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3006U - 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03006U CN219603006U CN202320468822.7U CN202320468822U CN219603006U CN 219603006 U CN219603006 U CN 219603006U CN 202320468822 U CN202320468822 U CN 202320468822U CN 219603006 U CN219603006 U CN 2196030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elevator
- elevator car
- block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包括:导向柱501,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固定顶板103上设置并连接有曳引模块3和稳定模块,固定底板101与地面1连接;电梯轿厢5,设置在导向柱501上并与导向柱501连接,电梯轿厢5顶部设置并连接有滑轮组4,曳引模块3分别与对重块2和滑轮组4连接,稳定模块分别与固定底板101、固定顶板103和电梯轿厢5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轿厢动作和轿厢停靠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电梯行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使优秀的电梯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因此,一大批优秀的电梯品牌迅速发展起来,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电梯逐渐出现,而悬挂结构的电梯则是各种电梯中应用最广的,而悬挂结构的电梯则包括曳引系统、轿厢系统、重量平衡系统、滑轮组、导向系统,而曳引系统则包括曳引电动机、减速器和曳引轮,滑轮组则包括曳引轮和导向轮。
然而部分现有的电梯悬挂结构轿厢系统上升或者下降时容易产生轿厢系统左右晃动的问题,影响轿厢系统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其次在轿厢系统到达指定楼层停靠时,因为没有减震系统,会使轿厢系统抖动,从而导致轿厢系统停靠不稳定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通过在固定顶板上设置并连接稳定模块,并令稳定模块分别与固定底板、固定顶板和电梯轿厢连接,增强电梯轿厢在上升或者下降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包括:
导向柱,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底板和固定顶板,所述固定顶板上设置并连接有曳引模块和稳定模块,所述固定底板与地面连接;
电梯轿厢,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并与所述导向柱连接,所述电梯轿厢顶部设置并连接有滑轮组,所述曳引模块分别与对重块和所述滑轮组连接,所述的稳定模块分别与所述固定底板、所述固定顶板和所述电梯轿厢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稳定模块包括:
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固定顶板连接;
滑动块,与所述电梯轿厢的外壁连接;
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底板连接;
第一牵引绳,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与所述导向柱同向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固定座包括:
第一固定块,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板上预先开设的第一槽的两侧,所述的第一牵引绳通过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滑动块连接;
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并活动连接有转动轮,
所述的第二固定座包括:
第二固定块,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固定底板上;
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通过所述第一槽与所述转动轮、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滑动块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曳引模块包括:
曳引板,与所述固定顶板连接,所述曳引板上设置并连接有传动轮以及与所述传动轮连接的电动机;
第二牵引绳,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顶板上,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滑轮组,穿过所述固定顶板上预先开设的第二槽与所述传动轮和所述对重块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滑轮组包括:
曳引轮,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顶部的一侧;
导向轮,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顶部的另一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柱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梯轿厢的侧壁连接的减震模块,所述固定柱分别与所述固定底板和所述固定顶板连接,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减震模块抵接,所述减震模块包括:
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电梯轿厢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连接有连接柱;
套筒,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连接柱匹配,所述套筒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侧面开有通孔,通孔内侧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滚轮活动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固定柱抵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震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侧壁的中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柱的数量为2,且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的两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底板和固定顶板之间还设置并连接有固定支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底板和固定顶板之间还设置并连接有加强柱,所述的对重块与所加强柱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轿厢动作时稳定性好:通过在固定顶板上设置并连接稳定模块,并令稳定模块分别与固定底板、固定顶板和电梯轿厢连接,避免电梯轿厢因为曳引系统牵引升降导致左右晃动,增强电梯轿厢在上升或者下降时的稳定性。
(2)轿厢停靠时稳定性好:通过设置固定柱,并在固定柱和电梯轿厢间设置匹配的减震模块,有利于减少电梯轿厢停靠时的抖动,使轿厢在停靠到指定楼层的时候更加的稳定,提高了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梯的固定结构部分的示意图;
图3为电梯的活动部分的示意图;
图4为减震模块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减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稳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地面,101、固定底板,102、固定支架,103、固定顶板,104、第一槽,105、曳引板,106、第二槽,2、对重块,201、加强柱,3、曳引模块,4、滑轮组,5、电梯轿厢,501、导向柱,6、减震模块,601、第一连接块,602、连接柱,603、弹簧,604、套筒,605、第二连接块,606、通孔,607、第三转轴,608、滚轮,609、固定柱,7、第一固定块,701、第一转轴,702、转动轮,703、第一牵引绳,704、滑动块,705、第二固定块,706、第二转轴,8、第二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6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包括:
