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1424U - 后地板总成和设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地板总成和设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01424U CN219601424U CN202320870755.1U CN202320870755U CN219601424U CN 219601424 U CN219601424 U CN 219601424U CN 202320870755 U CN202320870755 U CN 202320870755U CN 219601424 U CN219601424 U CN 2196014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floor
- longitudinal beam
- main body
- floor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地板总成和设有其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后地板总成包括一体热成型的后地板骨架,连接在后地板骨架上的后地板面板,以及连接在后地板骨架前端的后地板前横梁;后地板骨架具有后地板纵梁主体,以及与后地板纵梁主体连接的后地板横梁,后地板前横梁与后地板纵梁主体的前端相连,并在后地板纵梁主体靠近车内的一侧设有后传力梁,且沿整车前后方向由前向后,后传力梁逐渐向后地板纵梁主体一侧倾斜,并与后地板纵梁主体形成人字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后地板总成在发生后碰时,可通过人字型的后传力梁与后地板纵梁主体一起传递碰撞力,提高碰撞力的传递效果,从而能够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地板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如上后地板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身结构中,车身地板是车身的基础,车身地板承载着车身附件及乘客货物的重量,同时还承受轿车运动中产生的载荷、振动、冲击和扭矩,并尽可能保证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客空间不会变形过大导致乘员受伤,因此,要求车身地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疲劳使用寿命。其中,车身后地板的设计对提高汽车安全性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中,车身后地板在结构上存在结构强度差或传力效果不佳等问题。而为提升车身后地板的结构强度,通常采用在地板上设置型面复杂的多个横梁和纵梁,或是采用大量的加强板、补强板,或是采用非常厚的钢板等方式,此类方法导致整车重量增加,或是产生不合理的传力通道,导致车身后部结构的扭转,使得后地板总成不能有效发挥保护乘员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地板总成,以能够提高碰撞力的传递效果,而可提升碰撞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地板总成,包括一体热成型的后地板骨架,连接在所述后地板骨架上的后地板面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后地板骨架前端的后地板前横梁;
所述后地板骨架具有后地板纵梁主体,以及与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连接的后地板横梁,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与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的前端相连,并在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靠近车内的一侧设有后传力梁;
所述后传力梁的前端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连接,所述后传力梁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上,且沿整车前后方向由前向后,所述后传力梁逐渐向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一侧倾斜,并与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形成人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为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根,各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的内侧均设有所述后传力梁;所述后地板横梁包括连接在两侧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之间的后地板中横梁,各所述后传力梁的后端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相连。
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后传力梁均位于所述后地板面板的上方,且各所述后传力梁的后端均通过所述后地板面板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以及同侧的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相连。
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后传力梁的横截面均呈“n”型,且两侧所述后传力梁与所述后地板面板之间均围构形成有腔体。
