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0313U - 前端框架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端框架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0313U
CN219790313U CN202321021361.5U CN202321021361U CN219790313U CN 219790313 U CN219790313 U CN 219790313U CN 202321021361 U CN202321021361 U CN 202321021361U CN 219790313 U CN219790313 U CN 219790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mounting bracket
plate
frame assembly
bea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13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强
乔显波
赵勇
刘健坤
张磊
刘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13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0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0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0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端框架总成以及车辆,所述前端框架总成,包括:水箱上横梁总成和前防撞梁总成,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两个前端板组件,两个所述前端板组件沿横向间隔开且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相连以使整体构造为环形;翼子板安装支架,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前端板组件的前方且与所述前端板组件间隔开分布,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可提高力的过渡以及传导效果,保证车身前部框架的结构强度,提高驾驶安全性,且结构简单,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前端框架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端框架总成以及具有该前端框架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车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车辆制造时的成本以及使用时的安全性都为人们所重视。前端框架总成作为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车身框架中起主要支撑作用,同时,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前端框架总成也可起到防护作用,且发动机罩锁、中网格栅、前组合灯和升降车标等均可安装于前端框架总成。现有的前端框架总成结构复杂,且传力途径单一,使其在发生碰撞时易变形,安全性能差,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前端框架总成,结构简单,能够有效传递碰撞力,提高驾驶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包括:水箱上横梁总成和前防撞梁总成,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两个前端板组件,两个所述前端板组件沿横向间隔开且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相连以使整体构造为环形;翼子板安装支架,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前端板组件的前方且与所述前端板组件间隔开分布,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通过将水箱上横梁总成、前防撞梁总成和前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型材挤压成型,强度及安全性能高,制造成本低,节约开发时间,且两个前端板组件分别与水箱上横梁总成和前防撞梁总成形成环形构造,使其传力效果好,安全性能高,使用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所述前端板组件包括立柱结构和前端板,所述前端板与所述立柱结构沿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所述立柱结构的上端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所述立柱结构的下端与纵梁相连,所述前端板的上端通过边梁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所述前端板的下端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和所述纵梁的前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所述边梁包括边梁前段、前段封板和格栅安装支架,所述前段封板安装于所述边梁前段的前端,所述格栅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前端封板的前侧,所述前段封板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的端部相连,所述格栅安装支架与所述前端板的上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所述前端板包括主板体和连接板体,所述连接板体与所述主板体相连,所述主板体的上端与所述边梁相连,所述连接板体夹设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与所述纵梁的前端之间且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本体和立柱上安装板,所述立柱上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立柱本体的上端且用于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所述立柱本体的下端与所述纵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加强支座,所述加强支座位于所述立柱本体的内侧,且所述加强支座连接于所述纵梁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还包括格栅安装支架,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下端支撑