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4903U -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74903U CN220274903U CN202321626183.9U CN202321626183U CN220274903U CN 220274903 U CN220274903 U CN 220274903U CN 202321626183 U CN202321626183 U CN 202321626183U CN 220274903 U CN220274903 U CN 2202749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heating
- atomizing
- base
- atomizing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雾化组件包括底部组件和发热体,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叠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弹性垫,所述发热体包括两个电极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极部之间的发热部,两个所述电极部的末端弯折后分别形成有夹持固定于所述弹性垫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导电部,所述底座对应两个所述导电部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用于供电极柱穿设的电极孔。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可利用弹性垫所提供的弹性作用力,以避免电极柱与导电部之间的硬接触,提高了电极柱与发热体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器的原理是利用内部的发热体,将导液体所吸收的雾化液加热雾化,再通过抽吸,将雾化气体从雾化器内部的出气孔抽出。
电子雾化器中的发热体通常需要采用引线来与电极柱或者电路板焊接,如此需要再底座等结构件上设置供引线穿过的穿孔,组装时需将引线穿孔后再进行焊接操作,安装麻烦、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并且在后续装配过程中容易发生移动导致焊接断开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发热体采用焊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出现了采用弹簧针电极来与发热体进行弹性接触实现电连接,但是弹簧针电极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弹簧针的针管容易被压坏而导致卡死不回弹,另外由于弹簧针电极的接触面积小,当接触位置存在有异物或污垢时,容易发生连接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底部组件和发热体,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叠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弹性垫,所述发热体包括两个电极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极部之间的发热部,两个所述电极部的末端弯折后分别形成有夹持固定于所述弹性垫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导电部,所述底座对应两个所述导电部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用于供电极柱穿设的电极孔。
可选地,所述弹性垫为片体结构,所述弹性垫采用硅胶或橡胶材质制成。
可选地,所述弹性垫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容置缺口,以容置所述电极部的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凸出有与所述容置缺口适配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入所述容置缺口中,以夹持固定所述电极部。
可选地,所述容置缺口和所述凸起部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极部对应的分别被两个所述凸起部夹持固定于两个所述容置缺口中。
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发热支架、导液体以及油杯支架,所述底部组件安装到所述发热支架底端,所述发热部贴设于所述发热支架的一侧,所述导液体至少包括覆盖贴设于所述发热部的导液部,所述油杯支架由上往下套装在所述发热支架上,并开设有与所述导液部相接的进液通道。
可选地,所述发热支架的所述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发热部对应的雾化腔,所述发热支架底端凸出形成有依次穿过所述弹性垫和所述底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中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发热支架的所述一侧凸出形成有沿上下方向间隔的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所述发热部以及所述导液部定位设置于所述上限位部和所述下限位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上限位部和所述下限位部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发热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凸出形成有伸入所述定位凹槽的定位部。
可选地,所述发热体为片体结构,所述电极部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垂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垂直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弯折形成所述导电部,所述发热部连接于两个所述水平部之间,所述定位部形成于所述水平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以及如上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安装到所述油杯的一端内,并与所述油杯共同形成有储液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可利用弹性垫所提供的弹性作用力,以避免电极柱与导电部之间的硬接触,提高了电极柱与发热体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体与底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体与底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支架与发热体及底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支架与导液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设备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说明:
