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6746U - 加工线 - Google Patents

加工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6746U
CN219666746U CN202321038364.XU CN202321038364U CN219666746U CN 219666746 U CN219666746 U CN 219666746U CN 202321038364 U CN202321038364 U CN 202321038364U CN 219666746 U CN219666746 U CN 219666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ub
conveying
feed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83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超
辛洪德
王建成
张�浩
张抑男
蒋伟东
臧剑
胡恒
常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Veg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Ve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Veg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Ve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83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6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6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6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线,加工线包括运输线,沿运输线的运输方向依次设有上料装置、切割装置、分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所有不间断上料组件交替地将原板材送至运输线上;切割装置用于将原板材切割分成至少两块子板材;分料装置为至少一个,且用于从切分的至少两块子板材中移走部分子板材;下料装置用于将运输线上剩下的子板材移出。运输线将多个装置串联在一起,板材依次经过多个装置进行工序处理,将原板材处理为多个子板材并且按子板材的种类分别运送至下料区,再集中收集,上料、切割包胶胶体和下料工序均实现自动化,节约人力,提升工作效率。并且上料工序可实现不间断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加工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制电路板加工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印制电路板进行拆分作业时,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拆分,人工拆分作业具有工作效率低、企业劳务成本高和产品良品率较低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工线,该加工线可自动完成拆分板材,工序完整,工作效率高、降低企业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包括:运输线,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依次设有上料装置、切割装置、分料装置和下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所有所述不间断上料组件交替地将原板材送至所述运输线上;所述切割装置用于将所述原板材切割分成至少两块子板材;所述分料装置为至少一个,且用于从切分的所述至少两块子板材中移走部分所述子板材;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将所述运输线上剩下的所述子板材移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通过设置上料装置、切割装置分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利用运输线将多个装置串联在一起,板材经过运输线的运送依次经过多个装置进行工序处理,将原板材处理为多个子板材并且按子板材的种类分别运送至下料区,再集中收集,上料、切割包胶胶体和下料工序均实现自动化,节约人力,提升工作效率。并且上料工序可实现不间断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不间断上料组件包括上料载体,所述上料载体在上料位置和用于补充所述原板材的补料位置之间活动,所有所述不间断上料组件的所述上料载体交替到达所述上料位置;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移载组件,所述第一移载组件将所述上料位置处所述上料载体上的所述原板材移至所述运输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载组件包括:上料抓取组件,所述上料抓取组件用于抓取和释放所述原板材;上料移动组件,所述上料抓取组件连接在所述上料移动组件上,所述上料移动组件带动所述上料抓取组件在所述上料载体和所述运输线之间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载组件还包括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连接在所述上料抓取组件和所述上料移动组件之间,所述翻转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抓取组件绕竖置的第一轴线转动,所述翻转组件还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抓取组件绕横置的第二轴线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原板材位姿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移载组件电连接,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上料抓取组件绕所述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的转动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短边切割组件;长边切割组件,所述长边切割组件位于和所述短边切割组件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的一侧依次排布;第二移载组件,所述第二移载组件用于将位于长边切割组件和所述短边切割组件之间的所述原板材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工线还包括退PIN装置,所述退PIN装置沿所述运输线设置,所述退PIN装置位于所述切割装置和所述分料装置之间,所述退PIN装置用于拆除叠置的所述子板材上的PIN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工线还包括机架,所述运输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料区沿所述运输线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装置、所述切割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和所述分料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输线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沿第一方向输送所述子板材;所述分料装置包括:第三移载组件,所述第三移载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三移载组件用于提取部分所述子板材;其中,所述输送组件沿第二方向可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输送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输送位置和避让位置,在所述输送位置所述输送组件支撑所述子板材,在所述避让位置所述输送组件避开所述子板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子板材的两个输送件,两个所述输送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输送件沿第二方向可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移载组件包括:分料移动组件和分料抓取组件,所述分料移动组件设于机架上,所述分料移动组件与所述输送组件、所述分料抓取组件中至少一个相连,以驱动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分料抓取组件抓取叠置的所述子板材上方的至少一块所述子板材、到达所述第一下料区时释放所述子板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横梁固定设置在输送组件的上方;所述分料移动组件包括第三移动件,第三移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横梁上,所述第三移动件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输送组件或所述分料抓取组件相连。
可选地,所述驱动块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块同步反向移动或分别独立移动;其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子板材的两个输送件,两个所述驱动块分别与两个所述输送件分别相连;或,所述分料抓取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块与两个所述分料抓取组件分别相连。
具体地,所述分料抓取组件为两个,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两个所述输送件,两个所述输送件位于两个所述分料抓取组件的两侧;每个所述分料抓取组件与邻近的所述输送件之间连接有调距件,所述调距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料装置还包括:提取感应器,以感应所述分料抓取组件是否提取所述子板材;放留感应器,以感应所述输送组件上是否留有所述子板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板材为包括层叠的n块所述子板材,所述分料装置为至少(n-1)个,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当所述分料装置为至少两个时,所有多个所述分料装置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子板材分别移送至所述分料装置对应的第一下料区或所述第二下料区。
具体地,所述层叠的n块所述子板材包括上下层叠的第一子板材、第二子板材和第三子板材;所述分料装置包括第一分料装置和第二分料装置,所述第一分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分料装置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料装置用于从所述运输线上移走所述第一子板材,所述第二分料装置用于从所述运输线上移走所述第三子板材,所述运输线将所述第二子板材送至所述下料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工线还包括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分料装置的下游且位于第二分料装置的上游,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将层叠的所述子板材上下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工线还包括区分装置,所述区分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子板材的完整性;所述第二分料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均与所述区分装置电连接,根据所述区分装置的检测结果,仅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活动并移走所述第三子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第一移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间断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退PIN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移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
加工线1000;
机架100;第一下料区102;第二下料区103;第一滑动杆11;安装横梁12;第二滑动杆13;
运输线200;传递组件23;输送组件24;第一输送件24a;第二输送件24b;
上料装置300;上料载体300a;第一移载组件31;上料抓取组件311;上料移动组件312;第一移动件3121;第二移动件3122;第一配合杆31221;第二配合杆31222;翻转组件313;第一转动件3131;第二转动件3132;不间断上料组件32;第一上料组件32a;第二上料组件32b;上料板321;固定侧板322;上料电机323;上料同步轮324;上料丝杆325;上料滑轨326;第一轴线3a;第二轴线3b;
切割装置400;短边切割组件410;长边切割组件420;第二移载组件430;
退PIN装置500;定位板51;导向槽510;退PIN组件52;收集组件53;预压组件54;
