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9690U - 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9690U
CN219729690U CN202320836290.8U CN202320836290U CN219729690U CN 219729690 U CN219729690 U CN 219729690U CN 202320836290 U CN202320836290 U CN 202320836290U CN 219729690 U CN219729690 U CN 219729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oving frame
moving
screw rod
composit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62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刚静
徐年华
周建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aichua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aichua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aichua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aichua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62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9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9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9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涉及一种复合管生产线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底框、设置于机架底框上的平行移动架和设置于平行移动架上的移动架;推送装置,设置于移动架上,可通过推送的方式,一次完成若干个包装成品管的输送;平行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底框上的X向伺服丝杠组件,X向伺服丝杠组件与平行移动架连接,可通过X向伺服丝杠组件使平行移动架沿机架底框上的滑轨一移动,实现移动架上复合管的运输移动;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平行移动架上的Z向伺服丝杠组件,Z向伺服丝杠组件与移动架连接,可通过Z向伺服丝杠组件使移动架沿平行移动架上的滑轨二移动,实现移动架上的复合管的升降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管生产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到复合管生产线中的包装机器,是对复合管生产包装,转运移动环节,其自动化控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对复合管的综合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产品的生产质量提出严格要求,而且,还对产品的包装质量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在此情况下,研发了一种复合管包装卸管移动装置,通过此移动装置,来保护复合管在包装转输移动过程中免受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复合管在包装转输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损伤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它能保护复合管在包装转输移动过程中免受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包括机架底框、设置于机架底框上的平行移动架和设置于平行移动架上的移动架;推送装置,设置于移动架上,可通过推送的方式,一次完成若干个包装成品管的输送;平行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底框上的X向伺服丝杠组件,X向伺服丝杠组件与平行移动架连接,可通过X向伺服丝杠组件使平行移动架沿机架底框上的滑轨一移动,实现移动架上复合管的运输移动;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平行移动架上的Z向伺服丝杠组件,Z向伺服丝杠组件与移动架连接,可通过Z向伺服丝杠组件使移动架沿平行移动架上的滑轨二移动,实现移动架上的复合管的升降运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本方案的上一工序为复合管的套袋包装,下一工序需要转移到卸管小车上;本方案,首先,设计了一个能升降调节的移动架,并在可升降调节的移动架上,设置了一套推送装置,该推送装置可以一次完成输送四个包装成品管,其次,设置了一组能驱动移动架平行移动的平行移动装置,用来完成复合管的移动,同时,设置了一套升降机构,将包装好的成品复合管下降放到小车上,整体移动,包括升降移动和平行移动,都设置了直线导轨结构上,这样,运行过程中平稳可靠,整个运行程序都由控制编程来完成,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作为优选,推送装置包括设置于移动架前后两侧的移动推板,移动推板呈“L”型结构,移动架上设有若干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的输出轴上设有丝杆,移动推板连接在丝杆上。移动推板下侧设有连接件,移动架与移动推板之间形成导向槽,连接件设置在导向槽内且与丝杆螺纹连接;当驱动电机启动时,驱动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以及移动推板沿滑槽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推板上的包装成品管进行移动。
