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3420U - 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3420U
CN219633420U CN202320286604.1U CN202320286604U CN219633420U CN 219633420 U CN219633420 U CN 219633420U CN 202320286604 U CN202320286604 U CN 202320286604U CN 219633420 U CN219633420 U CN 219633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turntable
disk
disc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66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东
章文盛
黄晟
李建业
邱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66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3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3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3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光装置,抛光装置包括基座、机架、转盘、第一驱动结构、多个第一盘模组、多个第二盘模组以及控制器。机架设置于基座上。转盘设置于基座上。第一驱动结构固定连接于基座,且与转盘传动连接。多个第一盘模组固定连接于转盘。多个第二盘模组固定连接于机架远离基座的一端部。第二盘模组与第一盘模组配合设置。第二盘模组远离第一盘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注液管。注液管用于将抛光液导流至第一盘模组和第二盘模组之间。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结构带动转盘转动,且用于控制多个第二盘模组与相应的第一盘模组配合,以实现对待抛光件进行多个抛光工序的作业,从而避免待抛光件在转运过程中的意外损伤,以及提高抛光装置的抛光效率。

Description

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待抛光件需要经过多个抛光工序时,待抛光件需要使用多台抛光装置进行抛光,然而待抛光件在不同的抛光装置之间转运时容易出现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抛光装置,以解决待加工件在不同的抛光装置之间转运时容易出现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光装置,所述抛光装置包括基座、机架、转盘、第一驱动结构、多个第一盘模组、多个第二盘模组以及控制器。所述机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盘模组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盘。多个所述第二盘模组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部。所述第二盘模组与所述第一盘模组配合设置。所述第二盘模组远离所述第一盘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用于将抛光液导流至所述第一盘模组和所述第二盘模组之间。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带动所述转盘转动,且用于控制多个所述第二盘模组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盘模组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装置中包括多个第一盘模组和多个第二盘模组,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结构带动转盘转动,使得不同的第一盘模组分别与不同的第二盘模组配合,以实现在同一抛光装置中对待抛光件进行多个抛光工序的作业,从而避免了待抛光件在不同抛光装置之间的转运,进而避免了待抛光件在转运过程中的意外损伤,以及提高了抛光装置的抛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转盘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转盘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第一回流槽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第一回流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第一回流槽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第一盘模组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第一盘模组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光装置中的第二盘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抛光装置1;基座101;机架102;第一支撑件1021;第二支撑件1022;第三围板111;第四围板112;第二回流槽113;转盘21;安装孔210;第一围板211;第二围板212;第一回流槽213;底壁2131;出液口214;滑动件215;第一驱动结构22;第一盘模组30;上下料盘模组30a;抛光盘模组30b;安装座31;固定支架32;第二驱动结构33;第一驱动器331;第二驱动器332;第一抛光盘34;内卡盘341;旋转盘342;外卡盘343;挡柱344;限位件35;限位槽351;第二盘模组40;滑座41;滑块42;第三驱动结构43;第四驱动结构44;第二抛光盘45;注液管46;分液槽47;控制器5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清楚地描述,将Z轴方向定义为抛光装置的高度方向。