100、雾化器;
10、油杯;11、吸气孔;12、导气管;13、储液腔;
20、雾化组件;21、油杯支架;211、第一进液槽;212、第一进液口;215、第二安装部;216、安装通道;
22、发热支架;221、雾化腔;222、定位凹槽;224、定位凸台;225、出气孔;226、上限位部;227、下限位部;228、第一安装部;229、进气孔;
23、发热体;231、电极部;2311、水平部;2312、垂直部;232、发热部;2321、发热丝;2322、固定部;233、导电部;234、定位部;
24、导液体;241、第一导液部;242、第二导液部;243、连接部;244、定位孔;
25、第一密封件;26、第二密封件;27、弹性垫;271、第一安装孔;272、容置缺口;28、底座;281、第二安装孔;282、电极孔;283、凸起部;
200、雾化设备;201、壳体;202、安装支架;203、供电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100,包括油杯10以及雾化组件20,油杯10的下端开口,上端形成有吸气孔11以使用户进行抽吸使用,油杯10在上端沿吸气孔11边缘向内凸出延伸形成有导气管12,导气管12与油杯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13。
雾化组件20安装到油杯10的下端开口内,包括底部组件、发热体23、导液体24以及油杯支架21,油杯支架21安装到油杯10的开口端内并与油杯10内壁密封连接,油杯支架21设有底部开口的安装腔;发热体23贴设于发热支架22的一侧,导液体24至少包括覆盖设于发热部232的导液部,装配有发热体23和导液体24的发热支架22安装到油杯支架21的安装腔内,油杯支架21上设有与导液体24接触的进液通道,导液体24用于将储液腔13内的雾化液引导到发热体23,以通过发热体23对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
具体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28以及叠置于底座28上的弹性垫27,弹性垫27夹持固定于发热支架22与底座28之间;发热体23包括两个电极部231以及连接于两个电极部231之间的发热部232,两个电极部231的末端弯折后分别形成有夹持固定于弹性垫27和底座28之间的导电部233,底座28对应两个导电部233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用于供电极柱穿设的电极孔282。在本实施例中,底部组件的底座28安装到油杯支架21的底端开口端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结构需要,将底部组件的底座28安装到油杯10的开口端内。
通过如此结构,当将具有本实施例雾化组件20的雾化器100组装到雾化设备200时,雾化设备200中的正负电极柱分别插入到两个电极孔282中,并分别抵接于发热体23的两个导电部233,利用弹性垫27所提供的弹性作用力,以避免电极柱与导电部233之间的硬接触,提高了电极柱与发热体23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弹性垫27为片体结构,采用硅胶或橡胶等弹性材质制成,其厚度控制在1-5mm,从而为导电部233在受到电极柱抵压时提供良好的弹性作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发热体23安装以及提高雾化组件2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弹性垫27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容置缺口272,以容置电极部231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发热体23在安装到发热支架22的一侧时,发热体23的两个电极部231下端延伸出发热支架22并刚好收容于容置缺口272中,从而使得电极部231与发热部232可处于同一平面,便于发热体23的生产,同时使发热体23的安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弹性垫27的容置缺口272数量为两个,两个容置缺口272之间的间距与发热体23的两个电极部231间距相同,当将发热体23安装到发热支架22一侧上时,发热体23的两个电极部231下端分别收容于两个容置缺口272中,从而起到对发热体23定位的作用;应当理解的是,发热体23的导电部233是朝向远离容置缺口272方向弯折,从而在将发热体23贴设于发热支架22一侧的同时,导电部233扣在弹性垫27的下表面,从而将弹性垫27预固定的安装在发热支架22底部,以便于后续与油杯支架21的安装,相对于在弹性垫27设置有供电极部231穿设的穿孔的结构方式,在弹性垫27设置容置缺口272的结构形式,发热体23与弹性垫27的装配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对应地,底座28的上表面凸出形成有与两个容置缺口272适配的两个凸起部283;如此,当将底座28安装到弹性垫27底端时,在将两个电极部231夹持固定在弹性垫27和底座28之间的同时,两个凸起部283还分别卡入容置缺口272中,并分别将两个电极部231夹持固定,使每个电极部231被夹持固定于容置缺口272和凸起部283的侧壁之间,以防止电极部231在容置缺口272中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发热体23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发热支架22的一侧开设有与发热部232对应的雾化腔221,发热支架22底端凸出形成有依次穿过弹性垫27和底座28的第一安装部228,第一安装部228中开设有与雾化腔221连通的进气孔229;具体的说,弹性垫27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安装部228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71,底座28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安装部228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81,底部组件安装到发热支架22底端时,第一安装部228穿过第一安装孔271后,伸入固定到第二安装孔281中;较佳地,第二安装孔281内壁具有限位台阶,从而限定了底座28与发热支架22之间在安装后的相对距离,避免底座28对弹性垫27压迫太紧而使得弹性垫27减少甚至丧失弹性。
