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6737U - 加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6737U
CN219546737U CN202321319811.9U CN202321319811U CN219546737U CN 219546737 U CN219546737 U CN 219546737U CN 202321319811 U CN202321319811 U CN 202321319811U CN 219546737 U CN219546737 U CN 219546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dissolution
frame
tray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98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mc Carrier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mc Carrier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mc Carrier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mc Carr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98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6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6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6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药装置,包括安装架、溶解容器、投加托盘及搅拌器。安装架具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前侧开口。溶解容器设于安装架的容置空间内,且其内部中空。溶解容器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偏离溶解容器的中心并位于后侧。投加托盘设于溶解容器上方,且其自上而下向后倾斜。投加托盘上开设有一投料口,投料口位于进料口上方,投料口与进料口的形状以及口径均一致,且投料口水平上的投影落入进料口内。搅拌器与安装架顶部连接固定,搅拌器穿过投料口及进料口并内置于溶解容器内部,用于搅拌而使药品溶解于溶解容器的水中。上述投加托盘倾斜设于进料口上方,使投料口水平投影面积小于进料口的面积,能够降低或避免搅拌时药液飞溅。

Description

加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加药装置常应用于各种化工相关的工业及污水处理工艺,主要由溶解容器、搅拌器(搅拌机、搅拌轴、搅拌桨)或曝气管以及联接管口等部件组成;其应用原理是向溶解容器内加水达刻度液位,通过物理搅拌的方式使水搅动起来,然后加入要溶解的药品,药品在搅拌作用下和水在溶解容器内径向、轴向紊流搅动,从而达到溶解药品的目的;通过计算合理的投药量和调控搅拌时间使药品充分溶解,形成均质溶液。
但是,溶解容器的加料口大部分都有加盖,但是投加药品时需要打开桶盖,搅拌多采用曝气搅拌或机械搅拌,由于搅拌剧烈,投加药品时容易飞溅,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搅拌时药液飞溅的加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药装置,包括:
安装架,其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前侧开口;
溶解容器,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容置空间内,所述溶解容器内部中空;所述溶解容器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偏离所述溶解容器的中心并位于后侧;
投加托盘,设于所述溶解容器上方,且所述投加托盘自上而下向后倾斜;所述投加托盘上开设有一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位于所述进料口上方,所述投料口的形状以及口径与所述进料口的形状及口径均一致,且所述投料口的水平投影落入所述进料口内;
搅拌器,与所述安装架顶部连接固定,所述搅拌器穿过所述投料口及所述进料口并内置于所述溶解容器内部,用于搅拌而使药品溶解以形成药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加托盘的倾斜角度为30~40度;
所述投加托盘的前侧开口,所述投加托盘包括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顶部开口,且所述容纳槽和所述投料口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解容器顶部盖设有一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面积与所述盖板面积的比例为1/4~1/3;
所述进料口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沿左右方向尺寸;
所述进料口呈长方形、椭圆形或半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底座及竖立于底座后端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框架前侧连接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连接部及一支撑部,两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框架前侧,所述支撑部连接于两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且所述支撑部贴合于所述投加托盘底部而支撑所述投加托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器包括驱动件及搅拌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架顶部;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搅拌件通过联轴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搅拌件旋转;所述联轴件穿过所述投料口且位于所述进料口上方;