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装置1包括基座101、机架102、转盘21、第一驱动结构22、多个第一盘模组30、多个第二盘模组40以及控制器50。转盘21设置于基座101上。第一驱动结构22固定连接于基座101,且与转盘21传动连接。其中,第一驱动结构22与转盘21之间可以通过齿轮结构、同步带结构、链轮结构等实现传动连接。第一盘模组30固定连接于转盘21上。第二盘模组40固定连接于机架102远离基座101的一端部。其中,机架10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1021和第二支撑件1022。第一支撑件1021与基座10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1022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021远离基座101的一端。第二盘模组40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件1022上。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021设置为四个,四个第一支撑件1021呈矩形阵列排布设置,四个第一支撑件1021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角。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02包括多个第一支撑件1021和多个第二支撑件1022,第二支撑件1022的数量与第一支撑件102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相同。例如,一个第一支撑件1021与一个第二支撑件1022可以连接形成一个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数量与第二盘模组40的数量相对应,每个第二盘模组40分别与对应的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10,第二盘模组40与第一盘模组30配合设置。第二盘模组40远离第一盘模组30的一侧设置有注液管46,注液管46用于将抛光液导流至第一盘模组30和第二盘模组40之间。控制器50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结构22带动转盘21转动,且用于控制多个第二盘模组40与相应的第一盘模组30配合。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装置1中包括多个第一盘模组30和多个第二盘模组40,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结构22带动转盘21转动,使得不同的第一盘模组30分别与不同的第二盘模组40配合,以实现在同一抛光装置中对待抛光件进行多个抛光工序的作业,从而避免了待抛光件在不同抛光装置之间的转运,进而避免了待抛光件在转运过程中的意外损伤,以及提高了抛光装置的抛光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盘模组30中至少一个第一盘模组30配置为上下料盘模组30a,其余的第一盘模组30配置为抛光盘模组30b。其中,上下料盘模组30a用于取放待抛光件,抛光盘模组30b用于与第二盘模组40配合,且用于对待抛光件进行抛光。如此,技术人员在待抛光件进行抛光作业时,可以通过上下料盘模组30a将上下料盘模组30a上的已完成抛光的抛光件取下,或者将等待抛光的待抛光件放置于上下料盘模组30a上,使得抛光装置1在进行抛光作业时可以同步进行上下料作业,从而大大提高抛光装置1的抛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盘模组30的数量多于第二盘模组40的数量。其中,第二盘模组40的数量与抛光盘模组30b的数量相对应。例如,第一盘模组30可以设置为四个,第二盘模组40可以设置为三个。其中,四个第一盘模组30中的一个为上下料盘模组30a,其余三个为抛光盘模组30b;或者,四个第一盘模组30中的两个为上下料盘模组30a,其余两个为抛光盘模组30b。应当理解地是,上下料盘模组30a与抛光盘模组30b是相对而言的。当第一盘模组30在转动至与第二盘模组40对位时,此时的第一盘模组30为抛光盘模组30b;当第一盘模组30转动至与第二盘模组40错位时,此时的第一盘模组30为上下料盘模组30a。其中,第一盘模组30在转动至与第二盘模组40对位时,第二盘模组40与第一盘模组30可以相互压合,以实现对待抛光件的抛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盘模组30还可以设置为两个、五个、六个等,第一盘模组30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抛光装置1的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盘模组30的数量可以与第二盘模组40的数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二盘模组40的抛光皮可以设置为不同。例如,第二盘模组40设置为三个,三个第二盘模组40的抛光皮可以分别设置为不同。其中,沿转盘21的周向方向,三个第二盘模组40的抛光皮可以依次设置为对应粗磨工序的粗磨皮、对应中磨工序的中磨皮以及对应精磨工序的精磨皮,从而使抛光装置1可以完成对待抛光件的粗磨工序、中磨工序以及精磨工序,进而避免待抛光件在不同的抛光装置之间转运。示例性地,抛光装置1的抛光作业流程可以为: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结构22带动转盘21转动,使放置有待抛光件的上下料盘模组30a移动至与设置有粗磨皮的第二盘模组40对位,以使待抛光件进行粗磨作业;在待抛光件完成粗磨作业后,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结构22带动转盘21转动,使放置有粗磨后的待抛光件的第一盘模组30与设置有中磨皮的第二盘模组40对位,以使待抛光件进行中磨作业;在待抛光件完成中磨作业后,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结构22带动转盘21转动,使放置有中磨后的待抛光件的第一盘模组30与设置有精磨皮的第二盘模组40对位,以使待抛光件进行精磨作业;在待抛光件完成精磨作业后,控制器50控制第一驱动结构22带动转盘21转动,使放置有抛光完成的抛光件的第一盘模组30移动至对应上下料盘模组30a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待抛光件需要进行粗磨工序和精磨工序时,三个第二盘模组40中的两个第二盘模组40的抛光皮可以设置为粗磨皮,其余一个第二盘模组40设置为精磨皮。