其中,发热支架22的顶部设有定位凸台224,导液体24包括第一导液部241、第二导液部242已经连接于第一导液部241和第二导液部242之间的连接部243,连接部243设有与定位凸台224适配的定位孔244,连接部243通过定位孔244与定位凸台224的配合而安装于发热支架22的顶部,第一导液部241贴设于发热支架22开设有雾化腔221的一侧,发热体23被夹持定位于发热支架22与第一导液部241之间,第二导液部242贴设于发热支架22的另一侧,如此结构提高了导液体24与发热支架22之间的贴合效果。
对应地,进液通道包括在油杯支架21相对两外侧壁上分别开设的第一进液槽211和第二进液槽(未图示),第一进液槽211中开设有与第一导液部241相接的第一进液口212,第二进液槽中设有与第二导液部242相接的第二进液口。其中,第一进液槽211和第二进液槽的上端均与储液腔13连通,从而使导液体24与两个进液口中的雾化液接触,如此通过将导液体24的两个导液部设在发热支架22的不同侧,当只有第二导液部242接触到雾化液时,第二导液部242所吸收的雾化液可通过连接部243传导至第一导液部241中,相比现有技术中只有单侧导液部进行导液的结构,避免了雾化器100在使用角度不对时因导液部吸收不到雾化液而导致发热体23干烧的情况。
其中,定位凸台224开设有与雾化腔221连通的出气孔225,油杯支架21的顶端形成有第二安装部215,第二安装部215中开设有与出气孔225对应连通的安装通道216,导气管12远离吸气孔11的一端插入连接到安装通道216中,并通过第一密封件25与安装通道216的内壁密封连接,从而使导气管12的内部与雾化腔221连通。当用户进行抽吸时,外部空气经进气孔229进入到雾化腔221中,并与经发热体23加热后在雾化腔221中所产生的气溶胶混合后,可经出气孔225和导气管12进入到吸气孔11并由用户抽吸。
油杯支架21的外壁于第一进液槽211和第二进液槽的下方设置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内设有环形的第二密封件26,油杯支架21安装到油杯10内时通过第二密封件26实现与油杯10内壁密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支架22至少在开设有雾化腔221的一侧凸出形成有沿上下方向间隔的上限位部226和下限位部227;在本实施例中,上限位部226由定位凸台224一侧凸出形成,发热部232以及第一导液部241定位设置于上限位部226和下限位部227之间,在将导液体24组装到发热支架22上后,可使得第一导液体24上下两端分别由上限位部226和下限位部227止挡定位,且在发热支架22组装进油杯支架21内部时,可防止导液体24的第一导液部241沿竖直方向被挤压变形。应当理解的是,发热支架22的相对另一侧也可设置相同结构的上限位部226和下限位部227,以对第二导液部242进行止挡定位。
进一步地,上限位部226和下限位部227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定位凹槽222,发热体23的上下两端分别凸出形成有伸入定位凹槽222的定位部234;需要说明的是,下限位部227的长度小于两个电极部231之间的间距,当将发热体23安装到发热支架22具有雾化腔221的一侧时,利用定位部234与定位凹槽222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发热支架22与发热体23以及弹性垫27之间在组装过程中的预固定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热体23为片体结构,电极部23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垂直部2312和水平部2311,垂直部2312夹持固定于容置缺口272和凸起部283之间,其远离水平部2311的一端弯折形成导电部233,发热部232连接于两个水平部2311之间,定位部234形成于水平部2311上。也就是说,发热部232位于两个垂直部2312和两个水平部2311所围成的区域内,提高了发热部232的固定效果,防止了发热体23在安装过程中发热部232相对电极部231发生变形;。
其中,结合图4所示,发热部232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串联的多个发热单元,每一发热单元包括呈菱形或矩形结构的发热丝2321以及由发热丝2321横向两端分别凸出形成的固定部2322;发热体23在安装到发热支架22具有雾化腔221的一侧后,发热单元的发热丝2321部分正好与雾化腔221对应,每个发热单元两侧的固定部2322末端部分贴设在发热支架22侧壁上,以更好的支撑固定发热丝2321部分,使发热体23的发热部232不易变形和位移。应当理解的是,可以理解地,发热部232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等锯齿形等等。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雾化设备200,该雾化设备200包括主体和雾化器100,该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
其中,主体包括壳体201以及设置于壳体201内的供电电源203、安装支架202、控制器(未图示)以及咪头开关(未图示),供电电源203、控制器以及咪头开关均与安装支架202固定连接,安装支架202上设有分别与供电电源203正负极连接的两个电极柱,雾化器100安装到安装支架202上,可以采用插接或磁吸等可拆卸方式,也可以采用卡扣方式固定连接,从而使两个电极柱分别伸入到雾化器100的两个电极孔282中,并分别抵压在两个导电部233的底部,以使发热体23与供电电源203电性连接;控制器分别与供电电源203和咪头开关电性连接,当用户抽吸时,触发咪头开关产生信号,以使控制器根据该信号控制供电电源203为雾化器100的发热体23进行供电进而加热产生气溶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组件和发热体,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以及叠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弹性垫,所述发热体包括两个电极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极部之间的发热部,两个所述电极部的末端弯折后分别形成有夹持固定于所述弹性垫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导电部,所述底座对应两个所述导电部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用于供电极柱穿设的电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为片体结构,采用硅胶或橡胶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一侧内凹形成有容置缺口,以容置所述电极部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凸出有与所述容置缺口适配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入所述容置缺口中,以夹持固定所述电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