分料装置600;第一分料装置600a;第二分料装置600b;第三移载组件61;分料移动组件62;第三移动件621;驱动块6211;导轨6212;导向滑块6213;第一滑块62131;第二滑块62132;第四移动件622;分料抓取组件63;提取座631;提取架632;提取执行器633;调距件64;提取感应器65;分料组件66;
翻转装置701;区分装置702;
下料装置800;下料工位800a;第四移载组件81;不间断下料组件82;
原板材900;子板材9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1000,包括运输线200,沿运输线200的运输方向依次设有上料装置300、切割装置400、分料装置600和下料装置800,运输线200运送板材依次经过上料装置300、切割装置400、分料装置600和下料装置800,使得板材经过多道工序后进行拆分为多个子组件。
上料装置300包括至少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所有不间断上料组件32交替地将原板材900送至运输线200上;切割装置400用于将原板材900切割分成至少两块子板材910;分料装置600为至少一个,且用于从切分的至少两块子板材910中移走部分子板材910;下料装置800用于将运输线200上剩下的子板材9移出。
上料装置300适于向运输线200上不间断地输送原板材900。运输线200从而将原板材900向切割装置400对应的工作区运送。切割装置400将原板材900边部的胶体切掉,以使原板材900分散为至少两块层叠的子板材910。随后运输线200继续将叠置的子板材910向分料装置600对应的工作区运送,分料装置600将子板材910分离并且运送至相对应的下料区。下料装置800将子板材910不间断地移出下料区,将子板材分类收集管理。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线1000用于将完整的原板材900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子板材910,并且将子板材910和原板材900上的子元件分别收集,以便后续回收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线1000处理的原板材900是由多个子板材910叠置形成的,并且多个子板材910的侧边包胶胶体相互固定,切割装置400将原板材900边部的胶体切掉,以使原板材900分散为层叠的子板材910,以便后续工序处理。切割装置400设置在上料装置300的下游,上料装置300将原板材900输送至运输线200后,运输线200将板材朝向切割装置400运送,以便切割装置400对原板材900进行加工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1000,通过设置上料装置300、切割装置400、分料装置600和下料装置800,利用运输线200将多个装置串联在一起,板材经过运输线200的运送依次经过多个装置进行工序处理,将原板材900处理为多个子板材910并且按子板材910的种类分别运送至下料区,再集中收集,上料、切割包胶胶体和下料工序均实现自动化,节约人力,提升工作效率。并且上料工序可实现不间断工作,提升工作节拍,提升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不间断上料组件32包括上料载体300a,上料载体300a在上料位置和用于补充原板材900的补料位置之间活动,所有不间断上料组件32的上料载体300a交替到达上料位置。上料装置300还包括第一移载组件31,第一移载组件31将上料位置处上料载体300a上的原板材移至运输线200上。
上料装置300包括:至少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和第一移载组件31,不间断上料组件32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原板材900的上料载体300a,不间断上料组件32具有上料位置和用于补充原板材900的补料位置,所有不间断上料组件32交替到达上料位置,当不间断上料组件32位于上料位置时,第一移载组件31将原板材900从上料载体300a移动至运输线200。
不间断上料组件32位于上料位置时,第一移载组件31可将原板材900从上料载体300a移动至运输线200,不间断上料组件32位于补料位置时,可向上料载体300a补充原板材900。当不间断上料组件32上的板材全部被输送至运输线200后,不间断上料组件32运动至补料位置,板材即可向上料载体300a上补充,在板材补充完毕后,不间断上料组件32从补料位置运动至上料位置,不间断上料组件32即可与第一移载组件31配合继续向运输线200输送原板材900。
所有不间断上料组件32交替到达上料位置,使得第一移载组件31始终可与不间断上料组件32相互配合,将原板材900送上料载体300a输送至运输线200,使得第一移载组件31持续工作,实现不间断上料。当一个或多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位于补料位置时,至少有一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位于上料位置,始终保持至少有一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位于上料位置与第一移载组件31配合进行上料工作。第一移载组件31可将原板材900从上料载体300a输送至运输线200,实现自动上料,不需要人手搬运,节约人力,提升工作效率。并且设置多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可保证上料工序持续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比如,上料装置300包括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均位于上料位置,第一移载组件31首先与其中第一个不间断上料组件相互配合,将第一个不间断上料组件上的原板材900移送至运输线200,当第一个不间断上料组件上的原板材900全部完成上料后,第一移载组件31就与其中第二个不间断上料组件相互配合,将第二个不间断上料组件上的原板材900移送至运输线200,而此时第一个不间断上料组件运动至补料位置,板材补充至第一个不间断上料组件的上料载体300a,在板材补充完毕后,第一个不间断上料组件运动至上料位置,待第二个不间断上料组件上的原板材900也全部完成上料后,第一移载组件31重新与第一个不间断上料组件相互配合,此时第二个不间断上料组件向补料位置运动以进行补料,由此可保证第一移载组件31始终进行工作,实现上料装置300的不间断上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料装置800包括:至少两个不间断下料组件81和第四移载组件82,不间断下料组件81包括用于承载子板材910的下料工位800a,不间断下料组件82具有下料位置和用于转移子板材910的移料位置,所有不间断下料组件82交替到达下料位置。当不间断下料组件82位于下料位置时,第四移载组件81可将子板材910移动至下料工位800a。当不间断下料组件82位于移料位置时,用户可将子板材910从下料工位800a移出加工线1000,从而将子板材910进行收集管理。
当不间断下料组件82收集较多子板材910时,不间断下料组件82从下料位置移动至移料位置,用户可将子板材910从下料工位800a移出加工线1000,子板材910可被集中收集管理,不间断下料组件82上的下料工位800a也被清空,可继续承载子板材910。将下料工位800a清空的不间断下料组件82再从移料位置移动至下料位置,继续与第四移载组件81配合将子板材910移送至下料工位800a。所有不间断下料组件82交替到达下料位置,使得第四移载组件81可持续地将子板材910输送至下料工位800a,实现不间断下料。当一个或多个不间断下料组件82位于移料位置时,始终保持至少有一个不间断下料组件82位于下料位置与第四移载组件配合。
本申请的加工线1000的上料工序和下料工序均可实现不间断工作,加工线的工作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工线1000还包括机架100,运输线200设置在机架100上,上料装置300、切割装置400、分料装置600和下料装置800均设置在机架100上。机架100为加工线1000的基体,对运输线200起到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不间断上料组件32相对于机架100上下移动,机架100具有一定高度,补料位置位于上料位置的下方,补料位置的高度较低,板材的补料较为省力,可提升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运输线200沿前后方向延伸,上料装置300、切割装置400、分料装置600和下料装置800沿运输线200设置,上料装置300,切割装置400、分料装置600和下料装置80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前后方向为根据附图所示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1000,充分利用上下方向的布置空间,从而可减小加工线1000左右方向的尺寸,即缩短加工线1000的宽度,从而减小加工线1000的占地面积,便于加工线1000的布置。而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线1000还有多处结构改进可体现出减小加工线1000占地面积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移载组件31包括:上料抓取组件311和上料移动组件312,上料抓取组件311用于抓取和释放原板材900,上料抓取组件311连接在上料移动组件312上,上料移动组件312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在上料载体300a和运输线200之间移动。上料抓取组件311为与原板材900直接接触的执行末端,上料移动组件312与上料抓取组件311相连以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移动,因此当上料移动组件312运动时,上料抓取组件311也跟着运动,当上料抓取组件311运动时,上料移动组件312不一定跟着运动。
可选地,上料移动组件312设于机架100上且与上料抓取组件311相连以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移动,上料抓取组件311可选择地抓取原板材900,上料抓取组件311到达上料载体300a时抓取原板材900、到达运输线200时释放原板材900,上料移动组件312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相对机架100移动,从而可将原板材900从上料载体300a移动至运输线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移载组件31包括翻转组件313,翻转组件313连接在上料抓取组件311和上料移动组件312之间。翻转组件313用于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绕竖置的第一轴线3a转动,翻转组件313还用于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绕横置的第二轴线3b转动。翻转组件313可带动原板材900转动,翻转组件313用于驱动上料移动组件312绕竖置的第一轴线3a转动,而上料抓取组件311与上料移动组件312相连,因此翻转组件313可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绕竖置的第一轴线3a转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绕第一轴线3a转动使得原板材900转动,改变板材900的长短边朝向,比如将原板材900转动至短边朝向前方。翻转组件313还用于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绕横置的第二轴线3b转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绕第二轴线3b转动以使得原板材900转动,改变板材900的正反面朝向,比如将原板材900翻转至正面朝上。
可以理解的是,原板材900放置在上料载体300a上时,原板材900的放置并不规整,比如原板材900的长宽摆放方向并不一致,又比如原板材900的正反放置也不同,通过设置翻转组件313即可将堆放在上料载体300a上的原板材900按照预设的摆放状态移动至运输线200,运输线200运送摆放整齐的原板材900,以便后续的工序处理。
翻转组件313可只与上料移动组件312相连,翻转组件313还可只与上料抓取组件311相连,翻转组件313还可既与上料移动组件312相连又与上料抓取组件311相连,翻转组件313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翻转组件313驱动上料移动组件312绕竖直的第一轴线3a转动,与上料移动组件312相连的上料抓取组件311也跟着绕竖直的第一轴线3a转动,翻转组件313即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水平转动,翻转组件313可使得原板材900水平转动,调整原板材900的角度,使得原板材900的长宽边按预设的摆放方向移动至运输线200。翻转组件313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绕横置的第二轴线3b转动,翻转组件313即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绕横置的第二轴线3b转动,翻转组件313即可使得原板材900水平翻转,使得原板材900的正反面朝向按预设的朝向移动至运输线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移载组件31将原板材900按照正面朝上的位姿移动至运输线200,翻转组件313可驱动抓取件绕第二轴线3b转动以使背面朝上放置在上料载体300a上的原板材900翻转至正面朝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装置300,将原板材900从上料载体300a移动至运输线200,实现自动上料,不需要人手搬运,节约人力,提升工作效率。并且第一移载组件31还可使原板材900转动和翻转,以调整原板材900的位置、角度和朝向,将多个原板材900都按预设的摆放位姿移动至运输线200,运输线200运送摆放整齐一致的原板材900,以便后续的工序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动杆11,上料移动组件312包括第一配合杆31221,第一配合杆31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杆11滑动配合,第一配合杆31221可沿第一滑动杆11的运输方向移动。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滑动杆1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配合杆31221与第一滑动杆11垂直,第一配合杆31221沿左右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料移动组件312包括:第一移动件3121和第二移动件3122,第一移动件3121与上料抓取组件311相连以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上下移动,第二移动件3122与上料抓取组件311相连以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上料移动组件312的运动自由度较高,可将放置在不同上料载体300a处的原板材900运送至运输线200。并且可避免运动干涉,比如上料移动组件312可带动原板材900先向上移动,避让其他结构,避免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碰撞,随后带动原板材900水平移动,到达运输线200后再下放,将原板材900运送至运输线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动件3121可为直线模组和驱动块配合结构,第一移动件3121还可为丝杠-螺母配合结构、齿轮齿条结构或链传动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移动组件可为直线模组和驱动块配合,第二移动件3122还可为丝杠-螺母配合结构、齿轮齿条结构或链传动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移动件3122包括第一配合杆31221,第一配合杆31221可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沿前后方向移动,第二移动件3122还包括第二配合杆31222,第二配合杆31222与第一配合杆31221垂直设置且与第一配合杆31221滑动配合,第二配合杆31222可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沿左右方向移动。