可以理解的是,待抛光件的精磨工序的作业时间可以设置为粗磨工序的作业时间的两倍,因此在对待抛光件进行抛光时,待抛光件可以先进行一道粗磨工序,再进行两道精磨工序,从而提高抛光装置1的抛光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二盘模组40的抛光皮可以设置为相同,以使抛光装置1能够对多盘待抛光件同时进行抛光,从而提高抛光装置1的抛光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抛光装置1还包括第一围板211和第二围板212。第一围板211和第二围板212分别固定连接于转盘21背离基座101的一侧。第二围板212环绕第一围板211设置,且围设在第一盘模组30的周围。第一围板211、第二围板212和转盘21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回流槽213。第一回流槽213用于收集从第一盘模组30和第二盘模组40之间流出的抛光液。沿抛光装置1的高度方向,第一围板211的高度小于第二围板212的高度,第一围板211位于第一盘模组30与转盘21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抛光装置1的高度方向,第一盘模组30和第一回流槽213在垂直于Z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部分重合,以使得从第一盘模组30上流出的抛光液可以更好地流入第一回流槽213。
抛光装置1还包括第三围板111和第四围板112。第三围板111和第四围板112分别固定连接于基座101朝向机架102的一侧。第四围板112环绕第三围板111设置,且围设在转盘21的周围。第三围板111、第四围板112和基座101共同围合形成第二回流槽113。第二回流槽113用于收集从第一回流槽213流出的抛光液。沿抛光装置1的高度方向,第三围板111的高度小于第四围板112的高度,第三围板111位于转盘21与基座101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抛光装置1的高度方向,转盘21和第二回流槽113在垂直于Z轴的平面内的投影部分重合,以使得从第一回流槽213流出的抛光液可以更好地流入第二回流槽113。
具体地,第一回流槽213开设有与第二回流槽113相连通的出液口214。出液口214位于第二回流槽113远离基座101的一侧。出液口214在抛光装置1的高度方向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回流槽113内,从而从出液口214流出的抛光液可以流入到第二回流槽113内。在本实施例中,出液口214开设于转盘21上,且出液口214位于第一回流槽213远离转盘21的中心的位置,以使第一回流槽213中的抛光液可以更好地从出液口214中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液口214可以开设于第二围板212上,且出液口214位于第一回流槽213远离转盘21的中心的位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液口214还可以一部分开设与转盘21上,另一部分开设于第二围板212上,且出液口214位于第一回流槽213远离转盘21的中心的位置。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回流槽213包括与转盘21对应的底壁2131。其中,底壁2131可以配置为转盘21背离基座101一侧的表面。底壁2131可以构造为平面,第一围板211和第二围板212分别与底壁2131呈垂直设置。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2131构造为朝向基座101倾斜设置的斜面,第一围板211和第二围板212分别与底壁2131呈夹角设置。其中,第一围板211与底壁2131之间可以呈钝角设置,第二围板212与底壁2131之间可以呈锐角设置;或者,第一围板211与底壁2131之间可以呈锐角设置,第二围板212与底壁2131之间可以呈钝角设置。如此,流入至第一回流槽213的抛光液可以沿底壁2131的更好地从出液口214中流出,从而避免抛光液潴留在第一回流槽213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2131还可以构造为曲面结构、阶梯面结构等。
请参阅图9,抛光装置1还包括滑动件215。滑动件215容置于第一回流槽213内。第一盘模组30用于带动滑动件215在第一回流槽213内滑动,滑动件215在第一回流槽213内滑动时可以推动第一回流槽213中的抛光液流动,并使抛光液流动至出液口214的位置处,从而避免抛光液潴留在第一回流槽213内。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215可以配置为刮板,刮板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盘模组30的外周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215还可以配置为设置于第一回流槽213内的滑块,第一盘模组30设置有与滑块相止挡的抵接件。在第一盘模组30转动时,抵接件推动滑块在第一回流槽213内滑动,从而推动第一回流槽213中的抛光液流动,并使抛光液从出液口214中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215可以与第一围板211、第二围板212或转盘21中的一者或多者呈接触设置,以使滑动件215可以更好地推动抛光液流动,从而进一步避免抛光液潴留在第一回流槽213内。
请一并参阅图1、图8和图9,第一盘模组30包括安装座31、固定支架32、第二驱动结构33和第一抛光盘34。固定支架32固定连接于转盘21远离机架102的一侧。安装座31通过固定支架32与转盘21固定连接。其中,安装座31固定连接于固定支架32远离转盘21的一端。第二驱动结构33与安装座31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结构33与第一抛光盘34传动连接,且用于驱动第一抛光盘34转动。