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杆及搅拌桨,所述搅拌杆竖向延伸,所述搅拌杆穿过所述进料口并内置于所述溶解容器内部;所述搅拌桨连接于所述搅拌杆底部,且所述搅拌浆水平向外凸伸出所述搅拌杆外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药装置还包括进液泵和排液泵,所述进液泵与所述排液泵间隔设于所述安装架的底座上,且位于所述溶解容器的前侧;所述溶解容器底部间隔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泵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排液泵与所述排液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药装置还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操作台呈阶梯状,用于提供踩踏空间;所述操作台底部镂空,而具有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进液泵及所述排液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药装置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于所述安装架顶部,所述控制箱分别与所述进液泵及所述排液泵通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进液泵及所述排液泵的启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解容器下端部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固定件,各所述固定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药装置还包括刮料铲,所述刮料铲放置于所述安装架顶部,用于将所述投加托盘内的药品铲入所述溶解容器内;
所述刮料铲包括手柄及铲体,所述手柄呈杆状,所述铲体呈板状,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铲体的中部,且所述铲体向外凸伸出所述手柄;
所述安装架底部设有多个脚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加药装置包括安装架、溶解容器、投加托盘及搅拌器。安装架具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前侧开口。溶解容器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安装架的容置空间内,且其内部中空。溶解容器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偏离溶解容器的中心并位于后侧。投加托盘设于溶解容器上方,且其自上而下向后倾斜。投加托盘上开设有一投料口,投料口位于进料口上方,投料口与进料口的形状以及口径均一致,且投料口水平上的投影落入进料口内。搅拌器与安装架顶部连接固定,搅拌器穿过投料口及进料口并内置于溶解容器内部,用于搅拌而使药品溶解于溶解容器的水中。
上述加药装置通过在进料口上方设置投加托盘,而能够对从进料口处飞溅的药液进行阻挡,并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将投加托盘倾斜设置,投料口也随之倾斜,而使得投料口的水平投影面积小于进料口的面积,即减小了药液飞溅的通道的面积,进而能够降低或者避免药液飞溅;并且,进料口和投料口都位于后侧,而使得位于前侧的操作者进一步远离飞溅的药液,而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加药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加药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加药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图4是图2中A-A方向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B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底座;12、框架;13、支撑架;14、水平板;15、安装板;
2、溶解容器;
3、投加托盘;31、投料口;
4、搅拌器;41、驱动件;411、主体;412、输出轴;42、搅拌件;421、搅拌杆;422、搅拌桨;43、联轴件;
5、固定件;
61、进液管;62、排液管;63、第一阀门;64、第二阀门;65、进液泵;66、排液泵;67、第一接头;68、第二接头;
7、控制箱;
8、操作台;
9、脚轮;
10、刮料铲。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加药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加药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加药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药装置,用于溶解将固体原料溶解成药液并向外输送。特别适用于为电镀槽提供所需的药液。该加药装置包括安装架、溶解容器2、投加托盘3及搅拌器4。其中,投加托盘3自上而下朝向溶解容器2顶部倾斜设置,且投料口31位于进料口的上方,而使投料口31的水平投影的面积小于进料口的面积,即减小了药液飞溅的通道的面积,进而能够降低或者避免药液飞溅;并且,进料口和投料口31都位于后侧,而使得位于前侧的操作者进一步远离飞溅的药液,而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安装架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的其中一侧开口。为便于描述,现规定以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安装架包括底座11及竖立于底座11其中一端的框架12。为便于描述,现规定以朝向框架12安装位置的一侧为后侧,反之为前侧。并且,以操作者面向框架12时的左方为左侧,右方为右侧。