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上,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上端通过所述格栅安装支架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包括横梁本体、缓冲块安装支架、格栅安装支架,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与所述前端板组件相连,所述缓冲块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上侧,所述格栅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还包括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发动机罩锁扣和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所述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后侧,所述发动机罩锁扣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前侧,所述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下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连接盒,所述连接盒为两个且间隔开连接于所述防撞梁的后侧,所述连接盒与所述前端板组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和所述前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为型材挤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前端框架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相同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上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上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端框架总成100,
水箱上横梁总成1,横梁本体11,缓冲块安装支架12,散热器格栅安装支架13,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14,发动机罩锁扣15,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16,
前防撞梁总成2,防撞梁本体21,连接盒22,
前端板组件3,立柱结构31,立柱本体311,立柱上安装板312,加强支座313,前端板32,主板体321,减重孔322,连接件323,
纵梁4,边梁5,边梁前段51,前段封板52,格栅安装支架53,翼子板安装支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100,结构简单,能够有效传递碰撞力,提高驾驶安全性。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100,包括:水箱上横梁总成1、前防撞梁总成2、两个前端板组件3和翼子板安装支架6。
水箱上横梁总成1和前防撞梁总成2,水箱上横梁总成1和前防撞梁总成2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两个前端板组件3沿横向间隔开且分别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和前防撞梁总成2相连以使整体构造为环形,翼子板安装支架6位于前端板组件3的前方且与前端板组件3间隔开分布,翼子板安装支架6的上端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翼子板安装支架6的下端与前防撞梁总成2相连。
其中,前端框架总成100设置于车身前端,可以用于固定水箱以及对发动机罩等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同时,在车辆发生撞击时,碰撞力也可作用于前端框架总成100,以对碰撞力进行传导与减弱,提高车辆安全性,且发动机罩锁、中网格栅、前组合灯和升降车标等均可安装于前端框架总成100,提高车辆集成度。
具体的,水箱上横梁总成1横向设置于前端框架总成100内,其两端分别与前端板组件3的上端相连,前端板组件3竖直设置于前端框架总成100内,且前端框架总成100内还横向设置有前防撞梁总成2,前防撞梁总成2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平行设置,前防撞梁总成2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组件3的下端相连,进而使得两个前端板组件3分别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和前防撞梁总成2形成环形构造,翼子板安装支架6设置为两个,且竖直设置于前端框架总成100内,且翼子板安装支架6设置于前端板组件3前方,翼子板安装支架6与前端板组件3间隔设置,同时,翼子板安装支架6的上端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翼子板安装支架6的下端与前防撞梁总成2相连,进而使得两个翼子板安装支架6分别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和前防撞梁总成2形成环形构造。
进一步的,当车辆受到撞击后,撞击力沿前防撞梁总成2分别向两前端板组件3进行传导,进而通过两前端板组件3传导至水箱上横梁总成1,同时,前防撞梁总成2所受碰撞力还可分别向两翼子板安装支架6进行传导,进而通过两翼子板安装支架6传导至水箱上横梁总成1,使得碰撞力具有两条环形传导途径,分散碰撞力的同时多次改变了碰撞力的传导方向,进而减弱碰撞力对前端框架总成100的影响,提高车辆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框架总成100,通过设置水箱上横梁总成1、前防撞梁总成2、前端板组件3以及翼子板安装支架6,使得碰撞力具有多条传导路径,进而提高力的过渡以及传导效果,保证前端框架总成100的结构强度,提高驾驶安全性,且结构简单,使用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端板组件3包括立柱结构31和前端板32,前端板32与立柱结构31沿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分布,立柱结构31的上端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立柱结构31的下端与纵梁4相连,前端板32的上端通过边梁5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前端板32的下端与前防撞梁总成2和纵梁4的前端相连。
具体的,前端板组件3设置为两个,且竖直对称设置于前端框架总成100两侧,前端板组件3设置有立柱结构31和前端板32,前端板32设置于立柱结构31之前,立柱结构31为竖直设置的柱状结构,其上端连接有水箱上横梁总成1,下端连接有纵梁4,前端板32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其上端通过边梁5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下端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和纵梁4的前端相连。
