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7900U - 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7900U
CN219667900U CN202321077004.0U CN202321077004U CN219667900U CN 219667900 U CN219667900 U CN 219667900U CN 202321077004 U CN202321077004 U CN 202321077004U CN 219667900 U CN219667900 U CN 219667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front connecting
cross arm
upper cross
passenge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770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耀邦
宋若安
谭庆金
刘圣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uanyuan Bentu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uanyuan Bentu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uanyuan Bentu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uanyuan Bentu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770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7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7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7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包括球头总成以及横臂本体,所述横臂本体包括左前连杆、右前连杆、左后连杆以及右后连杆,所述左前连杆、右前连杆均连接于球头总成,左后连杆与左前连杆之间通过第一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右后连杆与右前连杆之间通过第二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左后连杆与右后连杆之间通过加强横杆连接,左前连杆以及右前连杆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左后连杆、右后连杆末端均设置倾斜的胶套。本上横臂能够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适合大小整车厂进一步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动乘用车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鼓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所以绿色环保的电动乘用车发展迅速。目前,电动乘用车双横臂独立悬架一般采用上横臂和下横臂及减震器组成,通常上横臂与下横臂采用V形硬性结构且两个胶套为同轴,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轮胎外倾角轻微变化,导致加速轮胎磨损的现象。因此,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对车辆的外倾角进行调整。
现有技术中,部分结构通过调节固定上横臂和车身的偏心螺栓,达到调节外倾角的目的,但此结构复杂,设计成本高。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8602550U,名称为一种可调节前轮外倾角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相关技术中,通过螺纹调节杆实现外倾角的调节。但其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会具有如下缺陷:由于其第一连接端设置第一螺杆,第二连接端设置第二螺杆,螺纹调节杆两端与第一螺杆、第二螺杆螺纹配合,使得整体结构使用的零部件较多,且螺纹调节杆操作不便,横臂的两个连杆之间无连接,因此稳定性差、安全性能低;第二连接端震动和噪音大,难以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能够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适合大小整车厂进一步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包括球头总成以及横臂本体,所述横臂本体包括左前连杆、右前连杆、左后连杆以及右后连杆,所述左前连杆、右前连杆均连接于球头总成,左后连杆与左前连杆之间通过第一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右后连杆与右前连杆之间通过第二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左后连杆与右后连杆之间通过加强横杆连接,左前连杆以及右前连杆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左后连杆、右后连杆末端均设置倾斜的胶套。
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杆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两端通过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连接于左前连杆以及左后连杆端部的内螺纹;
所述第二螺杆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两端通过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连接于右前连杆以及右后连杆端部的内螺纹。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中间均设置外六方调节头。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以及第二调节螺杆两侧均设置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所述左前连杆以及右前连杆均为弧形杆,所述左后连杆以及右后连杆均为直杆,左后连杆、右后连杆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加强横杆两端分别与左后连杆、右后连杆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设置于左前连杆以及右前连杆与球头总成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整体呈三角形,加强板两侧与左前连杆、右前连杆之间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胶套包括内管以及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橡胶层。
进一步,所述内管、橡胶层、外管之间通过硫化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上横臂设置两个螺纹调节机构即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两个螺杆直接通过外螺纹与对应的连杆内螺纹连接,使用零部件少,结构更为简单,调节螺杆外部设置方便调节的外六方,方便扳手放入,通过调节螺杆配合锁紧螺母,使球头实现加长和减短,从而达到调节外倾角大小的目的,操作十分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加强横杆将两个后连杆固定连接,通过在分叉处设置的加强板将两个前连杆固定连接,提高了上横臂整体强度和刚度,保证行驶安全和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按采用胶套结构斜置,提高了行驶稳定性,胶套采用硫化一体成型,减少了震动和噪音,提高了行驶舒适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胶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球头总成;2、左前连杆;3、左后连杆;4、胶套;5、右前连杆;6、右后连杆;7、第一调节螺杆;8、第二调节螺杆;9、锁紧螺母;10、加强横杆;11、加强板;12、外六方调节头;13、内管;14、橡胶层;15、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主要结构如图1、图2所示。