底座11的顶部水平延伸,以形成一支撑面。
底座11包括底框及底板。其中,底框包括两纵梁及连接于两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底板设于底框顶部。在本实施例中,各纵梁及各横梁均可采用方管钢,底板可采用钢板。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2连接于底座11的后端,且其与底座11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此时,该容置空间的前侧开口。
具体地,框架12包括左端框、右端框、后端框及顶框。其中,左端框、右端框、后端框、顶框与底座11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左端框及右端框分别连接于底座11后端的左右两侧,后端框连接于底座11后端部的中部,顶框连接于左端框及右端框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左端框及右端框的后端面均与底座11的后端面齐平。左端框与右端框结构相同,均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两立柱及连接于两立柱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加强杆,以加强左端框、右端框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左端框与右端框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杆,以加强整个框架12的稳定性。具体地,第二加强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于左端框及右端框的两后侧立柱之间、两前侧立柱之间,且第二加强杆位于左端框与右端框的上端。
后端框与底座11通过两个连接杆固定连接。具体地,两个连接杆左右间隔连接于后端框前端部的下端,且向前凸伸出后端框表面,各连接杆的前端分别与底座11的后端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端框的上端不超过左端框及右端框的上端,且与第二加强杆的高度齐平。其中,后端框的上端通过两个固定杆与第二加强杆固定连接。具体地,两个固定杆左右间隔连接于后端框前端部的上端,且向前凸伸出后端框表面,各固定杆的前端分别与位于后侧的第二加强杆固定连接。
继续参考图1及图2,溶解容器2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安装架的容置空间内。具体地,溶解容器2放置于底座11上,且其超过二分之一的体积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内,而前侧的剩余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外。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依据需要使溶解容器2全部位于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溶解容器2下端部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固定件5,且各固定件5向外凸伸出溶解容器2的外周。各固定件5通过紧固件与安装架连接固定,以实现溶解容器2与安装架的安装固定。具体地,各固定件5上开设有通孔,底座11上开设有与各通孔一一对应的安装孔,通孔及安装孔的轴线均竖向延伸,紧固件同时穿过通孔及安装孔而将固定件5与底座11连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溶解容器2呈圆柱形,其内部中空,而具有一容纳腔,以供药品溶解于溶液形成药液。
溶解容器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且该进料口偏离溶解容器2的中心并位于后侧。
具体地,溶解容器2顶部盖设有盖板,进料口设于盖板上。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口的面积与盖板的面积的比例为1/4~1/3。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进料口,本申请的进料口的面积较大,增大了供药品通过的面积,增加了相同时间内可通过的药品量,而提高了投加药品的效率,减少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且减少了安全隐患。
并且,进料口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沿左右方向的尺寸,以便使进料口偏离溶解容器2的中心并位于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口可呈长方形、椭圆形或半圆形。
图3为本实施例中加药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参考图1及图3,溶解容器2底部前侧间隔开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其中,进液口通过进液管61与水源或者电镀槽连通,而向溶解容器2内输入纯水或者镀液。排液口通过排液管62与外界集污槽或者电镀槽连通,而将污水排入集污槽或者将溶解容器2内的药液输送至电镀槽内。本实施例中溶解容器2的进液口连接进液管61、排液口连接排液管62,进液管61可向溶解容器2内输入纯水或镀液,药品完全溶解后通过排液管62导入电镀槽,满足电镀槽液位不足需要补充纯水和不缺液两种情况的药品添加,操作简单方便,且安全可靠。
同时,溶解容器2底部连接的进液管61和排液管62,可以排空溶解容器2底部滞留的药液及杂质,也可以进行溶解容器2清洗操作,取消了人工清洗操作,消除了操作时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进液管61上设有第一阀门63,用于控制进液管61的通断。排液管62上设有第二阀门64,用于控制排液管62的通断。
图4为图2中的A-A方向示意图。
参考图2及图4,进一步地,加药装置还包括进液泵65及排液泵66。其中,进液泵65与排液泵66间隔设于安装架的底座11上,且位于溶解容器2的前侧。具体地,进液泵65与排液泵66左右间隔设于底座11上,且位于溶解容器2的前侧。
