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4307U - 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4307U
CN219724307U CN202321276257.0U CN202321276257U CN219724307U CN 219724307 U CN219724307 U CN 219724307U CN 202321276257 U CN202321276257 U CN 202321276257U CN 219724307 U CN219724307 U CN 219724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late
base plate
fixed
lower bol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62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小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unris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unris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unris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unris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62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4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4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4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和下模,下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导柱,上模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与导柱相匹配的导套,若干导柱穿设在导套内,上模和下模的表面均设置有对产品进行打钢印的字模,上模或下模的表面设置有对产品中孔进行挤毛刺的中孔销,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挤螺孔冲头,上模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挤螺孔冲头相对应的螺孔凹模,通过挤螺孔冲头对产品进行冲孔加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该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将冲孔、打钢印及除毛刺加工合三为一,将三道工序变成了一道工序,减少了工序之间的传递,由此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轮轮辐冲压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轮轮辐的几何结构是由安装平面、过渡曲线段和直接段组成,其安装平面上加工有中孔1'、螺母座2' ,螺母座2' 内成型有螺栓孔3',在轮辐制造工艺中,需要对轮辐进行多道加工工序;参考专利CN201824107U,在对轮辐进行的加工工序中,包括对轮辐的中孔1'进行挤毛刺加工和对轮辐表面进行打钢印加工,通过挤毛刺加工以将中孔1'外缘通过压倒圆角,使其从外观上看起来更美观,在触摸时不会划伤手指,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降低冲孔后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弯曲疲劳的寿命,通过打钢印加工以此记录下产品的信息。
现有的挤螺母座2'模具在对轮辐进行加工时,其轮辐表面周侧螺母座2'的成型加工与打钢印加工及中孔的挤毛刺加工仍然相互分离,在对轮辐制造时仍然需要将产品在多个工序之间进行传递,仍存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需对此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冲孔、打钢印及除毛刺加工,三道工序合为一道工序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以减少工序之间的传递,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固定设置在上模板的下方,所述下模固定设置在下模板的上方,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导柱,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与导柱相匹配的导套,若干所述导柱穿设在导套内,所述上模和下模的表面均设置有对产品进行打钢印的字模,所述上模或下模的表面设置有对产品中孔进行挤毛刺的中孔销,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挤螺孔冲头,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挤螺孔冲头相对应的螺孔凹模,通过所述挤螺孔冲头对产品进行冲孔加工。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导柱护座,所述导柱穿设在导柱护座内,所述导柱的外表面与导柱护座的内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下模和下模板之间还设置有下垫板、弹簧固定板和挤头固定板,所述下垫板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固定板和挤头固定板与下垫板通过螺栓锁付固定,所述下模和挤头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挤头孔,所述挤螺孔冲头设置在挤头孔内并与弹簧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头固定板和弹簧固定板中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下垫板和下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垫板与