进一步的,当车辆受到正向撞击时,碰撞力从前防撞梁总成2向两端传导至两前端板组件3的前端板32,碰撞力在前端板32可沿水平方向传导至立柱结构31,也可分别沿竖直方向向上传导至边梁5,进而传导至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沿竖直方向向下传导至纵梁4,传导至立柱结构31的碰撞力可通过立柱结构31分别传导至纵梁4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碰撞力通过立柱结构31和前端板32进行分散传导,进而减弱其作用效果,提高车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边梁5包括边梁前段51、前段封板52和格栅安装支架,前段封板52安装于边梁前段51的前端,格栅安装支架53连接于前端封板的前侧,前段封板52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的端部相连,格栅安装支架53与前端板32的上端相连。
具体的,前段封板52可通过MIG焊接等方式与边梁前段51的前端相连,格栅安装支架53也可通过MIG焊接等方式与前段封板52的前侧相连,水箱上横梁总成1的两端通过前段封板52与边梁5相连,前端板32的上端通过格栅安装支架53与边梁5相连,其中,格栅安装支架53可用于安装栅格,格栅可起到散热、保护水箱和发动机内的各种部件以及为发动机进气等作用。
进一步的,当车辆受到正向撞击时,由前防撞梁总成2传导至前端板32的碰撞力可通过与前端板32上端相连的格栅安装支架53传导至边梁5,且格栅安装支架53与前段封板52相连,碰撞力在传导至格栅安装支架53后,可通过前段封板52传导至水箱上横梁总成1,碰撞力通过格栅安装支架53和前段封板52进行分散传导,进而减弱其作用效果,提高车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板32包括主板体321和连接板体,连接板体与主板体相连,主板体321的上端与边梁5相连,连接板体夹设于前防撞梁总成2与纵梁4的前端之间且通过连接件323可拆卸地相连。
具体的,如图1所示,连接板体连接于主板体321靠近车身内侧一侧,且位于主板体321靠近下端位置,主板体321的上端可通过MIG焊接等方式与边梁5相连,连接板体通过连接件323可拆卸地连接于前防撞梁总成2与纵梁4的前端之间,且前组合灯可通过连接件323等与主板体321的外侧相连,连接件323可使用螺栓等。
进一步的,当车辆受到正向撞击时,碰撞力由前防撞梁总成2传导至连接板体,进而分别传导至纵梁4和主板体321,传导至主板体321的碰撞力可通过传导格栅安装支架分别传导至边梁5以及水箱上横梁总成1,碰撞力通过连接板体和主板体321进行分散传导,进而减弱其作用效果,提高车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体321设有减重孔322,减重孔322设置为具有圆角的矩形孔,设置为圆角可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断裂等情况,延长使用寿命,且减重孔322设置于主板体321远离连接板体侧,可避免主板体321因减重孔322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使连接板体的连接可靠性降低,在本实施例中,减重孔322设置为两个,且竖直分布于主板体321远离连接板体侧,该减重孔322可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使前端板32减轻重量,提高车辆轻量化,节约车辆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立柱结构31包括立柱本体311和立柱上安装板312,立柱上安装板312安装于立柱本体311的上端且用于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立柱本体311的下端与纵梁4相连。
具体的,立柱本体311设置为矩形柱状结构,立柱上安装板312设置为板状结构,立柱本体311的上端可通过MIG焊接等方式与立柱上安装板312的下侧相连,立柱本体311的下端可通过MIG焊接等方式与纵梁4相连,立柱上安装板312的上侧可通过连接件323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连接件323可设置为螺栓等。
进一步的,当车辆受到正向撞击时,碰撞力由前防撞梁总成2传导至连接板,进而传导至立柱本体311,传导至立柱本体311的碰撞力可继续传导至纵梁4,也可通过立柱上安装板312传导至水箱上横梁总成1,碰撞力通过立柱本体311和立柱上安装板312进行分散传导,进而减弱其作用效果,提高车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立柱结构31还包括加强支座313,加强支座313位于立柱本体311的内侧,且加强支座313连接于纵梁4的上部。
具体的,立柱本体311设置为矩形柱状结构,立柱本体311的下端可通过MIG焊接等方式与纵梁4相连,且立柱本体311的下端与纵梁4上部的外侧相连,立柱本体311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支座313,加强支座313位于纵梁4的上部的内侧,即立柱本体311与加强支座313一同对纵梁4的上部形成有“U”形结构,提高立柱本体311与纵梁4连接的可靠性,且加强支座313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碰撞力以及立柱本体311对加强支座313所施加的力可通过加强筋进行传导,进而提高加强支座313的结构强度,使立柱本体311与纵梁4连接的连接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端框架总成100还包括格栅安装支架53,翼子板安装支架6的下端支撑于前防撞梁总成2上,翼子板安装支架6的上端通过格栅安装支架53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格栅安装支架53可用于安装栅格,格栅可起到散热、保护水箱和发动机内的各种部件以及为发动机进气等作用。
具体的,当车辆受到正向撞击时,碰撞力由前防撞梁总成2传导至翼子板安装支架6,传导至翼子板安装支架6的碰撞力可通过与翼子板安装支架6上端相连的格栅安装支架53传导至水箱上横梁总成1,且碰撞力可通过格栅安装支架53传导至边梁前段51,碰撞力通过格栅安装支架53进行分散传导,进而减弱其作用效果,提高车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水箱上横梁总成1包括横梁本体11、缓冲块安装支架12、散热器格栅安装支架13,横梁本体11的端部与前端板组件3相连,缓冲块安装支架12连接于横梁本体11的上侧,散热器格栅安装支架13连接于横梁本体11的前侧。