进一步的,各侧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均包括纵梁主体,以及与所述纵梁主体前端相连的纵梁连接板;所述后地板前横梁连接在两侧所述纵梁连接板之间,所述后地板中横梁连接在两侧所述纵梁主体与纵梁连接板交汇处之间,且所述纵梁主体内部形成顶部敞口的纵梁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中横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位于所述纵梁腔体内的加强梁,且在整车左右方向上,沿指向车外的方向,两侧的所述加强梁均向车尾一侧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面板对应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的部分向上鼓起,并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之间围构形成中横梁腔体;和/或,所述后地板横梁包括后地板后横梁,所述后地板后横梁连接在两侧所述纵梁主体之间,且所述后地板后横梁内形成有与所述纵梁腔体贯通的横梁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纵梁主体的后端设有位于所述纵梁腔体内的后防撞梁连接板,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的后端伸出所述纵梁腔体,并连接后防撞梁;和/或,所述纵梁腔体内设有对应于后减震器弹簧安装点布置的后减震器弹簧加强板。
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的顶部均设有纵梁盖板,各侧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和所述纵梁盖板共同构成后地板纵梁;所述纵梁主体处的所述纵梁盖板封盖所述纵梁腔体,所述纵梁连接板处的所述纵梁盖板与所述纵梁连接板围构形成与所述纵梁腔体贯通的空腔;和/或,两侧所述纵梁盖板之间连接有后地板上横梁,且所述后地板上横梁的左右两端与两侧的后轮罩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地板总成,通过在后地板纵梁主体内侧设置后传力梁,并使得后传力梁与后地板纵梁主体之间形成人字型结构,可在发生后碰时,通过后传力梁与后地板纵梁主体一起传递碰撞力,可提高碰撞力传递效果,也能够避免碰撞力全部作用在后地板纵梁主体,造成后地板纵梁主体前部弯折,从而能够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此外,后传力梁与后地板中横梁连接,可在与后地板纵梁主体连接的基础上,提高后传力梁与后地板骨架连接的可靠性,有助于后地板骨架处的碰撞力向后传力梁传递。而且,将后传力梁布置在后地板面板上方,可结合于后地板前部的造型设计,便于后传力梁的布置,并有利于保证后传力梁的设置效果。在后传力梁与后地板面板之间形成腔体,可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保证后传力梁的结构强度,提高碰撞力传递能力。
其次,后地板纵梁主体由纵梁主体和纵梁连接板构成,可适应后地板纵梁主体在整车中的布置要求,并且纵梁腔体的设置,同样也可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提高纵梁主体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的加强梁,且使得加强梁向车尾一侧倾斜布置,有利于增加后传力梁和后地板纵梁主体之间形成的传力通道的连贯性,利于后传力梁传递的碰撞力向后地板纵梁主体周边件传递分散,而有助于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再者,后地板面板对应后地板中横梁的部分鼓起,并与后地板中横梁形成中横梁腔体,有利于保证后地板中横梁位置的结构强度。后地板后横梁内设置与纵梁腔体贯通的横梁腔体,可提高后地板骨架整体刚度,提升车身后部的扭转刚度。通过设置的后防撞梁连接板,可便于后防撞梁的安装,同时也能够与后地板纵梁主体一起提高后防撞梁安装的稳定性。而后减震器弹簧加强板的设置,能够提高减震器弹簧安装点的强度,提升后减震器弹簧设置的稳定性。
此外,纵梁盖板的设置,可更好地提升后地板纵梁主体的结构强度,并且,设置的后地板上横梁,并使得后地板上横梁与两侧后轮罩相连,有利于车身后部整体扭转刚度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能够增加车身中的碰撞传力通道,从而能够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中设有如上所述的后地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应用上述的后地板总成,可在车辆发生后碰时,能够后传力梁与后地板纵梁主体一起传递碰撞力,提高碰撞力的传递效果,并能够避免碰撞力全部作用在后地板纵梁主体,造成后地板纵梁主体前部弯折,从而能够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地板总成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地板总成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地板总成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地板总成的前端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传力梁和加强梁在后地板总成中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地板骨架与后地板面板及纵梁盖板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地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地板面板及纵梁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传力梁和加强梁与后地板骨架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传力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防撞梁连接板与纵梁主体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地板骨架;2、纵梁连接板;3、后地板面板;4、后轮罩;5、后防撞梁;6、后地板横梁;7、后地板上横梁;8、纵梁盖板;9、后传力梁;10、加强梁;11、前地板;12、前地板上纵梁;13、中通道;