导向柱501,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固定顶板103上设置并连接有曳引模块3和稳定模块,固定底板101与地面1连接;电梯轿厢5,设置在导向柱501上并与导向柱501连接,电梯轿厢5顶部设置并连接有滑轮组4,曳引模块3分别与对重块2和滑轮组4连接,稳定模块分别与固定底板101、固定顶板103和电梯轿厢5连接。导向柱501的数量为2,且设置于电梯轿厢5的两侧。
如图6所述,稳定模块包括:第一固定座,与固定顶板103连接;滑动块704,与电梯轿厢5的外壁连接;第二固定座,与固定底板101连接;第一牵引绳703,与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滑动块704连接,第一牵引绳703与导向柱501同向设置。
其中,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块7,对应设置并连接于固定顶板103上预先开设的第一槽104的两侧,第一牵引绳703通过第一槽104与第二固定座和滑动块704连接;第一转轴701,与第一固定块7活动连接,第一转轴701设置并活动连接有转动轮702。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固定块705,对应设置并连接于固定底板101上;第二转轴706,与第二固定块705活动连接,第一牵引绳703通过第一槽104与转动轮702、第二转轴706和滑动块704连接。
如图1所述,曳引模块3包括:曳引板105,与固定顶板103连接,曳引板105上设置并连接有传动轮以及与传动轮连接的电动机;第二牵引绳8,一端固定在固定顶板103上,另一端依次通过滑轮组4,穿过固定顶板103上预先开设的第二槽106与传动轮和对重块2连接。滑轮组4包括:曳引轮,设置并连接在电梯轿厢5顶部的一侧;导向轮,设置并连接在电梯轿厢5顶部的另一侧。
此外,电梯还包括固定柱609和一个与电梯轿厢5的侧壁连接的减震模块6,固定柱609分别与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连接,固定柱609与减震模块6抵接,减震模块6设置在电梯轿厢5侧壁的中部。减震模块6包括:第一连接块601,与电梯轿厢5的侧壁连接,第一连接块601上连接有连接柱602;套筒604,通过弹簧603与第一连接块601连接,弹簧603与连接柱602匹配,套筒604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块605,第二连接块605的侧面开有通孔606,通孔606内侧连接有第三转轴607,第三转轴607与滚轮608活动连接,滚轮608与固定柱609抵接。
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之间还设置并连接有固定支架102和加强柱201。,对重块2与加强柱201活动连接。
参照图1和图2,电梯包括地面1,地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板101,固定底板101顶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02,固定支架1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顶板103,固定顶板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曳引板105,固定顶板103的顶部靠近第二槽106开设有第二槽106,固定顶板103的顶部远离曳引板105开设有第一槽104,固定顶板103的顶部位于第一槽10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7。
参照图1和图3,电梯还包括固定底板101,固定底板101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柱501,的侧面活动连接有电梯轿厢5,电梯轿厢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轮组4,滑轮组4包括有包括曳引轮和导向轮,电梯轿厢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704。
参照图1,加强柱201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对重块2。
参照图1和图2,电梯还包括曳引板105,曳引板10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曳引模块3,曳引模块3包括有曳引电动机、减速器和曳引轮。
参照图1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悬挂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块7,第一固定块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701,第二转轴7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轮702,转动轮702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钢丝制成的第一牵引绳703,第一牵引绳70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滑动块704,固定底板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705,第二固定块70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706,第二转轴70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牵引绳703;有利于在电梯轿厢5上升或者下降时增加电梯轿厢5的稳定性,避免电梯轿厢5因为曳引模块3牵引升降导致左右晃动的问题。
参照图1-5,电梯还包括电梯轿厢5,电梯轿厢5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模块6,减震模块6包括第一连接块601,第一连接块601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602,连接柱602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套筒604,第一连接块601的侧面位于连接柱60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603,弹簧603的另一端规定连接有套筒604,套筒604远离弹簧6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605,第二连接块605的侧面开设有通孔606,通孔60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607,第三转轴607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滚轮608,滚轮608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柱609;有利于减少电梯轿厢5停靠时的抖动,使电梯轿厢5在停靠到指定楼层的时候更加的稳定,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曳引模块3的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电梯轿厢5和对重块2,曳引模块3的曳引绳缠绕在滑轮组4的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模块3的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模块3的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电梯轿厢5在导向柱501的升降运动和对重块2在加强柱201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的目的,而在对电梯轿厢5运输的过程中,因为滑动块704固定连接在电梯轿厢5的底部,又滑动块704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一牵引绳703,使电梯轿厢5在升降过程中带动第一固定块7沿第一牵引绳703升降,从而降低电梯轿厢5升降过程中因曳引模块3对滑轮组4的牵引力产生左右晃动的问题,而当电梯轿厢5到达指定停靠位置时,因为曳引模块3停止对滑轮组4的牵引力,在速度和重力的影响下会导致电梯轿厢5产生抖动,因为电梯轿厢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减震模块6,所以电梯轿厢5产生的抖动会在弹簧603的自身的往复运动吸收,从而使连接柱602在套筒604内往返运动卸掉电梯轿厢5产生的抖动,从而达到停靠时电梯轿厢5减少抖动的目的。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电梯在电梯轿厢5的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减震模块6以及对应的固定柱609,进一步提高电梯的抗震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柱(501),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所述固定顶板(103)上设置并连接有曳引模块(3)和稳定模块,所述固定底板(101)与地面(1)连接;