下模板之间采用螺栓锁付固定,所述挤螺孔冲头与弹簧固定板采用螺栓锁付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和上模之间设置有上垫板和凹模垫板,所述上垫板与上模板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所述上垫板的底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模垫板完全设置在凹槽内,所述上模部分卡嵌在凹槽内,所述上模与凹模垫板和上垫板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模的底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模槽,所述中孔销设置在模槽内并与上模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所述中孔销部分凸出于下模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中孔销凸出于下模下表面的截面为梯形状。
优选的,所述上垫板、凹模垫板和上模中开设有卸料槽,所述卸料槽内设置有卸料弹簧和卸料杆,所述卸料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垫板和卸料杆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杆远离卸料弹簧的一端从卸料槽内穿设出。
优选的,所述导柱的外围套设有合模环,所述合模环抵接在导柱护座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该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将冲孔、打钢印及除毛刺加工合三为一,将三道工序变成了一道工序,以减少工序之间的传递,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2、下模在固定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挤螺孔冲头完全隐藏在挤头孔内,从而使得下模上表面保持平整,以便于待加工的产品在下模上表面放置安装。
3、在上垫板、凹模垫板和上模中设置有卸料弹簧和卸料杆,卸料杆在卸料弹簧的作用下将产品向远离上模的方向推动,以此便于产品与上模之间的脱模。
附图说明
图1是轮辐的上表面示意图;
图2是轮辐的下表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上垫板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图1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下模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下模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上模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上模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中孔销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图1中B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1'、中孔;2'、螺母座;3'、螺栓孔;1、上模板;11、导套;2、上垫板;21、凹槽;22、卸料槽;23、卸料弹簧;24、卸料杆;3、凹模垫板;4、上模;41、螺孔凹模;42、字模;43、模槽;44、中孔销;5、下模板;51、导柱;52、导柱护座;53、合模环;6、下垫板;7、弹簧固定板;71、固定孔;72、固定弹簧;8、挤头固定板;81、挤头孔;9、下模;91、挤螺孔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3-1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3和图4,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包括上模板1、上垫板2、凹模垫板3和上模4,将上模板1、上垫板2、凹模垫板3和上模4由上而下依次设置,将上垫板2与上模板1的下表面相抵接后并过螺栓锁付固定,另外在上垫板2的底面开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口径尺寸与凹模垫板3和上模4的口径尺寸相匹配,凹槽21的深度尺寸大于凹模垫板3的厚度尺寸,将凹模垫板3设置在上垫板2底面的凹槽21内,同时使得下模9卡嵌在凹槽21中,最后将下模9和凹模垫板3一同通过螺栓锁付与上垫板2之间固定连接,将下模9和凹模垫板3一同通过螺栓锁付与上垫板2相固定连接不但固定牢固,并且方便对下模9进行拆卸更换;下垫板6底端凹槽21的开设,不但对凹模垫板3和下模9的安装起到校准作用,以保证凹模垫板3和下模9与下垫板6之间的同心度,同时也使得凹模垫板3和下模9与下垫板6之间得安装更为牢固。
参照图3、图5和图6,还包括下模板5、下垫板6、弹簧固定板7、挤头固定板8和下模9,将下模板5、下垫板6、弹簧固定板7、挤头固定板8和下模9由下而上依次设置,下垫板6设置在下模板5的上表面中心处后,将下垫板6与下模板5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将弹簧固定板7设置在下模板5的上方,将挤头固定板8设置在弹簧固定板7的上方,挤头固定板8的口径尺寸与弹簧固定板7的口径尺寸相同,并将挤头固定板8和弹簧固定板7一同采用螺栓锁付的方式与下垫板6之间固定连接,将挤头固定板8、弹簧固定板7和下垫板6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不但固定牢固,并且具有拆卸更换方便的优点;将下模9设置在挤头固定板8的上方,为了使得下模9在挤头固定板8上能够相对保持位置稳固,在下模9及挤头固定板8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挤头孔81,下模9设置在挤头固定板8上后使得下模9表面的挤头孔81与挤头固定板8表面的挤头孔81相对应,在上模4和挤头固定板8的挤头孔81内设置有挤螺孔冲头91,挤螺孔冲头91的口径尺寸与挤头孔81的口径尺寸相匹配,将挤螺孔冲头91与弹簧固定板7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并使得挤螺孔冲头91部分从上模4的表面探出,与之相对应的在上模4的表面开设有螺孔凹模41,以此与挤螺孔冲头91相匹配以对产品进行冲孔加工,将挤螺孔冲头91设置在下模9和挤头固定板8中的挤头孔81内,以对下模9安装起到限位作用。