101、纵梁主体;102、中横梁主体;103、后横梁主体;105、后减震器弹簧安装点;1010、纵梁腔体;1030、横梁腔体;106、后减震器弹簧加强板;107、后防撞梁连接板;1071、端板;601、后地板前横梁;602、后地板中横梁;603、后地板后横梁;801、第一纵梁盖板;802、第二纵梁盖板;901、第一连接翻边;902、第二连接翻边;903、第三连接翻边;904、第四连接翻边;1001、第五连接翻边;1002、第六连接翻边;1003、第七连接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配合部件之间采用本领域常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便可。而且,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汽车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其中,汽车的上下方向也即汽车的高度方向,汽车的前后方向也即汽车的长度方向,汽车的左右方向也即汽车的宽度方向。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地板总成,以能够提高碰撞力的传递效果,而可提升碰撞安全性。
在整体结构上,本实施例的后地板总成如图1至图3所示,该后地板总成主要包括一体热成型的后地板骨架1,连接在后地板骨架1上的后地板面板3,以及连接在后地板骨架1前端的后地板前横梁601。
其中,后地板骨架1具有后地板纵梁主体,以及与后地板纵梁主体连接的后地板横梁6,后地板前横梁601与后地板纵梁主体的前端相连,并在后地板纵梁主体靠近车内的一侧设有后传力梁9。该后传力梁9的前端与后地板前横梁601连接,后传力梁9的后端连接在后地板纵梁主体上,且沿整车前后方向由前向后,后传力梁9逐渐向后地板纵梁主体一侧倾斜,并与后地板纵梁主体形成人字型结构。
如上结构中,通过在后地板纵梁主体内侧设置后传力梁9,并使得后传力梁9与后地板纵梁主体之间形成人字型结构,可在发生后碰时,通过后传力梁9与后地板纵梁主体一起传递碰撞力,可提高碰撞力传递效果,也能够避免碰撞力全部作用在后地板纵梁主体,造成后地板纵梁主体前部弯折,从而能够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具体结构上,参看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后地板总成位于前地板总成的后方,其中,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11,分设在左右两侧并连接在前地板11上的两个前地板上纵梁12等,其中,前地板11上形成有朝向车内鼓出的中通道13,两个前地板上纵梁12关于中通道13对称布置。前地板11的后端与后地板骨架1前端的后地板前横梁601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后地板骨架1采用一体热成型工艺制成,可利于后地板骨架1的制备,降低制备成本,同时也能够保证后地板骨架1的结构强度。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一体热成型为现有车身制造中经常采用的成型工艺,其通常为钢板加热使之均匀奥氏体化,然后送入内部带有冷却系统的模具内冲压成型,最后通过冷却,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等,完成成型过程,通过上述成型过程能够使制备的车身部件得到硬化,从而可大幅度提高其强度。
本实施例中,特别的,具体实施时,优选的还可为采用激光拼焊热成型工艺,也即是在热冲压成型工艺之前,用激光焊接技术将不同材质、板厚、镀层的板材拼合,并焊接形成一块整体板材,然后再整体进行热冲压成型。通过激光拼焊可解决超宽板,以及不同部位间对工艺性能的要求,在车身减量、降低整车成本、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由图1至图3并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后地板骨架1具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后地板纵梁主体,以及连接在两侧后地板纵梁主体之间的多根后地板横梁6。其中,后地板纵梁主体也即包括图7中示出的纵梁主体101,多根后地板横梁6包括连接在两侧纵梁主体101之间的中横梁主体102和后横梁主体103。纵梁主体101、中横梁主体102和后横梁主体103形成一体式骨架。
本实施例中,各侧的后地板纵梁主体均具体包括纵梁主体101,以及与纵梁主体101前端相连的纵梁连接板2。其中,纵梁主体101内部形成顶部敞口的纵梁腔体1010,该纵梁腔体1010的设置,可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提高纵梁主体101的结构强度。而且,后地板纵梁主体由纵梁主体101和纵梁连接板2构成,也利于适应后地板纵梁主体在整车中的布置要求。
多根后地板横梁6具体包括后地板中横梁602和后地板后横梁603。其中,后地板中横梁602连接在两侧纵梁主体101与纵梁连接板2交汇处之间,后地板后横梁603连接在两侧纵梁主体101之间,而且后地板后横梁603内形成有与纵梁腔体1010贯通的横梁腔体1030。