具体的,水箱上横梁总成1横向设置于前端框架总成100的上方,缓冲块安装支架12可通过MIG焊接等方式与横梁本体11的上侧相连,散热器格栅安装支架13可通过MIG焊接等方式与横梁本体11的前侧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块安装支架12设置有两个,且缓冲块安装支架12设置为具有圆角的中空矩形件,设置为圆角可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碰撞时断裂等情况,延长使用寿命,且可避免对其他零部件造成伤害,散热器格栅安装支架13为型材挤压成型,其内部具有中空腔以及加强筋,中空腔可在其受到碰撞力后起缓冲作用,加强筋可提高散热器格栅安装支架13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水箱上横梁总成1还包括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14、发动机罩锁扣15和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16,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14连接于横梁本体11的后侧,发动机罩锁扣15连接于横梁本体11的前侧,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16连接于横梁本体11的下侧。
具体的,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14可通过MIG焊接等方式与横梁本体11的后侧相连,罩锁拉索分线盒可通过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14与水箱上横梁总成1相连,发动机罩锁扣15可通过连接件323与横梁本体11的前侧相连,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16可通过连接件323与横梁本体11的下侧相连,连接件323可设置为螺栓等。
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罩锁扣15设置为两个,且设置于格栅安装支架两侧,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16设置为两个“U”字形件,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14设置为具有圆角的中空矩形件,设置为圆角可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碰撞时断裂等情况,延长使用寿命,且可避免对其他零部件造成伤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防撞梁总成2包括防撞梁本体21和连接盒22,连接盒22为两个且间隔开连接于防撞梁的后侧,连接盒22与前端板组件3相连。
具体的,前防撞梁总成2横向设置于前端框架总成100的下方,前防撞梁总成2设置有防撞梁本体21和两个连接盒22,且两个连接盒22间隔开连接于防撞梁的后侧,在车辆前端受到碰撞时,碰撞力沿防撞梁本体21传导至两连接盒22,连接盒22可通过被压溃吸收能量,进而减弱碰撞力对前端框架总成100内其他零部件的影响,从而避免碰撞力对车辆的伤害,降低维修成本,且碰撞力也可通过连接盒22传导至前端板组件3、水箱上横梁总成1以及纵梁4等,进而减弱其作用效果,提高车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上横梁总成1、前防撞梁总成2、翼子板安装支架6和前端板32组件3中的至少一个为型材挤压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型材挤压成型工艺提升的力学性能,充分的发挥材质的塑性是其他锻造方法无法相比的,从而能够保证连接后质量,且加工时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较小,操作也更为简单,优化了制造工艺,提高传力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可将水箱上横梁总成1、前防撞梁总成2、翼子板安装支架6和前端板32组件3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型材挤压成型,使前端框架总成100形成腔体,即可保证所形成的前端框架总成100能够形成多个传力通道,提供传力效果,从而提升整体车身前部的强度和刚度,且通过挤压型材成型还可减少零件,使水箱上横梁总成1、前防撞梁总成2、翼子板安装支架6和前端板32组件3中的至少一个为集成化设计,减少模具及夹具的设计开发,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且在本实施例中,水箱上横梁总成1、前防撞梁总成2、前端板32组件3和翼子板安装支架6均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是纯铝通过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制成,其比纯铝具有更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易加工、耐久性高、适用范围广、装饰效果好、花色丰富等,且具有质量较轻、易加工等的特点,从而使车辆的车身轻量化,可节约车辆能耗,使车辆提速更快,同时减小车辆惯性,避免因车身重量过大导致侧倾或增加撞击力度等情况,提升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的前端框架总成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前端框架总成100,前端框架总成100通过设置水箱上横梁总成1、前防撞梁总成2、前端板组件3以及翼子板安装支架6,使得碰撞力具有多条传导路径,进而提高力的过渡以及传导效果,保证前端框架总成100的结构强度,提高驾驶安全性,且结构简单,使用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上横梁总成和前防撞梁总成,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
两个前端板组件,两个所述前端板组件沿横向间隔开且分别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和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相连以使整体构造为环形;
翼子板安装支架,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前端板组件的前方且与所述前端板组件间隔开分布,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组件包括立柱结构和前端板,所述前端板与所述立柱结构沿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分布,所述立柱结构的上端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所述立柱结构的下端与纵梁相连,所述前端板的上端通过边梁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所述前端板的下端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和所述纵梁的前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包括边梁前段、前段封板和格栅安装支架,所述前段封板安装于所述边梁前段的前端,所述格栅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前段封板的前侧,所述前段封板