作为优选,X向伺服丝杠组件包括设置于机架底框的伺服电机一、设置于伺服电机一输出轴上的丝杠一、设置于平行移动架上的螺纹套一,丝杠一与螺纹套一螺纹连接。该机架底框上固设有电机支架一,伺服电机一设置于电机支架一上,螺纹套一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在平行移动架上;当伺服电机一启动时,伺服电机一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杠一转动,丝杠一转动带动平行移动架沿滑轨一滑动,带动移动架平行移动,实现移动架上复合管的运输移动。
作为优选,Z向伺服丝杠组件包括设置于平行移动架的伺服电机二、设置于伺服电机二输出轴上的丝杠二、设置于移动架上的导向座、滑动设置于导向座上的螺纹套二,丝杠二与螺纹套二螺纹连接。该平行移动架上固设有电机支架二,伺服电机二设置于电机支架二上,螺纹套二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在移动架上;当伺服电机二启动时,伺服电机二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杠二转动,丝杠二转动带动移动架沿滑轨二移动,带动移动架升降调节,实现移动架上复合管的升降运输。
作为优选,移动架包括底座二、固设于底座二上的支撑板和设置于底座二与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板。底座二滑动设置于平行移动架上的滑轨二内,底座二与支撑板通过若干个螺栓垂直连接,安装板可增加支撑板的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支撑板端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倾斜面。该结构便于支撑板移动取货。
作为优选,平行移动架包括底座一和固设于底座一上的支撑架,底座一与滑轨一滑动连接,移动架与滑轨二滑动连接。支撑架通过若干个螺栓垂直安装于底座一上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卸管移动装置的运用,提高了生产转运,输送效率,使包装后的产品质量,外观得到保障,同时,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提高,使整个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机架底框1;平行移动架2;移动架3;推送装置4;包装成品管5;平行移动装置6;X向伺服丝杠组件7;滑轨一8;升降机构9;Z向伺服丝杠组件10;滑轨二11;移动推板12;驱动电机13;丝杆14;连接件15;导向槽16;伺服电机一17;丝杠一18;螺纹套一19;电机支架一20;伺服电机二21;丝杠二22;螺纹套二23;电机支架二24;底座二25;支撑板26;安装板27;倾斜面28;底座一29;支撑架30;导向座31。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参见附图1-3),包括机架底框1、设置于机架底框1上的平行移动架2和设置于平行移动架2上的移动架3;推送装置4,设置于移动架3上,可通过推送的方式,一次完成若干个包装成品管5的输送;平行移动装置6,包括设置于机架底框1上的X向伺服丝杠组件7,X向伺服丝杠组件7与平行移动架2连接,可通过X向伺服丝杠组件7使平行移动架2沿机架底框1上的滑轨一8移动,实现移动架3上包装成品管5的运输移动;升降机构9,包括设置于平行移动架2上的Z向伺服丝杠组件10,Z向伺服丝杠组件10与移动架3连接,可通过Z向伺服丝杠组件10使移动架3沿平行移动架上的滑轨二11移动,实现移动架3上包装成品管5的升降运输。
推送装置4包括设置于移动架3前后两侧的移动推板12,移动推板12呈“L”型结构,移动架3前后侧壁体上固设有两个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上的输出轴上设有丝杆14,移动推板12连接在丝杆14上。移动推板12下侧设有连接件15,移动架3与移动推板12之间形成导向槽16,连接件15设置在导向槽16内且与丝杆14螺纹连接;当驱动电机13启动时,驱动电机13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杆14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15以及移动推板12沿滑槽16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推板12上的包装成品管5进行移动输送。
X向伺服丝杠组件7包括设置于机架底框1的伺服电机一17、设置于伺服电机一17输出轴上的丝杠一18、设置于平行移动架2上的螺纹套一19,丝杠一18与螺纹套一19螺纹连接。该机架底框1上固设有电机支架一20,伺服电机一17设置于电机支架一20上,螺纹套一19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在平行移动架2上;当伺服电机一17启动时,伺服电机一17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杠一18转动,丝杠一18转动带动平行移动架2沿滑轨一8滑动,带动移动架3平行移动,实现移动架3上包装成品管5的运输移动。
Z向伺服丝杠组件10包括设置于平行移动架2的伺服电机二21、设置于伺服电机二21输出轴上的丝杠二22、设置于移动架3上的导向座31、滑动设置于导向座31上的螺纹套二23,丝杠二22与螺纹套二23螺纹连接。该平行移动架2上固设有电机支架二24,伺服电机二21设置于电机支架二24上,螺纹套二23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连接在移动架3上;当伺服电机二21启动时,伺服电机二21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杠二22转动,丝杠二22转动带动移动架3沿滑轨二11移动,带动移动架3升降调节,实现移动架3上包装成品管5的升降运输。
移动架3包括底座二25、固设于底座二25上的支撑板26和设置于底座二25与支撑板26之间的安装板27。底座二25滑动设置于平行移动架3上的滑轨二11内,底座二25与支撑板26通过若干个螺栓垂直连接,安装板27可增加支撑板26的支撑强度。
支撑板26端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倾斜面28。该结构便于支撑板26移动取货。
平行移动架2包括底座一29和固设于底座一29上的支撑架30,底座一29与滑轨一8滑动连接,移动架3与滑轨二11滑动连接。支撑架30通过若干个螺栓垂直安装于底座一29上侧。