具体结构上,如图2、图3、图6及图8所示,后地板中横梁602具体包括中横梁主体102,后地板面板3对应该中横梁主体102的部分向上鼓起,后地板面板3的鼓起部分与后地板中横梁602之间围构形成中横梁腔体,如此能够提高后地板中横梁602的结构强度。
后地板后横梁603具体包括后横梁主体103,该后横梁主体103的内部也形成有顶部敞口的横梁腔体1030,横梁腔体1030与纵梁腔体1010贯通设置。通过在后横梁主体103上形成与纵梁腔体1010贯通的横梁腔体1030,也即在后地板后横梁603内设置与纵梁腔体1010贯通的横梁腔体1030,不仅可利于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提高后横梁主体103的结构强度,而且也利于提高后地板骨架1的整体刚度,提升车身后部的扭转刚度。
本实施例的后地板前横梁601连接在两侧纵梁连接板2之间。如图2、图4及图8所示,该后地板前横梁601具体包括横截面呈“n”的前横梁主体,该前横梁主体连接在两侧的纵梁主体101的前端,并与后地板面板3焊接相连。设置的后地板前横梁601可与后地板骨架1一起,提高车身后部整体的结构强度,并增加碰撞力传力通道,有助于提升整车安全性。
参看图1、图2并结合图4、图5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后传力梁9设置在后地板纵梁主体靠近车内的一侧,并且后传力梁9的前端与后地板前横梁601连接,后传力梁9的后端连接在后地板纵梁主体上,也即后传力梁9的后端连接在纵梁主体101上。而且,沿整车前后方向由前向后,后传力梁9逐渐向纵梁主体101一侧倾斜,并与形成人字型结构。如此,可在发生后碰时,通过后传力梁9与纵梁主体101一起传递碰撞力,提高碰撞力的传递效果,且也能够避免碰撞力全部作用在后地板纵梁主体,造成后地板纵梁主体前部弯折,而可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后传力梁9为设置在各后地板纵梁主体的内侧的两个,并且各后传力梁9的后端也均与后地板中横梁602相连。如此,可在与后地板纵梁主体连接的基础上,提高后传力梁9与后地板骨架1连接的可靠性,有助于后地板骨架1处的碰撞力向后传力梁9传递。
同样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两侧后传力梁9均位于后地板面板3的上方,且各后传力梁9的后端均通过后地板面板3与后地板中横梁602以及同侧的后地板纵梁主体相连。通过将后传力梁9布置在后地板面板3上,可结合于后地板前部的造型设计,便于后传力梁9的布置,并有利于保证后传力梁9的设置效果。
本实施例中,两侧后传力梁9在具体结构上大致相同,如图4、图5并结合图9和图10所示的,两侧的后传力梁9的横截面均呈“n”型,且两侧后传力梁9与后地板面板3之间均围构形成有腔体。如此可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保证后传力梁9的结构强度,提高碰撞力传递能力。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下面以左侧的后传力梁9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0并结合图4所示,该后传力梁9包括横截面呈“n”性的梁主体,该梁主体的周向上具有第一连接翻边901、第二连接翻边902、第三连接翻边903和第四连接翻边904。其中,第一连接翻边901与后地板前横梁601焊接相连,第二连接翻边902和第三连接翻边903设在梁主体同一端的两侧,且第二连接翻边902与后地板中横梁602焊接相连,第三连接翻边903与后地板纵梁主体焊接相连。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后地板中横梁60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位于纵梁腔体1010内的加强梁10,且在整车左右方向上,沿指向车外的方向,两侧的加强梁10均向车尾一侧倾斜设置上。通过设置的加强梁10,并使得加强梁10向车尾一侧倾斜布置,有利于增加后传力梁9和后地板纵梁主体之间形成的传力通道的连贯性,利于后传力梁9传递的碰撞力向后地板纵梁主体周边件传递分散,从而有助于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
参看图5和图9并结合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加强梁10倾斜布置在纵梁腔体1010内,且该加强梁10的周向也设有第五连接翻边1001、第六连接翻边1002和第七连接翻边1003,其中,第五连接翻边1001和第七连接翻边1003分别与形成纵梁腔体1010的相对的侧壁对应焊接相连,第六连接翻边1002与形成纵梁腔体1010的底壁焊接相连。
本实施例中,在纵梁主体101的后端设有位于纵梁腔体1010内的后防撞梁连接板107,后防撞梁连接板107的后端伸出纵梁腔体1010,并连接后防撞梁5。具体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后防撞梁连接板107位于纵梁腔体1010内,并焊接固连在纵梁主体101上,且该后防撞梁连接板107的后端伸出纵梁腔体1010,并在后防撞梁连接板107的后端设有端板1071,端板107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
对应端板1071,后防撞梁5上设有连接梁,连接梁的前端对应设有第二连接孔,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螺纹连接件,使得端板1071与连接梁螺接相连,也即使得后防撞梁连接板107与后防撞梁5连接。通过在纵梁主体101的后端设置的后防撞梁连接板107,不仅能够便于后防撞梁5的安装,而且也能够与后地板纵梁主体一起提高后防撞梁5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后地板纵梁主体上也即在纵梁主体101上也设有后减震器弹簧安装点105。为提高后减震器弹簧安装点的结构强度,参看图12和图13所示,在纵梁腔体1010内设有对应于后减震器弹簧安装点105布置的后减震器弹簧加强板106。该后减震器弹簧加强板106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减震器弹簧安装点105的强度,而且也能够提升后减震器弹簧设置的稳定性。
