设置的极柱连接部132和极耳连接部131,本实施例中的引脚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弯折的片状结构,极柱连接部132和极耳连接部131互相垂直,当然两者的夹角也可以为其他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极耳连接部131高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极柱连接部132连接,极耳连接部131在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端面为第一引脚端面1312(极耳连接部131的高度方向即为电芯100的高度方向H),极耳连接部131在厚度方向上朝向极柱连接部132的一端面为第一引脚板面1311(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即为电芯100的长度方向L),极耳连接部131在厚度方向上背向极柱连接部132的一端面为第二引脚板面1313。
引脚130通过极柱连接部132连接电极端子122,引脚130通过极耳连接部131的第二引脚板面1313与极耳112连接,极耳连接部131的第一引脚板面1311与电极组件本体111在电芯100的长度方向L上具有焊接间隙。
极耳连接部131与极耳112通过焊接实现连接,两者焊接前,需要将焊接工装200安装至焊接间隙内。焊接工装200的结构如1图所示,其包括底板210和垂直固定在底板210两端的竖板220,安装时,通过将竖板220插入焊接间隙内,以实现对引脚130和极耳112的支撑,便于引脚130和极耳112之间的焊接。
结合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131在高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导面1314,第一引脚端面1312通过第一引导面1314连接第一引脚板面1311,第一引导面1314位于第一引脚板面1311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侧。第一引导面1314沿极耳连接部131的高度方向向极柱连接部132倾斜,第一引导面1314沿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向电极组件110倾斜。
由于焊接间隙通常比较小,焊接工装200的竖板220不容易准确插入焊接间隙内。本实施例中在极耳连接部131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端设置第一引导面1314,当焊接工装200插入焊接间隙时,焊接工装200顶部会先接触到第一引导面1314,由于第一引导面1314位于第一引脚板面1311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侧,因此第一引导面1314与电极组件110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宽度大于焊接间隙的引导间隙,焊接工装200顶部更容易插入该引导间隙内,再通过该引导间隙滑入焊接间隙内,从而对焊接工装200的插入起到电芯100长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减少焊接工装200对引脚130和电极组件110的撞击或剐蹭。
具体地,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导面1314为一个弧角面。
弧角面的起点位于第一引脚端面1312,弧角面的终点位于第一引脚板面1311,且弧角面的起点位于弧角面的终点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侧,弧角面的起点位于弧角面的终点在极耳连接部131的高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侧。并且,弧角面朝向电极组件110突起。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1314也可以为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多个弧半径不同的弧角面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1314还可以为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的组合。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直角面和弧角面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的顺序可以交换。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1314还可以为多个直角面和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多个直角面和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多个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的直角面和多个弧半径相同或不同的弧角面以任意顺序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导面1314采用弧角面,第一引脚端面1312与第一引脚板面1311之间的连接过渡更加圆滑,焊接工装200的竖板220更容易通过弧角面滑至第一引脚板面1311内侧的焊接缝隙内。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外壳以及上述的电芯100,电芯100设置在外壳内。电芯100设置在外壳内,外壳对容纳在其中的电芯100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电芯100被破坏,提高电芯10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电芯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引脚130的结构不同,具体为第一引导面1314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导面1314为一个直角面。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1314也可以为多个直角面的组合,多个直角面的组合可以是多个倾斜角度不同的直角面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1314还可以为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的组合。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直角面和弧角面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的顺序可以交换。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1314还可以为多个直角面和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多个直角面和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多个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的直角面和多个弧半径相同或不同的弧角面以任意顺序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
本实施例的第一引导面1314采用直角面,加工更简单,同样能起到对焊接工装200的引导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电芯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引脚130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131还包括外扩部133。
外扩部133设置在极耳连接部131在高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端,外扩部133优选为片状结构。外扩部133在高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端面为外扩端面1332。
外扩部133朝向电极组件本体111的边为外扩面1330,外扩面1330的顶端与第一引导面1314连接,外扩部133的底端向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方向延伸。
外扩部133的底端还设有第二引导面1331,第二引导面1331沿极耳连接部131的高度方向向极柱连接部132倾斜,第二引导面1331沿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向电极组件110倾斜。
外扩端面1332依次通过第二引导面1331、外扩面1330和第一引导面1314连接第一引脚板面1311。第一引导面1314位于第一引脚板面1311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侧,外扩面1330位于第一引导面1314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侧,第二引导面1331位于外扩面1330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引导面1314可以为一个直角面。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1314也可以为多个直角面的组合,多个直角面的组合可以是多个倾斜角度不同的直角面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1314还可以为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的组合。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直角面和弧角面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的顺序可以交换。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面1314还可以为多个直角面和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多个直角面和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多个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的直角面和多个弧半径相同或不同的弧角面以任意顺序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
