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89102U -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9102U
CN219789102U CN202321007579.5U CN202321007579U CN219789102U CN 219789102 U CN219789102 U CN 219789102U CN 202321007579 U CN202321007579 U CN 202321007579U CN 219789102 U CN219789102 U CN 219789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straight groove
inclined wedge
injection molding
press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75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亮
范玉
柳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Lic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Lic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Lic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Lic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75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9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9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9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属于模具用塑件压紧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在注塑位置的一侧设有直槽,所述直槽内滑动配合有活动压块,所述活动压块一侧设有滑槽,所述直槽的一侧固定有压条,所述压条的内侧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压块的内端设有压头,所述活动压块上端面设有开孔,所述开孔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前后内表面相对设有斜置的承压面,所述直槽上方设有竖向伸缩运动的斜锲,所述斜锲下端的侧面与所述承压面滑动配合;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固定,还可以在第二次合模注塑结束后不破坏注塑件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便捷脱离。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用塑件压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其中,双色塑胶模具是指两种塑料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一次的模具。这种加工方法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生产效率高,制造出来的产品尺寸精度高、耐久性佳、质量稳定;双色塑胶模具在使用时,需要在第一次注射、保压、冷却定型及分模后,将后模旋转至第二次注射位置,在完成第二次合模注胶、保压、冷却定型后,此时需要先将压块与注塑件4脱离,再配合模具的顶出系统从后模中顶出注塑件4,实现自动脱模,发明人认为,为了实现双色注塑工艺,在第一次注塑工艺过程中就需要对第一次注塑件固定以便于旋转后模至第二次注射位置时不产生位移,在第二次合模注塑结束后,又需要将压块与注塑件4脱离以便于脱模,压块与注塑件4脱离的效率无疑会影响双色塑胶模具效能,因此,需要一种固定装置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限位,还需要此固定装置可以在不破坏注塑件4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便捷脱离。为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理解本公开的背景,并且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受双色塑胶模具工艺的影响,需要一种固定装置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固定,还需要此固定装置可以在不破坏注塑件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便捷脱离。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在注塑位置的一侧设有直槽,所述直槽内滑动配合有活动压块,所述活动压块一侧设有滑槽,所述直槽的一侧固定有压条,所述压条的内侧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压块的内端设有压头,所述活动压块上端面设有开孔,所述开孔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前后内表面相对设有斜置的承压面,所述直槽上方设有竖向伸缩运动的斜锲,所述斜锲下端的侧面与所述承压面滑动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为直台阶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为通孔。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前后设有相对的施压面,所述施压面与所述承压面斜率一致。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三角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为锥形孔。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为类圆锥形,所述类圆锥形的锥面的锥度与所述锥形孔的锥度一致。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锲的下端为球体,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大于所述锥形孔的上端口径,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小于所述锥形孔的下端口径。
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调整斜锲位置,使得斜锲下行下端的侧面压紧前方的承压面时,压头固定注塑件,使得斜锲下行下端的侧面压紧后方的承压面时,使活动压块与注塑件迅速脱离接触,本技术方案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固定,还可以在第二次合模注塑结束后不破坏注塑件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便捷脱离;
可以适用于双色塑胶模具,使得后模旋转至第二次注射位置时注塑件不产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实施例3的正面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活动压块;11、滑槽;12、压头;13、开孔;131、承压面;2、压条;3、斜锲;31、施压面;4、注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仅用于区分所表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公开中所说“连接”,如无特殊具体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连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要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附图部分的图1至图4所示,设计出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在注塑位置的一侧设有直槽,所述直槽内滑动配合有活动压块1,所述活动压块1一侧设有滑槽11,所述直槽的一侧固定有压条2,所述压条2的内侧与所述滑槽11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压块1的内端设有压头12,所述活动压块1上端面设有开孔13,所述开孔13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前后内表面相对设有斜置的承压面131,所述直槽上方设有竖向伸缩运动的斜锲3,所述斜锲3下端的侧面与所述承压面131滑动配合;通过调整斜锲3位置,使得斜锲3下行下端的侧面压紧前方的承压面131时,压头12固定注塑件4,使得斜锲3下行下端的侧面压紧后方的承压面131时,使活动压块1与注塑件4迅速脱离接触,本技术方案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固定,还可以在第二次合模注塑结束后不破坏注塑件4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4便捷脱离;可以适用于双色塑胶模具,使得后模旋转至第二次注射位置时注塑件4不产生位移。
