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9795U -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9795U
CN219679795U CN202321348616.9U CN202321348616U CN219679795U CN 219679795 U CN219679795 U CN 219679795U CN 202321348616 U CN202321348616 U CN 202321348616U CN 219679795 U CN219679795 U CN 219679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groups
circuits
assembly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86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86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9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9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9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发热体包括至少三组并排间隔设置的发热线路、设置于各组发热线路的一端并将各组发热线路连接的连接部,各组发热线路另一端连接有连接至控制组件上的电极引线;控制组件控制任意两组发热线路形成串联回路进行加热工作,其余各组发热线路不工作;雾化组件,包括支架、柔性导液体、上述的发热体和固定座;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壳、油杯管、设置于油杯管内的储油棉、设置于储油棉内的雾化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通过将发热体分成相连接的多组发热线路,控制电路板控制任意两组发热线路进行加热工作,其余各组发热线路不工作,从而得到有效的降温,提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采用电加热液体来使得液体被加热雾化的一种装置,目前较多的应用在电子烟领域,电子烟由于具有类似香烟的体验感,作为新型烟草制品在近年来流行。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阻加热雾化液使其蒸发,形成雾化蒸汽和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物质。由于雾化时需要温度能达到雾化液的沸点,温度较高,而且用户使用时间为高频率短时间,而需要在抽吸瞬间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因此发热体的爆发力要很高,而由于高频的使用,发热体寿命一般都较低,而目前趋势都是以小体积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一些改进的设计来满足提升发热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不增加体积和较低的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嵌接或贴附于雾化组件的柔性导液体上,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三组并排间隔设置的发热线路、设置于各组所述发热线路的一端并将各组所述发热线路连接的连接部,各组所述发热线路另一端连接有各自的用于连接至控制组件上的电极引线;
控制组件控制其中任意两组所述发热线路形成串联回路进行加热工作,其余各组所述发热线路不工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发热体中,优选各组所述发热线路由至少两条不同延伸方向发热轨迹线以及用于连接各所述发热轨迹线的转接部组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发热体中,优选所述转接部的宽度宽于各发热轨迹线的宽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发热体中,优选所述连接部由上至下各部分的宽度一致,对应的,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各所述发热线路的延伸长度不同,以使各所述电极引线呈错位排布。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发热体中,优选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上的各所述发热线路的延伸长度相同,对应的所述连接部由上至下各部分的宽度逐渐变小,以使各所述电极引线呈错位排布。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发热体中,优选各所述电极引线从同方向引出,或者各所述电极引线从不同方向引出。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发热体中,优选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发热线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插入柔性导液体内的尖锐凸起,若干个所述尖锐凸起沿所述连接部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中空结构的支架、设置于支架内的柔性导液体、嵌接或贴附于所述柔性导液体内的所述的发热体、固定于所述支架底部开口端的固定座,各所述电极引线穿过所述固定座向下引出,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进液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雾化组件中,优选所述固定座中间位置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固定座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所述固定座的轴向方向延伸开设,各所述电极引线固定于不同的所述固定槽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雾化组件中,优选所述进液口呈若干组分布,每组所述进液口设置于与各组所述发热线路相对应的所述支架位置上,各组所述进液口沿各组所述发热线路延伸方向间隔开设。