在上模板1的底面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导套11,与之相对应的在下模板5的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一对导柱51,将导柱51与下模板5之间相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导柱51在下模板5上的稳定性,在导柱51的外围设置有与导柱51型号相匹配的导柱护座52,将导柱51穿设在导柱护座52内,并将导柱护座52与下模9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在对产品进行冲孔加工时,将产品置于下模9的上方,上模板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以带动上模4与下模9之间相互合模,设置在上模板1下方的导套11沿着导柱51表面升降。
参照图3和图5,为了使得产品能够在下模9上摆放平稳,在挤头固定板8和弹簧固定板7中开设有固定孔71,挤头固定板8中的固定孔71和弹簧固定板7中的固定孔71相对应,在挤头固定板8和弹簧固定板7中的固定孔71内设置有固定弹簧72,将固定弹簧72的两端分别与下模9和下垫板6固定连接;下模9在固定弹簧72的作用下与挤头固定板8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使得挤螺孔冲头91完全隐藏至下模9和挤头固定板8的挤头孔81中,以此保证下模9的上表面保持平整以便于产品摆放平稳;上模4向靠近下模9的方向移动以使得上模4和下模9之间相互合模,待上模4与产品的表面相互抵接后,开始使得下模9向靠近挤头固定板8的方向移动以此逐渐将固定弹簧72压缩,挤螺孔冲头91逐渐从下模9的挤头孔81内探出以对产品进行冲孔加工,直至挤螺孔冲头91穿设进上模4的螺孔凹模41中。
参照图3、图7和图8,在上模4的下表面和下模9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字模42,上模4下表面上的字模42位于两螺孔凹模41之间,下模9上表面上的字模42位于两挤头孔81之间,在对产品进行冲孔加工时,随着上模4下降以至于与下模9相合模时,上模4和下模9上的字模42以对产品表面进行打钢印;另外为了使得上模4在对产品进行冲孔时能够定量下降,以此尽量避免上模4和下模9之间合模过渡而使得字模42对产品表面造成过渡损坏,在导柱51的外围套设有相对应高度的合模环53,合模环53抵接在导柱护座52上,上模4下降以此对产品表面进行冲孔加工,直至上模板1底端的导套11与合模环53相互抵接,即表示完成对产品表面的打钢印。
参照图5、图9和图10,为了使得该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在对产品表面进行冲孔加工以及打钢印的同时能够对产品的中孔以进行挤毛刺加工,在上模4的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模槽43,并在模槽43内设置有中孔销44,将中孔销44装进模槽43内后并与上模4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中孔销44的厚度尺寸设置为L,模槽43的深度尺寸设置为H,并满足L>H,将中孔销44安装在模槽43内后使得中孔销44部分凸出于上模4的下表面,中孔销44凸出于上模4下表面部分成型有倒角(即竖直截面设置为梯形状),以此在上模4下降的过程中以便于中孔销44能够对产品的中孔挤出毛刺;将中孔销44与上模4之间采用螺栓锁付的方式固定,以便于将中孔销44与上模4之间进行拆卸更换,从而能够对不同类型产品的中孔进行挤毛刺加工。
参照图11,在对产品进行冲孔、打钢印及挤毛刺加工完毕后,随着上模4向远离下模9的方向移动,为了使得上模4与产品之间能够顺利脱模,在上垫板2、凹模垫板3和上模4中开设有卸料槽22,卸料槽22的竖直截面呈“T”字形,卸料槽22将凹模垫板3和上模4贯通,并在卸料槽22内设置有卸料弹簧23和卸料杆24,将卸料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上垫板2和卸料杆24固定连接,其中卸料弹簧23位于上垫板2和凹模垫板3的卸料槽22内,卸料杆24位于上模4的卸料槽22内,并且卸料杆24在卸料弹簧23的作用下,使其远离卸料弹簧23的一端凸出于上模4的下表面;当通过该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对产品完成冲孔、打钢印及挤毛刺加工后,随着上模4的上升以使得上模4及卸料杆24不再与产品的表面相抵接,卸料杆24在卸料弹簧23的作用下从卸料槽22内探出,以此将产品向远离上模4的方向推动,从而完成产品与上模4之间的脱模。
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原理为:当通过该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对产品进行加工时,将产品放置在下模9的上表面,随着上模板1、上垫板2、凹模垫板3和上模4逐渐下降,使得上模4的下表面与产品的上表面相互抵接,随着上模4的下行以驱动产品与下模9向靠近挤头固定板8的方向移动,直至下模9与挤头固定板8相互抵接,以此对固定孔71内的固定弹簧72进行压缩,由此挤螺孔冲头91从下模9的表面穿设出以对产品表面进行冲孔加工,并使得挤螺孔冲头91穿设进上模4的螺孔凹模41内,随着上模4和下模9之间相互合模,设置在上模板1底端的导套11与导柱护座52上的合模环53相互抵接,上模4下表面和下模9上表面的字模42对产品表面进行打钢印加工,与此同时设置在模槽43内的中孔销44逐渐对产品的中孔进行挤毛刺加工,合模环53的设置尽量避免上模4下降过渡而使得字模42对产品的表面造成损坏;通过该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将冲孔、打钢印及除毛刺加工合三为一,将三道工序变成了一道工序,以减少工序之间的传递,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待对产品进行冲孔、打钢印及除毛刺加工完毕后,随着上模板1、上垫板2、凹模垫板3和上模4同时升起,卸料杆24在卸料弹簧23的作用下逐渐从卸料槽22内穿设出,以将产品向远离上模4的方向推动,以此使得产品与上模4之间完成脱模,与此同时下模9在固定弹簧72的作用下逐渐升起,以使得挤螺孔冲头91完全隐藏至下模9和挤头固定板8的固定孔71内,以确保下模9的上表面保持平整,以便于对下一件产品进行放置加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固定设置在上模板的下方,所述下模固定设置在下模板的上方,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导柱,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