缺口和所述凸起部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极部对应的分别被两个所述凸起部夹持固定于两个所述容置缺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发热支架、导液体以及油杯支架,所述底部组件安装到所述发热支架底端,所述发热部贴设于所述发热支架的一侧,所述导液体至少包括覆盖贴设于所述发热部的导液部,所述油杯支架由上往下套装在所述发热支架上,并开设有与所述导液部相接的进液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支架的所述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发热部对应的雾化腔,所述发热支架底端凸出形成有依次穿过所述弹性垫和所述底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中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支架的所述一侧凸出形成有沿上下方向间隔的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所述发热部以及所述导液部定位设置于所述上限位部和所述下限位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部和所述下限位部的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发热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凸出形成有伸入所述定位凹槽的定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片体结构,所述电极部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垂直部和水平部,所述垂直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一端弯折形成所述导电部,所述发热部连接于两个所述水平部之间,所述定位部形成于所述水平部上。
1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安装到所述油杯的一端内,并与所述油杯共同形成有储液腔。
12.一种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26183.9U CN220274903U (zh) | 2023-06-25 | 2023-06-25 |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26183.9U CN220274903U (zh) | 2023-06-25 | 2023-06-25 |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74903U true CN220274903U (zh) | 2024-01-02 |
Family
ID=89344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26183.9U Active CN220274903U (zh) | 2023-06-25 | 2023-06-25 |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74903U (zh) |
-
2023
- 2023-06-25 CN CN202321626183.9U patent/CN2202749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583152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16568376U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 |
CN220274903U (zh) |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设备 | |
WO2022161189A1 (zh) |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 |
CN217771425U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 |
CN218921634U (zh) | 支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407794U (zh) |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568334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17284781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15224736U (zh) | 供电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 |
CN115245210A (zh) | 雾化器的组装方法 | |
CN218303464U (zh) | 咪头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568378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112493567A (zh) | 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216568333U (zh) | 一种底座结构及雾化器 | |
CN221307241U (zh) | 一种主机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218197U (zh) | 一种雾化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7509905U (zh) | 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 |
CN219939727U (zh)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790513U (zh) |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电连接件 | |
CN218185224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059204U (zh) | 电极连接可靠的雾化组件和雾化装置 | |
WO2022193841A1 (zh) | 一种雾化器及其雾化组件的组装方法 | |
CN220423134U (zh) |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 |
CN219679795U (zh) |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