具体地,第一抛光盘34包括内卡盘341、旋转盘342和外卡盘343。旋转盘342位于内卡盘341和外卡盘343之间。第一抛光盘34还包括多个挡柱344。多个挡柱344沿内卡盘341和外卡盘343的外周边缘周向间隔排布设置。
内卡盘341和外卡盘343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盘342的转动方向与外卡盘343的转动方向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盘342的转动方向可以与内卡盘341的转动方向相同。其中,内卡盘341、旋转盘342及外卡盘343的转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驱动结构33包括第一驱动器331和第二驱动器332。第一驱动器331与内卡盘341传动连接,且用于带动内卡盘341转动。第二驱动器332与旋转盘342和外卡盘343传动连接,且用于带动旋转盘342和外卡盘343转动。其中,第一驱动器331与内卡盘341之间可以通过齿轮结构、链轮结构、同步带结构等结构实现传动连接,第二驱动器332与旋转盘342和外卡盘343之间分别可以通过齿轮结构、链轮结构、同步带结构等结构实现传动连接。其中,旋转盘342与外卡盘343之间共用第二驱动器332,可以简化抛光装置1的结构,以及减少抛光装置1的生产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10,第二盘模组40包括滑座41、滑块42、第三驱动结构43、第四驱动结构44和第二抛光盘45。滑座41与机架10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滑座41与第二支撑件1022固定连接。滑块42与滑座41滑动连接。第三驱动结构43固定连接于滑块42。第三驱动结构43与第二抛光盘45转动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二抛光盘45转动。第二抛光盘45用于与第一盘模组30配合,尤其是用于与抛光盘模组30b配合。第四驱动结构44与机架102固定连接。第四驱动结构44用于带动滑块42相对滑座41滑动。在抛光装置1进行抛光作业时,控制器50控制第四驱动结构44带动滑块42相对滑座41滑动,使第二抛光盘45与旋转盘342压合,并控制第二驱动器332带动旋转盘342转动、控制第三驱动结构43带动第二抛光盘45转动,从而实现对待抛光件的抛光作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抛光盘45的转动方向与旋转盘342的转动方向相反,以更好地对待抛光件进行抛光,以及提高抛光装置1的抛光效率。
第二盘模组40还包括注液管46和分液槽47。注液管46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抛光盘45远离基座101的一侧,另一端与分液槽47连通。分液槽47中收容有抛光液。注液管46用于将分液槽47中的抛光液导流至第一抛光盘34和第二抛光盘45之间。具体地,分液槽47中的抛光液通过注液管46流入到第一抛光盘34和第二抛光盘45之间,并通过内卡盘341与旋转盘342之间的缝隙和旋转盘342与外卡盘343之间的缝隙流入到第一回流槽213内,以及通过第一回流槽213上的出液口214流入到第二回流槽113内,第二回流槽113中的抛光液会被重新泵入至分液槽47内,从而实现抛光装置1中的抛光液的循环使用。
请再次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抛光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盘模组30远离基座101一侧的限位件35。具体地,限位件35开设有用于容置待抛光件的限位槽351。限位件35用于对待抛光件进行限位,避免不同待抛光件之间发生碰撞。限位件35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挡柱344相配合的齿形结构。在抛光装置1进行抛光作业时,限位件35夹设于旋转盘342与第二抛光盘45之间。限位件35上的齿形结构与挡柱344相配合,使得限位件35在旋转盘342上发生转动。限位件35、内卡盘341及外卡盘343之间形成行星运动,即限位件35在绕内卡盘341转动时,同时绕自身的中心转动。如此,抛光装置1通过限位件35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待抛光件的抛光效果,以及提高抛光装置的抛光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机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转盘,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第一驱动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
多个第一盘模组,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盘;
多个第二盘模组,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部,所述第二盘模组与所述第一盘模组配合设置;所述第二盘模组远离所述第一盘模组的一侧设置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用于将抛光液导流至所述第一盘模组和所述第二盘模组之间;以及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带动所述转盘转动,且用于控制多个所述第二盘模组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盘模组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盘模组均配置为抛光盘模组;或者,多个所述第一盘模组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盘模组配置为上下料盘模组,其余的所述第一盘模组配置为抛光盘模组;其中,所述上下料盘模组用于取放待抛光件,所述抛光盘模组用于与所述第二盘模组配合,且用于对所述待抛光件进行抛