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的端部相连,所述格栅安装支架与所述前端板的上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包括主板体和连接板体,所述连接板体与所述主板体相连,所述主板体的上端与所述边梁相连,所述连接板体夹设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与所述纵梁的前端之间且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本体和立柱上安装板,所述立柱上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立柱本体的上端且用于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所述立柱本体的下端与所述纵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加强支座,所述加强支座位于所述立柱本体的内侧,且所述加强支座连接于所述纵梁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安装支架,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下端支撑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上,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的上端通过所述格栅安装支架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包括横梁本体、缓冲块安装支架、格栅安装支架,所述横梁本体的端部与所述前端板组件相连,所述缓冲块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上侧,所述格栅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前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还包括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发动机罩锁扣和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所述罩锁拉索分线盒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后侧,所述发动机罩锁扣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前侧,所述散热器悬置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下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连接盒,所述连接盒为两个且间隔开连接于所述防撞梁的后侧,所述连接盒与所述前端板组件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横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和所述前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为型材挤压成型。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端框架总成。
CN202321021361.5U 2023-04-28 2023-04-28 前端框架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9790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1361.5U CN219790313U (zh) 2023-04-28 2023-04-28 前端框架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1361.5U CN219790313U (zh) 2023-04-28 2023-04-28 前端框架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0313U true CN219790313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55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1361.5U Active CN219790313U (zh) 2023-04-28 2023-04-28 前端框架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0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8306575U (zh) 双层前防撞梁总成
CN212447787U (zh) 前机舱总成结构及汽车
CN115214788A (zh) 汽车下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4930131U (zh)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CN215527838U (zh) 电池包的下壳体总成、电池包及车辆
CN219790313U (zh) 前端框架总成和车辆
CN215883812U (zh) 机舱前纵梁及汽车
CN216546382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后纵梁铸件结构
CN212796772U (zh)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115257943A (zh) 一种前舱总成及车辆
CN113415342A (zh)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7100172U (zh) 后防撞梁及车辆
CN219584123U (zh) 电池包安装总成及车辆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8858529U (zh) 车身后部桁架结构及汽车
CN219584316U (zh) 后地板纵梁、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CN219838618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3635976B (zh) 一种汽车前端结构
CN219728348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7893010U (zh) 车身后围总成与车辆
CN115158480B (zh) 一种汽车车体钢铝合金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7835776U (zh)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CN219115582U (zh) 一种车体以及车辆
CN220374636U (zh) 前机舱总成和具有其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