进液泵65与进液口通过进液管61连通,进液泵65通过第一接头67与水源或者电镀槽连通,排液泵66与排液口通过排液管62连通,排液泵66通过第二接头68与电镀槽或外界集污槽连通。其中,第一接头67与第二接头68前后间隔排列。本实施例中溶解容器2底部联接的进液泵65和排液泵66可以同时工作,将电镀槽与溶解容器2之间形成镀液循环,即可提高药品溶解效率,也能够使镀液浓度快速扩散均匀,而实现电镀槽镀液的动态补给,提高加药效率。
参考图1及图2,进一步地,加药装置还包括控制箱7,控制箱7设于安装架的顶部,其分别与进液泵65及排液泵66通讯连接,而能够分别控制进液泵65及排液泵66的启停。
进一步地,加药装置还包括操作台8,操作台8设于底座11的前端。该操作台8呈阶梯状,用于提供踩踏空间,以便于操作者工作。并且,该操作台8底部镂空,而局有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进液泵65及排液泵66,而作为一个防护罩起到保护进液泵65及排液泵66的作用。
投加托盘3设于溶解容器2的上方。具体地,投加托盘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端框、右端框的内侧固定连接。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投加托盘3自上而下向后倾斜。投加托盘3上开设有一投料口31,该投料口31位于进料口的上方,且投料口31的形状及口径与进料口的形状及口径均一致,且投料口31的水平投影落入进料口内。本实施例通过在进料口上方设置投加托盘3,其中投料口31的形状及口径与进料口的形状及口径均一致,即投料口31的面积也较大,而增大了供药品通过的面积,增加了相同时间内可通过的药品量,进而提高了投加药品效率,并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将投加托盘3倾斜设置,而使投料口31的水平投影的面积小于进料口的面积,即减小了药液飞溅的通道的面积,进而能够降低或者避免药液飞溅;并且,进料口和投料口31都位于后侧,而使得位于前侧的操作者进一步远离飞溅的药液,而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投加托盘3的前侧开口,且投加托盘3包括一容纳槽,该容纳槽顶部开口,且容纳槽和投料口31连通。由于投料口31位于投加托盘3的后侧,而使操作者可以在投加托盘3的前侧进行药品投加,能够远离投料口31,而能够避免少量的药液飞溅至操作者身体上,以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并且,由于投加托盘3具有一容纳槽,而能够容纳一定量的药品,防止药品四处洒落,以节省药品;同时,由于投料口31的面积增大,加入容纳槽内的药品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投料口31,而使得可以进行药品的大量投加,提高了药品投加的效率。
具体地,投加托盘3包括底壁及连接于底壁上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容纳槽由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围合形成。其中,底壁自上而下向后倾斜,且底壁后端连接于溶解容器2顶部,且位于进料口后侧。此时投料口31位于底壁的后侧。左侧壁与右侧壁分别连接于底壁的左端部、右端部。适应性地,左侧壁与右侧壁呈直角梯形状,其倾斜边与底壁连接,左侧壁外侧面、右侧壁外侧面分别与左端框、右端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后侧壁连接于底壁后端部,且其左右两端部分别与左侧壁及右侧壁的后端部连接。本实施例中后侧壁呈长方形。
在本实施例中,投加托盘3的倾斜角度为30~40度。即是说,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0~40度。
参考图1及图2,进一步地,投加托盘3还通过支撑架13与框架12连接固定,以加强投加托盘3的稳固性。具体地,支撑架13连接于框架12前侧。该支撑架13包括两连接部及一支撑部。其中,两连接部连接于框架12前侧,即是说,两连接部分别连接于左端框、右端框上端的前侧。支撑部连接于两连接部的底部,且支撑部贴合于投加托盘3的底部而支撑投加托盘3。即是说,支撑部也自上而下向后倾斜,且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和投加托盘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地,支撑部前侧连接有一水平板14,且该水平板14位于投加托盘3开口处,而便于在大量投加药品时,对药品存储容器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以减少劳动强度。
搅拌器4与安装架顶部连接固定,避免了因搅拌器4直接固定于溶解容器2上,使溶解容器2因承重搅拌器4而限制搅拌强度的上限,以加强搅拌强度,使药品充分溶解,并提高溶解效率;同时能够防止溶解容器2破损而导致溶液泄漏的隐患,且能够延长溶解容器2的使用寿命。
搅拌器4穿过投料口31及进料口并内置于溶解容器2内部,用于搅拌而使药品溶解以形成药液。
在本实施例中,搅拌器4包括驱动件41及搅拌件42。
图5为图2中B-B方向示意图。
参考图1、图2及图4,驱动件41设于安装架顶部。具体地,安装架顶部的中部设有一安装板15,即是说,安装板15位于顶框的中部。安装板15中部开设有一安装孔,驱动件41包括主体411与输出轴412,主体411与输出轴412驱动连接,主体411与安装板15顶部连接固定,且输出轴412穿过安装孔。
进一步地,驱动件41与控制箱7通讯连接,而能够通过控制箱7控制驱动件41的启停。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1可为摆线针轮减速机。
驱动件41与搅拌件42通过联轴件43连接,以驱动搅拌件42旋转。本实施例通过驱动件41驱动搅拌件42旋转,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地,联轴件43开设有一轴线沿竖向延伸的连接孔,驱动件41的输出轴412的下端及搅拌件42的上端同时内置于连接孔内。此时联轴件43穿过投料口31且位于进料口上方。
搅拌件42包括搅拌杆421及搅拌桨422。其中,搅拌杆421竖向延伸,且其穿过进料口并内置于溶解容器2内部。搅拌桨422连接于搅拌杆421底部,且搅拌桨422水平向外凸伸出搅拌杆421外周。
进一步地,加药装置还包括多个脚轮9,多个脚轮9设于安装架底部,以便于整个加药装置的移动,可适应多条电镀生产线上电镀槽的化药加药需求,不需要配置多套化药装置,提高了化药加药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降低了成本。具体地,脚轮9的数量为4个,分别位于安装架的底座11的四个角部。