使用时,双色塑胶模具在第一次注射、保压、冷却定型后,要确保不能从型腔中脱模,需要设计一套压紧装置,斜锲3通过螺栓固定在前模上,活动压块1在模具定模的直槽内、压条2的限位下可以沿直槽方向前后移动;第一次注射、保压、冷却定型及分模后,斜锲3下端的侧面压紧活动压块1内的前方的承压面131,活动压块1压紧注塑件4的边缘处,使注塑件4留在后模内;后模旋转至第二次注射位置后,合模注胶,此时斜锲3下端的侧面压紧活动压块1内后方的承压面131,使活动压块1与注塑件4脱离接触,确保塑胶件4从后模中脱模,注胶、保压、冷却定型后,在顶出系统的作用下实现自动脱模。本公开通过该装置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安全好,效率高。
以上实施方式中,列举出四种实施例实现上述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公开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在注塑位置的一侧设有直槽,所述直槽内滑动配合有活动压块1,所述活动压块1一侧设有滑槽11,所述直槽的一侧固定有压条2,所述压条2的内侧与所述滑槽11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压块1的内端设有压头12,所述活动压块1上端面设有开孔13,所述开孔13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前后内表面相对设有斜置的承压面131,所述直槽上方设有竖向伸缩运动的斜锲3,所述斜锲3下端的侧面与所述承压面131滑动配合;通过调整斜锲3位置,使得斜锲3下行下端的侧面压紧前方的承压面131时,压头12固定注塑件4,使得斜锲3下行下端的侧面压紧后方的承压面131时,使活动压块1与注塑件4迅速脱离接触,本技术方案不但可以对第一次注塑件实现固定,还可以在第二次合模注塑结束后不破坏注塑件4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与注塑件4便捷脱离;可以适用于双色塑胶模具,使得后模旋转至第二次注射位置时注塑件4不产生位移。
其中,所述开孔13为锥形孔,所述斜锲3的下端为类圆锥形,所述类圆锥形的锥面的锥度与所述锥形孔的锥度一致,所述类圆锥形可以是圆锥或圆锥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公开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所述斜锲3的下端为球体,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大于所述锥形孔的上端口径,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小于所述锥形孔的下端口径。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公开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是,所述开孔13为盲孔,所述开孔13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所述前后的两个承压面131位于等腰梯形的两个腰面;所述斜锲3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前后设有相对的施压面31,所述施压面31与所述承压面131斜率一致;所述斜锲3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公开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是所述斜锲3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前后的两个承压面131位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面。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包括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在注塑位置的一侧设有直槽,所述直槽内滑动配合有活动压块(1),所述活动压块(1)一侧设有滑槽(11),所述直槽的一侧固定有压条(2),所述压条(2)的内侧与所述滑槽(11)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压块(1)的内端设有压头(12),所述活动压块(1)上端面设有开孔(13),所述开孔(13)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前后内表面相对设有斜置的承压面(131),所述直槽上方设有竖向伸缩运动的斜锲(3),所述斜锲(3)下端的侧面与所述承压面(131)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12)为直台阶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3)为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3)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前后设有相对的施压面(31),所述施压面(31)与所述承压面(131)斜率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部沿所述直槽的轴线方向的剖面为等腰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3)为锥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为类圆锥形,所述类圆锥形的锥面的锥度与所述锥形孔的锥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锲(3)的下端为球体,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大于所述锥形孔的上端口径,所述球体的半径不小于所述锥形孔的下端口径。
CN202321007579.5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Active CN219789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7579.5U CN219789102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7579.5U CN219789102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9102U true CN219789102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7579.5U Active CN219789102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9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52764U (zh) 一种汽车前门上体加强支架成型机构
CN211054322U (zh) 一种内螺纹产品的注塑模具
CN219789102U (zh) 一种用于塑胶模具的塑件压紧装置
CN217752544U (zh)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模具
CN20785935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注塑模具
CN216230301U (zh) 一种产品快速脱模结构
CN214644256U (zh) 一种异型管的冲孔模具
CN210820467U (zh) 一种模具滑块内置防粘结构
CN211941897U (zh) 一种内抽滑块脱模机构
CN212147408U (zh) 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10308893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7169548U (zh) 一种扫描枪的成型模具
CN218196597U (zh) 汽车胶堵的注塑成型模具
CN219466878U (zh) 一种具有滑块内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
CN114474610B (zh) 一种分离盒盖注塑模具
CN219153475U (zh) 一种易于拆装的模具
CN218139373U (zh) 一种新能源极柱用一次成型模具
CN215550513U (zh) 一种便于开模的自动化注塑模具
CN212147409U (zh) 一种v型薄壁注塑件的侧脱模机构
CN219338442U (zh) 一种玩具的注塑成型模具
CN215825818U (zh) 鼓风机外壳注塑成型模具
CN219338383U (zh) 一种胎压传感器壳体注塑模具
CN213797679U (zh) 一种用于制作水箱密封塞的模具
CN218985431U (zh) 一种精密模胚
CN212072765U (zh) 一种内滑块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