上料抓取组件311为两个,两个上料抓取组件311对原板材900施力均匀,原板材900的运动稳定性较好,相对应地,与上料抓取组件311相连的第一移动件3121也为两个,两个第一移动件3121分别连接在第二配合杆31222的两端。第一移动件3121可与第二配合杆31222滑动配合,第一移动件3121不但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一移动件3121还可沿第二配合杆31222的运输方向移动,从而调整两个上料抓取组件311之间的间距。通过改变两个上料抓取组件311之间的间距,第一移载组件31就可根据原板材900的尺寸大小调整上料抓取组件311的抓取范围,从而可适用在多尺寸的原板材900,提升上料装置300的使用范围,功能性较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组件313包括第一转动件3131和第二转动件3132,第一转动件3131固定至机架100且与上料移动组件312相连以驱动上料移动组件312绕第一轴线3a转动;第二转动件3132固定至上料移动组件312且与上料抓取组件311相连以驱动上料抓取组件311相对于上料移动组件312绕第二轴线3b转动。
第一转动件3131连接在第一配合杆31221和第二配合杆31222之间,第一转动件3131将第二配合杆31222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配合杆31221上。第一转动件3131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传动机构,第一驱动件为电机和气缸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传动机构为同步带同步带轮、齿轮组、齿轮齿条、连杆机构或链传动机构中至少一个。当然不限于上述的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还可为上述任意两种传动机构的组合以及其他传动机构,这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第二转动件3132为两个,第二转动件3132连接在对应的第一移动件3121和上料抓取组件311之间。第二转动件3132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二驱动件为电机和气缸中至少一个,第二传动机构为同步带同步带轮、齿轮组或链传动机构中至少一个。当然不限于上述的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还可为上述任意两种传动机构的组合以及其他传动机构,这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3131驱动第一移动件3121绕第一轴线3a转动,调整原板材900长短边的位置,第一转动件3131驱动对第二配合杆31222旋转。第二转动件3132驱动上料抓取件绕第二轴线3b转动,调整原板材900的正反面朝向,第二转动件3132驱动抓取件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料装置300还包括用于检测原板材900位姿的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可检测原板材900长宽的位置以及正反面的朝向。第一检测装置与第一移载组件31电连接,以根据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确定上料抓取组件311绕第一轴线3a和/或第二轴线3b的转动角度。
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原板材900的正反面朝向时,第一检测装置与第一移载组件31电连接,第一检测装置在检测到原板材900的反面向上时,使第一移载组件31对原板材900进行翻转;当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原板材900的正面向上时,第一移载组件31对原板材900不进行翻转,使得原板材900以正面朝上的预定状态运送至运输线200。
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原板材900的长短边朝向时,第一检测装置与第一移载组件31电连接,第一检测装置在检测到原板材900的短边朝向左右方向设置时,第一移载组件31对原板材900进行转动,原板材900进行90度水平转动,使原板材900的长边朝向左右方向,将原板材900以预定状态摆放至运输线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包括色标传感器,色标传感器可区分原板材900的正反面。当色标传感器检测原板材900的正面朝向上方设置时,第一移载组件31对原板材900不进行翻转,保持原板材900的正面朝上。当色标传感器检测原板材900的反面朝向上方设置时,第一移载组件31对原板材900进行翻转,使得原板材900正面朝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包括视觉检测装置,采用视觉拍照即可实现区分原板材900的正反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原板材900的正面为导电件,原板材900的反面为绝缘件,第一检测装置包括探针,探针与原板材900接触后判定是否导通以检测原板材900的正反。
第一移载组件31还可在检测到原板材900的短边未沿前后方向设置时,使得第一移载组件31对原板材900进行转动,使得原板材900以短边朝向前后方向设置的预定状态摆放至运输线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料抓取组件311包括吸附件和抽气件,抽气件与吸附件相连,抽气件工作以使得吸附件形成有负压区以吸附原板材900。吸附件与原板材900接触后,抽气件工作将吸附件与原板材900之间的空间的空气抽出形成负压区,原板材900即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吸附件上,上料抓取组件311即抓取原板材900。当原板材900运送至运输线200后,将吸附件与原板材900之间的密封打开,使吸附件与原板材900之间的空间与外界气压平衡,气压不再对原板材900施加压力,上料抓取组件311将原板材900释放。通过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使上料抓取组件311吸附原板材900,原板材900与上料抓取组件311连接较为稳定,提升原板材900的运动稳定性,并且气压对原板材900的作用力较为轻柔,避免损伤原板材900,节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不间断上料组件32包括上料板321和固定侧板322,固定侧板322与机架100固定连接,上料板321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侧板322上,上料板321可相对于机架100上下移动,上料板321构造为用于承载原板材900的上料载体300a。不间断上料组件32还包括上料电机323、上料同步轮324和上料丝杆325,上料电机323和上料同步轮324设置在固定侧板322上,上料丝杆325可转动地设置在上料板321上。上料电机323带动上料同步轮324转动,上料同步轮324带动上料丝杆325转动,上料丝杆325与上料板321相互配合,上料丝杆325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上料板321即沿上料丝杆325的运输方向移动,上料板321即可相对机架100上下移动。在固定侧板322上还设置有上料滑轨326,在上料板321上对应设置有滑动块,上料滑轨326与滑动块滑动配合,上料滑轨326可起到导向作用,提升上料板321的运动稳定性。
当不间断上料组件32位于补料位置时,上料板321位于固定侧板322的底部,上料板321贴近机架100的支撑面,以便于向上料板321进行补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工线100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机架100固定连接,第一检测装置、第一移载组件31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上料装置3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上料装置300包括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即第一上料组件32a和第二上料组件32b,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原板材900按长边和短边交错,且正反面相互交错的方式放置在上料载体300a。原板材900被设定为需要以正面朝上、原板材900的短边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位姿送至运输线200。
上料装置300开始工作,第一移载组件31移动至第一上料组件32a的正上方位置,此时两个上料抓取组件31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检测装置检测位于第一上料组件32a的最上方的原板材900的长宽方向,并将检测结构传递到控制系统。
当控制系统得到原板材900的短边朝向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检测结果,则控制第一移动件3121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向下运动,两个上料抓取组件311分别抓取原板材900的两个短边,随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二移动件3122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向上运动,避让其他元件。当控制系统得到原板材900的长边朝向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检测结果,则控制系统控制第一转动件3131转动90度,并且第一移动件3121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向下运动,两个上料抓取组件311分别抓取原板材900的两个短边,随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移动件3121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向上运动,避让其他元件。随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一转动件3131转动90度,将原板材900的长边朝向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接着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分料抓取组件63抓取的原板材900的正反,并将检测结构传递到控制系统。当控制系统得到原板材900的正面朝上的检测结果,则直接控制上料移动组件312将原板材900移送至放料区运输线200;当控制系统得到原板材900的反面朝上的检测结果,则控制第二转动件3132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转动180度,将原板材900进行翻转,使得原板材900正面朝上,随后控制上料移动组件312将原板材900移送至放料区运输线200。
上料移动组件312移动至运输线200的正上方,第一移动件3121带动上料抓取组件311向下运动,两个上料抓取组件311将原板材900释放。原板材900就以正面朝上、短边朝向前后方向的摆放状态设置到运输线200。
随后第一移载组件31继续运动,循环将第一上料组件32a上的原板材900运送到放料区运输线200,当第一上料组件32a上的原板材900运送完毕后,第一上料组件32a从上料位置运动至补料位置,以便于向第一上料组件32a上进行补料。第一移载组件31则继续工作,将第二上料组件32b上的原板材900按预设的摆放状态送至放料区运输线200。第二上料组件32b上的原板材900运送完毕后,第二上料组件32b从上料位置运动至补料位置。此时第一上料组件32a已经补料完毕,第一上料组件32a位于上料位置,第一移载组件31继续将第一上料组件32a上的原板材900按预设的摆放状态送至放料区运输线200。第一移载组件31将原板材900从第一上料组件32a和第二上料组件32b上交替移送至放料区运输线200,从而实现上料装置300不间断上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切割装置400包括短边切割组件410、长边切割组件420和第二移载组件430,长边切割组件420位于短边切割组件410沿运输线200运输方向的一侧,短边切割组件410用于切割原板材900短边的包胶胶体,长边切割组件420用于切割原板材900长边的包胶胶体,第二移载组件430用于将长边切割组件420和短边切割组件410之间的带动原板材900进行转动。