为能够更好地提升后地板纵梁主体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在后地板纵梁主体的顶部设有纵梁盖板8,且各侧的后地板纵梁主体和纵梁盖板8即共同构成车身中的后地板纵梁。回看图6所示,该纵梁盖板8具体包括连接于一起的第一纵梁盖板801和第二纵梁盖板802。第一纵梁盖板801和第二纵梁盖板802前后布置。
纵梁主体101处的纵梁盖板8封盖纵梁腔体1010,纵梁连接板2处的纵梁盖板8与纵梁连接板2围构形成与纵梁腔体1010内贯通的空腔。也即第一纵梁盖板801与纵梁连接板2围构形成空腔。第一纵梁盖板801的后部和第二纵梁盖板802封盖在纵梁腔体1010,以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如上设置,使得纵梁连接板2、纵梁主体101第一纵梁盖板801和第二纵梁盖板802围构形成腔体,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后地板纵梁主体的结构强度。
另外,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两侧纵梁盖板8之间也连接有后地板上横梁7,且该后地板上横梁7的左右两端与两侧后轮罩4相连。该后地板上横梁7的设置,并与两侧后轮罩4相连,有利于车身后部整体扭转刚度的进一步提升,并可增加车身中的碰撞传力通道。
本实施例的后地板总成在发生后碰时,可通过后传力梁9与后地板纵梁主体一起传递碰撞力,提高碰撞力的传递效果,且也能够避免碰撞力全部作用在后地板纵梁上,造成后地板纵梁前部弯折,从而能够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并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也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身中设有如上所述的后地板总成。
本实施例的车辆与如上所述的后地板总成,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体热成型的后地板骨架(1),连接在所述后地板骨架(1)上的后地板面板(3),以及连接在所述后地板骨架(1)前端的后地板前横梁(601);
所述后地板骨架(1)具有后地板纵梁主体,以及与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连接的后地板横梁(6),所述后地板前横梁(601)与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的前端相连,并在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靠近车内的一侧设有后传力梁(9);
所述后传力梁(9)的前端与所述后地板前横梁(601)连接,所述后传力梁(9)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上,且沿整车前后方向由前向后,所述后传力梁(9)逐渐向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一侧倾斜,并与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形成人字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为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根,各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的内侧均设有所述后传力梁(9);
所述后地板横梁(6)包括连接在两侧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之间的后地板中横梁(602),各所述后传力梁(9)的后端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60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两侧所述后传力梁(9)均位于所述后地板面板(3)的上方,且各所述后传力梁(9)的后端均通过所述后地板面板(3)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602)以及同侧的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两侧所述后传力梁(9)的横截面均呈“n”型,且两侧所述后传力梁(9)与所述后地板面板(3)之间均围构形成有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各侧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均包括纵梁主体(101),以及与所述纵梁主体(101)前端相连的纵梁连接板(2);
所述后地板前横梁(601)连接在两侧所述纵梁连接板(2)之间,所述后地板中横梁(602)连接在两侧所述纵梁主体(101)与纵梁连接板(2)交汇处之间,且所述纵梁主体(101)内部形成顶部敞口的纵梁腔体(10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地板中横梁(60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位于所述纵梁腔体(1010)内的加强梁(10),且在整车左右方向上,沿指向车外的方向,两侧的所述加强梁(10)均向车尾一侧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地板面板(3)对应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602)的部分向上鼓起,并与所述后地板中横梁(602)之间围构形成中横梁腔体(1030);和/或,