与导柱相匹配的导套,若干所述导柱穿设在导套内,所述上模和下模的表面均设置有对产品进行打钢印的字模,所述上模或下模的表面设置有对产品中孔进行挤毛刺的中孔销,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挤螺孔冲头,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挤螺孔冲头相对应的螺孔凹模,通过所述挤螺孔冲头对产品进行冲孔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导柱护座,所述导柱穿设在导柱护座内,所述导柱的外表面与导柱护座的内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和下模板之间还设置有下垫板、弹簧固定板和挤头固定板,所述下垫板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固定板和挤头固定板与下垫板通过螺栓锁付固定,所述下模和挤头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挤头孔,所述挤螺孔冲头设置在挤头孔内并与弹簧固定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头固定板和弹簧固定板中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下垫板和下模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板与下模板之间采用螺栓锁付固定,所述挤螺孔冲头与弹簧固定板采用螺栓锁付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和上模之间设置有上垫板和凹模垫板,所述上垫板与上模板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所述上垫板的底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模垫板完全设置在凹槽内,所述上模部分卡嵌在凹槽内,所述上模与凹模垫板和上垫板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底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模槽,所述中孔销设置在模槽内并与上模之间通过螺栓锁付固定,所述中孔销部分凸出于下模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孔销凸出于下模下表面的截面为梯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凹模垫板和上模中开设有卸料槽,所述卸料槽内设置有卸料弹簧和卸料杆,所述卸料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垫板和卸料杆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杆远离卸料弹簧的一端从卸料槽内穿设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外围套设有合模环,所述合模环抵接在导柱护座上。
CN202321276257.0U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 Active CN219724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6257.0U CN219724307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6257.0U CN219724307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4307U true CN219724307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60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6257.0U Active CN219724307U (zh) 2023-05-24 2023-05-24 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4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2128A (zh) 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
CN102172714B (zh) 用于生产钵状饰品的模具
CN110976733A (zh) 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
CN111745115B (zh) 一种锻造模具及其锻造链轮体的方法
CN103949546A (zh) 汽车驱动桥v形桥壳本体镶块落料成型复合模具
CN205147022U (zh) 一种后桥锁止垫圈两步冲二十四孔模具
CN211413524U (zh) 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
CN206373230U (zh) 一种手机指纹装饰件冲压模具
CN108435918A (zh) 一种用于试制汽车顶盖的通用侧整形工装
CN212857587U (zh) 一种锻造模具
CN219724307U (zh) 一种车轮轮辐加工复合模具
CN211413523U (zh) 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
CN210412361U (zh) 一种双层嵌套锻压模具
CN202356513U (zh) 汽车车体安装支架冲压级进模具
CN218425378U (zh) 一种C形Waspaloy锻件的半环胎模成形工装
CN208743541U (zh) 一种可自动退料的冲压模具
CN214161123U (zh) 一种在弧形凸包上引深凸包的模具
CN106001262B (zh) 起落架外筒头部通气孔的防尘盖的冲压模具及制造方法
CN107520390A (zh) 双浮式锁环冷精锻一步成形模
CN209664111U (zh) 锻造铝合金汽车轮冲孔扩口模具
CN207308860U (zh) 一种充电枪双头插针的成型模具
CN219966199U (zh) 一种应用于毛坯精密成形的浮动式工装
CN212634005U (zh) 一种组合调换式保险杠端壳件冲孔成型模具
CN219724303U (zh) 一种轮辐成型倒装模具
CN105107863B (zh) 一种模具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