在本实施例中,各脚轮9采用带锁止功能的脚轮9,用于防止脚轮9滚动,以便于将加药装置移动到工作所需的位置后,对加药装置的位置进行定位。并且,各脚轮9采用万向轮,而能够随意改变加药装置的移动方向,操作方便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加药装置还包括刮料铲10,该刮料铲10放置于安装架顶部,用于将投加托盘3内的药品推向投料口31,使药品通过投料口31及进料口进入到溶解容器2内。具体地,刮料铲10包括手柄及铲体。其中,手柄呈杆状,铲体呈板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铲体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手柄连接于铲体的中部,而使铲体向外凸伸出手柄。
上述加药装置的作用原理如下:
使用前准备工作:当电镀槽需要补充主盐药品时,先确定液位情况,根据液位确定是否需要补充纯水,依据上述情况将进液管61与水源或电镀槽连通,将排液管62与电镀槽连通;
化药过程:打开第一阀门63,按下控制箱7中进液泵65的启动按钮,将电镀液或纯水抽入溶解容器2中至指定液位刻度,按下控制箱7中进液泵65的停止按钮,关闭第一阀门63。按下控制箱7中驱动件41的启动按钮以驱动搅拌件42开始旋转而进行搅拌工作。操作者脚踏操作台8将袋装粉末颗粒药品投入投加托盘3中,并用刮料铲10将药品铲入溶解容器2中,等待药品完全溶解。
加药过程:当溶解容器2中粉末颗粒药品完全溶解,按下控制箱7中驱动件41的停止按钮,打开第二阀门64,按下控制箱7中排液泵66的启动按钮,将药液抽入镀槽,加药过程结束。
加药装置的清洗过程:将进液管61与水源连通而向溶解容器2内注水,注水至一定液位刻度后,关闭第一阀门63,开启驱动件41以驱动搅拌件42开始旋转而进行搅拌。清洗完毕后,打开第二阀门64,将清洗水排放掉。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其一,通过在进料口上方设置投加托盘,而能够对从进料口处飞溅的药液进行阻挡,并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将投加托盘倾斜设置,投料口也随之倾斜,而使得投料口的水平投影面积小于进料口的面积,即减小了药液飞溅的通道的面积,进而能够降低或者避免药液飞溅;并且,进料口和投料口都位于后侧,而使得位于前侧的操作者进一步远离飞溅的药液,而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其二,增大了进料口的面积,即增大了供药品通过的面积,增加了相同时间内可通过的药品量,而提高了投加药品的效率,减少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且减少了安全隐患。
其三,溶解容器底部连接的进液管和排液管,可以排空溶解容器底部滞留的药液及杂质,也可以进行溶解容器清洗操作,取消了人工清洗操作,消除了操作时的安全隐患。
其四,溶解容器底部进液管、进液泵、排液管及排液泵,进液泵通过进液管可向溶解容器内泵入纯水或镀液,药品完全溶解后通过排液管导入电镀槽,满足电镀槽液位不足需要补充纯水和不缺液两种情况的药品添加,操作简单方便,且安全可靠。
并且,溶解容器底部联接的进液泵和排液泵可以同时工作,将电镀槽与溶解容器之间形成镀液循环,即可提高药品溶解效率,也做到了镀液浓度快速扩散均匀。
其五,溶解容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安装架的底座上,搅拌器与安装架顶部连接固定,避免了因搅拌器直接固定于溶解容器上,使溶解容器因承重搅拌器而限制搅拌强度的上限,以加强搅拌强度,使药品充分溶解,并提高溶解效率;同时能够防止溶解容器破损而导致溶液泄漏的隐患,且能够延长溶解容器的使用寿命。
其六,安装架底部设有多个脚轮,以便于整个加药装置的移动,可适应多条电镀生产线电镀槽的化药加药需求,不需要配置多套化药装置,提高了化药加药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降低了成本。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其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前侧开口;
溶解容器,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架的容置空间内,所述溶解容器内部中空;所述溶解容器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偏离所述溶解容器的中心并位于后侧;
投加托盘,设于所述溶解容器上方,且所述投加托盘自上而下向后倾斜;所述投加托盘上开设有一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位于所述进料口上方,所述投料口的形状以及口径与所述进料口的形状及口径均一致,且所述投料口的水平投影落入所述进料口内;
搅拌器,与所述安装架顶部连接固定,所述搅拌器穿过所述投料口及所述进料口并内置于所述溶解容器内部,用于搅拌而使药品溶解以形成药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加托盘的倾斜角度为30~40度;
所述投加托盘的前侧开口,所述投加托盘包括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顶部开口,且所述容纳槽和所述投料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容器顶部盖设有一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所述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面积与所述盖板面积的比例为1/4~1/3;
所述进料口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沿左右方向尺寸;