本可调式上横臂能够通过对球头总成位置的调节,达到改变外倾角的目的。本上横臂结构主要包括球头总成1以及横臂本体,其中横臂本体包括左前连杆2、右前连杆5、左后连杆3以及右后连杆6,左前连杆2、右前连杆5均连接于球头总成1。具体的,左前连杆2、右前连杆5整体呈弯曲的弧形结构,左前连杆2、右前连杆5与球头总成1连接处呈V型布置。左后连杆3与左前连杆2之间通过第一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右后连杆6与右前连杆5之间通过第二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具体的,通过第一螺杆调节机构以及第二螺杆调节机构能够对球头总成1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调整外倾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杆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7,第一调节螺杆7两端设置左右旋外螺纹,一端连接于左前连杆2端部的内螺纹,另一端连接于左后连杆3端部的内螺纹,通过旋动第一调节螺杆7使左前连杆2、左后连杆3产生相对位移,第二螺杆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螺杆8,第二调节螺杆8两端设置左右旋外螺纹,第二调节螺杆8一端连接于右前连杆5端部的内螺纹,另一端连接于右后连杆6端部的内螺纹,通过旋动第二调节螺杆8使右前连杆5、右后连杆6产生相对位移。同步转动第一调节螺杆7以及第二调节螺杆8即可实现球头总成1位置的调整,从而达到对外倾角调节的目的。为了方便第一调节螺杆7、第二调节螺杆8的转动调节,在第一调节螺杆7、第二调节螺杆8中间均设置了外六方调节头12,通过扳手转动外六方调节头12能够方便的对第一调节螺杆7、第二调节螺杆8进行调节。同时,为了保证结构调整后的稳定性,在第一调节螺杆7以及第二调节螺杆8两侧均设置有锁紧螺母9,通过锁紧螺母9实现结构的锁死。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上横臂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在左后连杆3与右后连杆6之间设置加强横杆10连接。具体的,左后连杆3与右后连杆6平行水平设置,加强横杆10采用厚壁空心管材料,两端分别与左后连杆3、右后连杆6焊接连接,控制两个胶套4相对位置标准,使产品强度更高。同样的,在左前连杆2以及右前连杆5之间设置加强板11,加强板11整体呈三角形,焊接于左前连杆2、右前连杆5分叉处,材料使用钢板4.0型号,使得上横臂强度更高性能更稳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别连接于左后连杆3与右后连杆6上的胶套4结构,胶套4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主要由内管13、外管15以及它们之间的橡胶层14组成,其中内管13、橡胶层14、外管15之间通过硫化工艺一体成型。胶套4采用斜置结构,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操纵更舒适,采用硫化成型工艺,降低了震动和噪音,提高了行驶舒适性。

Claims (10)

1.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包括球头总成以及横臂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臂本体包括左前连杆、右前连杆、左后连杆以及右后连杆,所述左前连杆、右前连杆均连接于球头总成,左后连杆与左前连杆之间通过第一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右后连杆与右前连杆之间通过第二螺杆调节机构连接,左后连杆与右后连杆之间通过加强横杆连接,左前连杆以及右前连杆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左后连杆、右后连杆末端均设置倾斜的胶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两端通过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连接于左前连杆以及左后连杆端部的内螺纹;
所述第二螺杆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两端通过旋向相反的外螺纹连接于右前连杆以及右后连杆端部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中间均设置外六方调节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以及第二调节螺杆两侧均设置有锁紧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连杆以及右前连杆均为弧形杆,所述左后连杆以及右后连杆均为直杆,左后连杆、右后连杆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杆两端分别与左后连杆、右后连杆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设置于左前连杆以及右前连杆与球头总成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整体呈三角形,加强板两侧与左前连杆、右前连杆之间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套包括内管以及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橡胶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橡胶层、外管之间通过硫化一体成型。
CN202321077004.0U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 Active CN219667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7004.0U CN219667900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77004.0U CN219667900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7900U true CN219667900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77004.0U Active CN219667900U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7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8730B (zh) 车辆用悬架装置
JPH06183234A (ja) 車輌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CN103660829A (zh) 一种麦弗逊式汽车前悬架结构
CN113978194A (zh) 用于车辆的多连杆独立悬架及车辆
CN106739895A (zh) 一种下摆臂
CN211642335U (zh) 一种独立悬架式双前桥转向系统
CN112776888A (zh) 一种汽车多连杆轻量化后副车架结构
JPH01266007A (ja) 車輌用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CN111439082A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667900U (zh) 一种电动乘用车的可调式上横臂
CN104890461A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211000825U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结构及汽车
CN202175096U (zh) 大型矿用自卸车前桥对称四连杆转向总成
CN218806105U (zh) 一种前后轴通用的行驶模块及汽车
JPH05169941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6185453U (zh) 一种全地形车毂刹转向机构
CN211764763U (zh) 一种轻型客车用前独立悬架系统
CN213261847U (zh) 一种大转角虚拟主销双横臂独立悬架结构
CN102320230A (zh) 一种悬架用稳定杆
CN112659831B (zh) 车辆前悬架
CN112224282A (zh) 一种主销内倾角可调的前悬架结构
CN216102609U (zh) 全地形车
CN213862405U (zh) 一种老年代步车转向结构
CN216033570U (zh) 悬架及汽车
CN218662021U (zh) 可调节倾角拉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