短边切割组件410和长边切割组件420相互独立工作,短边切割组件410和长边切割组件420在运输线200上设置有独立的工作区,当原板材900运送至短边切割组件410对应的工作区时,短边切割组件410适于对原板材900的短边进行胶体切割,当原板材900运送至长边切割组件420对应的工作区时,长边切割组件420适于对原板材900的长边进行胶体切割。
短边切割组件410和长边切割组件420沿运输线200间隔设置,可选地,短边切割组件410位于长边切割组件420的上游。原板材900被运输线200运送首先运送至短边切割组件410对应的工作区,短边切割组件410将原板材900的短边进行胶体切割,随后第二移载组件430带动原板材900转动,并且运输线200继续将原板材900向长边切割组件420运送,接着长边切割组件420将原板材900的长边进行胶体切割,原板材900边部的包胶胶体全部被切掉,原板材900分散为多块层叠的子板材910。这里的短边切割组件410和长边切割组件420位于运输线200的上下游位置关系是根据原板材900位于运输线200的位姿决定的,切割装置400适于切割原板材900上在前后方向的两个边部上的胶体。如果原板材900是按短边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运输线200时,运送到切割装置400对应的工作区时的原板材900也是短边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此时将短边切割组件410设置在长边切割组件420的上游,首先对原板材900的短边进行胶体切割。如果原板材900是按长边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运输线200时,此时长边切割组件420设置在短边切割组件410的上游,首先对原板材900的长边进行胶体切割。
短边切割组件410和长边切割组件420上各自设置有两个切割件,短边切割组件410和长边切割组件420对原板材900进行包胶切割时可同时切除原板材900相对两个边部的包胶,提升加工效率。
通过设置上料装置300,将原板材900以预定位姿移动到运输线200,运送到切割装置400的工作区的原板材900都为同一位姿,切割装置400无需再调整原板材900的位置和姿态,可直接对原板材900进行切割包胶胶体工序,提升加工效率。
短边切割组件410和长边切割组件420独立工作,从而可实现两个原板材900共同切割胶体。可以理解的是,上料装置300将多个原板材900从上料载体300a持续运送至运输线200,运输线200将多个原板材900持续沿运送方向运送。当第一个原板材被运送至短边切割组件410对应的工作区时,短边切割组件410将原板材900的短边进行胶体切割,随后运输线200将第一个原板材继续运送至长边切割组件420对应的工作区,同时运输线200将第二个原板材运送至短边切割组件410对应的工作区。长边切割组件420将第一个原板材的长边进行胶体切割的同时短边切割组件410将第二个原板材的短边进行胶体切割。短边切割组件410和长边切割组件420可对不同的原板材900同时进行包胶胶体切割,更好的优化了切割胶体的节拍,提升切割装置400工作效率。相比于短边切割组件410和长边切割组件420对同一个原板材900进行边部包胶切割后,再对另一个原板材900进行边部包胶切割,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400的工作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切割件为激光切割件,包括聚焦头,聚焦头可移动地设置在机架100上,聚焦头的工作范围较广,从而可适应多尺寸的原板材9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运输线200包括第一切割台和第二切割台,第一切割台上设有与短边切割组件410对应的工作区,第二切割台上设有与长边切割组件420对应的工作区,第二移载组件430适于将原板材900从第一切割台旋转九十度后移送至第二切割台。
第二移载组件430包括切割移动组件、举升组件和旋转组件,切割移动组件可相对机架100沿运输线200的运输方向移动,举升组件可相对机架100上下移动,举升组件将原板材900朝向上方移动后,第二移载组件430再驱动原板材900转动,可避免其他元件对板材的旋转产生干涉。举升组件还包括吸附件和抽气件,同理地,抽气件工作以使吸附件形成有负压区以吸附原板材900。
在短边切割组件410对原板材900的短边进行胶体切割后,举升组件将原板材900牢牢抓住后带动原板材900向上移动,随后旋转组件带动原板材900旋转九十度,使得原板材900的长边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切割移动组件将原板材900从第一切割台处移送至第二切割台,随后长边切割组件420对原板材900的长边进行胶体切割。可选地,旋转组件和切割移动组件可同时工作,第二移载组件430在将原板材900从第一切割台转移至第二切割台的过程中同时旋转,提升转移速度,提升工作效率。
切割装置400位于上料装置300的下游,若上料装置300将原板材900移送至运输线200上后再经由运输线200运送至切割装置400会使得整个加工线1000拉长,并且延长加工时间,降低加工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线1000结构较为紧凑,上料装置300将原板材900直接移送至第一切割台上,缩短运输线200的运输长度,提升原板材900的输送速度,提升加工效率,并且减小加工线1000的体积,降低占地面积。除此之外,上料装置300可将原板材900按照预设的位姿设置在切割装置400对应的工作区上,切割装置400直接对原板材900进行包胶切割即可,不需要额外调整板材位姿,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加工线1000还包括退PIN装置500,退PIN装置500沿运输线200设置,退PIN装置500位于切割装置400和分料装置600之间,退PIN装置500用于拆除叠置的子板材910上的PIN针,将层叠的子板材910彻底分离,并且可对拆卸下的PIN针回收再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输线200包括与退PIN装置500对应设置的传递组件23,传递组件23将经过切割装置400切除胶体的层叠的子板材910向退PIN装置500运送。退PIN装置500设置在机架100上,包括定位板51、退PIN组件52和收集组件53,定位板51上设置有退PIN工作区,层叠的子板材910在退PIN工作区进行PIN针拆除工序,并且定位板51可将层叠的子板材910定位在退PIN工作区。退PIN组件52对位于退PIN工作区的层叠的子板材910上的PIN针进行拆除,收集组件53设置在定位板51的下方,收集组件53的收集口与退PIN组件52正对,收集组件53将拆卸下的PIN针进行收集,避免拆下的PIN针四处散落破坏工作环境,并且对拆卸下的PIN针回收再利用,节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收集组件53包括输送管,输送管的端部开设有收集口,退PIN组件52将PIN针从层叠的子板材910上拆下,PIN针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朝向下方掉落,落入到收集口内并被输送管传输收集。收集口与定位板51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PIN针被导向槽510定位时PIN针的端部与定位板51底壁之间的距离,层叠的子板材910运送至定位板51时,输送管不会对层叠的子板材910产生运动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传递组件23包括第一同步带组件和第二同步带组件,第一同步带组件和第二同步带组件沿垂直于运送方向间隔开,第一同步带组件和第二同步带组件共同支撑层叠的子板材910,子板材910受力均匀,运动稳定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退PIN装置500还包括预压组件54,在定位板51将层叠的子板材910定位在退PIN工作区后,预压组件54将层叠的子板材910压紧在退PIN工作区,进一步将子板材910限位,提升退PIN组件52的工作稳定性以及退PIN操作的准确性,避免损坏子板材910,提高产品良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退PIN组件52包括顶出针,顶出针的直径小于PIN针的直径,且顶出针的长度大于PIN针的长度。当层叠的子板材910被限制在退PIN工作区时,顶出针与PIN针正对,顶出针下压将PIN针从层叠的子板材910上压出。而预压组件54的体积较大以将层叠的子板材910稳定地压在退PIN工作区,在预压组件54上设置有避让孔,预压组件54将层叠的子板材910固定后,退PIN组件52下压以执行退PIN针操作时,退PIN组件52至少部分穿过避让孔以接触到层叠的子板材910上的PIN针,将PIN针压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定位板51上设置有导向槽510,导向槽510适于导引PIN针,从而将被传递组件23运送来的层叠的子板材910导向退PIN工作区。导向槽510不但具有导向功能,还具有定位功能,导向槽510还可将层叠的子板材910限制在退PIN工作区。
导向槽510开设在定位板51上,且导向槽510沿传递组件23的运送方向延伸,而在定位板51的厚度方向上,导向槽510贯穿定位板51,因此当层叠的子板材910被运送组件朝向退PIN装置500运送时,层叠的子板材910运动到定位板51上,层叠的子板材910上的PIN针会进入到导向槽510内,PIN针就在导向槽510内运动。导向槽510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在运动方向上逐渐减小,导向槽510为收拢状,导向槽510在远离退PIN组件52的方向上尺寸最大,即使层叠的子板材910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PIN针依然能够进入到导向槽510内,并且在导向槽510的导向下向退PIN工作区运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以形成定位部,PIN针在导向槽510内运动时,最终会运动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处,并且被定位部阻挡,定位部适于对PIN针限位,继而使得板材不能继续在定位板51上运动,导向槽510即对层叠的子板材910限位。定位部位于退PIN组件52的正下方,当PIN针运动至定位部,层叠的子板材910就位于退PIN工作区了,此时PIN针位于退PIN组件52的正下方,退PIN组件52直接下压,将PIN针从层叠的子板材910上压出,即可完成退PIN针操作。
定位部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共同连接部,定位部可仅为线形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形成的夹角,定位部还可为圆弧状,以提升与PIN针的贴合度,定位部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导向槽510的横截面形状可为三角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构造为三角形的两个边;导向槽510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为U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为U形的两个弧形边。导向槽510对PIN针起到导向作用和定位作用,使得PIN针可沿导向槽510的运输方向运动并且最终被固定在定位部,因此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槽510对PIN针进行定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拆PIN装置可无视子板材910的尺寸,可对多尺寸的子板材910进行拆PIN针操作,工作范围较广,适应性较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料装置600为至少一个,每个分料装置600对应设置有一下料区,每个分料装置600适于将至少一子板材910移动至对应的下料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运输线200包括输送组件24,输送组件24沿第一方向输送子板材910。至少一个下料区位于输送组件24的下方,至少一个下料区位于运输线200的下方,该下料区的正上方区域构成下料路径,运输线200输送组件24至少部分相对机架100可移动,以使运输线200输送组件24可避开下料路径。
分料装置600包括第三移载组件61,第三移载组件61设置在输送组件24的上方,第三移载组件61用于提取部分子板材910,且第三移载组件61将子板材910移送至对应的下料区。输送组件24沿第一方向输送子板材910,第三移载组件61将部分子板材910移送至下料区,从而实现板材900的分料。
输送组件24沿第二方向可活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输送组件24在第二方向上具有输送位置和避让位置,在输送位置输送组件24支撑子板材910,在避让位置输送组件24避开子板材910。
输送组件24可在输送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移动,输送组件24不但可用于输送板材900,输送组件14还可用于避让第三移载组件61和板材200。输送组件4位于避让位置时,输送组件4可避让第三移载组件61的移动路径,即避开板材200,避免对板材的下料造成运动干涉。
这里第二方向可以是直线方向,即输送组件24可沿直线方向移动,以避开板材。第二方向也可以是曲线方向,即输送组件24的移动路径可以是曲线,这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三移载组件61将子板材910移送至位于运输线200下方的下料区时,第三移载组件61带动子板材910向下移动至这个下料区,这个下料区的正上方区域构成下料路径,而运送多个子板材910的运输线200穿过上料路径,会对第三移载组件61移送子板材910的运动产生干涉,因此运输线200是部分可相对机架100移动,将第三移载组件61将子板材910移送至位于运输线200下方的下料区的下料路径避让开,第三移载组件61可将子板材910顺利移送至下料区。