所述进料口呈长方形、椭圆形或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底座及竖立于底座后端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框架前侧连接有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连接部及一支撑部,两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框架前侧,所述支撑部连接于两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且所述支撑部贴合于所述投加托盘底部而支撑所述投加托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包括驱动件及搅拌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架顶部;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搅拌件通过联轴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搅拌件旋转;所述联轴件穿过所述投料口且位于所述进料口上方;
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杆及搅拌桨,所述搅拌杆竖向延伸,所述搅拌杆穿过所述进料口并内置于所述溶解容器内部;所述搅拌桨连接于所述搅拌杆底部,且所述搅拌浆水平向外凸伸出所述搅拌杆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还包括进液泵和排液泵,所述进液泵与所述排液泵间隔设于所述安装架的底座上,且位于所述溶解容器的前侧;所述溶解容器底部间隔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泵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排液泵与所述排液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还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操作台呈阶梯状,用于提供踩踏空间;所述操作台底部镂空,而具有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进液泵及所述排液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设于所述安装架顶部,所述控制箱分别与所述进液泵及所述排液泵通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进液泵及所述排液泵的启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容器下端部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固定件,各所述固定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还包括刮料铲,所述刮料铲放置于所述安装架顶部,用于将所述投加托盘内的药品铲入所述溶解容器内;
所述刮料铲包括手柄及铲体,所述手柄呈杆状,所述铲体呈板状,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铲体的中部,且所述铲体向外凸伸出所述手柄;
所述安装架底部设有多个脚轮。
CN202321319811.9U 2023-05-25 2023-05-25 加药装置 Active CN219546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9811.9U CN219546737U (zh) 2023-05-25 2023-05-25 加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9811.9U CN219546737U (zh) 2023-05-25 2023-05-25 加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6737U true CN219546737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9811.9U Active CN219546737U (zh) 2023-05-25 2023-05-25 加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6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3288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自动加药装置
CN219546737U (zh) 加药装置
CN215028671U (zh) 一种催化剂加料装置
US418702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lithographic fountain solution
CN219463292U (zh) 海洋污水处理撒药装置
CN210045154U (zh) 一种农业土壤施肥用肥料搅拌混合机
CN21395062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用自动加药装置
CN108854730A (zh) 一种药物生产用配药混合装置
CN211754031U (zh) 一种化疗药物配药装置
CN211098814U (zh) 一种具有抗旋涡功能的配液罐
CN111437746A (zh)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
CN213314586U (zh) 一种制药用具有防飞溅功能的电动搅拌器
CN220223776U (zh) 水处理用中和反应装置
CN207684916U (zh) 一种水处理药剂溶解装置
CN212924428U (zh) 一种工业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12068490U (zh) 一种三箱加药系统
CN211837855U (zh) 一种制药用反应釜搅拌装置
CN219272946U (zh) 一种简易型自动加药装置
CN219540032U (zh)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盐水储槽
CN212370015U (zh) 一种钾离子电池负极制浆装置
CN216764473U (zh) 一种复合碳源辅助剂自动添加装置
CN213050130U (zh) 一种保鲜被膜剂生产用溶解乳化反应釜
CN215538988U (zh) 一种药物临床试验用化疗药品处理桶
CN215196691U (zh) 一种矿石提炼中的矿浆搅拌设备
CN216704220U (zh) 一种液体肥料配料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