具体地,第二引导面1331可以为一个弧角面。
弧角面的起点位于外扩端面1332,弧角面的终点位于外扩面1330,且弧角面的起点位于弧角面的终点在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一侧。并且,弧角面朝向电极组件110突起。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面1331也可以为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多个弧半径不同的弧角面在外扩部133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面1331还可以为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的组合。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一个直角面和一个弧角面在外扩部133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直角面和弧角面在外扩部133的厚度方向上的顺序可以交换。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面1331还可以为多个直角面和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多个直角面和多个弧角面的组合可以是多个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的直角面和多个弧半径相同或不同的弧角面以任意顺序在外扩部133的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外扩面1330垂直于极柱连接部132,即外扩面1330与第一引脚板面1311平行。当上述外扩面1330与第一引脚板面1311平行设置,能够防止焊接工装200的竖板220在经外扩面1330引导下产生倾斜,降低焊接工装200与引脚130的其他部位或电极组件110产生的碰撞,使焊接工装200更容易由外扩面1330内侧进入第一引脚板面1311内侧的焊接间隙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外扩面1330沿极耳连接部131的高度方向向远离极柱连接部132的方向倾斜,且外扩面1330沿极耳连接部131的厚度方向向远离电极组件110的方向倾斜。此种方式中,外扩面1330采用倾斜设置能够进一步对焊接工装起到导向作用。
为了实现本实施例中外扩部133对焊接工装200的引导顺畅,外扩端面1332与第二引导面1331之间的连接处、第二引导面1331与外扩面1330之间的连接处、外扩面1330与第一引导面1314之间的连接处、第一引导面1314与第一引脚板面1311之间的连接处至少其一采用平滑过渡,优选为上述四个连接处均采用平滑过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引脚结构,包括呈角度设置且相互连接的极柱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用于连接顶盖组件中的电极端子,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极组件中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远离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向所述极柱连接部倾斜,所述第一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厚度方向向所述电极组件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面为直角面和/或弧角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还包括外扩部,所述外扩部的顶端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边与所述第一引导面连接,所述外扩部的底端向远离所述极柱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垂直于所述极柱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向远离所述极柱连接部的方向倾斜,所述外扩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厚度方向向远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倾斜。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部的底端设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向所述极柱连接部倾斜,所述第二引导面沿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厚度方向向所述电极组件倾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面为直角面和/或弧角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极耳连接部靠近电芯组件的面之间的连接处之间平滑过渡。
9.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组件本体和由所述电极组件本体延伸出的极耳;
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顶盖本体上的电极端子,所述顶盖本体连接所述壳体;
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引脚结构,所述引脚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极耳,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极端子。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CN202320143665.2U 2023-01-20 2023-01-20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Active CN219658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3665.2U CN219658933U (zh) 2023-01-20 2023-01-20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3665.2U CN219658933U (zh) 2023-01-20 2023-01-20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8933U true CN219658933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3665.2U Active CN219658933U (zh) 2023-01-20 2023-01-20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8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9072B (zh) 充电电池
US10243190B2 (en) Battery spacer, electric core protection assembly and power battery
CN113782921B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12952300A (zh) 电芯、电芯组件、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111864172A (zh) 电池单元和电池模组
CN217641706U (zh) 一种下塑胶结构、顶盖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10837908U (zh) 电极连接片和电池模组
CN114639926A (zh)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CN219658933U (zh) 引脚结构、电芯及电池包
WO2024088219A1 (zh) 极耳连接结构与连接方法、电池、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219106220U (zh) 一种下塑胶件及电芯
CN218975734U (zh) 连接片及电池
CN216720228U (zh) 转接片、电池及电池组
CN216980824U (zh) 电池
CN215771456U (zh)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14848952U (zh) 电芯、电芯组件、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219917517U (zh) 一种电芯组件、电池包及使用电池包的设备
CN219801217U (zh) 电池
CN220065759U (zh) 一种可以使蓄电池极群边极板居中的固定盒
CN220984801U (zh) 电芯组件
CN219873839U (zh) 电池
CN219350456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553831U (zh) 集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19642987U (zh) 一种无模组ctp电池模块
CN220585433U (zh) 电池、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