将下料区设置在运输线200的下方,相比于将子板材910从运输线200侧方下料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线1000不必在宽度方向额外设置下料区,充分利用了高度方向空间体积,可减小加工线1000的占地面积,便于布置。
分料装置600适于将叠置的子板材910分别移送至下料区,而原板材900经切割装置400处理后包括至少两块子板材910,因此加工线1000具有至少一个分料装置600,每个分料装置600将子板材910移送至对应的下料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运输线200包括与分料装置600一一对应设置的输送组件24,输送组件24可活动地设置在机架100上。
机架100上设置有多个下料区,下料区包括第一下料区102和第二下料区103,每个分料装置600对应一个第一下料区102和一个第二下料区103,其中第一下料区102位于输送组件24的下方,第二下料区103位于输送组件24的输送末端。
多个分料装置600的结构一致,且多个输送组件24的结构一致,下面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以一个输送组件24以及与这个输送组件24相对应的分料装置600为例来进行说明。
输送组件24在第二方向具有输送位置和避让位置,输送组件24在输送位置时,输送组件24将叠置的子板材910朝向第二下料区103输送。第三移载组件61提取位于上方的子板材910,将位于上方的子板材910与剩余的子板材910分开,剩余的子板材910留在输送组件24上被输送组件24输送至第二下料区103,在第二下料区103完成下料。第三移载组件61提取的子板材910被移送至第一下料区102,在第一下料区102完成下料。
输送组件24并不是连续不断地输送板材,而是在输送位置和避让位置的状态之间循环切换,在将子板材910运送至第二下料区103后,输送组件24从输送位置切换为避让位置,在避让位置时输送组件24就停止输送子板材910,因此分料装置600与输送组件24的动作配合更加稳定,一次就只对一组叠置的子板材910进行分别下料,避免出现错过子板材910下料或子板材910在错误的下料区下料的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分料装置600的工作稳定性更强,产品合格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移载组件61设置在输送组件24的上方,第三移载组件61至少部分需要将子板材910移送至位于输送组件24下方的第一下料区102,第三移载组件61可带动子板材91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第三移载组件61在未进行工作时,第三移载组件61位于输送组件24的上方,并且与输送组件24具有一定距离,避免对输送组件24的运动和输送组件24上的子板材910的运动造成干涉。当第三移载组件61开始工作时,第三移载组件61朝向下方移动将叠置的子板材910上方的至少一块子板材910抓取,随后第三移载组件61带动子板材910朝向上方移动,避让输送组件24和输送组件24上的子板材910的运动。当输送组件24处于避让位置时,第三移载组件61朝向下方运动将子板材910移送至第一下料区102,完成下料后第三移载组件61向上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将第三移载组件61和输送组件24上下交错设置,相比于传统的将板材从侧面下料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线1000利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上下空间,减小加工线1000对横向空间的利用,降低占地面面积,便于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料装置600的第三移载组件61只抓取一块子板材910,多个分料装置600分别只下料一块子板材910,分工明确,降低失误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4包括至少两个相对机架100可活动的输送件,至少两个输送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第二方向与输送组件24的运输方向垂直,多个输送件共同支撑子板材910,子板材910的受力均匀,输送稳定。如图6和图7所示,输送组件24的运输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即为左右方向,这仅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输送状态,每个输送件支撑在子板材910底部,多个输送件位于第三移载组件61和第一下料区102之间,在避让状态,每个输送件均避开第三移载组件61的移动路径,将位于输送组件24下方的第一下料区102敞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件在第二方向上之间的距离可调,以输送不同规格的子板材910,提升分料装置600的应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输送组件24包括用于支撑子板材910的两个输送件,即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两个输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每个输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活动。在输送状态,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支撑在子板材910底部,叠置的子板材910横跨在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上,叠置的子板材910在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的共同作用下朝向第二下料区103方向移动。可以理解是,子板材910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之间的间距,由此叠置的子板材910才能稳定地被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运送,而第三移载组件61不能直接带动子板材910到达第一下料点。从输送状态切换至避让状态时,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背离运动,即增加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之间的间距,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均避开第三移载组件61的移动路径。子板材910可经过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的间隙顺利通过,从而完成在第一下料点下料。从避让状态切换至输送状态,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靠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输送件包括支撑杆、输送辊轮、传动辊轮和输送电机,支撑杆为输送件的基体,支撑杆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支撑杆的水平两侧分别设有输送辊轮和传动辊轮,输送辊轮支撑在子板材910的底壁,输送辊轮滚动即带动子板材910运动,传动辊轮为传动件,输送电机用于驱动传动辊轮转动,传动辊轮与输送辊轮相连以驱动输送辊轮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两个输送件在朝向彼此的一侧设有输送辊轮,在远离彼此的一侧设有传动辊轮,输送件上输送辊轮为多个,多个输送辊轮沿输送组件24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输送辊轮共同承载叠置的子板材910,并且多个输送辊轮共同驱动叠置的子板材910移动,提升输送件的工作稳定性。
传动辊轮与输送辊轮一一对应设置,输送电机驱动传动辊轮转动,输送件还包括与多个传动辊轮相连的传动带,传送带使得多个传动辊轮共同转动。输送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压紧轮,压紧轮位于相邻两个传动辊轮之间且与传动带接触,压紧轮使传送带始终保持紧绷状态,避免长时间工作后传送带失效的情况发生,输送电机与传动辊轮或压紧轮相连,传动辊轮压紧轮和传动带共同传动以带动多个输送辊轮同步转动,从而驱动叠置的子板材910沿第一方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移载组件61包括:分料移动组件62和分料抓取组件63,分料移动组件62设于机架100上,分料移动组件62与输送组件24、分料抓取组件63中至少一个相连,以驱动其沿第二方向移动;分料抓取组件63提取叠置的子板材910上方的至少一块子板材910、到达第一下料区102时释放子板材910。
分料移动组件62可只与输送组件24相连以驱动输送组件24沿第二方向移动,输送组件24处于避让状态时,分料移动组件62驱动输送组件24避让第三移载组件的移动路径。
分料移动组件62还可只与分料抓取组件63相连以驱动分料抓取组件63沿第二方向移动,分料抓取组件63可调整抓取子板材910的位置,提升分料抓取组件63的工作稳定性,并且分料移动组件62可驱动分料抓取组件63在第二方向移动可使得分料抓取组件63抓取不同规格的子板材910,提升分料抓取组件63的应用范围。
分料移动组件62还可既带动输送组件24沿第二方向移动,又带动分料抓取组件63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0包括安装横梁12,安装横梁12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安装横梁12固定设置在输送组件24的上方,机架100还包括台面,在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开的支柱,两个支柱共同承载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安装横梁12。
分料移动组件62包括第三移动件621和第四移动件622,第三移动件621与输送组件24、分料抓取组件63中至少一个相连,以驱动其沿第二方向移动;第四移动件622与分料抓取组件63相连,以驱动分料抓取组件6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使得分料抓取组件63可将子板材910移送至位于输送组件24下方的第一下料区10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移动件621安装在安装横梁12上,第三移动件621具有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块6211,驱动块6211与输送组件24或分料抓取组件63相连。将第三移动件621安装在安装横梁12上,移动块即被限位只能沿第二方向移动,可提升第三移动件621的工作稳定性,并且降低第三移动件621的空间体积,便于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块6211为两个,两个驱动块6211可为同步反向移动,同步靠近彼此移动或者同步远离彼此移动;两个驱动块6211还可为相互独立移动,这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块6211为两个,即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输送组件24包括两个输送件,其中第一驱动块与第一输送件24a连接,第二驱动块与第二输送件24b连接,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分别驱动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可为同步反向移动,同步带动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在第二方向上靠近彼此移动,或同步带动第一输送件24a和第二输送件24b在第二方向上远离彼此移动。或者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还可为相互独立移动,第一驱动块驱动第一输送件24a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第二驱动块驱动第二输送件24b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输送组件24的运动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块6211为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为两个,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对子板材910施力均匀,子板材910的运动稳定性较好。两个驱动块6211与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分别相连,两个驱动块6211可驱动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不但可改变分料抓取组件63对子板材910的抓取位置,还可使得分料抓取组件63可提取不同规格的子板材910,提升分料抓取组件63的应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料抓取组件63为两个,相对应地,与分料抓取组件63相连的第四移动件622也为两个,两个第四移动件622相互独立工作,分料抓取组件63可先后依次提取子板材910。可以理解的是,分料抓取组件63适于抓取叠置的子板材910中位于最上方的一个子板材910,但是叠置的子板材910在输送过程中可能出现子板材910相互错位的情况,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共同抓取子板材910时具有同时抓取多块子板材910的风险。第四移动件622驱动分料抓取组件6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分料抓取组件63抓取子板材910时,两个第四移动件622驱动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先后错开向上移动,即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先后提取子板材910,可有效杜绝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抓取多块子板材910的可能,保证分料抓取组件63的工作稳定性。