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雾化组件中,优选所述进液口对应所述发热体的中心设置于支架的中间位置,所述进液口沿所述支架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连接有吸嘴、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油杯管、设置于所述油杯管内的储油棉、设置于所述储油棉内的所述的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组件下方的电池、控制组件;所述储油棉上储存有雾化烟油,所述储油棉与所述支架的进液口贴合,所述电极引线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优选所述储油棉与所述吸嘴之间设置有上密封件,所述储油棉与所述电池之间设置有中间密封件,所述电池与外壳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密封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优选所述上密封件开设有连接连通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吸嘴的通口,所述上密封件上还开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上安装有冷凝吸收棉,所述冷凝吸收棉顶部抵持于所述吸嘴的进口端;所述底部密封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所述控制组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通过将发热体分成多组并排间隔设置的发热线路,各发热线路之间相互连接,每次工作时,控制电路板控制其中任意两组发热线路形成串联回路进行加热工作,其余各组发热线路不工作,从而得到有效的降温,从而满足提升使用寿命的效果,两组发热线路之间形成串联可以在不增加体积情况下得到更大的电阻值,从而使得发热体的使用功率更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平面展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的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5的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5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器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发热体7,发热体7用于嵌接或贴附于雾化组件50的柔性导液体6上,具体的,发热体7可以是平面的发热片卷曲成与柔性导液体6对应的卷筒状结构;柔性导液体6指的是具有可以供给液体通过的多孔材料,而且是柔性的软的材料,可以是具备一定弹性的导液布或导液棉,发热体7用于加热柔性导液体上的雾化烟油,使雾化烟油雾化形成雾化蒸汽。具体地,发热体7包括至少三组并排间隔设置的发热线路1、设置于各组发热线路1的一端并将各组发热线路1连接的连接部2,各组发热线路1另一端连接有各自的用于连接至控制电路板上的电极引线3,可以理解的,发热线路1可以设置三组,可以设置四组,甚至更多组,具体不做限制,发热线路1的设置组数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多组发热线路1尽可能覆盖住柔性导液体6内壁面。连接部2的设置一方面给各发热线路1提供支撑强度,使得整体不易变形,另一方面将各发热线路1串联在一起,每组发热线路1的一端连接有电极引线3,电极引线3用于连接至控制组件上,控制组件具体可为气流感应开关及控制电路板。控制组件控制其中任意两组发热线路1形成串联回路进行加热工作,其余各组发热线路1不工作,具体地,气流感应开关感应抽吸动作,控制组件控制其中任意两组发热线路1形成串联回路进行加热工作,其余各组发热线路1不工作,这样两个发热线路1一起雾化工作,具有较大的雾化面积,同时串联电路可以制成较大的电阻值,在电池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具有更低的功率,并且其余的发热线路1不加热工作,得以降温,可以延迟发热体7的使用寿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热体7包括并排设置的三组发热线路1,分别为第一发热线路13、第二发热线路14和第三发热线路15;该发热体7的每组发热线路1伸出一个电极引线3,总共三个电极引线3,分别为第一电极引线31、第二电极引线32、第三电极引线33;当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电极引线31、第二电极引线32连接至电池的正负极,使得第一发热线路13、第二发热线路14形成串联回路进行加热工作,第三发热线路15不工作。当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电极引线31、第三电极引线33连接至电池的正负极,使得第一发热线路13、第三发热线路15形成串联回路进行加热工作,第二发热线路14不工作。同样的,当控制电路板控制第二电极引线32、第三电极引线33连接至电池的正负极,使得第二发热线路14、第三发热线路15形成串联回路进行加热工作,第一发热线路13不工作。可以通过发热体7的发热线路1分组设置,以及电路上设计控制程序,每次只有两个发热线路1串联工作,其余发热线路1不工作,每次剩余的发热线路1不工作相当于有发热线路1不发热得以降温,进而通过这样的设计来提升发热体7的使用寿命;而且,控制组件可进行选择切换是那两组需要导电工作的发热线路1以及每次发热线路1工作的时间等,避免某一组发热线路1长时间的工作。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各组发热线路1由至少两条不同延伸方向发热轨迹线11以及用于连接各发热轨迹线11的转接部12组成。转接部12连接各发热轨迹线11使得具有一定的强度不易变形;进一步地,转接部12的宽度宽于各发热轨迹线11的宽度,使得转接部12具有更高的连接强度,使得发热线路1的整体的结构强度更大,结构更稳定;当然,转接部12的宽度也可与发热轨迹线11之间的宽度一致,这样生产开模时更简单,生产成本更低。具体地,各组发热轨迹线11包括第一发热轨迹线111和第二发热轨迹线112,第一发热轨迹线111和第二发热轨迹线112呈一定角度通过转接部12相互连接,如形成Y形,各第一发热轨迹线111、各第二发热轨迹线112、以及各转接部12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或者镂空的结构,发热线路1可采用镍铬、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其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热体7的多组发热线路1是呈上下间隔并排设置,当连接部2由上至下的宽度一致,若此时各组发热线路1的延伸长度还相同时,电极引线3在同侧方向引出,此时会存在有电极引线3重叠干涉的问题,容易造成短路;此时,本实用新型设计为连接于连接部2上的各发热线路1的延伸长度不同,以使各电极引线3呈错位排布,避免出现电极引线3重叠干涉的问题;进一步地,在各电极引线3外表面包被有绝缘外皮,进一步避免短路问题的出现。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热体7的多组发热线路1是呈上下间隔并排设置,且连接于连接部2上的各发热线路1的延伸长度相同,此时若连接部2由上至下的宽度一致,电极引线3在同侧方向引出,此时会存在有电极引线3重叠干涉的问题,容易造成短路;此时,对应的连接部2由上至下各部分的宽度逐渐变小,以使各电极引线3呈错位排布,避免出现电极引线3重叠干涉的问题,还能保证各发热线路1的有效发热面积相同,使得每口抽吸的雾化量一致,保证吸食口感;进一步地,在各电极引线3外表面包被有绝缘外皮,进一步避免短路问题的出现。