工作流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本方案的上一工序为复合管的套袋包装,下一工序需要转移到卸管小车上;首先,设计了一个能升降调节的移动架3,并在可升降调节的移动架3上,设置了一套推送装置4,该推送装置4可以一次完成输送四个包装成品管5,其次,设置了一组能驱动移动架2平行移动的平行移动装置6,用来完成包装成品管5的移动,具体如下,先启动伺服电机一17,伺服电机一17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杠一18转动,丝杠一18转动带动平行移动架2沿滑轨一8滑动,带动移动架3平行移动,实现移动架3上包装成品管5的运输移动;同时,设置了一套升降机构9,将包装好的成品复合管下降放到小车上,具体如下,先启动伺服电机二21,伺服电机二21输出轴转动带动丝杠二22转动,丝杠二22转动带动移动架3沿滑轨二11移动,带动移动架3升降调节,实现移动架上成品复合管的下降运输;上述运行过程平稳可靠,整个运行程序都由控制编程来完成,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7)

1.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底框、设置于机架底框上的平行移动架和设置于平行移动架上的移动架;推送装置,设置于移动架上,可通过推送的方式,一次完成若干个包装成品管的输送;平行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底框上的X向伺服丝杠组件,X向伺服丝杠组件与平行移动架连接,可通过X向伺服丝杠组件使平行移动架沿机架底框上的滑轨一移动,实现移动架上复合管的运输移动;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平行移动架上的Z向伺服丝杠组件,Z向伺服丝杠组件与移动架连接,可通过Z向伺服丝杠组件使移动架沿平行移动架上的滑轨二移动,实现移动架上的复合管的升降运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其特征是,推送装置包括设置于移动架前后两侧的移动推板,移动推板呈“L”型结构,移动架上设有若干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的输出轴上设有丝杆,移动推板连接在丝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其特征是,X向伺服丝杠组件包括设置于机架底框的伺服电机一、设置于伺服电机一输出轴上的丝杠一、设置于平行移动架上的螺纹套一,丝杠一与螺纹套一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其特征是,Z向伺服丝杠组件包括设置于平行移动架的伺服电机二、设置于伺服电机二输出轴上的丝杠二、设置于移动架上的导向座、滑动设置于导向座上的螺纹套二,丝杠二与螺纹套二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其特征是,移动架包括底座二、固设于底座二上的支撑板和设置于底座二与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其特征是,支撑板端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其特征是,平行移动架包括底座一和固设于底座一上的支撑架,底座一与滑轨一滑动连接,移动架与滑轨二滑动连接。
CN202320836290.8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 Active CN219729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6290.8U CN219729690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6290.8U CN219729690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9690U true CN219729690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4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6290.8U Active CN219729690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9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5522A (zh) 一种金属圆管自动加工装置
CN103035555B (zh) 用于pecvd设备的硅片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07622966B (zh) 一种光伏硅晶电池片花篮智能传输系统
CN107161651B (zh) 一种多功能高速摆片机
CN112209075A (zh) 贴装用物料输送机构
CN211643860U (zh) 一种板材自动上料机械手
CN114178716A (zh) 一种激光切管机接料脱料机构
CN109795868A (zh) 一种传送设备的辅助推料装置
CN208994642U (zh) 上下料运送线
CN209522319U (zh) 一种袋装物料双向装车系统
CN204954113U (zh) 自动沾锡机的升降取件装置
CN219729690U (zh) 一种复合管卸管移动装置
CN106670931A (zh) 用于单晶硅棒滚磨一体机的自动对中机械手装置
CN209582942U (zh) 一种箱体旋转移载设备
CN204954109U (zh) 自动沾锡机
CN217076214U (zh) 一种玻璃基板防跑偏装置
CN208713605U (zh) 新型四工位全自动倒角机
CN211162486U (zh) 一种电梯门板加强筋自动焊接流水线
CN211664246U (zh) 一种用于饮用水包装瓶的码垛装置
CN209418478U (zh) 一种自动化硅片传输装置
CN206277227U (zh) 一种用于单晶硅棒滚磨一体机的自动对中机械手装置
CN211469986U (zh) 座椅下线多轴龙门式移载机
CN214933456U (zh) 一种高效传送物品的自动分拣系统
CN209578669U (zh) 一种上料台夹具及应用其的上料台机构
CN210028994U (zh) 一种罐装产品推罐移动小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