所述后地板横梁(6)包括后地板后横梁(603),所述后地板后横梁(603)连接在两侧所述纵梁主体(101)之间,且所述后地板后横梁(603)内形成有与所述纵梁腔体(1010)贯通的横梁腔体(103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主体(101)的后端设有位于所述纵梁腔体(1010)内的后防撞梁连接板(107),所述后防撞梁连接板(107)的后端伸出所述纵梁腔体(1010),并连接后防撞梁(5);和/或,
所述纵梁腔体(1010)内设有对应于后减震器弹簧安装点(105)布置的后减震器弹簧加强板(106)。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两侧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的顶部均设有纵梁盖板(8),各侧所述后地板纵梁主体和所述纵梁盖板(8)共同构成后地板纵梁;
所述纵梁主体(101)处的所述纵梁盖板(8)封盖所述纵梁腔体(1010),所述纵梁连接板(2)处的所述纵梁盖板(8)与所述纵梁连接板(2)围构形成与所述纵梁腔体(1010)贯通的空腔;和/或,两侧所述纵梁盖板(8)之间连接有后地板上横梁(7),且所述后地板上横梁(7)的左右两端与两侧的后轮罩(4)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的车身中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地板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70755.1U CN219601424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后地板总成和设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70755.1U CN219601424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后地板总成和设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01424U true CN219601424U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7739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70755.1U Active CN219601424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后地板总成和设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01424U (zh) |
-
2023
- 2023-04-18 CN CN202320870755.1U patent/CN2196014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04496B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109204527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9204464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9601424U (zh) | 后地板总成和设有其的车辆 | |
CN217146157U (zh) | 一种门环结构、车身及车辆 | |
CN109204516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20009922U (zh) | 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 |
CN109204495B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18858531U (zh) | 汽车座舱结构及汽车 | |
CN109204508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9406620U (zh) | 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 |
CN220948190U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18258353U (zh) | 汽车扭力盒结构及汽车 | |
CN219601425U (zh) | 车身后地板骨架与车辆 | |
CN219406615U (zh) |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 |
CN219406601U (zh) |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和车辆 | |
CN221049776U (zh) | 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19406619U (zh) | 前机舱末端连接结构与车辆 | |
CN221519795U (zh) | 前纵梁后段总成及车辆 | |
CN218258400U (zh) | 汽车前地板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19948349U (zh) | 车身组件及车辆 | |
CN221852045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和车辆 | |
CN219728347U (zh) |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 |
CN220164015U (zh) | 车身传力结构及车辆 | |
CN118810916A (zh) | 下车身传力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