输送组件24包括两个输送件,两个输送件位于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输送件共同承载子板材910,而分料抓取组件63适于抓取子板材910,因此两个输送件分别位于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第二方向的外侧,两个输送件避开第三移载组件61沿第二方向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而分料抓取组件63抓取板材后,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之间的距离就不可更改了,因此将两个输送件设置在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第二方向的外侧可避免运动干涉,输送件避让运动不会对分料抓取组件63的抓取动作造成干扰。
每个分料抓取组件63与邻近的输送组件24之间连接有调距件64,调距件64沿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调,通过设置调距件64,输送件和分料抓取组件63可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驱动块6211与输送件和分料抓取组件63任一个相连时,输送件和分料抓取组件63不但可被驱动块6211驱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输送件和分料抓取组件63还可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提升运动灵活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料抓取组件63为两个,输送组件24包括两个输送件,驱动块6211为两个,两个驱动块6211分别与两个输送件相连,两个输送件位于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的两侧,每个分料抓取组件63与邻近的输送件之间通过调距件6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距件64为气缸,气缸的缸体与输送件和分料抓取组件63中的一个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与输送件和分料抓取组件63中的另一个连接。
在本另一些实施例中,调距件64还可为电机和丝杠滑轨,调距件64还可为电机和齿轮齿条,调距件64还可为电机和齿轮链条,调距件64还可为其他线性运动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移动件621还包括:导轨6212和导向滑块6213,导轨6212沿第二方向设置在安装横梁12上,导向滑块6213滑动配合在导轨6212上,导向滑块6213被限位在第二方向上稳定运动,驱动块6211与导向滑块6213固定连接,通过导轨6212和导向滑块6213的滑动配合可提升驱动块6211的运动稳定性。并且导向滑块6213与分料抓取组件63和输送件中至少一个相连,分料抓取组件63和输送件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导向滑块6213与驱动块621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向滑块6213包括第一滑块62131和第二滑块62132,第一滑块62131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块62131分别与两个驱动块6211连接,两个第一滑块62131可在驱动块6211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移动。两个第一滑块62131分别与两个分料抓取组件63相连,分料抓取组件63通过第一滑块62131与驱动件相连。第二滑块62132也为两个,两个第二滑块62132位于两个第一滑块62131在第二方向的外侧,相邻的第一滑块62131和第二滑块62132之间通过调距件64连接。两个第二滑块62132分别与两个输送件相连,第二滑块62132可相对第一滑块62131在第二方向上移动,输送件即可相对提分料抓取组件63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具体地,第一滑块62131和分料抓取组件63之间连接有第四移动件622,第四移动件622驱动分料抓取组件6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料抓取组件63包括:提取座631、提取架632和提取执行器633,提取座631位于输送组件24上方,提取架632可升降地连接在提取座631上,提取执行器633设在提取架632上。提取架632和提取座631通过第四移动件622相连,第四移动件622可驱动提取架63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四移动件622可为气缸组件,第四移动件622还可为电机和丝杠滑轨,第四移动件622还可为电机和齿轮齿条,第四移动件622还可为电机和齿轮链条,第四移动件622为线性运动件即可满足运动需求,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提取座631与第一滑块62131的底壁固定连接,提取架632沿输送组件24的运输方向延伸设置,提取执行器633为多个,多个提取执行器633沿提取架632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提取执行器633,子板材910受力均匀,并且若其中几个提取执行器633工作失效,仍可将子板材910牢牢抓紧,分料抓取组件63工作稳定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取执行器633包括吸附件和抽气件,抽气件与吸附件相连,吸附件与子板材910接触后,抽气件工作将吸附件与子板材910之间的空间的空气抽出形成负压区,子板材910即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在吸附件上,分料抓取组件63即将子板材910牢牢抓住。当子板材910运送至第一下料区102后,将吸附件与子板材910之间的密封打开,使吸附件与子板材910之间的空间内压力与外界前平衡,气压不再对子板材910施加压力,分料抓取组件63将子板材910释放。相比于夹爪等提取方式,利用气压将子板材910提取对子板材910造成的影响较小,降低子板材910的受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块62132通过连接臂与输送件连接,连接臂朝向下方延伸设置,连接臂与第二滑块62132的底壁固定连接。连接臂将输送件夹持,连接臂并不会阻碍输送件的输送工作。并且连接臂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提升连接臂的结构强度,提升运输组件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料装置600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适于检测分料抓取组件63是否只提取了叠置的子板材910中位于上方的子板材910。
切割装置400位于分料装置600的下游,在切割装置400对原板材900的边部包胶胶体进行切割时,会出现胶体切割不完全,叠置的子板材910相互粘连的情况出现,这样相互叠置且粘连的子板材910在输送组件24上被运送时,第三移载组件61提取位于上方的一个子板材910并带动子板材910移动时,存在将多个粘连的子板材910共同提取的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的分料装置600设置第二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可检测分料抓取组件63是否提取了多个粘连的子板材910。
当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分料抓取组件63正常提取了叠置的子板材910中位于上方的至少一个子板材910,且将剩余的子板材910留在输送组件24上时,分料装置600正常工作。当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分料抓取组件63提取到了子板材910,但是在输送组件24上没有留下剩余的子板材910,说明分料抓取组件63提取到了粘连的多个子板材910,第二检测装置发出错误信号。当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分料抓取组件63未提取到子板材910,说明分料抓取组件63工作出错,第二检测装置也发出错误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装置包括:提取感应器65和放留感应器,提取感应器65感应提取执行器633是否提取子板材910,放留感应器感应输送组件24上是否留有子板材910。
当提取感应器65检测到分料抓取组件63提取到了子板材910,且放留感应器检测到子板材910还位于输送组件24上时,说明分料抓取组件63提取了位于上方的至少一个子板材910,剩余的其他子板材910还位于输送组件24上,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分料抓取组件63正常工作,接下来输送组件24正常工作将剩余的子板材910运送至第二下料区103,随后分料抓取组件63将子板材910移动至第一下料区102。当提取感应器65检测到分料抓取组件63提取到了子板材910,且放留感应器检测到子板材910不再位于输送组件24上时,说明分料抓取组件63将所有的子板材910均提取,第二检测装置发出错误信号,待调整维修。
当提取感应器65检测到分料抓取组件63未提取到子板材910,且放留感应器检测到子板材910仍位于输送组件24上时,说明分料抓取组件63未提取到子板材910,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分料抓取组件63工作错误,第二检测装置发出错误信号,待调整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提取感应器65为设在提取座631的接触传感器,当提取架632上升到最高位时,接触传感器的感应端不高于提取执行器633的底面。接触传感器设置在提取座631上,当分料抓取组件63提取到子板材910并向上移动时,子板材910与接触传感器相接触,接触传感器即可检测到子板材910被提取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料装置600还包括分料组件66,分料组件66设置在对应的输送组件24的下方,第一下料区102设置在分料组件66上,分料组件66可相对于机架100上下移动,在多个子板材910被移送至第一下料区102后,分料组件66下移,从而增加分料组件66的存放空间,并且可方便将放置在第一下料区102上的子板材910转移出,将子板材910从加工线1000上移出。
分料组件66包括分料固定板和分料板,分料固定板与机架100固定连接,分料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分料固定板上,第一下料区102形成在分料板上。分料组件66还包括分料电机、分料同步轮和分料丝杆,分料电机和分料同步轮设置在分料固定板上,分料丝杆可转动地设置在分料板上。分料电机带动分料同步轮转动,分料同步轮带动分料丝杆转动,分料丝杆与分料板相互配合,分料丝杆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分料板即沿分料丝杆的运输方向移动,分料板即可相对机架100上下移动。在分料固定板上还设置有分料滑轨,在分料板上对应设置有滑动块,分料滑轨与滑动块滑动配合,分料滑轨可起到导向作用,提升分料板的运动稳定性。
分料组件66与不间断上料组件32的结构相同,分料组件66和不间断上料组件32可相互替换,不需要额外设计模具,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原板材900为层叠的n块子板材910,分料装置600为至少(n-1)个,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当分料装置600为至少两个时,所有分料装置600沿运输线200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子板材910分别移送至分料装置600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或第二下料区103。
原板材900为层叠的n块子板材910,当分料装置600为(n-1)个,每个分料装置600均将一个子板材910移送至第一下料区102,而输送组件24上留下的最后一个子板材910被输送组价运送至输送末端在第二下料区103下料,从而将叠置的子板材910分离并且分别独立收集。
原板材900为层叠的n块子板材910,当分料装置600为n个或更多时,分料装置600不但可将子板材910从输送组件24移送至下料区,分料装置600还可对子下料板进行挑选。部分分料装置600将符合自身提取条件的子板材910从输送组件24移送至下料区,另外部分分料装置600将不符合自身提取条件的子板材910留在输送组件24上,即部分分料装置600将子板材910移送至第一下料区102时,另外部分分料装置600不进行提取子板材910工作,多个分料装置600的功能性较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原板材900为层叠的第一子板材、第二子板材和第三子板材,如图1所示,分料装置600包括第一分料装置600a和第二分料装置600b,第一分料装置600a和第二分料装置600b沿运输线200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分料装置600a用于从运输线200上移走第一子板材,第二分料装置600b用于从运输线200上移走第三子板材,运输线200将第二子板材送至下料装置800。具体地,第一分料装置600a适于将第一子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第二分料装置600b适于将第三子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第二板材被与第二分料装置600b对应的输送组件24运送至第二下料区103。