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各电极引线3可从同侧方向引出,这样生产时更方便;如图4所示,各电极引线3也可从不同方向引出,安装时可进行弯折安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电极引线3重叠干扰,电极引线3的具体引出方向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连接部2远离发热线路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插入柔性导液体6内的尖锐凸起4,若干个尖锐凸起4沿连接部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尖锐凸起4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发热体7卷曲时尖锐凸起4的尖锐部分可插入到柔性导液体6中,使得发热体7的一端固定,具有更好的支撑强度,避免柔性导液体6与发热体7因受力导致两者接触不良,避免影响雾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组件50,如图5-图8所示,包括中空结构的支架5、设置于支架5内的柔性导液体6、嵌接或贴附于柔性导液体6内发热体7、固定于支架5底部开口端的固定座8,各电极引线3穿过固定座8向下引出,支架5上开设有进液口51。支架5用于提供支撑强度以及提供用于容置柔性导液体6以及发热体7的容置空间,具体的支架5可以是圆柱状结构、筒状结构、或管状结构或其他结构,对应的柔性导液体6为与之相匹配的结构,使得两者贴合;进液口51用于将柔性导液体6与外部的储油空间或储油件相连通;将电极引线3固定于固定座8上,进而实现对发热体7进行有效限位、固定,以保证柔性导液体6与发热体7的贴合度,避免外力造成电极引线3的晃动、扯动,导致发热体7变形、进而导致发热体7与柔性导液体的接触不良,甚至完全脱落,避免了烧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50中,如图6-图7所示,固定座8中间位置开设有进气口81,用于使外接空气进入雾化组件50内;固定座8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固定槽82,固定槽82沿固定座8的轴向方向延伸开设,各电极引线3固定于不同的固定槽82内,将电极引线3固定于固定槽82上,进而实现对发热体7进行有效限位、固定,以保证柔性导液体6与发热体7的贴合度,避免外力造成电极引线3的晃动、扯动,导致发热体7变形、进而导致发热体7与柔性导液体6的接触不良,甚至完全脱落,避免了烧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50中,如图9-图10所示,进液口51呈若干组分布,每组进液口51设置于与各组发热线路1支架5相对应的位置上,各组进液口51沿各组发热线路1延伸方向间隔开设;可以理解的,每组发热线路1对应至支架5上均设置有进液口51,该进液口51至该发热线路1的传导路径短,加快传导速率,避免供液不足导致干烧的问题出现,且沿发热线路1的延伸方向设置,使得各处导液均匀,提升雾化口感;当然,每组发热线路1可以对应设置一组进液口51,也可以是每组发热线路1对应多组进液口51。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50中,如图7所示,进液口51对应发热体7的中心设置于支架5的中间位置,且该进液口51的大小基本上可覆盖整个发热体7的大小,进液口51沿支架5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使由中间位置的进液口51进入的液体,进入柔性导液体6后能快速的由中间向四周扩散。
雾化组件50中的其他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如图11所示,包括外壳10,外壳10内设置有油杯管30,油杯管30内装有储油棉40,储油棉40内储存有雾化烟油,储油棉40内设置有上述的雾化组件50,储油棉40与支架5的进液口51贴合,以使储油棉40内的雾化烟油由进液口51向柔性导液体6传导,被加热雾化形成雾化蒸汽,雾化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向上方流通;外壳10顶部连接有吸嘴20,雾化组件50与吸嘴20相连通,气溶胶经由吸嘴20被吸食。雾化组件50下方设置有电池60、控制组件70,雾化组件50的电极引线3连接至控制组件70,控制组件70与电池60电连接,控制组件70具体可为气流感应开关及控制电路板,当气流感应开关开启时,感应到有抽吸动作,控制电路板控制其中两个电极引线分别连接至电池60的正极、负极,以使对应的两个发热线路1串联进行加热工作,其余发热线路1不工作,使得至少一个发热线路1轮流不工作休息,以满足更长的使用寿命。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电子雾化装置中,储油棉40与吸嘴20之间设置有上密封件80,通过设置上密封件80将外壳10、储油棉40与吸嘴20之间进行密封,防止漏液;储油棉40与电池60之间设置有中间密封件90,通过设置中间密封件90将储油棉40与电池60之间进行密封,防止漏液;电池60与外壳10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密封件100,底部密封件100将电池60与外壳10之间进行密封。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电子雾化装置中,如图9所示,上密封件80开设有连通雾化组件50与吸嘴20的通口801,以便气溶胶经由通口801流至吸嘴20。上密封件80上还开设有安装位802,安装位802上安装有冷凝吸收棉110,冷凝吸收棉110顶部抵持于吸嘴20的一端,也就是吸嘴20的输入端,用于吸收未完全雾化的冷凝液,防止冷凝液被吸食影响口感,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口感;底部密封件100开设有安装槽1001,安装槽1001用于安装控制组件70。电子雾化装置中的其他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需的。另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4)

1.一种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嵌接或贴附于雾化组件的柔性导液体(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三组并排间隔设置的发热线路(1)、设置于各组所述发热线路(1)的一端并将各组所述发热线路(1)连接的连接部(2),各组所述发热线路(1)另一端连接有各自的用于连接至控制组件上的电极引线(3);
控制组件控制其中任意两组所述发热线路(1)形成串联回路进行加热工作,其余各组所述发热线路(1)不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发热线路(1)由至少两条不同延伸方向发热轨迹线(11)以及用于连接各所述发热轨迹线(11)的转接部(1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12)的宽度宽于各发热轨迹线(11)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由上至下各部分的宽度一致,对应的,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上的各所述发热线路(1)的延伸长度不同,以使各所述电极引线(3)呈错位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上的各所述发热线路(1)的延伸长度相同,对应的,所述连接部(2)由上至下各部分的宽度逐渐变小,以使各所述电极引线(3)呈错位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极引线(3)从同方向引出,或者各所述电极引线(3)从不同方向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远离所述发热线路(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插入柔性导液体(6)内的尖锐凸起(4),若干个所述尖锐凸起(4)沿所述连接部(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8.