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盘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围板环绕所述第一围板设置,且围设在所述第一盘模组的周围,所述第一围板、所述第二围板和所述转盘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回流槽,所述第一回流槽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一盘模组和所述第二盘模组之间流出的所述抛光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围板和第四围板,所述第三围板和所述第四围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朝向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第四围板环绕所述第三围板设置,且围设在所述转盘的周围,所述第三围板、所述第四围板和所述基座共同围合形成第二回流槽,所述第二回流槽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一回流槽流出的所述抛光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槽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回流槽相连通的出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围板和/或所述转盘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回流槽远离所述转盘的中心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槽包括与所述转盘对应的底壁,所述底壁构造为平面或所述底壁构造为朝向所述基座倾斜设置的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回流槽内,所述第一盘模组用于带动所述滑动件在所述第一回流槽内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模组包括安装座、第二驱动结构和第一抛光盘,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抛光盘传动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抛光盘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模组包括滑座、滑块、第三驱动结构、第四驱动结构和第二抛光盘,所述滑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三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抛光盘传动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抛光盘转动,所述第二抛光盘用于与所述第一盘模组配合,所述第四驱动结构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滑座滑动。
CN202320286604.1U 2023-02-10 2023-02-10 抛光装置 Active CN219633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604.1U CN219633420U (zh) 2023-02-10 2023-02-10 抛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6604.1U CN219633420U (zh) 2023-02-10 2023-02-10 抛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3420U true CN219633420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6604.1U Active CN219633420U (zh) 2023-02-10 2023-02-10 抛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3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1694B (zh) 一种抛光区域可调式抛光装置
CN105798735A (zh) 一种全自动塑胶手机壳全打磨设备
CN219633420U (zh) 抛光装置
CN210909323U (zh) 一种玻璃加工用磨边装置
CN215147978U (zh) 一种抛光机构及具有该抛光机构的抛光系统
CN213439059U (zh) 一种用于对石英环表面平整度研磨的研磨设备
CN212653188U (zh) 一种汽车板体加工用打磨装置
CN107283259B (zh) 一种用于光学镜头抛光机的自动上下料设备的上下料方法
CN117359483A (zh) 四曲等高微晶盖板抛光设备
CN210452218U (zh) 一种双龙门数控磨床
CN112264881A (zh) 一种具有打磨厚度可控的精密机械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4771191U (zh) 工位可进给式抛光机
CN217860474U (zh) 一种玻璃磨边设备
CN111037384A (zh) 一种用于对齿轮打磨处理的设备
CN212351450U (zh) 一种用于雾灯透镜加工装置
CN212497150U (zh) 一种多工位轴承抛光装置
CN210968115U (zh) 一种铸铝转子打磨设备
CN207058288U (zh) 硅棒多工位加工机
CN218397448U (zh) 一种用于磨床的多方位打磨机构
CN219649557U (zh) 双工位杯体抛光设备的送料装置
CN219075212U (zh) 一种圆盘类工件打磨抛光设备
CN208913871U (zh) 一种飞机座椅用铝合金件抛光装置
CN218801418U (zh) 一种五金钳抛光中心
CN215201367U (zh) 一种抛光装置
CN220128523U (zh) 一种磨床加工圆柱体用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