运输线200包括与第一分料装置600a和第二分料装置600b对应设置的多个输送组件24,其中第一输送组件与第一分料装置600a对应设置,第二输送组件与第二分料装置600b对应设置。第一输送组件输送叠置的第一子板材、第二子板材和第三子板材,第一分料装置600a将位于上方的第一子板材移送至第一输送组件下方的第一下料区102,第一输送组件24将剩余的叠置的第二子板材和第三子板材继续输送至第一输送组件24的输送末端的第二下料区103。接着第二输送组件24输送叠置的第二子板材和第三子板材,第二分料装置600b将位于上方的第三子板材移送至第二输送组件24下方的第一下料区102,第二输送组件24将剩余的第二子板材输送至第二输送组件24的输送末端的第二下料区103,从而完成第一子板材和第三子板材分别在第一输送组件24和第二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下料,第二子板材在第二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下料区103下料。
本实用新型的分料装置600均是将叠置的子板材910中上方的子板材910移送至第一下料区102,而当需要先将叠置的子板材910中下方的子板材910从输送组件24上移动出来时,就需要将叠置的子板材910上下翻转,使得原本位于下方的子板材910变为位于上方,分料装置600即可将子板材910移送至对应的下料区,将使得原本位于下方的子板材910先移送至下料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工线1000还包括翻转装置701,翻转装置701设置在机架100上,翻转装置701适于将层叠的子板材910上下翻转,使得分料装置600可先将位于下方的子板材910移送至下料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原板材900为层叠的第一子板材、第二子板材和第三子板材,第一子板材位于第二子板材的上方,第二子板材的上方。翻转装置701沿运输线200设置且位于第一分料装置600a的下游和第二分料装置600b的上游,翻转装置701适于将层叠的子板材910上下翻转,使得第三子板材位于第二子板材的上方,从而可使第二分料装置600b将第三子板材移送至第一下料区102,并且将第二子板材运送至第二下料区103。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线1000较为紧凑,第一分料装置600a的对应的输送组件24的运输末端设置有翻转装置701,与第一分料装置600a对应的输送组件24的第二下料区103设置在翻转装置701上,从第一分料装置600a的第二下料区103下料的叠置的子板材910直接被输送到翻转装置701上,可缩短运输线200的输送长度,提升加工节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工线1000还包括区分装置702,区分装置702可检测第三子板材的完整性,第三子板材较为完整说明第三板材可回收利用,将第三板材重利用可提升加工线1000的经济性,而第三子板材完整度较差则不可再回收利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线1000将可回收利用的第三子板材和不可回收利用的第三子板材分开下料,可避免对第三子板材二次分拣,提升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分料装置600b为两个,两个第二分料装置600b沿运输线200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分料装置600b均与区分装置702电连接,根据区分装置702的检测结果,仅其中一个第二分料装置600b活动并移走所述第三子板材。当区分装置702检测第三子板材可回收利用时,两个第二分料装置600b中的一个适于将第三子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当区分装置702检测第三子板材不可回收利用时,两个第二分料装置600b中的另一个适于将第三子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
第二分料装置600b为两个,因此与第二分料装置600b对应的输送组件24也为两个,两个第二分料装置600b沿运输线200的运输方向邻近设置,而两个输送组件24上下游设置,子板材910可经由上游的输送组件24移送至下游的输送组件24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输送组件24相互连接,第二位于上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下料区103设置在位于下料的输送组件24上,位于上游的输送组件24可直接将子板材910移送到下游的输送组件24上,使得加工线1000的结构紧凑,缩短运输线200的长度,提升加工效率。
位于上游的输送组件24将叠置的第三子板材和第二子板材朝向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输送,若与位于上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分料装置600b将第三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那么仅有第二子板材被运送至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上,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就将第二子板材输送到对应的第二下料区103;若位于上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分料装置600b没有将第三子板材移送是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那么叠置的第三子板材和第二子板材共同被运送至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上,与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分料装置600b就将第三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并给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将第二子板材输送到对应的第二下料区103,从而实现将不可回收的第三子板材和可回收的第三子板材分开下料,同时实现第二子板材集中下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与位于上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分料装置600b适于将不可回收的第三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与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分料装置600b适于将可回收的第三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
在使用时,位于上游的输送组件24输送叠置的第三板材和第二板材,若区分装置702检测第三子板材可回收利用,与上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分料装置600b不工作,叠置的第三子板材和第二子板材共同被运送至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上,与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分料装置600b就将第三子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并给位于下游的输送组件24将第二子板材输送到对应的第二下料区103;若区分装置702检测第三子板材不可回收利用,与上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分料装置600b将第三子板材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上游的输送组件24将第二子板材输送到下游的输送组件24上,与下游的输送组件24对应的第二分料装置600b不工作,下游的输送组件24将第二子板材输送到对应的第二下料区103。
通过设置两个第二分料装置600b,将可回收利用的第三子板材和不可回收的第三子板材分拣,从而可精简在收集第三子板材后再集中进行分拣的步骤,提升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间断下料组件81可相对于机架100上下移动,在多个子板材910被移送至下料工位800a后,不间断下料组件81下移,从而增加不间断下料组件81的存放空间,并且可方便将放置在下料工位800a上的子板材910转移出,将子板材910从加工线1000上移出。
不间断下料组件81包括下料固定板和下料板,下料固定板与机架100固定连接,下料板可移动地设置在下料固定板上,下料工位800a形成在下料板上。下料组件还包括下料电机、下料同步轮和下料丝杆,下料电机和下料同步轮设置在固定侧板322上,下料丝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下料板上。下料电机带动下料同步轮转动,下料同步轮带动下料丝杆转动,下料丝杆与下料板相互配合,下料丝杆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下料板即沿下料丝杆的延伸方向移动,下料板即可相对机架100上下移动。在固定侧板322上还设置有下料滑轨,在下料板上对应设置有滑动块,下料滑轨与滑动块滑动配合,下料滑轨可起到导向作用,提升下料板的运动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不间断下料组件81和不间断上料组件32、分料组件66的结构相同,不间断下料组件81、不间断上料组件32和分料组件66可相互替换,不需要额外设计模具,可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四移载组件81包括:下料抓取组件811和下料移动组件812,下料移动组件812设于机架100上且与下料抓取件811相连以带动下料抓取组件811移动,下料抓取组件811可选择地抓取子板材910,下料抓取组件811到达第二下料区103时抓取子板材910、到达下料工位800a时释放子板材9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0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滑动杆13,下料移动组件812包括第三配合杆,第三配合杆可移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二滑动杆13上,下料移动组件812还包括:第五移动件和第六移动件,第五移动件与下料抓取组件812相连以驱动下料抓取组件811上下移动,第六移动件与下料抓取组件811相连以驱动下料抓取组件81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下料抓取组件811为两个,两个下料抓取组件811对子板材910施力均匀,子板材910的运动稳定性较好,相对应地,与下料抓取组件811相连的第五移动件也为两个,两个第五移动件分别连接在第六移动件的两端,两个第五移动件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可根据子板材910的尺寸大小调整下料抓取组件811的抓取范围,下料抓取组件811可适用于多尺寸的子板材9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原板材900为印制电路板,包括层叠的铝片、覆铜板和垫板,下面参考图8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加工线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上料装置300包括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分料装置600包括铝片分料装置、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和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其中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和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对应的输送组件24相连。
印制电路板放置在不间断上料组件32上,印制电路板首先被上料装置300移送至运输线200,接着切割装置400先后对印制电路板的短边和长边包胶进行胶体切割,随后退PIN装置500将PIN针拆除,然后叠置的铝片、覆铜板和垫板共同被运送至铝片分料装置对应的输送组件24。铝片被铝片分料装置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接着叠置的覆铜板和垫板被运送到翻转装置701上,翻转装置701将垫板翻转至覆铜板的上方,并且区分装置702对垫板进行是否可重复利用的检测。下一步,叠置的垫板和覆铜板被运送至不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对应的输送组件24,若检测到垫板为不可回收,则不可回收的垫板被下不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覆铜板被继续运送向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对应的输送组件24,并且被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移送至对应的第二下料区103。若检测到垫板为可回收,则可回收的垫板经过不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对应的输送组件24,运送至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对应的输送组件24,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将可回收垫板移送至对应的第一下料区102,覆铜板被可回收垫板分料装置移送至对应的第二下料区103。
下面简述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1000的控制方法,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线1000。