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结构的支架(5)、设置于所述支架(5)内的柔性导液体(6)、嵌接或贴附于所述柔性导液体(6)内的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体(7)、固定于所述支架(5)底部开口端的固定座(8),各所述电极引线(3)穿过所述固定座(8)向下引出,所述支架(5)上开设有进液口(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8)中间位置开设有进气口(81),所述固定座(8)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固定槽(82),所述固定槽(82)沿所述固定座(8)的轴向方向延伸开设,各所述电极引线(3)分别固定于不同的所述固定槽(8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51)呈若干组分布,每组所述进液口(51)设置于与各组所述发热线路(1)相对应的所述支架(5)位置上,各组所述进液口(51)沿各组所述发热线路(1)延伸方向间隔开设。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51)对应所述发热体(7)的中心设置于支架(5)的中间位置,所述进液口(51)沿所述支架(5)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12.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顶部连接有吸嘴(20)、设置于所述外壳(10)内的油杯管(30)、设置于所述油杯管(30)内的储油棉(40)、设置于所述储油棉(40)内的权利要求8-11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50)、设置于所述雾化组件(50)下方的电池(60)、控制组件(70);所述储油棉(40)上储存有雾化烟油,所述储油棉(40)与所述支架(5)的进液口(51)贴合,所述电极引线(3)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70),所述控制组件(70)与所述电池(60)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棉(40)与所述吸嘴(20)之间设置有上密封件(80),所述储油棉(40)与所述电池(60)之间设置有中间密封件(90),所述电池(60)与外壳(10)底部之间设置有底部密封件(10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件(80)开设有连通所述雾化组件(50)与所述吸嘴(20)的通口(801),所述上密封件(80)还开设有安装位(802),所述安装位(802)上安装有冷凝吸收棉(110),所述冷凝吸收棉(110)顶部抵持于所述吸嘴(20)的一端;所述底部密封件(100)开设有安装槽(1001),所述安装槽(1001)用于安装所述控制组件(70)。
CN202321348616.9U 2023-05-30 2023-05-30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679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8616.9U CN219679795U (zh) 2023-05-30 2023-05-30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8616.9U CN219679795U (zh) 2023-05-30 2023-05-30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9795U true CN219679795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8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8616.9U Active CN219679795U (zh) 2023-05-30 2023-05-30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9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49404A1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11910547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9185766U (zh) 一种电加热抽吸雾化器及抽吸装置
CN211099776U (zh) 一种多核多孔导液材料加热雾化芯及组件
CN216315614U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设备
CN111887479A (zh) 多面式加热雾化组件及其雾化加热方法
CN219679795U (zh)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0642432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CN216568334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7446669U (zh) 一种发热体及雾化器
CN212393865U (zh) 多面式加热雾化组件
CN114451584A (zh) 一种双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568378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9719763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53813U (zh) 一种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803331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74903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CN220211932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0174490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29260U (zh) 一种雾化器
CN2204942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635305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烟弹及电子雾化器
CN216568333U (zh) 一种底座结构及雾化器
CN219613082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芯
CN217218194U (zh) 一种双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