电梯轿厢(5),设置在所述导向柱(501)上并与所述导向柱(501)连接,所述电梯轿厢(5)顶部设置并连接有滑轮组(4),所述曳引模块(3)分别与对重块(2)和所述滑轮组(4)连接,所述的稳定模块分别与所述固定底板(101)、所述固定顶板(103)和所述电梯轿厢(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模块包括:
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固定顶板(103)连接;
滑动块(704),与所述电梯轿厢(5)的外壁连接;
第二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底板(101)连接;
第一牵引绳(703),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滑动块(704)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703)与所述导向柱(501)同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座包括:
第一固定块(7),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板(103)上预先开设的第一槽(104)的两侧,所述的第一牵引绳(703)通过所述第一槽(104)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和所述滑动块(704)连接;
第一转轴(701),与所述第一固定块(7)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701)设置并活动连接有转动轮(702),
所述的第二固定座包括:
第二固定块(705),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固定底板(101)上;
第二转轴(706),与所述第二固定块(705)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绳(703)通过所述第一槽(104)与所述转动轮(702)、所述第二转轴(706)和所述滑动块(70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模块(3)包括:
曳引板(105),与所述固定顶板(103)连接,所述曳引板(105)上设置并连接有传动轮以及与所述传动轮连接的电动机;
第二牵引绳(8),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顶板(103)上,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滑轮组(4),穿过所述固定顶板(103)上预先开设的第二槽(106)与所述传动轮和所述对重块(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组(4)包括:
曳引轮,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5)顶部的一侧;
导向轮,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5)顶部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柱(609)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梯轿厢(5)的侧壁连接的减震模块(6),所述固定柱(609)分别与所述固定底板(101)和所述固定顶板(103)连接,所述固定柱(609)与所述减震模块(6)抵接,所述减震模块(6)包括:
第一连接块(601),与所述电梯轿厢(5)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601)上连接有连接柱(602);
套筒(604),通过弹簧(603)与所述第一连接块(601)连接,所述弹簧(603)与所述连接柱(602)匹配,所述套筒(604)上连接有第二连接块(605),所述第二连接块(605)的侧面开有通孔(606),通孔(606)内侧连接有第三转轴(607),所述第三转轴(607)与滚轮(608)活动连接,所述滚轮(608)与所述固定柱(609)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模块(6)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5)侧壁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柱(501)的数量为2,且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5)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之间还设置并连接有固定支架(1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板(101)和固定顶板(103)之间还设置并连接有加强柱(201),所述的对重块(2)与所加强柱(201)活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68822.7U CN219603006U (zh) | 2023-03-13 | 2023-03-13 | 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68822.7U CN219603006U (zh) | 2023-03-13 | 2023-03-13 | 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03006U true CN219603006U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7752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68822.7U Active CN219603006U (zh) | 2023-03-13 | 2023-03-13 | 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03006U (zh) |
-
2023
- 2023-03-13 CN CN202320468822.7U patent/CN2196030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2167137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H07237861A (ja) | 昇降装置 | |
JP4270642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03104657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2004083231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3744764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
CN219603006U (zh) | 一种具有稳定设计的电梯 | |
JP2012056773A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 |
CN210795435U (zh) | 一种同步施工升降机 | |
CN116902728A (zh) | 一种带有防晃系统的无机房三开门电梯 | |
JP4376585B2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2179355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4742606B2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1213420A (ja) | 油圧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リニューアルされた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 |
JP2004175510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847133B (zh) | 电梯装置 | |
JP2003306282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4091326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02179356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4172451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WO2003104126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0327242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2001080843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4601771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昇降路装置 | |
JP504006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