上料装置300的至少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交替地将原板材900送至运输线200上;运输线200沿运输方向输送原板材900,并依次送经切割装置400、分料装置600和下料装置800;切割装置400将原板材900边部的胶体切掉,使原板材900分成至少两块子板材910;分料装置600移走运输线200上的部分子板材910;下料装置800移走运输线200上剩下的子板材9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每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包括上料载体300a,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移载组件31,上料装置300的至少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32交替地将原板材900送至运输线200上,还包括如下步骤:所有不间断上料组件32的上料载体300a按照时间顺序先后依次到达上料位置;第一移载组件31依次将到达上料位置的上料载体300a上的原板材900移至运输线200上;每个上料载体300a在被移走原板材900后,下降到达补料位置以补充原板材900,且所有不间断上料组件32的上料载体300a按照时间顺序先后依次到达补料位置;每个上料载体300a在补充原板材900后,再次上升到达上料位置,使所有不间断上料组件32的上料载体300a按照时间顺序先后依次到达上料位置,如此循环作业,实现不间断上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移载组件31依次将到达上料位置的上料载体300a上的原板材900移至运输线200上,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原板材900的正反以及长宽;当第一移载组件31抓取的是原板材900的短边时,第一移载组件31带动原板材900绕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90°;当检测到原板材900的反面朝向上方时,第一移载组件31带动原板材900绕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输线200包括沿第一方向输送子板材910的输送组件24,分料装置600包括位于输送组件24的上方的第三移载组件61,的分料装置600移走运输线200上的部分子板材910,包括如下步骤:输送组件24沿第一方向输送叠置的子板材910;第三移载组件61提取部分子板材910;输送组件24继续沿第一方向输送,将剩下的子板材910送离输送组件24;输送组件24沿第二方向由输送位置移动到避让位置;第三移载组件61将提取的子板材910下放至输送组件24的下方;输送组件24沿第二方向由避让位置移回到输送位置,如此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移载组件61提取部分子板材910后,还包括如下步骤:检测第三移载组件61是否提取子板材910,检测输送组件24上是否留有子板材91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加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输线,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依次设有上料装置、切割装置、分料装置和下料装置;
所述上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不间断上料组件,所有所述不间断上料组件交替地将原板材送至所述运输线上;
所述切割装置用于将所述原板材切割分成至少两块子板材;
所述分料装置为至少一个,且用于从切分的所述至少两块子板材中移走部分所述子板材;
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将所述运输线上剩下的所述子板材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不间断上料组件包括上料载体,所述上料载体在上料位置和用于补充所述原板材的补料位置之间活动,所有所述不间断上料组件的所述上料载体交替到达所述上料位置;
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移载组件,所述第一移载组件将所述上料位置处所述上料载体上的所述原板材移至所述运输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载组件包括:
上料抓取组件,所述上料抓取组件用于抓取和释放所述原板材;
上料移动组件,所述上料抓取组件连接在所述上料移动组件上,所述上料移动组件带动所述上料抓取组件在所述上料载体和所述运输线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载组件还包括:
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连接在所述上料抓取组件和所述上料移动组件之间,所述翻转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抓取组件绕竖置的第一轴线转动,所述翻转组件还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抓取组件绕横置的第二轴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原板材位姿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移载组件电连接,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上料抓取组件绕所述第一轴线和/或第二轴线的转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包括:
短边切割组件;
长边切割组件,所述长边切割组件和所述短边切割组件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依次排布;
第二移载组件,所述第二移载组件用于将位于所述长边切割组件和所述短边切割组件之间的所述原板材进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退PIN装置,所述退PIN装置沿所述运输线设置,所述退PIN装置位于所述切割装置和所述分料装置之间,所述退PIN装置用于拆除叠置的所述子板材上的PIN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所述运输线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装置、所述切割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和所述下料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线包括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沿第一方向输送所述子板材;
所述分料装置包括:第三移载组件,所述第三移载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三移载组件用于提取部分所述子板材;
其中,所述输送组件沿第二方向可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输送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输送位置和避让位置,在所述输送位置所述输送组件支撑所述子板材,在所述避让位置所述输送组件避开所述子板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子板材的两个输送件,两个所述输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每个所述输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载组件包括:分料移动组件和分料抓取组件,所述分料移动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分料移动组件与所述输送组件、所述分料抓取组件中至少一个相连,以驱动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横梁固定设置在所述输送组件的上方;
所述分料移动组件包括第三移动件,所述第三移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横梁上,所述第三移动件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输送组件或所述分料抓取组件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块同步反向移动或分别独立移动;
其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子板材的两个输送件,两个所述驱动块分别与两个所述输送件分别相连;
或,所述分料抓取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块与两个所述分料抓取组件分别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抓取组件为两个,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两个所述输送件,两个所述输送件位于两个所述分料抓取组件的两侧;
每个所述分料抓取组件与邻近的所述输送件之间连接有调距件,所述调距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调。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还包括:
提取感应器,以感应所述分料抓取组件是否提取所述子板材;
放留感应器,以感应所述输送组件上是否留有所述子板材。
16.根据权利要求8-15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板材包括层叠的n块所述子板材,所述分料装置为至少(n-1)个,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当所述分料装置为至少两个时,所有所述分料装置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的n块所述子板材包括上下层叠的第一子板材、第二子板材和第三子板材;
所述分料装置包括第一分料装置和第二分料装置,所述第一分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分料装置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分料装置用于从所述运输线上移走所述第一子板材,所述第二分料装置用于从所述运输线上移走所述第三子板材,所述运输线将所述第二子板材送至所述下料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分料装置的下游且位于第二分料装置的上游,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将层叠的所述子板材上下翻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区分装置,所述区分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子板材的完整性;
所述第二分料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沿所述运输线的运输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均与所述区分装置电连接,根据所述区分装置的检测结果,仅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活动并移走所述第三子板材。
CN202321038364.XU 2023-05-04 2023-05-04 加工线 Active CN219666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8364.XU CN219666746U (zh) 2023-05-04 2023-05-04 加工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8364.XU CN219666746U (zh) 2023-05-04 2023-05-04 加工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6746U true CN219666746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8364.XU Active CN219666746U (zh) 2023-05-04 2023-05-04 加工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6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3646B (zh) 多工位芯片测试分选机
CN109834448A (zh) 手机电池自动组装机
CN213137000U (zh) 一种全自动pcb分板机
CN207398566U (zh) 插头组装测试一体机构
CN106659109B (zh) 一种多种板料复合整理装置
CN210477810U (zh) 一种中空管覆膜设备
CN111591666A (zh) 一种压贴板自动上料装置
CN215034536U (zh) 一种电池片划片装置及串焊机
CN219666746U (zh) 加工线
CN112660795B (zh) 装配生产线
CN211378390U (zh) Pcb铝片下料机构
CN218430374U (zh) 一种复合面料组装设备
CN112061772A (zh) 一种智能化铁芯自动上料系统
CN210816324U (zh) 物料检测系统
CN110626787B (zh) 物料检测系统及物料检测方法
CN215158982U (zh) 保压设备
CN215100594U (zh) 板件自动收放装置
CN212305068U (zh) 一种定转子冲槽自动化生产装置
CN213443502U (zh) 一种图书姿态调整系统
CN213080456U (zh) 电池片分片装置及分片生产设备
CN212597215U (zh) 一种气囊盖铆钉铆接检测设备用铆钉高度检测及下料机构
CN114314079A (zh) 一种自动分选上料输纸方法
KR101663069B1 (ko) 절연시트 공급장치
CN116119330B (zh) 一种撕膜机
CN210723655U (zh)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背板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